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资讯

• 专访 | 张小帆:“金色阿富汗”——站在古代文明的十字路口眺望

张小帆南京博物院展览部副研究馆员“金色阿富汗”展览形式设计  从希腊到贵霜,从大夏到塞琉古,亚历山大的铁蹄奔向东方的幻想,丝绸之路上弥漫着佛陀的梵音。阿富汗,文明的熔炉,你能在这里找到整个世界的缩影。因为一场世界巡展,它有机会集中向世人展示过去的辉煌和今天的生机。  2006年起,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231件(套)珍宝在世界范围内巡展,14年巡游,11个国家。2019年7月9日,南京博物院接下第

• 阿富汗考古局在Mes Aynak发现佛经抄本 可能为玄奘所述弗栗恃萨傥那国

艾娜克(Mes Aynak)遗址位于喀布尔东南约40千米的劳噶尔省(Logar),处在喀布尔到加兹尼(Ghazni)的交通路上,平均海拔为2300至2400米。艾娜克的名字从巴利语词源上看分为两个部分,Mes意为铜,Aynak意为泉水,或从地下流出形成的小水域。古代人在此生存时,一方面要考虑到铜矿资源,另一方面也要考虑水资源的分配。现在的艾娜克由两条小型溪流分开,溪流穿过Kouh-e Baba Wali山岭汇集到Gol Hamid(哈梅德)附近,成为一条河流 ...

• “石窟卫士”热情服务保障旅游旺季

全体警员组织学习应急预案7月份,随着旅游旺季的到来,莫高窟参观游客日益剧增。为确保做好旺季开放期间的文物、游客安全工作,针对莫高窟旅游开放新模式,敦煌研究院保卫处提前安排部署,深入分析安全态势,科学制定应对措施,并结合各类预(方)案,积极开展了消防安全隐患排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演练,细化各岗位的操作流程和制度规范,并狠抓落实,切实把安全生产的监管责任、主体责任和各项措施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 ...

• 丝绸之路上的吐蕃王朝,“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展开幕

钱成熙 综合报导2019-07-03 09:59来源:澎湃新闻7月3日,国际首个吐蕃时期艺术珍品大展将在敦煌莫高窟开幕。这场名为《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吐蕃时期艺术珍品展》上,将展示来自全球的120余件套精美文物,从而呈现吐蕃时期文化艺术的历史面貌及其与丝绸之路文化的交流互动。展览海报 本文图均由 敦煌研究院 提供展览由敦煌研究院与美国普利兹克艺术合作基金会主办,共有海内外近30家文博机构参加,国外部分来自美国普利兹克艺术 ...

• 听新疆文物讲西域传奇

 从7月10日起,您走进国家博物馆北1展厅,就能看到《国家宝藏》里的两件明星文物——“绢衣彩绘木俑”和“彩绘伏羲女娲绢画”。  与它们一起展出的,是来自新疆各地区出土的共191件(套)精美文物。无论是彩陶、青铜器、金器、玻璃器,还是丝织品、木器、纸张,抑或佛造像、钱币、印信,每件文物都见证着一段历史。它们汇聚于“万里同风——新疆文物精品展”上,共同讲述着历史上的新疆故事。  新疆地处中国西北边陲,亚欧大 ...

• 陕历博与哈萨克斯坦伊塞克博物馆签署合作备忘录

陕西网讯(记者徐艺谦)7月17日,陕西历史博物馆与哈萨克斯坦伊塞克国家历史文化博物馆(简称:伊塞克博物馆)在西安召开会议,并与哈方签署合作备忘录。陕西历史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强跃对伊塞克博物馆馆长塔斯金·托伊巴耶夫先生(Mr.TASKYAN TOIBAYEV)的来访表示欢迎,并介绍了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基本情况,希望在双方现有的展览交流友好合作基础上,更进一步加强多方位、全方面合作。  托伊巴耶夫馆长对与陕西合作表示了极大 ...

• 陕西:做好丝路文物保护推动“一带一路”文明交流互鉴

 央广网西安6月21日消息(记者雷恺)记者从陕西省文物局获悉,“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项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5年来,陕西践行国际承诺,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加大遗产保护管理和合理适度开发利用,“丝路”遗产成为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典范。  以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目标,主动配合国家外交大局,利用陕西“文物名片”在推动“一带一路 ...

• 敦煌雨势加大,莫高窟今启动洞窟暂停开放应急预案

7月17日上午,敦煌研究院莫高窟开放管理委员会发布公告称,目前莫高窟窟区雨势加大,洞窟崖体有零星碎石掉落,湿度较大。为保障窟区文物及游客安全,经敦煌研究院莫高窟开放管理委员会决定,2019年7月17日莫高窟暂停开放,启动洞窟暂停开放应急预案。1、凡已预订7月17日A/B/C类参观门票,未出票的订单将统一做免手续费退单处理。2、已出票游客,请持票前往莫高窟售票处窗口办理免手续费退票业务;3、明日(18日)仍在敦煌旅游的游 ...

• 云锦海上丝绸之路

“跨越海洋—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九城市文化遗产精品联展”,这两天正在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进行展出,展览将持续到6月26日。在展览中,记者看到了一些其他城市的丝绸衣物制品。其实,说起丝绸,南京的云锦可谓一绝。作为中国最华美高贵的锦缎,云锦因美如天上的云霞而得名,被列为中国古代三大名锦之首。专家告诉记者,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云锦不仅影响了周边国家的服饰文化,也成为东方灿烂文明的象征,是西方人眼中一朵绚 ...

• 43届世界遗产大会边会 | 纪念丝绸之路申遗成功五周年摄影展及文化沙龙活动成功举办

2019年6月,是“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正式列入世界遗产五周年,2019年7月6日,在中国国家文物局(NACH)、联合国教科文世界遗产中心(UNESCO WHC)、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ICOMOS China)以及西安市人民政府的支持下,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在阿塞拜疆巴库举办的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期间,举行了主题为“诗与远方”的纪念“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遗产申遗 ...

• 四川首次出土汉代银质地子母印 为西汉定敷侯刘越私印

27日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于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期间对位于四川省邛崃市泉水镇樊哙村的四处古墓群进行抢救性发掘,出土西汉武帝时期定敷侯刘越私印,该印为子母印,为四川地区首次发现该类汉代印章。本次发掘工作共清理古墓葬近30座、窑址4座。墓葬主要包括汉代土坑墓和汉代砖室墓,另含少量唐宋砖室墓。墓地出土文物200余件(套),随葬器物包括陶器、铁器、铜器和银器。钟欣 摄  樊哙村墓群考古现场负责人龚扬民 ...

• 吉大考古团队发现了最早的人类颅骨人工变形!

记者从吉林大学了解到,该校生物考古学国际创新团队发现了迄今为止人类颅骨人工变形最早的实物证据。这项研究对人类头颅人工变形这一世界性的文化源流研究有着重要影响。初步证据显示,现代人类颅骨变形文化很有可能起源于东亚大陆,然后向西沿着欧亚草原传播到西亚和欧洲,向东经过白令海峡延展到美洲。该研究成果近日在人类学著名期刊《美国体质人类学杂志》发表。在人类生命早期,颅骨是柔软的,通过用手挤压婴儿头部,可以实现 ...

• 敦煌莫高窟明起恢复开放,水毁道路恢复通车

7月7日晚,敦煌研究院莫高窟开放管理委员会发布公告称,“当前敦煌天气已转晴,通往莫高窟窟区的水毁道路已恢复通车,莫高窟已具备正常开放条件。经敦煌研究院莫高窟开放管理委员会决定,自7月8日07:30起莫高窟恢复对游客开放。”敦煌莫高窟就在当天早些时间,该委员会曾公告7月7日莫高窟暂停开放。公告称,“受强降雨影响,莫高窟窟区积水较多,湿度较大,窟前大泉河发生洪水,造成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通往莫高窟窟区道路9公里处道 ...

• 伏羲女娲绢画、虎纹金牌 、唐代五弦琴等新疆文物将展国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拥有大量汉唐丝织品与古代毛织品,也藏有多种文字书写的文书、简牍,晋唐时期木雕、泥塑俑像及纸本、绢本人物,花鸟绘画,以及具有斯基泰文化特征的青铜器,更有部分古生物化石和著名的古尸标本等。无论是震惊全国的战国黄金古墓出土的虎纹金牌,还是曾入选《国家宝藏》第二季的《伏羲女娲绢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出土文物总是被赋予一种古老而神秘的色彩。据“澎湃新闻”获悉,由中国国家博物馆、 ...

• 莫高窟里的“吐蕃传奇”:敦煌展海内外吐蕃时期艺术珍品

敦煌,地处古丝绸之路咽喉要地。敦煌曾受到吐蕃管辖,中唐吐蕃时期在莫高窟补绘盛唐未完工洞窟20余个、新建56个。无论是莫高窟的壁画还是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都包含大量的汉藏文佛教典籍、官私文书等文献,真实地呈现了汉藏文化交流的生动场景,是研究吐蕃文化和汉藏文化交流的宝贵资料。澎湃新闻获悉,2019年7月2日晚,“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吐蕃时期艺术珍品展”在敦煌莫高窟开幕。吐蕃时期和丝绸之路沿线的艺术珍品落地敦 ...

• 齐心协力抗洪抢险,确保莫高窟文物安全和旅游开放

2019年7月6日-7日,敦煌市及肃北、阿克塞县出现强降水天气,累积持续长、降水量较大。截止7月7日9时,肃北县降水量达49.8mm、阿克塞县降水量达39.6mm;敦煌市最大降水量出现在莫高窟,达40.4mm。7月7日6时许,受宕泉河上游肃北降水影响,导致敦煌至莫高窟旅游专线10公里处大桥北段桥头路基约50米被水冲毁、道路两侧防洪堤约100米受损,莫高窟北区滨河路中段路面坍塌,莫高窟新区岗楼以北200米处路面坍塌。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 ...

• 中美共话千年丝路:百余件吐蕃文物讲述汉藏文明

 “此次展览通过吐蕃时期和丝绸之路沿线的艺术珍品,展示吐蕃文化艺术的历史渊源及其与丝绸之路文化的相互影响。”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表示,吐蕃时代敦煌石窟与当时及其后吐蕃地区持续发展的佛教艺术,是今天认识和研究汉藏历史文化重要而珍贵的资料。7月2日晚,“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吐蕃时期艺术珍品展”在敦煌莫高窟开幕。 魏建军 摄  2日晚,“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吐蕃时期艺术珍品展”在敦煌莫高窟开幕。来自全 ...

• 吐蕃艺术珍品大展在敦煌举办

  2日晚,吐蕃艺术珍品大展《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吐蕃时期艺术珍品展》在甘肃省敦煌市开幕。  展览共展出来自海内外近30家文博机构的120余件(套)精美文物,包括丝织品、金银器、佛像等。大部分海外展品为首次来华展出。展览分为史前的青藏高原、吐蕃登上历史舞台等7个单元,呈现了吐蕃时期文化艺术的历史面貌及其与丝绸之路文化的交流互动。7月2日,观众在敦煌莫高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参观。新华社发(周斌全 摄)  ...

• 西北大学中亚考古10年 | 用文物和遗迹还原丝绸之路真实历史

西大考古人与丝绸之路结缘甚深几十年来,一代代西大考古人从丝绸之路起点出发一路行进至中亚他们,在丝路上留下了怎样的印记又书写了多少西大故事呢结缘丝路考古1938年,西北大学前身——西北联合大学历史系考古委员会对位于陕西省城固县的丝绸之路开创者张骞的墓葬进行了发掘和修缮,自此,西北大学考古学科就与丝绸之路结下了不解之缘。1938年西北联合大学师生发掘张骞墓在此后的80余年间几代西大考古学人围绕丝绸之路

• 陕西“丝绸之路”申遗成功5周年回眸

小雁塔倾斜沉降监测陕西文物事业新成果暨文创产品展亮相丝博会在国家文物局举办的“大唐风华”展“长安丝路东西风”展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工匠联盟成立  2014年6月2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审议通过我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3国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项目,包括陕西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彬县大佛寺石窟、张骞墓7处遗产点在内的33

• 到洛阳博物馆 欣赏克孜尔石窟壁画

  展出的壁画复原品  想不出洛阳就能身临其境欣赏克孜尔石窟壁画?机会来了。6月18日,“海外克孜尔石窟壁画及洞窟复原影像展”走进洛阳博物馆,感兴趣的市民可去参观。  克孜尔石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克孜尔乡境内,现遗存洞窟349个,壁画近万平方米,展现了从公元3世纪至公元9世纪佛教艺术在龟兹地区的创造发展成就。  据新疆龟兹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历史原因,克孜尔石窟壁画被外国探险队肆意 ...

• 中美联袂献礼2019 全球视野对话丝路文明 “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国际首个吐蕃时期艺术珍品大展将在敦煌开幕

展览时间:2019年7月3日—10月22日展览地点:敦煌研究院陈列中心指导单位:国家文物局主办单位:敦煌研究院 美国普利兹克艺术合作基金会2019年7月2日晚,“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吐蕃时期艺术珍品展”将在敦煌莫高窟隆重开幕,展览为期110天,于10月22日闭幕。这是由国家文物局指导、敦煌研究院与美国普利兹克艺术合作基金会主办、海内外近三十家文博机构协办的大型国际展览,来自全球的120余件套精美文物,将立体呈现吐蕃时期文 ...

• 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青海省政府三方共建热水墓群考古和文物保护研究基地

  6月24日,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青海省政府《共建热水墓群考古和文物保护研究基地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首都博物馆举行。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历史研究院院长高翔,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西明,青海省副省长杨逢春出席仪式。  刘玉珠表示,位于青海省都兰县的热水墓群是青海众多宝贵 ...

• 陕西7处遗产点已实施保护维修展示工程50多项

慈氏阁维修工程施工。陕西省文物局  中新网西安6月21日电 (记者 田进)记者21日从陕西省文物局了解到,当地近5年来不断加大遗产保护力度,在坚持原真性和完整性前提下,陕西7处遗产点通过科学规划实施了保护维修展示工程50多项,保护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2014年6月2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3国联合申报的“丝 ...

• 丝绸之路申遗成功五周年系列活动在中国丝绸博物馆举行

2014年6月22日,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起始段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丝绸之路”申遗成功五周年之际,6月21日至23日,“丝路岁月:大时代下的小故事”展览开幕式、国际丝绸之路与跨文化交流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以及丝绸之路博物馆策展人论坛等一系列活动在位于杭州的中国丝绸博物馆举办 ...

• 百余俄罗斯冬宫文物助阵“丝路岁月:大时代下的小故事”特展

6月22日是丝绸之路申遗成功5周年纪念日。“丝路岁月:大时代下的小故事” 特展6月21日在杭州玉皇山下的中国丝绸博物馆开幕。展览以独特的视角,汇聚国内外文博机构500余件展品,串起了13个时代不同、民族不同、身份不同、人生经历不同的人物所遗留下来的“小故事”,重塑活跃在丝绸之路上的形形色色的人群最真实的生活状态。澎湃新闻获悉,500余件展品中,有107件文物借展自有着“冬宫”之称的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这部分展品 ...

• 夏至,走进莫高窟的青黛山峦和山中真意

山水最懂得时间。四季更迭,总在它们身上投射。“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一年之中最好看的还是春夏万物生长时,绿水青山一派葱茏朗然,自然的韵律也较别时更加明快。“山林欤,皋壤欤,使我欣欣然而乐欤!”这时寻山走水,喜悦大概会主动投怀送抱,也让人感受一番庄子的逍遥。敦煌壁画中保留千年的山水风貌,更为我们提供了一道别致的风景。在这里,自然与人文相遇,笔触、故事、意 ...

• “丝绸之路”申遗成功5年来,陕西干了啥?

▲西安大明宫遗址复建的丹凤门。今年6月是“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报世界遗产成功5周年。2014年6月2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我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3国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项目,包括陕西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彬县大佛寺石窟、张骞墓7处遗产点 ...

• 西千佛洞文物保护研究所党支部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动员部署会

2019年6月11日下午,西千佛洞文物保护研究所党支部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动员部署会。全所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全体党员和职工代表参加了动员部署会。会议由党支部书记张培君主持。会议传达学习了5月31日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会议精神、6月3日省委书记林铎和中央主题教育第五指导组副组长符太增在全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动员 ...

• 丹尼索瓦人或从夏河县来

夏河丹尼索瓦人(以下简称夏河人)研究成果推介会暨专家咨询研讨会,6月14至16日在甘肃省夏河县召开,会上发布了中科院院士陈发虎团队关于夏河丹尼索瓦人研究的最新进展。  1.四万年前青藏高原生活场景隐现  一枚发现于夏河白石崖溶洞的古人类右下颌骨化石的研究成果5月初发表于《自然》杂志,从而引发了人们对古人类丹尼索瓦人的关注。兰州大学副教授张东菊介绍,白石崖溶洞位于甘加盆地北侧的白石崖山脚处,洞口高约5米,宽8 ...

• 陕西与吉尔吉斯斯坦联合考古工作取得初步成果

  2017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吉尔吉斯斯坦科学院历史与文化遗产研究所签署合作协议,开始对该国科拉斯纳亚·瑞希卡遗址开展联合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工作,目前双方联合考古工作已经取得初步成果。考古队开展工作。图片来自陕西省文物局  科拉斯纳亚·瑞希卡遗址位于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坎特镇科拉斯纳亚·瑞希卡村附近。它是吉尔吉斯斯坦楚河流域最大的古城遗址,其中心部分保存较好,被认为是中国历史文献上提到的中世纪城市— ...

• 洛阳博物馆“安菩夫妇墓出土文物特展”将在乌兹别克斯坦开展

  罗马金币  “梦回布哈拉——唐定远将军安菩夫妇墓出土文物特展”将于近日在乌兹别克斯坦开展。该展览既是洛阳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要文化交流合作项目,也是洛阳和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深厚友谊的见证。  6月10日,记者从洛阳博物馆获悉,承载着洛阳和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深厚友谊的唐定远将军安菩夫妇墓出土的75件(组)珍贵文物,目前已抵达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本月20日将在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历史博物馆展出。  ...

• 音乐诠释敦煌 再现千年回响

近日,由敦煌研究院与湖南广播电视台、上海听音寻路文化交流有限公司主办的“《敦煌·慈悲颂》2019中国巡演”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将在六月正式开启2019中国巡演。据悉,《敦煌·慈悲颂》将在西安音乐厅(6月9日)、敦煌大剧院(6月12日、13日)、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6月16日)、青岛大剧院(6月18日)、上海东方艺术中心(6月20、21日)和北京国家大剧院(6月22日)进行六个城市共计八场演出,作为中法建交55周年的献礼 ...

• 采风日记 | 纪念丝路申遗成功五周年摄影大展采风拍摄活动启程

2019年5月14日上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IICC-X)在世界遗产地——小雁塔院内举办了丝绸之路申遗成功五周年国际摄影大展的拍摄采风出发仪式。2019年,正值天山廊道遗产系列成功申遗五周年暨总书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讲话五周年纪念,IICC-X计划在中哈吉三国、丝绸之路跨国系列申遗协调委员会各国联动举办丝绸之路申遗成功五周年国际摄影大展。举办这次摄影展览的目的是为了再

• 丝路采风日记|关中第一奇观——摄影采风团一路向西到达彬县大佛寺石窟

2019年5月15日上午,丝绸之路摄影团抵达彬县大佛寺石窟,彬县大佛寺石窟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彬县城西,是陕西境内最大的石窟群,也是丝绸之路重要的地理坐标。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议上,大佛寺石窟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佛寺石窟始凿于南北朝时期,大规

• 丝路采风日记 | 传说中的世界中心——丝路摄影采风团到达须弥山石窟

2019年5月16日,丝绸之路摄影采风团到达了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城西北55公里处六盘山北垂须弥山上的须弥山石窟,“须弥”是梵文音译,意为宝山。须弥山是古印度神话传说中的名山,在佛教中具有非凡的意义。佛教经典中所说的须弥山是诸山之王,世界的中心,高达200多万里,相当于200个地球摞起来那么高。而且须弥山有日月环绕,山顶为释帝天,四面山腰为四大天王所居。敦煌、云冈等石窟的许多佛教造像和绘画都以

• 丝路采风日记 | 赏马蹄寺马不停蹄观丹霞日落

2019年5月17日中午,沿着绵长的祁连山脉,路两旁是蜿蜒的汉代长城和峰燧,经过四小时的车程丝路摄影采风团终于到达了马蹄寺。马蹄寺位于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裕固族为甘肃张掖所特有少数民族);北距张掖市市区65公里,位于河西走廊咽喉地带的甘肃张掖,古时是丝绸之路的枢纽,在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21年)设郡,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张骞、班超、法显等都曾途经张掖前往西域,隋炀帝于609年在张掖

• 丝路采风日记 | 无上正觉大佛寺 苍凉肃穆骆驼城 雄浑壮丽嘉峪关

2019年5月18日,为了抓拍到丹霞日出,我们丝路摄影采风团的摄影师清晨五点就出发了,来到张掖丹霞地质公园1号观景台架设机位,捕捉这转瞬即逝的美景。结束了日出的拍摄,上午11点摄影团乘车到达张掖大佛寺,大佛寺景区位于甘肃省张掖城西南隅,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重要名胜古迹群,也是历史文化名城金张掖的标志性建筑。大佛寺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1098年),原名迦叶如来寺,明永乐九年(1411年)敕名宝觉寺,清

• 丝路采风日记 |玉门关城迥且孤 黄沙万里白草枯

2019年5月21日,丝路采风摄影团一大早赶往了玉门关汉代长城遗址景区,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北境。史籍记载,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汉武帝为抗御匈奴,联络西域各国,隔绝羌、胡,开辟东、西交通,在河西“列四郡,据两关”,分段修筑障塞烽燧。玉门关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王莽末年,西域断绝,玉门关关闭,汉塞随之废弃。古代西域地区,幅员辽阔,国家众多,经济

• 丝路采风日记 | 看日照雄伟嘉峪关 赏壁画典范榆林窟 观戈壁苦峪锁阳城 深入拍摄丝路美景

2019年5月19日清晨,摄影采风团继续前往嘉峪关捕捉日出雄关之美,嘉峪关因建于嘉峪山麓而得名,是明朝万里长城西端的终点,建于1372年。关城平面呈梯形, 面积33500余平方米, 城墙总长733米, 高11.7米。城楼东、西对称, 面阔三间, 周围有廊, 三层歇山顶高17米, 气势雄伟。关城四隅有角楼, 高两层, 形如碉堡。登关楼远望, 塞外风光尽收眼底。嘉峪关长城,在嘉峪关市区西南6公里处,位

• 丝路采风日记 | 五彩祥云照瑰宝莫高 落日熔金映鸣沙月牙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名城重镇。在漫长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长河中,这里曾经是中西文化名流荟萃之地。由于彼此之间的取精用宏,相互交融,创造了世界瞩目的“敦煌文化”,为人类留下了众多的文化瑰宝。2019年5月20日,丝路采风摄影团前往参观沙漠瑰宝敦煌莫高窟,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这个重大影响的一个重要遗产,就是敦煌石窟的诞生和保存。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据唐《李克让

• 义净:我的出海取经奇遇记

晋宋齐梁唐代间,高僧求法离长安。去人成百归无十,后者安知前者难。 路远碧天唯冷结,沙河遮日力疲殚。 后贤如未谙斯旨,往往将经容易看。——唐·无名氏我叫义净,俗名张文明,生于635年,山东济南人。同时代的玄奘大师是我的偶像,他长我33岁。遗憾的是,当我35岁来到长安时,他已经圆寂,无缘得见,人生怎能无遗憾?虽然同是佛经翻译家,我却远没有玄奘的名气大,只有在我西行取经回国后,武则天亲自在洛阳城迎接,才

• 丝路采风日记 | 摄影采风团重走丝路青海道探寻沿途美景

青海是古丝绸之路南线的重要通道,被誉为丝绸之路“青海道”,“青海道”是唐代丝绸之路最繁荣的干道之一。从时间上讲,丝绸之路上起于两汉,下止于清末,上下两千年;从空间上说,丝绸之路东起洛阳、长安,途经青海,西至古罗马,绵延7000公里。当丝绸之路北、中道因战争而中断时,作为南道中的重要部分,“青海道”发挥了前所未有的重要贡献,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但拴住了经济,还凝聚着文化。在青海德令哈郭里木遗址出土的棺

• 丝路采风日记 | 丝路摄影采风活动圆满结束

2019年5月23日,是我们丝路摄影采风活动的最后一天,早晨六点从德令哈出发,晚上抵达500公里外的西宁我们就要分散了。上午途径茶卡盐湖,“茶卡”是藏语,意即盐池,也就是青海的盐;远处是雪山,近处是盐湖。这里水天一色,如梦如幻,随手一拍都是明信片,恍如隔世。下午路经青海湖,藏语名为“措温布”(意为“青色的海”)。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境内,中国最大的内陆湖、咸水湖。由祁连山脉的大通山、日月山与

• 倒计时七天截稿 | 纪念丝路申遗成功五周年国际摄影大展征稿启事

丝路光影—— 纪念丝路申遗成功五周年国际摄影大展征稿启事公元前138年,西汉使者张骞自长安出使西域,开通连接中原与中亚、西亚、南亚的联系。直至公元 16世纪,这个道路网络一直扮演着促进东西贸易、文化、宗教和技术交流的重要角色。自上世纪80年代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其合作伙伴以“对话之路”为主题,开始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开展文化遗产调研与文物保护工作。以此为契机,丝绸之路沿线15个国家在2009年成立了丝绸之路跨国 ...

• 敦煌研究院文化创意产品亮相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演艺及文创产品博览会

为集中展示全国文艺创作和文化创意产业优秀成果,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演艺及文创产品博览会于2019年5月19日至22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敦煌研究院文化创意研究中心的文创体验《念念敦煌》艺术展、文化弘扬部策划推出的《霓裳佛国 摇曳唐风——走出来的敦煌壁画》服饰秀以及甘肃恒真数字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的系列文创产品《丝路印记》、《十二星座》等我院文创产品也亮相此次博览会。活动通过敦煌艺术创 ...

• 青少年在莫高窟习艺“穿越古今”

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近百名青少年在敦煌莫高窟前习艺观摩,对比传统泥塑与3D打印、壁画与动画等,感知敦煌文化的古与今。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有4万多平方米壁画和2000多身彩塑。敦煌研究院介绍,为响应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这一主题,他们推出了“敦煌彩塑制作技艺与3D打印彩塑成像技术”“如是敦煌——壁画经典与动画阐释”等活动。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甘肃省敦煌市七里镇中学的50名学生了解了3 ...

• 镇原县2件珍贵文物亮相国家博物馆

 日前,在国家博物馆展览大楼举办的“丝路孔道——甘肃历史文化展”中,镇原县2件珍贵文物精彩亮相。这是镇原文物首次亮相国家博物馆,也是镇原文物继在中国台湾、浙江、敦煌等地展出后,又一次走进中国文博最高殿堂,向全国人民亮相。  “丝路孔道——甘肃历史文化展”共展出甘肃省42家文博单位馆藏文物516件(套),展览面积3000平方米,是历年来甘肃 ...

• 青铜第一刀、天下第一简……高规格甘肃文物展国博开幕

  “丝路孔道——甘肃文物菁华展” 5月16日在国家博物馆开幕。最早的青铜刀“林家遗址青铜刀”、“天下第一简”西汉《仪礼》木简等珍贵文物亮相。  本次展览共展出516件(套)文物,总数量接近700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为322件(套),国家二级文物近百余件(套)。这成为历年来甘肃省在国内举办的文物数量最多、珍贵文物占比最高的一次展览。从8000年前的大地湾文化,到宋元时期多元民族文化;从甘肃东部、中部,到河西走廊最 ...

• 粟特语书写的丝路历史

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是中亚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也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枢纽城市。撒马尔罕国家博物馆是中亚地区最古老的博物馆之一,该博物馆约有235000件展品,其中馆藏量最大的类别之一是考古类馆藏,数量超过47000件。

• 丝绸之路南亚廊道(曲靖马龙段)有望申遗

4月29日,曲靖市文管所、马龙区文化和旅游局、马龙区文管所工作人员及应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邀请的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郑启蔚博士,一行八人共同对丝绸之路南亚廊道(曲靖马龙关索岭段)开展第一阶段补充调查工作。 曲靖马龙关索岭段的古驿道属于石门道的其中一段,在云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悠久的文化历史背景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云南东北部设立郡县,并开五尺道(石门道)自今曲靖联系内地。近年来,随着西南地区的社会

• 梵莲之相 | 如何从佛造像中莲花的造型风格准确断代

梵 莲 之 相前言:这篇主要讲述的是佛造像中莲花的造型风格与时代的关系,相对于佛陀,菩萨,弟子等主角而言,莲花属于不太起眼的小配角,但它们的身影却无处不在,或被捧于手中,或承于足下,或附于须弥座,或作为佛陀的背光,是佛造像题材中最常见的经典元素,不可或缺。仅凭莲花的造型就能判断一尊造像的年代范围吗——答案是肯定的。渊 源“犹如青莲华、红赤白莲华,水生水长,出水上不着水,如是如来世间生世间长,出世间行不 ...

• 免费带你拍丝路征集令and纪念丝路申遗成功五周年国际摄影大展征稿启事

丝路光影—— 纪念丝路申遗成功五周年国际摄影大展征稿启事公元前138年,西汉使者张骞自长安出使西域,开通连接中原与中亚、西亚、南亚的联系。直至公元 16世纪,这个道路网络一直扮演着促进东西贸易、文化、宗教和技术交流的重要角色。自上世纪80年代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其合作伙伴以“对话之路”为主题,开始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开展文化遗产调研与文物保护工作。以此为契机,丝绸之路沿线15个国家在2009年成立

• 丝绸之路上的文化绽放

丝绸之路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代表着东西方在文化和经济方面的联系,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纪。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在他对中国的多卷研究中首次引入了这个词,并通过大量中文史料对唐朝时期中国的丝绸贸易进行了考证。当时的丝绸贸易由中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共同建立,以唐朝都城长安为起点,一直延伸到地中海地区。作者:A.V.西多夫,莫斯科国立东方艺术博物馆馆长、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主要成员、考古学 ...

• 丝路上的犍陀罗佛教建筑和艺术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之间古老的贸易之路。几个世纪以来,丝绸之路沿线不同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与互鉴至关重要。丝绸之路是一条重要的陆路通道,将东亚、东南亚与东非、西亚和南欧贯通起来。在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时期以及后来的贵霜王朝迦腻色伽国王时期,犍陀罗地区(即目前的巴基斯坦西北部和阿富汗东北部地区)兴建了大量的佛塔和寺院。从这些佛教建筑中出土了许多石刻造像、灰泥造像、铜像、青铜像以及铜币、银币和金币,目前大部分 ...

• 穿越千年 跟随文物追寻万里丝路上的故事

4月11日,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一带一路”沿线的柬埔寨、日本、哈萨克斯坦、拉脱维亚、蒙古、阿曼、波兰、韩国、罗马尼亚、俄罗斯、斯洛文尼亚、塔吉克斯坦12个国家博物馆共同举办的“殊方共享——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开幕。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介绍:“古代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形成了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丝路精神,即‘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 塔吉克斯坦——丝路上的璀璨明珠

来源:光明日报作者:法伊顿·肯扎夫众所周知,在遍布世界各地的数百条贸易路线中,最有魅力和影响力的就是丝绸之路。这条道路如同一条双向河流,数千年来连接着东西方文明。法伊顿•肯扎夫(FariddunKenjaev),曾在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政府下属的环境保护委员会工作,2017年至今,担任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总统行政办公室下设的国立塔吉克斯坦国家博物馆游览与群众部门的负责人。上图:古彭吉肯特壁画中图:古彭吉肯特出土的砝码下 ...

• 国家文物局领导会见尼泊尔考古局局长

4月26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胡冰在京会见尼泊尔考古局局长达莫达尔·高塔姆,就进一步加强中尼文化遗产合作进行深入交流。胡冰表示,中尼是友好邻邦,近年来文化遗产领域合作成果丰富,援尼加德满都杜巴广场九层神庙修复项目是中尼同仁共同努力的成果。中方感谢尼方给予的信任,愿与尼方携手,做好这一尼泊尔民族瑰宝的保护修复,也愿在即将开展的努瓦科特王宫遗址修复项目中,与尼方继续精诚合作。此外,文物走私给包括中尼在 ...

• 敦煌莫高窟2019年“浴佛节”参观公告

2019年5月12日(农历四月初八)是敦煌传统的“浴佛节”,为满足本地居民礼佛的传统习俗,敦煌研究院对本地居民参观莫高窟实施门票优惠政策。“浴佛节”当日,敦煌本地居民可凭本人有效证件(身份证、工作证、驾驶证、学生证)购买5元/人的礼佛门票,凭票参观莫高窟第96窟(大佛殿)、第148窟(卧佛殿)、第138窟(娘娘殿),并按规定开展礼佛活动。售票地点:莫高窟九层楼小件寄存处参观时间:5月12日8:00—17:00注意事项:1. 为确 ...

• 天梯山石窟彩塑壁画实现数字化保护

记者3日从甘肃省武威市天梯山石窟管理处获悉,于2015年启动的天梯山石窟彩塑壁画数字化保护处理工作日前顺利完成,将来游客可通过声光电形式感受天梯山石窟艺术。这是天梯山石窟大佛窟(资料图)。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据介绍,天梯山石窟彩塑壁画数字化项目包括彩塑壁画数字化测绘、彩塑壁画本体调查等。目前,18个洞窟的数字化采集工作已完成。记者看到,天梯山石窟大佛四周岩壁上的壁画若隐若现,有些壁画已残缺不全。“天梯山 ...

• 续写文明交流互鉴的故事——走进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

在展厅的一角,略微泛黄的书籍,记录着东方科学的相关论述。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这本《写给大众的地理学》来自罗马尼亚国家历史博物馆,是现存最古老的谈论东方科学的作品,表明罗马尼亚人的开放精神和对探索东方文明的强烈兴趣。千年丝路,跨越古今。承载着不同国家历史记忆和文化信仰的文物,印证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丰富多样的交流,包括人口迁徙、经贸往来、科技交流、宗教传播以及生产生活方式、文化艺术的相互影响等等。《

• “五一”莫高窟参观人数比去年同期增长近七成

“五一”期间,伴随着旅游旺季的来临,敦煌迎来了今年首次客流高峰,莫高窟前又见游人如织。据统计,小长假期间游客总量达33485人次,这是自莫高窟2014年9月实施限流后的同期客流新高,比2018年增长68.7%。在客流量持续增多的情况下,为了保护石窟文物,敦煌研究院始终秉承预防性保护的理念,坚持有度、有节的合理开放,预约限量的同时也采取灵活票制,尽最大努力保证洞窟保护和游客参观之间的平衡。此外,莫高窟还精心安排了一系 ...

• 阿富汗“国家宝藏”里的中国印记

日前,正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展出的“器服物佩好无疆——东西文明交汇的阿富汗国家宝藏”展览现场,观众们沉浸在精美的艺术珍品之中。展览中230余件珍宝展现了“古文明十字路口”阿富汗文物的厚重底蕴。

• 敦煌莫高窟和嘉峪关关城旅游“夜间不打烊”

“五一”小长假期间,敦煌莫高窟窟内灯影幢幢,穿越1600多年的“飞天”在静谧夜色中轻盈灵动。没有白天的喧嚣和嘈杂,游客有序排队参观,低声细语地穿梭在各个窟。这是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开启的今年首场“夜游”参观模式。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