深度阅读

• “洛州无影” 天下的中心是洛州?

记载“洛州无影”的《南海寄归内法传》是佛教的一部重要经典,在台湾出版的《乾隆大藏经》中就有影印版辑录。洛阳古称“洛州”。传说洛阳城最初由周公所营建,周公曾经在洛阳附近测日影,以确定方位,地点在今天登封的观星台。古代中国人认为,中国就是中央之国,中国处在天下的中心,洛阳则是中心的中心。至晚从唐代初年开始,出现一种说法,认为夏至之时,在洛阳,日表之下没有光影,这就是所谓的“洛州无影”。洛阳在北回归线以 ...

• 唐代军戎服饰——云想衣裳系列

  唐代初年的军戎服饰与南北朝和隋代的样式相差不大。唐代中期,贞观之后,唐代风格的军戎服饰逐渐形成,至晚唐时已经形成了固定形制。  唐代的铠甲,据《唐六典》记载,有明光、光要、细鳞、山文、鸟锤、白布、皂娟、布背、步兵、皮甲、木甲、锁子、马甲等十三种。其中明光、光要、锁子、山文、鸟锤、细鳞甲是铁甲,后三种是以铠甲甲片的式样来命名的。皮甲、木甲、白布、皂娟、布背,则以制造材料命名。  唐代胄甲,用于实 ...

•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代纺织品——云想衣裳系列

  据地宫出土的《随真身衣物账》记载,中有武则天、唐懿宗、唐僖宗、惠安皇太后等供养的丝绸服饰多达七百余件,种类包括有绫、罗、纱、绢、绣、印花和编织等,一般以专门的箱箧盛放。从丝绸的组织结构来看,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丝绸几乎包括出土丝绸的所有品种,可谓是一座丝绸的宝库。  地宫出土了几件精美的刺绣包袱,其中一件檀香木函内残綉袱,刺绣纹样只残存有二簇花草纹、二只蝴蝶、一只鹦鹉及一只大鸟的翅膀。这件残品的刺 ...

• 承前启后的五代十国服饰——云想衣裳系列

  五代十国自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至北宋建立为止(公元960年)历经50余载,服饰大体沿袭唐制,并在相似性中逐渐孕育出新的服装样式。  这一时期男子的服饰与唐代一样,仍以头戴幞头、身着圆领衫、腰束革带、脚穿黑靴为主流,不同的是,幞头的形制与唐代明显不同,如甘肃安西榆林窟中绘于五代时期的曹议金行香图中,曹议金身穿圆领宽袖袍衫,腰系革带,足着黑靴,唯独头上所戴的幞头已将软翅改作了硬翅。陕西咸阳出土的五 ...

• 一条闪亮中西的彩陶之路——访罗马尼亚考古学者科尔内丽娅·拉扎洛维奇

  弧线勾勒的三角、带竖纹的花瓣纹、细腻的斜线纹、规整的绳索纹……来自罗马尼亚库库特尼文化遗址的彩陶,在与中国仰韶出土的彩陶相对而列时,远隔重洋的陶器,竟有那么多相似。库库特尼(左1、2)和仰韶彩陶。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供图  由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和北京罗马尼亚文化中心、中国社科院外国考古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是历史的偶然,还是同根同脉——走进库库特尼文化和仰韶文化》展览,5月24日在北京罗马尼亚文化 ...

• 民国哲学家变身考古学家 追溯华夏文明新根源

 他是一位学贯东西、通晓古今的哲学大师。他译著的《欧洲哲学史》,不仅让我们领略了大批欧洲先哲的魅力风采,同时也见识了其超凡的智慧思想。  他曾先后主动辞去北京大学教务长和北师大校长的行政职务,针对当时的疑古思潮和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决定进行考古研究,去探寻华夏文明起源的曙光。  在发掘陕西宝鸡斗鸡台遗址、参加西北科学考察、发掘洛阳偃师二里头“夏墟”等一系列考古活动中,无不留下了他孜孜不倦、兀兀穷年 ...

• 君子好色——从法门寺秘色瓷碗釉色与装饰说起

“ 鎏金银棱平脱雀鸟团花纹秘色瓷碗 ”出土地点: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器物年代:唐保存地点:法门寺博物馆  陆羽选茶具,如冰似玉胜过类银似雪。这大概是因为孔夫子教导我们,“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越窑青瓷的色泽由此获得了文化内涵上至高无上的类比。越器中极品秘色瓷的品质,更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法门寺地宫出土五瓣葵口秘色瓷碟  不过,说多了仁义道德,总留给人一些迂阔的刻板印象。就像假如只有 ...

• 郭伟民谈湖南考古与“一带一路”:我们在佛国修文物

6月10日是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上午,2017年文化遗产日湖南省主场活动暨湖南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论坛在长沙举行。  6月10日是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上午,2017年文化遗产日湖南省主场活动暨湖南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论坛在长沙举行。论坛特邀专家阐述了湖南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的渊源与实践。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郭伟民以《孟加拉国毗诃罗普尔遗址考古发掘》为题作主旨发言,分享本 ...

• 说起角斗士,你应该知道这些

大约2000年前,5万人聚集在罗马竞技场,观看当时世界上最吸引人、最暴力的表演之一——角斗表演。角斗士在追逐名望、财富及具有严格社会监督的古罗马非常盛行,代表着勇气、坚韧、勇敢和暴力。如今,每年有超过600万人蜂拥前来参观古罗马竞技场。然而,这些古墙里曾今的盛大表演,如今只是学术争论和大众闲谈的话题。这种凶猛的打斗表演是深受民众欢迎的娱乐形式,无论贫富。古罗马人对角斗士有种病态的迷恋。直到今日,角斗士在学 ...

• 千年莫高窟里,究竟藏有多少惊人秘密?

中国的卢浮宫 1600年前的辉煌▼在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沿古丝绸之路,会看见一座盛名赫赫的鸣沙山。转到山的东麓,远远望见南北长约1600米崖壁上布满了洞窟。这就是闻名世界的敦煌莫高窟,又名千佛洞。放眼四外,此处南枕祁连,襟带西域,前有阳关,后有玉门关。此处历史悠久,自汉代起就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塞。所有来到敦煌的人最大的心愿就是走进莫高窟,亲眼目睹精美绝伦的壁画。整个莫高窟共有735个洞窟,常年对外开放的仅 ...

• 阿拉伯的徐霞客——伊本•白图泰

700多年前,一位摩洛哥人从他的家乡丹吉尔出发,踏上了一条长达75000英里的旅途,他就是著名阿拉伯旅行家伊本·白图泰。他花了30年时间游历了非、亚、欧三大洲44个国家,期中不少位于丝绸之路沿线。这位推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旅行家在他的旅途中信守一个原则:不走回头路,所以他创造了古代无人能及的远程旅行记录。漫游归国的伊本·白图泰把自己的旅途经历和所见所闻口述出来,由摩洛哥苏丹的秘书记录成书,将它命名为《伊本 ...

• 从长安到佛国——还原一个真实的玄奘法师

如果没有《西游记》,“唐僧取经”应该不可能成为中国几乎人人知晓的故事。小说里的妖魔鬼怪在现实当中的确是没有的,但当年“唐僧”,也即玄奘的西行求法,其传奇色彩和艰苦程度较之小说中不但并无逊色,可能犹有过之。玄奘西行五万余里,历时18年,行经当时的110个国家。虽然从严格意义上说,他并不算是一位真正的地理学家,他的西行也是借助了当时已经开辟的路线,但他留下的《大唐西域记》仍然是今人认识古代中印交通的重要参 ...

• 华盛顿邮报:当代威胁之下的敦煌莫高窟

对利益的追逐以及大批游客的造访,对位于戈壁沙漠边缘的莫高窟内的佛教壁画和雕塑造成持续威胁。  位于戈壁边缘的古丝绸之路核心区域,存在一处具有几个世纪悠久历史的朝圣之地。这里的砂岩岩壁上开凿有上百个石窟,保存着世界上最为精致的佛教壁画和塑像。在被废弃的几个世纪中,在自然界和人类活动可以造成的各种劫难的威胁下,无论地震、洪水还是风暴,莫高窟得以幸免于难。劫掠四处的穆斯林叛军、欧洲探险者、白俄罗斯士兵皆 ...

• 世界最古老神殿将申报世界遗产

哥贝克力石阵坐落于尚勒乌尔法省的东南部地区,该遗址顶部已构筑保护手段,计划将收录于UNESCO世界遗产名录。哥贝克力石阵所在地临近Örencik社区,距离尚勒乌尔法的市中心约18公里。1963年,来自伊斯坦布尔地和芝加哥大学的研究者们进行了一次地表调查,该遗址便是在调查期间首次被发现。这一遗址的发掘工程持续了54年之久。  许多国际组织认为拥有1,2000年历史的哥贝克力石阵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神殿。该遗址5年前被列入世界 ...

• 猫鼬与鹈鹕——古埃及人的另类宠物

埃及贝尼·哈桑(Beni Hassan)一座墓室内的壁画描绘了猎人牵着一条狗(壁画底端)、一只猫鼬(壁画上端)。版权:琳达•伊凡斯(Linda Evans)/悉尼,麦考瑞大学,澳大利亚埃及学中心一项对埃及4000年前古墓群的新研究,发现了一些稀有动物壁画,有拴在皮带上的猫鼬、彩色鹈鹕以及各种蝙蝠。  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的一名资深讲师琳达•伊凡斯(Linda Evans)最近在埃及美国研究中心杂志中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写道:这些 ...

• 余秋雨:一带一路,异态文明造就极端之美

 余秋雨: 一带一路,异态文明造就极端之美  如果将“一带一路”建设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相结合,建立起一条宏伟的文化交通线,不仅可对外传播中华文化,还可帮助亚洲文化在多元交流与碰撞中得到提升。 ——余秋雨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这是行进中的丝路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别情里的丝路葡萄酒熟愁肠乱,玛瑙杯寒醉眼明这是乡愁里的丝路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这是雄浑壮美的丝路北风卷地白草折, ...

• 被“一带一路”带火的20个国家,美得意外!

最近,“一带一路”这个词打得火热,国际峰会也在前两天落幕,来帝都参加会议的各国领袖也多达30人,达成了270多项合作。不得不说,咱祖国的朋友圈真是越来越广了。  什么是一带一路?简单来说,这两条线上有很多比较穷的兄弟国家,想发展自身经济,又没有那么多钱,于是中国爸爸仗义疏财,修建铁路,带领大家一起致富。  所以今天,就介绍20个美丽的国家,他们都是即将被“一带一路”带火的旅行地;不过不管将来是否要去这些 ...

• 西班牙的末代穆斯林国王

根据原创性研究以及注意到中世纪摩尔国王布阿卜迪勒(格拉纳达的最后一任国王)和当今欧洲社会和政治关注之间的联系,剑桥大学伊丽莎白德雷森第一次展示了关于格拉纳达摩尔人的“苏丹”(某些伊斯兰国家统治者的称号)和那斯里德王朝首领的报告。该学术研究还揭露了一个可能的秘密,关于西班牙最后一个穆斯林国王的安息之地。他一直被认为在1494年死于阿尔及利亚,现在专家们希望通过挖掘墓穴和DNA测试来证实“苏丹”的遗骸被埋葬 ...

• 敦煌壁画中"飞天"到底是何方神圣?

▲敦煌飞天“有金像辇,去地三尺,施宝盖,四面垂金铃七宝珠,飞天伎乐,望之云表。”——《洛阳伽蓝记》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与洞窟创建同时出现,从十六国开始,历经十个朝代,历时千余年,直到元代末期。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有飞天。一千余年间的敦煌飞天由于朝代的更替,中西文化的频繁交流等变化,姿态意境、风格情趣都在不断地变化。如敦煌飞天的鼎盛时期,即整个唐代,敦煌飞天形象达到了最完美的阶段,是完全中 ...

• 文化遗产公开课——《丝绸之路与我们的生活》

 作为中国文化遗产日面向公众的特色活动之一,6月9日国家文物局在洛阳举办文化遗产公开课。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在现场为来自全国9省16所学校的300多名中学生,讲述“丝绸之路与我们的生活”。  国家文物局供图一条想象中的古老的商贸之路,与我们现在的生活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带着这样的好奇,同学们开始了一趟穿越时空之旅。原来从芝麻到狮子,从天文历法到思想文化,正是这条绵延千年的双向交流之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 ...

• 除了鬼吹灯里的精绝古城,这些消失的神秘古国你都知道吗?

因为一部《鬼吹灯》,让曾经消失在人们视野中的精绝古城再次名扬天下,那个被誉为“死亡之海”中的东方庞贝,在2000年的历史中,掩埋在了茫茫沙海之中,它曾经的辉煌和废弃成为了萦绕在人们心头的未解之谜。其实,在泱泱中华上下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被掩埋的又何止一个精绝古城,今天龙娘带大家一起去探秘一下那些消失的神秘古国:1.乌孙王国公元前2世纪初,乌孙王难兜靡被月氏人攻杀,其幼子猎骄靡被匈奴冒顿单于抚养成人,后来 ...

• 至今下落不明的中国古代珍宝

和氏璧和氏璧,又称和氏之璧、荆玉。春秋时期,楚国人在荆山得一玉璞,先后献给三任楚王,楚文王令人剖璞,果得宝玉。因此得名“和氏璧”。和氏璧先后流传至赵国、秦国。秦亡后不知所踪。有一种说法是秦始皇将和氏璧制成了传国玉玺,但无法印证。传国玉玺传国玉玺,是丞相李斯奉秦始皇之命镌刻的皇帝印玺。传国玉玺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秦亡后,历代统治者皆以持有传国玉玺作为合法正统 ...

• 《石台孝经》上的行书是谁所书?

《石台孝经》上的行书是谁所书?作者:雨晴八月在西安旅行,此次已是第三次游览这座古城,如果第一次有新鲜感,那么这次应该有熟识感,而这种感觉则来自西安古文化研究者孜孜不倦的研究和深层的剖析。在西安碑林面前它博大精深的内涵让我只能算一个门外汉,如果不是黄土高原的汉子那也算是西北“门外女”了;不敢玩笑,不敢造次,让专家解读一段碑文历史吧……下面转载的一篇文章出自西安碑林博物馆专职书法家王冰之手,王冰曾经是 ...

• 你知道西安十三朝古都指的是哪些王朝吗?

西安古称长安,是浩浩千年古都,他与意大利的罗马,希腊的雅典、埃及的开罗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他还居我国古代六大古都之首,是中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都城。十三朝古都提起西安,人们就会想起十三朝古都,大多数人可能也知道这样一个称呼吧!但西安究竟是哪十三朝古都,先后有哪些王朝在这里建都的呢?得先来谈谈在西安建都的王朝。十三朝古都先后在这里建都的有:西周、秦、西汉、新、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 ...

• 北京、西安、洛阳、南京作为四大古都,谁文化底蕴更深?

top 4南京1(三国时期)东吴都城;.2.东晋都城;3-6:.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四朝都城;:7.(.五代十国)南唐都城;8.明朝(前期)都城;‘9.太平天国都城;10.中华民国首都;号称:“六朝胜地,十代都会”;全国统一的朝代只有明朝前期作为都城;大部分时候都是偏安一角的江南政权作为都城。top 3洛阳1 夏朝(前期)都城;2. 商朝(前期)都城; 3.西周都城; 4.东周 都城; 5.东汉 都城;6.(三国).曹魏 都城;7. 西晋 都 ...

• 罪人还是功臣-住在敦煌莫高窟的道士王圆箓

王圆箓(1851年-1931年),中国清末民初道士,祖籍湖北麻城。1900年6月22日,在敦煌莫高窟居住的道士王圆箓,为了保护莫高窟,四处筹集钱财,进行大规模清扫。法国汉学家、探险家保罗·伯希和在藏经洞内当日他的助手杨果往第16窟的墙壁上磕烟锅头,听到有回音,告诉了王道士,二人于是半夜破壁探察,发现了北侧甬道壁上的一个小门。打开后,发现一长宽各2.6米、高3米的方形窟室,内有从4世纪到11世纪(即十六国到北宋)的历代文书 ...

• 洛阳与丝绸之路有多紧密?这件珍贵文物就是佐证!

洛阳博物馆出大事了~啥?你还不知道么作为今年中国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的重要内容“丝绸之路与中原”文物展现已在洛阳博物馆开展大家都可以前去免费观展洛阳与丝绸之路有多紧密?这件珍贵文物就是佐证!此次展览由河南博物院与洛阳博物馆共同主办展出从史前至明清的珍贵文物300余件(套)分为“丝路萌芽——先秦时期”“丝路开启——两汉时期”“四方通衢——魏晋南北朝时期”“八方来朝——隋唐时期”“丝路延展——宋元明清时期 ...

• 来开封,这些古迹一定要看看!

NO.1铁塔——天下第一塔 (时代:北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开封市顺河区北门大街210号铁塔,位于风景秀丽的铁塔公园内,始建于公元1049年(北宋皇祐元年),因全身覆盖铁色琉璃瓦,人们称它铁塔,铁塔高55.88米,八角十三层,高耸入云,伟岸壮丽,素有“天下第一塔”之称。在900多年中,历经了37次地震,18次大风,15次水患,依然巍然屹立,堪称历史奇观。来开封,这些古迹一定要看看!来开封,这些古迹一定要看看!来开封 ...

• 文物修复“魔术师”神奇在哪里

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虎座鸟架鼓、飞龙飞凤绣罗衣……在中国湖北荆州,深埋地下二千多年珍贵文物的大量出土,揭开一个先秦时期南方大国独特而神秘的文化面纱。有学者认为,放眼春秋战国时代的世界,与楚国取得的文化成就相辉映的,是古希腊文化;与楚国都城所具有的历史地位相比肩的,是古希腊名城雅典。书于史书的是这座城市的古称——郢都。尚默默无名的是这座古城一批特殊的人物:荆州文物保护中心团队。他们,用双手复原出 ...

• 1898年克列缅茨的吐鲁番考察团

中俄对照版 2013年第1期 英吉娜1898年,俄罗斯科学院成立了克列缅茨(1848—1914)吐鲁番考察团。考察团旨在研究吐鲁番地区中世纪早期的历史文化遗迹。该团队由集民族志学者、考古学家、地质学家和旅行家四重身份于一身的克列缅茨带队。考察团内还有他的妻子——皇家植物园派往吐鲁番研究当地植被的植物学家兹韦列娃,以及负责翻译突厥土话的突厥学家安德烈耶夫。吐鲁番考察团的报告中指出,该考察团“具有实地考察性质,由于缺少 ...

• 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地克孜尔石窟举办2017全国首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

申春 新疆龟兹研究院 自2017年起,国务院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的“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6月10日是全国首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是“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克孜尔石窟为迎接全国首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我院联合拜城县人民政府定于2017年6月10日上午11时(北京时间),在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地——克孜尔石窟启动2017首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 ...

• 匈牙利国会主席格维尔•拉斯洛夫代表团 到西安博物院参观考察

西安博物院小雁塔 2017年6月5日下午,匈牙利国会主席格维尔·拉斯洛夫代表团一行7人到西安博物院参观考察。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孙宝树副主任委员、全国人大委员会办公厅外事局胡文处长、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李金柱副主任、陕西省人大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委员会魏燕副主任、西安博物院余红健院长等陪同参观。余院长首先向代表团介绍了我院的基本情况;接着在唐长安城考古模型前介绍了唐长安城的里坊制度,唐三大宫的地理位置及历史作用, ...

• 用起来才是对文物最好的保护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拉布大林镇之西根河南岸的金界壕遗址,又称金长城、兀术长城、明昌旧城,建于金太宗天会年间。视觉中国供图“全国766722处不可移动文物,不可能全部由政府保护和开放。谁来出钱修缮?丧失了原有功能的古建筑腾退、修缮后,又该如何利用?”近日,在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共同举办的媒体沙龙“遗产之桥”上,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研究员燕海鸣表示:“应 ...

• 重温古丝绸之路那些经典醉人的景点

有没有一个地方可以看遍世界上所有的美景?没错,就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最初的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后来成为东方与西方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今天主要介绍一下丝绸之路中国段,途经塔尔寺,跨青海湖,翻雪山,穿柴达木盆地,进甘肃,到敦煌,沿河西走廊、至祁连山脉,整个行程超过3000公里。这是一条充满情 ...

• (一带一路·好风光)印度世界遗产巡礼

来源:新华社新媒体专线(广州)身为人类文明宝库的印度,是世界遗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1052项世界遗产中,印度独占34项,与别国共享1项。南亚独特的多样自然风光加上神秘而古老的文化遗存,共同构成了印度丰富而迷人的世界遗产图景。这是在印度北方邦阿格拉,游客在亚穆纳河对岸欣赏夕阳下的泰姬陵(2016年12月22日摄)。泰姬陵是一座由白色大理石建成的巨大陵墓清真寺,是莫卧儿王朝国王沙贾汗为纪念亡妻 ...

• 王鲁湘:解读《归来·丝路瓷典》的外销瓷密码

来源:凤凰网综合人物简介:王鲁湘,1956年生于湖南,现为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香港凤凰卫视高级策划。历任凤凰卫视《纵横中国》总策划、《世纪大讲堂》主持人、《文化大观园》总策划、主持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导,北京凤凰岭书院院长。2003年《新周刊》将其定义为试探文人价值的知道分子:以麦克风代笔及以荧屏代纸,借助纵横中国节目,他示范了一位学院派的知识分子通过电视向公众释放知识能量,转向知道分子的成长历程 ...

• 浴火重光|蒂拉丘地金器与绿松石的邂逅

来源:大众考古 “浴火重光——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展3月17日在故宫博物院午门东雁翅楼展厅开幕,这是具有传奇色彩的阿富汗文物首次在故宫博物院展出。  阿富汗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多姿的古代文明。中阿两国交往历史悠长,汉代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时即到达了此地,横贯欧亚的丝绸之路更是密切了两国的交往。1978年,考古学家维克托·萨瑞阿尼迪在阿富汗北部蒂拉丘地发现了数座古代墓葬,出土了古代黄金制品 ...

• 通古斯巴西古城考古小记

来源:大众考古 万里向安西 2015 年 7 月 22 日,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陈凌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人从北京奔赴新疆新和县通古斯巴西古城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考古发掘。那是我第一次踏上新疆的土地,2433 公里,记忆如此清晰的里程数,却是古代的商旅、使团、传教者、取经人走上一生的路途。 在乌鲁木齐短暂停留,拜访了新疆博物馆和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后,我们南下托克逊,西经焉耆和库车,抵达阿克苏地区新和县,正 ...

• 马镫:一项改变历史进程的发明

凡是读过金庸小说的读者,对于慕容这一姓氏都不会陌生。慕容复一心想恢复的大燕国,其实就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三燕”政权。2004年,考古学家在辽宁朝阳北大街挖掘出“三燕国都”龙城的宫城南门。金庸闻听后,不但为朝阳题写了“慕容街”街名,还题词:龙城朝阳,三燕故都;传奇慕容,华夏一脉。  《天龙八部》中的慕容复,是武林中的绝世高手,与丐帮帮主并称为“北乔峰南慕容”。真实历史上的慕容家族也是盖世英雄,在群雄并起 ...

• 楮墨留真|昭陵六骏赏

浮雕刻石,共6方,为唐太宗生前骑过的六匹骏马,即“飒露紫”“拳毛騧”(guā)、“白蹄乌”“特勒骠”“青骓”“什伐赤”。唐太宗贞观十年(636年)刻立,原位于陕西省礼泉县唐太宗昭陵。传说该石刻据阎立本手稿雕刻完成,象征唐太宗生平的赫赫战功。其中“飒露紫”和“拳毛騧”于民国初年散失海外,原石今藏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骏藏于陕西省西安碑林博物馆。唐昭陵六骏之飒露紫高130cm 宽185-201cm  唐昭陵 ...

• 河南洛阳出土阿纳斯塔修斯一世金币

来源:大众考古原标题:封底故事|河南洛阳出土阿纳斯塔修斯一世金币洛阳北魏节闵帝元恭墓2012 年 7 月,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洛阳红山乡张岭村东南衡山路发现一座大型北魏墓葬。墓葬为一座长斜坡墓道砖石墓,南向,墓道长39.7、宽 2.9 米,墓室长19.2、宽12、深 8.1 米。在墓室填土中发现了大量壁画残块,已无法复原。还有一些石块残块以及石门残件,墓室后部发现了一段石墙。 墓葬经过多次盗掘, 出土的遗物残损比较严重,可辨器 ...

• 丝绸之路上的吐蕃番锦(组图)

普里查克收集的红锦靴纽约拍卖会上“鹿布”缝制的锦袍敦煌藏经洞所藏撒答剌欺锦西方中世纪教堂所藏撒答剌欺锦  20世纪80年代,青海都兰古墓发现大批古代丝绸,这批具有异国情调的丝绸往往被当作中亚粟特织锦。中亚“回回”生产的织锦往往带有伊斯兰艺术风格,阿拉伯作家谓之“撒答剌欺”。为了向西方出口,有些撒答剌欺锦模仿拜占庭纺织物图案。本文研究表明,都兰发现的所谓“粟特织锦”其真实产地在吐蕃本土,这类织锦在史书和 ...

• 硬朗而粗犷!这些传唱在丝绸之路上的唐诗

蜿蜒了千年的丝绸之路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拓取精神。这条古道上盛产出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诗歌。坚忍刻峻的西北风光,赋予了这些诗硬朗而粗犷的气质!《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使至塞上》——王维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凉州词》——张籍边城暮丽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 ...

• 一路向西去喀什 曾经丝绸之路的“出境枢纽”

来源:央视网张骞千年“凿空之旅”打通了从我国甘肃、新疆到今阿富汗、伊朗等地的陆路交通。千年之后,这条全长逾7000公里的悠悠商道早已洗尽铅华。当年驼铃复响或许不再,却留下沿线途众多的历史文物、古迹、壮丽的自然风光和多姿多彩的各民族风土人情。喀什,古称疏勒。地处欧亚大陆中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许多古老的民族曾在这里繁衍生息,发展了独特的经济和文化。在历史上更是横贯亚欧大陆“丝绸之路”中国南、北、中 ...

• 浴火重光之贝格拉姆城

浴火重光之贝格拉姆城 2017-05-30 爱考古 想聆听更多考古大咖、文博达人的讲座吗?☝☝☝ 点击上方“爱考古”关注我们爱考古分四期为大家解读故宫博物院《浴火重光——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展,今天是最后一期,我们继续请中国人民大学佛教艺术研究所邵学成博士解读展览中出土于贝格拉姆古城的精美文物背后的故事。邵学成,中央美术学院文化遗产与美术考古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佛教艺术研究所特聘研 ...

• 波斯文化的源流与特色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蒋真(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  自公元前2000多年雅利安人进入伊朗高原以来,波斯人作为雅利安人的后裔曾经创造了辉煌的历史,把亚洲、欧洲与非洲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古波斯文明圈,在世界历史上对打开地区闭塞、建立东西方联系和推动人类文明交往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文化特征既包含波斯帝国强盛带来的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又因与阿拉伯文明的融合表现出鲜明的伊斯兰特色,引进的西方文化又使波斯 ...

•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一座雁门关,半部华夏史。

三边冲要无双地 九塞尊崇第一关 雁门关,是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历史最为悠久、战争最为频繁、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广的古关隘,被长城专家誉为“中华第一关”。 一、 阅尽沧桑 “天下九塞 ,雁门为首”。雁门关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勾注山中 。公元前1023年,周穆王到此巡边,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设雁门郡,唐朝置关,名曰雁门关。 “一座雁门关,半部华夏史 ...

• 东汉外交家甘英止步波斯竟是因为他人的恐吓?

来源:趣历史甘英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外交家,是当时的汉朝大将西域都户班超的属吏,后来跟随班超转战西域。公元97年的时候,班超派遣甘英出使大秦,也就是今天所说的罗马帝国。  甘英出使大秦  甘英领命之后就带着使团从鬼兹,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库车一带出发,一直往西走到了疏勒,大致就是今天的喀什一带。然后攀过了葱岭,葱岭就是今天的帕米尔高原,还经过了大宛国,大宛国在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一带,然后还路过了 ...

• “复活”兵马俑之后!这些遗址和文物,离“复活”还会远吗?

“复活”兵马俑之后!这些遗址和文物,离“复活”还会远吗? 原创 2017-05-20 雨林 西安城记 更多发现请关注西安城记发现身边这座城自1974年3月秦兵马俑坑被发现以来,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它,成为西安古都的象征、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在此基础上修建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从1979年正式开放至今已接待中外观众近七千万人次。其中,包括近两百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先后在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八十多个城市展出 ...

• “追寻儿时的足迹'敦煌石窟壁画中的古代儿童生活

来源:雅昌艺术网 原标题:“追寻儿时的足迹'敦煌石窟壁画中的古代儿童生活  每一个人的童年都值得留恋和回忆。当我们呱呱坠地 ,在亲人的呵护下长大成人,回首成长的足迹,还有哪些儿时的记忆留在我们心中呢?  尘封的历史,或许是妈妈深情地讲述,或许是相册中发黄的照片,或许是电脑中存储的记忆,而我们要为你讲述的是:让我们走进敦煌的灿烂佛宫,漫步于绚丽的石窟壁画,去追寻佛经故事中折射出的那些早已在我们记忆中失去 ...

• 丝绸之路经行记

|丝 绸 之 路 经 行 记 |谢振瓯/文  下围棋的第一子往往是试探,其实这一子多半是出自无知,而最末一子置上后,便毋须再顾念曾经了,因为已经“经行”、“经略”了一路风情。《锦绣文章系列》长安 77cm×77cm  那年(1979年),因借读了《中西交通史料汇编》一书,我竟然悉心动念画起长卷《丝绸之路》。尔后的三十多年,便继续着以此为释疑解惑的漫漫丹青路。亦曾因之举家西安七年,一次次地出入河西走廊,新疆南北,山口关隘 ...

• 历史上的楼兰古国:在大汉与匈奴夹缝间求生存!

来源:趣历史第一个探险家的报告  中国史籍中最早的关于楼兰王国的具体记载,见于《史记·大宛列传》。有些书籍,曾把《史记·大宛列传》前半部分改称为张骞所著的《出关记》。这个提法尚有一定问题,因为我们只在《隋书·经籍志》见到著录有一种地理类的书,叫《张骞出关志》,没有注出作者。而这个“出关志”排在南朝宋的僧人昙宗的著作之后,所以,可能是南朝宋或稍后的南北朝时人所作。尽管如此,一般认为《史记》中有关西域 ...

• 讲座 | 阿伊哈努姆——阿富汗西北的大夏希腊化古城

来源:故宫考古研究所希腊人在中亚兴建了许多城市,通称“亚历山大城”(Alexandria),据文献记载有70多座,目前发现的亚历山大城已达40多座。据法国考古团1960年代调查,亚洲最靠东部的亚力山大城,一直建到阿富汗昆都士城东北的阿伊哈努姆(Aikhanum)。阿伊哈努姆古城出土文物相当丰富,包括希腊人物和神像雕刻、雕塑、太阳神阿波罗神像、鎏金银盘、大 ...

• 塔的建筑

第一建筑史 印度桑奇大塔 佛舍利塔的建筑,在佛教界,是不分地区与部派的。经过长时期的演化,塔形成为多姿多采的塔的形态,依律部所传,已有部派的色彩,但还可以了解出原始的形态。《摩诃僧衹律》卷33说:“下基四方,周匝栏楯。圆起二重,方牙四出(“塔身”)。上施盘盖;长表轮相”。《僧衹律》所传的佛塔,是“塔基”、“塔身”、“盘盖”、“轮相”——四部分组成的。 《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卷18说:“佛言:应 ...

• 泉州开元寺:佛国名传久,桑莲独擅声

位于西街中段北侧,新华西路以东,1982年2月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垂拱二(686年)。初名莲花应瑞道场,后易名莲花寺、龙兴寺。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唐玄宗下令全国诸州一上开元寺以纪年遂改名开元寺。历经五代至宋,设支院百余所。元至二十二年(1285年),合并成一大寺,赐额“大开元万寿禅寺”,为开元寺最兴盛时期,僧众多达千人。元末,泉州地方混战,被烧毁。明洪武二十二年守恭裔孙云南副使 ...

• 中国四大古都的前世之谜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导语】中国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地方的名字也是随着朝代的不同而更改着,然后总有那么几个是历代君主掌权人的喜爱之地。如现在得南京、北京、西安、洛阳。这四大古都经历住了历史的变迁,顽强的保存下来,并发展成为中国的四大名城...南京历史遗迹 朝天宫  1、南京:六朝古都  六朝古都指的是南京。南京之名始于明代初年,之前有金陵、秣陵、建业、建邺、建康、白下、升州、江宁、集庆、应天等名。明成祖 ...

• 杂志精选|文物里的广东海上贸易史

5 个港口,2000 年数量众多的优良河口港湾为广东海上贸易的发祥和发展提供了天然的良好条件,早在秦汉时广东就已开辟了海上港口。从秦汉的番禺港、徐闻港,到唐宋的广州港、扶胥港,再到明清的黄埔古港,它们见证着广东 2000 多年海上贸易的辉煌历史。番禺港番禺是秦汉时期南海郡的郡治,是南越国国都,是秦汉之际乃至先秦时期岭南地区的大都会,是海内外商品辐辏的贸易中心。《汉书 • 地理志》云:“处近海,多犀、象、玳瑁 ...

• 探索故宫阿富汗珍宝展背后的故事(5)矢志不渝—永不消逝的法国考古!

故宫的阿富汗展览如火如荼的进行着,邵学成博士将会为你继续讲述展览背后的故事。越来越多的观众观看到了这些珍贵的文物、了解了出土遗址的简单情况。这一次邵博士将会带您将目光投向主持阿富汗考古发掘工作时间最长的法国考古队的故事,为您解开法国考古队与其他国家考古队在希腊化和佛教考古美术的竞争发展过程。也许故事不完美,但是很真实的当下,这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带您了解这个战火中的考古学中心。1.战地中的考古学基 ...

• 探索故宫阿富汗珍宝展背后的故事(四):贝格拉姆宝藏考古和展览中日本学人的故事

故宫的阿富汗展览如火如荼的进行着,邵学成博士将会为你继续讲述展览背后的故事。越来越多的观众观看到了这些珍贵的文物,随着大家的关注深入,关于阿富汗文物巡展的经纬故事也迫切想要了解。 这一次邵博士将会带您将目光投向这批文物中展览经验最丰富的贝格拉姆宝藏,挖掘宝藏背后的的考古、展览与日本的故事。 一本书的引子 我的书柜里面一直珍藏一本展览画册,那是我早些年写论文时买的、是在日本举办阿富汗古代文物展览的研究 ...

• 探索故宫阿富汗珍宝展背后的故事(三):寻访喀布尔博物馆未展陈的文物

故宫的阿富汗展览如火如荼的进行着,邵学成博士将会为你继续讲述展览背后的故事。这一次将会带您将目光投向这批文物的故乡——阿富汗国立博物馆,一起去探寻这座博物馆和一些未能来中国展览的文物。 这时候去阿富汗调查时机可否成熟?答案可以完全否定,请大家不要轻易冒险。但经历几多艰苦和心酸也未曾放手的邵博士,愿意将一段内心感受和实际考察阿富汗博物馆经历的日记来转述给大家:    晚风吹起的日子,喀布尔轰隆隆的渐渐 ...

• 探索故宫阿富汗珍宝展背后的故事(二):战斗中的宗教考古美术

故宫的阿富汗珍宝展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很多人看完展览后心生迷惑,为何称作为“浴火重光”的展览?这些宝藏从发现至今经历多少波折磨难呢? 一直研究阿富汗宗教考古美术的邵学成博士将为您解读贝格拉姆城市考古和考古学家哈金的故事,确切一点说是解读战斗中的考古学。 贝格拉姆城市遗址在发现之前,法国需要给这个世界做一个了断,给一个解释: 从1922年开始,在欧化浪潮中的阿富汗向法国请求文化援助,法国加入了垄断阿富汗考 ...

• 雪域高原没有大象,那么藏族艺术中的大象从何而来

2017-05-28 07:48来源:澎湃新闻尽管受到崇山峻岭的阻隔,但雪域高原西藏从来都不是一片文化上的孤岛。从史前时代以来来自不同民族的人群就越过冰封的山口进入到这一片位于亚洲中心的高原。东亚、西亚、南亚的各种文化因素渗透到这里,经过千百年的化学反应,才形成了今天独树一帜的藏文化。其中,在六拏具中占据重要地位的象就是藏族常见的艺术形象,本文追溯了大象这个艺术上的外来物种是如何走上雪域高原的。西藏没有大象生活, ...

• 一首诗一座城 :平平仄仄走“丝路”

【文艺星青年按】每一首诗,都有故事;每一座城,都有历史,看不尽,品不完。遥想两千年前,丝路万里,从古长安出发,经甘肃、新疆向西,过中亚、西亚,最终抵达欧洲。所经之地,有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也有一望无垠的大漠荒野……“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在丝绸之路沿线城市,文人墨客都留下了传唱千古的诗词。顺着这些诗词的脚印,让我们回首历史,在“平平仄仄”中感受丝路的魅力与韵味。西安长安,即今天的陕西西 ...

• 中国历史上的城址转移

城址转移,有时候反映城市功能变化,我们来看这张地图是金朝的河北东路,你们会看到沧州,不在今天的沧州市;德州也不在今天的德州市。还有很多城址,吴桥县不在今天的吴桥;南皮县也不在今天的南皮。  在明清时期的地图上,南皮县城已经移到了京杭大运河的边上,德州、吴桥、沧州也搬过去了。也就是说,从唐、宋、金到元朝,许多城址原来并不在今天京杭大运河的岸边上。这些城址的转移正是发生在元朝开始修这条大运河的时候,最 ...

• 这些奇珍异兽,原来都来自异域

宫廷舞兽:舞马、大象、犀牛宫廷舞兽是唐代宫廷的一个特殊物种。那些在宫廷宴会上跳舞的动物,并不是在中国从未见过的稀罕物种,它们更多代表的是外来的捕捉和驯养技术。在宫廷舞兽中,舞马的姿态是最精细优美的,据说它们不仅可以口衔酒杯向君王敬酒,还可以边醉边舞,但大象和犀牛却是舞兽中最引人注目的。对中国人来说,大象并不算外来之物。在青铜时代,大象就是黄河 流域常见的野兽,随着中国北部森林的减少和人口增加,这种 ...

• 德化千年古瓷惊现宋代沉船“南海一号”

珍藏于德化陶瓷博物馆的盖德碗坪仑窑的“喇叭口”大瓷碗。从“南海一号”沉船出水的“喇叭口”大瓷碗书有清晰的“李立”字样。  2002年3月至5月间,水下考古队从广东省阳江海域的一艘宋代沉船(“南海一号”)中打捞出金、银、铜、铁、瓷类文物4000余件,全部是稀世珍宝!据了解,4000件文物中,福建古瓷的量最大,而从这些福建古瓷从胎和釉的成分来看,其中大部分是德化窑和晋江磁灶窑所产。据报道称,“南海一号”的最终出水, ...

• 海上丝绸之路千年兴衰史

  陆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同时,海上也有一条“丝绸之路”通往世界。在前者不断衰落的过程中,随着国内造船及航海技术的不断发展,海上的贸易商路逐渐上升为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据《新唐书》记载,当时东南沿海有一条通往东南亚、印度洋北部诸国、红海沿岸、东北非和波斯湾诸国的海上航道,即所谓“广州通海夷道”,这大概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叫法。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期——秦汉  “海上丝绸之路”事实上早已存在。《 ...

• 千帆云集福州港——寻访福州“海丝”老地名

  福州“枕山、面海、襟江”。先人们从这里出发,穿江越海,劈波斩浪,开拓出一条绵延万里的海上丝绸之路。千百年来,无数船只出港入城。闽安、新港、洪塘、淮安……这些古时的港口,见证了昔日千帆云集福州城的辉煌历史。  连日来,记者翻阅典籍、走访故地、采访专家,寻访福州老地名背后与“海丝”有关的尘封已久的故事。  闽安:得名于“安镇闽疆”  沿着喧闹的104国道拐入闽安村,周遭如时空停滞般安静了下来。小木屋 ...

• 专家揭秘文物故事 展现福建海上丝绸之路恢弘历史

五代波斯孔雀绿釉陶瓶(福建博物院) 烟色梅花罗镶花边单衣  南宋褐色罗印花褶裥裙(福建博物院)  福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区域、重要枢纽和节点,从古至今一直保持着与南海、西南各国的交通、商旅联系,在对外经贸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广大网友在由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文化厅主办的“海上丝绸之路”有奖知识竞答活动中,通过答题对“海丝”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引发他们对于那段悠久历史的好奇。   ...

•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的历史考察

海上丝路  古代中国存在一条海上对外贸易和文化交往的航路,这条航路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民族物质与文化相互传播、接纳与融合的产物。它不仅是古代世界经济交流的重要渠道,而且是东西方人类文明交流传播之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用“东西方文明对话”精辟地概括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性质。  从事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学者们有一个普遍的共识:海上丝绸之路萌芽于商周,形成于秦汉,勃兴于隋唐,鼎盛于 ...

• 福州:千年港口“海丝”门户

  福州市博物馆的《海丝遗珍——平潭碗礁一号出水文物巡回展》10月31日在广东东莞开幕,展出平潭碗礁一号沉船打捞出水的100多件清康熙年间生产的景德镇青花瓷器。  “平潭碗礁一号沉船出水瓷器是福州为‘海丝’港口、外销瓷的转运港的重要见证。”市博物馆馆长、研究员张振玉昨天介绍说,从前年起,该展览就一直在外巡展,今年年底还要去海南海口等“海丝”城市展出。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 ...

• 居延汉简“重节”,今日“端午”漫想

  雨声终结了一天的闷热,凉爽了许多,自己在出租屋里看书。夜幕降临,自己的思绪就清晰些,总会在夜深人静时去学习,累了就起身到阳台,眺望远方,城市的夜也很是热闹,而自己却有些许感伤,只因临近端午,想起远方的家和母亲忙碌的身影,想念母亲亲手包的红糖粽子。自己赶紧把已飘到千里之外的心收回,以免伤怀,接着研读简牍。  简牍是中国古代纸张普及前运用最广泛的书写材料,时间跨度从商周到汉晋。简牍的出土成为二十世 ...

• 唐代男子常服——云想衣裳系列

  唐代男子服饰在吸收胡服式样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一改汉魏时期宽衣博带的风格,常服服饰主要为幞头、圆领袍衫、革带和长靿(yao)靴。  幞头是男子头饰中最常使用的一种,可谓是这一时期男子服饰的独特标志。幞头是一种包头用的巾帛,主要的变化在两脚上。双脚轻薄、柔软下垂的称为“软脚幞头”;两脚或圆或阔,犹如硬翅微微上翘的称为“硬脚幞头”。到了唐朝末年完全变成了帽子。西安懿德太子墓第三过洞西壁出土的内侍图 七 ...

• 唐代女子的化妆和发式——云想衣裳系列

  唐代女子化妆过程大致包括施铅粉、抹胭脂、画黛眉、贴花钿、点面靥、描斜红、涂唇脂等。施粉在唐代是十分常见的。唐代壁画上就可以看出当时很多女子的面部都涂成了雪白。抹胭脂就是在施粉的基础上,将胭脂敷于两腮。唐代女子画眉前,一般会把眉毛剔去,然后用青黑色的染料黛画出姿态各异的眉毛。眉型主要有柳叶眉、月眉、阔眉、八字眉、远山眉、烟熏眉等。花钿是一种额饰,唐代花钿的形状丰富多样,有桃形、梅花形、宝相花形、 ...

• “考古学泰斗”宿白:我是个北大的教书匠

  2017年5月4日,北京大学建校119周年“双一流”建设推进交流会终场视频《永远的北大》里出现了北京大学资深教授、考古文博学院95岁高龄的宿白先生的身影。拍摄这段视频时,工作人员曾反复跟宿老核实他的名衔,宿老只说一句:“就写北大教员。”宿白先生在采访视频中  融会贯通的考古学大家  1922年,宿白先生出生于辽宁沈阳;同年,北京大学考古学研究室创立。在中国考古学初创之际,宿白“应时而生”。  怀揣着对历史的 ...

• 长安城的“老外”

《阙楼图》局部,唐懿德太子墓出土。文|森林鹿长安城的前世今生盛唐时期,长安城已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极盛时城内人口达到百万。长安。她原本只是强秦首都治下一个乡的名字,经过金戈铁马的秦末离乱、楚汉争霸,汉高祖刘邦称帝五六年后,用这个名字为自己的都城命名。汉长安城最初的“原点”,是秦首都咸阳近郊的一座离宫“兴乐宫”。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秦离宫开始被改建为汉“长乐宫”,两年后名相萧 ...

• 真正的楼兰古城

引言3月29日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经过2个月的考古挖掘,工作人员在罗布泊地区发现了东汉至魏晋时期的古城,根据古城及周围墓葬遗物、古城建筑风格、古城地理方位等推测,该古城应为楼兰国的都城楼兰城。01神秘的楼兰古城汉文帝元平四年,即公元前176年,冒顿单于给汉文帝写下书称:“楼兰、乌孙、呼揭以及旁边的三十六国皆称为匈奴。”这是汉民族第一次知道西域有此国名。汉武帝时派张謇出使西域,考察楼兰等国情形,张謇报 ...

• 梁思成的“中国第一国宝”,狠狠打了日本学者的脸!

当年,几位号称对中国文化颇有研究的日本学者得意洋洋地对外宣称:中国大陆已经不可能找到唐代的木构遗存了,要想看只能去我们京都、奈良!▲日本奈良唐招提寺这个狂妄的臆断,让国人颜面扫地,却得到当时世界范围内绝大多数古建筑学权威的认同。▲日本奈良东大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竟然只能由日本人完成;最古老的中式木建筑结构,竟然只存在于日本;大唐王朝近三百年的建筑辉煌,难道就这样在故土消亡了?▲日本法隆寺从1932年到 ...

• 说起敦煌,全中国都应感谢这个人!

他被世人誉为“敦煌守护神”,他是敦煌石窟艺术保护与研究的先驱,他是中国第一代敦煌学家。在他几十年的艰苦生活中,经历了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种种不幸和打击,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但他仍然义无反顾,为保护莫高窟默默地奉献。他是常书鸿。首任敦煌艺术研究所所长、敦煌文物研究所(后改称敦煌研究院)所长。季羡林赞誉他:“前有常书鸿,后有樊锦诗”。“敦煌女儿”樊锦诗以他为榜样:“像常书鸿那样一生坚守敦煌”。▲樊锦 ...

• 哥伦布首航美洲时 曾误认为前方就是泉州

  在人类历史上,1492年是极为重要的一年——这一年10月12日,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从此,一个改变世界的新时代到来。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哥伦布在这一年11月1日的航海日记中记载:“这里就是大陆,刺桐(即泉州)和杭州就在我前面一百里格的地方。”  在查找众多资料并采访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世界民族研究室原主任朱伦这样的专家之后,记者证实了这一记载的可靠性。  那么,为什么哥伦布 ...

• 至今仍有外国友人 捧着《马可·波罗游记》找刺桐港

  发现美洲新大陆的哥伦布,在1492年11月1日的航海日记中记载,他曾把前方的陆地或城市误认为是泉州(详见2月10日早报A06、07版)。这个罕为人知的史实一经见报,引起众多网友、泉州市民和泉州文史界的热议。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副会长王连茂认为,哥伦布远航探险,正是因为对刺桐港的向往。此外,泉州至少向世界贡献了三个概念词汇:茶、缎子、帆船。  【热议】  市民网友:数百年后仍有外国人捧着游记寻找刺桐港  “没 ...

• 开元寺:中外宗教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被誉为泉州寺庙丛林之冠的开元寺,是海丝起点城市泉州多元宗教文化融合的历史见证。  “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  被誉为“泉南佛国”的泉州,也有着“世界宗教博物馆”的美誉。在漫长的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历史中,外来的宗教文化在泉州落地生根,中华的宗教文化从这个城市窗口走向世界。  其中,作为省内规模最大佛教寺院和国家4A级景区的开元寺,正是泉州辉煌“海丝”历史与中外宗教文化兴盛交流的历史见 ...

• 天后宫:妈祖与泉州海外交通

  泉州天后宫是海内外现存年代最久、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祭祀妈祖的庙宇,也是大陆妈祖庙中唯一被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后宫,位于泉州中心市区南门天后路1号,是海内外现存年代最久、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祭祀妈祖的庙宇,也是大陆妈祖庙中唯一被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什么出生于湄洲岛的神女,却在泉州得到最高的尊荣?事情还得从泉州兴盛的海交贸易历史和历史上行政区划的变动说起。 ...

• 海上丝绸之路也曾从这里起航

俯瞰厦门目前保存面积最大的古建筑群莲塘别墅。历经百年风雨,莲塘别墅风采依旧。莲塘别墅大门。  在海沧旧街,莲塘别墅安静地坐落在这里,诉说着它走过的百年风雨,阳光下的它,依旧美轮美奂。  莲塘别墅建于清光绪三十年,占地约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是一组庞大的闽南传统院落建筑群,住宅、学堂、家庙呈“品”字形分布,是厦门目前保存面积最大的古建筑群。  莲塘别墅群 中国古民居“活化石”  “这种聚落 ...

• “泉州是古代海陆丝文化的交汇点”

吴幼雄正在为记者示意海陆丝线路走向。  开元寺大雄宝殿后回廊的这对印度教石柱,为从海路而来的犍陀罗式雕刻艺术。它们同陆路来的犍陀罗式石雕、碧霄岩摩崖三世尊佛浮雕一道,说明了海陆丝文化在泉州交融汇合。  “泉州不仅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还是宋元时期海陆丝文化的交汇点。”经过多年研究考证,泉州文史研究者、《泉州宗教石刻》作者之一吴幼雄日前又有成果。他说,这一论断既可以从史料的记载中得出,也有实 ...

• 泉州有条马可·波罗巷,你知否?

1991年,联合国专家曾到位于马可·波罗巷的陈丽燕家中考察。马可·波罗巷位置图 (姜贝 雅珊制图)马可·波罗  核心提示  很多人都知道意大利着名的旅行家马可·波罗元朝时曾来过泉州,但泉州有条马可·波罗巷,恐怕知道的人并不多。近日,有读者致电本社24小时热线96339反映,泉州有条口口相传的马可·波罗巷,原位于中心市区东海法石片区,若不再关注,将彻底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近日,记者探访了马可·波罗巷的前世今生。  ...

• 泉州18处海丝史迹

摩尼光佛六胜塔洛阳桥清净寺  昨天研讨会上,康涛介绍,泉州海丝史迹可分为“港口和航海设施”、“城市建设和外销生产基地”、“多元文化史迹”三种。泉州的文化,包容中国本土的儒教、道教,“中国化”的佛教,与伊斯兰教、印度教、景教、天主教、摩尼教等其他世界性的宗教长期共存,形成了东西方文明兼容并蓄、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的景象。这是泉州为人类文明提供的一个不同文化之间和平对话、沟通交流的范例,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 ...

• 万里海丝路 千年刺桐情

 核心提示  刺桐花开了多少个春天,东西塔对望究竟多少年,多少人走过了洛阳桥,多少船驶出了泉州湾……  就如诗歌中所咏诵的千年海丝名城泉州一样,万里“海丝”路也为其他所经城市留下记忆、遗存多元瑰宝——在德里留下青花瓷“宝窟”、泰国海丝遗址中有众多中国印记、玻璃贸易从侧面见证了丝绸之路对中华文明的影响……7日至8日两天时间里,参加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以及10多个国家的知名文 ...

• 泉州:船来船往“海丝”路

不管风云如何变幻,泉州开元寺的东西两塔无声屹立,见证那船来船往的岁月。清净寺六胜塔开元寺万寿塔  寻味“海上丝绸之路”,泉州,是必读的篇章。(一)  泉州地处福建南部沿海,早在先秦时古越族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西晋永嘉年间,中原战火纷飞,“衣冠南渡”的晋民扎根在这块土地,带来先进的文明。泉州在唐代能成为世界四大口岸之一、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不仅仅是海岸线长,天然良港资源优越,还有深层次的原因--中原文化 ...

• 泉州,海上丝绸之路东段极其重要的港口

Quanzhou /?Municipality of QuanzhouLocated on the south-east coast of China, the city of Quanzhou w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hinese ports along the historic Maritime Silk Roads. Known as Zayton (or Zaitun) by traders arriving from the Arab world, the

• 新疆库车|龟兹古国的风情

撰文、摄影:杜艰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金刚经》四句偈颂,说世间万物,薄如朝露,快似闪电,缘起缘灭,转瞬即逝。如诗一般的译文,让晦涩难懂的经文,登时生动了起来。《金刚经》汉译本大约6种,鸠摩罗什译本最为流行。401年,后秦姚兴打败后凉吕隆,将鸠摩罗什从凉州(武威)迎请到长安,奉为国师,其间,鸠摩罗什翻译了《金刚经》。然而,鸠摩罗什并非汉人,而是西域胡人,他的故乡— ...

• 瑰丽的唐代女子服饰——云想衣裳系列

  唐代女子除女着男装外,其主要服装样式是襦裙服。一般为上身着短襦或衫,下着长裙,有的还搭配帔帛,或者在外面套上半臂,足穿凤头丝履或线鞋。  唐代女子所穿的襦有各种各样的领口,有圆领、方领、鸡心领、斜领,颜色以红色居多,也有白色、青色和黄色等,唐代初期女子所着的襦一般为窄袖。中唐之后,襦或衫的袖不断加宽。盛唐时,还出现了袒领短襦,这样大胆的着装可谓是这时的一大特色。山西太原南郊金胜村太原化工焦化厂 ...

• 唐代女子首饰——云想衣裳系列

 唐代女性的首饰从佩戴部位上可分为头饰、耳饰、颈饰和手饰等几大类。从材质上分,有玉石、金银等类。首饰不仅用于装饰,还体现了佩戴者的身份地位等。唐代首饰中,以簪、钗、玉梳背、步摇、钏为最常见。  簪,古代男女皆戴簪,男子用簪固定冠,女子用簪固定发髻。簪子为一股。唐代金银铜簪十分流行,簪首的装饰纹样丰富多样。有的簪首雕刻精美,工艺精湛。1989年西安东郊唐韦美美的墓出土一件白玉簪,首端雕琢成花蕾状,简洁中 ...

• 贵州土司杨辉墓的发掘与确认

  按:杨氏据播725年,杨辉为杨氏第25世土司,活跃于明中期,自杨辉之后,杨氏内斗不断,家道逐渐中落,至杨应龙时期终于为明廷所灭。杨辉墓为青石砌筑的三室石室墓葬,墓葬与墓园、墓上建筑遗存、墓祠等部分共同构成了雷水堰墓地。该墓地的发掘进入“201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并作为“贵州省遵义市播州杨氏土司遗存”的子项目荣获2011-2015年度“田野考古奖”一等奖。本文及后续文章拟就杨辉墓的发掘及本身的故事作一系 ...

• 习主席提到的“黑石号”是怎样一艘宝船?

  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特意提到了在印度尼西亚海域发现的千年沉船“黑石号”,以此讲述古丝绸之路上各国交往的绚烂历史。  习主席所说的“黑石号”是怎样一艘船?它究竟装载了什么样的货物?它的打捞又有哪些故事?人民日报高级记者丁刚多年前在东南亚工作期间,采访过相关展览和研究人员,就请他为大家讲讲“黑石号”的故事。  那是1998年的一个平常日子,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海 ...

• 古老神秘的千佛山,见证着济南传奇历史!

  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千佛山,古称历山”,即使从那时算起,千佛山出现人的足迹也已经有1600多年的历史了。千佛原为“迁祓”谐音  千佛山之名究竟从何而来?山上真的有一千尊佛吗?是不是因为有了这一千尊佛就叫千佛山呢?  千佛山的名字确实是有由来的。上古时期的舜帝为民时,曾在山下开荒种田,该山又被叫做舜山、舜耕山,传说中的“舜耕历山”。  一说,东晋时,佛教流传到济南,历山成为人们祭祀舜 ...

• 唐僧老家——洛阳偃师玄奘故里

玄奘故里位于偃师市缑氏镇,有玄奘故里、唐僧寺、和唐僧墓。偃师之行——玄奘故里很小的时候,就通过连环画、电影知道了那个骑着白马一路西行去取经的唐僧。及长,读了《西游记》,才知道“唐僧”者,唐朝僧人或姓唐的僧人也,并非人名,小说中写的唐僧,俗姓陈,小名江流儿,法名玄奘,号三藏,被唐太宗赐姓唐,至于他老家是哪儿的,掩卷也就忘了。再长,慢慢知道了玄奘只是吴承恩创作《西游记》塑造唐僧这个人物的生活原型,历史 ...

• 隋代兴建的这座1400年古寺,遍布古迹,引日本人来认宗参谒

浙江天台县的国清寺,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浙江天台县的国清寺,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国清寺是宗教文化中的一座著名的、历史悠久的寺庙,影响深远,在中国佛教乃至日本、韩国,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隋唐年间,江浙一带成为中国宗教文化最繁荣的地区之一,隋代高僧智者大师在天台山创立天台宗,成为我国创立的第一个佛教宗派。晋王杨广(后为隋炀帝)依智 ...

• 唐代帝陵的分布

李治和武则天的儿子李显在684年登上皇位,屁股还没坐热就被自己的母亲给废黜了。十一年后武则天归西,中宗复位,天下重归李唐,李显又做了五年皇帝。710年中毒身亡,葬在凤凰山上(今陕西省富平县)的定陵,先后有七、八个皇室贵戚陪葬。 李显死后,李唐朝廷的权力纷争一刻也没有停息,李显的弟弟睿宗李旦做了三年皇帝就把皇位交给了自己的儿子李隆基,716李旦崩于长安。已经当了三年皇帝的唐明皇把父亲的陵墓桥陵选择在渭北的丰山 ...

• 西安著名佛教庙宇祖庭

前言2016年9月,一场大病,让我徒生劫后余生的唏嘘。在患病期间,曾经恐惧、焦虑,情绪难以平复。此时,希望通过诵读《心经》让自己凝气安神。无奈心烦气躁,平日里熟稔的佛经,突然断片了。于是,默念“阿弥陀佛”。无数遍“阿弥陀佛”的念诵,终于帮助自己直面恐惧,放下焦虑,安心治疗。记得在重症监护室治疗时,有缘看到净土宗法师--弘一大师(李叔同)的《说佛》,粗略了解了佛教的十大宗派。这些宗派中,唯以净土宗最为简单 ...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