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秘鲁发现中国木乃伊
考古学家最近在秘鲁发现一具中国木乃伊,据称可证实亚洲人比欧洲人早800年登上美洲大陆。考古学家克拉贝在丹麦说:“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一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开发美洲的先驱,其实中国人比他们先踏足新大陆好几个世纪。”他说:“这具中国木乃伊证实中国人远在公元7世纪时,便有足够的智慧、航海技术和勇气,越过太平洋抵达南美;当时的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仍认 ...
考古学家最近在秘鲁发现一具中国木乃伊,据称可证实亚洲人比欧洲人早800年登上美洲大陆。考古学家克拉贝在丹麦说:“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一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开发美洲的先驱,其实中国人比他们先踏足新大陆好几个世纪。”他说:“这具中国木乃伊证实中国人远在公元7世纪时,便有足够的智慧、航海技术和勇气,越过太平洋抵达南美;当时的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仍认 ...
本报讯陕西洛川县黄文乡大平村村民王春记,去年6月在村北破土修房时,挖开一座唐墓。当地文物工作者赶到现场时,墓已全部挖毁。据民工反映,此墓为砖砌券顶墓,由墓道和墓室两部分构成。墓道为南北向,长约3米,宽约1.4米,高约1.6米。墓室呈正方形,长宽约3米。棺具腐烂,骨骼纷乱,从头盖骨和小腿骨看,墓主人身材魁梧。墓室中发现三块墓志铭,置于墓室两边。其中一块 ...
本报讯 去年在陕西延安地区文物普查中,安塞县王光乡樊庄村发现一个完整的宋代石窟。该石窟“文革”时被用作生产队粮仓,所以保存完好。石窟坐北向南,依崖凿石而成,与南面石崖相对,中间形成50米宽的一条峡谷,长尾河自东向西流经窟前。樊庄石窟现存四个洞窟,由东向西顺序编号为1~4号,第1、3、4窟内造像均毁于“文革”。第2号窟是樊庄石窟中最大的一窟,而且保 ...
本报讯最近,在福建省连江县黄歧半岛马祖澳海底打捞出大批宋、元、明、清和抗战时期的文物,福建省博物馆、福州市博物馆和连江县文化馆等单位先后征集到1500多件。连江县黄歧半岛地处闽江、鳌江的出海口,与横贯在这一海区的马祖列岛形成的马祖澳是福建省海上交通要道。近几年来有关学者考证,这里应是唐末闽王王审知开辟的对外贸易港口“甘棠港”遗址,历代船 ...
西藏发掘石棺葬墓发布时间:1988-06-03 作者:郭周虎本报讯 1986年8月,西藏文管会普查队在贡觉县相贝区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一处石棺葬墓地,并清理发掘了五座墓葬。经发掘的五座墓均为石棺墓,其形制分为两类,一类为石板墓,一类为石块墓。石板墓又分为头厢和无头厢两种形式。墓葬的构筑法均为先挖出稍大于石棺且上小下大的近似方形或长方形竖穴,然后用石板或 ...
《中国文物报》 1988年06月03日 星期五 第二版固原发掘一处唐代家族墓群发布时间:1988-06-03 作者:王亚平本报讯 最近,宁夏考古工作者在固原县南郊乡羊坊村附近发现一处唐代家族墓群,现已发掘八座。该墓群约距固原县城5公里。墓葬由封土、墓道、天井、甬道、墓室五部分组成。墓道均呈斜坡状,墓道辟有二至七个天井不等。大多墓室在第四个天井处封门,过洞上 ...
《中国文物报》1988年06月03日 星期五 第一版陕西省临撞县秦东陵考古工作者在近期田野调查中,发现了一战国秦墓葬区,其中有两座战国晚期砖室墓,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历史上最早的砖室墓,是我国田野考古工作的又一重大收获。战国秦墓葬区位于距秦东陵区一号陵园3公里许的刘庄砖厂,该墓葬区东西长120米,南北宽50米,现暴露在外的土圹洞室墓28座,遭到完全破坏的45 ...
《中国文物报》1988年05月27日 星期五 第三版张澍与《西夏碑》发布时间:1988-05-27现藏甘肃武威城内东南隅文庙内的《西夏碑》,本名《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因刻于西夏天祐民安五年(1094年),故又称“天祐民安之碑”,《西夏碑》是人们习惯上的简称。碑身高2.5、宽0.90米。一面刻西夏文,一面刻汉文,共860字左右。考古工作者称它是迄今所见最完整、内容最 ...
《中国文物报》1988年05月20日 星期五 第四版两千年前的古酒发布时间:1988-05-20 作者:蔡应才二千二百多年以前的古酒仍然香飘人间,这是真事。古酒是在河北省平山县的一座战国时期中山王陵墓中出土的,1979年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古酒共有二壶,一壶盛装在圆形的青铜卤里,有七成左右,重十多斤,酒液清澈透明,呈翠绿色,很象现在的竹叶青酒;另一壶盛器是扁 ...
《中国文物报》1988年05月13日 星期五 第一版新疆对楼兰古址进行科学考察发布时间:1988-05-13 作者:特约记者 盛春寿本报乌鲁木齐讯 特约记者盛春寿报道4月6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组织文物考古工作者赴塔里木盆地,对地处罗布泊地区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楼兰古址进行全面、科学的普查。楼兰古址自本世纪被发现以来,一直是研究东西交通史、中亚 ...
发布时间:1988-04-29 作者:贾文亮 王太明本报讯 1987年4月,山西榆社县仰天村农民在该村东北烧香凹开山取石时,于乱石堆积层下石崖上发现石龛造像(如图)。县文管所获讯后,立即派人前往现场组织清理。清理结果,共发现石龛九个,按其顺序,由西向东编为一至九号龛。其中一号龛最大,高38厘米,宽30厘米。三号龛最小,高17厘米,宽10厘米。每龛内雕坐像一尊,身披袈 ...
发布时间:1988-04-29 作者:姬乃军本报讯从1981年以来,延安地区文管会先后收藏了一批珍贵的匈奴文物。这些文物分别出土于吴旗、延川、安塞、志丹等县,其中有几件属罕见的精品。虎噬蜥蜴带链铜带钩,通长10.2厘米,宽4.4厘米,带钮系有一条长达66厘米的铜链。带钩图案为一虎咬住一条蜥蜴尾巴,虎爪紧抓两条蜥蜴,而蜥蜴又咬住虎尾。造型工整而活泼。卧驴纹带链 ...
丝绸之路从中国延伸到波罗的海发布时间:1988-04-29 作者:据新华社波兰什切青国家博物馆馆长、考古学家弗菲利波维亚克最近根据他和波兰其他科学家的研究,认为9至10世纪时丝绸之路已从中国经拜占庭一直延伸到了波罗的海南岸。他说,波兰考古学家在波兰什切青省波罗的海沿岸的沃林从地下发掘一幢木结构房屋时发现了一小条丝绸。丝绸是条长约8厘米、宽约3厘米 ...
《中国文物报》1988年04月15日 星期五 第四版为人鲜知的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墓发布时间:1988-04-15 作者:李丰旺在中国历史上,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通婚、促进藏汉民族和善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人人皆了然而问二现葬哪里,恐就知者多了。松、文二人葬于西藏自治区的穷结县。这儿地处西藏东南,从拉萨市乘汽车过曲水、泽当,再南折即可到达。这儿环境幽静,北有奔腾 ...
《中国文物报》1988年04月08日 星期五 第一版法门寺珍宝首次与观众见面发布时间:1988-04-08 作者:特约记者 张金卫本报讯 特约记者张金卫报道国家文物局、陕西省文物局和中国历史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法门寺珍宝——陕西扶风法门寺部分出土文物汇报展》最近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首次与观众见面。国家文物局局长吕济民主持了开幕式,许多在京的历史、文物、考古界 ...
《中国文物报》1988年04月08日 星期五 第二版云冈石窟石雕防风化研究的新进展发布时间:1988-04-08 作者:黄克忠云冈石窟是我国三大石窟群之一,一千五百年来,它经受日晒、雨淋、冰冻等风化应力的作用,石雕遭受严重的破坏,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文物保护课题之一。科技与文物保护工作者自六十年代开始对云冈石雕风化破坏原因进行全面调查以来,曾进行过多次防 ...
《中国文物报》1988年03月25日 星期五 第二版延安发现战国时期秦长城发布时间:1988-03-25 作者:姬乃军本报讯去年10月,陕西省延安地区文物普查队在吴旗、志丹两县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了战国时期秦国修筑的长城(见图)。长城由甘肃省华池县修川乡贺家湾村进入陈西省吴旗县庙沟乡郝林沟村的四沟岔,沿陕甘交界处的界山——城墙岭折向东南,经城梁盖至胡西涧折 ...
《中国文物报》1988年03月18日 星期五 第三版鎏金银壶──富有异国情调的珍贵文物发布时间:1988-03-18 作者:宁彬1983年,在宁夏自治区固原县南郊乡,考古工作者发掘了一座葬于北周天和四年(569年)的古墓。据考,此墓系北周柱国大将军大都督李贤夫妇的合葬墓。墓内出土300余件文物,其中有一件精美的鎏金银壶(图一)。这件富有异国情调的珍贵文物,不但具有较高 ...
文物研究与历史研究发布时间:1988-03-11 作者:李学勤文物研究究竟有什么用处?这是一个常常可以听到的问题。收藏古代文物在我国有非常悠久的传统。西周前期的《尚书顾命》记载,周康王即位时曾陈列宝器,有武王诛纣的赤刀以及胤之舞衣、兑之戈、和之弓、垂之竹矢等等,都是前世遗物。按照《周礼》,这类珍贵物品系由专设的职官天府掌管。汉代有关记事,如汉武 ...
洛阳发掘一座东汉砖室墓发布时间:1988-03-11 作者:赵春青本报讯今年2月,洛阳市文物工作队配合基建工程发掘了一座东汉砖室墓,出土有铜缕玉衣片数百片鎏全铜羽人、铜车马饰、铜刀、铁剑、铅人、铅饼、玉璧、玻璃珠、陶楼和鸡蛋等百余件(组)精美文物。其中的铜缕玉衣片在洛阳地区属首次发现。该墓位于洛阳机车厂医院工地内。现存地面封上呈梯形截尖方锥状, ...
《中国文物报》1988年03月04日 星期五 第四版法门寺修复见闻发布时间:1988-03-04 作者:孙秉志去年3月,法门寺塔地宫发现了4枚保存完好的佛指舍利和唐代皇帝供奉的大批金银法器、丝绸制品,在全世界引起了极大震动。为此,中国佛教协会等单位决定于龙年四月初八“佛诞节”,在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隆重举行释迦如来真身舍利瞻礼法会。届时将邀请国内各名山大寺 ...
大昭寺壁画揭取工程结束发布时间:1988-02-26 作者:张剑波本报讯西藏大昭寺壁画揭取修复工程最近圆满结束。大昭寺是著名的喇嘛教寺院,也是我国极具特色的古建筑群。寺内走廊和殿堂满绘着精美的藏式壁画,展现了佛教历史人物故事和神话传说。对大昭寺壁画的揭取修复是对太昭寺建筑进行全面修缮的第一步。它改变了过去那种铲除或描摹原画的传统方式为保护壁 ...
《中国文物报》1988年02月26日 星期五 第二版夹江新发现大型石窟寺造像群发布时间:1988-02-26 作者:周杰华本报迅四川省夹江县去年在文物普查中,新发现了一处大型唐代石窟寺造像。这处造像位于夹江县城东30公里的吴场乡白龙村,当地人称“佛耳岩”。因交通不便,造像内容过去鲜为人知。经编号统计,石窟共有254龛,造像2760余尊,集中分布在牛仙寺山顶石壁上( ...
居延发现古代岩画发布时间:1988-02-05 作者:包卫东本报讯去年10月10日,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文物普查队在温图高勒苏木嗄顺扎德盖地区的干枯河道上,发现了一处古代岩画群。岩画群较规律地分布于河道两岸,共计五个地点,主要集中在东岸沉积岩层结构的山丘石壁垂直面上。山丘顶部距地表相对高度9.5~10米。五个地点的岩画共分六组和两个独立画面,画面主要 ...
《中国文物报》1988年01月15日 星期五 第二版大足发现初唐摩崖造像发布时间:1988-01-15 作者:曾建伟 黎方银本报讯1987年8月21日,四川省大足县文物普查队在大足县宝山乡建角村尖山子菩萨崖坡顶上,发现一处初唐石刻,定名为尖山子摩崖造像。该处造像分布在长8.30米、宽4米的崖壁上,从左至右共编为9号龛。造像题材为释迦说法图、阿弥陀说法图、弥勒说法图以 ...
宁夏发掘一处春秋战国少数民族墓葬群发布时间:1988-01-08 作者:马鸣信 报道 武殿卿 摄影本报讯去年7月中旬至9月中旬,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宁夏战国秦长城以北的固原县彭堡乡撒门村于家庄,发掘出一处春秋战国时期的少数民族墓葬群。发掘工作由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钟侃主持。到9月中旬共清理出墓葬27座,出土铜、骨、陶、金、玉、铁等各种质地的器物约1 ...
唐蕃古道考察结束发布时间:1988-01-08 作者:余玉龙本报讯由青海省博物馆、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共同进行的“唐蕃古道”学术考察和资料整理工作已基本结束。这项工作从1981年提出考察方案开始,就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国家文物局及其它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省财政厅和国家文物局给考察拨了所需经费。为了搞好这次考察工作,省文化厅于1983年7月主持召 ...
龙门石窟新发现东王公西王母巨幅浮雕发布时间:1988-01-08 作者:温玉成 文 杨志强 图本报讯去年7月,在龙门石窟维修工程搭脚手架后,火烧洞券面上部的浮雕终于被辨认出来,这是迄今国内古代石窟中所见最大的一幅东王公、西王母乘龙飞翔石刻图。几十年来,由于火烧洞窟门上方又高又倾斜,加上岩石风化,一直弄不清该图的内容。火烧洞约建成于北魏孝明帝前期(公元 ...
《中国文物报》1988年01月01日 星期五 第二版孟津发现一处有纪年的北魏石窟发布时间:1988-01-01 作者:王国奇本报讯最近,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对黄河小浪底水库淹没区地上文物进行调查时,在黄河南岸的孟津县煤窑乡谢家庄对门山发现一处有纪年的北魏石窟。该窟靠山脚而凿,西北向,平面呈内窄外阔的梯形,内宽3米,外宽4米,高2.1米。由于自然及人为的破坏, ...
西藏发现新石器时代小恩达遗址发布时间:1987-12-25 作者:陈建彬本报讯去年8月至9月,西藏自治区文管会文物普查队在小恩达遗址进行了调查和试掘工作,发掘面积60平方米。发现较完整的房屋遗迹三座、灰坑一处、窖穴五处、晚期石棺葬一座,出土了大量的打制石器、细石器、磨制石器、骨器、陶片等遗物。小恩达遗址,位于西藏东部昌都县城北5公里的昂曲河东岸,东 ...
《中国文物报》1987年11月27日 星期五 第三版北方游牧民族营建的第一座都城发布时间:1987-11-27 作者:王大方在中国历史上,活动于我国北方的民族中,从东胡、匈奴,到鲜卑、突厥,都不曾在北方草原地区营建过都城,而是契丹族首创此举,在北方草原上营建了第一座都城——辽上京。契丹族曾经建立过声威显赫的辽王朝,与北宋王朝对峙一百余年,双方互有攻战和往来, ...
《中国文物报》1987年10月01日 星期四 第一版广汉揭露出两大型祭祀坑发布时间:1987-10-01 作者:本报讯本报讯四川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去年七、八月间,在四川广汉县三星堆遗址内,相继发现两个商代蜀国大型祭坑,发掘金、铜、玉、石、骨器及象牙、贝等珍贵文物700余件。这一重大发现,将古蜀文化推前了约一千年,引起中外考古界的极大关注。一号祭祀坑长4.6米,宽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