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 【民族考古】论西汉南越国时期的高等级墓葬

【作者简介】张强禄,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 岭南在先秦时期主要是南越、骆(雒)越、西瓯等越人族群的势力范围。公元前333年楚败越之后,除了偏居浙东南的东瓯,长江中下游地区多是楚文化的势力范围。而五岭阻隔下的岭南,还处在各有种姓、自有君长的百越时代。体现在考古学文化上的,是以几何印纹陶器和原始瓷器、越式青铜兵器和工具、底铺石 ...

• 李永强:嵩山北麓的石铲工业——以伊洛河流域调查为线索

 摘要:调查发现,嵩山北麓近山区域,分布有十余处石铲加工点。它们沿嵩山北麓各主要支流分布,可能尚有其他支流流域也存在石铲加工点尚未被发现。这些石铲加工点,自仰韶文化开始少量出现,并在龙山晚期至二里头时期发展繁荣。它们彼此邻近,离原料产地直线距离可超过10千米,聚落面积一般以5~10万平方米为主,彼此多存在竞争关系,目前尚看不出其对石料 ...

• 成都琉璃厂窑址:2018-2019年考古发掘报告

  基本信息:  编著: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10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21年10月  印次:1  ISBN:9787501072859    内容简介:    本书为成都琉璃厂窑址2018-2019年考古发掘报告。为了配合土地整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18~2019年对窑址核心区开展了全面的调查和发掘工作,获取了丰富的 ...

• 蔡倩倩:浅析拜占庭镶嵌画与敦煌壁画的差异

一、拜占庭镶嵌画与敦煌壁画宗教背景公元四世纪至十五世纪,早期的基督教艺术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疆域延续发展,形成了具有古典艺术的自然主义和东方艺术的抽象装饰特质的拜占庭艺术。早期拜占庭艺术已与古典艺术分路而行,开始在建筑、绘画及其他造型艺术中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模式化的艺术形式一直为君主和教会所延用。其绘画艺术主要体现为镶嵌画艺术 ...

• 美国艺术博物馆理事会制度研究

理事会制度是欧美博物馆普遍采用的治理模式。《美国艺术博物馆理事会制度研究》一书以美国艺术博物馆理事会制度为研究对象,以我国当前在博物馆领域深入推行的理事会制度为背景,深入研究了美国艺术博物馆理事会制度。本书共分为七个部分,从整体思路和内容框架来看,绪论、第一章侧重基本内容、理论与制度史研究,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注重实践研究和案 ...

• 同位素视角下长三角地区先民生业模式与文明化进程

自1984年起,尤其是2010年以来,我国在稳定同位素分析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受到考古和科技考古界的关注,在探讨我国农业的起源与发展、家畜的驯化及饲养策略、先民生存方式的演变历程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 《同位素视角下长三角地区先民生业模式与文明化进程》一书采取稳定同位素基线的概念,聚焦长三角地区新石器时代的考古遗址,首次对相关样品进行了 ...

• 南宝力皋吐墓地出土玉石器研究

南宝力皋吐遗址简介南宝力皋吐遗址位于内蒙古扎鲁特旗鲁北镇东南部,是大兴安岭南麓草原与科尔沁沙地的交会地。新石器时代遗存包括墓地和聚落两部分——墓地位于南宝力皋吐村西北的沙土高岗之上,由A、B、C三处地点构成;聚落D地点位于南宝力皋吐嘎查南约1千米的沙土台地上,清理出的房址和灰坑等遗迹属哈民忙哈文化范畴。该遗址出土的史前时期玉石器绝大 ...

• 四川地区汉代花纹砖上的玉璧纹图像小考

《四川地区汉代花纹砖上的玉璧纹图像小考》 ·张晓超 赵俊杰花纹砖是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产物,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出土资料显示,东周至汉代花纹砖经历了质地从空心向实心,纹饰种类由少到多的演变趋势(罗二虎)。花纹砖的发展一方面体现制砖工业的不断进步,另一方面也彰显出古人艺术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玉璧纹作为汉代花纹砖中一种重要的图像纹饰,是进 ...

• 中国西北早期马匹骑乘的证据

   中国西北早期马匹乘骑的证据 李悦 马健等著吴祎 李悦 刘欣恬 王倩雯译*引言家马役使对欧亚大陆古代社会、政治、经济面貌具有重要影响。马匹骑乘加速了跨大陆的人类迁徙与文化交流,改变了战争形式与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早期骑马帝国的扩张,对欧亚大陆的社会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国,历史文献中有关骑乘行为出现的最早确凿证据为公元前3 ...

• 三兔共耳图像的新发现新思考

三兔共耳图像的新发现新思考文 ˉ 李静杰ˉ齐庆媛ˉ李秋红【内容摘要】备受瞩目的敦煌莫高窟三兔共耳图像从哪里来,寓意何在,长期以来学界众说纷纭。2018年笔者在考察犍陀罗过程中,发现塞杜沙里夫遗址出土三兔共耳图像资料,敦煌同类图像的源头终于有了着落,这种图像的产生和内涵问题也引发新的思考。【关 键 词】三兔共耳 敦 ...

• 2019年三国至隋唐五代考古研究综述

  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底张街道韩家村发掘了一座完整的隋代家族墓园——隋王韶家族墓园。  墓园内埋葬王韶、王韶嫡长孙王弘、北周原州刺史王楷(王韶祖父)长子王显、王楷长孙王仕通等数代七人。王韶墓规模最大,系地面有封土的7天井双室土洞墓,全长60米、深13.6米,其规模仅次于潼关税村隋代壁画墓,远高于已 ...

• 段晴:浸没的家产——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于阗语案牍BH4-68研究

浸没的家产——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于阗语案牍BH4-68研究 段晴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由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参与举办的“刘平国刻石与西域文明学术研讨会”于去年6月在新疆拜城县召开,为了支持新疆地方文化建设,段晴教授率领其团队参与了本次会议,并提交了《浸没的家产——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于阗语案牍BH4-68研究》的论文。由本中心朱玉麒教授参与主 ...

• 莫高窟第409窟的营建时代与民族属性|兼评西夏说与西州回鹘说

莫高窟第409窟的营建时代与民族属性——兼评西夏说与西州回鹘说文 ˉ 杨富学【内容摘要】敦煌莫高窟409窟的民族属性与开凿时代学术界争议很多,近期又有多篇论文就其为西夏窟或回鹘窟的问题展开争论。依据的都是供养人画像,缺乏系统论述。供养人画像旁有回鹘文题记arslan xan “狮子汗”,乃包括回鹘在内的古突厥语诸民族共用之可汗称号。男女供养像组图 ...

• 中国南方广东发现的五世纪萨珊银币

中国南方广东发现的五世纪萨珊银币克力勃(Joe Cribb) 撰李媛、苏比努尔、王露翌 译 1984年,在中国南方边湾村的基建过程中,发现了一批窖藏金银器物。此地位于广东省遂溪县东部,靠近流入湛江港口入海口的西溪河西岸。除了金银器皿和首饰外,窖藏中还有20枚萨珊银币。这些银币提供了中古早期伊朗和中国南部之间海上贸易的可确定时代的证据,并补充了窖藏 ...

• 佛山先秦考古与岭南文明

  基本信息:  作者:邱立诚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11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21年11月  印次:1  ISBN:9787218153254  内容简介:    本书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佛山地区考古发掘工作的历史,详细介绍了西樵山遗址、南海佛子庙遗址、南海灶岗遗址、南海鱿鱼岗遗址、高明古椰遗址、三水银洲遗址的考古发现, ...

• 考古找到更多中华民族的记忆

    2021年度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于3月31日揭晓。无论是最终上榜的10个项目,还是止步于终评的10个项目,都是2021年度全国1700余个考古项目的代表。     四川稻城皮洛遗址    中国样本抹掉“莫维斯线”  皮洛遗址出土的阿舍利技术体系组合 图片来自中国文物报社      该遗址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是一处旧石器时代旷野遗 ...

• 董新林:城市考古的新篇章、新高度、新成果

城市考古是历史时期考古学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按照古代城市沿革情况和保存状态的不同,中国古代城市遗址可以分为两大类:古今重叠型城址和荒野型城址。今年入围“202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名单唐代以后的3项成果恰好包含了两个城市考古类型。“河北正定开元寺南遗址”是典型的古今重叠型城市中的州城遗址;“黑龙江阿城金上京遗址”和“安徽凤阳明中 ...

• 中国女性考古学人群体发展刍议

一、引言性别考古学(Gender Archaeology)发轫于西方女权主义运动。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促使女性意识觉醒,随之而来的是西方世界的三次女权主义浪潮,引起了西方学界对于考古学性别问题的反思。一方面,女性考古学者意识到自身在学科研究和职业发展中遭受了不公正对待,要求学界正视女性群体的贡献和价值,提高自身社会地位;另一方面, ...

• 中国国际合作援外文物保护研究文集:考古卷

自20世纪50年代,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前身古代建筑修整所承担援助蒙古国古代寺庙建筑保护修缮项目伊始,中国文物保护工作者先后赴蒙古国、柬埔寨、乌兹别克斯坦、尼泊尔、缅甸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施了博格达汗宫、周萨神庙、茶胶寺、吴哥城王宫、希瓦古城、九层神庙等援外文物保护修复工程项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中国国际合作援外文物保护研 ...

• 白敖包遗址发掘报告

白敖包遗址属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位于乌兰木伦河和呼和乌素沟两河交汇的三角台地。考古人员于1986年对白敖包遗址进行了清理,1989年进行了抢救性发掘。1989年发掘面积约6000平方米,清理房址1座、灰坑28座、灰沟7条、墓葬66座,出土有陶器、石器、骨器258件。书名:白敖包遗址发掘报告(全二册)【点击购书】作者: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 ...

• 《斯瓦特发掘与阿富汗阿姆河地区勘探考古报告》1938年

此考古报告把阿姆河称为Oxus,Oxus为阿富汗Amoo-Darya河旧称,唐代译为乌浒水。古代入侵中亚的希腊人称之为乌许斯河。Amoo-Darya或Amu Darya(也称为Amu、AmoRiver或Jayhūn,历史上以拉丁名Oxus或希腊语Ὦξος称谓)是中亚和阿富汗的一条主要河流。阿姆河发源于兴都库什山脉以北的帕米尔山脉,由Vakhsh河和Panj河汇合而成,位于阿富汗和塔 ...

• 石语梵行 |《巴基斯坦的佛教足迹》法瓦德汗

  One of the factors that make Pakistan truly stand out is its rich and extensive history. From the three thousand year old Indus Valley to Mughals to the British; it’s no surprise that Pakistan’s cul

• 巴基斯坦ZAR DHERI佛寺遗址初步发掘报告-沙基鲁拉,2021年

Three kings line up to worship the Buddha. Newly discovered monumental gateway from Zar Dheri near Mansehra in NWFP/KP 2ndC  著名的佛教建筑群Zar Dheri位于Mansehra区Shinkiari-Dadar路右侧的一个小村庄Tambah。这个重要的佛教建筑群首次由当时的

• 内蒙古哈民忙哈遗址房址内人骨埋藏原因辨析

  内蒙古科左中旗哈民忙哈遗址引人瞩目的原因之一,是在一些房址中发现了较多的人骨遗骸。经统计,2010~2012年发掘的房址中共有10座埋有人骨,最小个体数应大于183具。对该遗址房内埋人的现象,学者们的看法不一。其中应以“鼠疫说”的影响最大,认为鼠疫导致了遗址先民的群体性死亡,出土人骨遗骸的房址是当时的罹难场所。   通过梳理已发表材料,本 ...

• 涪陵小田溪M12出土组玉佩刍议

摘要:涪陵小田溪M12出土有33件单个饰件,根据它们在墓葬中的位置可复原为一组组玉佩。本文通过对各组件年代、来源的分析以及与其他组玉佩比较,认为该组玉佩以玻璃珠起首的串组风格与楚地组玉佩相近,各组件主要来自楚地,少数可能出自本地,战国晚期在巴蜀本地连缀成组。小田溪M12的年代不会晚到秦乃至西汉初期,应为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关键词:小田溪M1 ...

• 党志豪:都护领西域,而今何处寻?

党志豪:都护领西域,而今何处寻?无论最终“花落谁家”,西域都护府的存在都表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者:党志豪(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全文字数:2207西域都护府是汉朝在西域设置的管辖机构,西域都护为治理西域的最高军政长官。其设立标志着新疆正式被纳入中国版图,对西域地区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进步发挥了主导 ...

• 段晴:生命有限,探索无穷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段晴教授因病于2022年3月26日凌晨在北京逝世。本文系段晴教授为其2022年即将出版的《神话与仪式:破解古代于阗氍毹上的文明密码》一书自序,首发于公众号“三联学术通讯”,经授权,澎湃新闻转载。段晴(1953-2022)壹时光真是不等人。仔细想来,对新疆洛浦县山普拉乡出土的五块氍毹的关注,其实始于2010年之前。一天傍晚,我突然接到新 ...

• 郑亮:世人有眼应未见——纪念段晴老师和她的氍毹

著名历史语言学家、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段晴因病于2022年3月26日凌晨在北京逝世。段晴教授是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她毕生致力于中古伊朗语、梵语、巴利语、犍陀罗语等相关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在印度学、佛教学、丝绸之路文献和梵文贝叶经等研究领域成就卓著,享誉国际学界。2022年3月30日上午,段晴教授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殡仪馆举行。澎湃新闻经授权 ...

• 楼兰考古调查与发掘报告

基本信息:作者:侯灿出版社:凤凰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3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2年3月印次:1ISBN:9787550635777内容简介:  1979年,乘中日合拍纪录片“丝绸之路”之机,中央电视台邀请新疆考古研究所对楼兰古城古道进行调查、考察。这是一场规模空前的沙漠考古,填补了我国科研工作者以往没能进入楼兰古城遗迹进行考古发掘的空白。具体来说,此次 ...

• 淅川葛家沟墓地

基本信息:编著: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12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1年12月印次:1ISBN:9787030709608内容简介:  葛家沟墓地位于河南省淅川县仓房镇磊山村葛家沟南部,丹江口水库西岸由北向南延伸的长岭上,东、西、南三面环丹江口水库。2016年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工作,发掘战国至西汉时期79 ...

• 山东邹城邾国故城西岗墓地一号战国墓茶叶遗存分析

------------------------------------------------------------------------全文阅读山东邹城邾国故城西岗墓地一号战国墓茶叶遗存分析(作者:路国权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蒋建荣 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王青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魏书亚 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原文刊于《考古与文物》2021年第5期) ...

• 贺云翱: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贺云翱本文为《大众考古》2022年02月刊卷首语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一直拥有两种资源。一是自然界的各种资源,从广义上说,这是人类和一切地球生物生存的依托和基础,如阳光、空气、河流、山林、矿藏等;二是人类自己创造的文化资源,包括语言、文字、工具、科学、思想、知识、教育、文学、艺术、宗教以及城市、乡村、人工驯化的动物与农 ...

• 刘江涛:契丹火葬墓探析

  〔内容提要〕火葬是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契丹人的葬俗之一,从辽建国前到辽代晚期均有发现,集中于辽建国前及辽代早期,受契丹人生计方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的影响而出现,是其丧葬观念和墓葬制度的表现之一。作为贯穿辽朝始终的丧葬形式,火葬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特点。通过全面梳理考古材料,结合历史文献,对契丹火葬墓的缘起、分组、式微及背后 ...

• 日本清凉寺藏释迦如来像胎内的信仰与世界观

日本清凉寺藏释迦如来像胎内的信仰与世界观文 ˉ(日)长冈龙作 ˉ 译 ˉ 李银广【内容摘要】日本清凉寺的释迦如来像是东大寺僧人奝然敬造的,它是位于开封的旃檀释迦瑞像的原型。奝然将五脏看作卢舍那佛和大日如来二者的法身,把释迦如来像作为卢舍那佛(东大寺大佛)的化身而敬造。奝然的供养物品在其构想的基础上相互有机地结合,而其中台州人的供养物 ...

• 定窑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综述

------------------------------------------------------------------------全文阅读定窑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综述(作者:李鑫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秦大树 安雨桐 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原文刊于《文物春秋》2022年第1期)

• 《楼兰考古调查与发掘报告》出版

  3月21日,“一部迟到的考古报告——《楼兰考古调查与发掘报告》出版座谈会”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在京举行,与会学者围绕我国楼兰考古工作等问题展开深入研讨。  位于新疆罗布泊地区的楼兰,是《史记》中所记载的西域古国之一。作为丝绸之路要冲,楼兰曾经辉煌一时,直到公元4世纪左右消亡。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研究院研究员张莉表示,1900年,瑞典探险家 ...

• 石语梵行 | 《印度威尔士亲王博物馆馆藏造像》1974年

西印度威尔士王子博物馆 (Prince of Wales Museum of Western India)位于印度孟买,始建于1909年,1921年正式开馆。该馆以威尔士王子(即后来的乔治五世)得名,是印度最大的博物馆之一,该馆为英国建筑师设计。馆藏较丰富,主要为印度雕刻、绘画、铜器、武器、纺织;欧洲绘画、装饰艺术;东亚艺术;尼泊尔与西藏艺术;考古文物及自然科学等。~~ END ~~ ...

• 唐代据史德文化略考

   唐代据史德文化略考 段晴著名历史语言学家。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外国语大学南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梵文贝叶经及佛教文献研究所所长。著有《于阗语的无量寿经》(德文版)、《波你尼语法入门》、《于阗·佛教·古卷》、《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西域文书》、《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藏佉卢文尺牍》、《于阗语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等,主持翻译《汉 ...

• 学术文摘丨她的“面容”:试论两宋女性的镜中之影

《美术研究》2016年第3期她的“面容”:试论两宋女性的镜中之影胡译文内容提要:本文以两宋女性梳妆图像尤其是镜中之影图像为核心,时间上涵盖五代宋辽金元,空间上包括地下墓葬、地上传世品和器物等,以“观看”为主线展开讨论,致力于挖掘一个视觉性问题,即图像表现在社会变迁中的重要作用。关键词:女性;观看;镜中之影 世俗性是宋代墓室装饰的主要特 ...

• 学术文摘丨尊古复礼:蓝田吕氏家族墓的墓园布局与丧葬实践

尊古复礼:蓝田吕氏家族墓的墓园布局与丧葬实践胡译文本文以北宋蓝田吕氏家族墓为中心,参照同时期其他家族墓和关中地区葬俗传统,剖析蓝田吕氏在墓园布局、墓葬排列和具体设置上的诸多特别之处,尝试揭示这些现象背后的思想观念,分析吕氏如何在丧葬实践中践行古礼。作者认为,蓝田吕氏在墓前设祭祀建筑,应源于汉代以来墓祭的礼仪传 ...

• 20世纪藏传佛教美术考古研究

20世纪藏传佛教美术考古研究文ˉ常 青【内容摘要】本文系统地总结了藏传佛教美术考古在20世纪的发展与取得的成果。在西藏地区以外,现存最早的藏传佛教艺术制作于西夏国境内,对西夏藏传佛教艺术的调查与确认在20世纪取得了关键性进展。汉地蒙元时期藏传佛教遗迹主要保存在甘肃与杭州,学者们对它们作了初步探讨。西藏、内蒙古地区的寺院是藏传佛 ...

• 北大史学(第22辑):海洋史与海上丝绸之路专号

书名:北大史学(第22辑):海洋史与海上丝绸之路专号【点击购书】作者: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主办赵世瑜 主编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12月定价:89.00内容简介本辑为“海洋史与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专号”,收录文章14篇,各篇文章围绕海洋史研究和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国家历史进行研究,包括日本、菲律宾、印度、东非等国家和地区。目 录学术史 ...

• 提升考古学研究水平,科技考古不能缺席

  日前,国家文物局在“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上通报,在位于河北的下马碑遗址,考古科研人员根据拉曼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等技术分析,确认了一处富集赤铁矿的染色区,部分赤铁矿石表面发现摩擦痕迹,推测为颜料加工遗存。此次发现是我国乃至东亚地区目前已知最早的史前人类加工颜料遗存。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专家指出,研究团队通过跨 ...

• 石语梵行 | 《佛教艺术的演变》1964年

  哲学家西卡尔曾说过:“艺术在它的萌芽时期,似乎就是与神话联结在一起的,即便在后来的发展进程中,它也从来未完全摆脱神话与宗教思维的影响和力量。”佛教艺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与中国本土文化相接触,由相依附、相冲突、相激荡到逐渐地融合、协调,从而逐渐形成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佛教雕塑艺术。~~ END ~~如需电子版分享朋友圈 集20赞或转发微信群 ...

• 古蜀玉器玉料分析及矿源产地调查情况综述

全文阅读古蜀玉器玉料分析及矿源产地调查情况综述(上)古蜀玉器玉料分析及矿源产地调查情况综述(下)(作者:王方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原文刊于《四川文物》2022年第1期)

• 【民族考古】秦汉时期岭南联体陶器研究——以五联罐为主

【作者简介】周繁文,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教授。【摘要】秦汉时期岭南地区的墓葬中大量出土各种类型的联体陶器,被普遍认为是当地考古学文化的特色。这些联体陶器的分布、形制、共出陶器和墓葬背景呈现如下特点:它们在岭南地区呈现以秦汉郡治为中心的多点辐射式分布,数量和类型呈现“故王都—郡治—一般县城”的层级落差,近海较内地数量多、类 ...

• 【民族考古】五联罐和魂瓶的形态学分析

【作者简介】仝涛,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魂瓶发现至今,已有百余件之多,因其堆塑内容繁缛,件件殊异,把握其演变规律实属不易,加之详细资料匮缺,要深入探讨有一定的难度。日本学者冈内三真、长谷川道隆等以类型学方法对其进行了整理研究,其资料的收集颇为丰富,尤其是冈内氏,绘制了不少线图,大大弥补了考古报告的不足。但其型式的划 ...

• 【民族考古】魂瓶所反映的宇宙观念

【作者简介】仝涛,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魂瓶是我国长江下游地区孙吴、西晋时期流行的一种有堆贴塑内容的特殊的青瓷随葬明器,其典型特征为在主体罐的上部堆附四只小罐或小罐之变体(角楼),在颈腹间堆贴塑飞鸟瑞兽、门阙楼阁、仙佛人像、乐伎杂耍等题材,历来的研究者常称之为谷仓罐、魂瓶、堆塑人物楼阁罐、装饰壶等,不一而足。魂瓶主 ...

• 《历代玉印精粹》《历代将军印精粹》最新全面整理,652方玉印、420方将军印,实用型专业定制的收藏级资料工具书

这六方印蜕,前三方印蜕属于玉印风格,后三方印蜕属于将军印风格。玉印风格与将军印风格,自明清以来,尤其是近年来广受篆刻爱好者追捧,不仅在展览投稿获奖作品中常见,近年来相关主题的展览、学术研究也颇具热度。它们不仅在当下篆刻圈内备受推崇,更是自陆维钊、沙孟海等老一辈艺术家、教育家们在建立中国首个高等教育书法专业起,便出现在书法篆刻课程 ...

• 杂志精选| “造石亭”与“筑长城” 《魏书》史料二则的考古学释读

“造石亭”与“筑长城”《魏书》史料二则的考古学释读文 图 / 张文平“造石亭”并非建造“御苑”据《魏书·太祖纪》记载,北魏道武帝拓跋珪于天赐三年(406年)“八月甲辰,行幸犲山宫,遂至青牛山。丙辰,西登武要北原,观九十九泉,造石亭,遂之石漠”。杏桃沟石砌长城墙体(西南—东北)首先,对这一则史料中涉及的几个古地名作一介绍:公元398年拓跋珪 ...

• 《文博学刊》2022年第1期目录

《文博学刊》2022年第1期考古前沿广州市马头庄遗址先秦墓葬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内容提要: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为配合国有土地出让工作,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广州市黄埔区马头庄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清理了一批先秦时期墓葬、灰坑、柱洞、房址、灰沟等遗迹,其中新石器时代晚期和两周时期墓葬65座,出土陶鼎、陶豆、陶罐、原始瓷豆、石铲、石钺、玉玦 ...

• 常书鸿《敦煌石窟艺术》出版

新书速递 | 浙江学者丝路敦煌学术书系 | 常书鸿《敦煌石窟艺术》出版  浙大文史出版 浙大文史出版 2022-02-26 20:40【书名】敦煌石窟艺术【作者】常书鸿 著 刘进宝 宋翔 编【丛书】浙江学者丝路敦煌学术书系【出版单位】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1月【定价】58.00元内容简介本书为常书鸿先生在敦煌石窟艺术研究方面的论著集,基本囊括了作者在该 ...

• 书事|郑振满:碑铭里的地方记忆

学者与书为伴,以书为业。书,构成了学术研究的基石。举凡与“书”相关之事,如新书讯息、书评、读书经验谈、访书经历等,我们都通过“书事”栏目与各位读者分享。碑铭作为特殊的文献书写形式,在地方历史记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厦门大学郑振满教授(文研院第四期邀访学者)和新加坡国立大学丁荷生教授结伴而行,到福建各地收集历史文献资料,开展田野 ...

• 《文殊山石窟研究》

图书信息郑炳林 主编 李 甜 著出版社:甘肃教育出版社ISBN 978-7-5423-5290-3定价:96.00元本书是“敦煌与丝绸之路石窟艺术”丛书(第二辑)中的一本。本书通过对文殊山石窟与敦煌、新疆等石窟寺早期洞窟形制、造像题材和壁画内容的对比,确定了其开创年代,对相关洞窟的形制、造像及壁画的时代特征、历史特征作了总结,对石窟寺留存的大量回鹘文题记 ...

• 阴山岩画解读·磴口卷

基本信息:主编:赵子斌副主编:德泉、郝瑞平、达来出版社: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12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1年12月印次:1ISBN:9787566519979内容简介:  本书是21世纪以来我国有关阴山岩画的首个田野考古学调查报告。全书分为上下两册,共计60万字,1700余幅图片。阴山岩画作为中国北方岩画的典型代表,其科学调查工作对了解中国北方系岩 ...

• 青海化隆沙隆卡遗址生业经济研究——来自淀粉粒的证据

------------------------------------------------------------------------全文阅读青海化隆沙隆卡遗址生业经济研究——来自淀粉粒的证据(作者:赵珍珍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肖永明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郭荣臻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郑州师范学院,蔡林海 梁官锦 卢悦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靳桂云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原文刊于《考古与文 ...

• 美源:中国古代艺术之旅(2版)

中国艺术的历史悠远绵长,中国艺术品的存世却极为不易,历经数千年的沧桑巨变,各类艺术品能留存至今的为数甚微。所幸的是,20世纪后半叶以来,我国的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蓬勃开展,数量空前的古代艺术珍品呈现于世人的面前。杨泓、李力所著《美源:中国古代艺术之旅》一书,将美术考古的最新成果分类整理,每类文物又以其发展最成熟、最辉煌的时期为重 ...

• 石语梵行 | 卡莱卡菲尔尼甘佛寺遗址:塔吉克斯坦卡菲尔尼甘河谷佛迹

▲ ©SHIYUFANXING YM卡莱卡菲尔尼甘(Kalai Kafirnigan),遗址位于卡菲尔尼甘(Kafirnigan)河右岸,卡拉-巴尔奇克西侧。此处遗址被古代的墓地占据,西部边缘有贵霜时期的砖石和散陶,从文物分析,该古城遗址防御工事建于前贵霜(希腊-大夏)时代,在后期重建并发挥了重要作用,直到中世纪早期。▲ ©SHIYUFANXING YM卡莱卡菲尔尼甘(Kalai Kaf ...

• 文化分期视角下的红山文化女性塑像再考察

〔内容提要〕红山文化女性塑像可分两类,小型者为延续本地亘古以来文化传统的丰产巫术道具;大型塑像是距今5500年左右,在西阴文化势力进入燕南,后冈系强势不在,辽西地区人群结构进一步复杂化,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面临重新分配的背景之下,红山人为了实现不同族群的认同、共生,在以往强调女性丰产的宗教系统之上,创造出来的以信奉血缘祖先为形式,旨在 ...

• 赵莉:克孜尔石窟“弥勒菩萨”图像的重新认识

  摘要:在克孜尔石窟大部分纵券顶中心柱窟和部分纵券顶方形窟主室前壁上方半圆端面上绘制有“菩萨说法图”。长期以来,学界普遍认为这是“弥勒菩萨兜率天宫说法图”。此外,在克孜尔石窟个别中心柱窟主室正壁龛内正壁主尊位置也出现了菩萨坐像,学界也认为是弥勒菩萨。我们在研究龟兹佛教“菩萨观”的过程中,着重探讨了部派佛教对弥勒菩萨的定位和态度 ...

• 唐、吐蕃、大食政治关系史

从7世纪中叶开始,亚洲大陆的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传统的南北农牧分立局面中,加入了冲出沙漠的大食人和走出高原的吐蕃人,他们内部统一起来的原因尽管有很大不同,但都成了亚洲大陆上全新的、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有意思的是,唐、吐蕃、大食这三方,在当时说来,社会历史、文化截然不同,却几乎是同时开始向外经营的。唐、吐蕃、大食关系史构成了7 ...

• 论“约束”——从汉代有关“约束”的几件石刻谈起

------------------------------------------------------------------------全文阅读论“约束”——从汉代有关“约束”的几件石刻谈起(作者:赵超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中原文物》2022年第1期)

• 中古 贺西林《读图观史:考古发现与汉唐视觉文化研究》(总020期)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年:2022-4装帧:精装ISBN:9787301329221作者简介贺西林,1964年12月出生,陕西清涧人,198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 2000年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文化遗产学系教授。长期从事中国美术史、美术考古教学与研究,重点研究方向为汉唐视觉文化等。出版专著多部。内容简介汉唐美术开创格局,成就风范, ...

• 秦铁柱《西汉列侯》出版(附:晋文序)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出版年:2022-3页数:256定价:95.00元装帧:精装ISBN:9787522507668作者简介:秦铁柱,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齐鲁文化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秦汉政治制度史、思想文化史。出版学术专著两部,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主持国家社科项目一项、省社科项目一项。  内容简介:本书从《汉书·列传》中所收 ...

• 李强 纪宗安:十九世纪中后期清政府对帕米尔的政策

内容提要:19世纪中后期,英俄在中亚的角逐进入巅峰,帕米尔成为英俄争夺的焦点之一。1878年清政府收复新疆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在帕米尔地区的防务。但由于清政府对帕米尔政策的失误,导致英俄1895年抛开清政府单方面签订条约,划分双方在帕米尔的势力范围。  帕米尔地区,东以喀什噶尔山脉为界,西至阿姆河上游的喷赤河谷,南抵兴都库什山北麓,北至 ...

• 考古发现揭示文明历程

 在今年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上,国家文物局通报了西藏自治区的切热遗址、玛不错遗址、格布赛鲁遗址、当雄墓地等4项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进展。这4项考古成果位于青藏高原的多个地理区位,涵盖从旧石器时代到唐代的多个历史时期。相关发现进一步揭示了青藏高原历史文化的发展历程,为西藏地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提供了实证。  西 ...

• 新世纪中国考古新发现(2011~2020)

  2022年3月18日,一年一度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在京召开,6项考古发现入选2021年中国考古新发现。该论坛从2002年开始,每年评选出6项重大考古新发现进行发布。  日前,2011~2020年的60项考古新发现已经正式结集出版。  “2021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入选项目  四川稻城县皮洛旧石器时代遗址    河南南阳市黄山新石器时代遗址  四川广汉 ...

• 金牛山古人类遗址

金牛山遗址位于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西南8千米处。遗址经多次发掘,发现有丰富的人类化石、动物化石(哺乳动物52种)、石制品、用火遗迹等。其中1984年发现的金牛山人骨架是中更新世东亚地区唯一同时保存有头骨和躯干四肢骨的化石标本,提供了26万年前中国东北地区女性个体的身高、体重、肢体比例及相对脑量的重要信息,这对了解当时古人类体型时空差异及其 ...

• 荣新江:北京大学与海上丝绸之路研究

编者按《北大史学》是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主办的学术集刊。本辑为第22辑,“海洋史与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专号”,收录文章14篇。各篇文章围绕海洋史研究和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国家历史进行研究,包括日本、菲律宾、印度、东非等国家和地区。作者既有本专业领域的权威学者,也有已经初步经受学界检验的优秀青年学者。即日起,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官微将陆续推出专辑文 ...

• 考古专家:郑家湖战国秦汉墓地发现将促秦楚文化相互影响研究

出自《史记》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典故令人印象深刻,在真实历史上,战国秦汉时期的秦人与楚人、秦地与楚地、秦文化与楚文化之间演绎过怎样的“爱恨情仇”?最新入选2021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六大项目之一的湖北云梦县郑家湖战国秦汉墓地相关研究,或让后人从中略窥一二。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副所长、山东大学讲席教授白云翔19日接受中新社 ...

• 贺云翱:岩画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花

岩画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花贺云翱本文为《大众考古》2022年01月刊卷首语通天河流域发现的古岩画 岩画是指古人在洞穴内壁、山体崖壁或独立岩石上彩绘、线刻、磨刻、雕凿的图画。它是在文字诞生之前人类历史的最早形象“记录”和“陈述”。迄今,在全球五大洲12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发现了史前岩画,中国则是世界上保存岩画遗迹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在20多 ...

• 费子智:李世民的性格

李渊诸子之间手足相残的悲剧故事,既揭示了李世民性格上的缺陷,也反映了其兄弟们的罪恶。这位最后的胜利者,成功打败了当时最有经验的将军,并对他的军事对手们的想法表现出深刻的洞察力。但也正是这位最后的胜利者,曾经是宫廷阴谋中最无助和最绝望的受害者,直到最后一刻才被他的支持者的赤胆忠诚和慷慨激昂所拯救。当时,李世民确实很晚才意识到自己的 ...

• 反山-良渚遗址群考古报告(全二册 修订本)

反山,位于良渚遗址群偏西部的中心地区,发掘于1986年,是良渚文化中期偏早阶段等级最高的祭坛和墓地;经过考古发掘证知,完全是人工营建的祭坛和墓地复合址。它充分展示了良渚文化中期偏早阶段这一最繁荣发达时期,在土台营建、棺椁木作、琢玉工艺、漆器制作等方面的高度发展水平,深刻地反映了良渚文化祭祀、埋葬中的礼仪制度,社会组织中的等级制度,意 ...

• 李军 | 徐松西域调查行踪稽考

徐松西域调查行踪稽考 李军作 者作者李军,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地址:兰州市安宁区营门村1号,邮编730070。关于清代著名地学家徐松西域调查的具体行踪,学界尚未深入考察。由此,细致勾稽徐松西域调查的行踪,对研究其生平和有关西域著述,均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目前关于徐松在西域初步可考的行踪,大致分为五个阶段,即嘉庆十七年的遣戍途中、 ...

• 【碑志】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编《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石集粹:墓志篇》出版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石集粹:墓志篇  考古书店 2021-04-19 12:32洛阳地区一直是中国古代墓志的重要出土地。早在清末,这里就以出土众多北朝以及隋唐的墓志闻名于世。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承担着洛阳地区的考古调查与抢救发掘工作,几十年来,清理了大量历代墓葬,发掘收获了大量的古代墓志材料。《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石集粹:墓志篇》一书立足于 ...

• 【敦煌】李正宇《古本敦煌乡土志八种笺证》书影

  【敦煌】李正宇《古本敦煌乡土志八种笺证》书影

• 黎侯墓地报告

带有墓道的“甲”字形大墓高比例的殉人现象浓郁的商移民文化风格杂居戎狄之间一位史书之中记载的周代诸侯一方古国之上建起的周代封国本期推荐书目《黎城楷侯墓地》书籍简介编著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长治市文物旅游局黎城县文博馆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1月目 录内容提要2005年,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的黎城县西关村田地中周代墓葬发现被盗,山西省考古研究 ...

• 《水下考古》(第三辑)目录

考古是一项复杂而漫长的工作水下考古更是多了一抹神秘色彩对普通大众而言是十分遥远的存在探索关于水下世界的秘密研究淹没于江河湖海的遗迹今天为大家推荐的是《水下考古》(第三辑)快来一起看看吧↓↓↓作者: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 主办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12月定价:228.00内容简介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是国家从事水下 ...

• 全新理念下的海昏侯国考古

海昏侯刘贺墓园(原称“墎墩汉墓”)是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1年至今,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此进行了长达五年多的考古发掘。国家文物局派遣考古与文物保护专家组现场指导,广泛接纳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利用当今最新科技手段,出土各类珍贵文物1万余件,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取得重大成果。专家们认为,海昏侯刘贺墓园的考古是 ...

• 石语梵行 | 科拉斯纳亚 · 瑞希卡佛寺:吉尔吉斯斯坦楚河流域最大的佛迹遗址

  ▲ ©SHIYUFANXING YM科拉斯纳亚·瑞希卡佛寺遗址( Krasnaya Rechka),位于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科拉斯纳亚·瑞希卡村附近。科拉斯纳亚·瑞希卡古城是楚河(Chui River)流域最大的古城遗址,古城遗址周围分布着楚河流域最为复杂,规模最大的佛寺建筑群,并在其东侧还遗存有火神庙遗址(Fire Temple)。该古城约从6世纪至12世纪蓬勃发展,开创人 ...

• 石语梵行 |《 阿吉纳特佩:塔吉克斯坦佛寺遗址》1971年

阿吉纳特佩(Ajina Tepe)佛寺遗址向我们揭示了瓦赫什河谷腹地的早期佛教艺术,展现了许多原始和独特的中亚佛教艺术杰作,体现了犍陀罗、笈多、贵霜和粟特多种文化相融合的特点。阿吉纳特佩遗址是目前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保存完整、布局清楚的早期佛教寺院遗址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已被列人塔吉克斯坦境内丝绸之路“申遗”的遗址名单 ...

• 骟马文化研究

   骟马文化研究 李水城摘要:本文对马文化遗址的发现过程和出土遗物做了全面介绍,指出这是甘肃河西走廊境内继四坝文化之后出现的又一个新的考古学文化,应正式命名为马文化。该文化形成于公元前一千年前后,至西汉初年消亡。其分布范围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的西部。马文化是在内蒙古额济纳旗以绿城遗址的基础上并汲取周边地区其他文化因素发展起来的 ...

• 宋代韩琦书风与楷书信札《信宿帖》

《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卷是一件国宝级文物,也是北宋名臣韩琦现今传世的唯一法书。该卷正在贵州省博物馆“清平乐——《韩琦楷书信札》及宋代文人风韵展”展出(至4月10日)。韩琦书法端谨沉着、从容大气,细观其字出颜入柳,取法两家,筋骨具在,是书者在技法上经过数十年的淬炼,达到相当造诣的书法呈现,再加之人品性情使然,使得字字有力,从容气度自然 ...

• 考古工作的春天

  讲述人: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主任 唐炜  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回望中国考古百年,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些年是发展最快、成果最多、影响最大的黄金时代,考古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春天。  以我所在的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为例,它的前身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是中国水下考古的国家队,编制仅有30人。2020年 ...

• 云冈石窟山顶佛教寺院遗址发掘报告

基本信息:编著:云冈研究院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12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1年12月印次:1ISBN:9787501071517内容简介:  云冈石窟山顶考古发掘始于1940年。日本调查队在第3窟山顶挖了一条东西向的探沟,发现一处石板筑成的建筑基础和石雕狮头门枕石,以及有红色彩绘的白灰墙皮,还出土了筒瓦、波状纹 ...

• 石语梵行 |《卡尔查延:月氏王苏尔汗河谷的殿庙遗址》2022年

▲ ©SHIYUFANXING YM制图卡尔查延遗址(Khalchayan),位于乌兹别克斯坦苏尔汗河谷,距德诺夫(Denov)约10公里。该地区原是大夏的疆域,公元前 2 世纪中叶,被游牧民族月氏占领。1959年至1963年,前苏联普加琴科娃(Pugachenkova)进行了考古发掘,并出版了考古报告与艺术专辑,其从宫殿中出土修复的壁画和几乎真人大小的雕塑(粘土,彩绘)现收藏 ...

• 龙天一:秦始皇陵内外城垣比值问题探讨

秦始皇陵内外城垣比值问题探讨龙天一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系【摘要】根据历年来的考古材料,发现秦始皇陵有着内、外两重城垣,对两者长度进行校正与分析,可知内外城垣的比值十分接近黄金比例。运用黄金分割能使一条线乃至一件事物更加美观,在古代西方文明的许多建筑中都运用了这一数值。但是,一方面,通过对秦始皇陵及其相关背景的认识,并 ...

• 郎樱:论西域与中原文化交流

来源:《西域研究》2001年第4期内容提要:本文对自先秦以来西域与中原文化交流关系进行概述,旨在说明西域与中原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无论对于西域文化或是中原文化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西域”一词,始见于《汉书·西域传》。西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西域,泛指我国西部的疆域,包括天山南部与北部地区、中央亚细亚、阿富 ...

• 中国考古学年鉴2020

书名:中国考古学年鉴2020【点击购书】作者:中国考古学会 编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10月定价:388.00内容简介本书详细介绍了2019年全国考古界的主要工作成果。全书共9篇:第一篇 考古学研究综述;第二篇 考古文物新发现;第三篇 赴外考古;第四篇 学术会议;第五篇 对外学术交流;第六篇 考古教学;第七篇 逝世考古学家;第八篇 考古 ...

• 宋代至清代帝陵形制布局研究

在古代人类死后的墓葬中,以各个朝代的帝陵为最高等级、最有代表性。帝陵陵园和地宫的建筑与各种配置不仅代表了当时的皇家丧葬制度、建筑制度,而且也是当时的建筑、建筑材料、工程技术、建筑艺术、雕刻等工艺美术和当时科技最高水平的反映。《宋代至清代帝陵形制布局研究》一书以宋辽金和明代各代帝陵陵园和地宫有关的考古资料为主(元代帝陵潜葬,情况不 ...

• 永乐宫《朝元图》的道教仪式模式

永乐宫《朝元图》的道教仪式模式文ˉ(荷)葛思康(Lennert Gesterkamp)【内容摘要】位于山西省芮城永乐宫的三清殿壁画属于中国规模最大壁画之一,主题为《朝元图》,即道教诸神朝觐主神的图像。从汉代至今,此类图像在道教和其他艺术中占据了一个特别重要的位置。一方面,朝元图像作为古代道观殿堂的主要壁画装饰,从宫廷到乡村小庙都有所展现;另一方面 ...

• 学术丨汪晓茜 刘馨悦:继承和转译:小议近代中国建筑中的帕拉第奥式遗产

中国第一代建筑师的核心力量是在欧美学院派建筑教育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通过“布扎”体系的训练,帕拉第奥式的学院派古典建筑语言在中国生根发芽,成为西方文化影响近代中国建筑的印记之一。本文从近代部分受“布扎”教育建筑师的工作出发,探讨学院派和帕拉第奥式的形式语言和方法如何在中国现实中延续和转译,并通过协调不同建筑体系,来适应中国近代中 ...

• 拾珍丨李沁园:日本黄檗宗寺院布局初探

  作为我国传入日本的最后一支禅宗分支,黄檗派在日本建立了新宗派黄檗宗,并对日本近世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黄檗宗寺院建筑的独特做法继和样、大佛样、禅宗样之后在日本被称为“黄檗样”。本文将尝试对黄檗宗寺院的布局特征进行归纳和对比,并试图对其祖型源流进行分析。  日本黄檗宗寺院布局初探  - 李沁园 -  日本黄檗宗源于我国明末福建福清 ...

• 【民族考古】墓志所见唐长安城安仁坊居民葬地的地理分布

【摘要】唐长安城安仁坊内曾聚集很多有名望的人物,包括皇家贵戚、世家大族、文人墨客、高僧大德等等。他们不仅重视自己的宅第建设,而且对阴宅的建设也极为重视。但受政治身份、经济实力、文化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葬地的择址和修建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近年来,唐代墓志的大量出土表明安仁坊居民葬地的分布有着一定规律,呈现出一定的文化特征,既有 ...

• 【民族考古】西汉长安城市场研究 ——兼论汉魏洛阳城的市场

【作者简介】钱彦惠,浙江农林大学。 两汉是都城规划发展的重要时期,设计时开始有意地把东周以来诸国都城中不甚固定的市场纳入到城市规划中。新的考古发现为了解这一时期市场布局情况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通过对相关文献的考辨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认识两汉时期的都城布局。 汉长安城有计划的考古工作始于1956年,初期通过对遗址的勘探发掘,揭示了汉长 ...

• 【民族考古】帝国以前的罗马城 ——从聚落到都城的考古学观察

【作者简介】周繁文,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教授。【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古典时期罗马城的考古发现与研究”(14CKG011)。【摘要】罗马从意大利中部的边缘小聚落,渐成拉丁地区的中心、亚平宁半岛的中心,最终成为地中海世界的中心。罗马城的延续性和层累性是世界城市史上的经典案例,它的城市模式也影响了地中海世界的许多地方城市 ...

• 殷墟使用朱砂情况的考察

  摘要:与史前、夏及早商时期一样,朱砂在殷墟文化时期的北方仍是较为稀缺的资源,只存在于规格较高的考古遗存中。通过对安阳殷墟及其他同时期情况进行分析,朱砂的使用从殷墟早期到晚期呈上升趋势。依据使用场合的不同,可分为朱砂葬、朱砂祭祀坑和朱书文字三类。朱砂葬是朱砂使用情况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本文通过对殷墟西区、大司空、孝民屯、徐家桥和 ...

• 湖南澧县孙家岗遗址2021年度考古发掘主要收获

    湖南澧县孙家岗遗址是一处以肖家屋脊文化堆积为主体的新石器时代末期至夏代早期遗址,在“考古中国·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项目的支持下,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连续多年对该遗址开展主动性田野考古工作。2020年度,孙家岗遗址考古发掘的重心由聚落环壕之外的墓地转向环壕之内的居址区,年度发掘在遗址中南部区域揭示出一座高规格的夯土墙体带廊道 ...

• 余国江丨西汉对羊纹金饰片探析

   在西汉江都王刘非墓、中山王刘胜墓、南越王赵眜墓等高等级墓葬中,出土有一种对羊纹金饰片。发掘者对其纹饰、用途、风格等进行过一些探讨,还有学者做过专题考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近年来,笔者搜集到一些对羊纹金饰片资料,拟对其文化渊源、产地与制作者、具体用途等问题再略做申论。一、发现概况以往发掘者和研究者已经注意到刘胜墓、南越 ...

• 期刊|文物2022年第2期

文物2022.2【点击购书】文物出版社 主办文物编辑委员会 编辑目 录考古新收获浙江萧山安山东周窑址发掘简报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杭州市萧山区博物馆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江苏金坛井头村土墩墓(D6)发掘简报 南京博物院 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南京雨花台区后头山唐墓发掘简报 南京市考古研究院研究与探索南京后头山唐墓出土釉陶俑群初探——兼论毛氏 ...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