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正耀:中国两大流域青铜文明之间的联系
中国两大流域青铜文明之间的联系 中科大科技史与科技考古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祭祀坑的发掘举世瞩目。我系金正耀教授曾于90年代对三星堆一、二号祭祀坑出土青铜器进行了系统的铅同位素分析和研究,发现三星堆与殷墟所用主要青铜矿料来源相同,用坚实的科学证据构建起了三星堆文明与殷商文明之间的密切联系。原文发表于《中国商文化国际学术讨论 ...
中国两大流域青铜文明之间的联系 中科大科技史与科技考古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祭祀坑的发掘举世瞩目。我系金正耀教授曾于90年代对三星堆一、二号祭祀坑出土青铜器进行了系统的铅同位素分析和研究,发现三星堆与殷墟所用主要青铜矿料来源相同,用坚实的科学证据构建起了三星堆文明与殷商文明之间的密切联系。原文发表于《中国商文化国际学术讨论 ...
唐人的视野比任何一个朝代的中国人都更为广阔,外来文明的火炬比中国任何一个朝代都传播得更远。 胡汉风俗融会的结果竟使司法参军无法捕捉“胡贼”。 值得深思的是,盛唐之所以成为外国人云集聚居的有魅力的地方,不单是它具有开放性,更重要的是它具有文明世界的优越性。 我们不是简单地在述说过去,而是在启迪未来,激发中国人的奋斗精神和迈向新 ...
这是一套包含学界最新研究成果的舆图古籍集成,舆图领域一线专家学者,以独特视角观看流动的、可视的中华文明史。全书采用高品质印刷工艺、人性化装帧设计,更是一套艺术品级别的珍藏图书。《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山川名胜舆图集成》(全十卷)饶 权 李孝聪 主 编张志清 钟 翀 副主编定价15000元上海书画出版社ISBN:9787547925751在介绍这套十卷本《中 ...
浙江宁波鄞州蔡沟塘晋墓发掘简报浙江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宁波市鄞州区文管办 墓地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东吴镇东北蔡沟塘西麓低缓的山坡上,西距宝瞻公路约50米,西南距东吴镇政府约1公里(图一)。2006年8月5日至9月5日,为配合当地基本工程建设,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鄞州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对该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过程 ...
下湾遗址(原名“下庵”)地处沅水中游,隶属于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浦市镇印家桥社区。遗址位于浦市古镇北郊,座落在沅水左岸(西侧)一处低矮台地上,属于云贵高原东北部边缘低海拔的山间盆地,沅水经遗址东缘往北注入洞庭湖。1973年,为配合沅陵五强溪水电站建设,湖南省文物部门曾对库区淹没范围内的地下文物进行了全面调查,下湾遗址就 ...
北源与南源:后蜀墓葬形制演变过程研究倪润安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摘要:后蜀墓葬形制别有特色,汇聚了南、北两源的文化因素。南源是中晚唐经前蜀以来的蜀地自有墓葬文化,北源则与建国者孟知祥所率北来集团的后唐文化因素有关。孟知祥将后唐中原地区的单主室圆形墓引入蜀地,建造了和陵。能够反映后蜀墓葬深刻变化的是Ca型与A型墓葬之间的替变。Ca ...
2013年初,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和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组成联合考古队对位于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的一处西汉时期基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4座西汉时期土坑木椁墓,出土大量漆木器、陶器,以及少量铜器和铁器等。其中2号墓葬(M2)中一底箱发现四架提花织机模型以及其它纺织工具模型和15个纺织工匠彩绘木俑(图1)。墓葬位于成都市金牛区 ...
理解人有许多角度,各不相同,但是既要新颖奇特,又要系统完整,就不那么容易找到了。有一个角度有这样的优势,就是“饭局”,它正好把人的生物学与社会学属性统一在一起。“民以食为天”,没有人敢反对吃饭的重要性,世界上研究者众多;而怎么去吃饭是另一个同样重要的问题,认真考虑的人却很少。考古学家马丁·琼斯就是专门研究这个问题的人,他用一部近 ...
中国的古建筑遗迹,主要分为汉式建筑、藏式建筑、伊斯兰建筑和基督教建筑四大系列,其中以汉式和藏式古建筑更加重要。宿白1959年、1988年两度入藏考察,在继承梁思成、刘敦桢、林徽因等前辈开创的营造学社调查研究汉式古建筑方式的基础上,观察西藏不同时期佛寺建筑形态和发展进程,在藏式古建筑研究领域具有开创之功,建立了逻辑明晰、立论坚实、独辟蹊径 ...
东亚的遗产与宗教Heritage and Religion in East AsiaEdited By Shu-Li Wang, Michael Rowlands, Yujie Zhu 内容简介 《东亚遗产与宗教》探讨了宗教遗产如何以流动的方式跨越东亚的国界,并在这一过程中为遗产与宗教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理论见解。 该书对东亚四个国家及地区进行的初步比较研究,其中大部分研究是由东亚学者进行的,展
来源:《西域研究》2019年第1期唐代西州鸜鹆镇文书研究 内容提要 鸜鹆镇是唐代设于西州天山县西面的一处镇戍。2001年吐鲁番阿拉沟峡谷东口鸜鹆镇故址出土一批唐代文书。在对相关文书作出更进一步的缀合后,我们复原出一份完整的烽铺名籍。鸜鹆镇是目前唯一有确切遗址且出土大量文书的唐代镇戍。以阿拉沟所出文书为基础,本文对鸜鹆镇下辖武库、镇仓 ...
点击上方“边疆时空”关注我们点击右上角“...”,分享精彩文章给朋友们刘安志武汉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历史学会副会长等职,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暨敦煌吐鲁番文书整理与研究。自二十世纪以来,关于唐代公文书的研究,经过中日学者长期不懈的努力,业已取得多方面的重要进展,积累了十分丰硕的成 ...
来源:《西域研究》2019年第1期高昌王令形制综论 内容提要 本文认为:高昌王令分为“下令”和“传令”两种形制。“下令”以高昌王名义直接颁下,均有完整文本,见于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传令”由王国中央出纳审查机构官员直接宣传,大致均为口令,散见于公文书的辞、奏、符以及一些帐中。高昌王令及相关公文书制度,应始于阚爽首次建立割据政权时 ...
来源:《西域研究》2019年第2期2018年新疆考古收获2018年是新疆考古事业发展历程上较为重要的一年。《新疆考古工作规划(2018—2020)》的颁布与实施,重要考古材料的发现与研究,为新时代新疆考古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全年共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北京大学文博学院、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方考古研究所和新疆文物考古研 ...
来源:《西域研究》2018年第3期2017年新疆考古收获2017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新疆队、北京大学等合作单位完成了考古发掘与调查40项,发掘各时期遗址7400平方米、墓葬900余座,出土文物标本近4500件(组),本文择其要者进行介绍。在史前考古和历史时期考古领域均有重要发现,如通天洞遗址、呼斯塔遗址、海子沿遗址、和布克赛尔县G2 ...
来源:《西域研究》2020年第3期小河墓地古代人群颅骨的人类学特征聂颖 朱泓 李文瑛 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内容提要 本文选取新疆罗布泊小河墓地出土已无软组织覆盖的颅骨48例,根据考古发掘层位,这些颅骨资料多数属于小河文化的早期阶段。通过对这48例颅骨的非测量性状和测量性状结果进行统计及分析,结果表明,在目前新疆地区及周边已知文化中,小 ...
来源:《西域研究》2021年第2期关于麹氏高昌“义和政变”学术史的新发现——读唐长孺先生整理吐鲁番文书笔记零拾内容提要 1981年,吴震先生发表《麹氏高昌国史索隐——从张雄夫妇墓志谈起》一文,首次披露了麹氏高昌国晚期发生“义和政变”事件,引发学界对诸多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对麹氏高昌国史研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017年,在唐长孺先生家中发 ...
来源:《西域研究》2020年第1期内容提要 本文主要就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藏吐鲁番新出《唐开元年间西州交河县帖盐城为令入乡巡貌事》文书所涉及的貌阅律令用语进行了考释,包括文书所见巡貌官吏(县令、城主等)及其职掌、貌阅中的诈伪现象及其处分、民户身亡后籍帐除名的公文书程式。《唐开元年间西州交河县帖盐城为令入乡巡貌事》文书(为方便行文 ...
来源:《西域研究》2019年第3期 多语种史料中的蒙古与西域13~14世纪蒙古帝国的崛起、存续、分裂、消亡极大地改变了西域的政治格局、族群分布、文化状态。黄金家族的宗亲分封既源于蒙古游牧封建制的传统,又是蒙古帝国控制广大征服地区,建构上层统治秩序的政治手段。蒙古和其治下族群在政治和经济制度、法律和日常习俗等方面出现了复杂的互动,有激烈碰 ...
来源:《西域研究》2019年第3期命令文书、沙里亚法与习惯:阿耳迭必勒波斯文文书中所见伊利汗国法律渊源初探 内容提要 本文着重考察了德国伊朗学家赫尔曼在21世纪初公布的28件阿耳迭必勒波斯文命令文书。这些文书对于研究蒙古统治伊朗时期的民事法律惯习,特别是研究与土地所有权相关的法律具有极高价值。阿耳迭必勒命令文书中频繁出现伊利汗国时期 ...
来源:《西域研究》2019年第3期贵由汗之子禾忽家族史事考略——基于波斯文《五族谱》的考察 内容提要 禾忽是贵由汗幼子,《元史》及《史集》中均有其世系信息。本文结合波斯文、汉文史料的相关记载,对禾忽及其子秃鲁、脱克蔑的活动进行梳理;区分史料中对脱克蔑与其同名之子、禾忽之孙脱克蔑的相关记载。在此基础上,探讨波斯文史籍《五族谱》中出 ...
来源:《西域研究》2020年第3期新疆古代人群生物考古学研究 独特的地理位置使新疆自古以来都是欧亚大陆东西方人群的融汇之地,也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在欧亚大陆人群演化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往的考古学文化和人群体质特征研究均直观地体现了这一融合特征。近年来结合考古学、分子生物学以及人类学对史前人群进行跨学科交叉的生物考古学研究取 ...
来源:《西域研究》2020年第1期从河西张掖到西域高昌:麹氏高昌国和氏研究内容提要 和氏为中古麹氏高昌国的世家大族之一,通过对肩水金关汉简以及传世典籍的梳理,可以钩稽出和氏在张掖的成长历程及其由张掖迁往高昌的大致线索。迁入高昌的和氏在与张掖袁氏等河陇迁入的家族保持婚姻关系的同时,也与迁入高昌的敦煌氾氏建立了婚姻关系。和氏人物主要任 ...
中国西南考古是中国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中国西南考古:新石器时代至西汉》一书是第一部全面、系统介绍并阐述20世纪以来中国西南考古的发现与研究的著作,并根据西南地区的自然地理区划与文化区域,按时代先后重点介绍和阐述了新石器时代至西汉时期中国西南地区的考古发掘与研究的情况。书名:中国西南考古:新石器 ...
一 北魏时期西域地区的基本形势北魏太延二年(436年)八月,太武帝拓跋焘派遣董琬、高明西使,足迹远至葱岭以西。次年十一月返回后,他们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将当时敦煌以西的广大区域(即广义上的西域)中所谓的“十六国”划分为“四域”,即四大政治势力范围。其一为葱岭以东、流沙以西,指的是帕米尔以东的塔里木盆地和天山以北地区,即狭义上的西域 ...
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是海外收藏克孜尔石窟壁画的重镇,目前收藏有230余块。2010年,时任馆长鲁克思(Klaas Ruitenbeek)访问克孜尔石窟,拉开了该馆与中国新疆龟兹研究院合作的序幕。2012年至2013年,赵莉前往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对该馆现藏克孜尔石窟壁画进行彻底的调查与测量,查阅了德国探险队历次考察的文字档案与图片资料,考察研究了很多之前 ...
阴山匈奴岩画动物纹与鄂尔多斯青铜器动物纹的比较 内蒙古中南部巴彦淖尔盟和伊克昭盟等地,从原始氏族社会到先秦两汉时期,一直是匈奴人活动的地方,他们留示给后人的主要文化珍品,一是敲凿在阴山西段狼山地区的匈奴岩画;一是在伊克昭盟匈奴墓中出土的鄂尔多斯青铜器。这两种历史遗物,从两个不同的侧面,较全面地反映了匈奴人精湛的艺术创造和无穷的智 ...
马炳坚(北京市古代建筑设计研究所所长) ◎针对当时国内一些专家主张中国的古建筑保护也应当向西方那样进行露天保护以显示“残缺的美”、“废墟的美”的主张,罗哲文先生指出:木结构最怕雨水和干湿的变化,绝不能按希腊、罗马、英法等露天保存柱、梁的办法,木柱梁架露天,很快就会腐朽,而柱、梁一旦腐朽,古建筑也就不存在。古建筑有“历史价值”、 ...
唐前期一位京畿农人的人生史——以大唐西市博物馆藏《辅恒墓志》为中心 徐 畅(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一个人的性格、兴趣及其作事的步骤,皆与全部历史有关。——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173页。 一 人生史与墓志 与西方史学习惯有别,中国旧史多以人为研究单元,钱穆在《现代中国学术论衡》中总结:“余曾谓 ...
南京市太新路宋墓发掘简报南京市博物馆 内容提要:1993年南京太新路发现的宋墓保存完好,其墓室平面呈八角形,墓室内壁装饰有比较复杂的砖砌仿木结构,是南京地区这一类型宋墓的首次发现。墓中出土多件龙泉窑、景德镇窑、吉州窑瓷器。此墓的发掘为研究南京地区宋代墓葬类型、葬俗以及社会历史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关键词:南京 宋墓 仿木结构 ...
一、引言 作为夏王朝的都城遗址,偃师二里头遗址自1959年发现以来出土了丰富的文化遗存,从各方面都表现出鲜明的时代、地域和族群特点,构成“早期中国”文化传统移植、汇聚和熔铸进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阶段。在这众多遗存中,就包括一些装饰和表现神灵或神祖形像的陶器、铜器、玉器和漆器,目前尤以1965年发表的发掘简报和1999年出版的发掘报告 ...
基本信息: 作者:陈凌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11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20年11月 印次:1 ISBN:9787308205191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新疆出土的汉文资料的汇集整理,主要包括汉唐时代简牍、纸本文书(包括世俗文书和佛经写本),以及碑石铭刻(包括壁画题记)三大类,每一类都精选了具有代表性的资料 ...
1999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及相关市县考古人员共同组成考古队,对湖南省沅陵县城关镇西的虎溪山一号汉墓(以下简称虎溪山M1)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取得了丰硕成果,被评为当年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如今,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发掘报告《沅陵虎溪山一号汉墓》由文物出版社正式出版了。 虎溪山M1为带墓道的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道方向朝 ...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21-5 页数:460 定价:108.00元 装帧:精装 ISBN:9787559837691 主编简介: 练春海,201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艺术学博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艺术史、艺术考古、物质文化研究与美术创作。主持国家社科后期资 ...
【关键词】黏土;羼和料;古代制陶原料【摘 要】中国古代的制陶原料有黏土、羼和料两大类。根据光谱测定和化学分析的结果,可将制陶原料中的黏土分为普通易熔黏土、高铝质耐火黏土、高硅质黏土、高镁质易熔黏土;因羼和料不同,古代陶器除泥质陶外,还有夹砂陶、夹云母陶、夹蚌陶、夹骨屑陶、夹炭陶和夹陶末陶等。其中“高硅质黏土”的概念比较重要,可将 ...
内容提要:家户考古是一种从微观上研究古代社会生活的新的理论方法,与后过程考古关系密切,但如何与既有的研究兼容,成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难题。史前家户考古研究可以分为个层次进行,按照这个操作模式,不同层次的考古学理论可以被整合起来:文化历史考古层面的研究可以提供时空框架;过程考古范畴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分析考古材料的形成过程、了解家 ...
基本信息: 作者:何毓灵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2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21年2月 印次:1 ISBN:9787222199057 内容简介: 本书透过中国社科院资深考古学者的视角带领读者用科学的眼光探知3000年前商代将领人骨里的秘密。作者用通俗易懂的写法在生动有趣的故事讲述中,普及关于甲骨文和考古学的知 ...
摘要:陶器成型技术类型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形成了有规律可循的空间分布特征。随后经历了连续的调整和变动,由最初的南北分异,演变到新石器时代晚期轮制拉坯技术在新月形地带的兴起,再到新石器时代末期东西并立格局的出现。这些空间特征的形成和变迁,与当时的社会发展和文化传统有所关联。 成型技术是陶器生产工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陶器 ...
春秋战国和秦汉之交,甘青高原的氐羌民族集团南下和南方百越民族集团北进,僰人在金沙江流域迁徙,蜀人亡国后也南迁,这是绥江及其周边地区的第一次人口大迁徙。三国至南宋,绥域文化发展轨迹未有文献及考古资料追踪。马湖总管府的设立,是绥域文化发展史上划时代的大事:绥江第一个有确切记载的地方政权诞生。21世纪,云南绥江被带入了1个县城和3个乡镇的 ...
羑河墓地位于汤阴县韩庄镇庵上村北地,是2012年发掘的羑河村村南墓地向东南延伸的部分,地处羑河与汤河之间,距离汤阴县城2公里。(图一)羑河墓地的发掘工作从2018年5月开始,至2018年12月底结束。共发掘东周墓葬85座,东周马坑1座,汉代墓葬1座。现将M1的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上石河墓地位于河南省义马市市区南部、石河西岸约100米处的原上石河村村中,北临310国道,南接新安古城遗址,西与开祥化工有限公司老厂区隔墙相连。2017年7月,义马市文物钻探队在配合义马市开祥化工有限公司厂区向东扩建工程建设用地进行考古钻探时,发现了该墓地。该墓地原为上石河村村民居住地,周围地势整体较为开阔平坦。目前已初步探明墓地现存范围 ...
一、引言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物理、化学分析技术和手段日益广泛地应用于考古研究,史前彩陶成分、颜料及呈色机理已成为目前史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史前文化交流和传播亟待解决的基础问题。陈晓峰、马清林等采用XRD及XRF分析技术对马家窑文化半山、马厂类型黑彩和红彩彩陶颜料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黑色颜料以磁铁矿、黑锰矿或锌铁尖晶石为主;红色颜料 ...
M17位于平粮台遗址的西部(图一),1979年当地农民在取土时发现,随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现将M17的发掘及重要出土文物情况简报如下。图一:M17位置示意图一、墓葬形制M17平面呈“甲”字形,方向90°。因系抢救性发掘,仅清理墓室和一小段墓道。墓道向东,墓道口长10.4米,宽2.7米。墓室口大底小,墓壁斜直,平底。墓室口长6.2米, ...
邓州王营墓地位于河南省邓州市张村镇王营村 (又称堰子王营),墓地在村中部的土岗上,堰子河从墓地西北部向东南部蜿蜒流过。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项目建设,受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委托,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0年、2018年对该墓地进行了两次考古发掘,共计清理东周楚国墓葬419座。出土复原的随葬品包括陶器、铜器、玉、石器等近两千件。其中M1 ...
2016年9月,为配合基本建设,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洛阳市老城区营庄村的一座明代砖室墓(编号为M24)进行抢救性发掘。考古发掘表明,这是一座结构基本完整的明代单室砖券墓,据出土的两合墓志可知,为明代朱用及夫人沈氏合葬墓。现将墓葬简报如下。图一:M24平面、剖视图1.铜钱 2.陶鸡 3.沈氏墓志 4.朱用及夫人合葬墓志M24平面呈凸字形,斜坡墓道单室 ...
洛阳东汉帝陵分为南、北两个陵区。北陵区即邙山陵区,位于洛阳城之西北的邙山,今洛阳市孟津县境内,分别为光武帝原陵、安帝恭陵、顺帝宪陵、冲帝怀陵、灵帝文陵等5陵;南陵区即洛南陵区,位于洛阳城之东南,万安山北麓,今洛阳市伊滨区与偃师市境内,分别为明帝显节陵、章帝敬陵、和帝顺陵、殇帝康陵、质帝静陵、桓帝宣陵等6陵。各陵区布局有很强的规律性 ...
【编者按】三星堆考古发掘的最新发现,将公众的目光再一次聚集到考古活动上来了。“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考古学是什么?考古发掘是怎么进行的?考古学的研究有可能回答哪些问题?……带着如许疑问,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组织“考古新识”系列,邀请校内外历史考古文博领域的相关学者撰文,以三星堆考古的新发现为契机,与读者一起进行一次考 ...
作为一门新兴的现代学科,中国考古学即将迎来诞生百年的日子。 100年来,中国考古学在筚路蓝缕的探索中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1949年以后,在唯物史观的正确指引下,中国考古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不断涌现的考古新发现,也日渐获得社会公众的关注,增强着国民的凝聚力,提升着国民的爱国热情。 2020年9月28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 ...
古史重建是中国考古学的核心任务之一,这一任务的具体提出要追溯到苏秉琦先生的论文《关于重建中国史前史的思考》(《考古》1991年第12期)。文中提及该文的缘起,当时,社科院考古所正酝酿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徐苹芳先生找苏先生咨询,一共提了十个问题,苏先生将之归纳为一个问题,即“如何重建中国史前史”这样一个大问题,并将其写成了文章。 ...
------------------------------------------------------------------------全文阅读关于盘龙城的性质(作者:张昌平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原文刊于《江汉考古》2020年第6期)
近日,世界著名考古学专业期刊《古物》(Antiquity)发表了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科研人员合作完成的科研成果Combining sedentism and mobility in the Palaeolithic–Neolithic transition of northern China: the site of
《中国与东北亚服饰文化交流研究》作者:竺小恩 葛晓弘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1月定价:49元服饰是文化的具象,一个民族的服饰不仅反映了该民族的审美价值、民俗风尚、宗教信仰和社会发展之程度,一定程度上还可视为民族之间,甚至是国家之间服饰文化交流最直观的佐证。因之,服饰研究在考古、历史、文化、艺术等学术研究领域之地位独特且 ...
基本信息: 编著:韩建业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4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21年4月 印次:1 ISBN:9787520379397 内容简介: 本书收集了作者关于中华文明起源方面的考古学研究论文和普及性文章共28篇,从多个方面论述了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早期发展的过程,认为中华文明起源于距今8000年以前,形成 ...
摘要:中国史前社会上层墓葬中,有以玉质昆虫随葬的现象,此与昆虫信仰有关的传统绵延不绝,在商周玉器和青铜器纹饰上有更丰富的表现,从而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多被认为与古代人们再生信仰有关联。本文对相关资料进行梳理和辨识,提出中国史前时代即已经出现对昆虫“蜕变”和“羽化”能力的信仰,涉及的昆虫主要为蚕和蝉,主要内容包括神鸟、神兽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前所未有地重视传统文化,前所未有地重视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前所未有地重视中华文明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2013年5月2日,总书记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团支部全体学生回信,“得知你们近一年来不仅校园学习取得新的进步,而且在野外考古实习中很有收获,甚为欣慰。从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了你们 ...
基本信息: 编著:定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12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20年12月 印次:1 ISBN:9787501064106 内容简介: 从河北、山东、江苏、河南等省发现发掘的黄肠石题凑墓葬的考察可知,并不是所有的黄肠石都刻有题铭,而刻铭黄肠石的数量因墓而异,有多有少,所占比例大小不等。 ...
基本信息: 作者:赵莉 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12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20年12月 印次:1 ISBN:9787547925010 作者简介: 赵莉,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博士,新疆龟兹研究院文博研究馆员。1992年大学毕业后主动要求到远离乌鲁木齐800多公里的偏僻山沟克孜尔千佛洞工作,至今已近三十年,一直从事西域佛教考 ...
三月下旬,中央电视台直播了三星堆考古,为考古学这个小众学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热度。作为此次三星堆祭祀坑发掘、直播的参与者之一,我在为考古工作引发的巨大社会反响感到惊叹之余,也切实感受到考古工作者肩负的社会责任愈加重大。 考古工作对公众最直接的回馈,莫过于尽快将发掘成果完整地公布。博物馆中夺人眼球的文物只是考古成果的一小部分 ...
前言 安徽铜陵地区因存在较多青铜时代矿冶遗存备受学界关注,2010年师姑墩遗址的发掘与检测不仅发现有早至二里头文化时期的冶金遗物,其所揭示的技术特征还为判定该遗址的性质与功能提供了重要线索。2013年秋冬之际,为加强铜陵地区早期矿冶文明的整体研究,深层次认识当地冶金技术的面貌特征,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又对师姑墩东 ...
克孜尔石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克孜尔乡东南7公里木扎提河(渭干河)北岸,明屋塔格山断崖上。克孜尔石窟大约建于公元3世纪,止于公元8至9世纪。克孜尔石窟是中国大型石窟之一,也是中国开凿最早的石窟群。1961年,克孜尔石窟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克孜尔石窟
临其穴,惴惴其慄——最早的帝陵及最初的帝陵制度 焦南峰公元前621年,秦穆公任好死,殉葬者多达一百七十七人,其中包括奄息、仲行、针虎三兄弟,他们是穆公手下的贤臣,在民间声望很高,事后人们为哀悼三兄弟创作了一首挽歌:《黄鸟》,被收录进《诗经》中。标题中这一句“临其穴,惴惴其慄”便出自其中,描写了殉葬者站在巨大墓穴的边缘,因恐惧和震撼而 ...
郑州商城人头骨壕沟的几个问题吴伟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1974年,在郑州商城内东北部一带发现了一条填埋了近百个带有锯痕的人头盖骨的壕沟。《郑州商城——1953—1985年考古发掘报告》对这条壕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对其用途进行了分析。此外,还有学者也对其进行了考察。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这条人头骨壕沟做进一步考察,不当之处,敬 ...
长期以来,大家普遍重视传统考古的研究,而忽视自然科学技术在考古中的运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夏商周断代工程”及“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实施,学界开始将现代科学技术分析理论、手段和方法应用于考古学研究,并由此取得了许多耳目一新的成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朱君孝副教授的专著《陶器·技术·文化交流——以二里头文化为中心的探索 ...
布赖恩·费根(Brian M.Fagan)这个名字,关注史前史和考古学的读者想必并不陌生。早在1991年,他的一部著作的中译本就一度在文物考古、人类学、民族学领域的学者、学生当中引发了广泛的兴趣。这部书就是《地球上的人们:世界史前史导论》(云南民族学院历史系民族学教研室译,文物出版社出版)。几年前,此书以《地球人——世界史前史导论(第13版)》之 ...
南朝投降高层人士的洛阳生活王肃(464-501年)在当时的南北双方都大大有名。他原是南方人,出身琅琊王氏,是王导的后裔,属于南方首屈一指的侨姓世族。父亲王奂被齐武帝萧赜所杀后,王肃于493年归降北魏,北魏孝文帝命他率兵南征,王肃击败齐军,也奠定了他在北魏政府中的地位。孝文帝的迁都、汉化等政策,都曾经征询王肃的意见。孝文帝死后,王肃出任尚书 ...
基本信息:作者:邱坚 高景然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年12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0年12月印次:1ISBN:9787532597864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对遗址12个探方中采集的528块木材进行了材种鉴定。同时,通过基本密度、尺寸干缩率和湿胀率、顺纹抗压强度及表面接触角等指标分析饱水古木腐朽程度,并将饱水古木的降解程度分为4个等级。再通过化学成 ...
2021年4月11日晚,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长风论坛(鳌山038期)之“从遥感到艺术史——敦煌壁画断代分析”讲座顺利举办。本次讲座由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考古、艺术史和文物保护的成像与传感技术研究中心(NTU ISAAC)主任梁海达教授担任主讲嘉宾,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王全玉教授主持。 本次讲座,梁老师主要介绍了ISAAC的专业设备、光谱成像仪 ...
2021年4月14日下午,来自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特聘教授张居中先生为师生带来了“贾湖遗址出土绿松石研究新进展”为题的讲座。讲座由尤悦老师主持。 讲座伊始,张老师先询问了现场同学们田野实习的经验,以调整讲座的侧重点。之后张老师简单说明了此次讲座的主要内容与目次。张老师从贾湖遗址平原洼地的地理区位着手,介绍了贾湖及贾湖遗址的主要地 ...
2021年4月15日下午,张居中老师继续昨日关于贾湖遗址的探讨,讲述了自己从探讨贾湖人群来源出发,提出了一个末次冰期及以后东亚地区文化格局的演变和文化迁徙的假说。 为追踪贾湖文化的来源,张老师将之与李家沟、灵井、彭头山等遗址作了比较,也从细石器遗存、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中作了探索,发现了贾湖与上山文化的相似性。为了进一步探究这个问 ...
辽宁朝阳市水泉辽代M5~M7发掘简报朝阳市龙城区博物馆内容提要:2016年6~9月,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博物馆在龙城区七道泉子镇水泉村西山果园抢救性发掘清理了13座辽代墓葬,出土了刘知新三兄弟的墓志,知此处是辽代晚期刘氏的家族墓地。其中M5~M7出土了精美的随葬品及壁画,为研究辽代晚期的丧葬习俗和历史又增添了宝贵资料。关键词:朝阳 辽墓 壁画 石棺 ...
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努力,由新疆龟兹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三家单位合编、赵莉与荣新江先生主编的三册洋洋巨著《龟兹石窟题记》,于2020年11月由中西书局正式出版了。这是龟兹学研究的一个阶段性总结,更是国内外几代学人历经寒霜风雪的呕心沥血之作!手捧这散发着淡淡墨香的作品,心中不禁感慨万千!《龟兹石窟题记》主编 ...
香港中文大学邓聪教授是活跃在国际舞台的知名考古学家,非常勤奋,视角独特,出手不凡。20多年来笔者长期关注他的研究,可是,当看到他赐赠的《邓聪考古论文选集》(下称《选集》),肃然起敬之感还是油然而生。《选集》收录163篇文章,140万字,分为四卷:第一卷《香港考古》,第二、三卷《玉器考古学》,第四卷《旧新石器及树皮布石拍》,相信定能为读者 ...
福建顺昌高付头窑址调查文 图 / 郑皓元 栗建安高付头窑址考古调查发现窑炉遗迹和窑业堆积,采集到一批白瓷、酱黑釉瓷、青花瓷和窑具标本,其中多型式白瓷小罐是其主要产品,常见于福建、台湾的考古遗址和公私收藏。初步分析其中的部分白瓷小罐,与海内外明末清初沉船上的同类小罐有关,与我国台湾以及日本、东南亚等地发现的“安平壶”相同。高付头窑址的 ...
基本信息: 编著:深圳市南山博物馆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11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20年11月 印次:1 ISBN:9787501068463 内容简介: 于2020年9月5日至11月29日由深圳市南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深圳市南山博物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承办的“西出阳关——新疆文物精品展”圆满结束。此次展览 ...
在元魏治下,佛老皆为帝王所提倡,故在此时期间,造像之风甚盛。然其发展,非尽坦途。魏太武帝(公元424-452年)初信佛教,常与高德沙门谈论佛法。四月八日,诸寺辇像游行广衢,帝亲御门楼,瞻观散花,以致敬礼。此实为魏行像之滥觞。然帝好老庄,晨夕讽味。富于春秋,锐志武功。虽归宗佛法,敬重沙门,然未观经教,未深求缘报之旨。信嵩山道士寇谦之术。司 ...
南关外对于夏商考古的研究者而言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普通遗址。说其普通是因为相对于二里头、郑州商城、偃师商城等遗址来说,它不具备上述遗址的规模、内涵和规格,也不具备它们所具有的典型考古学文化特征,但是因为其蕴含有相对复杂的文化因素和较为完备的层位关系,在探讨二里头、二里岗、下七垣、岳石等考古学文化和夏商分界、商文化来源特别是郑州商城的 ...
基本信息: 编著:湖北省博物馆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3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21年3月 印次:1 ISBN:9787501066155 内容简介: “华章重现一一曾世家文物特展”以湖北近年重大考古发现为线索,由“始封江汉”“汉东大国”“左右楚王”“华章重现”等四部分组成,以曾国考古发现为依托,以传世曾国青铜器 ...
摘要:乳钉夔纹盆形簋主要出土于关中地区,是探索先周文化铜器群的重要研究对象。根据乳钉、夔纹特征及其组合关系可判断乳钉夔纹盆形簋的年代上限为殷墟文化第四期。根据纹饰特征可将关中地区商周之际的乳钉夔纹盆形簋分为三式,Ⅰ式的年代上限相当于殷墟文化第四期早段,Ⅱ式的年代跨先周晚期至西周初年,Ⅲ式的年代为西周早期。Ⅱ式簋主要出自关中地 ...
【关键词】中国考古学;100周年;成就【摘 要】中国考古学从1921年兴起以来,至今已有百年的发展历程。100年来,中国考古学在早期人类至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研究中,都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在揭示中华古代文化与文明以连续发展和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与中华文明瑰宝”、丰富世界古代文明史研究方面,功绩卓著。尤其是在中国史前史 ...
四川“沃野千里,号为陆海”。先秦时代,曾先后有蚕从,柏灌,鱼凫,杜宇,开明等几个强大的部族在这沃野之地生息,繁衍,并在不同程度上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同时使这里逐渐得以开拓和发展,创造了灿烂的古代四川文明。 自1980年以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广汉县文管所,四川大学等单位考古人员对广汉三星堆遗址进行的数次发掘,为我们研究古代巴蜀文化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这是1987年张爱萍同志参观广汉市三星堆出土文物后的题字。三星堆遗址位于广汉县城西11公里的南兴镇三星村。他是目前四川地区时代最早、面积最大的“蜀文化”遗址,现已建议命名为“三星堆遗址文化”,这一命名同时也概括了成都平原十余处与三星堆遗址文化为同一系统的古遗址。 1986年7月至9月,
三星堆遗址是1931年英国牧师董宜笃(V.H.Donnithorne)在广汉获悉当地农民燕道诚因车水溉田挖出石壁、玉璋、玉琮、玉壁等一大批玉石器而被发现的。根据燕氏家族提供的情况,董宜笃得到这批玉石器出土的消息时,已事隔两年,实际上,这批玉石器是1929年出土的。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已近七十年了。 在这近七十年中,四川省内的文博考古单位和大专院校
每一位投身或即将投身中国考古学的研究者可能都会思考一个问题,在考古学研究的哪个地方能够获得最大的成绩,尤其是想知道未来一个时期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在哪里?的确,这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因为人的天赋、性情、志趣各不相同,适合一个人的未必适合另外一个人。这里没有指导他人的愿望,而是就事论事,想看看当今的中国考古学究竟在哪些方面生长, ...
基本信息: 编著: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 河北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河北省文物局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3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21年3月 印次:1 ISBN:9787030682161 内容简介: 本书是河北省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系列考古报告之一,主要对2006年保定容城北张遗址的考古发掘资料 ...
2020年西藏文物考古成果公众分享报告会17日在拉萨举行。会上发言显示,西藏当雄墓地2020年考古发掘工作中出土的围棋子等遗物显示了早期与中原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 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文博馆员扎西次仁在会上介绍了当雄墓地2020年考古发掘的情况。 当雄墓地位于拉萨市当雄县当曲卡镇境内。2020年6月至10月,配合基本建设开展了抢救性考古 ...
考古所见丝绸之路宁夏段上的乐舞艺术马建军 摘要:丝绸之路是世界历史上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重要线路,是人类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交流的主干道,在东西文化交流、商业贸易往来、民族迁徙融合、政治军事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宁夏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考古出土的大量遗物,见证了文化交流的发达与繁荣。乐舞遗珍便是其中非常重要而又独特的种 ...
马家窑文化是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主要分布在甘肃中南部地区,以陇西黄土高原为中心,东起渭河上游,西至河西走廊和青海省东北部,北达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南抵四川省北部。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马家窑文化的年代约为公元前3300年—前2050年。马家窑文化最早是由瑞典地质学家、考古学家安特生(1874—1960)于1923年在甘肃省临洮县马家 ...
试论前掌大墓地女性墓葬随葬兵器现象*王文轩(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关键词:前掌大墓地,女性,随葬青铜兵器摘要:滕州前掌大墓地中随葬兵器的墓葬较多,特别是女性墓葬中随葬兵器的现象较之于其他地区更为多见亦罕见于海岱地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商末周初时女性社会地位较高和前掌大地处战事频繁的东夷重地有关,也许正因如此,前掌大墓地的 ...
瓜廖尔是印度中央邦西北部城市,这座印度著名古城的北边是阿格拉,那里有举世闻名的泰姬陵;南边是克久拉霍,号称性都,以大庙上举世罕见的性雕塑吸引着四方游客;再往南是桑吉佛塔所在地,著名的佛教遗址。瓜廖尔就像这串地理珠宝项链上的一颗珍珠,散发着自身璀璨的光芒。 传说有位王子行走在这一带丛林中时迷了路,最后走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山上 ...
约翰与梅波林林艺术博物馆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萨拉索塔,是佛罗里达的州立艺术博物馆,由马戏巨头林林兄弟中的约翰·林林和巴纳姆及贝利建立于1927年。建筑格局完全是意大利威尼斯的风格,内部的装潢摆设则是每个房间都不相同,家具都很豪华气派,给人的最大印象就是欧洲中世纪的古代典雅风格,沁人心脾。 约翰与梅波林林艺术博物馆主要收集了从古 ...
江苏邳州煎药庙西晋墓地 1 号墓的独特性文 图 / 马永强煎药庙墓地航拍 2015年7月—2016年9月,南京博物院、徐州博物馆、邳州博物馆对邳州新河煎药庙西晋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墓地规模较大,排列有序,未受盗扰,保存完好,单体墓葬规模大,出土有陶瓷器、金银器、铜器、铁器等各类文物,其中鹦鹉螺杯和玻璃碗尤为珍贵,体现出墓主人较高的身份与 ...
大运河苏州段属江南运河的一段,由不同历史时期开凿的多段运河组成,总长度约73千米,是连接无锡运河和浙江运河的重要节点,也是中国大运河各段中延续使用时间最长且目前最为繁忙的内河运输航路之一。其贯通和航运对沿河流域的经济、社会、文化及人居环境的互动发展等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大运河苏州段沿线古镇众多,人口密集,聚焦的区域空间类型和地理景观 ...
画屏在古代中国美术中具有独特的“三位一体”身份:它既是一种极为重要的绘画媒材,又是可供近距离欣赏的以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还是协助建构室内外空间的准建筑构件。屏风是多面的,融合了物品,图像,空间,“三位一体”;它穿越了古今,横跨了时空,既是传统,又有未来。▲ 西汉初期 云龙纹漆屏风 马王堆1号墓出土 湖南省博物馆藏在挂轴于唐末五代被发明 ...
2021年2月5日,上海大学全球问题研究院和上海大学全球治理中心邀请三位土耳其学者就新近出版的《怀念帝国:土耳其的新奥斯曼主义政治》(Nostalgia for the Empire: The Politics of Neo-Ottomanism)展开研讨,借此机会向国内引介国际学界的研究成果和学者观点。本文系座谈整理稿。主讲人信息:哈坎·雅乌兹(Hakan Yavuz):美国犹他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
关于百里奚这个人物,大家都不陌生,是“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的相国。但在《史记》中,并没有关于百里奚的一篇完整传记。百里奚的记载主要分布在《秦本纪》《商君列传》等篇章中。百里奚(清末石印本《东周列国志》)《史记》中的百里奚异说根据《秦本纪》,秦穆公五年(前655年),晋国国君晋献公灭亡虞(今山西平陆)、虢(今河南三门峡)两国,俘虏了 ...
新华社北京4月18日消息,三星堆遗址的“上新”,引发各界围观和热议,也掀起又一轮对考古文化的探究热潮,其中,三星堆和二里头的关系尤为引人关注。从中原文化代表的二里头,到带有神秘色彩的三星堆,“撞脸”的文物、“夸张”的面具、“奢侈”的祭祀……其中经历了什么,又昭示着什么?新华社记者就此近日采访了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 ...
刘九庵(1915—1999)先生是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当代著名中国古书画鉴定家。1956年进入故宫博物院,从事故宫书画整理、鉴定、征集、研究等工作,之后与徐邦达、朱家溍等一道,开创并奠定了故宫书画鉴定和科学研究的学术基础。凝结其一生学术心血的19卷《刘九庵书画鉴定研究笔记》于2020年由故宫出版社出版发行。近日,由故宫出版社主办的《刘九庵书画鉴定 ...
考古人许宏身上有很多标签,如学术明星、畅销书作家、意见领袖和学术网红等。二里头一甲子时,许先生就希冀自己像英国著名考古学家保罗·巴恩一样,用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生动的文笔搭建起学界和公众间的桥梁。如今两年过去了,我们除了在《历史研究》《考古》等学术刊物上见到他的文章,他的首部“考古纪事本末”——《发现与推理》也在疫情期间问世,作为 ...
三星堆遗址的“上新”,引发各界围观和热议,也掀起又一轮对考古文化的探究热潮,其中,三星堆和二里头的关系尤为引人关注。从中原文化代表的二里头,到带有神秘色彩的三星堆,“撞脸”的文物、“夸张”的面具、“奢侈”的祭祀……其中经历了什么,又昭示着什么? 就此近日采访了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王巍和中国 ...
三星堆,“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的中华文明。玛雅,隐匿近千载、神秘又辉煌的美洲文明。看似风马牛不相及,考古学家却在两者之间发现了诸多相似之处。 是跨越文明的神奇巧合,还是交错时空的默契对话?作为历史文物的“传话人”,中国和墨西哥考古学家近期在接受采访时,给出了权威解释。 “神树”迷思 “三星堆居民和玛雅人曾仰望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