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资讯

• 陕西7处遗产点已实施保护维修展示工程50多项

慈氏阁维修工程施工。陕西省文物局  中新网西安6月21日电 (记者 田进)记者21日从陕西省文物局了解到,当地近5年来不断加大遗产保护力度,在坚持原真性和完整性前提下,陕西7处遗产点通过科学规划实施了保护维修展示工程50多项,保护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2014年6月2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3国联合申报的“丝 ...

• 丝绸之路申遗成功五周年系列活动在中国丝绸博物馆举行

2014年6月22日,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起始段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丝绸之路”申遗成功五周年之际,6月21日至23日,“丝路岁月:大时代下的小故事”展览开幕式、国际丝绸之路与跨文化交流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以及丝绸之路博物馆策展人论坛等一系列活动在位于杭州的中国丝绸博物馆举办 ...

• 百余俄罗斯冬宫文物助阵“丝路岁月:大时代下的小故事”特展

6月22日是丝绸之路申遗成功5周年纪念日。“丝路岁月:大时代下的小故事” 特展6月21日在杭州玉皇山下的中国丝绸博物馆开幕。展览以独特的视角,汇聚国内外文博机构500余件展品,串起了13个时代不同、民族不同、身份不同、人生经历不同的人物所遗留下来的“小故事”,重塑活跃在丝绸之路上的形形色色的人群最真实的生活状态。澎湃新闻获悉,500余件展品中,有107件文物借展自有着“冬宫”之称的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这部分展品 ...

• 夏至,走进莫高窟的青黛山峦和山中真意

山水最懂得时间。四季更迭,总在它们身上投射。“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一年之中最好看的还是春夏万物生长时,绿水青山一派葱茏朗然,自然的韵律也较别时更加明快。“山林欤,皋壤欤,使我欣欣然而乐欤!”这时寻山走水,喜悦大概会主动投怀送抱,也让人感受一番庄子的逍遥。敦煌壁画中保留千年的山水风貌,更为我们提供了一道别致的风景。在这里,自然与人文相遇,笔触、故事、意 ...

• “丝绸之路”申遗成功5年来,陕西干了啥?

▲西安大明宫遗址复建的丹凤门。今年6月是“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报世界遗产成功5周年。2014年6月2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我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3国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项目,包括陕西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彬县大佛寺石窟、张骞墓7处遗产点 ...

• 西千佛洞文物保护研究所党支部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动员部署会

2019年6月11日下午,西千佛洞文物保护研究所党支部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动员部署会。全所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全体党员和职工代表参加了动员部署会。会议由党支部书记张培君主持。会议传达学习了5月31日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会议精神、6月3日省委书记林铎和中央主题教育第五指导组副组长符太增在全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动员 ...

• 丹尼索瓦人或从夏河县来

夏河丹尼索瓦人(以下简称夏河人)研究成果推介会暨专家咨询研讨会,6月14至16日在甘肃省夏河县召开,会上发布了中科院院士陈发虎团队关于夏河丹尼索瓦人研究的最新进展。  1.四万年前青藏高原生活场景隐现  一枚发现于夏河白石崖溶洞的古人类右下颌骨化石的研究成果5月初发表于《自然》杂志,从而引发了人们对古人类丹尼索瓦人的关注。兰州大学副教授张东菊介绍,白石崖溶洞位于甘加盆地北侧的白石崖山脚处,洞口高约5米,宽8 ...

• 陕西与吉尔吉斯斯坦联合考古工作取得初步成果

  2017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吉尔吉斯斯坦科学院历史与文化遗产研究所签署合作协议,开始对该国科拉斯纳亚·瑞希卡遗址开展联合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工作,目前双方联合考古工作已经取得初步成果。考古队开展工作。图片来自陕西省文物局  科拉斯纳亚·瑞希卡遗址位于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坎特镇科拉斯纳亚·瑞希卡村附近。它是吉尔吉斯斯坦楚河流域最大的古城遗址,其中心部分保存较好,被认为是中国历史文献上提到的中世纪城市— ...

• 洛阳博物馆“安菩夫妇墓出土文物特展”将在乌兹别克斯坦开展

  罗马金币  “梦回布哈拉——唐定远将军安菩夫妇墓出土文物特展”将于近日在乌兹别克斯坦开展。该展览既是洛阳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要文化交流合作项目,也是洛阳和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深厚友谊的见证。  6月10日,记者从洛阳博物馆获悉,承载着洛阳和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深厚友谊的唐定远将军安菩夫妇墓出土的75件(组)珍贵文物,目前已抵达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本月20日将在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历史博物馆展出。  ...

• 音乐诠释敦煌 再现千年回响

近日,由敦煌研究院与湖南广播电视台、上海听音寻路文化交流有限公司主办的“《敦煌·慈悲颂》2019中国巡演”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将在六月正式开启2019中国巡演。据悉,《敦煌·慈悲颂》将在西安音乐厅(6月9日)、敦煌大剧院(6月12日、13日)、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6月16日)、青岛大剧院(6月18日)、上海东方艺术中心(6月20、21日)和北京国家大剧院(6月22日)进行六个城市共计八场演出,作为中法建交55周年的献礼 ...

• 采风日记 | 纪念丝路申遗成功五周年摄影大展采风拍摄活动启程

2019年5月14日上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IICC-X)在世界遗产地——小雁塔院内举办了丝绸之路申遗成功五周年国际摄影大展的拍摄采风出发仪式。2019年,正值天山廊道遗产系列成功申遗五周年暨总书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讲话五周年纪念,IICC-X计划在中哈吉三国、丝绸之路跨国系列申遗协调委员会各国联动举办丝绸之路申遗成功五周年国际摄影大展。举办这次摄影展览的目的是为了再

• 丝路采风日记|关中第一奇观——摄影采风团一路向西到达彬县大佛寺石窟

2019年5月15日上午,丝绸之路摄影团抵达彬县大佛寺石窟,彬县大佛寺石窟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彬县城西,是陕西境内最大的石窟群,也是丝绸之路重要的地理坐标。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议上,大佛寺石窟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佛寺石窟始凿于南北朝时期,大规

• 丝路采风日记 | 传说中的世界中心——丝路摄影采风团到达须弥山石窟

2019年5月16日,丝绸之路摄影采风团到达了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城西北55公里处六盘山北垂须弥山上的须弥山石窟,“须弥”是梵文音译,意为宝山。须弥山是古印度神话传说中的名山,在佛教中具有非凡的意义。佛教经典中所说的须弥山是诸山之王,世界的中心,高达200多万里,相当于200个地球摞起来那么高。而且须弥山有日月环绕,山顶为释帝天,四面山腰为四大天王所居。敦煌、云冈等石窟的许多佛教造像和绘画都以

• 丝路采风日记 | 赏马蹄寺马不停蹄观丹霞日落

2019年5月17日中午,沿着绵长的祁连山脉,路两旁是蜿蜒的汉代长城和峰燧,经过四小时的车程丝路摄影采风团终于到达了马蹄寺。马蹄寺位于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裕固族为甘肃张掖所特有少数民族);北距张掖市市区65公里,位于河西走廊咽喉地带的甘肃张掖,古时是丝绸之路的枢纽,在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21年)设郡,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张骞、班超、法显等都曾途经张掖前往西域,隋炀帝于609年在张掖

• 丝路采风日记 | 无上正觉大佛寺 苍凉肃穆骆驼城 雄浑壮丽嘉峪关

2019年5月18日,为了抓拍到丹霞日出,我们丝路摄影采风团的摄影师清晨五点就出发了,来到张掖丹霞地质公园1号观景台架设机位,捕捉这转瞬即逝的美景。结束了日出的拍摄,上午11点摄影团乘车到达张掖大佛寺,大佛寺景区位于甘肃省张掖城西南隅,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重要名胜古迹群,也是历史文化名城金张掖的标志性建筑。大佛寺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1098年),原名迦叶如来寺,明永乐九年(1411年)敕名宝觉寺,清

• 丝路采风日记 |玉门关城迥且孤 黄沙万里白草枯

2019年5月21日,丝路采风摄影团一大早赶往了玉门关汉代长城遗址景区,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北境。史籍记载,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汉武帝为抗御匈奴,联络西域各国,隔绝羌、胡,开辟东、西交通,在河西“列四郡,据两关”,分段修筑障塞烽燧。玉门关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王莽末年,西域断绝,玉门关关闭,汉塞随之废弃。古代西域地区,幅员辽阔,国家众多,经济

• 丝路采风日记 | 看日照雄伟嘉峪关 赏壁画典范榆林窟 观戈壁苦峪锁阳城 深入拍摄丝路美景

2019年5月19日清晨,摄影采风团继续前往嘉峪关捕捉日出雄关之美,嘉峪关因建于嘉峪山麓而得名,是明朝万里长城西端的终点,建于1372年。关城平面呈梯形, 面积33500余平方米, 城墙总长733米, 高11.7米。城楼东、西对称, 面阔三间, 周围有廊, 三层歇山顶高17米, 气势雄伟。关城四隅有角楼, 高两层, 形如碉堡。登关楼远望, 塞外风光尽收眼底。嘉峪关长城,在嘉峪关市区西南6公里处,位

• 丝路采风日记 | 五彩祥云照瑰宝莫高 落日熔金映鸣沙月牙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名城重镇。在漫长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长河中,这里曾经是中西文化名流荟萃之地。由于彼此之间的取精用宏,相互交融,创造了世界瞩目的“敦煌文化”,为人类留下了众多的文化瑰宝。2019年5月20日,丝路采风摄影团前往参观沙漠瑰宝敦煌莫高窟,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这个重大影响的一个重要遗产,就是敦煌石窟的诞生和保存。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据唐《李克让

• 义净:我的出海取经奇遇记

晋宋齐梁唐代间,高僧求法离长安。去人成百归无十,后者安知前者难。 路远碧天唯冷结,沙河遮日力疲殚。 后贤如未谙斯旨,往往将经容易看。——唐·无名氏我叫义净,俗名张文明,生于635年,山东济南人。同时代的玄奘大师是我的偶像,他长我33岁。遗憾的是,当我35岁来到长安时,他已经圆寂,无缘得见,人生怎能无遗憾?虽然同是佛经翻译家,我却远没有玄奘的名气大,只有在我西行取经回国后,武则天亲自在洛阳城迎接,才

• 丝路采风日记 | 摄影采风团重走丝路青海道探寻沿途美景

青海是古丝绸之路南线的重要通道,被誉为丝绸之路“青海道”,“青海道”是唐代丝绸之路最繁荣的干道之一。从时间上讲,丝绸之路上起于两汉,下止于清末,上下两千年;从空间上说,丝绸之路东起洛阳、长安,途经青海,西至古罗马,绵延7000公里。当丝绸之路北、中道因战争而中断时,作为南道中的重要部分,“青海道”发挥了前所未有的重要贡献,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但拴住了经济,还凝聚着文化。在青海德令哈郭里木遗址出土的棺

• 丝路采风日记 | 丝路摄影采风活动圆满结束

2019年5月23日,是我们丝路摄影采风活动的最后一天,早晨六点从德令哈出发,晚上抵达500公里外的西宁我们就要分散了。上午途径茶卡盐湖,“茶卡”是藏语,意即盐池,也就是青海的盐;远处是雪山,近处是盐湖。这里水天一色,如梦如幻,随手一拍都是明信片,恍如隔世。下午路经青海湖,藏语名为“措温布”(意为“青色的海”)。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境内,中国最大的内陆湖、咸水湖。由祁连山脉的大通山、日月山与

• 倒计时七天截稿 | 纪念丝路申遗成功五周年国际摄影大展征稿启事

丝路光影—— 纪念丝路申遗成功五周年国际摄影大展征稿启事公元前138年,西汉使者张骞自长安出使西域,开通连接中原与中亚、西亚、南亚的联系。直至公元 16世纪,这个道路网络一直扮演着促进东西贸易、文化、宗教和技术交流的重要角色。自上世纪80年代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其合作伙伴以“对话之路”为主题,开始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开展文化遗产调研与文物保护工作。以此为契机,丝绸之路沿线15个国家在2009年成立了丝绸之路跨国 ...

• 敦煌研究院文化创意产品亮相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演艺及文创产品博览会

为集中展示全国文艺创作和文化创意产业优秀成果,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演艺及文创产品博览会于2019年5月19日至22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敦煌研究院文化创意研究中心的文创体验《念念敦煌》艺术展、文化弘扬部策划推出的《霓裳佛国 摇曳唐风——走出来的敦煌壁画》服饰秀以及甘肃恒真数字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的系列文创产品《丝路印记》、《十二星座》等我院文创产品也亮相此次博览会。活动通过敦煌艺术创 ...

• 青少年在莫高窟习艺“穿越古今”

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近百名青少年在敦煌莫高窟前习艺观摩,对比传统泥塑与3D打印、壁画与动画等,感知敦煌文化的古与今。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有4万多平方米壁画和2000多身彩塑。敦煌研究院介绍,为响应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这一主题,他们推出了“敦煌彩塑制作技艺与3D打印彩塑成像技术”“如是敦煌——壁画经典与动画阐释”等活动。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甘肃省敦煌市七里镇中学的50名学生了解了3 ...

• 镇原县2件珍贵文物亮相国家博物馆

 日前,在国家博物馆展览大楼举办的“丝路孔道——甘肃历史文化展”中,镇原县2件珍贵文物精彩亮相。这是镇原文物首次亮相国家博物馆,也是镇原文物继在中国台湾、浙江、敦煌等地展出后,又一次走进中国文博最高殿堂,向全国人民亮相。  “丝路孔道——甘肃历史文化展”共展出甘肃省42家文博单位馆藏文物516件(套),展览面积3000平方米,是历年来甘肃 ...

• 青铜第一刀、天下第一简……高规格甘肃文物展国博开幕

  “丝路孔道——甘肃文物菁华展” 5月16日在国家博物馆开幕。最早的青铜刀“林家遗址青铜刀”、“天下第一简”西汉《仪礼》木简等珍贵文物亮相。  本次展览共展出516件(套)文物,总数量接近700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为322件(套),国家二级文物近百余件(套)。这成为历年来甘肃省在国内举办的文物数量最多、珍贵文物占比最高的一次展览。从8000年前的大地湾文化,到宋元时期多元民族文化;从甘肃东部、中部,到河西走廊最 ...

• 粟特语书写的丝路历史

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是中亚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也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枢纽城市。撒马尔罕国家博物馆是中亚地区最古老的博物馆之一,该博物馆约有235000件展品,其中馆藏量最大的类别之一是考古类馆藏,数量超过47000件。

• 丝绸之路南亚廊道(曲靖马龙段)有望申遗

4月29日,曲靖市文管所、马龙区文化和旅游局、马龙区文管所工作人员及应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邀请的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郑启蔚博士,一行八人共同对丝绸之路南亚廊道(曲靖马龙关索岭段)开展第一阶段补充调查工作。 曲靖马龙关索岭段的古驿道属于石门道的其中一段,在云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悠久的文化历史背景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云南东北部设立郡县,并开五尺道(石门道)自今曲靖联系内地。近年来,随着西南地区的社会

• 梵莲之相 | 如何从佛造像中莲花的造型风格准确断代

梵 莲 之 相前言:这篇主要讲述的是佛造像中莲花的造型风格与时代的关系,相对于佛陀,菩萨,弟子等主角而言,莲花属于不太起眼的小配角,但它们的身影却无处不在,或被捧于手中,或承于足下,或附于须弥座,或作为佛陀的背光,是佛造像题材中最常见的经典元素,不可或缺。仅凭莲花的造型就能判断一尊造像的年代范围吗——答案是肯定的。渊 源“犹如青莲华、红赤白莲华,水生水长,出水上不着水,如是如来世间生世间长,出世间行不 ...

• 免费带你拍丝路征集令and纪念丝路申遗成功五周年国际摄影大展征稿启事

丝路光影—— 纪念丝路申遗成功五周年国际摄影大展征稿启事公元前138年,西汉使者张骞自长安出使西域,开通连接中原与中亚、西亚、南亚的联系。直至公元 16世纪,这个道路网络一直扮演着促进东西贸易、文化、宗教和技术交流的重要角色。自上世纪80年代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其合作伙伴以“对话之路”为主题,开始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开展文化遗产调研与文物保护工作。以此为契机,丝绸之路沿线15个国家在2009年成立

• 丝绸之路上的文化绽放

丝绸之路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代表着东西方在文化和经济方面的联系,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纪。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在他对中国的多卷研究中首次引入了这个词,并通过大量中文史料对唐朝时期中国的丝绸贸易进行了考证。当时的丝绸贸易由中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共同建立,以唐朝都城长安为起点,一直延伸到地中海地区。作者:A.V.西多夫,莫斯科国立东方艺术博物馆馆长、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主要成员、考古学 ...

• 丝路上的犍陀罗佛教建筑和艺术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之间古老的贸易之路。几个世纪以来,丝绸之路沿线不同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与互鉴至关重要。丝绸之路是一条重要的陆路通道,将东亚、东南亚与东非、西亚和南欧贯通起来。在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时期以及后来的贵霜王朝迦腻色伽国王时期,犍陀罗地区(即目前的巴基斯坦西北部和阿富汗东北部地区)兴建了大量的佛塔和寺院。从这些佛教建筑中出土了许多石刻造像、灰泥造像、铜像、青铜像以及铜币、银币和金币,目前大部分 ...

• 穿越千年 跟随文物追寻万里丝路上的故事

4月11日,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一带一路”沿线的柬埔寨、日本、哈萨克斯坦、拉脱维亚、蒙古、阿曼、波兰、韩国、罗马尼亚、俄罗斯、斯洛文尼亚、塔吉克斯坦12个国家博物馆共同举办的“殊方共享——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开幕。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介绍:“古代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形成了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丝路精神,即‘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 塔吉克斯坦——丝路上的璀璨明珠

来源:光明日报作者:法伊顿·肯扎夫众所周知,在遍布世界各地的数百条贸易路线中,最有魅力和影响力的就是丝绸之路。这条道路如同一条双向河流,数千年来连接着东西方文明。法伊顿•肯扎夫(FariddunKenjaev),曾在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政府下属的环境保护委员会工作,2017年至今,担任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总统行政办公室下设的国立塔吉克斯坦国家博物馆游览与群众部门的负责人。上图:古彭吉肯特壁画中图:古彭吉肯特出土的砝码下 ...

• 国家文物局领导会见尼泊尔考古局局长

4月26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胡冰在京会见尼泊尔考古局局长达莫达尔·高塔姆,就进一步加强中尼文化遗产合作进行深入交流。胡冰表示,中尼是友好邻邦,近年来文化遗产领域合作成果丰富,援尼加德满都杜巴广场九层神庙修复项目是中尼同仁共同努力的成果。中方感谢尼方给予的信任,愿与尼方携手,做好这一尼泊尔民族瑰宝的保护修复,也愿在即将开展的努瓦科特王宫遗址修复项目中,与尼方继续精诚合作。此外,文物走私给包括中尼在 ...

• 敦煌莫高窟2019年“浴佛节”参观公告

2019年5月12日(农历四月初八)是敦煌传统的“浴佛节”,为满足本地居民礼佛的传统习俗,敦煌研究院对本地居民参观莫高窟实施门票优惠政策。“浴佛节”当日,敦煌本地居民可凭本人有效证件(身份证、工作证、驾驶证、学生证)购买5元/人的礼佛门票,凭票参观莫高窟第96窟(大佛殿)、第148窟(卧佛殿)、第138窟(娘娘殿),并按规定开展礼佛活动。售票地点:莫高窟九层楼小件寄存处参观时间:5月12日8:00—17:00注意事项:1. 为确 ...

• 天梯山石窟彩塑壁画实现数字化保护

记者3日从甘肃省武威市天梯山石窟管理处获悉,于2015年启动的天梯山石窟彩塑壁画数字化保护处理工作日前顺利完成,将来游客可通过声光电形式感受天梯山石窟艺术。这是天梯山石窟大佛窟(资料图)。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据介绍,天梯山石窟彩塑壁画数字化项目包括彩塑壁画数字化测绘、彩塑壁画本体调查等。目前,18个洞窟的数字化采集工作已完成。记者看到,天梯山石窟大佛四周岩壁上的壁画若隐若现,有些壁画已残缺不全。“天梯山 ...

• 续写文明交流互鉴的故事——走进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

在展厅的一角,略微泛黄的书籍,记录着东方科学的相关论述。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这本《写给大众的地理学》来自罗马尼亚国家历史博物馆,是现存最古老的谈论东方科学的作品,表明罗马尼亚人的开放精神和对探索东方文明的强烈兴趣。千年丝路,跨越古今。承载着不同国家历史记忆和文化信仰的文物,印证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丰富多样的交流,包括人口迁徙、经贸往来、科技交流、宗教传播以及生产生活方式、文化艺术的相互影响等等。《

• “五一”莫高窟参观人数比去年同期增长近七成

“五一”期间,伴随着旅游旺季的来临,敦煌迎来了今年首次客流高峰,莫高窟前又见游人如织。据统计,小长假期间游客总量达33485人次,这是自莫高窟2014年9月实施限流后的同期客流新高,比2018年增长68.7%。在客流量持续增多的情况下,为了保护石窟文物,敦煌研究院始终秉承预防性保护的理念,坚持有度、有节的合理开放,预约限量的同时也采取灵活票制,尽最大努力保证洞窟保护和游客参观之间的平衡。此外,莫高窟还精心安排了一系 ...

• 阿富汗“国家宝藏”里的中国印记

日前,正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展出的“器服物佩好无疆——东西文明交汇的阿富汗国家宝藏”展览现场,观众们沉浸在精美的艺术珍品之中。展览中230余件珍宝展现了“古文明十字路口”阿富汗文物的厚重底蕴。

• 敦煌莫高窟和嘉峪关关城旅游“夜间不打烊”

“五一”小长假期间,敦煌莫高窟窟内灯影幢幢,穿越1600多年的“飞天”在静谧夜色中轻盈灵动。没有白天的喧嚣和嘈杂,游客有序排队参观,低声细语地穿梭在各个窟。这是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开启的今年首场“夜游”参观模式。

• 考古助力搭建“一带一路”文明互学互鉴的桥梁

4月26日,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我们要积极架设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桥梁,深入开展教育、科学、文化、体育、旅游、卫生、考古等各领域人文合作。”这无疑将考古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 苏州展犍陀罗佛教造像艺术,讲述“佛陀的一生”

犍陀罗是古典时代人类文明的熔炉,印度文明、伊朗文明、希腊文明,以及草原文明在这里相遇、碰撞和融合,造就了独一无二的犍陀罗文明。4月27日,“佛陀的一生”犍陀罗佛教造像艺术展在苏州高新区文体中心寒山美术馆正式开幕。展览以犍陀罗造像艺术为主题,围绕佛传故事,展出了犍陀罗文化收藏家、学者何平珍藏的30件展品及实地拍摄的近40件摄影图片,以造像讲述释迦牟尼的人生历程,并以摄影图片呈现当地风貌。同期,还举行了由生 ...

• 比什凯克举办“伟大丝绸之路”展览 哈萨克斯坦展台吸引游客眼球

哈通社/比什凯克/4月17日 -- "伟大丝绸之路"互动展览16日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阿依提耶夫美术博物馆开幕。 展览包括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中国、印度、伊朗、科威特、土耳其、蒙古国、日本、韩国、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等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展台。 互动展览框架下举行的"哈萨克斯坦国家展台日"活动介绍了哈萨克文化和历史,吸引了大批游客的眼球。 活动期间,哈萨 ...

• 宁夏发现记录境内丝路古道的珍贵资料

《石空寺堡至庫車程途》内文。周兴华供图近日,宁夏中卫市发现了古代记载沙漠绿洲丝绸之路全程驿站、道里的绝世孤本。该书的发现弥补了居延汉简等资料对丝绸之路记载的不足,为破解沙漠绿洲丝绸之路的诸多难解之谜提供了支持。该书无书名,作者、出版人均不详。现书名《石空寺堡至庫車程途》系本书持有人周兴华取该书内文首行文字“石空寺堡至庫車程途”名之。该书尺寸为16.2×6.2厘米,系四眼线装古旧书籍,封面、封底均为贴背纸 ...

• “觉色敦煌:1650敦煌大展”:在上海沉浸式体验敦煌之美

4月26日,“觉色敦煌:1650敦煌大展”在上海宝龙美术馆开幕。由敦煌研究院精选、浓缩1650年敦煌艺术精华的壁画、彩塑、供养人和敦煌遗书等展品(复制品),将与3000㎡黄沙、万株敦煌沙地植物一同呈现在宝龙美术馆,为观众带来沉浸式敦煌艺术体验。四个角度读敦煌文化公元366年,一位普普通通、名不见经传的苦行僧乐僔云游至敦煌,突见鸣沙山金光万道、如现 ...

• 中英联合考古还原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

  中国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与英国杜伦大学考古系的最新联合考古研究证明,“海上陶瓷之路”终点早在唐代就已延伸至西欧。这一发现将中欧陶瓷贸易起始时间向前推进了500年。  近年,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与杜伦大学考古系陆续考察整理了江西景德镇窑址、印度奎隆港口遗址、阿曼鲁斯塔克、西班牙萨拉戈萨、瓦伦西亚等遗址出土的中国外销瓷,整理总数达 ...

• 谱写“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新篇章

  2013年秋,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5年多来,在文化遗产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中,中国与埃及、斯里兰卡、蒙古国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携手,进行了诸多卓有成效的尝试,为促进“民相亲,心相通”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  随着中非合作论坛机制与“一带一路”倡议逐步落实,近年来,中非文化交流合作关系日益密切。其中,中埃文物领域交流合作成果不断涌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赴埃及考古发掘与研究项目 ...

• 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出土五千年前牙雕蚕 见证丝绸之源

 长6.4厘米,宽不足1厘米,厚0.1厘米,这只用野猪獠牙雕刻而成的蚕,造型与现代家蚕极为相似。蚕雕背部凸起,头昂尾翘,呈绷紧的“C”形姿态,仿佛即将吐丝或正在吐丝。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墓葬区俯拍图。  出土于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的牙雕蚕,距今已有5000多年。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近日发布的研究成果表明,它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蚕雕艺术品,对丝绸起源及相关手工业发展等研究意义重大。  根据蚕的整体造型以及头昂 ...

• 陕西省文研院赴尼泊尔开展援外项目现场调研工作

4月18日—5月3日,受商务部的委托,由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周萍带队一行6人赴尼泊尔,对省文研院承担的援“尼泊尔努瓦科特杜巴广场王宫修复一期项目管理” 开展为期16天的现场调研,在现场调研工作开展前,工作小组成立了援尼项目临时党小组,并组织了第一次党内集体学习。 4月19日,工作小组在驻尼大使馆秘书罗帅的带领下,来到尼泊尔灾后重建委员会,与尼方关于努瓦科特杜巴广场王宫修复一期项目下一步工作进行对接洽谈。 ...

• 西北大学留学生在丝路考古中发挥重要作用

 20世纪90年代初,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彭树智提出了著名的文明交往论:“文明的生命在于交往,交往的价值在于文明”。丝绸之路的最大价值在于它所倡导的包容和多元化为丝路沿线文明交往与文化格局研究提出了新的构想。  西北大学于1956年正式设立考古专业,为中国文物保护领域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目前科班出身的从业人员中,50%出自西北大学。 2018 ...

• 甘肃发现一北宋晚期古墓葬

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境内新发现一座北宋末期仿木彩绘砖雕夫妻合葬墓,考古人员目前正在对其进行抢救性发掘,并对墓室内的彩绘砖等进行清理定级。  通渭县博物馆馆员何军海介绍,4月4日,通渭县华家岭镇新站村孟家窑社的村民在耕地时发现了该墓葬。之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定西市文物局、定西市博物馆、通渭县博物馆等机构的近10名专业人员参与发掘。经勘察发现,古墓顶部已被掀开,无法进行回填处理,为保护墓葬,只能进行抢 ...

• 清华艺术博物馆呈现东西文明交汇处的阿富汗国家宝藏

4月18日,“器服物佩好无疆:东西文明交汇的阿富汗国家宝藏”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展出了超过230件(套)阿富汗文物,按出土地点将展览划分为四个单元,即法罗尔丘地、阿伊哈努姆古城遗址、蒂拉丘地和贝格拉姆古城遗址,分别呈现了阿富汗在青铜时代、希腊化时期、月氏人入侵至贵霜王朝建立之前、贵霜王朝四个时期的文化遗产。另外,展览中还 ...

• 丝绸之路—南亚廊道(青海段)考古调查新发现15处遗址

  在青海省西宁市举办的“丝绸之路—南亚廊道(青海段)考古调查成果论坛”获悉,2018年度丝绸之路—南亚廊道(青海段)考古调查成果斐然,共调查135处历史时期遗存,其中新发现15处遗址。  丝绸之路—南亚廊道(青海段)分布着丰富的古代文化遗存。据了解,此次考古调查由青海省文物局、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于2018年6月至11月联合开展。10多名专家学者组成的调查队采用全覆盖地面踏查的方式,以丝路南 ...

• 丝绸之路南亚廊道(青海段)已发现29处新遗迹

丝绸之路南亚廊道(青海段)已发现29处新遗迹本报讯 (记者 李欣) 4月20日至21日,丝绸之路——南亚廊道(青海段)考古调查成果论坛在我省举办。记者从会上了解到,自2017年省文物局,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西北大学、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省社会科学院、青海师范大学等单位正式启动丝绸之路南亚廊道(青海段)考古调查工作以来,迄今共调查各类遗迹177处,新发 ...

• 西藏联合考古最新成果发布 1500年文化脉络连续性证据出土

  2018年7月至今,中国5支联合考古队走进西藏阿里地区,对象泉河流域这一古代西藏西部文明的起源进行了系统性地联合考古和实验室研究,这也是我国在西藏展开的最大规模联合考古。  近日,国家文物局和西藏自治区文物局联合发布了最新考古成果。认为两三千年前的西藏西部阿里地区,人类生产生活活动频繁,交流交往密集,是古代亚洲文化交流的通道。一起来关注央视独家追踪报道《西藏考古大发现》。  西藏联合考古,主要集中在 ...

• 陕西首次推选“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工匠”

来源:西安新闻网  4月16日,“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工匠联盟——陕西省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陕西省首批优秀工匠推选会在西安举行,省内考古、文物建筑修缮、文物保护修复相关单位参加。  “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工匠联盟”于2018年6月9日由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五省(区)文物局共同发起成立,联合发出“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工匠联盟倡议书”。“联盟”旨在通过文物保护人才领域体制、机制创新,有效整合和高效配 ...

• 哈萨克斯坦古城詹肯特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

哈通社/克孜勒奥尔达/4月4日 -- 克孜勒奥尔达州文化和档案管理局局长米拉·托列恩德4日表示,该州哈扎勒县詹肯特古城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詹肯特古城已成为国家级保护文物。据考古学家表示,古城大约于7-14世纪在锡尔河域繁荣发展。土库曼斯坦历史学家阿布勒哈兹·巴哈杜尔称,詹肯特曾100多年成为了乌古斯叶护国的首都。 值得一提的是,哈萨克斯坦还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将中世纪古城斯格纳克城遗 ...

• 伊犁河流域史前文化序列获有力支撑

 人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燃煤的?起源于中国北方的小米,是通过哪条线路传到西方的?在青铜时代,伊犁地区冶炼业发展状况如何?入选3月29日评出的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新疆吉仁台沟口遗址的发掘,为这些问题提供了答案。作为距今3600年至3000年的青铜时代晚期的聚落遗址,吉仁台沟口遗址发掘为建立伊犁河流域的史前考古学文化序列提供了宝贵资料,也为西天山地区人群生业方式从畜牧经济向游牧经济转变研究提供了重要资 ...

• 敦煌艺术馆邀请兰州周边学校学生“近距离”研学参观敦煌文化艺术

为了弘扬传承博大精深的敦煌文化艺术,培养年轻一代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性与自觉性,自2019年3月6日起,敦煌艺术馆分批次邀请兰州市城关区水车园小学和东郊小学、附近其他学校以及七里河区和安宁区小学的师生们至敦煌艺术馆,近距离感受了解敦煌文化艺术,体验真实生动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魅力。讲解老师讲解莫高窟第220窟的相关文化知识在参观研学过程中,敦煌艺术馆的讲解老师借助馆内复制洞窟、艺术作品或书籍详细为学生们介 ...

• 千年朝圣之路上的中西艺术对话: “从敦煌到伊比利亚半岛”巡回展压轴之站亮相敦煌

4月15日,“朝圣之路·圣迹——从敦煌到伊比利亚半岛”展览在敦煌莫高窟盛大开幕。这是一次延续了三年的巡回展览;敦煌,则是展览的最后一站,开幕式后将举行为期70天的展出,为这次旨在探索中西文化交融的艺术盛事划上完美句点。来自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国家汉办、马德里孔子学院以及敦煌研究院、敦煌市文物局、敦煌市博物馆、敦煌学院的领导同仁以及青年学子参加了开幕式。现场由马德里孔子学院中方院长、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倪茂 ...

• “一带一路”中的青海文物展:民族融合的多彩文化

提到青海,很多人会想到青海湖,而对青海的历史,有一些人却并不怎么了解。神秘而美丽的青海,到底有着怎样的过去呢?日前,首都博物馆举办“山宗·水源·路之冲——‘一带一路’中的青海”文物展。展览以青海历史发展为主线,以农耕与游牧的大视角切入,展示青海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及所蕴含的文化特征;每部分单列出青海与丝绸之路相关的内容,展现“一带一路”中的青海所蕴含的文化交流信息。

• 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在京开幕

  4月11日,观众参观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藏的古董花瓶形状的茶壶(右)。当日,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12个国家博物馆共同举办的“殊方共享——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通过各个时期、不同门类的234件(套)文物,展示国家之间丰富多样的文化交流。 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新华社北京4月11日电(记者施雨岑)11日, ...

• 国博呈现丝绸之路文物精品展:12国234件文物亮相

4月11日,“殊方共享——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于国家博物馆开幕。以倡导丝路精神为主旨,古代丝绸之路绵亘几万里,延续数千年,积淀形成了跨越时空、超越国界的丝路精神。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一带一路”沿线的柬埔寨、日本、哈萨克斯坦、拉脱维亚、蒙古、阿曼、波兰、韩国、罗马尼亚、俄罗斯、斯洛文尼亚、塔吉克斯坦等12个国家博物馆共同举办这次展览,就是要通过精挑细选的各个时期、不同门类的234件(套)历史文物, ...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