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 田建文:考古路上执着奉献的追梦人

昨天是今天的历史,今天是昨天的未来;今天是明天的历史,明天是今天的未来。可见,今天最重要,把握好今天,才能审视好昨天,规划好未来。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文化遗存是注释人类文明密码最好的“活字典”。考古是探索邈远历史奥秘的眼睛。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它犹如做历史的侦探,旨在最大限度地迫近和放大古代演进到现代,甚至是影响未来发展势 ...

• 回眸:梁思成与费正清的“独乐”情缘

1972年5月中旬的一天,一对年逾六旬的美国夫妇抵达广州,开始了为期六周的访华之旅。他们将访问广州、北京、石家庄、安阳、西安、延安和上海等地。在已安排好的行程中,这对美国夫妇又提出了一个“特别”的要求——参观蓟县的独乐寺。这两位美国人究竟何许人也?他们为什么非得要参观独乐寺?这里面有一段长达半个世纪的颇具传奇色彩的友谊和交往。原来, ...

• 百年仰韶 土在脚下

仰韶遗址是黄河流域新石器时期遗址,也是仰韶文化命名地。1921年10月,瑞典地质学者同中国地质学家进行了首次考古调查挖掘,获得大量文物资料,证实此处为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据多次发掘研究,发现仰韶和中原龙山两个文化、四个发展阶段的地层叠压关系,其中以仰韶文化晚期为主。遗址内存在大量灰坑,经鉴定,形状规则灰坑多为中原龙山时期,不规则灰坑多 ...

• 新发现丨云梦出土年代最早“第一长文觚” 现700余字策问类佚篇

  郑家湖墓地位于湖北省云梦县城关镇,分布于楚王城遗址的东南郊,距龙岗墓地约1000米、睡虎地墓地约3000米。2020年9月以来,为配合云梦县市政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云梦县博物馆联合组队对该墓地进行了发掘,项目负责人罗运兵。发掘工作严格遵守《田野考古工作规程》,及时做好工作预案,漆木器、丝织品等脆弱文物得以现场有 ...

• 梁孝王墓的设施:斩山作椁,穿石为藏

  梁孝王墓由于早年被盗,墓内的许多设施已荡然无存,仅留下墓室结构和室内大大小小的石槽,从这些复杂的现象看,墓内装饰也非常华丽。根据文献所记仍可以看出,墓室内原有壁画或朱砂。墓内的各个侧室及外藏椁室皆四壁垂直,平整光滑,个别地方尚留有泥抹痕迹,这可能像柿园汉墓及保安山二号墓一样,墓壁表面涂抹一层草拌泥,外表再刷石灰水,形成比较坚 ...

• 塔儿坡秦墓发现源于西亚的焊珠工艺金饰品

  战国时,秦人可能就已经熟练掌握了起源于西亚的金饰品焊珠工艺。  11月23日,华商报记者从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今年8月至9月,为配合塔儿坡村棚改项目的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建设用地内发现的6座古墓葬进行了发掘。其中包括秦墓3座,西汉墓葬1座,东汉墓葬2座,出土文物89件(组)。在秦墓的发掘取得了重要收获:一 ...

• 纪念中国考古百年|石寨山与河泊所

2021年是中国考古学诞生100周年,100年的中国考古学为认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全国各地纷纷发起纪念“中国考古百年”系列活动。云南考古已近百年,元谋人化石地、晋宁石寨山滇王墓等重大发现,向我们展示了红土高原波澜壮阔的人类进化和文明发展的历史画卷。改革开放以来的江川李家山青铜时代墓地等系列重大考古新发现、通海兴义遗址田野 ...

• 新发现 | 宁夏周家嘴头遗址发现仰韶时期制陶业特征显著聚落

  仰韶文化是我国史前影响最深远的主干性文化,是中国最早开始文明化进程的史前文化,1921年安特生发掘仰韶村遗址,标志着中国考古学的诞生,经过百年来的不断探索,各地区仰韶文化的面貌逐渐清晰。1986年发掘的隆德页河子遗址是宁夏地区首次科学发掘的一处仰韶时期遗址,发现的仰韶晚期遗存与秦安大地湾四期遗存的年代和性质相同,之后宁夏地区仰韶文化 ...

• 中国考古百年 | 档案中的殷墟发掘风波

  1921年10月,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与中国学者袁复礼等人对河南渑池县仰韶村遗址进行发掘。仰韶文化的发现被视作中国考古学诞生的标志。之后的几年中,中国境内的考古活动多是外国学术机构与中国政府或学者的合作。殷墟发掘首次由中国学术界主持,标志着来自西方的田野考古学在中国落地生根。自清代晚期,安阳小屯村的村民经常在田间地头捡到龟甲兽骨,有 ...

• 千古一人:亚历山大大帝本纪

按:本号曾经是为了笔者对亚历山大大帝的热忱而建立起来的,喝水不忘挖井人,把数年前写的亚历山大大帝本纪重发一遍,以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亚历山大大帝,马其顿王菲力二世长子,因王与其母有隙,故久未立为嗣。然帝年少英俊,天姿秀出,民皆瞩目于帝。马其顿之俗,其王公子弟少时皆习搏击,以其间壮勇者为贵。而独不论出身。盖以此坚其心,壮其志,以 ...

• 2000多年前,罗马人这样定义国家

2000多年前,罗马人这样定义国家 原创 历史心发现 历史心发现说到意大利的首都罗马,脑海里浮现的是随处可见的古老遗迹,琳琅满目的大师力作,随处倾颓的残檐断壁,造型各异的许愿喷泉,还有宏伟壮观的巨大穹顶。这些美丽而风格各异的建筑记录了罗马这座城市千年来的沧海桑田,但也许,有时候,几个简单的词组或字母的组合,可能承载着比那些“骇人”的庞 ...

• 开个史前“盲盒”

  讲述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 朱雪菲  这两年,我们正在逐步重启舟山群岛地区古文化遗址的田野考古工作。在省文物局的支持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舟山市文物保护考古所逐年、定期、有计划地开展了考古调查,穿插着进行文物保护区域评估以及配合基本建设的考古发掘。王家园遗址出土的部分陶片。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在去开展考古调 ...

• 八水绕长安 秦川曾经是“陆海”

长安八水是指绕古都西安而过的八条河流,历史上的“八水”拥城泽地,在西安附近构筑成天然密集的水网系统,不仅使隋唐时期的长安成为一个用水富足的城市,还给它带来了“陆海”(指湖泊和池沼很多)的美称。但是此后无限制的森林砍伐,造成了秦岭山脉森林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西安城区严重缺水的尴尬局面,加上近代工业污染,作为黄河一级支流的渭河和它的 ...

• 新发现 | 四川凉山金沙江畔发现两百余座商周时期墓葬

  2019年12月至2021年3月,为配合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的建设,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会同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宁南县文物管理所对钟家梁子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此次发掘共发现商周时期墓葬287座,其中包括石棺葬27座、土坑墓241座、瓮棺葬18座、灰坑葬1座;出土各类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等各类随葬品463件(组)。  墓葬局部全景——北部    遗 ...

• 现场丨桑干河畔的炉火:大同吉家庄遗址陶窑实验考古纪实

  丁玲先生的名篇《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让世人知道了桑干河——一条中国北方流量不大却有着亚洲最古老文明的著名河流。近年,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在桑干河畔吉家庄遗址的发掘,使得我们有机会揭开那里4000年前的古老文明,陶窑、房址、墓葬、黑陶、骨器、卜骨等精彩的物质文化遗存正渐渐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吉家庄遗址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吉家 ...

• 赵现海:明代甘肃镇的形成与长城的修筑(二)

二 洪武前期亚洲内陆东部势力平衡格局与明朝在甘肃的失而复得冯胜弃地甘肃的原因是什么呢?《纪事录》给出了十分明确的答案——“惧回鹘之兵”。“回鹘”,原称“回纥”,是隋唐时期活跃于西域的一支游牧族群。唐开成五年(840),回鹘可汗被杀,回鹘分成四支外迁。蒙古帝国时期,回鹘被称为“畏吾儿”。1283年,随着高昌城毁于战火,高昌回鹘政权被察合 ...

• 唐代佛教造像的魅力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其经济、政治、文化空前发展,佛教在此背景下也得到统治者前所未有的重视,进入了十分繁荣的发展期。受此影响,唐代佛像雕塑的艺术审美特征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形成了更具现实性、民族性和创造性的佛像雕塑审美特征。一、唐代佛像雕塑艺术发展时代背景在中国古代雕塑史中,雕塑大都是由民间艺人雕凿的,通常反映了当时 ...

• 商丘考古钩沉

商丘考古钩沉杨育彬一、引言  商丘为豫东的门户,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亦在黄河中游中原文化区、黄河下游海岱文化区、长江下游宁镇文化区之间。自遥远的古代起,就有人类在这里居住。20世纪30年代,考古的前辈们就调查发掘了商丘地区永城县的造律台、黑孤堆、曹桥三处古文化遗址,出土了一批龙山文化遗物。主持发掘的李景聃先生指出:“在豫东商永一 ...

• 忠县乌杨阙保护纪实

乌杨阙(中国三峡博物馆)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一楼大厅里,静静地耸立着一对汉代石阙,显眼又安详,它沉默无言,仿佛又有千言万语要诉说。作为这对汉阙现场考古发掘、保护、吊装运输的亲历者,每每经过,我总是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默默地注视着它,思绪万千,感慨良多。光阴似箭,白驹过隙,20年前的经历就像昨天发生的一幕一幕浮现在眼前。一、乌杨阙的 ...

• 明代甘肃镇的形成与长城的修筑(一)

绪论15世纪前后,即洪武、永乐之际,亚洲内陆地缘政治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帖木儿帝国统一中亚,结束了14世纪后期蒙古帝国衰落后,西域各国内讧相战的历史,为东进明朝消除了后患;另一方面,阿里不哥系蒙古与瓦剌借北元衰败之际东进岭北中部;北元残众在明军漠东进攻下,也向西迁移至岭北中部。在这一东西并进历史脉络下,明朝黄河以西的甘肃、宁夏,遂 ...

• 徐州博物馆馆藏汉代日用青铜器

徐州博物馆馆藏汉代日用青铜器谢砚文徐州博物馆(徐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丹麦考古学家C·J汤姆森(Christian Jurgensen Thomsen)和我国章鸿钊先生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提出著名的“三器”理论。认为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最伟大的创举是制造和使用石器、铜器和铁器,这三种材质的工具和技术的创造发明,随着生生不息的人类繁衍,不断地推动着人类 ...

• 成为玛雅人 :从“头”开始

成为玛雅人 :从“头”开始文 图 / 由森婴儿颅骨 “这里的婴儿在出生四五天后就被放到一个芦苇和柳枝编织成的小床上,他们的面部朝下,女人们用两块板子紧紧夹住小婴儿的头部,一块放在额前一块放在脑后,孩子们要一直忍受这种痛苦,直到他们的头部变平定型。” 这一段来自16世纪修道士Landa的叙述,记录了玛雅人延续数千年的颅骨变形传统。在古代, ...

• 甘肃安多藏区甘加盆地古代城址的年代重建

前 言图 甘加盆地八角城八角城和斯柔古城甘加盆地的古城址共3处:分别为八角城、斯柔古城和尕代拉卡城,其中八角城和斯柔古城保留有城墙残垣。八角城位于央曲河及其支流江拉沟交汇台地上,海拔2940m,因有八个城角而得名,藏语为“卡尔昂”,藏文史称此城为“雍仲卡尔”。现存城墙全长2193.4m,城内占地面积2万m2,城外有护城河、护城壕。八角城城内曾出 ...

• 拾珍丨吴庆洲:仿生象物——传统中国营造意匠探微

本文探讨中国传统营造的仿生象物意匠,认为它是追求天地人和谐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的产物,其文化渊源为生殖崇拜、图腾崇拜和风水观念,并从法人、仿动物(包括凤凰、龟、鲤鱼、鳌鱼、龙、牛、螃蟹、蛇和蜈蚣等)、仿植物(包括葫芦、梅花等)、象物(包括琵琶、船、盘、盆、钟、棋盘、八卦等)几方面,研究其文化内涵。前 言中国古代城市村镇园林建筑的 ...

• 学术丨从大木尺度现象看柳林香严寺毗卢殿建造年代之复杂性

毗卢殿是山西柳林香严寺中的重要建筑,构架简明,却又在细节设计上存在独特和矛盾之处。本文基于三维激光扫描和手工补测,对毗卢殿的建筑平面、架道、材分°设计等大木尺度设计进行了解读和还原,发现毗卢殿的设计中采用了310 毫米和318~319毫米两种不同长度的营造尺。两把营造尺反映出其建造年代的复杂性,毗卢殿始建于元代,明清时期经历修缮,但其斗栱 ...

• 拾珍丨平遥镇国寺万佛殿大木结构测量数据解读

在前人对万佛殿大木结构实测及所绘制的相关图纸的基础上,清华大学综合运用全站仪、三维激光扫描仪和手工测量对这座重要的早期木结构进行了精细测绘工作。通过现有数据的分析,本文初步推算出古代匠人在万佛殿大木尺寸设计中采用了306毫米的营造尺,进一步分析了大木尺度设计的基本方法,讨论了该建筑的平面丈尺、斗栱、屋架等设计细节问题,并借助木材与 ...

• 学术丨钱毅:梁思成与林徽因抗战期间在昆明的建筑活动

1938年至1941年的抗日战争期间,梁思成、林徽因以昆明为基地,率领中国营造学社继续中国古建筑调查与研究工作,同时完成了云南大学映秋院、昆明市郊龙泉镇自宅等几处建筑设计实践。北方工业大学钱毅副教授为《建筑史学刊》2021年第2期撰写《梁思成与林徽因抗战期间在昆明的建筑活动》一文,通过丰富的文献资料与现场调研,梳理了梁思成、林徽因与营造学社 ...

• 郑连章 | 紫禁城建筑上的彩画

中国古代建筑上的彩画,是指绘在室内外梁枋、檩桁、斗栱、天花、藻井、椽、飞头等构件上的彩色图案纹饰。彩画历史久远,具最初的功能在于保护建筑木构件,使之防腐、防虫,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后来经过逐渐发展演变,又在实用功能之外具备了很强的装饰性,成为中国古建筑民族风格的一个重要标志。尤其是宫殿建筑

• “醉”青州:龙兴寺造像

有些美无需用语言表达而真正的美也无法用语言描述让我们用心体悟一起“醉”青州

• 龙门石窟中神秘的六指大佛

提起龙门石窟你会想起什么?是漫山的十万尊佛像还是优美的两山对峙伊水中流自然风光是世界文化遗产的荣誉称号还是皇家石刻艺术的典范——奉先寺大卢舍那像龛相信在我们大多数人的心目中龙门石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然而坐落在龙门石窟西山的一个洞窟内有一尊佛像他一直手上拥有六只佛指为龙门增加了神秘的色彩今天,

• 孔雀河畔 黄沙烽燧——新疆尉犁县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

(海报设计:袁熙雯)▲新疆尉犁县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视频资料发 掘 单 位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项 目 负 责 人胡兴军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境内的荒漠地带,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雀河烽燧群中的一座,其东距营盘古城47公里、东南距楼兰古城233公里。孔雀河烽燧群共有11座烽燧组成,沿孔雀河北岸,呈西 ...

• 唐长安城郊区乡名的传奇故事

  文明互鉴社群      唐长安郊区乡里图    地名,往往能代表了一个地方的文化品位高低和历史底蕴的深浅。  中国这么大,历史这么悠久,作为周秦汉唐首都的西安,就留下了许多入耳入心有文化品味的地名,比如明德门、龙首原、含光门等等。    这里我们介绍一下唐代长安城郊外的乡里的名称和分布,看看文化品位如何。  看看你家属于唐代 ...

• 永乐宫的“鼎盛”与“贵盛”:建筑、壁画及室内空间

永乐宫,始建于元代,是全真教三大祖庭之一,在数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其高超的壁画艺术、巍峨的宫殿建筑,一直熠熠生辉。2021年7月10日—10月10日,山西博物院推出重磅大展:观妙入真永乐宫保护与传承特展这是一场自1965年永乐宫迁建完成后,首次全面展示永乐宫文化艺术魅力的特展。 文博山西相关文章 ▼观妙入真|来了,永乐宫 !永乐宫特展,先睹为快!山 ...

• 守护云冈 | 第8窟摩醯首罗天与鸠摩罗天

佛祖大慈大悲静坐莲花台飞天衣袂飘舞伎乐天人手执乐器箜篌穿云裂石,排箫余音绕梁鸠摩罗天乘孔雀飞来,摩醯首罗天骑神牛西去护守云冈,缤纷世界在此华丽演绎……云冈第8窟前后室间高约5.8米、宽约4米的窟门上层对称雕刻佛教中八部护法神的首位护法神像——即鸠摩罗天与摩醯首罗天这是云冈中期石窟佛教造像中出现的新形象两像造型奇特雕像的立体感即鲜明的 ...

• 营造密码 | 追随梁思成、林徽因与中国古建比例之奥妙

1梁思成的古建寻访之旅1925年梁思成24岁,正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念建筑。他的父亲梁启超寄给他一本巨著,是北宋李诫写的《营造法式》。《营造法式》(陶本)书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供图。中国留学生在宾大学习期间留影中国古代的建筑靠师徒口传心授,很少写成书,所以能够传世的古建筑专著可谓凤毛麟角,《营造法式》是其中最重要的一 ...

• 韩国发现5世纪中国青瓷

✪ 刘斌 |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副研究员【导读】据韩联社报道,韩国文物部门11日表示,在庆尚南道咸安郡伽倻邑一处古墓群中,出土了一个公元5世纪的青瓷碗。韩国考古人员称赞道,这是“最上等的中国瓷器”。据韩国文物部门推测,该青瓷碗的产地可能是洪州窑。洪州窑位于江西省,是中国六大青瓷名窑之一。青瓷碗的发现,也是阿罗伽倻(公元4至6世 ...

• “铁幕”时代下的史前文明

位于欧洲和亚洲自然分界的乌拉尔地区,传统上认为充满了游牧和战争的“蛮荒之地”,“铁幕”时代下封锁的军事禁区,这种隔绝影响了包括考古学在内的知识界各领域。直到柳德米拉·克里亚科娃教授这部重要的考古学研究著作问世之前,从乌拉尔山脉往东直到西西伯利亚以及哈萨克斯坦北部这片广大区域,在西方考古学地图上依然是个巨大的空白。这部著作极大地弥 ...

• 和林徽因合影的“她”是谁?

✪ 王介平编辑之友杂志社副主编【导读】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知名度甚高。这座殿宇,不仅是内地唯一的唐构建筑遗存,且集唐代彩塑、壁画、墨书题记等多种珍贵遗存于一殿,曾被梁思成给予“四艺萃聚”“遗迹奇珍”及“国内古建筑之第一瑰宝”之盛誉。东大殿中除佛、菩萨、弟子、护法等30余身佛教造像外,还有一身更为著名。这便是塑置于此殿中央佛坛 ...

• 千年敦煌壁 万古绝世画

原价500,本刊以全网最低价惠友丝绸之路上的敦煌,茫茫瀚海戈壁,苍凉而神秘,岁月卷挟着风沙走过这片土地,留下了太多痕迹,莫高窟的天衣飞扬、沙鸣山的千古绝响、大漠落日的绮丽浪漫……但是,最让人赞不绝口的还是莫高窟中的壁画艺术,尤其是婀娜飘逸的飞天,常常为世人所瞩目,云雾缭绕中,他们衣带飘扬,神情自若,俯瞰芸芸众生,壁画,是敦煌艺术中 ...

• 【鉴赏】敦煌藏经洞绢画:延寿命菩萨像

延寿命菩萨像北宋绢本设色高72公分 宽59公分敦煌莫高窟第17窟藏经洞出土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藏在描绘于近方形的平织粗绢布上,图左侧长方形黄色榜题墨书“南无延受(寿)命菩萨一心供养”,右侧长方形红色榜题并无书写文字。主尊菩萨戴宝冠,佩戴以金泥绘出的耳铛、项圈、腕钏,结跏趺坐于白莲座上。右手持长柄如意,前端作金色花形,左手掌心托如意 ...

• 云冈第13窟七佛之谜:奇怪的佛像

▲云冈第13窟主像交脚菩萨及右手臂下的力士巍巍云冈,妙夺神工。千年奇迹,莫测高深。云冈石窟第13窟,即为典型一例。这座穹窿顶的大像窟,是龛形龛楣装饰雕刻最丰富的一个洞窟。窟内雕一尊巨大的交脚弥勒菩萨,高达13米。最为奇特的是,菩萨右手臂下有一托臂力士,高约1.8米,是云冈石窟中仅有的孤例。第13窟东壁,基本保存了北魏原貌,雕刻了大量的佛龛 ...

• 温县慈胜寺壁画的千古之谜

我国现存的五代佛寺壁画仅余山西平顺大云院一处区区21平米的作品了。然而就艺术水平而论,国内硕果仅存的大云院壁画较之早年流失海外的河南温县慈胜寺作品,又是判若云泥。这批代表存世五代壁画最高水准的艺术珍品曾一度为著名古董商卢芹斋珍藏于其在巴黎的寓所中,直至垂暮之年卢某才渐次出让捐赠了这批古代绘画杰作。慈胜寺壁画观音坐像五代后周213.36× ...

• 穿越指南:古代人过冬全攻略

来源丨山东博物馆微信号冷~冷~冷~一年中最寒冷的冬季,正式向我们走来。空调、暖气、羽绒服、暖手宝……各大过冬神器,也准备好大展拳脚啦。今天的我们,有很多种御寒的方式。然而,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古人们是靠什么扛过冬天的严寒呢?古代虽然没有羽绒服,却有“冬衣”的存在。汉朝时期,山东地区的纺织业就已非常发达。当时朝廷在临淄设立了三服官, ...

• 新发现丨山西高平西李门遗址——丹河流域史前至夏商时期的中心聚落!

// 一、调查缘起及经过 //2017年5月,在配合太(原)焦(作)客运专线西李门墓地抢救性发掘时,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今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考古队在丹河东岸进行了小规模调查。发掘结束后又对西李门遗址进行了系统的全覆盖调查。(图一)图一 山西晋城高平西门李遗址位置示意图 调查过程中,根据遗址的地形和地貌,将整个遗址分为三个区域,编号I-III区。(图二)野外 ...

• 寻找失落的远航者---海岛考古调查记

考古调查的心情,大概就是起落落落落落……起落落落落落……起落落落落落……上班就像开盲盒一样。本来计划着在要么碰不到、一来好几天的雨休里,保持阅读、武装自己,结果,事实上,只想躺平,以及规律地上厕所。在去到舟山群岛针对地下文化遗产正式开展考古调查工作之前,我对于舟山史前史的印象,完全来自于舟山市博物馆与马岙博物馆里陈列展出的那些新 ...

• 史索岩和史诃耽墓门文化内涵

史索岩和史诃耽墓是1982年至1987年间在固原南郊发掘的8座隋唐墓地中的2座,其中史索岩墓门的朱雀图案,与史诃耽墓门的联珠纹圈和天马图案,在唐代墓葬文化中具有代表性。 一 史索岩墓门     史索岩墓门高134、宽55、厚9厘米,位于甬道进入墓室入口处,青石材质。由门额、门框、门槛、门扉和门砧五部分组成。     门额 1件。长条形,出土时已 ...

• 龟兹佛韵:图说库木吐喇石窟

一组五个相连的石窟面对着木扎提河。这种各室独立、前廊共通的石窟形式与敦煌榆林窟中的一组石窟十分相似。《汉书》中记载的西域三十六国中的龟兹国曾雄霸一方,最盛时辖境相当于今天新疆库车、轮台、沙雅、拜城、新和、阿克苏以至巴楚等地,其王城就在库车县皮朗故城附近。西域国家众多,但龟兹这个绿洲之国与众不同,它控扼着丝绸之路的北线,且地处天山 ...

• 首都博物馆藏辽代舍利石棺上的涅槃图

20世纪50年代北京朝内大街旧文化部附近曾出土了一件石舍利函,长95厘米,宽62厘米,高40厘米,外璧四周浮雕刻有涅槃图。原石函盖上刻有墓志铭文,为辽乾统五年(1105年) 所作。石函现存于北京首都博物馆。笔者考察时,石函仍在,但函盖不知置于何处,故铭文不得其详。(图一)辽代宝塔寺舍利石函第一侧面佛经故事释迦佛入灭石函正面图案为释迦头枕右臂,双足 ...

• 居延地区绿城遗址东南古耕地遗迹

居延地区绿城遗址东南古耕地遗迹*齐乌云 远藤邦彦 穆桂金 堀和明 村田泰辅 魏 坚 唐自华    摘 要:在居延地区的环境考古调查中,基于引水渠的分布,初步推测绿城遗址东南一带为古耕地遗迹。本文通过疑似古耕地出土炭化农作物和田间杂草的鉴定和分析,出土小麦的年代测定,引水渠与上覆沙丘之间红柳叶的测年分析数据,以及古土壤发育及其横向延伸、具 ...

• 仰韶村遗址四次考古发掘都发现了什么?

  1921年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的发掘,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发现并命名了中国第一支史前时期考古学文化——仰韶文化,在仰韶文化研究史上以及中国考古学发展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百年来,仰韶村遗址先后进行了四次考古发掘,每一次考古发掘有什么收获呢?第一次发掘(1921年):标志着中国考古学的诞生  1921年,经过批准,瑞典人安特生 ...

• 拜寺沟方塔考古记

了解宁夏 从《口述宁夏》出发牛达生先生  1990年1月末的一天,在安宁静谧的贺兰山腹地,忽然轰隆一声巨响,一座千年古塔——拜寺沟方塔被炸毁了。    宁夏文化厅与公安厅立即组织了联合现场调查。    据说,爆炸使用了军用黄色炸药,是从某军火库盗窃出来的。贺兰山公安局已经抓了几个人,说是附近村民中的不法之徒干的。    不管是谁干的, ...

• 农耕星火系列:煤山擂钵

龙山时代到商代的中原地区,常见一种器壁内侧刻有凹槽的器物——刻槽盆,其中尤以河南临汝煤山遗址所出者最具典型性。据该遗址的几次发掘报告,共发现十余件,多为泥质灰陶或泥质黑陶,少量夹砂灰陶和橙黄陶,陶胎大多厚重。形态有三种,一是弧壁深腹钵形,一是斜壁浅腹盆形(碗形),一是上敞下直深腹杯型;器口有带流和不带流两种形态;器底有平底和圜底 ...

• 农耕星火系列:庄桥坟石犁

犁是什么时候用于农业生产的,犁耕农业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浙江平湖庄桥坟良渚文化遗址的发掘为我们提供了实物资料。该遗址的70号灰坑是一个不起眼的不规则形灰坑,坑长3.7、宽2.55米,填青褐色斑土。坑内发现的1件带木质犁底的组合式分体石犁却弥足珍贵,据报告介绍:犁通长106厘米,石犁头由尖端和两翼三部分组成,通长51、通宽44厘米。尖端部分呈等腰三 ...

• 林家青铜刀:中国最早的青铜器

  1977年考入吉林大学考古专业。先后在甘肃省博物馆、吉林大学考古学系、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工作。现为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南中国海考古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  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刀,是中国最早的一件青铜器,距今约5000年。发掘报告是这样介绍的:由两块范浇铸而成,刃部经轻微冷锻 ...

• 农耕星火系列:瑶山玉纺轮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在著名的浙江余杭瑶山祭坛中,在众多精美的玉器中,有一件并不起眼的玉器——纺轮,但它却是史前时期唯一的一件与拈杆共出的纺轮,弥足珍贵。据《瑶山》报告:该器编号为M11:16,由纺轮和杆两件单件组合而成,纺轮白玉,杆为青玉。纺轮作圆饼状,断面呈梯形,中间对钻一孔,器表经过打磨。圆杆长条形,头端细尖,对钻一小孔;尾端 ...

• 农耕星火系列:半坡翻唇盘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1950年代中期,在西安半坡遗址出土过一件形制颇为特殊的器物,因为不明用途,报告依据器物的形态称其为“翻唇盘”。《西安半坡》考古报告是这样介绍的:形制较特殊,腹浅而斜,底小,唇方折外翻而下垂,壁颇厚。内外表均磨光,红色。如倒置,底向上,沿底周饰三角形黑色纹彩一周,彩纹下全饰不规则的弦纹。在下垂之唇部的末端,有倒置 ...

• 农耕星火系列:跨湖桥独木舟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人类是何时驾舟的?最新的考古研究成果是:4万多年前东南亚人驾舟渡海,抵达澳洲成为澳洲土著人的祖先;1.35万年前澳洲居民驾舟从波利尼西亚或者南亚经海路登上北美洲。中国人是何时驾舟的?按先秦文献《周易·系辞》说“伏羲氏刳木为舟,剡木为楫,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那就是古史传说时代的事情;按考古发现的浙江萧山跨湖桥 ...

• 时空之旅系列:“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兼谈湖南地区盘龙城文化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立新老师:我觉得,石家河文化这种强大而又影响广大地域的文化,不会轻易地断绝传承,但目前普遍的认知却与此相反,认为石家河文化衰退灭亡,被来自北方族群的异文化所取代。从现有的考古出土资料看来,这种观点相当难以成立。鹤语同学:石家河不仅仅是一个“文化”,更是一个很大的国家,周围受它影响的地方比其国家范围更大。就像 ...

• 在两万年的时光里 捕捉湖南陶瓷的吉光片羽

湖南田野考古迄今已走过70年历程,积累了大量文物标本,其中有许多瓷器标本。它们虽然是残片,却能讲述更真实动人的历史。“吉光片羽——湖南考古出土陶瓷特展”于9月28日在长沙博物馆开幕,将展至2022年1月3日。展览让观众穿越时空回到一万八千年前,跟着陶瓷探寻湖南历史与先民足迹。陶器的起源:人类定居生活陶瓷,其实是两种东西。简单来说,先有陶, ...

• 陶瓷器烧制的“幕后工作者”——窑具

  来源丨长沙博物馆我们在博物馆展厅里看到的,大多是精美的陶瓷作品或修复而成的陶瓷器,而在令人眼花缭乱的陶瓷之间,你是否会注意到一些展品:它们十分质朴、有点奇怪、好似工具,挡不住心生“这是什么”的疑问。其实它们是默默付出的“幕后工作者”——没有纹饰装饰和釉彩光环的加持,是最不起眼的“工具人”,而恰恰是它们,才成就了陶瓷的精致与美 ...

• 金石千年,考古百年!中国考古这门学问经历了什么?

1921年,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看着学生寄来的陶片,摩挲许久,终于下定决心,启程前往河南仰韶村。可能他自己都没有想到,这一次的踏查发掘,径直挖开了中国现代考古的大门。安特生(J.G.Andersson),瑞典地质学家和考古学家 安特生在书房 什么是现代考古?用浪漫一点的词汇来描述,一把手铲,一本笔记。幕天席地中,经手的已经是几十万年前的秘密。田野 ...

• 高建新丨丝路漫行笔记

   丝路是一条由商贸推动文化交流的五彩路,为汉唐的开放和强盛做出了巨大贡献。只要走上丝路,就会激发一种久违的英雄情怀,产生无数的联想和想象,关于战争的、边塞的、商贸的、奇异物产的、未知世界的。沿途民族风情浓郁,有无数壮丽的自然景观、形态丰富的文化景观以及大快朵颐、一尝难忘的美食、美酒。一   我是从2004年暑期开始丝路 ...

• 内蒙古宁城县小塘山遗址

小塘山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三座店镇小塘土沟村南约 300 米处。遗址处于一较高山丘的顶部,周围有石砌城墙。2021 年 5—9 月,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宁城县文物保护中心对小塘山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约 4000 平方米。发现房址 40 余座、窖穴与灰坑 32 座、墓葬 6 座、陶窑 1 座,出土陶器、石器、骨器、青铜 ...

• 洛阳博物馆馆藏汉唐丝路文物赏析

洛阳地处黄河中游,土地肥沃,位居天下之中,夏、殷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相继在洛阳营建都城,在洛阳留下了数不尽的遗迹遗物。洛阳作为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之一,在东西方文化交流和贸易当中,一直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洛阳博物馆收藏的一批文物,明显具有域外文化色彩,应是当时东西方交流的见证。 一 陶瓷器 ...

• 北大考古与“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河南许昌白沙宋墓

授业于田野之间,树人于实践之中。田野教学是北京大学考古育人体系的核心环节。自1957年在河北邯郸开始田野考古实习起,北大的“田野考古实习”课程已走过六十多年的历程,建立的“北大模式”影响深远。《田野考古实习》课程先后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授课教师入选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教学团队将解决考古学术问题的重 ...

• 百年考古记|上海千年寺院地宫发掘纪实

“先有青龙镇,后有上海滩”,青龙镇是上海地区最早的对外贸易港口,是千年上海的重要实证。2010年,上海启动了对青龙镇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历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献记载,青龙镇有“三寺”,其中隆平寺为“北寺”,是青龙镇的重要地标性建筑。2015年,考古工作者带着希望可以找到隆平寺相关遗迹的目的开启了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本文详细介绍了隆平 ...

• 洛阳唐三彩的考古学观察:用于墓葬,也用于日常

唐三彩是一种流行于唐代的铅釉陶器,是唐代盛行厚葬制度的产物。洛阳是唐三彩的最早发现地,那么洛阳唐三彩产于何地?到目前为止,一般认为洛阳唐三彩主要是由巩义窑生产,但巩义窑址发现的唐三彩大型俑类器太少,尚无法与洛阳唐墓出土的唐三彩俑相互比较。从洛阳出土的唐三彩生活类用具看,有不少器物与巩义窑产品如出一辙。洛阳唐三彩不仅出土于墓葬,还 ...

• 在故宫聆听敦煌:“复活”的唐代大、小忽雷琵琶

大、小忽雷琵琶曾经在唐代宫廷音乐中出现过,在历史中一度销声匿迹。时至今日,它们在故宫展厅中婷婷静立,流转着无形的传承。故宫午门正在展出的“敦行故远——故宫敦煌特展”,特设“妙音乐舞”单元,展出国宝级音乐类文物14件套,为我们从听觉角度由故宫进入敦煌氛围,或是进入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提供了可能。这些乐器的背后蕴藏着哪些故事?展览筹展组 ...

• 百年考古记|再看隋唐考古中的都市、宫苑与墓葬

近期的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期间,主办方举行了三国至隋唐考古专业委员会分组讨论会议,共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27位学者参加了研讨。会议共分两大主题:都市与宫苑、墓葬与文化,先后有12名学者进行了专题报告,发言内容中既有基于最新考古发现探讨长安、洛阳、平城等大型都市的形制布局、建筑空间 ...

• 北辛文化:孕育东方最早的农耕文明

北辛文化北辛文化是分布于黄河下游一种新石器时代文化,在环鲁中南山地周围的兖州、曲阜、泰安、平阴、长清、济南、章丘、邹平、汶上、张店、青州、莒县、临沭、沂南、兰陵和滕州等地,都发现了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北辛文化由于最早发现于江苏淮安青莲岗,考古界曾定名为青莲岗文化,后因该文化以滕州市官桥镇北辛遗址最为典型,遂重新定名 ...

• 孙新民:洛阳唐三彩的考古学观察——用于墓葬,也用于日常

唐三彩是一种流行于唐代的铅釉陶器,是唐代盛行厚葬制度的产物。洛阳是唐三彩的最早发现地,那么洛阳唐三彩产于何地?到目前为止,一般认为洛阳唐三彩主要是由巩义窑生产,但巩义窑址发现的唐三彩大型俑类器太少,尚无法与洛阳唐墓出土的唐三彩俑相互比较。从洛阳出土的唐三彩生活类用具看,有不少器物与巩义窑产品如出一辙。洛阳唐三彩不仅出土于墓葬,还 ...

• 沧州古大运河段发现宋金沉船

  日前,河北省沧州市运河区文化和旅游局文物工作者在南川楼建设工地文物巡查中发现疑似古代沉船。经相关文物专家清理后,初步推断船只为宋金时期沉船。由省、市、区联合组成的考古队迅速开展抢救性清理工作。本次抢救性清理将严格按照文物保护工作相关要求,并妥善处理出土文物以及沉船。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十六字文物工 ...

• 戈壁滩上的墓葬群——闽宁村西夏墓地发掘

 发掘名称:闽宁村西夏墓地清理发掘  发掘地点:宁夏永宁县西约25公里处贺兰山山前冲积扇  发掘时间:2000年—2001年  主持专家:孙昌盛  发掘成果:发掘的8座西夏墓都是阶梯式墓道的单室土洞墓,一些特点与西夏陵区墓葬或唐代大型墓葬既有相似之处,也略有区别,在个别地方则更接近于唐墓。墓葬和碑亭中出土的遗物中有许多前所未见的西夏文物, ...

• 回眸百年望敦煌今昔

 敦煌莫高窟初建于公元4世纪,其后历经1000多年持续不断的营建,形成了规模宏大的佛教石窟群。敦煌石窟开凿的数量之多、艺术水准之高,历朝历代,都备受瞩目。1900年,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使得敦煌再度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

• 10万佛菩萨|四川安岳古佛造像

按照媒体消息,2016年12月中旬,四川资阳市旅游局重提安岳石刻申遗。安岳县文物局则表示,2017年初将恢复安岳石窟申遗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力争2017年底前将安岳石窟写进《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安岳在哪里安岳石刻地理位置示意图安岳位于成都与重庆两大城市直接连线的中点,为四川

• 山西出土的这些青铜器的主人是谁?小小瓦窑坡上有大春秋

  小小山西瓦窑坡,  吉金光华大春秋。      瓦窑坡墓地,  位于山西隰县县城西北3公里处的黄土塬上。  2005年,  由于墓地严重被盗,  临汾市文物局与隰县文物旅游局  联合对该墓地进行了发掘,  共发现了17座墓葬,  包括一批春秋中期的高等级墓葬,  出土了一批重要的青铜器。  这批高等级墓葬的发现,  填补了山西地区 ...

• 辽南石棚:史前文明的神秘遗存

唐建 工学博士,教授,一级注册建筑师。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院长,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筑规划学院访问学者。长期从事东北地区传统聚落与遗产建筑的文化研究,以及既有建筑保护与更新改造研究。承担和参与中央高校重大项目科研专题东北全面振兴下的建筑遗产及其文化驱动作用研究等相关国家级课题5项,辽宁省文科发展智库项目1项;出版《建筑环境设计 ...

• 许杰:三星堆塑像的重现与解读

伴随三星堆遗址考古新发现的揭晓,人们的目光再一次聚焦于这片神奇的土地。三星堆博物馆 图片源自网络黄金面具、金杖、青铜神树……自1986年一、二号祭祀坑相继被发现,人们对它的讨论便从未停止。奇绝壮观的青铜像引发了更多关于古蜀国蚕丛纵目、鱼凫化仙的遐想。青铜纵目面具三星堆的发掘现场每天都在上“新”。今天,我们不妨花点时间,重读一篇许杰老 ...

• 唐际根 | “祭祀坑”还是“灭国坑”:三星堆考古背后的观点博弈

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发现两个埋藏了大量青铜器、玉器和象牙的长方形土坑。近年来,考古工作人员在一、二号坑附近又发现六个新坑,坑内埋藏着同样丰富的文物。1986年发现的三星堆遗址一号坑 图/三星堆博物馆据研究,这些坑都是3000多年前古蜀国的遗存。古代蜀国人何以要挖坑埋藏如此之多的精美器物呢?围绕这一问题,考古学家歧见纷纭,争鸣不已, ...

• 扬之水 | 南海 I 号出水金项链观摩记

今年,“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6项世界文化遗产。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宋元时期,泉州港为海上贸易的国际大港,曾是全球最大的港口之一。而今天的主角——南海I号宋代商船,其出航地点即有可能是泉州刺桐港。南海I号也是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所见船体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一艘沉船 ...

• 王良田:图像与愿景——商丘汉画像石

  商丘汉画像石墓主要发现于河南商丘市东部的夏邑县和永城市两个区域。这类汉代画像石出土地点集中、地域特征鲜明,画像内容以祥禽瑞兽为主,还有反映现实生活的人物、动物、楼阁等,雕刻技法以剔地浅浮雕为主,艺术风格则表现出浪漫主义色彩。  执盾门吏画像石拓片 夏邑程庄汉墓出土商丘汉画像石有其特有的历史文化渊源,发展轨迹清晰,自成体系,是 ...

• 城背溪文化“太阳人”石刻

  城背溪文化“太阳人”石刻  长115厘米,宽20厘米,厚12厘米  1998年湖北秭归东门头遗址出土  “太阳人”石刻图案刻在一块长方形石条上,石质坚硬,两面平整。用写意的手法雕刻出一位身材修长、两手下垂、双足分立的神人。神人头顶上刻有23条光芒的太阳,人像腰部两旁分别刻画星辰。这幅图案是目前在我国境内发现最早的一件新石器时代的太阳崇拜 ...

• 小河墓地早期人群是谁?

小河墓地。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小河公主男性干尸  天山网讯(记者 银璐报道)小河墓地早期人群究竟是谁?10月27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自然》)线上发表的一篇论文,给出了答案:由古北亚和古东亚成分组成的人群。这一研究成果重塑了考古学界对中国新疆以及欧亚草原的人群演化过程的认识,为更加全面系统地还原古人类的起源与进化历史提 ...

• 小河墓地是如何被发现的?

深埋在沙漠中的小河墓地是如何被发现的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最早的发现: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和贝格曼  要说小河墓地,真正发现这个地方的时间应该是1900年,作为斯文·赫定(瑞典著名地理学家、考古学家、探险家)的向导奥尔德克,是罗布泊人。1900年他当向导之后,在楼兰地区考察当中丢失了一把铁锨,后来斯文·赫定就派他去找铁锨,找铁锨的过程中 ...

• 唐史道洛墓出土陶俑简述

作为人殉的替代品,镇墓俑的烧制在唐代发展至顶峰,不论达官贵族或平民庶族,墓葬中均有镇墓俑出现,这对于研究唐代社会、唐朝丧葬礼仪制度和对外交流等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唐史道洛墓出土陶俑为例,从其造型及所反映出的文化特色等加以简述。 唐史道洛墓由原州联合考古队于 1995 年发掘于宁夏固原南郊乡小马庄村,为夫妇合葬墓。该墓虽然早期被盗,但仍 ...

• 北大考古与“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甘肃张家川马家塬遗址

一、 项目简介马家塬战国墓地位于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是战国晚期至秦代西戎某支首领和贵族的墓地,以竖穴偏洞室墓为多。墓葬规模与其阶梯数量、洞室面积、车的数量、随葬品多寡和精美程度成正比,其以独特的墓葬形制、华丽的车辆、复杂的人体装饰以及蕴含多种文化因素的遗物而闻名于世。出土车辆、金银器、玻璃和玻璃态制品种类比较丰富,使用 ...

• 北大考古与“百年百大考古发现”|青海都兰热水墓群

青海都兰县吐蕃墓群分布于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东南隅,墓葬总数已达2000座以上。其中位于都兰县热水乡境内的热水墓群是青藏高原北部吐蕃墓葬最为集中的地区。该墓群分布于察汗乌苏河两岸,北岸有160余座,以热水一号大墓为中心沿山麓向两翼呈长条状伸展;南岸墓地与热水一号大墓隔河相对,发现墓葬130余座。1982年至1985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首次在都兰 ...

• 百年考古记 | 走近虢国,寻访“唇亡齿寒”的历史岁月

说到虢国,熟悉的或许并不太多,但提到成语“假虞灭虢”、“唇亡齿寒”,大部分人都不会陌生,而这两个成语典故就源自虢国。几千年来,虢国只是存在于史书记载,直到1956年虢国墓地遗址的发现,这个古老的诸侯国才最终揭开神秘的面纱,走向世人的视野。虢国墓地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处规模宏大、等级齐全、排列有序、保存完好的西周、春秋时期的大型 ...

• 百年考古记|上海惟一的大遗址,走近“东方土筑金字塔”

良渚文化广泛分布于长江下游太湖流域。除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浙江良渚遗址,上海地区也是良渚文化分布的主要区域之一,其中最核心的是青浦区福泉山遗址。福泉山虽名为“山”,实则仅是一处高于地表的小土墩,该遗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150处大遗址之一,也是目前上海唯一的大遗址。最早发现“福泉山”台地的时候,考古界的元老苏秉琦先 ...

• 莎萝蔓蛇:《天梯山石窟》航拍

  天梯山石窟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中路乡黄羊河水库东岸岩壁上,现存洞窟18个,始凿于十六国北凉统治者沮渠蒙逊定都姑臧(今武威)时期(公元412-433年),北朝、唐有所扩建,西夏及后续朝代历经重修,学界多认为这里就是史籍中记载的「凉州石窟」。现存洞窟中,以南侧的第13号窟大佛窟规模最为庞大,也是目前唯一开放参观的洞窟。该窟开凿于唐代,有 ...

• 巴蜀遗珍——千年石窟史的最后辉煌(川北、川西篇)

巴蜀地区的石窟寺营造始于北朝晚期,繁荣于唐宋。安史之乱后,随着北方的石窟造像工匠纷纷避乱入蜀,巴蜀成为我国石窟开凿的中心。巴蜀石窟在中国的石窟寺里数量和时间跨度都首屈一指,巴蜀石窟又可以分成川北、川西、川中和川东数量占整个现存石窟寺的三分之一。巴蜀地区地形图巴蜀地区孤悬西南“蜀道难”的闭塞交通使得这里与中原王朝之间产生了文化差异 ...

• 巴蜀遗珍——千年石窟史的最后辉煌(川中川东篇)

川中和川东指的是四川盆地中、东部及重庆部分区域属于沱江及嘉陵江流域辐射范围可达川南的泸州地区在川中及川东地区以安岳和大足为中心包括涪江流域的安岳石窟群重庆市大足区的大足石窟资阳半月山大佛、资中重龙山等多处摩崖造像有着与川西地区一样的大量唐代造像还有最集中的宋代密教造像其来源与川西地区密不可分一、安岳石窟群安岳县是我国已知的中国古 ...

• 敦煌、麦积山之外甘肃还有这座石窟!

北魏的佛教石窟艺术由云冈石窟开始以来影响了各地的石窟寺造像,也在陕北和陇东地区留下了大量的精美石窟。现在“陇东地区”指的是甘肃省的庆阳和平凉地区,从汉代开辟丝绸之路以来陇东地区成为丝路从长安出发进入甘肃的交通要道——北路段。北魏时期陇东地区营建了很多石窟寺经过隋唐的发展和扩大,形成了以庆阳北石窟寺和平凉泾川南石窟寺为中心,与泾川 ...

• 甘肃平凉的石窟

甘肃平凉云崖寺石窟7号窟北壁左侧。温润慈悲,静谧安详,举手投足间尽是似水的悲悯,将庄严与柔美融合得恰到好处自佛教传入中国早期便开始建造,其意义不亚于敦煌的平凉石窟群,了解一下。甘肃平凉南石窟寺云崖寺石窟佛来之时,其道有三甘肃平凉,佛教文化“东进西渐”的“桥头堡”,途经境内的秦汉古道、丝绸之路、北魏古道架通了东西方佛教文化交流的桥 ...

• 敦煌|张议潮及归义军历史年表参考

    有人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有了英雄而不知敬仰的民族更是可悲。其实最可悲的是一个民族有了真的英雄不去珍惜非要制造无数虚假的英雄。张议潮和他归义军的故事已少有人提及,连156窟也那么静默无言。那又何妨?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河内郡夫人宋氏出行图(局部)张议潮及归义军历史年表参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 ...

• 喜龙仁 | 遗失在海外的南北朝佛教造像

《5—14世纪中国雕塑》一书为初版于1925年,为西方中国艺术史研究巨擘喜龙仁的名作,直至今天仍被西方学者奉为研究中国古代雕塑的“圣经”,对梁思成《中国雕塑史》的写作影响巨大。书的图录部分收录了近千张图片,这些图片又以佛教雕塑为主。这一点喜龙仁在开篇就提到了:“5—14世纪的中国造型艺术主要服务于佛教。”他对中国佛教雕塑评价颇高:“中国的 ...

• 早期良渚

早期良渚为良渚文化阶段分期第一期该时期良渚古城尚未营建但已基本具备阶层分化的文明基础墓葬随葬品从数量、器型、组合形式等各方面已显示出特有的墓葬规制和鲜明的良渚文化特点。良渚文化距今5300-4300年是一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考古学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有着发达的稻作农业、复杂的社会分工、宏大的都邑城址、完备的水利系统。而在恢弘的 ...

• 镇伏与威慑——大同地区出土北魏镇墓兽俑赏析

镇伏与威慑——大同地区出土北魏镇墓兽俑赏析骆东峰    镇墓俑是中国古代墓葬中颇具神秘色彩的随葬品。作为明器,它们一般置于墓室入口两侧,为墓主人把守墓室、威吓入侵者。考古学上通常将镇墓俑分为镇墓兽和镇墓武士俑两种类型,有时也合称为镇墓兽俑、镇墓组合、镇墓类俑或镇墓神物。据目前的考古出土资料来看,镇墓俑的随葬始于春秋战国的楚墓,历 ...

• 由“汉武遗诏”木觚看书体演变

由“汉武遗诏”木觚看书体演变刘佳(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 丝绸之路文化研究所)    [摘要]1977年8月,在甘肃省玉门市花海东北约30公里的汉代烽燧遗址中,发现了一枚极为罕见的七棱七面觚。从书体看,此篇带有浓重的篆书意味,但又不完全明确,也像是具有篆意的隶书,即早期隶书。但我们知道,前一种书体转化到后一种书体,总是有一个过渡阶 ...

• 关中十六国墓葬所见民族关系研究

关中十六国墓葬所见民族关系研究付龙腾(北京大学 考古文博学院)  摘 要:关中十六国墓葬对汉晋墓葬制度既有所沿袭,也进行了有限的革新。其沿袭部分既有墓葬文化自然发展的“渐变”,也有刻意为之的“复古”;革新部分多数能从汉晋墓葬体系中找到渊源。这表现出关中诸政权在处理民族关系时的两种倾向:一方面为积极融合,既包括由来已久的民族迁徙所致 ...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