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 东南学术 | 《文化遗产与现代文明》出版

本书编委会主 任:林蔚芬副主任:陈文章 杨健民主 编:陈文章 杨健民副主编:郑珊珊编辑人员:李欣 徐淑云 马丹(执行) 廖先慧目 录前 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历史意义与作用,党的十九大将“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作为坚定文化自信的一个部分写入报告,使之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

• 单霁翔:感受到文化遗产的魅力,才能自觉地保护她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4日表示,传统村落等文化遗产保护是亿万民众共同的事业。 晓亮 摄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4日表示,传统村落等文化遗产保护是亿万民众共同的事业。只有让人们,尤其是广大年轻群体感受到这些文化遗产的魅力,他们才会发自内心地、主动自觉地实施保护,才能全面实现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传承。具体到传统村落的宣传上,单霁翔 ...

• 李晓璐|贸易、跨文化交流与趣味再造: 宫内厅藏《万国绘图屏风》男女对偶图像研究

摘要宫内厅藏《万国绘图屏风》是日本南蛮地图屏风的代表作,也是大航海时代浪潮中,西方世界首次与日本对话的最佳例证。作为西方人发现和认知世界的生动注脚,男女对偶式的人物图像在被日本绘制者借用之时,并非刻板地复制,而是融合借鉴了众多西方图像知识,加之日本本土图像认知的趣味再造。本文将对宫内厅本中一直以来被忽视的人物图像部分进行解读,追 ...

• 王幼平:《当时世界年纪小》,令人耳目一新的旧石器考古科普新作

2020年岁末,一本装帧独特、内容新颖的旧石器时代考古科普新作面世。这部新作的作者是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徐新民研究员。徐先生长期在浙江从事旧石器时代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主持过七里亭、银淀岗与合溪洞等重要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与研究。他也曾在浙江境内开展广泛的旧石器时代考古调查,为填补浙江地区旧石器时代考古的空白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旧 ...

• 发现长城天山文明走廊

   1. 长城天山一线不仅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分界线,奠定了中华民族农耕与游牧二元文明格局,而且沿线形成了长城天山文明走廊,许多游牧族群曾在长城天山一线迁徙。北方东西走向长城位于阴山山脉、燕山山脉一线,是东方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分界线,形成长城文明走廊。天山山脉是西域南疆农耕文明与北疆游牧文明分界线,形成天山文明走廊。在长城天 ...

• Qaraqalpaqs of the Aral Delta

A sumptuous new book about the Qaraqalpaqs, the first comprehensive description of the Qaraqalpaqs and their extraordinary folk art ever published in the English language.Published by Prestel Verlag, Munich. Available in Europe from June 2012 and in North

• 胡人西来:魏晋时中亚白人移民潮

核心提示:中亚胡人本来只有名字,没有姓。石勒家族的姓“石”,是他刚投奔一支叛乱武装时,上级军官给他随便起的,大概是为了造花名册方便。再后来,中亚来的胡人往往用家乡小国的名字作姓,如“康”“安”“史”之类。  本文摘自《看历史》2011·9月刊,作者:李硕。原标题:胡人西来:魏晋时中亚白人移民潮  石勒、石虎的后赵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 ...

• 北方民族考古(第9辑)

  基本信息:  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7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20年7月  印次:1  ISBN: 9787030664921  内容简介:  本辑内容包括考古新发现、研究与探索、北域撷英、碑铭考释四个栏目,收录论文21篇,以中国北方地区的考古学探索为重心,也 ...

• 从平城到邺城——聚焦于墓葬文化的变迁

北魏建国以后,北中国的东部地区成为北朝政权主要倚重之区,相应的,北朝墓葬文化的发展也主要在东部地区展开。从平城时代到洛阳时代,再到邺城时代,北中国东部地区的墓葬文化既连续发展又有变化乃至突破。其中都城所在的平城、洛阳、邺城、晋阳墓葬最具代表性。因此,北中国东部地区是本文考察的重点地区。本文侧重于墓葬文化的发展变化过程,所以用“从 ...

• 《铜陵师姑墩》:新时代考古报告的新标杆

  安徽大学吴卫红教授主编的《铜陵师姑墩——夏商周遗址考古发掘与研究》是文物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一部重要考古报告,全面系统发表了安徽铜陵师姑墩遗址考古发掘的工作收获和研究成果,建立起皖南地区夏商周时期考古学分期年代序列,实证了当地周代青铜冶铸业的存在。  考古报告是考古工作最重要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是全面深入开展综合研究工作的重要前提 ...

• 北朝与隋唐艺术里的胡人发型与“剪头胡雏”

古人发型是文化界长期关注的一个重要现象。发型不仅是时代的特征与时尚的符号,也是各个族群的辨识标志。从北朝到隋唐的中古社会,“剪头胡雏”的文物图像屡屡出现,一般来说,此类胡人形象是剪发而不是束发,在当时以“高髻为尚”的社会习俗中,“剪头胡雏”发型是有着“阶级感”的存在,是有关底层胡人的直观艺术产物。也说明当时入华的胡人还没有彻底“ ...

• 我国寻求戎狄考古遗址方面的两个误区丨林沄

「核心提示」  本文节选自林沄先生《柯斯莫〈中国前帝国时期的北部边疆〉述评》一文,题目为编者自拟,特此说明。引用请下载原文。原文刊于《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第3期,页79-85。      我认为中国北方地带的诸戎(狄也是戎中的一个主要部分),在战国之前长期居住在这一地带,其历史是基本连续的,没有突然的转折,并不需要在春秋中期切 ...

• 东魏北齐时代的并邺道(完整版)| 段彬

编者按:由于操作失误,上次推文缺失了第三部分与结语。本次重新推出完整版,以飨读者。 中古时期,沟通晋阳与邺城的并邺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许多军事、政治事件曾在此发生。东魏北齐时,高氏执政者频繁往来于两都之间,并邺道成为维系霸府政治的交通命脉。由于北朝后期佛教造像活动的盛行及高氏皇族对佛教的推崇,大量石窟寺、摩崖造像选址于此道附近 ...

• 论现代科技在构建中国气派考古学中的作用

   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28日下午就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为题举行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当今中国正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进行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创新。我们的实践创新必须建立在历史发展规律之上,必须行进在历史正确方向之上。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 ...

• 边疆考古亮点频现

  边疆考古因其地域范围和文化特点而具有独特的价值。2020年,边疆考古亮点尤多。特别是在边疆地区考古新发现、城址与礼制建筑的探索、文化交流与多学科合作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工作进展。  重要考古遗址发掘成果显著  新疆通天洞遗址考古成果是2020年最值得提起的边疆考古成果之一,它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托斯特乡阔依塔斯村东北 ...

• 石越《象雄至吐蕃经济史研究》出版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出版年:2020-12  页数:292  定价:68.00元  装帧:平装  ISBN:9787522300368作者简介: 石越,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博士,现就职于河北工程大学经济系,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经济学、藏族经济史。发表《经济学的科学性和实证性在于预测》《论唐蕃经济交往》等论文10余篇,主编、参编《中国民族经济村庄调查 ...

• 李亮《灿烂星河:中国古代星图》出版(附自序)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2021-2  页数:283  定价:88.00元  装帧:平装  ISBN:9787030673855  作者简介: 李亮,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2008年9月-2011年6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攻读博士学位;2006年9月-2008年6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攻读硕士学位;2002年9月-2006年6月,安徽建筑 ...

• 工业遗产|| 韩晗:立足考古学本位 发展工业考古学

工业考古学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以工业遗产发掘、保护与利用为主要目的,是考古学中名副其实的新领域。直至90年代,其相关理论及实践才逐渐进入我国。由于学科设置之故,目前工业考古学非但不是一个学科或门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并不为传统考古学所认同。工业考古学工作者也多半聚集在建筑学、文化产业学、公共管理学、科技史或城市规划学等学科或准学科之 ...

• 牛年说牛:像牛一样朴实地活着

  2021年是农历辛丑牛年,就让我们一起从动物考古学的角度来了解一下牛。吕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科技考古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和北京联合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2018-2019年度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动物考古、科技考古、古代生业和社会牛  牛是中国传统六畜之一,在十二生肖中位居第二。 ...

• 课堂之外——关于考古专业研究生教学的几点思考

------------------------------------------------------------------------全文阅读课堂之外——关于考古专业研究生教学的几点思考(作者:张昌平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原文刊于《南方文物》2020年第4期)

• “青铜识小”,青铜器背后的文化与艺术史观察

青铜器该怎么看?大多数青铜器身上繁复的花纹象征着什么?是一种单纯的审美还是有更多的关于其曾经的主人的身份与权力的隐喻?青铜器内镌刻的符号或者错落的、意义含混的铭文又该怎么识读?其中的文化与艺术史意义有哪些?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张翀的《青铜识小》一书中,以“铜器文化史”“金文中的世界”“艺术史观察”三个部分写作了他 ...

• 水下考古(第二辑)

基本信息:编著: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年12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0年12月印次:1ISBN: 9787532598243内容简介:  该系列辑刊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主要刊登水下考古及中外交通、陶瓷贸易、水下文物的科技保护与政策法规等相关领域论文。本辑为第二辑,共收录相关论文14篇。目录调查与 ...

• 江西清江盆地商代诸遗存兴起背景探讨

------------------------------------------------------------------------全文阅读江西清江盆地商代诸遗存兴起背景探讨(作者:李宏飞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南方文物》2020年第4期)

• 徐水南庄头遗存的沉积学考察及相关问题

----------------------------------------------------------------------------全文阅读徐水南庄头遗存的沉积学考察及相关问题(作者:王辉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鲁鹏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郭明建 暨南大学历史系,陈盼盼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饶宗岳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原文刊于《南方文物》2020年第4期)

• 一件西周早期青铜钺上“鸟蛇相斗”主题纹饰的辨识及相关问题讨论

------------------------------------------------------------------------全文阅读一件西周早期青铜钺上“鸟蛇相斗”主题纹饰的辨识及相关问题讨论(作者:王迪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南方文物》2020年第4期)

• 《周髀算经》从数学看先秦的天文观及地中问题

------------------------------------------------------------------------全文阅读《周髀算经》从数学看先秦的天文观及地中问题(作者:曹慧奇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南方文物》2020年第4期)

• 偃师商城城门遗址的发现与研究

------------------------------------------------------------------------全文阅读偃师商城城门遗址的发现与研究(作者:曹慧奇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中原文物》2020年第6期)

• 考古专家:二里头文化玉器开创中原玉文化鼎盛时代

  中华文明五千年绵延传承中最富特色的玉文化,在史前重要文化遗址不同时期的多元一体演进过程中有何关联备受关注。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玉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刘国祥最新研究提出,二里头文化玉器有浓郁的时代特征,是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玉器发展高峰期后,中原地区终于迎来的中国玉文化发展史上一个鼎盛时代。  这位红山文化和玉文 ...

• 旧石器形态研究的新方法与新进展

 石制品是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追溯人类演化历史的基石。在具体分析方面,无论是石制品类型的划分,还是石器打制技术的复原,其原理都是基于对石制品形态的深入观察和研究。传统石制品形态分析主要采用平面测量与定性描述相结合的方式,因此,存在观测项目简单、描述标准不统一以及由此导致的分析数据人为偏差等不足。近年来,随着三维 ...

• 建筑史学刊 学术丨王贵祥:奉国寺大殿与辽、宋、金时期殿阁用材分析

木构建筑的用材等级与用尺长度是大木作研究中常议常新的基本问题。本刊主编、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王贵祥教授为《建筑史学刊》创刊号撰写《奉国寺大殿与辽、宋、金时期殿阁用材分析》一文,在重新审视并剖析辽、宋、金时期木构殿阁内在设计规律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将木构殿阁材广的实测尺寸按《营造法式》所规定的标准材等尺寸折合,求取其所用“寸”之长 ...

• 建筑史学刊 学术丨孙毅华:从敦煌唐代及西夏壁画看两种垂脊头瓦饰的演变

垂脊下端的筒瓦装饰是敦煌石窟古代建筑图像中一个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却又极易被忽略的部分。敦煌研究院副研究馆员孙毅华为《建筑史学刊》创刊号撰写学术论文,以敦煌石窟唐代壁画及敦煌周边西夏石窟壁画中的这一建筑细部为研究对象,比照《营造法式》及相关出土文物,对该细部在历史变迁中曾经出现过的两种形式进行考察。推断今人所谓“翘头筒瓦”者,实为《 ...

• 江西抚河流域先秦时期遗址考古调查报告Ⅲ(临川区·崇仁县)

  基本信息:  编著: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西安弘道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有限公司 抚州市文物博物管理所 临川区文物管理所 崇仁县博物馆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6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20年6月  印次:1  ISBN: 9787501066575  内容简介:  抚河是江西境内的主要河流之一, 从崇山峻岭汇聚多条 ...

• 纪念宿白先生丨李裕群:《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碑》的发现

宿白先生是中国石窟寺考古的主要开创者和奠基人。20世纪80年代,他与日本学者长广敏雄曾就云冈石窟的分期问题展开过一场长达三十余年的论辩。在这场论辩中,宿先生将深厚的文献功底运用于考古学研究,得出了精彩的结论。运用丰富而独特的历史文献来推动中国考古学研究,这一研究路径给人深刻的启示。2月1日是宿白先生逝世3周年,三联学术通讯特发此文,以 ...

• 最新 | 香钩步步生莲花——山西洪洞西冯堡清代墓地古代女性缠足现象研究

文章在线发表图近日,由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和吉林大学考古学院研究团队联合开展的洪洞西冯堡清代墓地人骨研究课题取得重要突破,其中,有关该墓地女性缠足的研究成果《Footbinding and non-footbinding Han Chinese females in the Qing Dynasty (1644-1912 CE) Xifengbu cemetery: a ske

• 好书推荐||《走向田野与艺术——关于艺术遗产的对话与反思》

好书推荐《走向田野与艺术——关于艺术遗产的对话与反思》图书信息作者:刘小旦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年11月▶ ▶ ▶书影内容简介 “地上文物看山西,地下文物看陕西”。山西省是中国地上文物最为丰富的文物大省,现存登记在册的各类古建筑达18418处,若论单体建筑,可能达30多万处。地上建筑的丰富不止彰显出独 ...

• 杨富学 路虹 | 甘州回鹘天公主再考

摘要:曹议金执掌归义军政权之初,汲取张承奉金山国失败之教训,开始积极争取中原王朝的支持与承认。然敦煌欲与中原王朝取得联系,必须首先改善与扼控河西走廊咽喉的甘州回鹘之紧张关系,和亲便成为最有效的方式,曹议金与甘州回鹘天公主的政治联姻就是在此背景下发生的,至于具体结亲时间,学界众说纷纭。通过背景分析并考辨相关史料,可知和亲时间当在91 ...

• 杨富学 |回鹘弥勒信仰考

提要:弥勒信仰在回鹘中流行时间长、传播广、影响大,可以说是回鹘佛教的一大特色。回鹘佛教主要是在汉传佛教的影响下形成,故其经典、教义都与中原地区相差不大。回鹘之弥勒信仰也是在汉传佛教的强大影响下形成的。弥勒,虽有佛弟子、菩萨、未来佛等多种身份,但在印度佛教中,他多以菩萨身份出现,但在中国,更多地以未来佛的身份而为人敬仰。受其影响, ...

• 杨富学 | 诸夏龙崇拜及其对印度的影响

一、诸夏龙文化的形成在我国的古代文献中,常可看到有关诸夏 崇龙的记载。诸夏之近世祖先是鲧和禹。《说文》云:“鲧,鱼也。”《左传·昭公十七年》说鲧曾“化为黄熊。”《山海经·海内经》注引《归藏·启筮篇》云:“鲧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鲧,称为崇伯鲧,是嵩山地区族团首领,其祖神是鱼龙与熊龙。大禹之母是修己,“修己”的意思 ...

• 杨富学 | 回鹘佛教对印度英雄史诗 《罗摩衍那》的借用

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裕固族的共同祖先,文明昌盛,佛教文化发达。由于长期受汉文化影响,回鹘佛教从佛经的翻译与流传,到佛教术语的使用,以及信仰特点等,都直接借自中原而非印度,故从总体上说,回鹘佛教属于汉传佛教系统,可谓汉传佛教在西域的一种翻版。但也有例外,如本文所述回鹘教对印度英雄史诗《罗摩衍那》的摄取与借用就是典型例证。《罗摩衍那 ...

• 王丹 杨富学 | 回鹘医学与东西方医学关系考

摘要:回鹘医学在宋元时代取得了高度发展,不仅医药为中原所重,而且医学理论与实践也都达到高峰,风靡中原。回鹘医学从无到有,在宋元时代发展迅速,究其原因,应与回鹘于9世纪中叶西迁至丝绸之路沿线息息相关。西域地区有悠久的中医、印度医学传统,对回鹘医学形成与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同时,回鹘医学又与波斯、叙利亚、阿拉伯等地医学有着密切联系 ...

• 杨富学 | 高昌回鹘医学稽考

摘要:古代维吾尔族医学发达,在辨证、药物和施治三个方面都有建树。除了古代史书的记载外,敦煌、吐鲁番出土文书,尤其是吐鲁番出土的回鹘文写本,对古代回鹘医学也多有记载。从中可以看出,回鹘医学颇受印度医学与佛教,以及中原、波斯医学的影响,同时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较为完整、独立的医药理论体系,故而受到历代中原王朝的青睐。关键词:医学; ...

• 张田芳 杨富学 | 元代色目医与中原抗疫

摘 要:元代大批胡人入居中原,被称作色目人,主要有回回、畏兀儿、吐蕃、唐兀、契丹、女真、高丽、拂林人等。终元一世,时疫伴其始终,成为蒙古统治者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因而历代统治者极为重视医学的发展。随着大批色目人进入内地地区,精通医学的色目人备受尊崇,尤其是回回医学在中原地区的盛行,将阿拉伯医学中抗击疫情的方法和药方带到中原地区, ...

• 祁晓庆 杨富学 | 西北地区丝绸之路与中外关系研究四十年

摘要: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国内在西北丝绸之路与中外关系研究领域的成果可谓异常丰硕。由于中国西北地区涵盖了丝绸之路中国段的所有地域,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为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多样的文化遗迹和遗产,使得今人拥有极大的研究资源。研究内容涉及汉唐时期中原政权对西域的经略、佛教传入中国并在西北地区的发展、粟特入华、波斯“三夷教”以及中亚、印度、伊 ...

• 赵德云著《西周至汉晋时期外来珠饰研究》评介及兼论珠饰考古的研究方法

赵德云著《西周至汉晋时期中国外来珠饰研究》评介及兼论珠饰考古的研究方法(覃春雷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长期以来,珠饰作为国内考古发掘中获得的一大类材料,一直未能受到足够重视和系统研究。珠饰这类材料,个体细小琐碎,很容易被忽略。琐碎细小的珠饰,研究起来其实并不容易,根据珠饰的材质、颜色、大小、形状、制作工艺(包括改性工艺、成 ...

• 霍巍:西藏早期游牧文化聚落的考古学探索

  【摘要】: 本文所称的“早期游牧文化”,是指中国古代游牧民族文化。就本文所具体讨论的西藏高原这一区 域而言,包括了从吐蕃王朝兴起之前的史前时代以及吐蕃王朝时代这样一个年代范围之内,主要集中于汉唐时期,大致可与考古学界所提出的西藏“早期金属器时 代”和吐蕃王朝时代这两个时空概念相对应。【关键词】早期游牧文化;聚落考古;西藏考古  ...

• 霍巍| 早期中国的汉代墓葬艺术

早期中国的汉代墓葬艺术作者:霍巍汉代考古和汉代艺术,是中国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之后,第一个令人瞩目的文化高峰时期的遗存。这个时期保存下来的古代墓葬,也是后来中国考古学研究中数量最多、分布范围最广、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古代遗存。在被称为中国考古学的前身——中国传统金石学当中,对于汉代石刻铭文、碑版文书、地券砖瓦等类别文物的研究,也从 ...

• 林梅村:张弘略墓与定兴窖藏出土元代宫廷酒器——兼论浮梁磁局创烧元青花之年代

  目前所见元代瓷器中,以河北保定窖藏最为精美,其中包括卵白釉、钴蓝戗金彩、釉里红、青花瓷凡四种。2009年,我们撰文指出这批元代高档瓷器当为元仁宗赐予三朝元老张珪的宫廷酒器,赏赐时间分别为皇庆元年(1312年)和延祐六年(1319年)。由此可见,元青花源于皇家艺术,元朝统治者将蒙古和色目文化与汉地制瓷技术相结合,主导了元青花的创烧。浮梁磁 ...

• 林梅村 | 敦煌古藏文《松赞干布本纪》残卷疏证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西藏,古称“吐蕃”。吐蕃王朝建立前,西藏有数十个氏族部落,史称“十三小邦二十五家臣”。 经连年争战,逐渐结成若干部落联盟,尤以雅砻河谷的悉补野、羌塘高原的羊同,以及吉曲河(skyid-chu,今拉萨河)北岸的苏毗最为强盛。587年,朗日沦赞征服苏毗,定都疋播城(今山南琼结)。605年,松赞干布平定吐蕃内乱,迁都逻些(今拉萨), ...

• 林梅村 | 怛逻斯城与唐代丝绸之路

怛逻斯城与唐代丝绸之路135编辑器  林梅村内容提要:哈萨克斯坦塔拉兹市地处丝绸之路要冲,古称“怛逻斯”。公元5世纪,粟特人建怛逻斯城,后来成为西突厥领地。唐朝称霸中亚后,在七河流域所设最远的羁縻州就在怛逻斯城,后为突骑施可汗占据。8世纪,突骑施的兴起,客观上为唐朝在西方建立了一道军事屏障,对遏止阿拉伯帝国东侵至关重要。然而,唐高宗 ...

• 林梅村:《雪尔登中国地图》入藏牛津大学始末

  2011年,香港大学钱江教授在《海交史研究》撰文,报道了牛津大学鲍德林图书馆“重新发现”的一幅明代彩绘本航海图(编号MS.Selden supra 105),纸本设色,纵1.5米,横1米(图8—1)。此图原为英国律师雪尔登(Johan Selden)私人藏品,1654年(清顺治十一年)从英国东印度公司驻万丹商馆人员手中购得此图。  东亚海上贸易分为东洋和西洋两大航线。 ...

• 林梅村:寻找安西大都护府

西域都护府和安西大都护府是西域考古的两个重要话题。通过对文献的考证及遗址的研究,林梅村教授认为:萨克刹克土墩可能是《大唐西域记》所言王城西门外大佛像废墟,哈拉墩是王城东门内龟兹都督府遗存,而雀鲁拔克土墩则为王城北门外安西都护府重要指挥中心之一。 从交河到龟兹贞观十四年九月,安西都护府设立,治交河(今交河古城)。首任安西都护为乔师 ...

• 林梅村:张骞出使西域被扣于塔里木盆地,而非蒙古高原

  9月3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林梅村教授应邀在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临琼楼做了一场题为《丝绸之路的开辟》的讲座。讲座现场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路线有何不同?  张骞通西域之前,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主要是通过欧亚草原来进行的。张骞通西域以后,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讲的“丝绸之路”才得以开通。虽然这条道路很有名,但对于张骞出使西域的具体路线,长期以来 ...

• 林梅村:忆季羡林先生

  1984年起,我经常向季先生问学,收获最大的是从他那儿开始省悟何为学者、何以治学、为何治学等科学理念。可以说,是他老人家引导我走进了学术之门。  在我的问学之路上,季羡林先生是对我影响最大的老师之一。我在中亚死语言领域取得的学术成就,要感谢季先生的多年教诲。我在北大历史系读的是考古,并非他在东语系的受业弟子。北大毕业后,我被分配 ...

• 林梅村:西域文明的变迁

  古罗马人把中国与印度之间的地方称作Serindia,由Ser-(赛里斯)和-India(印度)两个词组成,意为“中国与印度之间的地方”。中国史书把这个地区称作“西域”,指甘肃玉门关以西地区,相当于现代地理概念的“中亚”。在中国史书中,西域所涵盖的地理范围更为广泛,有时还包括西亚,埃及乃至东罗马。  文字是人类社会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根据这 ...

• 徐龙国:山东临淄山王村汉墓陪葬坑的几个问题

  一、山王村陪葬坑概况    临淄山王村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北距齐国故城临淄约5.5千米。2007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临淄区文物管理局在该村东北抢救性发掘1座汉墓陪葬坑,坑内出土大量陶楼房、陶车马、人物俑、陶塑动物等遗物。2017年发掘报告出版,详细报道了陪葬坑的形制、布局、出土遗物(图一;图二)。图一 临淄山王村汉墓陪葬坑平面图 ...

• 徐龙国:中国古代的城、邑、里

内容提要:本文考察了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到秦汉时期城、邑、里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演变关系。邑是一种古老的聚落形态,是有沟树之封的聚落。新石器时代中期出现的环壕聚落,是邑的一种高级形态。新石器时代晚期,在环壕聚落的基础上出现了有围墙的城。三代时期,发现的城较少,而邑大量存在,说明少数邑筑起了城墙,而多数邑仍然保留了原来的聚落形 ...

• 徐龙国研究员谈“古代城门形制与匠人营国”——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017年度田野考古交流会系列讲座(二)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017年度田野考古交流会举办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徐龙国研究员受邀来我单位做学术报告。1月27日上午,徐龙国先生以《古代城门形制与匠人营国》为题开展讲座,讲座由孙波副院长主持,全体业务人员参加。徐龙国先生讲座以《匠人营国》所描绘的古代都城建制为切入点,以“一门三道”城门形制为突破口,通过梳理历代都城城门形 ...

• 徐龙国:山东大型胡人石雕像与欧亚文化交流

    内容提要:汉武帝开通丝绸之路之前,还存在一条欧亚交流的草原之路。在草原之路上,游牧民族作为流动的载体,成为传播东西方文化的桥梁,石刻艺术的出现即是这种交流的产物。本文考察了山东6尊大型胡人雕像出现的历史背景,阐述了石刻艺术的源流,以及欧亚文化交流对秦汉及其之前石刻艺术的影响。秦汉时期,在宫殿前面树立铜人成为通行的做法,墓 ...

• 徐龙国:山东发现的汉代大型胡人石雕像再研究

  对山东发现的汉代胡人石雕像,林梅村 、李零 、刘凤君 、邢义田 、郑岩 、朱浒 等先生均曾做过描述及探讨。尤其是邢义田对“胡人”面貌的研究,视野广阔,所涉资料遍及中外,分析细致入微,结论科学准确。朱浒对汉代画像中的胡人图像进行了研究,并以《山东地区汉代胡人石像研究》为题进行了专门研究。上述研究开阔了笔者的视野与思路,为大型胡人石雕 ...

• 面对古建保护难题,日本为何选择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

2019 年 4 月 16 日,巴黎圣母院大火,这座历史 800 多年的文化遗产损失惨重。幸而之前美国瓦萨学院的专家为巴黎圣母院建造了三维精细模型存档,修复和重建工作才得以开展,然而这次事故给全球古建保护工作敲响了警钟。2016 年 4 月,日本九州地震造成熊本城城墙坍塌在日本,由于自然灾害频发,传统木制建筑抗风险能力差,古建筑保护同样是一大难题。无人 ...

• 王子今 | “玉门枣”:丝路“远方”“名果”象征

“玉门枣”:丝路“远方”“名果”象征王子今◇基本信息 摘要:“玉门”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地理坐标和文化地理坐标。“玉门”与“玉门关”也被看作丝绸之路草原通道交通的重要界点。在关于汉代历史文化的文献记录中可见“玉门枣”,相关信息具有神秘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原人对于西北远方世界的认识。作为丝绸之路的“远方”“名果”,“玉门枣”具 ...

• 魏明孔 | 隋唐手工业与城市建设之进步

隋唐时期的城市建设内容非常丰富,是当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本文主要讨论隋唐手工业对当时城市建设进步的贡献,从技术层面上看,隋唐的建筑在秦汉的基础上有了长足发展,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其特色在城市建设和寺院建筑中得到了具体体现。但是,现在隋代的建筑已经难能发现实物,即使唐代城市建筑中保留至今的建筑物 ...

• 东魏北齐邺城的陶文丨王竞雪

东魏北齐邺城陶文印记的艺术风格探析 ⊙ 王竞雪历来关于陶文的研究多以战国陶文为主要对象,并作为研究古文字的一个分支,但近几年在邺城故址所发掘的东魏(534-550)、北齐(550-577)时期的陶文,已不同于战国陶文与秦汉陶文所使用的篆体,而是使用当时铭刻文字中最常见的隶楷书,皆为抑压在板瓦背部或筒瓦嘴部的文字印记,品类多达上千种,其中以河 ...

• 张涌泉:缀合与敦煌残卷的定名——敦煌残卷缀合的意义之一

  敦煌文献中残卷或残片的比例相当大,没有题名者不在少数;即使相对完整的文本,也常有缺题的情况;部分写卷虽有题名,但也每每存在题名歧异的情况。所以如何为写卷定名是敦煌文献整理研究的先行工作之一,也是敦煌写本研究中的最大难题之一。十年前,我在谈到敦煌残卷的定名时,提出四种方法,并已点出缀合对敦煌残卷定名的重要作用。但由于论题和篇幅 ...

• 白于蓝 周悦:清华简《金縢》文句新释

作者:白于蓝 周悦来源:《历史研究》2020年第5期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所收《周武王有疾周公所自以代王之志》与今本《尚书·金縢》大体雷同,学界普遍称之为简本《金縢》。自公布以来,对简本《金縢》文句的校释及研究屡有收获,但个别简文的释读仍有讨论余地。特别是第8—13号简文,由于涉及成王与周公的君臣关系、周公摄政与还政等周初政局 ...

• 郑岩 | 多相之维:考古学与美术史的跨学科观察

作者:郑岩来源:《艺术学研究》2020年第6期 汉武梁祠汉画像(图源:网络)我读书时学的是考古学,又在博物馆工作过十几年,曾经有少量的机会参加田野调查和发掘,后来在美术学院教书,从事中国古代美术史的研究。“考古学与中国美术史研究”这个话题是我多年来一直在思考,也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这个题目很大,我仅结合个人的研究和体验来谈一些看法,与 ...

• 小小的珠子,串起古埃及文明

珠子虽小,但在埃及文物中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埃及考古学之父弗林德斯·皮特里爵士在其著作中曾这样写道:“珠子和陶器是考古学研究的字母表。”在对古埃及墓葬进行发掘时,珠子是最为常见的随葬品。埃及出土串珠数目庞大,通过对珠子的研究,学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当时社会的丧葬文化与社会生活。夏鼐先生的巨著《埃及古珠考》是目前研究古埃及串珠分类、 ...

• 公共考古 | 在地社区公众考古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随着考古学科的发展,公众考古已经成为整个考古工作的必要内容之一。考古工作需要遗址所在地的支持,同时考古工作者也需要结合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回馈社区群众,在这其中,在遗址现场开展考古教育活动是最有效且可行性高的方法;对在地社区中小学生和群众进行考古普及宣传可以帮助树立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使他们成为基层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 ...

• 考古学者安家瑶:以考古重现真正的汉唐气象

安家瑶是中国汉唐遗址考古和玻璃考古领域的权威专家,主持并全程参与了包括隋唐圜丘、大明宫含元殿在内的十几项重要遗址的考古发掘,毕生致力于将尘封的文化遗产与文明见证重现于众。她倡导建立是大明宫考古遗址公园和中国考古博物馆,探索适应时代需求的大遗址保护和文物展示新模式。此外,她还是丝绸之路申遗专家考察组组长之一,为“丝绸之路:长安—天 ...

• 纪念周口店遗址发现100周年:周口店遗址史前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论文集

基本信息:编著: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科学出版社版次:1印刷时间:科学出版社印次:1ISBN:9787030626813内容简介:  2018年10月,由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口店国际古人类研究中心、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与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等多家单位举办的周口店遗址史前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

• 从曲什曼墓地出土的红玛瑙珠看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的东西方文化交流

全文阅读从曲什曼墓地出土的红玛瑙珠看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的东西方文化交流(作者:朱乃诚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徐光冀先生八十寿寿辰纪念文集》40-53页,科学出版社,2015年6月。)

• 解析库车提克买克墓地出土的天珠

-----------------------------------------------------------------------全文阅读解析库车提克买克墓地出土的天珠(作者:戴君彦 北京文博文化事业发展研究中心,阮秋荣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博物院》2019年第6期)

• 黄珊:白瓷起源综合研究——公元6世纪中国北方陶瓷生产技术的转变

  2020年12月27日下午,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长风论坛(鳌山035期)之“白瓷起源综合研究: 公元六世纪中国北方陶瓷生产技术的转变”讲座顺利举办。本次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考古学院黄珊老师担任主讲嘉宾,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王全玉老师主持。  本次讲座,黄老师主要介绍了白瓷出现的意义、研究白瓷起源 ...

• 大唐帝国:中国的中世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年:2021-2页数:321定价:68.00元装帧:平装系列:启真 · 文史中国ISBN:9787308206808作者简介: 宫崎市定(1901—1995),日本历史学家、汉学家,京都学派史学第二代代表人物和集大成者。曾荣获日本学士院奖和法兰西学院颁发的儒莲奖。宫崎市定对中国史的很多领域,包括社会结构、政治体制、经济形态、权力关系、政府组织 ...

• 吴小军 | 从唐代“金筐宝钿”论花丝镶嵌的历史和定义

吴小军博士,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珠宝首饰设计、传统金属工艺及其理论。  2008年6月7日,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花丝镶嵌制作技艺”被正式列为北京和河北地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9年5月26日,文化部授予河北大厂回族自治县的马福良和北京市通州区的白静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丝镶嵌制 ...

• 【学术研究】宁夏隆德县沙塘北塬遗址2016 年发掘简报

沙塘北塬遗址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沙塘镇街道村北侧的一个小塬上,北依山丘,南邻渝河,坐落于渝河北侧二级阶地上,地势北高南低。312国道和青兰高速公路分别从遗址的南、北两侧穿过(图一;图二)。2013年,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勘探和发掘,勘探面积3.5万平方米,发掘面积400余平方米。2015年,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

• 无物集:张文立博物馆学文集

  基本信息:  作者:张文立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12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20年12月  印次:1  ISBN:9787532598236  作者简介:  张文立,男,1967年7月生,陕西省西安市人,历史学博士。1989年毕业于吉林大学考古学系博物馆学专业,并留校任教。曾任吉林大学文学院博物馆学系主任、吉林大学博物馆副馆长兼 ...

• 汉唐遗址考古与丝路文明研究——访著名考古学家安家瑶

  她是中国汉唐遗址考古和玻璃考古领域的权威专家,主持并全程参与了包括隋唐圜丘、大明宫含元殿在内的十几项重要遗址的考古发掘,毕生致力于将尘封的文化遗产与文明见证重现于众;她是大明宫考古遗址公园和中国考古博物馆的倡建者,孜孜不倦探索出适应时代需求的大遗址保护和文物展示新模式;她是丝绸之路申遗专家考察组组长之一,为“丝绸之路:长安— ...

• 薛龙春丨名称、书写及环境所塑造的风格:围绕浙大藏颜真卿残碑的三个问题

颜真卿的《修西亭记》,或许是我们观察自然外力型塑碑刻风格的一个极好样本。当我们在谈论一块碑刻的风格时,我们到底在谈论书家的意图,碑石的意图,匠人的意图,还是大自然的意图?《修西亭记》存世状况的特殊性,将有助于我们对上述问题作更进一步的思考。薛龙春,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2018年秋学期,为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邀访教授。主 ...

• 林梅村:蒙古高原汉城考——兼论中原建筑艺术向蒙古草原的传播

摘要:本文根据实地考察、考古新发现,并结合文献记载,对战国秦汉长城及匈奴古城作了全面梳理。我们认为,头曼城即内蒙古乌拉特中旗德岭山水库大坝东山圆形古城,而赵长城高阙塞在乌拉特前旗乌拉山昆都仑沟石门障。秦代沿用,成为秦帝国之国门。此外,匈奴还建有赵信城,在蒙古国南戈壁省塞林巴剌嘎斯古城。蒙古国后杭爱省鄂勒济特县新发现的匈奴古城当为 ...

• 众神之灵:古埃及的动物木乃伊

木乃伊是古埃及文明的经典文化标志之一。提到木乃伊,多数人想到的都会是人类木乃伊,然而除此以外,古埃及人还制作了数以百万的动物木乃伊——牛、羊、狒狒、狮子、猫、狗、鬣狗、鱼、蝙蝠、猫头鹰、鳄鱼、鼩鼱、蜣螂、猫鼬、鹮、隼鹰、蛇、蜥蜴等等都可以制成木乃伊。将人类死者制成木乃伊无疑是为了完整保存尸首以期在来世获得永生,相比而言,动物木乃 ...

• 郑学檬《敦煌吐鲁番经济文书和海上丝路研究》出版(附自序)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21-2  页数:348  定价:78.00元  装帧:平装  丛书:浙江学者丝路敦煌学术书系  ISBN:9787308209267作者简介  郑学檬,浙江天台人。1960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学系。曾任该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兼任厦门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唐史学会会长、中国经济史学会副会长(名誉会长)。曾应邀在荷 ...

• 卫 凌 | 山西运城侯村出土的汉代百戏楼图像学解读

  百戏是古代民间表演艺术的总称,秦汉时已经出现。杨荫浏先生在《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中写道:“汉代的百戏,内容相当多样。它里面包含着许多与武术有着联系的花样,如比力、举重、爬杆、弄丸、弄剑、走绳索、翻筋斗等;也包含着鸟兽虫鱼的扮演,人物故事的扮演等;有音乐、有歌、有舞、有动作,有时还应用着活动的布景,与戏剧相仿佛。”吴钊、刘东升编 ...

• 扬州考古发现与研究(2020年)(总第1辑)

基本信息:编著: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年12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0年12月印次:1ISBN: 9787501068937内容简介:  本书是由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主编的考古发现及相关研究性学术集刊,拟每两年出版一册。现设考古新发现、扬州地域文明探索、其他研究等栏目。本辑为总第1辑,收录相关文章21篇。目录考古新发现 江苏宝应 ...

• 东周临淄城居民肉食消费初探:动物考古学的视角

-----------------------------------------------------------------全文阅读东周临淄城居民肉食消费初探_动物考古学的视角_李志鹏.pdf(作者:李志鹏、杨勇、徐龙国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钱益汇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杨梦菲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南方文物》2020年第4期)

• 文明的边疆:从远古到近世

  书名: 《文明的边疆:从远古到近世》  作者: 张国刚  类别:历史—丝绸之路  定价:69.00元  上市时间:2020年10月  装帧:假精装  开本:16开,155×230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书号:ISBN 978-7-5217-2118-8  图书CIP数据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文明的边疆 : 从远古到近世 / 张国刚著. -- 北京 :  中信出版社, 2 ...

• 史金波:西夏对中国印刷史的重要贡献

 宋辽夏金时期,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印刷事业繁荣。隋唐时期发明的雕版印刷,至宋代臻于完美,技术精良,印制了很多文献精品,还发明了活字印刷,使印刷事业达到新的高峰。    西夏(1038—1227)提倡文化,重视教育,善于接受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继承和发展了中原地区的印刷事业,对中国印刷术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多方面的

• 尖端科技如何赋能考古行业

「核心提示」  本文作者Andrew Dickson既是记者,也是评论家,为《纽约时报》、《卫报》、《金融时报》和《纽约客》等撰稿,主要报道文化方面的相关资讯。Neal Spencer是一位考古学家,也是大英博物馆埃及和苏丹部的管理员。他喜欢轻装上阵,定期前往非洲东北部的苏丹。他目前发掘的遗址是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1070年被埃及法老占领的一座古城镇。在这些 ...

• 王贞平 | “万国来朝”掩盖了盛世唐朝的真实形象(燕京访谈)

唐朝,往往给人以万邦来朝的盛世大唐景象。但是,为什么当时周边国家对唐朝往往既羡慕又恐惧,认为它是“令人生疑的邻居”。研究唐代外交制度史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王贞平,为我们讲述真实的唐朝及其地缘政治。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朝代之一。每当我们提起唐朝,出现在脑海中或许是那个兼具文化软实力和硬实力君临天下、万国来朝、气 ...

• 张良仁:一把打开吐鲁番史前史的钥匙——评《新疆洋海墓地》

  吐鲁番盆地是一个颇为独特的区域。它位于新疆东部,坐落在天山东段的南侧。由于地处内陆,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水汽无法到达,而来自大西洋的水汽也受到了天山的阻隔,因而盆地内雨水稀少。同时,这里海拔低,其中心的艾丁湖达-154.31米,是我国海拔最低的地方,所以这里夏天气温炎热,可达46-47℃。高温少雨的气候形成了大面积的沙漠以及横亘盆地中部 ...

• 域外观察 | 维罗纳:光影中的城市旅游形象

维罗纳(Verona),拉丁语的意思是“极高雅的城市”。作为莎士比亚剧作中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故乡,维罗纳是一座融远古文化和现代文明为一体的古城,是全球知名的旅游胜地。  2000年,维罗纳城被整体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城市类世界文化遗产。2019年3月,杭州和维罗纳签署了文化遗产合作协议,为中意两国文化交流构建了一个新的平台,这对于两个古老 ...

• 域外观察 | 阿维尼翁:青山依旧繁华尽

阿维尼翁是法国普罗旺斯大区沃克吕兹省的首府,从1309年到1377年将近七十年的时间里一直是欧洲教廷所在地,历经7位教皇。1995年,阿维尼翁以其在西方基督教历史上的特殊地位被UNESCO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当时意大利很多文学艺术大师云集服务于教廷,阿维尼翁于是成为意大利文学艺术向法国辐射的重要枢纽。夜色如银“阿维尼翁之囚”  教俗之争一直 ...

• 理论前沿 | 我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我国在政府层面推进与工业遗产保护相关的工作大概始于2013年。在该年3月,国家发改委下发《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实施方案编制大纲(试行)》通知,要求涉及城区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的18个省区市发改委组织编制《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的主要任务是“重点推进120个‘老工业城市’的老工业区大中型国有企业实现 ...

• 刘礼堂 陈韬|西南茶马古道:汉藏交融的千年大通道

作者:刘礼堂 陈韬来源:《光明日报》(2021年1月25日 第14版)茶马古道(图源:网络)  西南茶马古道是我国历史上内地同西南边疆地区和周边邻国进行商贸、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也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廊道遗产。就国内部分而言,西南茶马古道分为青藏、川藏、滇藏三条主要线路和数量众多的支线,它们共同组成了一张复杂交错的道路网络。其中,西南茶 ...

• 青铜器、金文与齐鲁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基本信息:  编著: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潍坊市博物馆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12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20年12月  印次:1  ISBN:9787532598175  内容简介:  山东地区是齐鲁文化的发源地,齐鲁文化遗存十分丰富,且出土了很多带铭文的精美青铜器。一直以 ...

• 一生追求考古学的中国气派

  今年是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徐苹芳先生逝世十周年。有人说,徐先生是我国考古界的良心。  人们这样称赞他,是基于他见证了新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程,担任过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第五任所长,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的负责人,是我国考古界重要领导者之一;更基于他性格质直,始终在振臂高呼保护古城、保护北京,矢志不渝。他坚持认为:“经济建设要给遗产保护 ...

• 湖北城址考古重大收获频传 共同揭示长江中游文明进程

  1月23日,盘龙城遗址考古队正式宣布,发现一处面积约3万平方米的铺石遗存,年代为商代早期,有专家分析认为,或为祭祀遗存。如此大规模遗存的发现,进一步印证了盘龙城作为商王朝南方中心城市的地位。湖北境内曾密集分布着史前城址(图示为不完全统计)  盘龙城遗址考古属于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项目,此前的2020年5月,国家文物局将长江中游文明进 ...

• 牛世山:商、周王朝的礼制变革——以酒礼器为视角

  史学大师王国维有《殷周制度论》一篇,认为“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此论很有新意,至今仍有很大影响。  在《殷周制度论》篇中,王国维先生所论从上古以来古帝王所居,渐次延及地理、文化和制度。他认为,周王朝以前的古族古国及其文化制度的变迁明细要小于殷、周之际,举证有以下方面:  1.“都邑,政治与文化之标征也。”“ ...

• 黄剑华:汉代画像中的“事死如事生”观念与孝道思想探讨

 摘 要: 汉代画像是埋入地下的一种特殊的画作, 是两汉时期厚葬之风的产物。这种性质决定了它的特殊性,从图像内容到表现形式都服务于墓主人,与丧葬礼俗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幽冥世界的关怀与想象,始终是汉代画像着意表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这个主题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譬如由体现孝道思想而产生的“事死如事生” 观念,在汉代画像里便有生动而深 ...

• 刘未:昭穆贯鱼:北宋韩琦家族墓地

韩琦五世祖韩乂宾,晚唐时任镇冀深赵等州节度判官,自其以上祖先均葬于深州博野县蠡吾乡。四世祖韩昌辞,曾任鼓城令,后晋天福年间葬于赵州赞皇县北马村。曾祖永济令韩璆广、祖父知康州韩构始葬于相州安阳县丰安村。熙宁八年(1075年),韩琦归葬丰安村祖茔西北。作为“两朝顾命定策元勋”,身份非比寻常,葬礼规格很高。宋神宗派内侍监督,为他营建了一座 ...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