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资讯

• 荣新江:丝路岁月里的大人物与小人物

图1 讲座现场引 言7月27日,中国丝绸博物馆邀请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荣新江教授作客“经纶讲堂”,讲述“丝路岁月里的大人物与小人物”。整个“丝绸之路”是个宏大的叙事,有许多伟大的历史人物,但也有一些举足轻重的小人物贯穿其中,虽然过去的历史以男性生活为主,但是丝绸之路上也有许多女性,前年主讲人在日本买了一本与“丝绸之路上的女性”有关的书,这是非常少见的主题,因此本次讲座也将丝路岁月中少数的女性故事穿插其中。1. ...

• 荣新江 |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流寓南方的粟特人

长沙窑上的胡人形象,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前言 北朝隋唐时期,粟特商人东来贩易,在丝绸之路沿线的主要城镇,建立了一系列胡人聚落,作为他们商业经营的中转站和向东方移民的据点。从北朝末期开始,中央政权和地方官府逐渐控制这些移民聚落,其中大多数被转变为乡里,有的则以部落的形式存在。对于北方丝路沿线的粟特聚落,笔者曾经做过仔细的研究,大体上已经有了清晰的认识。从考古发现及史籍中的点滴记载可知,作为商

• 荣新江:《丝绸之路上的西州回鹘王朝》序

丝绸之路在前近代是中华文明与世界几大文明交流的桥梁,而今新疆所在的西域地区正处在文明交汇的路口,生活在西域地区的各民族的先民在历史上共同承担着维护丝绸之路、传播东西方文化的重任。其中,公元9~13 世纪立足于东部天山地区的西州回鹘王朝,就在丝绸之路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者付马,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博雅博士后。我们知道,自唐代中叶以降,因为西北民族的隔绝,中原汉文史料对西域地区的记载较少,阿拉伯、波

• 荣新江 | 黄文弼所获西域文献的学术价值

一、我们拥有“黄文弼文书”在20世纪西域的考古探险时代,黄文弼先生大概是唯一一位中国的考古学家,他代表北大参加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在1928—1930年之间,独自对吐鲁番盆地和环塔里木盆地的古代遗址做了考古调查,并发掘、收集了不少文献资料。他锲而不舍,陆续整理出版《高昌砖集》、《高昌陶集》、《罗布淖尔考古记》、《吐鲁番考古记》、《塔里木盆地考古记》等,记述了考古调查、

• 荣新江|唐代佛道二教眼中的外道

1999年,我在《〈历代法宝记〉中的末曼尼与弥师诃》一文中,揭示了唐大历年间剑南道保唐宗的禅僧在他们所编纂的《历代法宝记》中,把他们的西天祖师所打败的两名外道叫作“末曼尼”和“弥师诃”,即摩尼教教祖和景教的耶稣基督。2003年,白瑞特(Tim H. Barrett)教授发表一篇短文《唐代道教与吐蕃禅宗文献里提到的耶稣和摩尼:对荣新江近著的一个评注》,指出这种把摩尼教和景教视为外道的做法,又见

• 【边疆时空】荣新江 | 欧美所藏吐鲁番文献新知见

点击上方“边疆时空”关注我们点击右上角“...”,分享精彩文章给朋友们荣新江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外关系史、丝绸之路、隋唐史、西域中亚史、敦煌吐鲁番学等。著有《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等十余种。摘要:欧美吐鲁番出土文献主要收藏在德国国家图书馆、英国国家图书馆、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图书馆等。笔者曾在《海外敦煌吐鲁番文献知见录》中做了一些介绍;在《知见录》完稿后,笔者

• 学术论文(宗教信仰)| 荣新江:唐代西州的道教

唐代西州的道教榮新江本文原載《敦煌吐魯番研究》第4卷(吐魯番專號),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127-144頁。感謝榮新江先生授權推送! 在吐魯番研究當中,備受關注的首先是佛教。近年來,隨著吐魯番墓葬文書的大量出土,人們開始注意到吐魯番地區的道教信仰問題,但關注的焦點是高昌郡至高昌國時代的隨葬衣物疏和一件符籙。本文從比較嚴格的意義上來討論 ...

• 荣新江|中国散藏吐鲁番文献知见录

迄今为止,我们对于敦煌文献的流传和收藏情况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但对于吐鲁番出土文献的流散史,却还远远没有全面清晰的把握。这一方面是因为吐鲁番文献的散出情形远较敦煌复杂,在敦煌藏经洞开启之前,吐鲁番各个遗址的出土文献就已经开始流传开来;另一方面敦煌文献主要来自藏经洞,后来才有北区出土的文书,而吐鲁番文献则来自盆地多处遗址,有城址,也有千佛洞,文献比较零碎,而且大多数不是正式的考古发掘,而是被挖宝

• 荣新江 | 五代洛阳民间印刷业一瞥

最近,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中国印刷术发明展,作为教学实习,我带着部分北大历史系、考古系、东语系的同学前往参观,展览内容丰富,使我们受到一次很好的直观教育。这次展览的特色之一,是充分利用了敦煌吐鲁番出土的刻本和有关刻印书籍的写本文献资料,既有摄自英、法、日的图版,也有北京图书馆藏的原卷。敦煌和吐鲁番地区,虽地处西陲,但从北朝隋唐到宋辽金元,这里一直是中原文化波及的地方。以印刷术而言,这里不仅存有当地刻

• 荣新江2万字讲座笔记:丝绸之路上的佛教之旅

  苏州博物馆文博论坛第201期2019年第15期  北京大学历史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兼任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理事、副会长  时间:2019年4月20日  地点:苏州博物馆  程义:各位朋友下午好,讲座马上开始,请各位把手机关掉。为了配合我们的展览,我们特别邀请到敦煌学荣新江教授来给我们做“丝绸之路上的佛像之旅”这样一个讲座。荣老师是一个国际知名学者,大家应当有些了

• 荣新江 | 于阗花毡与粟特银盘

—九、十世纪敦煌寺院的外来供养— 一、前言 中国中古时代的佛教寺院,不论大小,往往都是一个区域的文化中心。唐朝都城长安中的一些大寺,如太宗时的弘福寺、高宗时的慈恩寺、武后时的太原寺、玄宗时的大兴善寺,都可以说是全城的文化中心;而敦煌城内的龙兴寺和莫高窟前的三界寺,则分别是沙州城内外两处重要的文化中心。在这些寺院当中,往往集中了 ...

• 荣新江|丝绸之路上的于阗

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缘的和田,古代孕育了一个西域的强国——于阗。它同时也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尤其以其所出产的美玉闻名遐迩。但于阗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和作用,并不仅仅是玉,还有大乘佛教、丝绸……等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许多方面。一、两汉到唐宋于阗与中原王朝关系史概说根据考古、文献和语言资料的综合研究,于阗的早期居民应当是塞人(又称斯基泰人)。1984年,在和田洛普县山普拉乡,考古工作者发掘了 ...

• 荣新江 | 记唐贞元初年杨良瑶的聘使大食

—唐朝与黑衣大食关系史新证—记唐贞元初年杨良瑶的聘使大食前言张广达先生《海舶来天方,丝路通大食——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历史联系的回顾》对于唐朝与大食关系史做了扼要的阐述。他在文章中特别指出,公元750年,阿卜勒·阿拔斯(Abū’l ‘Abbās,750—754年,唐史称“阿蒲·罗拔”)灭乌玛亚王朝,建立阿拔斯王朝(750—1258年),即唐代史籍所称之“黑衣大食”。新王朝的政治重心逐渐向东迁移,虽然

• 荣新江 | 唐代长安城中的甲第

—高楼对紫陌,甲第连青山—唐代长安城,向来以其规模宏大,而成为都市史研究的关注重点。有关长安城内部的城市建筑问题,也有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加以探讨【1】,为我们今天探讨长安城市建设与社会生活、文化艺术诸方面提供了基础。本文就长安城的甲第略做整理,并从城市史的角度来看甲第的象征意义,甲第与长安的生活、文化关系密切,唯篇幅所限,本文只略有涉及。应当说明的是,本文采用“诗史互证”的方法,引用一些唐诗来论证史

• 荣新江 | 安史之乱后粟特胡人的动向

安史之乱的发动者安禄山、史思明起家的营州一带,在开元时就已成为粟特人的新家园。经过安禄山的经营,河北地区成为粟特商胡的向往之地,加上突厥部落内的胡人南下,在天宝末年以前,河北已成为胡化之区。安史乱后,一方面,唐朝出现排斥胡人的情绪,许多粟特人蒙受打击,纷纷向河北三镇转移,寻求新的生存之地。大量粟特胡人迁居河北,加重了河北的胡化倾向,也增加了河北藩镇的力量。最后,加入到晚唐强劲的北方民族沙陀部的粟特

• 荣新江| 长安之春:唐代都城的生活与时尚

长安之春:唐代都城的生活与时尚荣新江编者按:近日随着《长安十二时辰》的热播,长安在人群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那么唐代长安都城的生活究竟如何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北京大学荣新江教授描述的长安都市的daily life.长安之春,是日本学者石田干之助的一本书名。这本书是研究唐代长安文化的名著,收录多篇雅俗共赏的文章,20世纪30年代在日本出版,后来又被编入东洋文库和讲谈社的文库本,可以说在日本家喻户晓。

• 荣新江|在吐鲁番发现历史——一张废纸上的中亚历史脉动

在吐鲁番发现历史——一张废纸上的中亚历史脉动荣新江吐鲁番是丝绸之路上的一方重镇,但是在唐朝三百六十个地方州中,称作西州的吐鲁番仅仅是其中的一州而已。不要说长安、洛阳,或者扬州、益州,就是中原的一个普通正州,在当时都比西州更有官场热度,而在文化影响上,西州的地位更是不堪比量。但是,由于吐鲁番特殊的气候和当地特有的葬俗,却在无意中为 ...

• 荣新江:纸对丝路文明交往的意义

  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正式打通了中国与西方的联系通道,今日我们称之为“丝绸之路”。由此,中外交流从商品贸易,扩大到政治、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到西汉末、东汉初,佛教思想开始传入中国。古丝绸之路示意图  书籍是文明传播的极为重要的一种形式,所以观察书籍的传播是探索文明传播的重要视角。本文从物质载体的角度,来看中国发明的纸张,对于典籍作为一种文化在丝绸之路上传播的重要意义。埃及莎草纸  不论东方还

•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敦煌学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国学术百废待兴,储存多年的中国学者的能量得到发挥,中国敦煌学也扬帆起航。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杭州大学、兰州大学等高等院校,开设了敦煌吐鲁番文书研究的课程,恢复科研的同时,着力培养新生力量。作为专业从事敦煌研究的敦煌文物研究所,改制扩大为敦煌研究院,增补许多新的研究人员。与此同时,《敦煌研究》《敦煌学辑刊》《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敦煌吐鲁番文书初 ...

• 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上)

中国东、南面是大海,西面是沙漠、高山,北面是戈壁、森林,处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当中,不利于与外界的沟通。但是,中国自古以来并没有自我封闭,经过陆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与外部世界有着广泛的联系,既有奉献,也有吸收。在东西文化交往的历史进程中,丝绸之路无疑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地形图以下从五个方面,根据笔者的相关研究,来谈谈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一 丝绸之路是一条活的道路“丝绸之路 ...

• 荣新江:唐代长安的一个波斯景教家族

唐朝是古代中国与西方交往的盛期,与波斯的往来也十分频繁。然而,张星烺《中西交通史料汇编》所收集的详尽资料表明,波斯人入仕唐朝者,除《唐书·波斯传》所记之王族卑路斯及其子泥涅师师外,只有阿罗憾和李元谅二人而已,既使加上五十年代西安发现的苏谅妻马氏墓志所记的苏谅,比起印度、粟特以及海东诸国,也还是要少得多。这一方面是由于波斯萨珊王朝在651年灭于新兴的阿拉伯王国,波斯与唐朝的交往虽然仍不断见诸汉文史籍,但 ...

• 荣新江:大中十年唐朝遣使册立回鹘史事新证

回鹘西迁,是西域史上的大事;而由于敦煌写本《张议潮变文》记载了归义军与西迁回鹘的争斗情况,因此也成为敦煌学研究者津津乐道的话题。以下在整理有关大中十年唐朝册封庞特勤为可汗的相关记载的基础上,补充新发现的一方墓志上的有关记载,并从不同体裁的史料记录,来看唐朝这次不成功的册封活动的真实情景。

• 荣新江 | 追念耿昇先生

一支译笔润春秋 一年前(2018年4月10日),耿昇先生突发心脏病,离我们而去,终年74岁。按照古人的看法,这个年龄已经是“古来稀”的了;但在医疗比较发达的现在,又显得走的太早,走的太快。我当时在南方旅途中,听到这个消息感到十分震惊,因为在我的心目中,耿先生的身体很好,说话气壮如牛,有使不完的劲,怎么会一下子就走了呢。一年过去了,今日中外关系史学会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召开耿昇先生纪念会,正好条理一下我

• 荣新江 | 西域粟特移民聚落考

粟特人,是属于伊朗人种的中亚古族,在中国史籍中又被称为昭武九姓、九姓胡、杂种胡、粟特胡等。他们原本生活在中亚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泽拉夫珊河流域,即古典文献所说的粟特地区(Sogdiana,索格底亚那),其主要范围在今乌兹别克斯坦。粟特人长期受其周边的强大外族势力所控制,先后臣属于波斯的阿契美尼德王朝、希腊的亚历山大帝国、塞琉古王朝、康居国、月氏部、贵霜帝国、嚈哒国等。粟特人在各族统治下,没有灭绝,

• 荣新江 | 追念沙知先生

沙知与朱雷、唐长孺、马雍先生合影2017年4月23日,我们敬爱的沙知先生与世长辞,享年92岁。沙先生遗嘱不举行任何悼念活动,所以我是过了“五一”节之后才知道这一消息的。沙先生对我也是恩重如山的长辈,按惯例,我是要写一篇追悼文字的。正巧王静转达刘后滨先生的意思,希望我写的文章放到今年编辑的《唐宋历史评论》。我考虑这篇文章发在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的刊物上最合适,因为沙知先生与人大历史系关系最为密切,从

• 讲座分享|"敦煌服饰文化研究暨创新设计中心”学术讲座第4期——荣新江《粟特胡人的东来与中古中国的胡化》

点击上方“敦煌服饰文化研究暨创新设计中心”关注我们2019年3月4日14:00,"敦煌服饰文化研究暨创新设计中心”学术讲座第4期在北京服装学院艺术楼二楼圆桌会议厅举行。会议由"敦煌服饰文化研究暨创新设计中心”主任、北京服装学院刘元风教授主持,由北京大学历史系荣新江教授发表专题讲座。现将讲座内容整理如下:"敦煌服饰文化研究暨创新设计中心”学术讲座第4期——《粟特胡人的东来与中古中国的胡化》主持人刘元

• 荣新江 | 波斯与中国

—两种文化在唐朝的交融— 一、引言 在他们为《唐朝的概观》(Perspectiveson the T’ang)一书所写的引言(Introduction)中,杜希德(Denis Twitchett)和芮沃寿(Authur F. Wright)教授曾经总结了唐朝为什么具有如此巨大的生命力:一是它的折中主义(eclecticism),即把前此四百年混乱的历史中的各种文化统一起来;二是它的世界主义(cos

• 既开风气又为师:读《学理与学谊:荣新江序跋集》

在一个学术分工日益细化与专精的时代,一位学者能在一两个领域里研究有素已属不易,精通两个以上领域者更是凤毛麟角。中华书局新刊的荣新江先生《学理与学谊:荣新江序跋集》即为我们展示了一位视野宏阔的中古史学者的博雅与成熟,在某种程度上,这本书还是二十多年来一段学术史的鲜活见证。此前姚崇新先生已对本书所蕴含的“学理与方法”作了深入剖析(《上海书评》2018年12月14日),本文则侧重于“学谊”的梳理,以见其

• 荣新江 | 何谓胡人?

—隋唐时期胡人族属的自认与他认— 关于隋唐时期文献中的“胡人”所指,前人已经做过非常多的研究,看法虽然仍有不同,但大体上已经接近完善。有关的研究论著,不胜枚举,这里只举最有代表性、最有影响以及最新的看法如下:陈寅恪先生在《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指出,所谓“杂种胡”,大多数情况下是指九姓

• 荣新江 | 吐鲁番出土文献中的《史记》与《汉书》

1996年夏,我有机会在德国国家图书馆通检其所藏吐鲁番出土文献,其中编号为Ch.938的残片,正面残存一纸上面部分的5行,字体在楷书与行书之间,有乌丝栏,经比定为班固《汉书》卷四〇《张良传》(图1)。背面是纸的下面部分(与正面倒书),为行书,无界栏,内容为司马迁《史记》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传》(图2)。后检《西域考古图谱》所刊日本大谷探险队所得吐鲁番文书,其下卷经籍类图版(5)-(1)和(2)所刊

• 荣新江 | 唐代安西都护府与丝绸之路

安西地区的唐代古城龟兹是汉唐时期西域的大国,北据天山,南临大漠,是沿塔里木盆地北缘东西往来的交通必经之地。龟兹“国大都城周十七八里”【1】,“城有三重,外城与长安城等,室屋壮丽,饰以琅玕金玉。”【2】“王宫壮丽,焕若神居”【3】。由龟兹向北,可以越过天山的一些山口,通向天山北麓的草原游牧地区。公元7世纪前半,龟兹附属于天山北麓的西突厥汗国。显庆三年(658),唐朝灭西突厥汗国,将安西都护府从西州交

• 荣新江:粟特人的中国梦

  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出版二十年,于腾讯书院举办系列学术讲座,第一讲由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荣新江讲述《丝绸之路上的粟特商人与贸易网络》。丝绸之路的价值在学术界存在巨大争议,荣新江教授通过大量出土史料,追寻粟特商人的足迹,还原一条有血有肉的丝绸之路。他认为,丝绸之路不止于一条商业之路,也是求法之路,书籍传播之路,思想传播之路。“丝绸之路”由德国地理学家命名 荣新江:这个题目比较专业,字

• 丝绸之路上的北庭 | 公元7—10世纪

北庭故城城墙唐朝的北庭都护府位于天山北麓吉木萨尔县北,雄伟的城池迄今还有部分城墙耸立在那里。北庭地处北方突厥人的游牧范围内,原来是西突厥统叶护可汗的南北王庭之一,又叫“可汗浮图城”,城中有其最高首领可汗所立浮图(即佛塔),故称【1】。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灭高昌国,在此地设庭州,与内地州县体制相同。太宗去世后,高宗永徽二年(651),西突厥酋长阿史那贺鲁举兵反叛,攻陷庭州。经过反复争夺,唐朝在

• 荣新江:《向达先生敦煌遗墨》后记

本文摘自《学理与学谊:荣新江序跋集》,中华书局2018   《向达先生敦煌遗墨》后记     《敦煌余录》是北京大学教授向达先生20世纪40年代考察敦煌时,从当地收藏家手中抄得的敦煌文献,其中包括《六祖坛经》、《神会语录》、《逆刺占》、《毛诗诂训传》、《唐代地志》、《占云气书》、《寿昌县地境》等重要文献,书法工整,有些抄本还用伦敦、巴黎所藏同一文献的其他抄本校过。可惜因为种种原因,这部稿本一直没有

• 荣新江 | 敦煌藏经洞的性质及其封闭原因

清末莫高窟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第16窟甬道北壁发现的藏经洞,为学术界提供了大量的写本和美术品。近一个世纪以来,对于这些资料的研究成果,已经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中古时代东西方文明的理解。敦煌藏经洞的封闭年代和原因,关系着我们对藏经洞出土资料的正确理解和分析,是敦煌学研究者长期关心的问题。然而,由于这一问题涉及到我们对藏经洞资料的总体认识,也离不开我们对大约十一到十三世纪(宋元时代)西北地区的重大历史

• 荣新江谈《唐研究》

  荣新江( 蒋立冬画)  《唐研究》第23卷出版之际,荣新江教授在编后记中说:“我自1995年以來,受唐研究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和罗杰伟先生委托,承担大型学术年刊《唐研究》的编辑工作。二十三年來,可以说恪尽职守,保证了每年按时出版。现在已经出版了23卷,多少为唐研究做出些许贡献。今年夏季,我決定在完成第23卷的编辑出版工作后,辞掉《唐研究》主编一职,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读书、研究、考察、写作上。”

• 荣新江 | 从粟特商人到马可波罗

经过杨志玖先生等的一番论证,马可波罗来过中国,在中国学术界基本上已经成为定论。但从更广的范围里来看,对于马可波罗是否真的到过中国,质疑之声仍不绝于耳。我想从三点来理解丝绸之路交通和马可波罗来华的问题,以期给马可波罗的到来提供一些印证,也是对杨先生观点的一点补充。    杨志玖先生在唐史、元史、中外关系史等领域都留下了优秀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在论证马可波罗来华史事上,更是有着突出的贡献。本次会议以“隋

• 荣新江 | 大唐长安的神秘宝藏

—金杯玉盏谁家物—一、何家村窖藏的发现和性质1970年10月5日,在西安何家村一个劳改犯收容所的院子里,偶然发现了一个装满金银器的大陶瓮。考古人员随后赶到,做了清理,并在周边钻探。11日,在不远处又发现了一个大陶瓮,里面也装满了金银器。总计当时发现的两个陶瓮和一件银壶中,共装有金银器皿271件,银铤8件,银饼 22件,银板60件,金银铜钱币466 枚,玛瑙器3件,玻璃1 件,水晶器1件,白玉九环蹀躞带1副,玉带板9副,玉镯2 ...

• 荣新江 | 贞观年间的丝路往来与敦煌翟家窟画样的来历

莫高窟220窟全景敦煌莫高窟第220窟是初唐时期开凿的重要石窟,根据石窟东壁和北壁的发愿文和题记以及甬道南壁五代时翟奉达的追述,这座石窟是在唐太宗贞观十六年(642)至高宗龙朔二年(662)间陆续完成的,其主室南壁绘西方净土变,北壁绘药师经变,东壁门两旁绘维摩诘经变,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北壁一排七身药师佛立像,以及东壁维摩变中与阎立本《历代帝王图》相同的帝王图像。这些图像从未在此前的敦煌壁画中出现

• 荣新江 | 从“补史”到“重构”

历史研究工作者所面对的文字史料,大略可以分为“原始史料”和“编纂史料”。前者一般是指没有经过人为的修饰而直接留存下来的史料;后者则指经过学者、文人编写的著作、撰写的文章,是经过各种编纂过程的史料。中国历史上留存下来史料非常丰富,而且种类繁多,但明清以前,真正的“原始史料”却十分缺乏。在我们所说的“编纂史料”中,有纪传体的正史,有编年史、政书、地志、行纪、谱牒等等,这些史料应当说是提供给今天的人们认

• 荣新江:敦煌是饶宗颐先生学与艺的交汇点

前 言 今年又是敦煌学的一个丰收的年份。四月份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六月中旬在宁静的北京,现在我们又来到高爽的鸣沙山麓,集聚一堂,为庆祝蜚声国际的敦煌学家、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九五华诞,召开敦煌学国际研讨会。承蒙敦煌研究院樊锦诗院长的信任,主办方让我来做一个主题发言,当张先堂先生把这个意思告诉我的时候,我很爽快地答应下来,因为不论从在敦煌学方面教导我近二十年的饶先生这一面来讲,还是从大约近三十年来

• 荣新江 | 俄罗斯的敦煌学

—评《敦煌学:第二个百年的研究视角与问题》及其他—捆载文物的俄国探险队驼队与圣彼得堡丰富的敦煌及相关领域的收藏品相比,俄罗斯的敦煌学,尤其是对敦煌汉文文献的研究,可以说成就并不是非常突出。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学者不够勤奋,事实上,他们拥有像孟列夫(L. N. Menshikov)那样优秀的汉学家,而是在于苏联时期的科研体制、出版周期以及对中国的忽视,使得研究成果即使完成,却迟迟不能出版,孟列夫的王梵

• 安禄山的种族与信仰

原题安禄山叛乱的种族与宗教背景【1】 安史之乱(或称安禄山之乱)是中国历史上重大的事件,影响极其深远,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变革的分水岭。20世纪初,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唐宋变革论”,认为唐宋之际是中国从“古代”走向“近世”的交接点。其时内藤对于唐宋历史的细节并无充分地把握,以后他的弟子不断充实“唐宋变革论”,弥补其疏漏之处,但所揭示的变革现象基本上都可以追溯到中唐时期。而对于中古史有着非常

• 荣新江 | 唐代西域的汉化佛寺系统

图1 大谷探险队切割走的库木吐喇石窟一则供养人题名20世纪初,日本大谷探险队曾经从库木吐喇石窟切割走一幅供养人壁画的榜题,最初发表在《西域考古图谱》上,题“唐壁画铭文(库木吐喇)”【1】,以后原物辗转数人之手,所幸现在完整地保存在东京国立博物馆东洋馆中【2】,笔者曾在1991年调查该馆所藏大谷收集品时,亲见原物。在长方形边框内,题记分两行书写(图1): 大唐□(庄)严寺上座四镇都统律师□道 马世

• 荣新江:唐代的女扮男装

女扮男装唐代前期妇女的性别意识荣新江一、前言在中国古代的性别意识里,“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周易·家人》),是天经地义的规范,妇女的主要活动被局限在家内、院内、宫内,像北朝时期的花木兰那样,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非常举动,是极其少见的情形,因此,一曲《木兰歌》,被千古传诵。然而,与北朝的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不同的是,唐代前期,特别是盛唐时期,从宫廷侍女到士流之妻,女扮男装成为一种社会风尚,表

• 荣新江|还原古代龟兹王国的生活百态

《光明日报》—光明阅读微信ID:gmreading 还原古代龟兹王国的生活百态 撰文|荣新江虽然《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的“龟兹”条目是我撰写的,但与敦煌、高昌、于阗相比,我对古代龟兹的历史不敢说做过真正的深入研究,原因就是自己对于当地出土的所谓“乙种吐火罗语”(龟兹语)文献没有下过功夫。△《中国大百科全书》因此,当我2008年在巴黎见到阔别多年的庆昭蓉并得知她学习了四年吐火罗语之后,我

• 荣新江 | 他生愿作写经生——饶宗颐教授与敦煌学研究

(1917年8月9日-2018年2月6日) 小 引 饶宗颐先生,号选堂,又号固庵。1917年生,广东潮安人。父亲饶锷先生,颇富藏书,著有《潮州艺文志》等。选堂先生自幼承家学渊源,谙熟岭南文献掌故,而且于经史、释道书,皆有深嗜,打下了极好的学问根柢。抗战前后,在两广一带整理乡邦文献,并助叶恭绰先生编《全清词钞》。曾应顾颉刚先生之约,编《古史辨》第八册,并撰《新莽史》。1949年以后移居香港,先后执教

• 唐朝与黑衣大食关系史新证

  ——记贞元初年杨良瑶的聘使大食  前言张广达先生《海舶来天方,丝路通大食——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历史联系的回顾》对于唐朝与大食关系史做了扼要的阐述。他在文章中特别指出,公元750年,阿卜勒·阿拔斯(Abū’l ‘Abbās,750—754年,唐史称“阿蒲·罗拔”)灭乌玛亚王朝,建立阿拔斯王朝(750—1258年),即唐代史籍所称之“黑衣大食”。新王朝的政治重心逐渐向东迁移,虽然因此丢失了乌玛亚王

• 荣新江 | 徐显秀墓壁画上的菩萨联珠纹

太原王家峰北齐徐显秀墓的发现,为我们研究北齐的物质文化、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也为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史展现了新的资料。以下仅就墓室壁画中所见的菩萨头像联珠纹锦的图案,略加申说。这里所说的菩萨头像联珠纹,一见于墓室西壁出行图中枣红马身上的鞍袱上。这块淡绿色的丝绸下垂的边缘,由两条蓝底白色的联珠纹相加,是一排圆形的红底白色联珠纹图案,中间是带着莲花宝冠飘带的人物头像,面目端祥,

• 于阗专栏(一)|张广达、荣新江:上古于阗的塞种居民

点击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 从今天起,鸣沙丝路学社为大家带来于阗专栏。历史上的于阗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在古代中西交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我们收集了五篇关于于阗的学术论文,供大家参考。上古于阗的塞种居民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新疆的塔里木盆地边缘地区和甘肃敦煌,随同多种古代语言文字的文书和文献之发现,也找到了属于中期伊朗语东支的塞语文书和文献。根据出土情况,塞语文书和文献

• 荣新江 | 盛唐长安与敦煌

—从俄藏《开元廿九年(741)授戒牒》谈起—长安是唐帝国的首都,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汇聚之都。当时从东亚、中亚、南亚来的佛教精英也散布在城中大小寺庙中,这些寺庙成为当时东亚世界的佛教中心;敦煌位于帝国的西陲,是一个规模不大的城市,但由于地当中西交通的孔道,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文化和贸易中心。由于唐代留存的文献中有大量产生在长安,而 ...

• 荣新江 | 中古贵族墓室壁画上的胡风

—猎豹、杂服及其他—在唐朝长安城周边埋葬的贵族墓室中,有不少用壁画形式表现的当时皇亲国戚、达官显贵们日常生活的画面,如狩猎、打马球、出行等,还有这些图画中人物的服饰、装扮和手持的物品,都形象地展现了当时社会上流行的“胡风”。这里所说的“胡风”,指的是从中亚西域地区传来的伊朗系统的文化影响【1】。然而,已经发现的墓室壁画毕竟有限,对于墓室壁画的研究,我们必然要延伸到传世的画卷,并追溯与墓室壁画内容相

• 荣新江:欧亚大陆视野下的汉唐丝绸之路

  本文原刊于《丝绸之路研究》第一辑,李肖主编,三联书店2017年10月。微信版注释从略。  “丝绸之路”现在是一个热门话题,如何理解丝绸之路,学者、政治家、一般民众各有各的看法,即便是学者,因为所学专业不同,出发点各异,所以观点也有很大的不同。我们没有必要让大家的观点一致,但是,对于有关丝绸之路的一些误解,则是需要加以辨明的。而这些误解的产生,大多数是因为只是从某一时点、某个地域来看丝绸之路。对于这样 ...

• 碑志与隋唐长安研究

我一直抱有这样的看法:敦煌因为发现了一个藏经洞,出土了几万件敦煌文献,于是产生了一门“敦煌学”。但是,比起敦煌更加重要的隋唐都城长安,却没有一门叫响的“长安学”,虽然传世典籍中的隋唐历史文献有相当多的就是在长安写成的,或者是与长安有关的,但是这些数据并不是从长安的角度,或者说不是为了长安而写的,而是从隋唐的官僚制度、整个隋唐的史事、个人的文章等角度集合在一起,人们在使用它们的时候,没有强烈的这是长

• 荣新江 李肖 孟宪实: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概说

自1997年以来,特别是2004~2005年,埋藏着丰富文化宝藏的新疆吐鲁番地区,又陆续出土了一批属于高昌郡到唐西州时期的文书,同时也征集到一些新出土的文书,两者相加,约有三四百件。目前,由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学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三个单位合作,组成“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整理小组”①,正在整理这批新出吐鲁番文献。有图一 令狐阿婢《随葬衣物疏》(2004TAM408:17)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 ...

• 韦述及其《两京新记》

韦述及其《两京新记》荣新江 王 静中国历史发展到隋唐,进入了一个繁盛时期,都城制度也为之一新,步入中国都市史的集大成阶段。承继自隋的唐代洛阳、长安作为东、西两京,规划设计相似,在天宝以前,由于统治阶级在两地之间往来不断,使得两者经济、人文都极盛一时。这两座城市的坊里、宅第、风俗、人物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情状,都值得我们探寻。文献是我们接近历史真实的基础,有关唐代两京城内地理记述便不仅仅是“吟咏唐贤篇什 ...

• 于阗与敦煌

摘要:22卷本《敦煌讲座书系》是甘肃教育出版社推出的一套大型丛书,此丛书列入“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本书简介+作者推荐】2007年第一次来到敦煌,这个给人印象特别神秘的地方,比一般城市安静得让人平静和安宁;第一次走进莫高窟,着实被它的宏伟而震撼,但是那时并没有多少想要与它亲近的想法。因为它的神秘,让一般人敬而远之;因为它的博大,让普通人望而却步。总之,晦涩和高深,是我对敦煌的理解。正因如此 ...

• 荣新江丨真实还是传说:马可·波罗笔下的于阗

荣新江民族史内容提要:《马可·波罗行记》的真实性曾经受到很多质疑,那么它对西域的记录是否可靠呢?大约1273年末或1274年初,马可·波罗一行到达于阗(Cotan)和媲摩(Pein),他描述了这块属于忽必烈大汗统治下的土地,包括政治归属、居民生活、宗教信仰、各种物产等情况。我们将之与有关于阗的传世文献记载和出土文书记录相对照,除了玉河的位置有些误记外,他对于阗地区的描述并非无稽之谈,而是有关13世纪中叶西域历史地理的宝贵 ...

• 荣新江 | 八世纪的东亚外交形势和日中遣唐使交流

八世纪的东亚外交形势和日中遣唐使交流�� 荣新江 |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最近,由于井真成墓志的发现,引起了中日双方学术界对于遣唐使的新探讨,并由此出发,重新审视井真成入唐的8世纪上半叶及其前后东亚的外交形势,给已经丰富多彩的日中文化交流史,增添了新的篇章。近年来,笔者一直关注唐代长安的外来人与外来文明以及长安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对周边民族、国家的影响,这里仅8世纪上半叶井真成来唐前 ...

• 蔡鸿生《唐代九姓胡与突厥文化》

荣新江丝绸之路考古蔡鸿生《唐代九姓胡与突厥文化》(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12月,4+3+1+269页,17元)荣新江(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与当今利用先进微机所写的动辄洋洋数十或上百万言的著作相比,蔡鸿生先生的这本(我相信是)用手所写的著作,篇幅虽然不大,但含金量却很高。它没有微机中自动蹦出的大量通俗词句,读起来使人感到语言凝练,内容扎实。《唐代九姓胡与突厥文化》由上编《唐代九姓胡》、中编《突厥文化》、下编《西域 ...

• 丝绸之路是一条活的道路——关于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公元609年,为了进一步拓展丝绸之路,打破与西域的贸易壁垒,隋炀帝西巡至张掖,召开了“万国博览会”。西域27国君主、使臣受邀前来。为款待宾客,隋炀帝令人组织文物展,并举办宴会,各国商人赶来开展大规模的贸易活动。这次经济文化交流活动历时6天。  中国东、南面是大海,西面是沙漠、高山,北面是戈壁、森林,处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当中,不利于与外界的沟通。但是,中国自古以来并没有自我封闭,经过陆路和海上丝 ...

• 荣新江:粟特人:丝绸之路上贸易担当者

粟特人:丝绸之路上贸易担当者  荣新江  粟特(Sogdiana)是中国古书中记载的西域古国之一,亦为民族名称,活动范围在今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泽拉夫尚河流域。在两河流域,分布着大大小小若干绿洲,以撒马尔罕和布哈拉最大,粟特人建立了康、安等一系列小国。一说他们的先民原居祁连山下昭武城(即今甘肃张掖),后为匈奴人所破,被迫西迁至中亚,故称“昭武九姓”。  粟特人基本上活跃于中古汉唐时期,也是丝绸之路最发 ...

• 从撒马尔干到长安——中古时期粟特人的迁徙与入居(《中古中国与粟特文明》代序言)

  粟特本土发现的壁画—粟特商队  1.粟特人和他们的原住地  粟特人,在中国史籍中又被称为昭武九姓、九姓胡、杂种胡、粟特胡等等。从人种上来说,他们是属于伊朗系统的中亚古族;从语言上来说,他们操印欧语系伊朗语族中的东伊朗语的一支,即粟特语(Sogdian),文字则使用阿拉美文的一种变体,现通称粟特文。粟特人的本土位于中亚阿姆河和锡尔河之 ...

• 出土文献所见丝绸之路概说

作者荣新江出版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3(1):108-114 丝绸之路研究主要依据三个方面的资料:东西方的传世文献、丝路沿线发现的文书、各地出土的文物。  丝绸之路沿线的敦煌、吐鲁番、楼兰、尼雅、焉耆、库车、和田、穆格山等地都发现过不少各种语言文字书写的文书材料,前人已经利用其中的资料来研究丝绸之路的某些方面,取得了可喜 ...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