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座预告:丝路来风——中亚专家讲丝路系列讲座(第二期)
讲座预告为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中亚五国学术界之间的各方面交流,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敦煌研究所将邀中亚五国文保、考古、文博等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联合举办《丝路来风——中亚专家讲丝路系列讲座》学术交流活动。此次系列讲座时间为2018年3月至2018年12月,共分为7期,每期为7天。系列讲座第二期将于2018年5月10日至5月17日在西安举行。 ...
讲座预告为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中亚五国学术界之间的各方面交流,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敦煌研究所将邀中亚五国文保、考古、文博等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联合举办《丝路来风——中亚专家讲丝路系列讲座》学术交流活动。此次系列讲座时间为2018年3月至2018年12月,共分为7期,每期为7天。系列讲座第二期将于2018年5月10日至5月17日在西安举行。 ...
讲座预告为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中亚五国学术界之间的各方面交流,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敦煌研究所将邀中亚五国文保、考古、文博等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联合举办《丝路来风——中亚专家讲丝路系列讲座》学术交流活动。此次系列讲座时间为2018年3月至2018年12月,共分 ...
5月18日,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的第十五届(2017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颁证仪式,在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举行。在日前举行的本届推介活动终评汇报会上,25家入围终评项目单位的代表分别进行了演示汇报和经验交流。由石金鸣、程武彦、吴志跃、孟庆金、蔡琴、李跃进、陈开宇、陈同乐、陈煜、张文立、李屹立、李泓冰、杨莉、安来顺、李耀申15位委员组成的终评评委会,根据《 ...
197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为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健康发展,吸引全社会公众了解、参与和关注博物馆事业,向全世界宣告1977年5月18日为第一个国际博物馆日,并每年为国际博物馆日确定活动主题。今年,国际博物馆协会为第42届“5·18国际博物馆日”确定的宣传主题是:“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 新公众”。为共同庆祝国际博物馆界这一重要节日,西安市文物局、大唐西市集团,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IICC-X)、西北工业大 ...
5月16日,由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西北大学联合共建的虚拟考古实验室举行了挂牌仪式,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长侯宁彬和西北大学副校长常江共同签署共建协议。教育部原副部长、科技委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赵沁平教授和陕西省文物局副巡视员齐高泉共同为虚拟考古联合实验室揭牌。汉景帝阳陵博物院院长李举纲、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郭宗明、浙江大学出版社社长鲁东明教授、教育部虚拟现实应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
作者:陈娟文章来源: 人民网 日前,海龙屯景区工作人员在清理铜柱关附近的城墙时,发现一段8米左右明显区别于明代风格的城墙,疑似宋代城墙。 海龙屯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的龙岩山巅,又称海龙囤、龙岩囤、龙岩屯,是一处宋明时期的“土司”城堡遗址,见证了杨氏土司的辉煌与覆灭。屯上建有九关,其中屯前六关:铜柱关、铁柱关、飞虎关、飞龙关、朝 ...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治疆方略,紧紧围绕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充分发挥文物史证实证作用,5月20日,新疆博物馆《新博讲堂》开启2018年首场讲座,由新疆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于志勇带来《西域与中原:考古发现汉唐丝绸之路历史》专题讲座。此次讲座共吸引了来自新疆文博单位、新疆社科联、新疆各高校以及新闻媒体、社会各界文史爱好者400余人
5 月18 日上午,由国家文物局、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博物馆协会、上海市文物局承办的2018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开幕式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举行,国家文物局、上海市人民政府、国际博物馆协会、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文物报社、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部门和博物馆,相关专家学者和社会公众参加了活动。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宗明出席并致辞,并为“金色名片 ...
5月22日,农历四月初八,是一年一度的浴佛节,上万敦煌当地市民以及游客纷纷来到莫高窟礼佛祈福。敦煌文化守望者们亦来到莫高窟九层楼广场与民众们共同欢度节日。九层楼广场上,守望者们通过丰富的活动向过往民众们展示了“敦煌文化守望者”项目的初心和愿景。观众通过敦煌知识答题互动即可获得精美的敦煌文化明信片,并将对敦煌的所思所想一一记录。三位心灵手巧的守望者——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金希、北京服装学院研究生王宗慧、 ...
2018年5月15日下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的“2018年度考古学研究系列学术讲座”第6讲在考古研究所八楼多媒体厅举行。来自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历史博物馆馆长珍奈特•哈米多娜研究员(图一),为大家带来题为“丝绸之路:贸易、外交与文化”的学术讲座。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朱岩石研究员主持并点评(图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边疆民族考古研究室王鹏助理研究员翻译。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 ...
新闻发布会现场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魏金金/摄 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6月9日,届时全国将有包括全国非遗曲艺周、非遗公开课、非遗影像展在内的3700多项活动同步展开,全面展示近年来我国非遗保护工作的新成果,全面展现非遗与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紧密相连的新气象。 在今天举行的2018年第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王晨阳介绍,今年遗产日非遗活动的主题为“多彩非遗,美好生活”,口 ...
2018年5月15至16日,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沈阳为组长的专家组到合浦县开展海上丝绸之路申遗项目现场考察调研。
【作者简介】杨富学(1965- ),河南邓州人,博士,敦煌研究院民族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兼职教授,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兼职教授,博导,主要从事回鹘学、敦煌学研究。碧波荡漾的黑龙江今天是中俄两国的界河,但在不平等的中俄《瑷珲条约》签订以前,它却一直是我国北方境内的一条大河。富饶而广阔的黑龙江流域,自古以来就繁衍生息着汉、满、蒙古、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赫哲等诸多民族
摘要:在敦煌莫高窟464窟原被定为西夏窟,但缺乏证据。近期的考古研究材料可证,该窟的开凿其实当在北凉,原为禅窟,至元代才被改造为礼佛窟。由前室通往后室的甬道二壁各存汉风菩萨二身,其中南壁右侧4行文字讲述的是五地菩萨之容貌,左侧4行文字讲述的则是四地菩萨,北壁左侧9行文字讲述的则是十地菩萨之装饰,右侧的当为九地菩萨。藉由回鹘文题记,十地菩萨绘画内容第一次在敦煌石窟中得到确认。通过逐字对译,可以明显看
5月22日,文化和旅游部召开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新闻发布会。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副司长王晨阳和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副局长徐恒秋分别介绍了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活动整体安排、非遗主场活动相关情况;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陆琼、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陆志强分别介绍了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博活动整体安排、广州主场城市活动相关情况。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副主任喻剑南主持发布会。“多彩非遗,美好生 ...
5月20日上午,《地湾汉简》出版座谈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举行。本次活动由甘肃简牍博物院、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西书局、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分中心联合主办。座谈会现场 胡平生、李均明、张德芳、刘绍刚、徐世虹、杨振红、赵平安、王子今、孙家洲等二十几位出土文献领域的专家学者及出版社编辑和媒体记者出席本次座谈会。甘肃省文物局局长马玉萍,酒泉市文物局局长杨永生,金
记者从21日在西安举办的石峁遗址出土口弦琴新闻发布会暨口弦琴首展开幕式上获悉,陕西石峁遗址考古发现不少于20件骨制口弦琴,其绝对年代距今约4000年,是目前国内所见年代最早的弦乐器,出土数量较多、出土背景明确、共存器物丰富,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发现。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石峁遗址考古领队孙周勇介绍说,在2016、2017连续两年的考古发掘中,石峁考古队在石峁遗址皇城台发现了数量巨大、品类丰富的各类遗物,包 ...
5月20日的杭州,依然是个阴天。位于中国丝绸博物馆的织造馆内,一台高大的织机前亮着一只明黄色的灯泡。光头、一身短打装扮的国丝馆技术部研究馆员罗群,就像武林高手一般踩在这台复杂的织机脚踏上。随着吱呀吱呀的声音,来自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尼雅考古队队员齐东方老爷子一眼认出了织锦上的纹样:“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这太让人兴奋了!”是的,这一小段五色织锦,意味着中国丝绸博物馆利用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的多综 ...
洲尾古代码头遗址出土丝绸之路相关文物
为了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欧亚大草原早期游牧民族文化--哈萨克斯坦中央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日前在中国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正式开幕。
5月21日,由国家文物局主办,敦煌研究院、国家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丝绸之路文物科技创新联盟承办的“丝绸之路遗址保护高级培训班”在敦煌开班。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副司长刘洋,敦煌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张先堂,甘肃省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处长仇健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国家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所长苏伯民主持。开班仪式现场 此次培训
“罗湖师秘色木宛”字样匣钵 继浙江慈溪上林湖后司岙窑址于去年获得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后,2017年,发掘队对该窑址继续进行了发掘。其中在一件瓷质匣钵上发现了“罗湖师秘色木宛”六个字,“秘色木宛”三个字与法门寺地宫衣物帐上的文字完全相同。这不仅是在窑址上首次发现了“秘色”字样,同样也再次证明瓷质匣钵就是烧造秘色瓷的重要窑具。“秘色瓷”这个概念不仅存在于当时的文人以及包括宫廷在内的上层阶层中,作为 ...
论坛将为来自中国和丝绸之路沿线60多个国家的80多名青年提供一个平台,讨论如何通过推动创造力、遗产和文学来促进发展这一主题,并动员他们更多地参与文化创意产业以及保护和促进人类共同的遗产。参与者将在5月24日至27日前往南京参加“创意与文学论坛”。10名符合媒体艺术方面要求并具备相关经验的国际青年代表将被邀请参加“长沙媒体艺术体验项目”。这 ...
5月18日,在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敦煌研究院为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充分体现石窟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扩大自身的文化传播和社会服务功能,更好地展示珍贵的文物资源,增强人们对石窟的关注和保护意识,采用多地联动的方式,举办了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赢得了各地公众对博物馆事业的热情参与和关注。国际博物馆日定于每年的5月18日,是由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发起并创立的。2018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确定为“超级连 ...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10位“敦煌文化守望者”正式上岗,在今后的三周内他们将以“洞窟讲解员”的身份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传播敦煌之美。九层楼下,守望者与游客热情互动上午时分,“敦煌文化守望者”上岗仪式在九层楼广场正式拉开帷幕。十位守望者齐聚九层楼前,向过往游客传达“敦煌文化守望者”项目的初心,与传播敦煌之美的决心。守望者邀请现场观众参与敦煌知识答题互动,并为他们寄发身处敦煌有感而发的纪念明信片。现场 ...
4-7月间,由敦煌研究院与敦煌文化弘扬基金会主办,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因缘满愿工作室、西安拓诚艺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的“信仰所成——藏传佛教唐卡工艺展”在敦煌莫高窟开展。此次展览侧重于对唐卡工艺的展现,一百余件来源于雪域高原精美的现当代艺术品,分别就唐卡、堆绣、铜像三种佛教物品的制作工艺进行展陈,传达出工艺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是流行于我国西藏地区的一种宗教卷 ...
2018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确定为“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Hyperconnected museums: New approaches, new publics)”。敦煌研究院陈列中心联合阿克塞县哈萨克民族博物馆,促成此次敦煌石窟艺术首次走进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使哈族同胞感受敦煌文化。孩子们体验泥塑制作14日上午,陈列中心一行15人来到阿克塞县哈萨克民族博物馆民族风情园,在世界最大的毡房内为县中学七年级三十余名师生举办了以敦煌石窟艺术“体验泥 ...
国际博物馆日定于每年的5月18日,是由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发起并创立的。197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为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吸引全社会公众对博物馆事业的了解、参与和关注,向全世界宣告1977年5月18日为第一个国际博物馆日,并每年为国际博物馆日确定活动主题。结合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Hyperconnected museums: New approaches, new publics)”和优秀传统文化“四进”活动, ...
近日,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全国多家考古所、博物馆举办的“寻真——北京大学考古教学与科研成果展”,在北京大学考古与赛克勒艺术博物馆展出。展览分“旧石器时代考古”“新石器时代考古”“夏商周考古”“汉唐考古”“宋元明考古”和“考古技术与方法”6个单元,通过370余件(组)文物以及图片、研究报告、论文、实物等,展现北京大学考古学专业在教学与科研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 北京大学1952年创立考古学专业,田野考古 ...
为落实中沙两国政府间协议,推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由中国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沙特国家考古中心联合组织的中沙联合考古队,对海上丝绸之路港口遗址——沙特塞林港遗址(Al Serrian)进行了为期20天考古调查与发掘,取得超乎预期的重要考古成果。发掘确认此处为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一处贸易港遗址,特别是在遗址多个地点发现了分属不同时期的中国瓷器残片,为海上丝绸之路考古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 ...
『讲座预告』复旦文化遗产保护系列讲座22中国记忆中的丝绸之路主讲人葛承雍,现为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央美术学院丝绸之路艺术协同创新中心特聘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和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特聘教授。曾为西北大学文博学院文化遗产专业与文学院文化审美双博士生导师,1993年被国务院批准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7年评为陕西省“三五工程”人才,1998年入选国家级“百千万工
5月16日,在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举行的“大秦渭南-渭南秦封泥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新闻发布会暨“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书法教育发展委员会”成立大会上,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公布了“大秦渭南”的8枚秦封泥,这是继2017年5月16日公布“右丞相印”“上雒丞印”“栎阳丞印”之后,该馆公布的第二批秦封泥研究成果。 今陕西省渭南辖区的这8枚秦封泥,分别为“下邽丞印”(渭南)、“重泉丞印”(蒲城
“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迹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2013年12月12月29日上午,“秦韵匠心 俑靓全球”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化创意大赛正式启动,首次面向全球征集文创作品。为追寻千年历史文化脉搏,挖掘当下新生代原创力量,引领文化创意设计紧贴大众生活,打造开放性、代表性、国际化、生态化的秦文化弘扬平台,建立秦文化特色创意产业链,历时半年的文创大赛正式启动,将首
朔地恋歌——宁夏岩画特展”于5月11日在长沙简牍博物馆揭开神秘的面纱。此次展览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和长沙简牍博物馆联合承办,展期至7月10日。这是宁夏岩画首次来到长沙。这次展览以宁夏岩画为主线,通过遴选不同历史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所刻制的岩画实物和岩画拓片、复制品,以及石器、骨器等文物共138件套,岩画大展将为长沙带来浓浓的西北风情。 宁夏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迄今已发现了大量的岩画遗存,存世总 ...
长沙铜官窑博物馆14日正式开馆,162件(套)从海外征集归国的“黑石号”沉船打捞出水文物首次面向公众开放。 长沙铜官窑,又称“瓦渣坪窑”“石渚窑”,始于东汉,当时属于岳州窑的外围窑场,盛于中晚唐,衰于五代。它以岳州窑为基础,吸收北方工艺,创造出绚丽多姿的彩瓷,在中国陶瓷史上独树一帜。 长沙铜官窑博物馆以展现1200多年前唐代长沙铜官窑陶瓷文化的发展史为主题,共7个展厅,总面积为11436.5平方米,布展面 ...
2017年12月,《异宝西来:考古发现的丝绸之路舶来品研究》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此书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亚洲、非洲和地中海研究系合作的研究成果,付梓过程历时八年。在此过程中,书名从最初的《从西方到东方:丝绸之路上的考古艺术品研究》到《自西徂东:丝绸之路考古艺术品研究》,最后确定为《异宝西来:考古发现的丝绸之路舶来品研究》,几经思考,多番商榷。仅从书名的确定来看,不难得知研 ...
“考古视野下的‘丝绸之路’国际论坛”12日在西安举办。来自哈萨克斯坦、蒙古国、俄罗斯、英国、中国等国家的专家学者,围绕考古视野下的丝绸之路展开讨论。开幕式现场。 此次论坛由国家文物局、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旨在探寻丝绸之路文明遗存,开展国际间考古学术交流,探讨考古国际合作新模式,建立交流合作长效机制,推动文物保护事业新发展。同时,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特色文创产品、传统工艺作品进行了展示,推 ...
南京大学赴伊朗考古队员与伊方考古队员联合开展土丘钻探工作。资料图 5月13日,在西安举行的考古视野下的“丝绸之路”国家论坛上,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水涛教授对本报记者说:“几年前,我们顺应‘一带一路’倡议进入伊朗,成为第一个进入伊朗工作的中国考古队,这是一个突破!”“今年9月,我们将再次进驻伊朗的这个遗址,进行第二个年度的发掘,下半年还要去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发掘哈拉帕文化遗址,那里是最古老文明之 ...
5月12至13日,由国家文物局、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省文物局承办的“考古视野下的丝绸之路国际论坛”在西安召开,来自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英国等国家的专家学者共同分享丝绸之路考古新发现和学术研究成果。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致辞并作主旨演讲学术报告现场参加论坛的部分国外学者学者们就丝绸之路考古发现与研究进行交流 论坛期间,与会代表就如何更好地开展丝绸之路考古合作 ...
“一带一路”并非一个封闭的孤立体系,而是一个开放的合作体系。“开放包容”“互学互鉴”——这一植根历史、面向未来,立足中国、朝向世界的提法,鲜明体现了“一带一路”总体设计中深厚的历史情感与文化情怀。当今世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活跃。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格局日益显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不断撼动旧有的“丛林法则”,成为新时代的 ...
他是张统亮,33岁来自“泉城”山东济南专业的讲解、洪亮的声音作为西北师范大学国画专业研究生他曾给自己规划了多条奋斗之路但最终还是听从了内心的召唤选择与洞窟、壁画为伴https://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v0640zzlfo4&auto=0对张统亮来说无论是文物保护,还是讲解都不是他对口的专业作为国画专业的研究生他最喜欢,也最擅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史学沙龙”第75期纸上和地下的东汉洛阳美术遗产美术 | 考古 | 建筑 | 文物保护
“山地考古”的可能性 亚洲山地考古联合实验室学术工作坊(一) 2018年5月16日(周三)8:30-18:30 四川大学(望江校区)科华苑宾馆4楼会议室会议流程:8:30-8:45吕红亮:为什么要山地考古8:45-9:00刘歆益:为什么Hilly Flanks重要9:00-9:20陈剑:茂县考古调查的新收获9:30-9:50杜战伟:喇家遗址近期发掘新收获10:00-10:20赵德云:剑川海门口遗址
5月12至13日,由国家文物局、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省文物局承办的“考古视野下的丝绸之路国际论坛”在西安举办,来自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英国的专家学者们共同分享丝绸之路考古新发现和学术研究成果。与会代表就如何更好地开展丝绸之路考古合作进行深入交流,达成和发表《国际丝绸之路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西安共识》。“西安共识”倡导开展丝绸之路考古研究领域国际合作,全面了解丝绸之 ...
哈萨克斯坦是著名的“丝绸之路”古国,同中国自古就有贸易和文化交流。张骞出使西域,同乌孙国建立联系,西汉细君和解忧公主先后远嫁乌孙王,联姻结好。 唐都长安,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当时最重要的国际化大都市和文化商贸交流中心。大唐西市是唐长安城中著名的商贸中心,往来于“丝绸之路”上的商品以此作为始终。大漠孤烟,驼铃声声,马蹄阵阵,仿佛昨日贸易往来,重现勃勃生机。 作为游牧民族的后代,哈萨克人
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509653 新华网西安5月12日电(汪艳 王智超)“2017年5月中旬,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一行五人,赴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地区,与伊塞克国家历史文化博物馆合作,对该博物馆保护区域内的拉哈特遗址及附近相关遗址,开展为期近两个月的考古调查工作,其中便包含我。”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丁岩表示,这样的机缘现在回想起来,和研究
“考古视野下的丝绸之路国际论坛”13日在西安闭幕,记者从论坛上了解到,来自丝绸之路沿线多个国家的考古专家学者们共同成立了“丝绸之路考古联盟”。
5月8日,敦煌研究院举行了"佛教经变画研究学术研讨会",会议邀请了远道而来的哈佛大学艺术史博士、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国立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合聘教授颜娟英,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学术院教授肥田路美,日本学者仓品尚德、台湾中央研究院博士候选人陈怡安参会,敦煌研究院副院长赵声良、丝绸之路研究中心主任张元林、考古所所长张小刚、考古所研究员王惠民、科研处副处长范泉共同参会。专家学者们相聚莫高窟,分 ...
2018年5月5-9日由敦煌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宗教学会主办,敦煌研究院文献研究所、佛学研究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文化》编辑部承办的“敦煌与丝绸之路多元宗教学术研讨会”在敦煌莫高窟隆重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山大学、广州大学、山东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财经大学、宁夏大学、青海师范 ...
时维五月,敦煌研究院经过精心策划、创新设计、统筹安排,再次来到南国重镇深圳参加第十四届深圳文博会,并推出“梦圆敦煌——数字艺术创意体验展”。展览通过敦煌石窟数字化成果展示、敦煌艺术创作课程体验和数字敦煌文化衍生品销售相结合的全新模式,呈现敦煌石窟艺术之美。5月10日,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黄坤明莅临展馆指导,敦煌研究院下属文化企业甘肃恒真数字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小胜就展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