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建考古“十四五”外部环境变化分析及应对策略
从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考古的实践看,基建考古已成为国家文物保护、考古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物行业服务社会的重要表现和内容。它既有与主动性考古的共性,更有因文物保护需要与社会生产建设活动需要“两个需要”交叉所产生的个性。从工作性质来说,基建考古既具有国家性、垄断性、非盈利性,同时还具有被动性、服务性、学术性。其中 ...
从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考古的实践看,基建考古已成为国家文物保护、考古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物行业服务社会的重要表现和内容。它既有与主动性考古的共性,更有因文物保护需要与社会生产建设活动需要“两个需要”交叉所产生的个性。从工作性质来说,基建考古既具有国家性、垄断性、非盈利性,同时还具有被动性、服务性、学术性。其中 ...
宋代青铜器著录论述的涌现,是当时兴起的学术潮流的一部分,这种潮流到清代臻于极盛,传统上称作金石学。所谓“金”,即指青铜器而言。大家都承认,金石学为现代考古学在中国萌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条件和基础,不过金石学究竟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考古学,其间一个重要差别是金石学旨在“证经补史”,从而处于传统经学、史学的从属地位。也正因为这 ...
新华每日电讯报记者冯源 中华文明史从何时发端?良渚文明后续如何?中原文明为何能够崛起? “我们对国家和民族做出了自己的努力。”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登上浙江大学艺术和考古博物馆,在“十三五”收官之际,回眸他担任首席专家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工程历时16年,跨越了“十五”“十 ...
本文原载于《北京晚报·五色土》2020年11月11日文 | 唐山近日,在呼和浩特市区北的大青山蜈蚣坝顶,考古人员发掘了一处北魏皇帝祭天遗址。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张文平表示:“史书上与北魏皇家祭天相关的记载很多,但此前没发现过北魏皇家祭天遗址。”该遗址在上世纪80年代被发现,2019年正式考古发掘,目前已初步明确原建筑的形制。消息传来 ...
摘要:中古时代的洛阳,由于丝绸之路的畅通,与西域各地有着与日俱增的人事往来和文化交流。尤其北魏建都洛阳之际的西域各国,曾与这一东方都会进行着稠迭连绵的人际往来。此间洛阳以龙门石窟佛教美术为中心的石刻艺术遗迹中,即展现出诸多西域美术元素的迹象。该文列举龙门石窟北魏装饰艺术造像中包括连珠纹图案、卷草纹图案、火焰纹图样、法筵纹图案和金 ...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深刻认识中国历史文化,离不开考古学。考古发现不仅能展示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而且能展示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展示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这为 ...
近百年的科学探索使泥河湾盆地成为世界上旧石器遗址最密集的地方之一。泥河湾盆地不仅丰富了我国旧石器文化序列,也为评估早期人类技术与认知能力提供了重要材料。以泥河湾遗址群为依托,河北省阳原县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旧石器专题博物馆,正在建设泥河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泥河湾盆地引发世界关注 很难想象,眼前这些崇山峻岭之内遍布着40余处百 ...
基本信息:编著: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南汉二陵博物馆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年9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0年9月印次:1ISBN:9787501058334内容简介: 南汉政权初期对外睦邻交好,对内任用士人,推崇佛教和道教,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海外贸易持续不衰,对岭南地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图录是在南汉二陵博物馆常设展览“汉风唐韵—— ...
基本信息:编著:日照市博物馆出版社:齐鲁书社出版时间:2020年7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0年7月印次:1ISBN:9787533343477内容简介: 本书是日照市第一本跨县区的青铜器图录,书中选取各博物馆馆藏青铜器精品,其时代也延续较长,有利于读者从历史变迁和空间地域等方面学习把握青铜器特点,彰显出青铜器在展示区域历史、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独特作用。 ...
基本信息:编著: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年9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0年9月印次:1ISBN:9787030657367内容简介: 本书为历年来国内学术界秦汉栎阳城遗址考古发现与考古学、历史学相关学科的秦汉栎阳城研究文章结集,收录文章83篇,分为“考古资料”与“栎阳研究”两大部分;“栎阳研究” ...
基本信息:作者:李岩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年7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0年7月印次:1ISBN:9787030652089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作者论文23篇,涉及粤北地区文化的分期和源流谱系、珠三角地区新石器晚期至先秦的文化分期、闽赣浙皖湘鄂大片地区内新石器晚期至商周时期诸文化遗存等;基于粤北地区、珠江三角洲这两个古代文化区域深刻认识的基础 ...
全文阅读考古学文化、文献文本与吴越早期历史的构建(作者:徐良高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考古》2020年第9期)
全文阅读北部欧贝德文化的形成过程(作者:彭博 杨建华,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原文刊于《考古》2020年第8期)
全文阅读论古代中国西南与东南亚的联系——以考古发现的青铜器为中心(作者:杨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原文刊于《考古学报》2020年第3期)
内容简介1902—1903年期间,受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委派,32岁的鸟居龙藏只身来到中国西南,从湖南进入贵州、云南,继而北上四川,展开了一次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人类学旅行调查活动。《西南中国行纪》忠实地记录了鸟居龙藏此次调查的全过程,为我们了解百余年前中国西南地区的民族/族群分布状态、族群关系乃至社会风貌等,提供了极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作者简 ...
山西因地处太行山之右而别称“山右”, 又称“晋”或“三晋”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铜是人类最早认识与冶制的金属 古人因之称其为“吉金” 本期推荐的 山右吉金系列图书之 闻喜酒务头商代墓地出土青铜器珍粹 编著: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博物院运城市文物工作站闻喜县文物局主编:高振华、白曙璋、马昇出版:山西出版传媒集 ...
位于甘肃省最西端的敦煌,在中国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里,曾经是丝路上繁荣的国际都会之一。从汉代经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由于通过陆上丝绸之路的中西交往比较频繁,敦煌曾经汇聚了东西方的多种文化。然而,北宋以降,因为中原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海上丝绸之路渐渐取代陆上丝路而繁荣起来,特别是明朝把敦煌弃置于嘉峪关之外,经河西走廊通 ...
栾丰实 山东烟台人,原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教授。兼任中国考古学会新石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龙山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和专家组成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山东省考古学会名誉理事长。▶▶▶▶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从新石器时代分散不均的 ...
摘要:陕西靖边杨桥畔渠树壕东汉壁画墓中绘制的星象图布局系统、内容丰富,反映了不少当时人的天文星象学知识,应该有较为经典的粉本和来源。然而,它毕竟是一幅为丧葬文化服务的墓室星象图,并非科学星图,其上反映更多的是当时人关于天文的一些思想和观念,也存在许多制作和审美上的考虑,应该从知识、观念和制作等多种文化传统去综合理解。就此对图中的 ...
茅村汉墓画像石车马神灵交颈图考述徐文宁徐文宁, 1990年国家文物局授予文物鉴定职称,国内著名文化经纪人 艺术品收藏家、鉴定家。历任江苏爱涛拍卖公司副总经理、北京光华路5号艺术馆副馆长、北京天物馆副馆长、江苏省文交所副总经理、南京大贺传媒首席艺术顾问、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建设顾问、文物鉴定专家、上海海关学院文物缉私客座教授。出版《北京光 ...
公元5世纪的50年代,北魏都城—平城西郊三十余里的武州塞十分热闹,成百上千的工匠正在开石凿山,为了创建为皇帝祈福的石窟寺,这一浩大工程的组织者是沙门统昙曜。据《魏书·释老志》记载,当时“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这时上距太武帝拓跋焘太平真君七年(446)三月“诏诸州坑沙门,毁诸佛 ...
深入挖掘北魏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创作表现北魏历史题材的影视精品,绕不开对云冈石窟雕刻艺术的研究。云冈石窟规模宏大,造像内容丰富,雕刻艺术精湛,形象生动感人,堪称中华佛教艺术的巅峰之作,代表了五世纪世界美术雕刻的最高水平。其诞生并非偶然,它是诸多历史必然性的归结。 第一,礼帝为佛的新思维,是引领北魏佛教兴盛的法宝。 ...
着眼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断代史研究,让人们耳目一新。其中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秦的统一,秦的音乐文化似乎替代了周,完全覆盖了整个中华大地。这仅是表面现象,全源自汉儒之说;实际情形,反映出来的却是汉儒的谬误迭出。秦的“焚书坑儒”对先秦各国文化。包括周文化的毁灭,确有显而易见的严重性;从而形成了中国音乐文化上秦汉之际的“断层”;而楚这个 ...
音乐考古学研究中的音乐学分析—以江都王刘非墓仿玉玻璃编磬的复原研究为例摘要:本文对所谓“音乐学分析”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探讨。文章以2009年江苏盱眙江都易王刘非墓出土的一套仿玉玻璃编磬的复原研究全过程为例,探讨了音乐考古学研究中的“音乐学分析”方法的应用和作用。其中以乐器材质为研究目标的物理学分析表明,整套酷似翡翠质的“玉编磬”有着 ...
出版社:甘肃教育出版社出版年:2020-8定价:68.00元页数:342装帧:平装系列:敦煌与丝绸之路石窟艺术ISBN:9787542349040作者简介: 董华锋,1982年生,山西昔阳人,2010年在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佛教考古、敦煌学、出土碑志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 ...
作者简介普塔克(Roderich Ptak)德国慕尼黑大学汉学教授,著名汉学家。研究领域包括中国海交史、海洋与文化交流、澳门史、中国古文献里的动物等。出版专著、编著30多部,发表文章180多篇,多以德文、葡文、英文发表,部分作品被译为中文。 译者:蔡洁华 德国慕尼黑大学副教授。 一、海上丝绸之路:远程贸易和沿海交通
见证汉晋到北朝社会剧变的一种载体大同沙岭七号北魏墓壁画的几则题材韦 正一、壁画题材的源头在中原 从汉晋到北朝,中国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墓葬也不能置身于这个变化之外。墓葬壁画以其丰富的内容和形象的表达方式,在反映社会变化方面更为直接和明晰。根据以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成果可知,汉晋时期以双室或多室墓为常见形制,在不同墓室描绘不同题材的 ...
【作者简介】李慧,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 辽代的长链水罐为一种双耳穿梁,梁中央圆环系链的金属罐。其形象在关山4号墓、滴水壶辽墓、北三家3号墓和羊山1号墓的墓道壁画中均有发现。辽代早期墓葬亦出土有与之器型较为相似的银壶。该类器物虽发现数量不多,但在辽代出行仪仗队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事实上,辽墓中的此类物象并非开风气之先,其与唐 ...
【作者简介】李慧,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摘要】转徙随时、车马为家是契丹民族典型的生产生活方式。正如穹隆为顶,中央留孔的墓室形态是对帐幕的再现一般,辽墓壁画中的出行图亦反映出游牧生活方式的特征。墓葬外发引的队伍与墓葬内的出行图经由墓门完成转化和接续,墓主在墓葬这一中转站接受侍者梳妆理容、侍茶进酒之后,在表演散乐者的恭送下与在 ...
2020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为题举行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刻在中国考古学界引起极大反响,大家纷纷认真学习,对中国考古学的特色、风格和气派展开积极而热烈的讨论。 考古学的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的考古 ...
钱塘江是浙江第一大河,因其曲折的走向也被形象地称为“之江”。钱塘江作为“天堑”,对浙江地区的自然、人文地理具有直接的影响。钱塘江以南地区(以下统称浙南)西南高东北低,以山地丘陵为主,盆陵相间,干流基本都是东西向入海,入海口形成三角洲平原,穿缀在长长的海岸线上,形成多样的地貌单元,加之山丘阻隔,交通不便,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先秦时 ...
基本信息:编著: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年9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0年9月印次:1ISBN:9787030662125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最近十多年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北京大学等单位研究者在郑州地区开展旧石器时代考古发掘与研究的成果。内容包括郑州地区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地层、年代与古环境背景分析 ...
基本信息:作者:袁广阔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年9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0年9月印次:1ISBN:9787030662316内容简介: 本书在结合作者主持和参与的考古发掘新资料的基础上,对河南境内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新石器时代几个重要发展阶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其中裴李岗文化方面主要探索了该文化对周边地区的影响,仰韶文化方面 ...
基本信息:编著: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编:刘庆柱副主编:李毓芳 刘瑞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时间:2020年6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0年6月印次:1ISBN:9787101130508内容简介: 全书共90册,包括《考古编》(全8册)、《释文编·上》(全36册)、《释文编·下》(全36册)、《文字编》(全10册)等四个部分,是对汉代长安城未央宫第三号建筑遗址出 ...
全文阅读文明、国家与早期中国(作者:戴向明 中国国家博物馆;原文刊于《南方文物》2020年第3期)
全文阅读探索考古学的中国化之路———以苏秉琦先生为中心的反思与前瞻(作者:曹兵武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文刊于《华夏考古》2020年第5期)
“双槐树遗址发现仰韶文化三重大型环壕城址,引出的新认识无异于是说仰韶文化中期已经开始迈入文明门槛。” “仰韶时代庙底沟文化彩陶向四周播散,开创了一个灿烂的彩陶时代。”仰韶文化考古发现与传播研讨会在三门峡市举办。 孙自法 摄 “陕西蓝田新街、杨官寨等遗址体现出仰韶文化晚期社会分化的加剧,社会分工的明确化。” “山西离石德岗 ...
卷首语呈现“事实”是考古学作为历史科学的最大特色贺云翱 考古学作为历史科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最大特色是呈现“事实”。这个事实是通过发掘出土的先民的有准确空间位置的遗址、遗迹、遗物、景观及其生存环境等所构成。它可能是一个事件的发生地及其遗存,某个人物或某个人群的墓葬,一个洞穴遗址或一处祭祀场所,一幅岩画或一组石刻,一座城市或乡村 ...
1. 长城遗址是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存在的著名历史遗址,说明长城现象是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共有的古代历史现象。它们山水相依、藕断丝连,仿佛构成了一个世界长城体系。研究世界各地长城遗址和历史,寻找它们之间的共同规律和各自特征,可以揭示人类文明演进历程中不同文明类型以及不同族群之间的相互关系演变过程。世界各国长城可以分级。亚欧大长城大 ...
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当今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的重要通道。在机遇和挑战的面前,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应成为我国文物保护工作中的关键内容,诸如水下文物保护、返还等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敦煌宣言》在法理上与诸多国内外相关法律文件相关联,对保护我国水下文化遗产提供了全新思路与途径。《敦煌宣言》的提出0120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年:2020-10页数:367定价:200.00元装帧:精装ISBN:9787030662927作者简介: 冉万里,1967年7月出生。毕业于西北大学考古学专业、(日本)同志社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文化史学)。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佛教考古与隋唐考古,著有《隋唐考古》《汉唐考古学讲稿》《中国古代舍利瘗埋制度研究》,长期负责《西部考 ...
摘要:本文利用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对凌家滩与韦岗遗址出土猪牙结石进行了碳稳定同位素检测。结果表明,凌家滩与韦岗遗址出土的猪均以C3类植物为主要食物来源,说明二者的食性一致。结合凌家滩与韦岗遗址出土猪牙釉质的锶同位素比值数据分析,推测凌家滩与韦岗遗址出土的猪均为本地出生。 一、前言 牙结石通常存在于牙齿表面和牙齿的颈部,主要由有 ...
人类的起源与扩散是学术研究的重大课题。1923年桑志华、德日进发现、发掘水洞沟遗址,并于1925年在学术期刊上发文,向世人宣布在遥远的东方发现了具有欧洲石器技术特点的旧石器时代遗存,据此认为欧亚大陆东西两地在数万年前发生过远距离人群迁移。 目前的研究热点是早期现代人的起源与扩散路线。学术界在讨论这一问题时,以往多关注自非洲沿阿拉伯半 ...
水洞沟遗址由12处地点构成。上世纪对遗址的4次发掘局限于第1地点。2003-2007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遗址其余地点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大量文化遗存,据此建立起该地区距今4-1万年的文化序列,拓展了我们对当时古人类生存和演化的认识。 为及时抢救遗址濒临坍塌部位的文化遗存,解决遗址关键层位的文化性质、 ...
中国是文明古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华夏大地埋藏着数千处旧石器时代遗址,既是构筑人类远古历史的珍贵遗产,也是造福当代社会发展的文化旅游资源。如何让那些无字的历史被解读,让先祖的遗物遗迹活化起来,这是考古工作者和文旅资源开发者必须破卷的命题。在宁夏水洞沟遗址上所发生的故事,或许对我们破解上述难题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与启示。学术价值重大 ...
摘要:考古学的中国路是科学化认知中国历史之路、求索民族之根之路、发现民族之魂之路、支撑民族复兴之路。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认为中国的基本国情就是拥有“超百万年的文化根系,上万年的文明起步,五千年的古国,两千年的中华一统实体”。这个历史的国情是包括苏秉琦在内的数代考古学者和历史学者筚路蓝缕不断探索的概括。中华民族从远古一路走来,还 ...
如果考古学家只会发掘而不会思考,没有理论的素养,这门学科就无法提高,我们培养学生的水平就只是技术工匠的档次。 曾经,考古似乎和现代社会相隔甚远,对普通人来说有些遥不可及。近年来,随着考古发现的深入、考古手段的进步、考古知识的普及,考古不再是生僻冷门的领域,而与每个人产生越来越多的联系。 有人说,文明的人类总是热衷于考古,就是 ...
文章说明:篇幅所限,本文注释与部分插图从略。刊发于《形象史学》(第十五辑),全辑收录于中国集刊网,目录见文后。作者:章义和(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 姚立伟(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汉人灵魂乘车出游的节点与终点——以西汉后期至东汉时期墓室画像为中心 车马出行图和神兽牵引车辆前行图像在汉画中大量存在。先行研究对此提供 ...
内容提要 :本文将西安秦川机械厂出土的一批舍利容器与国内其他地点出土的有确切纪年、形 制类似的舍利容器进行比较后,认为其在年代上存在差异,其组合方式也有不同,应当分属两处 塔基地宫 ,更进一步推断秦川机械厂所在地过去当有两座佛塔,或可证明当时长安城寺院布局 中确有在主院之南布置东西双塔的形式存在 。 1971年,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出版年:2015-4 页数:571 定价:128.00元 装帧:平装 ISBN:9787548608271 作者简介: 陈爽,1965年12月生,北京市人。1990年参加工作,1995年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获博士学位后调至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现任研究员。主要从事魏晋南北朝史及社会史研究。主要成果:《世家大族与北朝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
序言 随着佛教的传来,供养佛舍利的宗教活动也传入了中国。舍利供养的主要方式是将佛舍利盛放在舍利容器中并瘗藏于佛塔内或塔基下。文献中最早出现有关舍利的记载可上溯至三国东吴的孙权时期,康僧会因感应而获得舍利并造塔的故事。但目前所见有明确纪年的最早实物为河北定州静志寺佛塔地宫(建于太平兴国二年)出土的北魏兴安二年(453)石函(图1) ...
大家好!很高兴能跟大家分享我们走出国门,在玛雅进行考古工作的一些心得。玛雅虽然离我们很远,但可能是很多人非常熟悉的一个文明。大家可能都听说过玛雅,如玛雅神奇的历法,像图1显示的这样,专用于祭祀的260天的历法,特别像我们的天干地支。我们是10个天干配12个地支,玛雅是13个数字,配20个天的名字,260天一个循环。此外还有其他的更复杂的历法。 ...
9月28日,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度概括了我国考古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深刻指出了考古工作的重要性,阐明了考古工作的发展目标与任务。 八千载文脉存续,百万年古迹可觅。中国考古学的发端与发展始终与三秦大地的深厚文化底 ...
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总书记对考古学意义与今后发展方向进行的深刻阐释,必将对新时代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必将成为中国考古学发展 ...
9月28日,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考古学界引发热烈反响。广大考古工作者纷纷表示,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我国考 ...
基本信息:作者:杭侃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责任公司出版时间:2020年11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0年11月印次:1ISBN:9787559639158内容简介: 本书文字简炼,通俗易懂,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图文并茂的普及考古文博专业知识,使广大读者能学习掌握一定的考古文博信息。全书共分为考古之思、从源到流、源头活水三个部分,每个部分由多篇文章构成 ...
基本信息:编著: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年9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0年9月印次:1ISBN:9787030642769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丝绸之路考古”专题,共收录学术论文22篇。论文结合考古资料,从墓葬、器物、图像、技术、宗教、手工业等多个领域进行讨论,主要探讨了古代中国文化与外部世界的互 ...
基本信息:编著:山西省博物院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年10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0年10月印次:1ISBN:9787030630513内容简介: 朔州水泉梁北齐壁画墓,是山西地区发现的规模较大、保存基本完整的北齐壁画墓之一。遍布墓室的彩绘壁画,再现了北朝晚期社会的历史风貌。壁画场面宏大壮观,人物简练生动,画面彩明快,是北朝 ...
全文阅读寻琮:玉琮在墓葬中的出土位置分析(作者:王仁湘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上海交通大学神话学研究院;原文刊于《南方文物》2020年第3期)
全文阅读由动物遗存探讨凌家滩文化的史前生业(吕鹏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戴玲玲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吴卫红 安徽大学历史系;原文刊于《南方文物》2020年第3期)
2020年9月27日下午,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主办的长风论坛(鳌山024期)之“先秦历史的地理:空间与交通”顺利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徐义华研究员担任本次主讲嘉宾,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代国玺教授主持了此次讲座。 讲座中,徐义华老师综合运用历史文献、考古资料、地理知识等深入探讨了先秦地理区域、交通道路和古代诸多历史事件、古 ...
2020年10月11日下午,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主办的长风论坛(鳌山025期)“极致绽放的白石佛教造像艺术”讲座顺利举办。本次主讲嘉宾为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曾任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河北管理处处长、河北省文物出境鉴定中心主任、河北省博物院副院长等职的刘建华研究员,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高继习老师主持。刘老师多年致力于佛教考古、鉴定与 ...
信息来源:边疆时空 秦丙坤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甘肃敦煌学学会副秘书长。研究方向为敦煌学、考古学、佛教文献、隋唐史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各类项目4项,发表论文30余篇。丝绸之路文明复兴是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重要课题。敦煌是丝绸之路上中国与世界交往无可替代的咽喉枢纽。敦煌莫高窟在丝绸之路交通与文化的宏观 ...
平顶垴遗址位于铜鼓县温泉镇金星村委刘庄自然村南面约100米的平顶垴上,为一处高于周围地面约30米的坡状台地,南侧的温泉河由西向东流经,温泉河入定江河后汇入修河。因昌铜(南昌——铜鼓)高速公路建设的需要,省文物部门先期对高速公路沿线进行实地调查后发现了该遗址。2010年8月至10月份,为配合昌铜高速公路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江西省文物考 ...
2020年8月24至25日,“聚落与社会一新实践与新思考”研讨会在石峁遗址召开,32位中青年学者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展示了聚落考古的新进展和新思考,引发对聚落考古学在中国史前考古中应用的新关注。 1953年,聚落考古的首倡者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戈登·威利将聚落定义为“人们在其生活的景观中安置自己的方式”,在阐释其经典的秘鲁维鲁河谷聚落调查的意 ...
摘要:隋唐时期是中国中古社会里坊制度最成熟的时期,是国家政权对城市居民的主要管理模式,也是当时城市居民的主要生活形态,隋唐长安城和东都城的里坊是这一时期里坊管理制度和运行模式的集中体现。无论从规划设计、形制布局还是管理方式上,都是我国里坊制度的典型代表。本文以考古为中心并结合文献记载分析隋唐东都城里坊的空间形态和内部 ...
摘 要:在邺南城宫城、内城窑址区域发现的脊饰类构件,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时代最早的火焰宝珠 形琉璃脊饰构件实物,体现了北朝晚期高等级建筑的时代风貌。绿釉脊饰应用瓷土胎,是真正意义上的琉 璃构件,等级寓意明显。黑釉、酱釉泥质釉陶脊饰个体较小,其应用的建筑等级应该略低。根据已发现的建 筑构件的品类,邺城宫苑的屋面装饰技术高超,青掍瓦、琉璃瓦 ...
郑岩 得一堂古美术 2019-08-09...编者寄语: 美术史论/艺术史论的学科内容,并不是大众常谈的所谓“美学” 20世纪初以来,以田野调查和发掘为基础的中国近代考古学在许多学科中不同程度地留下了印记,而这种印记在美术史学中尤为明显。在今天,对于中国美术史,特别是早期美术史的研究,无论进行宏观的观察, 还是作微观的分析,都必须将与之密 ...
刘庆柱 亚洲考古 2019-11-2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及其前身──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是中国考古学学科历史发展的主要参与者 、见证者 。在世纪之交,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作为当今中国国家级惟一的考古科研机构, 将百年来考古学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作一回顾 、总结和研究 , 并对新世纪的中国考古学作一瞻望。从总体来看, 20世纪以来的中国考古 ...
王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项目专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讲座摘要壹早期中国的萌芽至距今约7000年左右,仰韶文化在黄河中游一带形成以山西翼城枣园为代表的仰韶文化初期和以西安半坡为代表的仰韶文化早期,大致范围在豫陕晋相邻地区。至以三门峡庙底沟为代表的仰韶文化中期时,庙底沟文 ...
山西因地处太行山之右而别称“山右”, 又称“晋”或“三晋”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铜是人类最早认识与冶制的金属 古人因之称其为“吉金” 本期推荐的 山右吉金系列图书之 隰县青铜器珍粹 编著: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隰县文物旅游局 主编:王进、王晓毅 出版:山西出版传媒集团 山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年:2020-10 页数:335 定价:46.00元 装帧:平装 系列:龙门石窟研究文库 ISBN:9787101147612作者简介 倪雅梅(Amy McNair),美国堪萨斯大学艺术史教授。1978年毕业于俄勒冈大学,获得艺术史学士学位;1982年,毕业于华盛顿大学,获得艺术史硕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芝加哥大学,获得艺术史博士学位。1991 ...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原作名:隋唐世界帝国の形成 出版年:2020-11 页数:208 定价:58.00元 装帧:精装 系列:后浪·汗青堂丛书 ISBN:9787510893605 作者简介: 谷川道雄(1925—2013),日本东洋史学者,京都大学名誉教授,是继内藤湖南、宫崎市定后日本研究魏晋隋唐史的第三代领军人物。著有《隋唐帝国形成史论》《中国 ...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年:2020-11定价:68.00元页数:397装帧:精装ISBN:9787559829344作者简介: 张铭心,1964年生,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学学院教授。曾就职于故宫博物院,后留学日本,获大阪大学文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吐鲁番学、出土文献学(以石刻学为主)、书画篆刻史。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吐鲁番出土的高昌墓志,起自东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年:2020-10定价:89.00元页数:288装帧:平装丛书名: 元代专门史六种ISBN:9787520321549作者简介: 陈高华,1938年3月3日生,浙江温岭人。1955年至1960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入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前身)历史研究所工作。1985年评为研究员。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 ...
【作者简介】江瑜, 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 荷兰学者贝纳特·坎普斯在1988年发表的巨著《东南亚铜鼓:青铜世界及其余波》应该算是西方学者继黑格尔1902年出版《东南亚古代金属鼓》之后研究铜鼓尤其是黑格尔I型铜鼓的集大成之作。我对书中探讨东南亚铜鼓(包括中国南方铜鼓)铸造技术之处很感兴趣,在这篇文章中将对贝纳特·坎普斯与中国学者对铜鼓铸造技术看法 ...
【作者简介】梁志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郑翠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摘要】古代铜鼓是中国西南和东南亚广大地区的一种代表性文物,它广泛渗入东南亚史前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铜鼓文化。古代铜鼓文化是东南亚史前时期文化的集大成者,在东南亚文化发展史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东南亚本土文化和固有文化的代表,而且还是东南 ...
【作者简介】杨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本文所论古代中国西南主要指战国秦汉时期的云贵高原和川西高原一带,即历史上的西南夷地区。西南夷“异俗殊风”,其创造的绚丽多彩的青铜文化具有浓郁的地域风格和民族特色。因地处边陲,且所在区域又是古代亚洲东南部重要的文化传播通道和族群迁徙走廊,故对西南夷的考古研究除了应关注其自身文化 ...
内容摘要:云冈石窟的早期洞窟又称昙曜五窟,昙曜五窟的洞窟形制较为独特,与现阶段所知的大像窟窟型均不同。论文通过对昙曜五窟大像窟平面形状、洞窟内的雕刻风格以及云冈石窟山顶寺庙遗址的分析,同时对比克孜尔石窟、巴米扬大佛的洞窟形制,得出昙曜五窟的洞窟应是受到印度石窟寺的影响的结论。除此之外论文还对传统佛教文化传播的路线以及石窟寺之间的 ...
卷首语考古学科的多向性决定着其社会意义贺云翱 中共中央政治局 9月28日下午就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为题举行第23次集体学习。在主持学习时发表讲话,重点阐述了考古学的重大社会意义。指出: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习,我国考古工作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考古发现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 ...
最早的“太阳人”石刻,长江流域最早的粟遗存,长江流域最早的“四室一厅”……陶器上的刻画符号诉说着什么?古老的青铜之路由谁掌控?又是什么支撑起早期国家崛起?考古工作将历史场景活化,为长江中游一幅幅历史画卷增加信度。 2020年5月,国家文物局将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项目(夏商周时期)正式纳入“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项目,由湖北省牵头,与湖 ...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中游则是多支一体的中华文明的主根脉所在,是历史传说中炎黄部族的主要活动地区,黄河中游或者中原地区就像盛开的史前中国之花的花心。正确认识文明化进程中黄河中游地区的中心地位,对于客观理解早期中国文明的本质特点、传承发扬中华文明的优秀基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探索中原的历史地位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
近百年以来,在几代考古学家的艰苦努力下,中国考古学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中一个重要贡献,就是让我们逐渐看清了早在史前时期,就已经形成了多支一体有中心的文化意义上的早期中国,成为夏商周王国以至我们现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础。从距今八千多年文化上早期中国的萌芽,距今六千年左右文化上早期中国的形成,到距今五千多年早期中国文明的形成,距 ...
科学是现代文明的基石。考古学是具有为社会提供科学思想、历史知识、人性情感、文化遗产等多重功用的学科。毫无疑问,要实现这些学术目标,必须借助于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理论和工具。近年来,考古学在这方面的创新成果颇多,不久前出版的陈淳先生翻译的英国考古学家科林·伦福儒和保罗·巴恩所著的《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一书,充分展现了世界 ...
基本信息:编著:中国考古学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 赤峰市人民政府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年8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0年8月印次:1ISBN:9787030659606内容简介: 本书选编了辽西区(燕山南北至西拉木伦河流域)青铜时代的考古文献,内容包括3篇考古报告(简报)和31篇论文。这些文献均已发表,此次重刊则做了进 ...
基本信息:编著: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 河北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河北省文物局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年10月版次:1出版时间:2020年10月印次:1ISBN:9787030659835内容简介: 本报告主要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磁县中段考古工作所发现的墓葬情况进行了阐述,共发现古墓葬100座,时代涵盖汉晋、唐宋元明清,墓葬形制多 ...
基本信息:编著: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 南宁市博物馆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年7月版次:1出版时间:2020年7月印次:1ISBN:9787501067008内容简介: 本书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马头乡元龙坡和安等秧两处先秦时期墓地发掘报告。武鸣马头先秦墓是广西首次发现时代跨越西周、春秋至战国的三个时期的墓群。从墓葬形制到随葬品,地方特征相当 ...
全文阅读历史时期农牧交错带地区的生产经营方式复原——苍头河流域考古调查浮选出土植物遗存分析(作者:赵志军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农业考古》2020年第4期)
全文阅读制度文明:陶寺文化对中国文明的贡献(作者:何驽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南方文物》2020年第3期)
2020年10月22日下午,中国考古学会三国至隋唐考古专委会主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齐东方教授莅临吉林大学考古学院“中国考古大讲堂”,带来题为“镜中的世界”的专题讲座。一面小镜子反映内外两重世界,历史时期考古常见的铜镜,究竟能讲述何种故事?齐东方老师向我们娓娓道来。 进入正题前,齐东方老师以既往研究中的问题为引子,先让同学们思考 ...
基本信息: 作者:彼得 贝尔伍德 著;陈洪波、谢光茂等译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9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20年9月 印次:1 ISBN:9787532597062 作者简介: 彼得·贝尔伍德(Peter Bellwood) 国际著名考古学家,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曾任该校考古学与人类学学院院长,长期担任印度—太平洋史前协 ...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年:2020-10 定价:88.00元 页数:142 装帧:平装 ISBN:9787532597697 主编简介郝春文,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曾出版《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尼的社会生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等学术著作十多种,发表《从冲突到兼容——中古时期传统社邑与佛教的关 ...
以简牍学视角看武威汉简 杨红伟《武威汉简集释》较集中地揭示了中原文化沿“丝绸之路”传播的历史,并提供了丰富的文本类型;揭示了中央政府在西北地区特别是在河西走廊的经略史;也揭示了河西走廊先民的社会生活史、医疗史。这套书不仅为中国文化史、西北区域史的研究发掘了新史料,拓展了新领域,也见证了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多元的 ...
一个词汇的出现与使用往往是源于现实境遇状况的变化,比如传统雕塑中就很少有“具象”这一说法。习惯上,我们在提到“具象”这个词汇的时候,更多的是对应于“抽象”的概念来使用。如果从作品形象与自然对象的相似程度上去划分,按照一种约定俗成的理解,我们习惯于把抽象艺术看作艺术形象大幅度偏离或完全抛弃自然对象外观的艺术,而把具象艺术看成艺术形 ...
基本信息: 编著: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9月 版次:1 出版时间:2020年9月 印次:1 ISBN:9787532597482 推荐语: 历史资料中的新发现 广东商时期的考古遗存 瓷器之前的原始瓷 全面、客观的资料信息 作者简介: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于1990年,其下设田野考 ...
摘要:位于山西最北端的苍头河流域是著名的“杀虎口”所在地,背靠大同盆地,面向敕勒川草原,属于典型的农牧交错带地区,现今当地生产经营方式为农业与畜牧兼营。伴随2014年的苍头河流域区域考古调查采集浮选样品,出土了丰富的炭化植物遗存,包括小麦、大麦、粟、黍、荞麦、大麻、豌豆和兵豆等农作物,以及夏熟作物麦田和秋熟作物农田中的杂草,同 ...
摘要:间裙是中国隋至初唐时期女子的典型流行服饰之一,也随着隋唐时期的中日丝绸之路传播至日本。文章通过对日本奈良中宫寺藏天寿国绣帐、高松冢“飞鸟美人图”、正仓院藏间裙及奈良药师寺藏吉祥天画像等日本飞鸟、奈良时代的间裙进行分析,研究此时期的间裙款式、色彩、形制,并结合初唐遗存的间裙图像及文献等资料,归纳了此时期中日间裙的异同点。可以 ...
作者简介李并成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甘肃省教学名师,获国务院“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研究方向为敦煌吐鲁番学、历史地理学、西北历史文化等。著有《河西走廊历史地理》等十余部,发表论文300余篇。摘要:丝绸之路对于世界历史的作用和贡献并不仅仅体现在“通道”上,更重要的是这 ...
✪ 陈玮 |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本文系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西夏番姓大族身份认同研究”(项目编号:2015M580808)及特别资助项目“西夏番姓大族研究”(项目编号:2016T90885)阶段性成果。【导读】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收藏之《唐曹怀直墓志》,爲新近出土的唐代禁军粟特武将墓志,详细记载了曹怀直的先世源流,自曾祖以下的家 ...
本教材是在借鉴以往中国美术史优秀教材编写体例,吸收国内外学者大量研究成果,总结编者多年教学经本教材是在借鉴以往中国美术史优秀教材编写体例,吸收国内外学者大量研究成果,总结编者多年教学经验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全书以时代为序,通过对历代美术遗存、美术家、美术现象的叙述,系统展现了中国美术的历史进程与时代特点。第三版就全书内容、表述和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