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利物浦世界博物馆藏古埃及“垃圾”护身符

南丁格尔的古埃及护身符之一。 照片来源:利物浦国家博物馆  利物浦的世界博物馆将首次展出弗罗伦斯•南丁格尔于1849年冬天在埃及探险时获得的古埃及护身符。利物浦世界博物馆的策展人被这些文物深深打动,相比之下,它们却没对“提灯女神”本人留下多深刻的印象。  在南丁格尔前往伊斯坦布尔的斯库达利(Scutari)参加克里米亚战争五年以前, 她去埃及进行了一次旅行。当时,大众旅游还处于起步阶段。她写了许多生动的信件 ...

• 河南安阳殷墟大遗址保护区发现18座匈奴墓葬

日前,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阳考古站在殷墟宫殿区以东的大司空村进行考古发掘。18座保存完整的匈奴墓葬在殷墟大遗址保护区内的首次发现,丰富了殷墟文化的内涵。据考古人员介绍,这片被揭露的区域下层为殷墟时期的遗迹,而在遗迹上层一个区域,发现了这些与殷墟遗迹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墓葬。它们葬排列整齐,墓葬形制相同,从出土的器物考古人员判断,这些墓葬晚于殷墟时期且与中原墓葬的形制内容有所不同。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安阳考 ...

• 建筑遗产的研究、修缮与维护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tudies, Repairs and Maintenance of Heritage Architecture )

会议名称:建筑遗产的研究、修缮与维护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tudies, Repairs and Maintenance of Heritage Architecture )时间:2017年5月9-11日地点: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主办方:英国威塞克斯研究所,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技术大学信息来源:http://www.wessex.ac.uk/conferences/2017/stremah-2017

• 第五届边疆中国论坛

会议名称(中文):第五届边疆中国论坛会议名称(英文):所属学科:历史学开始日期:2017-05-05结束日期:2017-05-07所在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在城市:上海市 黄浦区具体地点:主办单位: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上海大学丝绸之路与边疆战略研究中心、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术月刊》杂志社全文截稿日期:2017-04-25联系人:周 奇联系电话:18917611528传真:E-MAIL:xsyk60@163.com通讯地址:邮政编码:会议注册费:会议 ...

• 汉画像石“佛佑金环”佐证佛教在中原地区流传

来源:收藏快报作者:许满贵南阳汉画馆珍藏3000多块画像石,而反映佛教譬喻经故事的“佛佑金环”画像石少见。图1所示的这块画像石就是其中一件。此石由南阳理工大学副教授、汉画收藏家袁祖雨收藏,长150厘米,宽34厘米,厚30厘米;左为双环相套,中有妇人骑鹿、射箭,右为奔跑之虎。画面刻佛故事,双环相套,意为失而复得之金指环;无角、短尾之母鹿,为佛之常用形象;妇人骑鹿,意为已得佛法;射虎之势,即施法之举;飞速奔跑之虎,意 ...

• 邀请函 | 第五届边疆中国论坛暨“社会转型、知识话语与新边疆学”学术研讨会

第五届边疆中国论坛暨“社会转型、知识话语与新边疆学”学术研讨会邀请函  先生、女士台鉴:《学术月刊》是上海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一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自1957年创刊以来,以发展和繁荣学术为己任,六十年来一直重视理论创新,关注现实社会,鼓励学术争鸣。《学术月刊》自2012年起开始关注边疆及边疆族群问题,并开辟“边疆中国“专栏。2013年以降,本刊先后在上海、昆明、成都举办了《边疆的中国:从地域 ...

• 32家中国博物馆的164件秦汉文物将在纽约展出

中新社 / 马德林来源:中新社纽约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秦汉文明”特别展。 视频来源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官方网站(01:44)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于今日宣布“秦汉文明”特别展将于4月3日正式开始,届时包括秦始皇陵跪射兵马俑、汉代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金缕玉衣在内的一大批珍贵中国秦汉时期文物将与观众见面。览共展出164件(组)秦汉时期文物,来自中国13个省市的32家博物馆,参展文物中近半数是首次在境外展出。纽约大都会艺术 ...

• 西北大学教授王建新的考古梦——“掀起月氏盖头”

新华社作者:李勇 冯国 许祖华“考古连着过去,也为现在和未来服务。我一直梦想着把丝路考古搞起来。”像张骞当年出使西域寻找大月氏一样,今年64岁的王建新也是从寻找大月氏开始跨国丝路考古的。这位西北大学教授近20年来数百次往返于丝路古道,把学术目标与“一带一路”倡议相结合,带领团队踏遍天山东西南北,初步“掀起月氏的盖头来”。“不再吃学术剩饭,发出中国好声音!”王建新团队1998年确立了“立足长安,面向西域;周秦汉 ...

• 5R技术让圆明园数字化重生

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翟群名称,谐奇趣、正大光明、海晏堂,曾经那些宛如仙境的屋宇庭院、亭台楼阁便出现在手机屏幕上。只见一位游客举着手机站在谐奇趣正对面,手机屏幕上显示出这一建筑当年的盛景,与眼前的断壁颓垣叠加在一起,当他走动、转圈,屏幕上也随之出现周围环境的复原景象。还有一些小游客在家长指导下,用租借的导览智能手机收听讲解,了解建筑物的艺术风格和内部构造。  让游人通过电子设备,在遗址现场即可重见 ...

• 云冈石佛被切割成130多块掩埋1600多年,近日拼复重生

梁有福来源:“云冈石窟”官方微信号经过云冈石窟研究院3年多的不懈努力,云冈石窟第20窟西壁坍塌立佛拼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这躯从未向世人展示过真容的高大造像,终于化零为整,头部以下至腿部以上部分基本成型。这尊9.5米高的石佛像,沉埋地下1600多年还能重见天日,这在世界佛教史上也属罕见;佛像被切割成130多块还能奇迹般地拼对成型,更是令人赞叹。云冈石窟第20窟鹿野苑,位于古印度,释迦牟尼成佛后第一次讲法处。唐《 ...

• “一带一路”国际文化遗产论坛举行 聚焦居延遗址申遗

中新网北京4月25日电 (记者 朱方芳)2017“一带一路”国际文化遗产论坛-居延遗址申遗与“一带一路”建设研讨会25日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来自商务部、外交部、国家文物局、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阿拉善盟委等相关机构人士和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嘉宾围绕文化遗产保护、“一带一路”文化软实力建设等议题展开了讨论。白草连居延大遗址是阿拉善盟内举世闻名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不仅保留了长城体系中最长的天田遗迹和最大 ...

• 浙江良渚古城遗址申遗程序已正式启动

中新网杭州4月25日电(记者 方堃 实习生 胡哲斐)良渚古城是长江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城址,被誉为“中华第一城”。25日,记者从浙江省文物局了解到,浙江良渚古城遗址申遗工作正朝着2019年申遗的目标全力推进中,目前申遗程序已正式启动,将良渚古城遗址、良渚遗址水坝和瑶山遗址纳入遗产申报范围。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曹鸿介绍,浙江省是文物大省,资源丰富。除了良渚遗址外,境内已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百余处。她给记者展示 ...

• 河南安阳殷墟发现18座匈奴墓葬 距今1800年

近日,考古人员在河南安阳殷墟大遗址保护区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了18座匈奴墓葬。这些匈奴墓葬保存完整。据考古人员介绍,此次发现的匈奴墓葬排列整齐,墓葬形制相同。从出土的器物判断,这些墓葬晚于殷墟时期,且与中原墓葬的形制内容有所不同。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安阳考古站研究馆员 申文喜:都是一些小型的砖室墓,应该不属于典型的中原式的墓葬,它的时代应该在东汉末年到魏晋,距今1800年左右。考古人员在清理这些墓葬时发现, ...

• 讲座通讯|王小甫:吐蕃时期与中亚交通道路的考察

来源:川大藏学所   4月27日晚,北京大学历史系王小甫教授以“吐蕃时期与中亚交通道路的考察”为题,在四川大学中国藏学所111会议室为我所师生带来一场精彩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为“四川大学藏学所珠峰名家论坛”第四讲,由熊文彬教授主持。藏学所巴桑旺堆教授、徐君教授、张延清副教授、玉珠措姆副教授、杨清凡和罗鸿等老师,以及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的众多师生到场聆听。  王小甫教授1952年生于四川成都,1978年考入北京 ...

• 来自丝路咽喉的绝响

 上千件象牙和骨雕、179件玻璃器、112件青铜器、61件石膏制品、少量铁器、陶器和漆器碎片……它们来自丝绸之路的咽喉贝格拉姆,它们尘封于两千年前的两间密室,它们的主人至今不知道是谁……但毫无疑问,没有什么比这些文物更能传递不同文明的多元荟萃,如果之前你关于丝绸之路的认识还仅仅是书面化的、概念化的,故宫博物院此次引进的重量级展览“浴火重光——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会使你收获最直观的喜出望外。灰泥制的 ...

• 内蒙古墓地出土丝绸覆盖下的遗体

作者:欧文·杰洛斯翻译:宋晓萌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一座有1500年历史的墓地中,出土了一个描绘希腊女神的银碗以及一尊棺椁,内含一具通体被丝绸覆盖的遗体。于2012至2014年间对该墓地展开过一系列发掘行动的考古学家们称,这项发现展示了当时沿着所谓的“丝绸之路”,或连接亚欧两大洲的贸易线路上所交易的财富。在《丝绸之路》杂志上刊载了其研究发现的考古学家们称,他们猜测,该墓地属于一个贵族家庭,有可能是高车人的酋长。据 ...

• “文化遗产与可持续旅游”高峰论坛在中山大学召开-热议文化遗产与可持续旅游

文旅论剑:国内专家热议文化遗产与可持续旅游4月18日国际古迹遗址日文化遗产与可持续旅游文物、旅游专家论剑争鸣共容、共融、共荣2017年4月18日,适逢国际古迹遗址日,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主办,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江门市旅游局承办,广东省文物局、今日头条·下一站文化传媒支持的“文化遗产与可持续旅游”高峰论坛在中山大学怀士堂成功召开。本次高峰论坛的主题是“共容,共融,共荣”,旨在召集国内顶级专家共同探讨文化遗产 ...

• 青铜时代墓葬揭示成吉思汗精骑文化起源

蒙古的青铜时代葬马坑。葬马仪式约于3200年前起始于欧亚草原的东部,一直被认为是马背上的骑术文化的起源。自此2000年后,成吉思汗带领骑兵征服了亚洲这片区域的大部分领土。经过对埋葬堆中马匹遗骸的分析,蒙古最早的精骑术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200年的青铜时代。这一发现将骑术文化的发展时间比史料提早了数百年。成吉思汗和蒙古的游牧民族骑术极为精湛。他们的骑兵令人闻风丧胆,征服了欧亚草原的大部分地区。不过,根据《考古科学 ...

• 古代国际贸易中的奢侈品——鸵鸟蛋

来自杜伦大学和布里斯托大学的考古学家和科学家以及大英博物馆正在运用尖端科技解开关于鸵鸟蛋的古代贸易难题。大英博物馆早在十九世纪就已经收藏了一些完整的鸵鸟蛋或残片。图中精美的鸵鸟蛋在铁器时代(1200-300 BC)作为奢侈品在中东与西方地中海地区之间进行贸易。这些鸵鸟蛋们都被精细雕刻上色,有一些甚至用了象牙、贵重金属和精巧的彩色陶器配件作为装饰。研究小组想知道鸵鸟蛋是从哪产下的,这些下蛋的鸵鸟是野生的还是圈养 ...

• 古文明之巅——大英博物馆藏亚述浮雕精品赏析

当你进入大英博物馆的7号厅,经过两个人面神牛巨像后,将进入亚述 国王亚述那西尔帕二世 (公元前 883-859)的西北宫殿。这是尼姆鲁德(古老的卡鲁或圣经卡拉)的国王的皇宫马萨诸塞州,(现代伊拉克),亚述帝国的首都。 7号厅是一个长廊,其宫殿“装饰”有雪花石墙壁浮雕。 被忽视了2500多年后,英国考古学家亨利·莱亚德爵士于1845年发现了西北宫的遗迹。 莱亚德将许多浮雕运送给Apprentice,于是这些庞大而沉重的石板于1849年1 ...

• 你造吗?唐朝金银器竟然辣么美!

金银器金银器是以贵重金属黄金和白银为基本原料加工制成的器皿、饰件等。由于唐代金银器同明代家具、秦汉漆器一样在中国工艺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唐朝的金银器皿是介绍的重点。在此将金银器分为茶具、法器、盥洗器、食器、饰件、药具、饮器和杂器等八组。唐朝金银器茶具  ▲鎏金镂空飞鸿球路纹银笼子(法门寺博物馆藏)此器系模冲成型,通体镂空,纹饰鎏金。盖为穹顶,口沿下折,顶面錾饰15只飞鸿,口沿上缘錾饰一周莲瓣 ...

• 从长安到天山,这些丝绸之路上的美食你吃过吗?

经公众号“ 文史e家"(微信ID:wenshiyijia2016)授权转载。随着小麦从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中国北方由食粟逐渐转为食麦。自此,面食和肉食成为丝绸之路沿线各省的主要食品,下面介绍几种大家比较熟和流行的陕西、甘肃、新疆三省区的美食。陕西陕西的主要美食有牛羊肉泡馍、水盆羊肉、油泼面、岐山臊子面、乾县豆腐脑、肉夹馍、凉皮等。牛羊肉泡馍牛羊肉泡馍的烹饪技术要求很严,煮肉的工艺也特别讲究。其制作方法是:先将优质的牛 ...

• 从阿勒颇难民到叙利亚国王——3500年前的伊德里姆王

1939年,一名英国考古学家发掘出了不可思议的东西:一尊有3500年历史的塑像。这一发现不仅仅是艺术的——它包含了一个从难民变成国王的人漫长的第一人称自传,并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重要的楔形文字文件之一。由于易碎且稀有,这一伊德里姆王的塑像自进入大英博物馆后便从来没有离开过。  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将有机会来瞻仰伊德里姆了,Emily Sharpe向《艺术报纸》报道道。根据Sharpe的报道,专家们在最近得到了接触塑 ...

• 无价之宝——流落于拍卖会中的古安纳托利亚神像

此件“基利亚神像”通高23厘米,自土耳其走私而来,4月28日将于纽约佳士得公司拍卖,估价300万美元。另外一件基利亚神像,高约20厘米,制作年代距今约6000年。因其眼睛斜望天空,西方人称之为“占星师”,土耳其语则意为“独眼兽”。2005年纽约拍卖会估价180万美元。    同年,画家Burhan Doğançay的作品“蓝色交响乐”在位于伊斯坦布尔的阿塔姆拍卖行以相同价格成交,从而打破土耳其拍卖历史记录。  最昂贵的拖鞋 ...

• 霍巍:考古发现与高原丝路——考古文化系列讲座(五)

2017年4月16日上午,由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贵阳市孔学堂联合举办的“考古系列文化讲座”第五期在贵阳市孔学堂举行。此次讲座由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周必素研究员主持,由四川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霍巍教授主讲。讲座现场讲座开场周必素研究员周必素研究员先对霍巍教授进行了介绍。丝绸之路,大家了解比较多的是从西安出发经甘 ...

• 从“发现”到“重返”——“第五届中国公共考古·李庄论坛”纪要

4月22日-23日,第五届中国公共考古·李庄论坛在宜宾李庄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市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近八十位专家学者及高校学生参加了本次论坛。  会议现场该论坛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宜宾市文广新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公共考古中心、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翠屏区政府、宜宾市博物院、中国考古网承办。关于公共考古论坛据悉,公共考古的理念最早于上个世纪60、70年代 ...

• 古丝绸之路货币展在京开幕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作者:张哲观众在展览现场驻足。本网记者 张哲/摄 4月20日,《当孔方兄遇见洋通货——古丝绸之路货币展》在北京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展览馆开幕。此次展览以丝路上古货币为主题,展示“一带一路”各国的经济、文化、艺术、工艺等各方面的历史文化价值。展览展示了古丝路沿途各王朝和城邦国发行的货币近500枚,时间跨度从公元前7世纪到20世纪,涵盖古罗马帝国、古代印度、安息、拜占庭帝国等,50多个政权、王朝的货 ...

• 上海博物馆举办“千年古港:上海青龙镇遗址考古展”

  上海博物馆讯3月9日,“千年古港:上海青龙镇遗址考古展”在上海博物馆开幕。  为了让公众共享考古成果,发挥优质考古资源的作用,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上海博物馆策划了“千年古港——上海青龙镇遗址考古展”。展览汇集了100余件青龙镇遗址出土的文物精品,分为三个部分进行展陈。  第一部分为东南巨镇,主要通过出土文物展示当时的生活概况。唐宋时期的青龙镇被称为“东南巨镇”。到南宋时期,青龙镇因海上贸易的兴盛, ...

• 云冈西立佛将获“重生”

来源: 中国文化报  近日,记者从云冈石窟研究院获悉,经过3年多的不懈努力,坍塌的云冈石窟第20窟西壁立佛(以下简称“西立佛”)佛身残石拼对工作目前已经完成,头部以下至腿部以上化零为整,这为研究西立佛和20窟洞窟形制提供了有力的实证。  第20窟是云冈早期开凿的“昙曜五窟(16窟至20窟)”之一,因窟顶崩塌,导致主像外露,俗称“露天大佛”,并与两侧立佛合为三世佛,东立佛保存完整,西立佛则仅存膝以下部分以及头光局部 ...

• 解读陕西三大文物重点项目

新闻提示:近日,“陕西省文物局重点项目建设签约仪式”在西安举行,秦陵文化景区铜车马博物馆、碑林文化街区碑林博物馆和陕西考古博物馆三个文物重点文化项目代建框架协议集中签约。这次集中签约的三个重点文化项目是近年来陕西省文物系统的重点工程和全省文化重点项目,在全国文物系统也十分引人瞩目。记者了解到,秦陵文化景区是省委、省政府文化强省战略中重点培育的十大文化旅游景区项目之一,将秦陵遗址公园与兵马俑博物馆连 ...

• 『一带一路』视野下的中国西南文化走廊专题研讨会

来源:中古史研究信息 “一带一路”视野下的中国西南文化走廊 专题研讨会 贵州大学 2017年4月29-30日 4月29日   9:00—9:30开幕致辞   1.贵州大学:谢田凯副校长杨志强贵州大学北校区   2国家民委:黄东辉副巡视员   3.贵州省文化厅:王红光副厅长   10:00-11:30主题发言   上半场(10:00-11:10)   贵州大学北校区行政楼报告厅   主持:陈庆德   1、李国平:中国区域发展新战略下的贵州发展(北京大学)   2 ...

• 会议资讯|“一带一路”视野下的中国西南文化走廊专题研讨会会议日程

点击上方“历史地理研究资讯”可以订阅哦欢迎专家学者、相关研究机构给历史地理研究资讯微信公众平台投稿,传播历史地理学的前沿动态、学术研究成果等等,惠及学林!投稿邮箱:lishidilitg@163.com历史地理研究资讯微信号:lsdlyjzx轻轻一按即可关注我们的微信

• 中国世界遗产保护和管理项目(三期)启动观察报道

图/会议合影(来自微信公众号:UNESCO创意与可持续中心)清源文化遗产微信号 mobiheritage4月26日下午,“中国世界遗产保护和管理”项目(三期)启动会议在中国科学院举行。“清源”整理了三期项目的内容亮点和专家精彩发言,还有文后彩蛋—— 关于三期项目反映出的遗产保护最新趋势的深度评论。会议台前幕后的全部要点,一篇文章尽在掌握~4月26日下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梅赛德斯-奔驰星愿基金会“中国世界遗 ...

• 唯寄歌舞寓长安——陕西古代乐舞文物特展在北京开展

4月28日,“唯寄歌舞寓长安——陕西古代乐舞文物特展”在国家大剧院开幕。此次展览由国家大剧院与陕西省文物局合力推出,萃集了陕西出土的乐舞文物精品近三百件,铺陈出五千年来三秦大地乐舞艺术发展的璀璨篇章,折射了“丝路”起点长安城兼容并包的艺术文化品格,映照出古代丝绸之路上中外文化交融的繁盛样貌,成为契合当前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绝佳历史注脚。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国家大剧院、北京市文物局、陕西省文物局、 ...

• 因海丝结缘 为遗产情深: 迪安博士重返泉州座谈会侧记

  图/迪安博士重返泉州座谈会现场清源文化遗产微信号 mobiheritage不久前,一部名为《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引发了社会热议。它讲述了毕生致力于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群人的故事,他们脚踏实地,认真细致做好每件看似细小的事,实则为遗产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文化遗产保护的确是一项需要持续投入的事业。遗产工作者往往在一个遗产地投入超长的时间和精力,并在此过程中与当地人民结下深厚的友谊。很多业内人士都对此深有体会。今 ...

• 泉州全速前进:“ 一带一路”国家青年热情参与海丝文化交流,助力泉州史迹申遗

清源文化遗产微信号 mobiheritage4月20-2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青年创意与遗产研习班在泉州举行。来自6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青年代表通过专家报告、分组讨论、实地考察、民俗体验,感受了泉州的海丝文化的丰富内涵,叹服于多元文化在泉州和谐共生的魅力。  图/部分青年代表合影九日山、清净寺、文庙等世界遗产提名地征服了各国青年;南音、南少林武术、泉州剪纸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现场回响着青年们的欢声笑语。青年代 ...

• 国家文物局通报2016年度文物行政执法与安全监管工作情况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精神,切实推进文物安全执法督察工作,国家文物局对各地上报的2016年度文物安全与行政执法工作和督办查处的文物案件(事故)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4月26日,发出《关于2016年度文物行政执法与安全监管工作情况的通报》(以下简称《通报》),通报了2016年度文物行政执法与安全监管工作基本情况;总结了各级文物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强化安全监管, ...

• 公共考古|“发现李庄”70多年,李庄再迎考古学家

4月22日至23日,第五届“中国公共考古·李庄论坛”在宜宾举行。论坛汇聚国内多名考古大咖,论坛期间他们进行了公众演讲,同时有一批文创产品在李庄首发。李庄对中国考古学学科史来说,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地点。抗战时期,这里曾汇聚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中央博物院筹备处、营造学社等机构,李济、董作宾、梁思永、夏鼐、曾昭燏、石璋如等一大批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开创者、奠基人、领军人物云集李庄。以李庄为大本营开展的学术 ...

• 国家文物局召开2017年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申遗工作会议

 4月20日,国家文物局在广州召开2017年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申遗工作会议,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广西北海“写好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指示精神,积极响应“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切实推进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申遗工作,调整保护和申遗工作策略,分析工作形势,研讨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新 ...

• 重返刺桐港(丝路回响(一))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开栏的话人类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渴望交流交融之心促使道路开辟、文明互动。中国千百年来形成的丝绸之路,不仅是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桥梁,也是东西文明交流互鉴的纽带。自本期起,本版推出“丝路回响”栏目,介绍和讲述古今丝路上的文明故事。  ——编者公元562年,是印度高僧真谛三藏到达中国的第16年。时为南北朝时期。与同 ...

• 西安市世界遗产监测管理中心检查全市世界遗产及预备名单遗产监测管理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世界遗产的监测管理工作,推动《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遗产的保护和申遗工作,3月16日-21日及4月12日-14日,根据年度工作安排和职责分工,由市局文物处统筹,西安市世界遗产监测管理中心承担,邀请江苏瀚远科技有限公司参加,三家单位和部门组成检查组对我市“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的五处世界文化遗产地及已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鸠摩罗什舍利塔、西安城墙等十处遗产点的监测预警平 ...

• 新疆召开坎儿井保护工作专题会

为贯彻落实全国政协俞正声主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雪克来提·扎克尔关于吐鲁番坎儿井工作批示精神,2017年4月20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召开坎儿井保护工作专题会议。会议由自治区党委常委、副主席艾尔肯·吐尼亚孜主持,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高志敏、宣传部、文化厅、水利厅领导,吐鲁番市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及文物局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议听取了文化厅党组书记任华,关于对吐鲁番坎儿井保护与 ...

• 《锦程:中国丝绸与丝绸之路》获评“中国好书”

中国青年网4月25日电(记者 张群 实习记者 曼文娇)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当天,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央电视台和中国图书评论学会联合举办的“2016年度中国好书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一套综合频道黄金时段首播。黄山书社《锦程:中国丝绸与丝绸之路》一书获评人文社科类“2016年度中国好书”。《锦程:中国丝绸与丝绸之路》在《锦程》一书中,纺织研究专家、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先生深入解读了古代丝绸文 ...

• 王炳华:从新疆考古觅丝路精神——“丝绸之路与西域考古系列讲座”第三讲纪要

来源: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 3月31日,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丝绸之路与西域考古系列讲座”邀请著名考古学家,原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原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炳华先生作了题为“从新疆考古觅丝路精神”的讲座。讲座吸引了自治区相关研究单位、新闻媒体和爱好新疆历史文化的各界人士到场聆听。  已是耄耋之年的王炳华先生在新疆考古、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等方面均有很深的造 ...

• “海上丝路”起点泉州申遗:多种文化交互融合(图)

来源:北京日报蟳埔村街巷一角。房屋的墙壁均用蚵壳装饰。(本报记者 田媛 摄)2017年1月,“古泉州(刺桐)史迹”正式作为2018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送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   泉州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宋元时期成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   “‘海上丝绸之路’不是一个港口或国家创造的,而是全人类共同创造的文化成果,‘一带一路’倡议对申遗来说是非常好 ...

• 西安城墙 文化古迹融入现代生活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陆航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白居易在《登观音台望城》中描绘了居高所见的唐长安城格局。在白居易的笔下,城墙东西南北四大城门遥相呼应,汇合18座城门,墙内与墙外城市交融互通,相依相存。墙、林、河、巷与宏伟壮观的城楼、角楼、垛楼等交相映衬,宛如一幅立体的画卷。  如今的西安城墙,承载着厚重的历史,闪耀着古朴的风貌,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从大兴城到长安 ...

• 寻找中印千年贸易通道——印度西南沿海古代港口与城址调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冀洛源  自2014年至今,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与印度喀拉拉邦历史研究委员会(KCHR)合作,在印度西南沿海地区,针对古代港口与临近城址进行了初步的考古调查,并对其中几处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工作。由此获得的一手考古材料,为我们认识中印之间古代海路与陆路交通的历史,以及两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历史,提供了重要参 ...

• 第五届“中国公共考古-李庄论坛”在四川省李庄古镇隆重开幕

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4月22日上午,第五届“中国公共考古-李庄论坛”在四川省宜宾市李庄古镇开幕。来自全国各省市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近八十位专家学者及高校学生代表莅会。  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王仁湘、宜宾市副市长王力平、河南省文物局副巡视员孙英民、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徐天进、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文物出版社总编辑张广然、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高蒙河以及宜宾市等相关 ...

• 国家文物局在广州召开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申遗工作会议 确定广州为申遗牵头城市

文章来源: 文化广州 为进一步推进海上丝绸之路的保护、管理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2017年4月20日,国家文物局在广州召开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申遗工作会议。国家文物局宋新潮副局长出席会议。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等9省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文物部门,广州、南京、宁波、江门、阳江、北海、福州、漳州、莆田、丽水等市政府领导和文物部门负责人,以及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 ...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