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显示子项
丝绸之路文化遗产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 丝绸之路:泽拉夫尚-卡拉库姆廊道 丝路预备遗产点 丝路相关世界遗产 丝绸之路:费尔干纳—锡尔河廊道
文物保护单位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 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 土库曼斯坦 塔吉克斯坦
世界遗产 跨国遗产
遗产专题 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点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长城及烽燧 万里茶道
中国历史时代
考古时期 青铜时代 铁器时代

• 布久拉康

布久拉康又称德尔吉拉康,位于西藏林芝地区林芝县布久乡多当村的省道306旁边,属于宁玛派(红教)寺院。布久拉康始建于七世纪初,是吐蕃王松赞干布为镇压堪舆家所说罗刹女修建的十二座镇魔寺之一,是镇压罗刹女右肘而建。该寺在漫长的岁月里层遭受战争和自然灾害的破坏,几度被毁,几度重建,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寺庙大殿是两层佛阁,主供十一面观音、强巴佛、站姿莲花生。殿内壁画精美别致,且有一幅非常特殊,上面绘有人类的 ...

• 色热珠德寺

宁玛派寺,位于白朗县强堆乡亚龙村以北,距县城8公里,始建于公元892年,至今已有1119年的悠久历史。规模宏大,曾出现诸多有名任务。寺内藏有嵌铜法螺、天然朗色石像等。寺庙在“文革”时被毁,1986年经日喀则地区行政公署和白朗县人民政府批准重建,成为全县朝佛群众聚集最多之处。

• 参卓林寺

参卓林寺是日喀则地区文物保护单位,全名噶东参卓格丹塔杰林,位于白朗县嘎东镇马义村西北角,距离日喀则市区约49公里,县城16公里,204省道6公里,交通极为便利。该寺建于藏王赤松德赞时期(公元788年),由大师八泽西热琼乃创建,是白朗县寺庙中历史最悠久,极有威望的佛教宝地,早在前宏期(公元692-755年)就享有特殊优越性的寺庙,整座建筑由门廊、佛殿、经殿僧舍组 ...

• 吉隆遗址

本网消息吉隆县的哈东淌遗址和却得淌遗址都形成于旧石器时代,从遗趾中发现的大量石器看,日喀则地区的古人类过着游猎采掘生活。从遗址中石器的数量和精美程度来看,日喀则地区的古人类正从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向晚期过渡阶段。这些考古遗址发现证明:早在旧石器时代,日喀则地区就有原始古人类居住,是藏族地区原始文明。哈东淌旧石器遗址就位于吉隆县宗嘎镇村,形成于旧石器时代。遗址的标本采集范围约2000平方米,采集砍砸器、刮 ...

• 日松贡布摩崖造像

本网消息造像雕刻于充堆曲丹加桑一块巨石上,石壁高约2.2米,宽约3.2米。造像的雕刻技法是先在壁面上向内开凿出浅龛,然后以碱地手法雕凿出半圆雕。佛像通高约1.5米,一组共三尊,中央为坚热斯(观音菩萨),其左侧为恰那多杰(金刚持,又称为秘密主、金刚手),其右侧为强巴央(文殊菩萨),合称为“日松贡布”。“日松贡布”摩崖造像的风格有明显的南亚雕刻作风。如造像腰部所系的“T”字形腰带。早在公元前12世纪,印度巴尔湖特 ...

• 强准寺

强准寺全名"强准祖拉康",有的书上叫"强真格给寺",位于日喀则地区吉隆县邦兴乡,是一座木结构楼阁式建筑,塔身方形,共有4层,层层出檐,逐层收分,每层均设门窗。塔高约16米,底层最大宽22米有的书上叫"强真格给寺",位于日喀则地区吉隆县邦兴乡,是一座木结构楼阁式建筑,塔身方形,共有4层,层层出檐,逐层收分,每层均设门窗。塔高约16米,底层最大宽22米。底层四周以木栏杆环绕成外环廊,廊周原设转经筒108个。 ...

• 青岩古道

青岩古道位于花溪区青岩镇北苦蒜坡和龙井村上关口,为贵阳粮道要津,辟于明万历年间,现存8公里。

• 黑泥哨刘氏贞节坊

黑泥哨牌坊建于清道光十六年,白绵石建造。

• 黑泥哨古道

黑泥哨古道位于清镇市黑泥哨村,明洪武年间建成,是贵阳从西南方向通达云南的主要通道中的一段,青石砌筑,长5公里。黑泥哨古道位于清镇市巢凤社区黑泥哨村,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记载,驿道始建于明洪武年间,东达贵阳,西至平坝,西北到鸭池河,是贵州古时由黔至滇的必经之道。现存驿道总长为1820米,宽1.2米至1.5米,路面以青石铺砌。

• 蜈蚣坡古道

蜈蚣坡古道(含蜈蚣桥)位于修文县洒坪乡,距今620余年,是古代黔中地区连接水西彝族地区(今毕节地区)的唯一通道,长约五公里;蜈蚣桥是横跨猫洞河的三孔古桥,为从“龙场驿”至“六广驿”的必经之路,桥长41米,高11米,宽5米。

• 长坡岭古道

长坡岭古道位于白云区长坡岭森林公园内,现存路段始建于元代,重修于明代,青石砌筑,长近3公里。

• 兰城遗址

该遗址位于民丰县安迪尔牧场西南25公里的沙漠深处。城呈圆形,直径约200余小业主。残垣高3-4米。城虽已被流沙淹埋,但大部分建筑又复露出地而。成排成行的鱼脊形顶和平顶的房舍,错落有致的街巷,围墙砌成的院落,皆历历右辨。最引人注目的是开向东南方的唯一的一扇城门,两扇木制大门至今仍严紧厚实,完好无损。遗址中出土文物丰富。 ...

• 楼兰墓群

楼兰墓群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罗布泊西北荒漠中。包括楼兰城郊墓葬、古墓沟墓葬、铁板河墓葬、小河墓地、咸水泉墓葬、营盘墓葬等多处。楼兰墓群位于交通极为不便、自然条件恶劣的罗布泊地区。简介楼兰墓葬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罗布泊西北荒漠中。主要由铁板河墓群、楼兰城郊墓群组成。分布在南北约30公里,东西约26公里的范围内, ...

• 洋海墓群

洋海古墓群位于新疆吐鲁番地区鄯善县吐峪沟乡洋海夏买里村北约1.5公里,火焰山南坡的戈壁地带上。墓地主要分布在相对独立的三块略高出周围地面的台地上,台地呈现长条形,南北走向,南高北低,微有缓坡。总面积5.4万平方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群概述洋海古墓群位于新疆吐鲁番地区鄯善县吐峪沟乡洋海夏买里村北约1.5公里,火焰山南坡的戈壁地带上。墓 ...

• 阿萨古城遗址

阿萨古城遗址位于新疆鄯善县达浪坎乡拜什塔木村西南约8公里处戈壁荒漠中,这是一座寺院遗址。寺院用土坯修建,平面呈方形,边长100米,面积10000平方米。由七组互不相连的建筑群组成,其中三组保存较好。一组在遗址西北隅,包括佛塔、殿堂。佛塔位于北,塔基夯筑,平面呈"十"字形,塔身为正方形,边长1.3米,残高5.3米。穹窿顶殿堂虽已塌毁,但千佛像仍然清晰。另一组位于遗址南部的中段,也有一穹窿顶殿堂和塔,只见窟顶有数 ...

• 伯西哈石窟

伯西哈石窟 吐鲁番市 国家第七批(唐至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斯塔那古墓群

阿斯塔那古墓群,以葬汉人为主,同时葬有车师、突厥、匈奴、高车以及昭武九姓等少数民族居民,这说明当时高昌王国的主体民族是汉族,各民族之间是平等的。是当年高昌故城居民寻求死后安乐的幽静之地,在方圆10多公里的戈壁沙丘之中,堆积着密密麻麻的古冢。既有达官贵族、威武将军,也有平民百姓、下层兵士。因而又被当今学者称为“高昌的历史活档案,是吐 ...

• 台藏塔遗址

台藏塔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三堡乡,在高昌故城北1.5公里处,为新疆境内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处唐宋佛塔遗迹。佛塔夯筑而成,基部平面呈正方形,边长20米,塔身平面也为正方形,高约20米。佛塔四面有排列整齐的佛龛,佛龛内有泥塑佛像和壁画。塔体内还凿有一条长方形纵券顶式洞窟及两个耳室。台藏塔位于新疆吐鲁番市,该塔是高昌三国时期的佛教建 ...

• 哈密境内烽隧遗址

哈密丝路烽燧位于新疆哈密市,哈密市是哈密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哈密地区南部,东天山南麓,哈密盆地中部。哈密地区尚保留各时代的烽燧共51座,是新疆保存烽燧最多和最好的地区。其中尤数巴里坤县保存的烽燧数量最多,共有29座,哈密市和伊吾县则分别有19座和3座。哈密丝路烽燧有独立存在发挥预警防御作用的,新疆境内的 ...

• 白杨沟佛寺遗址

白杨沟佛寺遗址,位于哈密市柳树泉农场白杨沟村东1公里处的白杨河上游。白杨河水自中部流过,将其分成东西两部分,当地维吾尔族人称为"台藏"。此系唐代佛教兴盛时期的大型佛教遗址,是哈密地区年代较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寺院。根据史籍记载,白杨沟佛寺在魏晋时期就有了。唐朝时,玄奘路过哈密,在此讲经说法,弘扬佛法。2001年定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 ...

• 托库孜萨来遗址

托库孜萨来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楚县托库孜萨来村。遗址包括托库孜萨来古城、托库孜萨来佛寺和图木休克佛寺等。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处于汉唐西域的南、北道间,内涵丰富,是该地区晋唐佛教文化繁荣的证明,也是古丝绸之路上极具历史、考古价值的文化遗址。 在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中发挥过重要作用。2001年6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 ...

• 莫尔寺遗址

莫尔寺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疏附县伯什克然木乡,距今已有1800年历史。遗址包括寺院和佛塔遗迹,是中国最西部佛教遗址之一,是罕诺依古城 标志性建筑物,是丝绸之路留存至今的年代较早的一处佛教遗迹,也是佛教文化在喀什一带盛行的有力见证,对研究佛教初传新疆及唐代喀什地区佛教流行问题均具有重要意义。2001年6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 ...

• 孟孝琚碑

孟孝琚碑位于云南省昭通市境内。清代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五月,于昭通白泥井出土。此碑书法苍劲,文辞典雅,浑朴古茂,现嵌于昭通实验小学北校区壁。汉《孟孝琚碑》位于云南省昭通市境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五月,于昭通 白泥井出土。此碑书法苍劲,文辞典雅,浑朴古茂,现嵌于凤池书院(今)壁。现存孟孝琚碑,上端断残,下端完整,左有龙纹,右有虎纹,下有龟纹。残碑高1.33米,宽96厘米,碑文共15行,每行残存21字,(按上下文 ...

• 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

北宋《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立于北宋开宝四年(971年),为大理国段氏所立。此碑是探究云南历史上各少数民族团结友好关系悠久历史渊源的珍贵实物见证,同时也少数民族历史文化艺术与汉族历史文化艺术交流融合及宋代书法艺术的重要碑刻文物,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用汉文字书碑刻石记载少数民族历史事件、少数民族语言和少数民族章法布局艺术的实物证据。此碑立于大理国段素顺明政三年,即北宋开宝四年(971年),是大理国时代的 ...

• 可渡关驿道

可渡关驿道,位于宣威市杨柳乡可渡河南北两岸,全长五千米,宽约二米,全部用青石铺成。该驿道始由秦始皇兴建,汉朝王莽加宽,明朝朱元璋扩修,有“秦道明关”、“通京大道”之说。作为“滇黔锁钥”、“入滇第一关”的可渡,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弹丸岩邑,南通六诏,北达三巴,东连金筑,行旅冠囊,络绎辐辏,孔道也”,描绘了驿道曾经的繁荣辉煌;驿 ...

• 惠光寺塔和常乐寺塔

东寺塔系四方形十三层密檐式空心砖塔,高40.57米,底层南面辟门,从第二层起檐上四面均开有券洞,每洞内置石雕佛像1尊。塔的顶宝上立有4只铜铸金翅鸟,故又称金鸡塔。与西寺塔东西遥相对峙。 西寺塔现塔通高35.54米,塔形与大理崇圣寺塔主塔相似,为四方形、十三层密檐式空心砖塔。砖上有汉文、梵文经咒和窑户印模。虽经历代较大修葺,仍不失原有形制。东寺塔,在昆 ...

• 王仁求碑

王仁求碑系王善宝立于唐武周圣历元年(公元698年)十月十日。碑名“大周故河东州剌使之碑”,成都闾丘均撰文,王善宝书丹。碑纱石质,通高4.01米,碑身高2.03米,宽1.17米,厚0.36米,屃屭座,长2.6米,高0.89米。上镌碑名10字,并浮雕双龙及佛像一龛,碑文正书34行,行17—51字不等,计1628字,加碑名10字,合计1638字。碑文赞述王仁求任河东州刺史期间,一面建议 ...

• 水目寺塔

水目山塔位于云南省祥云县马街乡水目山水目寺前。此塔为纪念大理国护法公高量成之子皎渊而立。水目山塔,为四方形15级密檐式砖塔,高18.16米,塔双层台基,八角形。塔身第一级东面设门,南面塔壁彩绘壁画。其上各级每面有龛洞1个,塔刹由仰莲、覆钵、宝顶组成。史志中并无确切记载,一般认为大理国时期(公元938-1253)所建。据现存水目寺内的《渊公塔铭碑》记载,水目寺为南诏龙兴四年(公元813)普济庆光禅师所建。而寺前密檐塔 ...

• 山龙山于图山城址

山龙 山于图山城址位于巍山县城西北十五公里,在今大仓镇甸中村委会,团山村西面山龙 山于图山山顶的一块大平地上。遗址后依大黑山,前临阳瓜江,山环水抱,易守难攻,地势险要,站在山顶眺望,整个巍山坝子尽收眼底。遗址面积约五千平方米。据元代至清代的正史和云南的各种地方志记载,细奴逻建立大蒙国后,于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在山龙 山于图山上 ...

• 佛图寺塔

位于大理市下关镇阳平村北侧的佛图寺前,地处大理苍山斜阳峰麓,北邻阳南溪,南距下关三公里,东距214国道约500米。佛图寺塔,现当地俗称蛇骨塔,名由白族民间流传的“白族英雄段赤城舍身斩螨”的故事而来。塔高30.7米,为十三级密檐式方形砖塔,塔基为二层台方形基座,下层台边长19.7米,高1.2米,用毛石垒砌,条石压沿。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 ...

• 弘圣寺塔

弘圣寺塔位于大理中和镇弘圣寺旧址,寺毁于明初。塔通高43.87米,16级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塔身下部为块石砌成。全塔分为基座、塔身、塔刹3部分,塔身各层之间用砖砌出叠涩檐,其上逐层收分。

• 大姚白塔

大姚白塔位于云南省大姚县西城门外的宝顶山顶,始建于746年(唐代天宝年间),云南仅此1座,是云南早期舍利塔的实物例证,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入列全国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塔高18.4米,顶部为圆椎形,腰部收缩,上大下小似磬锤,又名磬锤塔。塔分为3层,露出地面的基座是八角形的须弥座,此塔塔身全用石灰抹白,故名白塔。白塔建于746年,为我国唐代建筑之一,相传为唐天宝年间吐蕃所建。白塔历史上 ...

• 北山摩崖造像

北山摩崖造像位于大足县城北两千米处,开凿于唐代昭宗景福元年(892年),历经五代、两宋,相继在佛湾、营盘坡、观音坡、北塔寺、佛耳岩等处造像近万躯。北山石刻以佛湾造像最为集中,共编290号龛窟。在长300多米、高7米的崖壁上,有碑碣6通,题记和造像铭记55则,经幢8座,阴刻“文殊师利问疾图”一幅,石刻造像264龛窟,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艺。

• 什邡堂邛窑遗址

什邡堂邛窑遗址为隋至宋代民间瓷窑遗址。在四川省邛崃市南河乡什邡堂村。邛崃,唐至明清均属邛州,故名邛窑。创烧于隋,盛于唐而终于宋。该窑古无文献记载,20 世纪30年代始被发现,引起考古界、古陶瓷界重视...

• 蒲江石窟

蒲江石窟位于四川省蒲江县西南10公里处的朝阳湖山崖上和鹤山镇蒲砚村。该石窟包括唐代68龛、五代1龛、宋代7龛、明代1龛、清代10龛。飞仙阁摩崖造像位于蒲江县西南朝阳湖镇二郎潭两岸山崖上,共92龛,造像777尊。其中北岸87龛,南岸5龛。最早造像为唐永昌元年(公元689年),唐代造像64龛491尊,主要有唐永昌元年(689年)所造瑞像龛、释迦、三世佛、华严三圣、弥勒、观音、千手观音、如意轮观音、地藏、天龙八部、胡人天王

• 灵岩寺及千佛塔

灵岩寺及千佛塔,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幸福镇灵岩山南麓。2013年被国务院正式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灵岩寺创建于金代,历明、清重修,现仅存大雄宝殿和钟楼,为清代建筑。千佛塔位于灵岩寺左侧,建于唐开元年间(713年-741年),为石雕覆钵式实心塔。千佛塔通高3米,下设须弥座塔基,上置覆钵形塔身。塔身底层直径2.4米;凡十三层, ...

• 半月山摩崖造像

半月山大佛属摩崖造像,即在山崖石壁上雕造的佛像。其为弥勒佛倚坐像,属净土宗造像。

• 通江千佛岩石窟

通江千佛岩石窟位于四川省通江县诺江镇千佛村,石窟雕凿于唐龙朔三年至开元七年,前后历时56年。共有造像54龛,造像3000余身,分布在高10米、宽53米的白砂岩石正面和左侧。正面28龛,盛唐雕造;左侧26龛,初唐雕造。整个造像群由净土变、天龙八部、说法图、七级佛塔、千佛屏等龛组成。主要有释迦牟尼、观世音、大势至、四佛、三世佛、药师佛、护法力士、供 ...

• 荣县大佛石窟

四川省荣县东郊宋家冲村真如岩。石窟寺大佛寺占地2.3万平方米。有摩崖造像龛窟多处,主像为释迦如来大佛,故名大佛寺。始建于唐代,初名开化寺大佛殿,宋代称真如观,清嘉庆年间重建,寺依山势而建,高踞山腰。以弥勒殿、如来殿为中轴,左右有方丈室、藏经楼、达摩殿、法门等。石窟寺内刻有达摩像,并多历代名人题刻诗碑。大佛寺坐落在四川省荣县城郊大佛山山麓,山高海拔414米。半山之上,有一尊 .. ...

• 翔龙山摩崖造像

翔龙山摩崖造像及石刻在山西面的崖壁上,现存造像61龛,计有大小造像368尊,高者达8米,小者仅数厘米,保存摩崖题刻9处。翔龙山摩崖造像始凿于唐代,盛于宋,延至明清;此山由明代进士、盐运史王三锡书刻:“翔龙山”而得名,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简介宋代在山前傍崖接楼,兴建资圣寺,至本世纪60年代被拆除。唐代造像中较著名的有阿弥陀佛为坐佛,高4米,其右手施说法印,赤足踏莲,刀法简练,衣纹线条流畅明快,刻技精湛。 ...

• 大像山摩崖造像

大像山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阆中市,据现存碑记记载,大佛凿于唐代开元至元和年间(公元713—820年),通高9.88米,为弥勒佛坐像,刀法简洁流畅,衣褶为阳纹。佛身后尚有10厘米高的小佛三千余尊,镌工精湛。龛侧有力士像两尊,东侧观音像两龛,大像龛两侧有历代妆大像石刻碑记和诗文题刻十余处,其中宋代颜体楷书石刻“虎溪”字径达5米。像东侧二十米石室墓仿木结构建筑石刻一处。再东十米有宋石窟一间,内存唐元和四年碑记。

• 禹迹山摩崖造像

禹迹山摩崖造像,又名禹迹山大佛,位于县城东16公里的碑院镇大佛村,是四川省最高的石刻立佛。大佛刻凿在海拔667米的禹迹山腰,背岩而立,面南稍偏西。佛高18米,腰宽6.1米,下肢宽5.2米,脚掌长宽均1.3米。面颊丰腴,两耳齐肩,面容端庄,双目微启平视,表情于静穆威肃中寓慈祥。头饰螺髻,袒胸束腰,左手平举与胸齐,掌心向上,右手施“说法印”状。内着僧衣,薄而贴体,外为袈裟罩体,僧衣末端略显飘逸,袖长过膝。大佛头部与下 ...

• 碧水寺摩崖造像

碧水寺又名滴水寺,位于绵阳市区涪江北岸的碧水崖边,背依龟山,俯临涪江,风景秀丽。寺依崖而建,崖上有唐佛教摩崖造像和金刚经。2014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已是第二次到访了,2011年初来的时候,还没有进入国宝的序列,草草而过,巴蜀多石窟,这种保存不算很好的唐龛可以说多如牛毛,2014年得知入选国宝后,暗暗记下,终于于20 ...

• 中岩寺摩崖造像

青神县属于眉山市,在成都以南一百多公里,城南十多公里的山中有座中岩寺,留下来丰富的摩崖造像。中岩寺摩崖造像以唐代居多,部分小龛后代雕凿,石刻沿山岩散布,分散在多个区域经变中的建筑仿真度极高,柱头铺作双抄托令栱无耍头,补间人字栱,单层阑额,泥道栱上托柱头方,与南禅寺和普贤阁第二层相似度很高。四川有多处石刻中留下了唐代的双抄托令栱,但就目前所见都没有耍头,而南禅寺和普贤阁有耍头一组千佛龛,也是唐代风格 ...

• 能仁寺摩崖造像

仁寿能仁寺摩崖造像,位于仁寿县城东45公里处的中农乡能仁村9组村民叶超文的屋后岩壁之上。 相传,这里原有能仁寺,自唐以来,相继建庙堂、僧室及加工作坊等建筑,连绵一里有余,在寺后两侧岩壁,有摩崖造像一百多龛,约完成于唐宋时期。明代曾在这里设“江南察院”,是《仁寿县志》所载“白杨厅桂花台”旧址。 “能仁”是“释迦”的汉语意译,即能以仁爱的心来悯念人生,也就是佛教所说的大慈大悲心。因为佛能够给众生以安乐, ...

• 郑山、刘嘴摩崖造像

郑山、刘嘴摩崖造像  在郑山和刘嘴之上,各有几块形态各异的大石包,就在这10几块大石包之上,雕刻着一龛龛精美的唐代佛像,密如蜂房,当地人习惯称之为大石包造像。1984年,丹棱县文物工作者在全县的文物普查中,发现了这两处规模较大的摩崖造像群,由于郑山、刘嘴相距不过里许,因此,将这两处造像统称为丹棱郑山——刘嘴摩崖造像。  1.郑山摩崖造像  保护范围:东以第23龛造像外延80米,西以第39龛造像外延20米,南以第37 ...

• 玉台山石塔

玉台山石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阆中市保宁镇北的玉台山山腰,为覆钵式喇嘛塔。塔高8.6米,分为塔基、塔身和塔刹三个部分。塔基为四方形,刻四瓣梅花形须弥座。塔身为上大下小长圆柱体,内刻一佛跏趺坐于莲台。上装塔刹,有石雕八力士举刹身。刹身为六方柱,各方有佛一座。塔顶为一焰纹状圆石。石塔雕刻精美,除局部风化外,基本保存完整。玉台山 ...

• 夹江千佛岩石窟

千佛岩,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城西3公里处。夹江,于隋朝开皇年间(公元593年)建县,因城西北有两山对峙,一水中流的自然形胜而得名,而夹江千佛岩景区正是位于夹江县城西3公里两山对峙,一水中流的地方。2006年,夹江千佛岩石窟作为唐代文物,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所谓千佛岩的千佛,就密集分布在铁石关下栈道右边临江陡峭的崖壁上。据了解,这里的162窟石刻造像共2470多尊,所以 ...

• 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剑阁县老县城东南,自东汉以来,形成了古遗址遗物、石窟寺及石刻、古建筑等道教文化走廊。道教造像始于北魏晚期而盛于隋唐,凡大小21龛窟、造像80尊, “长生保命天尊像”、 “七星纹图”、“六丁六甲图像”、“太极演示图”、“天龙八部图”等造像精美,内涵丰富,形成了中国道教本土造像艺术自 ...

• 冲相寺摩崖造像

冲相寺摩崖造像,又称定光崖石刻,在广安县肖溪镇。崖刻四层,有大小佛像百余尊,上层正中为定光佛,又称太阳菩萨。定光佛高四米,北饰日月佛光,太阳普照时,会发出一种光芒来,当地人称之为吉芒

• 穆日玛尼石经墙

穆日玛尼石经墙级别:国家 年代:唐--清 地址:甘孜州石渠县格蒙乡穆日玛尼石经墙位于甘孜州石渠县格蒙乡,海拔4300米。始建于7-8世纪,最初被称为奔琼玉喀。10-11世纪成为当时岭国的皇家供奉圣物,成为重要的朝圣场所。18世纪第一世穆日活佛仁增江措仁波切主持维修和扩建玛尼墙,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将古玛尼墙改称为“穆日玛尼石经墙”。石经墙是特殊的藏族建筑类型,它的每一块石头都凝聚了深厚的宗教虔诚,墙体虽不高大,但 ...

• 丹巴古碉群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素有“千碉之国”美誉,丹巴古碉楼分布于全县15个乡(镇),181个行政村,共计562座。碉楼主要分布在县城东部、大小金川河沿岸和大渡河沿岸。丹巴古碉楼平面有:四角、五角、八角、十三角,建筑材料采用山石、沾泥、木头等。丹巴古碉楼数量众多,形式各异,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2006年,丹巴古碉楼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筑特点古碉楼是嘉绒藏族建筑的杰作,距今已有千年历史 ...

• 北周文王碑及摩崖造像

北周文王碑及摩崖造像立于北周闵帝元年,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山泉镇大佛村,2013年被国务院正式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周文王碑实际应名周文王碑,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山泉镇大佛村八组,古东大路旁石佛寺后古称天落石的岩壁上,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中编号为510112-0242。

• 玉堂窑址

玉堂窑址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玉堂镇凤鸣村、岐山村以及中兴镇横山村,面积约2.5平方公里,是一处唐至北宋时期的瓷窑群遗址。窑址的18座窑包有“上九堆、下九堆”之称。1977年和1983年曾两次试掘其中三座窑包,清理出生活用具、文房用具及玩具等陶瓷器皿上千件。该窑址数量之多、规模之大、保护之好,为国内外其他古瓷窑址少见。它蕴涵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研价值, 同时,对研究四川陶瓷业的兴 ...

• 江南馆街街坊遗址

江南馆街街坊遗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江南馆街北侧,属于唐至宋代的遗址。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发掘面积共4800平方米。遗址地层堆积自上而下可分为7层,分布较均匀。出土有瓷器、佛像等汉、唐、宋时期文物 。发掘出唐、宋时期大小排水渠、铺砖面路、泥土支路、房址,明、清时期道路、房址、井。遗址的主次街道、房屋、排水渠(城市下水道)规划科学 ...

• 白乳溪石窟

白乳溪石窟刊凿于唐代,现存龛窟23个,造像151尊,碑刻3通,线刻经幢1个,题记4幅,分布在四块锥形白砂岩石上,龛窟形式有单层圆形龛、双层方形龛、外方内屋形龛等。石窟装饰华丽,雕刻艺术精湛,是融宗教、彩绘、建筑、雕刻、音乐、服饰为一体的盛唐时期石窟佳作,对研究唐代政治、经济和文化提供了实物依据,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保护范围:石窟A、B、C区以A区为中心,西临通河,东外延30米,北外延100米,南外延130米, ...

• 八角城城址

八角城城址,位于甘肃省夏河县驻地拉卜楞镇东北24公里白石崖南麓、央曲北岸。海拔2100米。汉代曾在此设白石县,古为军事交通要地。古八角城为一空心十字形城。在十字城各角上设城墩八个,形成八角,故名。古城占地20万平方米,城墙周长2193米,墙高达10米。东西瓮城有s形通道。城外有护城河。北城依山、无门,从西城经南门至东城筑有外廓,南门外筑有外城 ...

• 《新修白水路记》摩崖

Ⅳ-61.《新修白水路记》摩崖.宋.甘肃省徽县.石窟寺及石刻..第六批新修白水路记碑,位于甘肃徽县大河店乡瓦泉村白水峡,徽(县)白(水江)公路(即白水路)左侧石崖之上,距地面高7米,碑通高2.83米,宽1.83米,碑面凹进石崖0.25米,拱顶额篆新修白水路记为书法家雷简夫斗书,碑文颜体正楷,右起竖写26行,每行37字,撰书于北宋嘉祐二年(1057)。2006年5月 ...

• 放马滩墓群

放马滩墓群位于天水市麦积区党川乡放马滩,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1986年发现。同年5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了抢救发掘。本次钻探发现墓葬120余座,发掘14座,其中战国墓13座,西汉墓1座。均为土坑竖穴墓,出土各种器物近千件。其中重要文物有竹简460枚,木板地图7幅,西汉纸地图残片1件。竹简为《日书》和《志怪故事》内容。  放马滩墓群是一处战国 ...

• 木梯寺石窟

木梯寺石窟位于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马力乡杨家坪,在榜沙河边依山建造,相传入寺无路可走,在山门口绝壁之上,安置一木梯,人们攀梯入寺,故名“木梯寺”。木梯寺北魏始建,唐、宋增建。仅有北端一门入寺,传早年架一数丈木梯于绝壁处以便登梯入寺。寺西有大石佛一尊。寺内现存窟龛18个,有造像78尊、壁画234幅,绘画面积2100平方米。木梯寺内容广,碉饰多变,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尤以五、七、十六窟规模最大,保持原作风貌。造 ...

• 吉堆吐蕃墓群

吉堆吐蕃墓群位于西藏洛扎县,分布于西藏山南地区洛扎县吉堆乡政府所在地南侧的山腰上,面积约50万平方米,为吐蕃时期古墓,大约建于唐朝(公元618年-907年)。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烈山墓地

烈山墓地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藏自治区朗县金东乡列村之东的山坡上,为唐代(公元618年-907年)墓葬。墓地范围约50万平方米。共发现封土墓184座,墓葬分布密集,主要集中在东、西两个区。东区有墓162座,西区有墓22座。封土占地7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墓有23座;700平方米之下的中型墓有74座;90平方米之下的小型墓有56座。墓葬封土最大者,其边长达66米,封土最高达14米。墓葬封土平面形状主要有,梯形、方形、圆形、亚字 ...

• 松卡石塔

松卡石塔位于西藏山南地区扎囊县桑耶寺以西15公里的雅隆藏布江边一座岩石山脚下,海拔3650米。这里共有大小不同五座石塔雕刻而成,通体白色,均为整块巨石雕刻而成,高度均为2米左右,建筑年代不详。据说这五座石塔是藏传佛教最早的教派宁玛派祖师莲花生大师设计主持雕造的。――是莲花生大师为证明自己的法力,从虚空中变换出来的,充满神话色彩的传说,为几座佛塔增添了神秘色彩。另外,在五座石塔附近有许多摩崖造像,其中以无 ...

• 吉如拉康

吐蕃王朝赤德祖赞时期始建的古寺。全名“扎玛尔吉如拉康”。拉康,系藏语“佛殿”音译。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乃东县境内。坐西朝东。宽32.4米,进深30.4米,面积982平方米。吉如拉康规模不大,但其遗留下的建筑、雕刻、泥塑、壁画等非常丰富,对研究西藏历史、宗教、建筑、雕塑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2001年6月25日,吉如拉康作为唐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小昭寺

小昭寺(Ramoqê Gönba),藏语称为“甲达绕木切”,位于西藏拉萨八廓街以北约500米处,始建于7世纪中叶641年(藏历铁牛年吐蕃松赞干布时期),是文成公主奠基建成的。小昭寺现有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寺内主要供奉了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另有诸多珍贵文物。因此196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200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杂涅墓群

杂涅墓群 玉树藏族自治州 国家第七批(唐) 青海省

• 虎台遗址

虎台遗址又名南凉虎台遗址,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西宁市西郊,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南凉王在西宁建都时的重要遗迹,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公元414年,南凉为西秦所灭。原台共九层,台下可陈兵10万,台上用于军事检阅,现仅存土丘。现存台高30米,周长360米,当地群众称其为“将台”或“点将台”。虎台历经1600余年的风雨历程,见证了西宁历史的兴衰变化, ...

• 玉树古墓群

玉树古墓群唐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玉树县、称多县

• 格萨尔三十大将军灵塔和达那寺

格萨尔三十大将军灵塔和达那寺,位于青海省囊谦县吉曲、尕水、吉尼赛三乡交界达那山腰。始建年代不详,原为苯教寺院,均在南宋时期改奉叶巴噶举派。现存石木结构的经堂一座,高22米,占地44平方米,二层,藏平顶式帕摩竹巴灵塔殿一座及叶巴殿、僧舍等建筑。经常内供奉一尊高约9米的格萨尔和其部将吉本和贾察塑像,还有传为格萨尔的毡帽、盾、头盔、铠甲等 ...

• 西狭颂摩崖石刻

《西狭颂》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亦称《李翕颂》《黄龙碑》,位于甘肃省成县天井山,东汉建宁四年(171)六月刻,仇靖撰刻并书丹。《西狭颂》与陕西省汉中市的《石门颂》、略阳县的《郙阁颂》同列为汉代书法“三颂”,是三大颂碑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摩崖刻石。有额、图、颂、题名四部分,篆额有“惠安西表”四字。正文右侧刻有“邑池五瑞 ...

• 灵岩寺摩崖

灵岩寺摩崖位于陕西省略阳县城南3.5公里嘉陵江畔。  灵岩寺又名灵崖院、白鹿洞。唐开元年间(713-741年)建,分前、后两洞由奈何桥连接。现存石碑、摩崖题刻约一百二十方有小碑林之称。以东汉建宁五年(172年)刻“郙阁颂”,宋绍定三年(1230年)重刻“郙阁颂”,宋嘉定十一年(1218年)刻“灵崖叙别记”,唐开成二年(837年)刻“开成题记”唐权德舆撰 ...

• 剑门蜀道遗址

剑门蜀道遗址,战国至清代川陕古道遗址。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以剑门关为中心的剑门蜀道,是战国时开辟的秦蜀古栈道的南段蜀栈道,又称金牛道,历经秦、汉、唐至清代。 剑门蜀道从陕西汉中、宁强进入四川,经四川广元、剑阁、梓潼至绵阳,全长600余公里 ,这条古道沿嘉陵江修筑,山坡为石梯路,峡崖为栈阁(凿孔塞梁、立柱铺板)。现嘉陵江明月峡、清 ...

• 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

在四川广元市北4 公里嘉陵江东岸。是四川境内规模最宏伟的石窟群,绵亘长达半里以上。造像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据清咸丰四年(1854 年)石刻题记,全崖佛像为数一万七千余躯。1935 年修川陕公路,毁造像二分之一以上。现有石刻南北长20D 余米,最高处约40 余米。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共有龛窟四百余个,造像七千余尊。龛窟重叠密布,多者十三层。1961年4月被 ...

• 元代窝阔台汗国也迷里古城遗址

   也迷里古城遗址位于新疆额敏县额敏镇至杰勒阿尕什乡公路的南面,在也木勒牧场场部东2.5公里处,距县城7.5公里,海拔565.6米。也迷里古城遗址长2000米,宽1800米,面积约3.6平方公里,遗址高出平地3—4米,额敏河在也迷里古城遗址西北侧不远处流淌,地势舒展,水源很充足,它的东南面是乌尔喀夏尔山。据《新元史》记载“太祖东归,定四子分地”。以也迷里河滨之地封三子窝阔台,称窝阔台汗国,领

• 云南威信白岩寨墓地

  白岩寨墓地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新发现的文物点,位于昭通市威信县扎西镇田坝村白岩寨村民小组东侧后山上。为配合四川成都至贵州贵阳高速铁路(简称成贵高铁)的建设,需在昭通市威信县扎西镇田坝村附近新建田坝火车站,而新建田坝火车站的移民安置点部分建设区域位于白岩寨墓地分布范围。因而,需要对移民安置点建设影响区域内的文物实施抢救性考古 ...

• 尼萨古城Nisa番兜城

土库曼斯坦的秋天,碧空如洗,云淡风轻。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诗云,“秋景引闲步,山游不知疲”。久闻尼萨古城盛名,遂动身前去探访这座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遗址。  尼萨是安息帝国(公元前247年-公元226年奴隶制帝国,西方史学家称之为“帕提亚帝国”)第一个首都,为安息帝国开创者阿尔萨息一世所建。古城位于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市西北18公里处 ...

• 古代吐鲁番盆地军事防御遗址

二塘沟烽火台遗址全景古代吐鲁番盆地军事防御遗址位于吐鲁番地区境内,自东向西依次分布有二塘沟烽火台、七泉湖萨依烽火台、阔坦吐尔古城、阿拉沟戍堡4处遗址,上述遗址分布在汉唐时期通往西域的古道附近,所处地势相对平坦。烽火台以夯筑及石块修筑为主。二塘沟烽火台遗址北立面墙1988年至2009年,当地文物工作者曾对二塘沟烽火台等遗迹进行调查、记录。二塘沟烽火台坐落在天山南麓二塘沟口以南的冲积扇上,位于唐西州时

• 昌吉州境内烽燧群

三个泉子烽火台昌吉州境内烽燧群东起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经奇台县、吉木萨尔县、阜康市、昌吉市、呼图壁县,西至玛纳斯县,共有保存较完整的20座烽火台、5处驿站遗址和1处唐代道路,均分布于古丝绸之路北道沿线。三十里墩烽火台昌吉州境内烽燧群大部分自1988年开始调查、记录。烽火台大部分平面呈正方形,剖面呈梯形,整体呈四棱台形,以夯土及土坯修筑而成。5处驿站遗址位于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境内烽火台附近,均为清代所建

• 营盘古城及古墓群

7-0496-1-496.营盘古城古墓群及古墓群.汉至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古遗址..第七批营盘古城及古墓群位于新疆巴州尉犁县兵团第二师35团甘草厂,地处孔雀河干河床北岸、库鲁克塔格山以南的山前戈壁滩上。营盘古城遗址全景营盘古城及古墓群于1893年由俄国人发现,之后又经历多次调查。1995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营盘古墓群进行抢救性 ...

• 北石窟寺

  北石窟寺开凿于公元509年,距今1509年。    222号窟开凿于盛唐,是典型的“贞观样式”,塑像轩昂大气。    165号窟中的乘象普贤菩萨和阿修罗天单体造像是国内最大的单体造像。    222号窟中的阿修罗三头四臂托住日月造像,在石窟中极为罕见。    窟内分层密集的小佛龛,每个龛内造像为一佛二菩萨或一佛二弟子二菩萨,是典型的“贞观样 ...

• 敦煌成城湾华塔

走过沙漠,跨过戈壁,穿过草地,还要淌过一条小河。远远望见成城湾华塔的一刻似乎近在咫尺了,到达却不易终于来到塔前萧默先生认为此塔为北宋风格  塔由土坯砌筑,外面包泥,只有在西北干旱环境下才会出现这样的建筑,才能流存到今天。古塔旁有一座小小的土堡,据说是一处寺院遗址。路途遥远且艰难,有失联危险,不建议去寻访2017.08.12成城湾华塔推荐阅读  莫高窟的早期窟檐一木一春秋(一

• 甘肃肃南明海古城

  在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州明花乡上井村附近,保存下来一处古城遗址--明海古城。  相关阅读: 丝绸之路上的古城(第二稿)  古城位于湖泊边缘,方形,边长150米余,城墙残高4~5米,轮廓完整  南侧开有城门,有瓮城,四角有墩台  明海古城是河西走廊汉唐西进的一个节点,和这条路线上其他古城一样,安史之乱后陷于吐蕃,自此荒芜  2016.06.03,明海古城推荐阅读甘肃肃南草沟

• 甘肃张掖黑水国南城

  张掖以西十几公里的黑水国遗址有两座古城,南北相距约三公里  相关阅读: 丝绸之路上的古城(第二稿)  南城与北城规模差不多,也是也是东西250米,南北220米,但南城保存下来的城墙更高大  城墙一角,还有一座大型夯土墩台  瓮城也保存较好  北城大部分城墙下也堆积了大量黄沙,城内有一段积沙较少,还能看出高大的夯土城墙  2016.06.04 ...

• 甘肃张掖黑水国北城

  在甘肃张掖以西十几公里的地方,黑水国遗址,现在还有两座古城,南北相距大约三公里。  相关阅读: 丝绸之路上的古城(第二稿)  相传汉代这里曾安置匈奴移民,小月氏国可能建立在此  也有记载这里是张掖古城,隋炀帝的西域大会可能发生在这里  黑水国北城的城墙轮廓还很完整,高出地面2~5米  城池方形,东西250米,南北220米,南面开有城门 ...

• 甘南夏河八角古城

点击标题下「蓝色微信名」可快速关注从甘南夏河县拉卜楞寺向北走约四十公里,有一座造型奇特的古城--八角城。古城每面均向前突出,呈十字形,这样的好处是没有死角,攻城的人会遭到来自不同方向的攻击。唐代前期,这里是唐与吐蕃争斗的前线,安史之乱后陷于吐蕃,八角城很可能是唐代留下的军事堡垒,如今城内是一座安静的村子,还有不少老乡生活在城内。提示:高空俯拍小视频,请在WiFi下观看,流量土豪请随意

• 汉太上皇陵

(1928年的汉太上皇陵) 汉太上皇陵,又称万年陵,是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父亲汉太上皇刘煓的陵墓,位于阎良区振兴街道办昌平村蒲北组西北的塬上。前197年,太上皇崩于栎阳宫,葬于此,为西汉王朝第一座皇家陵园。1981年中国社科院栎阳考古发掘队对该陵进行了勘探。2004年,汉万年陵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的汉太上皇陵) 太上皇陵封土呈覆斗 ...

• 岳公台-西黑沟遗址群

岳公台-西黑沟遗址群位于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巴里坤山北麓的山前缓坡地带,呈西南-东北向分布,遗址群西达西黑沟,南已进入天山北麓峰谷之间,东至县城正南的岳公台山峰,北以兰州湾子村为界。1983年~1984年,新疆社会科学院文物考古研究所东疆队在调查时发现并发掘了兰州湾子石结构建筑遗址。经调查, 遗址南北长约3千米,东西延续约5千米,面积约10余平方千米。遗址区内分布有石筑高台、石围基址、石筑墓葬以及岩

• 夏塔古城遗址

夏塔古城遗址位于昭苏县夏塔乡,地处南天山北麓、特克斯河南岸的昭苏盆地的平原区,北临特克斯河,东为夏塔河支流。1957年,夏塔古城遗址被公布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城址平面略呈正方形,不很规整。北墙长390米、南墙长212米、西墙长480米,东面靠夏塔河。城墙夯筑而成,墙基皆存,顶宽3~5米、底宽11~12米、残高3.9米。城内建筑均无存,城外有护城壕 ...

• 雍仲林寺

寺前谷地为雅鲁藏布江摄影:王身敦       雍仲林寺又称热拉雍仲林,是西藏著名的本教寺院。1834年,由本教大师达瓦坚赞创建。因达瓦坚赞学成于曼日寺,故雍仲林寺修习经典的内容和方法均仿效曼日寺并作为支寺存在。后来,雍仲林寺不仅继承了曼日寺的传统,并建立了自己的经院哲学系统以及完整的教育体系,使其发展一度超过了曼日寺。雍仲林寺经师嘎 ...

• 柳中古城遗址

全景柳中古城遗址位于鄯善县鲁克沁镇西约0.5千米,地处火焰山南麓,西连高昌故城,东通鄯善(唐蒲昌所在地),北有连木沁沟谷通往火焰山北,东南翻过库鲁克塔格,穿越哈顺沙漠可直抵敦煌。1930年,黄文弼先生曾考察该遗址,1988年正式调查并记录。古城遗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400米、东西长约1000米,周长约3000米,面积约62万平方米。现城墙仅存古城西南 ...

• 什巴儿库勒鹿石

  什巴儿库勒鹿石       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青河县的什巴儿库勒墓地的什巴儿库勒鹿石事新疆典型的鹿石之一,通高3,宽0.23米。公元前10——前6世纪。鹿石呈方形,图案化,比较罕见。正面雕刻短刀,背面有盾纹,鹿纹,右侧位圆形环纹和5只鹿,左侧刻6只鹿。   鹿石和墓葬有关,鹿石伫立在墓地前。关于鹿石,人们的认识还非常模糊,有人认为它是图腾柱、始祖祭祀柱和神人拴马桩,有人则认为它是世界山

• 和田约特干遗址

约特干遗址约特干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市西10公里处的巴格其乡艾拉曼村境内,北为海力其崖,东为阿拉勒巴村和亚兰干村。该遗址原是公元3~8世纪于阗国的一处辉煌的佛教建筑群。从现代遗址的分布看,遗址无任何古建筑痕迹,城池轮廓也不详。历代出土文物均来自于距地表5米以下的文化层,文化层厚达3米左右。在遗址的东北角有一处裸露于地表的文化 ...

• 依很陶居址

地址及位置阿拉哈克乡喀拉塔勒村国道217线51千米路牌北面9千米处,距阿拉哈克河西岸1千米依很陶自然村旁。环境状况居址位于阿拉哈克乡国道217线51千米路牌北面9千米处。东面1千米处为阿拉哈克河,生长有茂密的河谷林。北面远处为高山,西面为平坦开阔的戈壁荒漠。东面百米处为阿拉哈克乡依很陶自然村,南面有阿拉哈克乡通往该地的便道,稍远处有围栏和防护林及废弃的房屋,北面有哈萨克现代墓葬。简介居址位于阿勒泰

• 平定准噶尔勒铭碑

平定准噶尔勒铭碑全名为《平定准葛尔勒铭格登山之碑》,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昭苏县城西南60公里的格登山上,北距松拜边防站哨所约100米。立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1年)。碑石为青砂石质,由清官兵1000余人从南疆叶城县运进,整个立碑事宜由伊犁参赞大臣督办。通高3.03米,宽0.98米,厚0.27米,分碑额、碑身、碑座三部分,保存基本完好。碑额两面均刻二龙戏珠图案,正面中部刻竖书“皇清”二字,背面中部

• 南部伊塞克湖遗址Sites of the southern Issyk Kul

南部Issyk Kul许多大型遗址的地形都与楚河及塔拉斯山谷的遗址类似。中亚西部的本地人首先对中世纪楚河和塔拉斯城的发展贡献良多,首当其冲则是索格迪亚,然而Issyk-Kul定居农耕生活的出现则是地方部落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印记。This part of the Silk Road, actively functioning throughout all Middle Ages, is known as "Hsuan-Tsang's road", the pilgrim, who pass

• 乌兹根与绍逻巴沙特遗址Uzgen and Shorobashat sites

Ancient settlement of Uzgen is the centre of the oasis rich of monuments of settled and nomadic people, dated in a wide chronological range. It belongs to a zone of early contacts on the Silk Road, being the most eastern city centre of Davan, as the city

• 北京鼓楼、钟楼

鼓楼、钟楼位于京城南北中轴线的北端,是明、清京城的报时中心。鼓楼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为两层重檐木结构建筑,通高45.7米,建筑面积近5500平方米。现存大鼓一面,径1.5米,鼓面刀痕累累,为八国联军人侵时所砍。钟楼为清乾隆十年(1745年)重建,仿木结构砖石建筑,黑琉璃瓦绿剪边重檐歇山顶,通高47.9米。楼上有铸于永乐年间的报时铜钟,钟高5.4 ...

• 天坛

行政区划 国保批次 类别 年代 北京市 第一批 古建筑 明 天坛位于北京市崇文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清代续修,现存大部为明代建筑。天坛系古代帝王祭天、祈谷的祭祀建筑。明、清两代帝王每年都要在这里举行祭天、祈谷的活动。坛墙周长5公里,分作内坛和外坛两部分。外坛大部分为古松柏林及神乐署等建筑;内坛以祈年殿、皇穹宇、園 ...

• 潼南大佛寺摩崖造像

潼南大佛为佛、道二家共同凿造的一尊大型摩岩饰金大佛,是石刻造像中罕见的珍品,位列“蜀中四大佛”之一,是我国第一大金佛,世界第七大佛,被中、外文物专家誉为“金佛之冠”。(大佛殿标准照)十多年虽然到大佛寺很多次,其实印象中我只进过殿内一面对大佛一二次,但都没敢认真直视大佛神像。(大佛殿侧面全身)前几天突然想正式拍一下大佛寺,然后就有了这几张照片,照片其实并没有很好的体现大佛寺全貌,但也可以观个大概了。

• 涞滩二佛寺摩崖造像

《合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倩 刘亚春佛教禅宗主张“不立文字,教外传教,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并有“历来禅宗不造像”之说,所以在全国佛教石刻造像中涉及禅宗题材的实属少见,尤其是集中反映它的造像更是甚少。作为全国罕见的禅宗造像聚点,二佛寺现存主要佛龛42 个,全部造像计1700余尊,成就了涞滩的千古禅韵。  禅宗石刻艺术的聚集地二佛寺摩崖造 ...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