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资讯
胸中怀千古 脚下有乾坤——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018年度田野考古汇报会(下)
2019年1月8日,为期两天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018年度田野考古汇报会在社科院考古所八楼报告厅继续进行,汇报会分别由汉唐考古研究室主任董新林研究员、边疆民族考古研究室主任丛德新研究员、科研处处长刘国祥研究员主持。
主持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唐考古研究室主任董新林研究员
2018年度汉长安城北宫一号建筑遗址发掘
汇报人:徐龙国
北宫一号建筑遗址是首次在北宫内发掘的大型建筑遗址,为了解北宫的性质、建筑布局,2018年考古队对北宫一号建筑基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出一号建筑的夯土台基、廊道、散水及附属建筑、排水沟、沉淀池等,另有晚期道路,其中,主体夯土台基呈曲尺形。出土遗物十分丰富,有砖、板瓦、筒瓦、瓦当等建筑材料,板瓦、筒瓦多为粗绳纹,云纹瓦当多带大乳丁纹,瓦体不见早期的细绳纹及“大匠”戳印;还发现铁器、石器、铜钱等,铜钱多为王莽时期的货泉和小泉直一铜钱,据此可判断其建筑时间大约在西汉中晚期,使用一直延续到王莽时期。出土遗物中另有少量陶罐、陶盆、灯盏等日用陶器及陶弹丸。
2018年度汉长安城锺宫铸钱遗址考古勘探与发掘
汇报人:张建锋
2018年为弄清汉长安城锺宫铸钱遗址各个部分范围、分布、文化内涵的情况,对壕沟和城墙进行了勘探和发掘。壕沟位于钱范分布密集区,目前已发现南壕和北壕,壕沟内及叠压壕沟的文化层中有西汉及新莽的钱范、骨尺、砖瓦残块、兽骨等出土,未见晚期遗物,显示这条壕沟的年代应为西汉及新莽时期。对锺宫城西城墙进行解剖,根据其解剖断面可分为三期夯土,其中二、三期夯土中发现有西汉时期绳纹板瓦片,说明其时代可能晚于西汉时期;第一期夯土时代可能为西汉时期。
汇报会现场
2018年度汉魏洛阳城遗址考古发掘
汇报人:钱国祥
2018年继续以宫城太极殿周边附属建筑及太极殿宫院的考古发掘与研究为中心,重点对太极殿宫院西门(考古编号为宫城十号建筑遗址)及其南北两侧的院落进行发掘。通过发掘,初步确定宫城西墙上的门址可能为文献记载的“神虎门”,该门址的始建,不晚于魏晋时期,北魏、北周仍有修补改建,只是各时期建筑结构、布局不尽相同。另外,通过对宫城八号建筑遗址的补充解剖发掘,明确了魏晋、北魏时期的宫城西墙及宫墙外侧河渠水道的结构和沿用。重点在该处发现了不晚于东汉时期的道路,这为探究东汉洛阳城的形制布局提供了准确的资料。
2018年度河北邺城宫城区与核桃园遗址的考古发掘
汇报人:何利群
2018年度主要开展两项田野发掘工作,其一以邺南城宫城区北部206号大型殿堂为中心,全面揭露206号大殿夯土台基及周边附属建筑,同时对邺南城宫墙东北部、围合宫城中轴线的核心宫院西北角及北部院墙进行了小面积发掘。206号大殿位于邺南城宫城区中轴线上,是宫城北部规模最大的殿堂建筑,建筑基址包括台基、基槽、慢道、连廊、廊坊、散水、甬道、卵石堆等。出土遗物以砖、瓦、石质建筑材料为主,除东魏北齐时期常见的表面黑灰磨光的板瓦、筒瓦、莲花瓦当、兽面瓦、鸱尾、条砖、方砖外,还有大量青石、白石质的柱础石、铺地砖、饰纹石材等出土,显示出极高的建筑规制。其二是对核桃园北齐大庄严寺中心建筑群周边遗迹的发掘,确认了大庄严寺核心建筑群周边廊房与廊道的围合情况。
学者汇报
2018年度隋唐长安城遗址考古调查与发掘
汇报人:龚国强
2018年重点对隋唐长安东市遗址、明德门遗址、唐兴庆宫西宫墙及墙外道路遗址等进行了发掘和勘探工作。东市遗址考古发现了房址、道路、水沟、水井、窖穴、灰坑等遗迹,明确了东市东北隅中的店铺、作坊、市巷街道、排水沟等分布区域,出土遗物数量和种类丰富,其中石权、钱币、镀膜玻璃制品等凸显了东市遗址作为贸易市场的特色,为隋唐长安城作为唐丝绸之路的起点提供新的实证。带有“酒店”字样的瓷碗、坩埚、陶范、陶俑、骨料、带道符的石块等是该区域内可能分布酒肆、炼铜作坊、制骨作坊、制陶作坊、凶肆、占卜店等的重要线索。明德门遗址的发掘明确了其门址两侧并无像洛阳城定鼎门址那样的阙楼建筑,门址与城墙的夯土接缝线的发现明确了门址与城墙存在先后建筑关系,还找到了门址东北安仁坊西南隅的道路和排水沟遗迹,明确了明德门与安仁坊的相对位置关系。最后,明确了唐兴庆宫西宫墙遗址的位置。
2018年度隋唐洛阳城郭城遗址区考古发掘
汇报人:石自社
本年度发掘区主要位于隋唐洛阳城郭城西南部,主要对郭城西南城角遗址区进行发掘,先后清理出隋唐至北宋时期的城垣,隋唐时期城外东西向道路,以及洞穿郭城西垣的石砌水涵道等遗迹。其中,在隋唐时期城外东西向道路路面上出土一枚残“开元通宝”。本次发掘为城址的复原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进一步了解该区域的建筑、路网、水系的位置关系和布局变化,城址的空间布局和交通体系的研究提供新资料。
2018年度扬州蜀岗古城南城门遗址西半部分发掘
汇报人:汪勃
本次发掘揭露了汉至南宋时期的六大期八小期遗存,门址由门道、门墩、马道、主城墙、瓮城墙等构成,出土了砖瓦、青瓷片等遗物。主要明确了城门开设时间不晚于隋唐时期,找到了瓮城西墙与主城墙的连结位置,明确瓮城始筑时间不晚于唐,南宋时期仅用中间门道并改瓮城为半环形。本次发掘重点找到了中间门道与西侧门道同期使用的证据,由此可以基本推定该城门在隋唐时期曾是一座有三个门道的高规格城门,从考古学角度证明了蜀岗古城是一座属于都城类型的城址。
2018年度辽上京宫城遗址考古新发现
汇报人:董新林
2018年对辽上京宫城东向轴线西侧的宫殿址(17JZ3)和宫城西北部的长方形建筑基址(18JZ1)进行了考古发掘。三号建筑宫殿址的位置十分重要,建筑东向,体量较大,形制特殊,早期四周有夯土围墙。宫城西北部的长方形建筑基址(18JZ1)为南向,可能为库房类建筑,在金灭辽之时始建,沿用至金代晚期。此建筑之下未发现辽代大型建筑。一号建筑基址下两个祭祀坑是本年度重要发现,两个祭祀坑形状不同,其一葬有三匹整马和骆驼蹄、牛头、狗头等动物,以及人头骨(残)等;其二坑内中部埋有一层切割、砍断的牛、马、羊等动物骨骼,坑底殉有14个人体,有5具完整尸骨,其余为人头骨。部分有砍凿痕迹,显示为暴力致死。可识别者均为女性,还有数名婴幼儿。
2018年度雄安新区考古勘探与发掘
汇报人:何岁利
2018年度主要对雄安新区安新县大王镇向村北遗址、向村东南遗址、小王遗址、容城县大河镇南郑东南遗址等进行勘探,发现古墓葬、井、古河道等遗址多处。重点对雄县双堂乡宋辽边关地道遗址进行发掘,在双堂村核心区发现多处金元明时期砖体建筑遗存,在双堂村北新发现19座金代墓葬,推测为双堂村金代聚落遗址墓葬区所在地。其中发掘7座,均为砖室墓,出土精美文物百余件,多为残件,见有砖瓦、陶瓷器、骨器、玻璃器、铜钱等;墓葬区出土有较完整的金代白瓷碗、瓷盘、瓷枕、梅瓶、陶罐、铜钱等遗物200余件。
主持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边疆民族考古研究室主任丛德新研究员
2018年度新疆吉木萨尔县北庭故城遗址考古发掘
汇报人:郭物
北庭故城遗址为唐代北庭都护府治所,是唐至元时期丝绸之路天山北麓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也是目前天山北麓保存最为完整、最大的一处古代城市遗址,2018年度的发掘是新疆考古史上发掘面积最大的一次,主要对内城西门、内城北门、外城北门、外城南门进行了发掘,主要出土遗物有钱币、莲花纹地砖、兽骨、瓦当残片、筒瓦残片、陶器残片等,发现的遗迹有内城西门和北门门洞及排叉柱、外城北门门洞及木地袱、平铺的莲花纹地砖、晚期酒坊等,通过考古工作,唐代至蒙元时期的北庭面貌逐渐显现,可见证新疆北疆最重要的军政、军府的格局及发展历程和细节。
2018年度西藏阿里曲踏遗址和墓地的考古发掘
汇报人:仝涛
2018年度重点发掘曲踏遗址区,在曲踏墓地Ⅰ区发现10座墓葬,6座方形石砌墓葬和4座瓮棺葬。石砌墓葬形制为用砾石垒砌方形或长方形墓室,墓口用较大石板封盖,底部铺设沙土,葬具为草编器,婴幼儿骨骸放置其中,葬式不明;瓮棺葬用大型陶罐作为葬具,内置婴幼儿骸骨及随葬品,大陶罐口部用石板封盖,埋葬较浅。出土遗物丰富,陶器、铁器、木器残片、织物残片、骨质纽扣、贝饰、婴幼儿骨殖、羊骨、植物种子、红玉髓珠、蚀花玛瑙珠、玻璃珠、铜饰珠等。以上材料充分证实这是一处公元前2—1世纪的婴幼儿集中埋葬的墓葬区,与曲踏墓地Ⅱ区的成人墓葬区为同时期遗存。
学者发言
2018年度辽宁省盖州市青石岭山城考古收获
汇报人:王飞峰
2018年度主要围绕青石岭山城一号蓄水池和四号门址开展考古调查工作。对一号蓄水池主要采用探沟法试掘,确定了其范围和结构,长约80、宽约70米,面积可能超过5600平方米,是目前已知国内最大的高句丽时期蓄水池。在其淤泥层中发现大量植物根茎、果实等遗存,初步浮选表明植物遗存主要有三角菱、小米、香瓜子、苍耳等,为复原当时的环境和气候提供重要资料。青石岭山城共有六个门道,其中四号门址位于西城墙南段。门道内发现了高句丽莲花纹瓦当、绳纹板瓦、绳纹砖(残)、筒瓦、少量陶器、铁器、还有木炭、红烧土、排叉柱、炉渣等,表明四号门址原来有木结构门楼建筑。其中发现的大量木炭和火烧痕迹,推测城门由于火灾原因被烧毁。
2018年度新疆博尔塔拉河流域调查
汇报人:丛德新
通过实地踏查、结合小飞机拍照、充分利用卫星照片资料,对主要遗址(墓葬),包括哈夏林场(场部)、纯科克Ⅰ、Ⅱ、Ⅲ遗址、木呼尔浩希库夏、哈尔努、蒙克沟等进行发掘调查,采集、发掘了重要样本,并及时进行了相关的浮选和测年分析。纯科克Ⅱ号遗址比较特殊,平面结构为两个南北相联的双石圈建筑,沿水流方向上下衔接,其显示的结构特点,结合民族学调查资料,可与当今依然存在于当地牧民中使用的“沉淀”、“存储”用的水塘设施类似。另外博尔塔拉流域青铜时代建筑址的分布特点强调对小环境的适应和依赖,地形适宜处即可安家,保存下来的遗存广泛的程度,甚至高于现代牧民的密度。
主持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研处处长刘国祥
2018年度洪都拉斯科潘遗址8N—11号贵族居址发掘
汇报人:李新伟
2018年度主要收获为三大部分,即布局演变的新认识、发现了重要墓葬和雕刻、对贵族家庭身份的新认识。结合以往工作,目前认为北侧和西侧建筑布局的演变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其中发现西侧建筑地位很高,在发展演变中建造了“六层台阶”,还有圆形石墩,使此建筑为“六阶之地”,六阶之地建筑特殊,是重要仪式和活动举办的地点、场地,象征了玛雅文明重要仪式球赛的举行地——球场。西侧南部建筑发现的雕刻可能为中心突出多瓣花型图案的镜子,象征了“通道”,另发现的半“亚”字形图案雕刻也有此含义。西侧建筑内一共发现5座墓葬,对其中两座墓葬进行了发掘,出土遗物以玉器和陶器为主。西南侧地表建筑已基本全面揭露出来,未发现台基,所有房屋直接修建于底座之上,揭示出院落内不同等级人群的居住和生活行为。接下来的复原工作也是重中之重,整理出的重要遗物对研究酿酒、骨骼、制玉工艺和组织等具有重要意义。
学者汇报
2018年度乌兹别克斯坦明铁佩遗址发掘
汇报人:刘涛
2018年重点对内城城门、外城城墙、外城东墙墓葬区进行重点发掘和研究。其中内城西门是目前唯一可确定的内城城门,可确认外城西墙上残存的宽约4米的缺口就是西门所处的位置,但直接与门址相关的遗迹均被破坏。2018年墓葬区发现12座墓葬,保存较差,葬式不一,墓葬多打破关系。值得注意的是清理出殉狗坑一座和可能与纳骨器相关的瓮棺葬一座。对外城南墙的解剖工作发现城墙内外有较为典型的水成堆积,另对外城南墙6号台基进行了清理工作,其由夯土、土坯混合修筑而成。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研究员总结发言
汇报结束后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研究员做总结发言,考古所2018年度的田野发掘成果丰硕,成绩突出,30多个考古队的发掘涵盖了国内20多个省市,还包括国外的三个项目,共有近40项考古发掘项目,从这些项目的汇报内容可以看出,目前田野考古工作越来越精细,无论是主动发掘项目,还是基建项目,都有着明确的学术目标、很强的问题意识和课题意识,从前期的测绘勘探、调查发掘,到后期的研究和保护工作,这些意识始终贯穿其中,这保证了考古发掘资料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重点是后期的保护、展示意识也在加强,发掘保护同步进行,各个地方、各个时期的遗址都能体现这一特点;另外,多学科合作已成为考古发掘的常态,体现了考古所的考古发掘日益规范化、国际化;更为难得的是发掘、研究、出版现已形成良性互动,2018年出版了10本发掘报告,成果显著,希望将良性互动继续进行下去,在2019年有更大突破。最后,陈星灿所长提前祝愿大家新年愉快,在新的一年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至此,为期两天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018年度田野考古汇报会”圆满结束。
图/文:韩翰
审 核:乔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