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葛兆光:蒙元时代首绘亚非欧地图
《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为明建文帝四年(1402)朝鲜人画于丝织物上的地图,长一百五十厘米、宽一百六十三厘米,原藏日本京都西本愿寺,后归京都龙谷大学图书馆。1910年,京都大学教授小川琢治摹写和解说过它,一百年前摹写的地图,至今保存在京都大学。由于葡萄牙人迪亚士1488年才绕过好望角,达伽马更晚,在1497年才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所以一般认为,在1508年版托勒密《地理学》之前,欧洲人并没有整体的
《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为明建文帝四年(1402)朝鲜人画于丝织物上的地图,长一百五十厘米、宽一百六十三厘米,原藏日本京都西本愿寺,后归京都龙谷大学图书馆。1910年,京都大学教授小川琢治摹写和解说过它,一百年前摹写的地图,至今保存在京都大学。由于葡萄牙人迪亚士1488年才绕过好望角,达伽马更晚,在1497年才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所以一般认为,在1508年版托勒密《地理学》之前,欧洲人并没有整体的
在“丝绸之路”这个话题被德国人李希霍芬提起100多年之后,一卷新发现的古地图重新点燃了中国人对“丝路”的热情。 一卷地图的传奇 2013年5月1日至4日,保利拍卖与旅游名城甘肃省嘉峪关市合作,在当地举办了“起点——明代丝绸之路地图嘉峪关大展”,专门展出了保利八周年春拍最重要的拍品:描绘了明代丝绸之路全貌的30米巨幅绢本青绿山水地图手卷《蒙古山水地图》。紧接着,国内各大媒体都报道了这卷古地图
《丝路山水地图》原藏于明朝内府,20世纪30年代流出国外,被日本著名收藏机构藤井有邻馆收藏。由于图上题款被人裁去,原名不得而知。因原收藏者尚友堂在卷头包首题写了“蒙古山水地图”几个字,所以以此命名。图名所谓“蒙古”,是指16世纪尚称雄欧亚大陆、仍然统治着从今天的甘肃嘉峪关以西直至土耳其和北非的蒙古四大汗国的后续王朝,如蒙古和撒里畏兀儿诸部落(源于窝阔台汗国)、帖木儿帝国(源于察哈台汗国、伊利汗
——————————————————————————全文阅读探秘原始的玉石开料技术(作者:杨晶 故宫博物院,原文刊于:《大众考古》2017年第10期)
————————————————————————————————————————全文阅读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祭祀图”牙璋考(作者:朱乃诚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四川文物》2017年第6期)
【2017敦煌论坛论文选刊】贞观年间的丝路往来与敦煌翟家窟画样的来历……………………………………荣新江(01)敦煌诗歌写本原生态及文本功能析论………………………………………………朱凤玉(09) 敦煌石窟龛楣(梁)上双首一身龙纹与商代青铜器龙纹图像形态及甲骨文虹/霓字的渊源……………………………………………………李中耀 李晓红(17)图形“间 ...
饶宗颐先生是举世瞩目的汉学泰斗,他在书山学林中秉烛前行,治学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上古史、甲骨学、简帛学、经术礼乐、宗教学、楚辞、史学、中外关系史、敦煌学、潮学、目录学、艺术、诗文、文学及词学,他被誉为亚洲文化的骄傲和最后的通儒。上世纪50年代便开始对敦煌史地、敦煌曲、敦煌绘画等领域进行深入研究,推动了敦煌学的进一步发展。饶宗颐先生对敦煌书法的研究是具有开拓性的。早在1961年,饶先生就写有《敦煌写卷之书法 ...
2月5日下午,2017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在京发布。《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的七年知青岁月》、《伟大也要有人懂:小目标 大目标 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红色家书》、《朗读者》、《海错图笔记》、《布罗镇的邮递员》等50种图书入选。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推荐活动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全民阅读活动组织协调办公室主办,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承办,中央部分主要媒体和网站参与,这也是该活动第八年为广 ...
安徽人民出版社 《话说丝绸之路》一书结合历史文献和实地考察,通过精美又极具史料价值的图片,对陆上丝绸之路及海上丝绸之路的起源,具体线路,沿路民族、文化、名城以及相关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等做了精要的介绍。精选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人、事、物,着重解读了丝绸之路在中国与海外交流方面所发挥的重要历史作用,以体现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源远流长的贸易畅通、民心相通和文化交融,对今天的丝绸之路再铸辉煌有重 ...
本报讯 1月30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一史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以下简称“社科院历史所”)、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以下简称“国图出版社”)就合作编纂出版《明清时期丝绸之路档案图典》举行研讨会。一史馆馆长孙森林、社科院历史所所长卜宪群、国图出版社总编殷梦霞等出席会议并讲话,一史馆副馆长李国荣主持会议,三方课题组成员参会。会上,三方共同签署了《明清时期丝绸之路档案图典》编纂合作协议书,标志 ...
所谓“西域”,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西域,通指古代新疆。广义的西域,泛指玉门关、阳关以西的广大地区,囊括了新疆地区以及中亚和西亚的部分地区。西域向来扼扣亚洲腹地要道,尤以丝绸之路连接东西方文明,备受考古工作者的重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林梅村教授是这方面的专家,多次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寻访古城,赴日本、英国、美国、瑞典等国调查流散海外的文物,著有《西域文明——考古、语言、民族和宗教新论》、《汉 ...
今天,学术专业泾渭分明,考古学的相关作品虽然往往以知识丰富、信息密集引人入胜,但因考古学特有的实践特点,仅凭文字终难以带领普通读者登入堂奥。另一方面,考古题材因其趣味性,每每为各路畅销文学染指,对其科学性造成消解。因而,急需文理清正的作品去芜存菁。 最近读到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郑嘉励先生的《考古的另一面》一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收获了极佳的阅读体验。《考古的另一面》 郑嘉 ...
——————————————————————————————————全文阅读渤海上京城2号宫殿址出土玉石“杖首”应为“熏炉”考辨(作者:彭善国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原文刊于:《北方文物》2017年第4期)
基本信息:编者:中国考古学会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11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7年11月印次:1ISBN:9787520314923内容简介: 本书集结了2014年考古学最新研究成果和动态,收录了该年度中国考古学研究、考古文物新发现、学术动态、考古教学、考古学文献资料目录等资料。时代上迄旧石器时代晚期,下至明清时期,是适合广大文物工作 ...
全文阅读考古学理论:回顾与期望(本文由《中国考古学会年鉴》编辑委员会提供,原文刊于:《中国考古学年鉴2016》,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11月)
西藏发现的两件有关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文物(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宿白) 1959年文化部西藏文物调查工作组在西藏工作时,看到两件有关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文物,一件是中亚——西亚制造的大型银壶,一件是印度东部制造的一组寺院木石模型。大型银壶是拉萨大昭寺中心佛殿第二层西侧正中松赞干布殿内的一件供奉器物(图一)。寺僧相传是松赞干布生前遗物。又传自土中掘出。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大昭寺寺内六佛像目录
吴哥寺是苏利耶跋摩二世征召全国劳力,耗时30多年修建、供奉毗湿奴神(Vishnu)的寺庙。它最初的名字“Vrah Vishnulok”,意思为“毗湿奴的神殿”,相传是给国王加冕的婆罗门教主祭祀地婆诃罗(Divakara)设计的,已无法考证。到了16世纪,这座规模宏大的寺庙群被改名为“Angkor Wat”,意为“寺庙都城(City Temple或City Pagoda)”,一直延用至今。Ang
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与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冈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石窟”,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艺术的历史瑰宝。 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35公里,是我国著名的石窟寺之一,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余个朝代不断地开凿和修缮,虽经数次地震与火灾,仍保存窟龛221个,泥塑、石刻造像10632身,壁画
陈曦,苏州大学建筑学院讲师本文摘自“《威尼斯宪章》之后:当代意大利建筑遗产保护的思潮 ”,原文刊登于《建筑师》杂志2017年12月刊, 总第190期P55-60页 意大利的保护思想因为皮埃罗 · 戈佐拉(P. Gazzola)和罗贝尔托 · 帕耐(Roberto Pane)参与起草《威尼斯宪章》的工作以及切萨莱·布兰迪(Cesare Brandi)的“批判性修复”(Restauro Critic
点击“当代敦煌”蓝字关注我们哦,更多精彩! 缅怀宿白先生宿白 1922年生,辽宁沈阳人。著名考古学家,中国佛教考古的开创者。194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史学系。1948年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攻读研究生肄业;1951年主持河南禹县白沙水库墓群的发掘;1952年起先后在北京大学历史系和考古系任教;中国考古学会名誉理事长。作为历史考古学上集大成者,在宗教考古、建筑考古、印刷考古和版本学等领域的造诣为学界所公认
中国开凿石窟约始于3世纪,盛于5~8世纪,最晚的可到16世纪。分布于中国各地的石窟寺遗迹,大都见录于明清地方志和游记中。1发现考古 20世纪初一些外国人即根据上述著录调查了一部分重要石窟,如日本人伊东忠太调查山西大同云冈石窟(1902),法国人E.沙畹调查河南洛阳龙门石窟(1907)。 不少外国人的调查,往往伴随着掠夺和破坏,德国人A.von勒科克在新疆拜城、库车、
宿白与西藏考古宿白与西藏考古 作者:侯石柱 《中国西藏》2001年第五期今年春天的一个上午,我敲开了宿白先生的家门。先生是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我是以《中国西藏》特邀栏目主持人的身份上门采访的。先生招呼我在客厅里坐定后.我把事先准备好的两本杂志和一本书送给先生。两本杂志是今年新出版的第一。二两期《中国西藏》;一本书是我写的《雪域高原考古记》。先生接过杂志和书后,一本一本翻看:从外观.到目
点击“当代敦煌”蓝字关注我们哦,更多精彩!敦煌是移民城市最有文化的地方 文/ 柴剑虹在感叹敦煌艺术的盛大辉煌的同时,不少人提出了疑问:为什么敦煌莫高窟有这么灿烂辉煌的古代壁画、彩塑?为什么在莫高窟能发现至今还是举世仅存的藏经洞?198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敦煌莫高窟,留存于今最珍贵的文物是以石窟壁画与彩塑为代表的艺术品及藏经洞所出古代文献,它们是世界敦煌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在敦煌学已走过百
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兼世界遗产研究会会长 郭旃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大家好!今天这个会议很大的题目叫“新时代语境下文化遗产融合新趋势”,因为过去我们做文化遗产都是讲物质文化遗产怎么保护,理念也好,实践也好。那么谈新语境下统筹的保护趋势,我只能从我接触的片段和我一些粗浅看法给大家做汇报。1总书记史无前例地在世界遗产申报的时候发来贺电,给厦门鼓浪屿,其中提到“申遗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利用,要总结成功经
2017年末,在北京大学中古史研究中心组织的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九十周年高峰论坛上,意外见到了王炳华先生。他被安排作关于新疆考古的主题报告——《从高加索走向孔雀河》,这样宽阔的视野似乎也只有他可以驾驭。 自1960年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毕业赴新疆工作算起,王炳华先生在新疆作了40个春秋的考古。2000年退休之后,他被请到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西域研究所教书育人。这几年他笔耕不辍,继续沿着西域研究之路,把自己见证并思考的 ...
葛剑雄教授在尼山国学大讲堂。 张洪刚摄 “一带一路”分别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管陆上经济带还是海上,都有“丝绸之路”这个概念。那么,今天讲的“一带一路”,跟历史上的丝绸之路究竟有什么关系呢?日前,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做客尼山国学大讲堂,作了题为《“一带一路”的机遇和挑战》的讲座。“丝绸之路”,由德国人1877年命名 有很多人不知道“丝绸之路”这个名字是外国人取的。为什么两千多年来 ...
基本信息: 作者:王学理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11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7年11月 印次:1 ISBN:9787030548863 内容简介: 汉阳陵是西汉第四代皇帝——景帝刘启与王皇后“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位于陕西咸阳原之巅。两座四棱台状的陵冢高大巍峨,彰显“文景之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气象。本书作者系汉阳陵科学考古发掘
郭里木棺板画B板的叙事结构与A板完全相同,画面以棺板的矮帮为起首,渐向棺板的高帮推进,到拂庐宴饮形成高潮。现按B板的叙事结构,将情节区分并给予说明。 灵帐举哀 这一场景画在棺板右下,人群分成两组。紧靠棺板右边,画三人四马。马匹站成一排,头身皆披红黑图案的彩衣,类似虎皮。马前并排站立的人物,有二人戴黑底红 纹的大沿礼帽,一人缠头,腰间佩刀,人物表情肃穆。与他们相对,画一躬身长袖的接待者。这组人物 ...
【项目成果】 作者:王京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功能定位及其实现机制研究”负责人、曲阜师范大学副教授)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文化遗产管理制度不断优化和创新,文化遗产公共资源属性日益得到巩固和强化,文化遗产价值日益显现。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根据总书记“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
本年度中国大陆地区共出版敦煌学专著和论文集70余部,公开发表相关论文800余篇,现将研究论著目录整理如下,编排次序为:一、专著部分,格式为:作者/编者/译者 书籍名称 出版社 出版日期;二、论文部分,格式为:作者/编者/译者 篇名 发表刊物 期次/卷期:页码(期刊)/日期(版面)(报纸)。论文部分按学术期刊《敦煌研究》又细分为石窟考古与艺术、敦煌文献、敦煌史地、敦煌语言文学、 简牍研究、敦煌学史、丝绸之路史地、西北石窟艺术、 ...
———————————————————————————————————————全文阅读西城驿——齐家冶金共同体* ——河西走廊地区早期冶金人群及相关问题初探(作者:陈国科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原文刊于:《考古与文物》2017年第5期)
1月26日,浙江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正式启程,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正式推荐“良渚古城遗址”,作为2019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良渚古城遗址由此迈出了申遗路上最关键的一步。 良渚遗址最早发现于1936年。2007年,总面积300万平方米的良渚古城重现人间。良渚古城的发现和确认,让世人深感“石破天惊”,这不仅标志着良渚文化进入了都邑考古的新阶段,更实证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悠历史。十年时光之于千年变幻,有如 ...
近日,由陕西省文物局全力支持,英国作家爱德华·伯曼Edward Burman先生用英文撰写的《兵马俑——秦代历史、秘密与最新考古发现》(Terracotta Warrior: History,Mystery and the Latest Discoveries) 由英国著名出版商韦登菲尔德WEIDENFELD NICOLSON出版,并将于2018年2月8日在由陕西省文物局与英国利物浦国家博物馆联合举办的“秦始皇兵马俑展览”开幕活动上举行该书的正式发行仪式。爱德华·伯曼先生是英国著名作家,先后在 ...
考古学的分支学科,以田野考古发掘和调查所获得的美术遗迹和遗物为研究对象。它从历史科学的立场出发,依据层位学、类型学等考古学研究方法,结合古代文献以及传世的有关遗物,阐明美术的产生、发展过程,以及与物质文化发展的联系,为人类文化史研究提供准确可靠的实物例证。美术考古学的研究范围及对象,有时与美术史相同,但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则具有质的差别。 在世界范围内,近代考古学的萌发,与欧洲文艺复兴后人们对 ...
汉唐时代是我国历史上的辉煌时代,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就是在世界历史上也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汉唐时代的首都长安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国际大都会。本书作者刘庆柱为当代著名的考古学家,长期致力于长安城的考古研究工作。本书就是利用已经取得的考古成果,结合文献记载,对长安城尤其是汉唐时代的长安城进行了全面的介绍,使人们更好地了解这座历史名城。作者:刘庆柱出版社:中华书局 ...
人称死亡之海的沙漠腹地,埋藏着一个神秘的王国,这里流传着一种形似驴唇的古文,这里拥有大量灿烂的织锦,千百年后,当人们再次叩开古老的国门,时间好似突然停止,人们仿佛刚刚离开家园,这是一个怎样的神秘国度?它又为何被遗弃?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深处,尼雅河下游有一片绿洲,《汉书·西域传》中曾这样记载,这里离长安有八千八百二十里,住着四百八十户人家,养着士兵五百人,这就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精绝国,这个遥远的精绝 ...
自新石器时代的齐家文化正式出现,到清代最终被玻璃镜取代而退出历史舞台,铜镜在中国延续使用了大约4000年,应是中国古代诸种金属器物之中沿用时间最长者。虽然,铜镜长期以实用器具的形式出现,但从“明镜高悬”“破镜重圆”“镜花水月”等成语典故可以看出,它显然早已超越了日常生活中照面饰容的用途,事实上成为了精神和观念的物化载体,在有形又有限的实体之中,承载蕴含了无形而无限的精神文化。 正因为铜镜存在的时间 ...
2010年以来,我国文博考古学界相继出版了一些有关中国古代铜镜的著作,如《洛镜铜华:洛阳铜镜发现与研究》《千秋金鉴:陕西历史博物馆藏铜镜集成》《仪征馆藏铜镜》《汉广陵国铜镜》《清质· 昭明》《净月澄华:辽宁省博物馆藏古代铜镜》《常德出土铜镜》《楚风汉韵:长沙市博物馆藏镜》等。不少民间藏镜也陆续出版问世,如《古镜今照:中国铜镜研究会成员藏镜精粹》《莹质神工 光耀阳羡:宜兴收藏铜镜精品集》等。除了这些主 ...
考古学家张弛发表的《龙山—二里头——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与青铜时代全球化的形成》(《文物》2017年第6期)一文,通过对长江流域、黄河流域、西辽河流域史前聚落规模与数量的分析,特别强调在龙山—二里头文化时期,半月带农牧交错带文化与文明的异军突起,对此前传统的文明中心如长江中游的屈家岭—石家河文化、长江下游的凌家滩和良渚文化、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海岱地区的大汶口文化的全面衰落以及中原地区的迅速崛 ...
摘要 本文认为岑参西域诗不能称边塞诗·其诗的特点是纪实,确证了轮台城的位置,填补了唐代西域历史、地理、民族、战争的实情。并和封常清一起维护了统一,加强了民族团结,立下了不朽功绩。关键词:岑参 封常清 轮台城 丝绸之路一、岑参西域诗的学术价值岑参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特别是他的西域诗,是千古不朽杰作,许多人把他的西域诗称为“边塞诗”,这与历史事实不符。因为唐代西域所属疆土,远比汉朝所辖巴尔喀什湖以东 ...
文化景观类世界遗产的起源与保护实践文化景观作为世界遗产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类型,代表着“人与自然共同的作品”。今天让我们从文化景观的学术概念谈起,简要回顾文化景观的地理学学术概念发展和对遗产保护实践的影响过程,进一步了解世界遗产体系中的文化景观。起源文化景观概念在引入世界遗产保护体系之前,一直是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从学术起源来看,德语中的“景观” (Landschaft)一词至少在中世
两河流域,驴在新石器时代就被人类饲养,在日常生活生产、军事战争和丧葬文化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诸多考古发现和文学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一探究竟的重要线索。 古代西亚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之间相对肥沃的土地不仅孕育了辉煌灿烂的人类早期文明,也是当地动植物的天然乐园,包括羚羊、野牛、野驴等在此栖息。其中,驴在古代两河流域先民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农业耕作、
摘要:隋唐时期作为中国古代铁器和铁器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在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基础上,铁器和铁器工业获得了新的发展。本文基于考古发现的铁器实物资料和有关文献记载的系统梳理,初步揭示了隋唐时期铁器的种类及社会应用、钢铁技术和铁器工业的发展状况及其时代特色。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冶铁术并制作和使用人工铁器的国家之一。考古发现和研究表明,中国古代冶铁术和人工铁器自公元前800 年前后的西周末年
教你盖好一座好庙寺院建设必备技能,值得拥有关注 关注公众号输入“0”即可免费领取百家寺院高清设计图 从拿地到盖好一座庙中间所要了解的政策、规划、筹资、设计、建设的全过程,寺院住持必备技能。印度次大陆也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早在公元前三千多年,已有了相当发达的文化。印度佛教的建筑大多以石建筑为主,辅助的有砖石结构的。早期在印度河流域有几座繁荣的城市,具有精心规划的方格系统,主要街道形成了矩形的街
艺术是生活的升华 设计是艺术的呈现 陕西是中国文化的天然博物馆,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神故乡。创造了不同自然气候条件的“场所精神”,孕育了从宫殿建筑、陵墓建筑、宗教建筑、景观园林到传统民居等丰富的建筑类型。一、 自然人文背景(一)自然地理 陕西地理环境丰富多样,南北高,中部低,西部高,东部低,区域内山水环绕,地形多样,形成了陕西北部的陕北黄土高原、中部的关中平原和南部的秦
西域历史语言研究集刊(第九辑) 《西域歷史語言研究集刊》是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西域歷史語言硏究所主辦的學術刊物,以刊登國內外學者關於中國西北邊疆地區少數民族歷史、語言、考古、地理、宗教等方面的最新硏究成果爲主要宗旨,發表具有原創性的學術研究論文、書評和研究綜述等,以期推動國內學界在西域歷史語言研究方面的進步。❈沈卫荣 主编科学出版社 ...
基本信息:编者: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慕尼黑工业大学 陶质彩绘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11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7年11月印次:1ISBN:9787030462015内容简介: 中国(陕西省)与德国文物科技保护方面的合作开始于1990年,至今已逾20多年的历史。其间于1999年和2009年在西安分别召开了两届以彩绘文物保护与研究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秦俑及彩绘文物保护与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是201 ...
————————————————————————————————————————全文阅读汉代镶玉漆棺及相关问题讨论(作者:王煜 四川大学历史学院 原文刊于:《考古》2017年第11期)
——————————————————————————————————全文阅读隋唐圜丘三垲形制及燎坛方位探微(作者:赵永磊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原文刊于:《考古》2017年第10期)
武汉市“两会”刚刚闭幕,代表、委员们有关城市发展的精彩建言尚余音缭绕,如盘活城市“文化家底”的话题,便为我所感兴趣,并注意到,大家所列举的“家底”中,不少属于“遗址文化”。 自然界中的沧海桑田,人类社会里的明灭兴衰,都时时在发生。现实成为历史也就在瞬间。遗址或遗迹,经历过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淘洗,富含历史文化人文信息,既有多学科研究价值,也是今人“发思古之幽情”,寄托襟怀、陶冶心性的好对象。 ...
《中国考古学: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早期青铜时代》中文版终于由三联书店出版了。展开这部汇集较全面资料、综述以往研究、凝聚中西合璧的两位作者最新思考的中国史前通史,读者可以沉浸于考古学家最引以为豪的“长时段”叙事中,穿越对塑造“我们的中国”最重要的万年时光。 《中国考古学》刘莉陈星灿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以对中国史前和三代考古学发展历程的痛快梳理开篇,点明古史重建和民族认同构筑一直是中国考古 ...
基本信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11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7年11月印次:1ISBN:9787030541741内容简介: 《文化遗产研究第3辑》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编的学术论文集,包括考古遗址保护利用管理、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研究、田野考古发掘现场保护、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研究、文物分析测试研究、工业遗产·公众考古·其他等方面内容。目 ...
12日,记者从重庆出版集团获悉,日前,被列入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重庆市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的《大足石刻全集》(总计11卷19册),由重庆出版社与大足石刻研究院强强联手,历时14年精心打造,正式出版。 《全集》的出版,成为研究和保护大足石刻的权威文献,也是迄今为止关于大足石刻最全面、最权威的考古研究报告, ...
唐代汉字文化在丝绸之路的传播 内容提要:唐代汉字、汉籍在丝路传布的情形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由于商贸经济、政治、宗教与生活文化等环境,呈现出不同的接受与发展的历程,明显与其现实环境对汉字、汉籍需求的程度成正比。汉字早在汉代便开始传入高昌、龟兹、于阗、朝鲜、日本、越南等地,而后来汉字在这些地区却有着不同的发展。总之,凡官方语言文字与该地区民族语言文字或其宗教信仰使用的语言文字相一致者,汉字传播易于
点击上方“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可以订阅哦!西汉以来,“西域”是作为一个地理概念而使用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西域指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今新疆地区以至于更远的中亚地区。狭义的西域则指玉门关、阳关以西,天山南北,葱岭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昆仑山以北的广大地区。本文所讨论的西域,即为狭义之西域。自张骞“凿空”西域之后,西汉王朝积极经略西域,到汉宣帝时期,正式设置西域都护,并将其作为汉朝管理西域地区事务
点击上方“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可以订阅哦!摘要:劳榦对居延汉简的整理与分类,继承了罗振玉、王国维编著《流沙坠简》的做法而有所变通,按照简牍的种类将居延汉简的释文分为文书、薄录、薄籍、信札、经籍、杂类六个大类,每一种类之下又按性质与内容分为若干小类。在治史旨趣上,劳榦经历了由汉简为本位的历史考证向以汉代西北边疆史研究为重心的转变。他将居延汉简与传世文献相互印证,对汉代西北边疆的烽燧制度、官制系统、防
这是近代以来,第一次有中国科学家参加的现代科学考察。这是积弱的旧中国,签订的一个不可思议的协议,是“翻过来的不平等条约”。“余此次要发现一古国!”这是怎样的气魄,现在想起来都心中一热。这是“人物story”为你讲述的第90个故事,全文共5600字,阅读大概需要8分钟。朱玉麒:教我如何不想“他”作者 | 杨雪梅编辑 | 周飞亚朱玉麒很显然,这个标题中的“他”是特指一群人,而不是某一个人。当我告诉北京
版 次:1页 数:字 数:印刷时间:2013年09月01日开 本:16开纸 张:胶版纸包 装:平装-胶订是否套装: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34844393新中国成立后,数十年的考古发掘和历史研究表明,夏、商、西周以及五代时期的后晋也曾建都洛阳,故洛阳又可称为“十三朝故都”,累计建都时间长达1500年左右。于是建都之早、建都朝代之多、建都时间之长、居住帝王之多,使洛阳成为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占有独特历史地位的华夏名都。毫无疑问 ...
提 要:《新疆图志》是清末由新疆通志局修纂的较完备的通志,包括清代政治、军事、外事、经济、农业、交通、民族、考古及人物等各方面的资料。本文认为,该图志门类较以往图志有创新,设置了“国界志”、“交涉志”;注重民族,对多民族的习俗、人口、迁徙有详细记载;广征博引,资料丰富,特别是记述农业发展、矿产资源十分详细。该图志重点记清代当 ...
《丝路文明》(第二辑)刘进宝 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12月出版定价:88元 国家关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规划,使得“一带一路”成为国内外最受关注的经济话题之一,之前就已经备受关注的敦煌学也再次受到更多人的重视。随之而来,与“丝绸之路”相关的著作等也不断涌现,《丝路文明》就是其中一种。 《丝路文明》是由浙江大学“一带一路 ...
【文化评析】 一档综艺节目又一次带火了旅游,只不过这次不再是旅游类真人秀,而是一档“正经到骨子里”的文化节目。根据相关统计数据,自12月初《国家宝藏》开播以来,通过“博物馆”搜索国内旅游产品的数据骤然上升了50%.有旅游网工作人员预计,随着该节目热度的攀升,尤其寒假临近,不少有亲子游和游学计划的家长,已开始把目光转投“寻宝之旅”。 《国家宝藏》一经播出便获得了口碑与收视率的双丰收,这是继去年纪录 ...
传统文化和传统品牌曾经拥有辉煌的历史,但过去的发展方式很难适应瞬息万变的时代。传统文化、传统品牌想要立足,唯有创新一途可取。 近日,央视的文博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获得无数好评,就连一向挑剔的豆瓣网友也给出了高达9.0的评分。为什么并不罕见的文博综艺节目,能获得如此高的热度?原因只有一个,《国家宝藏》用了全新的方式,来讲述那些历久弥新的“老故事”。 不同于以往的综艺节目,《国家宝藏》邀请了王 ...
法新社巴黎3日电,当天发表的基因组研究指出,约11500年前在美国阿拉斯加州过世的一名女婴属于一个先前不为人知的族群。 科学家2013年在阿拉斯加州上阳河(Upward Sun River)考古遗址挖出一具婴儿遗骸,波特和研究团队接着分析这名婴儿的DNA.阿拉斯加大学研究人员波特(Ben Potter)说,当地原住民将她取名为“日出女孩”(Xach'itee'aanenh T'eede Gaay),而她的基因组“提供前所未有的窗口,让人一窥她族群的历史”。 ...
苗疆走廊能否“申遗”? “中国苗疆走廊文化旅游规划”研讨会举行,专家研究可能性 1月6日,国内40余名专家学者在“苗疆走廊”从湖南进入贵州境内的第一站——玉屏县举行“中国苗疆走廊文化旅游规划”研讨会,就“苗疆走廊”申报“世界文化线路遗产”的可能性、可行性、重要性和必然性进行深入研讨。 据了解,“苗疆走廊”概念于2012年初被贵州大学研究团队提出,并引起了学界的普遍关注。 所谓的“苗疆走廊”,在明 ...
这两尊三彩女侍俑出土于陕西关中西部凤翔原上的一座唐代墓葬中。两尊造型基本相同,均高17.5厘米,都是高髻垂于额顶,面带微笑,细目小口,袒胸,上穿襦衫,下着长裙曳地,胸部襦衫束于裙内,双手合袖于腹前,体修长。脸与露胸施粉彩。两俑的区别在于,一件的发髻呈蝴蝶状,襦衫施蓝、绿、黄三色彩釉(图1);而另一件的发髻挽一大结,襦衫施绿、红、黄三色彩釉(图2)。 古代把侍奉君王后妃和侍候达官贵人的女子称为侍女, ...
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地下出土的最早的成文古典文献遗产。甲骨文内容丰富,涉及3000年前殷商时期的政治制度、王室结构、社会生活、经济生产等方方面面,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史料价值和学术史研究价值。从1899年发现至今,经海内外学者们近120年来前赴后继的探索,甲骨文中反映的殷商文化奥秘逐渐揭开,甲骨学已然成为一门举世瞩目的学科。 甲骨研究成就卓越 甲骨文被誉为中国近代学术史上“四大新发现”之一。2013年,甲骨 ...
西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编著的《西藏自治区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西藏阿里地区古籍目录》等6册西藏古籍普查成果丛书近日出版发行,标志着西藏自治区9年古籍普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据西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边巴次仁介绍,西藏古籍收藏单位主要以寺院为主,数量达到千余家,覆盖自治区所有地市的74个县,目前,西藏古籍普查工作已完成65%. 此次整理出版的藏文古籍目录在传统藏文目录学的基础上,应用现代古籍 ...
在不久前召开的第三届中国古村镇大会上,有一组数字让人看完触目惊心:近15年来,中国传统村落锐减近92万个,并正以每天1.6个的速度持续递减。古村落的迅速消亡不仅让那些各具地方特色的历史人文逐步消失,同时也让这些年频频见诸报端的“乡愁”二字慢慢飘逝。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保护古村落显然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刻。(中国经济网) 能称为古村落,大都历史悠久,古典古香,再或是因名人典故而闻名。毫无疑问,古村落 ...
基本信息:主编:朱玉麒 孟宪实 出版社:中西书局出版时间:2017年12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7年12月印次:1ISBN:9787547513545内容简介: 本书《探索西域文明——王炳华先生八十华诞祝寿论文集》是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孟宪实和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研究员朱玉麒主编的王炳华先生颂寿文集,共收录论文27篇,内容复杂多 ...
中德文物科技保护合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已20多年了。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在德方的技术支持和帮助下,我们攻克了很多文物保护难题,保护了一大批重要文物,积累了不少经验,也培养了一大批文物保护人才,受益良多。可以说过去的20多年,既是中德双方通力合作,又是我国积极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文物保护技术的20多年。 为了及时总结合作成果,不断提高文物科技保护水平,我们先后举办过两次以秦俑及相关彩绘文物保护为 ...
◆书 名:镜花水月:中国古代美术考古与佛教艺术的探讨 ◆作 者:颜娟英(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研究员) ◆出版年月:2016年9月初版 ◆规 格:精裝 菊8开(21x28cm) 440页 ◆定 价:NT.$1,350元 ◆系列名称:艺论丛书 Paperback: 440pages Dimensions: Paperback 21×28cm Language: Chinese 【内容介绍】 从九○年代至本世纪初,中国佛教艺术史学界极富影响力的学者颜娟英教授,历时多年,第一本研究成果终于出版问世 ...
书名:佛像的故乡-犍陀罗佛教艺术作者:本书编委会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日期:2017年9月1日ISBN:9787501052097 犍陀罗地区位于巴基斯坦、阿富汗两国之间,是中亚、南亚和东亚之间的交通要道。从公元前3世纪开始,佛教在这一地区得到传播发展,到公元2-3世纪达到鼎盛。而随着亚历山大大帝的远征,希腊-罗马文化对这一地区也产生了深刻影响。犍陀罗佛教艺术正式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它融合了多种不同的艺术风格和宗教元素, ...
节选自《蒙古国纪行:从乌兰巴托到阿尔泰山》,三联书店2018年1月,经公众号“ 三联书店三联书情"(微信ID:sanlianshutong)授权转载,有删节。 2006年夏的蒙古国考察,是一次以中国学者为主、多国多学科人员共同参与的蒙古历史考察之旅,历时14天,行程2800公里。考察队在哈拉和林附近寻访是此次科考的重点之一,公元8世纪突厥史上著名的阙特勤碑。之后来到突厥的毗伽可汗墓地,见证了长长
从这些国外的“他山之石”可看出,在政府的正确引导下,民间智慧积极参与,才能确保工业遗产获得持续关注,实现华丽转身文/鲁雨涵 德国矿业博物馆位于波鸿市鲁尔区的中心,是德国最受欢迎的博物馆之一作为联合国所认证的世界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工业遗产正逐渐受到全世界的重视。因为工业化起步较晚,中国对工业遗产的理解和保护利用,还需要深入。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上领先于中国的发达国家,在保护和研究工业遗产上所 ...
日本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制度及中日比较研究【作者】 周超【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日期】 2017年5月【定价】 78元【ISBN】 9787516199466《日本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制度及中日比较研究》小议王冬冬日本金泽大学谈及日本的《文化财保护法》不得不先辩一辩“文化财”是什么?是直接保留原日语称谓还是翻译为“文物”或“文化遗产”更能准确的传其意?首先在 ...
本文编译自Cristina Cobo Castillo, Berenice Bellina Dorian Q Fuller, "Rice, beans and trade crops on the early maritime Silk Route in Southeast Asia", Antiquity, Volume 90, Issue 353, October 2016, pp
中国的古代文献中,将甘肃的阳关和玉门关以西的地方叫做西域。在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中记载,西域主要是指印度(天竺),而西亚细亚(包括安息、波斯等地区)并不在内,而后来所指的广义的西域,是到西亚细亚为止。有学者认为,最初在汉代时,西域指的是西北方的匈奴、西方的月氏等居住的地区,后来匈奴西入新疆,这一地区也被称为西域。张骞巡游帕米尔以西其他国家时,曾经过阿富汗到达大月氏。根据张骞、班超等的经略,汉代将
中亚文化遗产保护报告集【作者】 塔吉克斯坦共和国科学院历史、考古和民族研究所;日本东京文化财研究所【出版】 独立行政法人国立文化財機構 東京文化財研究所 文化遺產国際協力センター【日期】 2010-2011【装帧】 平装(四册)【索书号】K883.138/0209-0211/J(KG)《中亚文化遗产保护报告集》介绍 李雨生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书籍概况共四册,左滑查看更多&g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文化遗产真实性展示的技术路径 冯健(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68)摘要:文化遗产需要通过展示体现其价值,其自身的属性与真实性在实际的展示中存在不能完整反映真实或导致误解等问题,通过对文化遗产真实性展示的概念和内涵进行解读,对其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对比分析国内外的理念,以西安大遗址为例,指出真实性与展示的原则和关系、问题。研究认为,遗产的真实性信息包括最初的状态和后续
《丝路历史语言与吐火罗学论稿》 (丛书:浙江学者丝路敦煌学术书系第二辑)作者:徐文堪责任编委:刘进宝书号:978-7-308-17625-5定价:48.00元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17年12月内容简介本书收入作者近二十年来撰写的关于丝绸之路、古代中外关系、中外语言接触、西域研究、敦煌吐鲁番学的论文、书评共三十篇,另附编译性质的论文三篇,共得三 ...
基本信息:作者:罗丰 著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时间:2018年1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8年1月印次:1ISBN:9787108059611内容简介: 2006年夏的蒙古国考察,是一次以中国学者为主、多国多学科人员共同参与的蒙古历史考察之旅,历时14天,行程2800公里。考古学者罗丰以详实丰赡的旅行笔记为基础写成此书,生动记述了一行人的甘苦和收获。一路上作者笔不离手,不放过点滴的个人感受和生活细节,他追摩前辈 ...
基本信息:作者:许宏 著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西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12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7年12月印次:1ISBN:9787515106243内容简介: 该书是先秦城邑考古的集成之作,是作者博士论文《先秦城市考古学研究》的“升级版”。作者对70余年来的城邑考古材料和考古学史进行系统梳理,竭泽而渔地收录了1000余座城邑资料,对先秦城邑7000年的演变脉 ...
这部书,本来是我第一本专著《先秦城市考古学研究》(以下简称《先秦》)的修订版,但现在成了它的“升级版”,甚至可以说已是另一部新著。这背后的心路历程和编撰过程是我首先想交代的。 20年前的1996年,我在恩师徐苹芳先生的指导下撰就了博士学位论文《先秦城市考古学研究》。当时年轻学者学术著作的出版,颇为不易。为了申请出版资助,我曾先后三次请俞伟超、严文明先生写推荐意见,都得到慨允。最后在恩师徐苹芳先生和时 ...
这本小册的形成,完全有赖于朋友的多方督促。除去学术会议,我曾有过为数不多的几次国外旅行。当然,如罗新兄所言,这些旅行都是以学术的名义。在横跨欧亚大陆的伊斯坦布尔大桥旁,吃过对我来说至今难忘但并不大的一条鱼,至于价格现在说出来还有点吓人;伊朗名城设拉子地毯店幽暗的灯光下,翻淘着华丽无比的波斯地毯,回程中我们遭遇几位尽职警察的问候和护送;在游人如织的纽约第十二大道旁斯特兰德(Strand)旧书店里,我们 ...
本文从方法论上质疑西方主流文艺复兴艺术研究中两个根深柢固的成见,指出其一方面过于强调图像的政治寓意而忽视了图像表像的自身逻辑,另一方面则始终坚持西方中心主义,把文艺复兴解读为西方古典的复兴。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意大利锡耶纳画派代表人物安布罗乔·洛兰采蒂(Ambrogio Lorenzetti,约1290–1348)的主要作品《好政府的寓言》(Allegory of Good and Bad Government)进行了全新的研究,通过揭示出它与中国南宋楼璹(10 ...
专访 | 狄宇宙:丝绸之路的开端不是张骞,战国就出现了 罗新、郑诗亮 2015-04-12 11:01 来源:狄宇宙(Nicola Di Cosmo)教授曾担任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中国史专业高级讲师、剑桥大学克莱尔学院(Clare Hall)研究员,之后,又在哈佛大学任教六年(1993-1999)。现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上海纽约大学客座教授的他,长期致力于东亚古代史,尤其是中国与中亚从古至今关
唐代汉文摩尼教资料所见之“法王”王媛媛(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法王”(dharmarāja)为一地道佛教术语,可作佛、菩萨之尊称,亦为阎魔王之别名。自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萨迦派首领八思巴受封“大宝法王”始,“法王”又成为藏传佛教首领的封号,时至今日,不丹佛教犹称其教主为“法王”。该尊号不仅屡见于佛教经文,而且为唐朝入华的景教、摩尼教所借用。如编号为P.3847的敦煌景教文书,它由《景教
——记贞元初年杨良瑶的聘使大食 前言张广达先生《海舶来天方,丝路通大食——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历史联系的回顾》对于唐朝与大食关系史做了扼要的阐述。他在文章中特别指出,公元750年,阿卜勒·阿拔斯(Abū’l ‘Abbās,750—754年,唐史称“阿蒲·罗拔”)灭乌玛亚王朝,建立阿拔斯王朝(750—1258年),即唐代史籍所称之“黑衣大食”。新王朝的政治重心逐渐向东迁移,虽然因此丢失了乌玛亚王
遗产漫记【第四期】在波兰克拉科夫举行的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刚刚结束,大会共审议通过了21处新的世界遗产地,包括中国的可可西里和鼓浪屿。趁着这股“申遗热”,本期漫记秉持着国际主义精神,讲一个关于别的国家申遗的故事,以期抛砖引玉,引起思考。事关两条人文底蕴深厚的河流——一个是法国的卢瓦尔河(Loire),另一个是德国的易北河(Elbe)。它们都曾依照“文化景观”的类别,申请登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
唐代西域与吐火罗 王樾(上海博物馆青铜器研究部)“吐火罗语”、“吐火罗人”,是19世纪80年代以来,西域历史研究中难以避开的一个课题。不少国内外的语言、历史、考古学家关注此问题,彼此观点亦多种多样。就此课题展开讨论的论文、专著甚多,但仍没有取得统一结论。仅此历史文化现象,就足以说明相关研究的复杂与困难。近30年中,随着新疆考古事业发展,又获得了一些新的古代回鹘语佛教文献、众多保存较好的古尸,使得
点击上方“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可以订阅哦!海上丝绸之路是连接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海上通道,它由“东海航线”和“南海航线”两大干线组成。东海航线从中国通向朝鲜半岛及日本列岛,南海航线从中国通向东南亚及印度洋地区。这两大航线构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海上交通网络,并在变幻莫测的世界历史进程中不断延伸、拓展。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 海上丝绸之路东海航线形成于秦汉之际,即公元前200年左右。最初的海上航线,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对于现代中国人来说,葡萄是一种常见的水果,十分受人欢迎,用它酿成的红、白葡萄酒也同样地为大家所熟悉和喜爱。然而人们在品尝葡萄或畅饮葡萄酒时,却很少想到这在早期并非“国粹”,而是汉唐盛世引入中国①的大量外来文化中的一种,至于葡萄酒酿造法的真正普及恐怕更是元代及其以后的事情了。关于葡萄和葡萄酒传入中国的问题,前辈学者已有所论述②,但是这些研究或者未对整个传入历史作系统性的考述,或者忽视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摘要: 乌禅幕部落起源于哈萨克斯坦南部草原,公元前 1 世纪以前主要活动于中亚泽拉夫善河畔的康居( 后称“粟特”)与伊犁河畔的乌孙之间。汉武帝征和二年 ( 前92年 ) ,乌禅幕投奔匈奴日逐王,东迁新疆天山地区,成为匈奴统治西域的重要生力军之一。匈奴“五单于争立”时乌禅幕部随匈奴单于之子稽候狦东迁蒙古高原。近年新疆天山地区和蒙古高原发现的“胡须墓”,实乃乌禅幕部留下的遗迹。关键词: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摘要: 乌禅幕部落起源于哈萨克斯坦南部草原,公元前 1 世纪以前主要活动于中亚泽拉夫善河畔的康居( 后称“粟特”)与伊犁河畔的乌孙之间。汉武帝征和二年 ( 前92年 ) ,乌禅幕投奔匈奴日逐王,东迁新疆天山地区,成为匈奴统治西域的重要生力军之一。匈奴“五单于争立”时乌禅幕部随匈奴单于之子稽候狦东迁蒙古高原。近年新疆天山地区和蒙古高原发现的“胡须墓”,实乃乌禅幕部留下的遗迹。关键词:
陈星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 【达勒特古城 专家学者如是说】 现存的蒙元时期的古城很少,发掘更少,目前能找到这样一个保存相当完好的古城,机会很难得,需要我们认真地对待,要做一个长期的发掘规划。因为一座古城的发掘是不可能几年就做完的,有时可能是一个考古工作者一辈子才可能做完的一项工作。所以要做好长期发掘的准备,规划就必须要先行。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一步步地探明真相,揭示这座古城的历史真面 ...
李伯谦(北京大学教授) 【达勒特古城 专家学者如是说】 从现场的情况看,内城可能要早于外城。也就是说,可能是先有了内城,才有了外城,这需要我们从考古上证实。现在说这座古城建于西辽时代,证据在哪里?从出土的一些文物中似乎有西辽的,但需要科学的证据。另外,这座古城何时被弃?外城何时修建?使用时是否是同时在使用?不少问题现在都无法说清。所以不要急于下定论,要一步步地寻找答案。 现在我们在外城看到了 ...
水涛(南京大学教授) 【达勒特古城 专家学者如是说】 大家都看到了那个火道。说实在的,我看到时也很奇怪。记得我在国外的一个考古现场也见过一个类似的遗迹,最终被认定是洗浴设施,而且一定是高规格的洗浴设施。这就好理解了为什么火道那么密集,房间那么狭小了。当然,还需要我们做更多的工作,发掘更大的面积再看一看,才能做出最终判断。 我提一个建议,在做古城发掘的同时,我们需要考虑古城的保护问题。因为我们 ...
陈凌(北京大学文博学院教授) 【达勒特古城 专家学者如是说】 对一座古城的发掘,一定先要搞清它的结构,要找出它当时繁荣发展的脉络来。 从多年来我们做古城遗址发掘的经验看,这个遗址必须要搞清它的年代,也就是这座城的发展过程,特别是一些相互叠加的关系。特别是我对那个火道很感兴趣。真是很难得的一件遗迹,国内几乎没有见过。达勒特古城一定在丝绸之路北道的发展中起过很大的作用。它可以让我们更多地了解蒙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