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 《Tenth-Century China and Beyond 》出版

由美国芝加哥大学巫鸿教授主编的《Tenth-Century China and Beyond:Art and Visual Culture in a Multi-centered Age(十世纪的中国及其周边:多中心时代的艺术和视觉文化)》一书,已于2012年由美国芝加哥大学东亚艺术史研究中心和Art Media Resources, Inc. 联合出版发行。在传统的中国朝代史中,十世纪被认为是一个无甚光彩、政治上分崩离析的“黑暗时代”。宋人对处于十世纪前半叶的“五代十国”时期的负面历史评价强烈地影响 .

• 敦煌石窟中的法华经变

《法华经》是一部重要的大乘经典,在中国广泛流行,主要有三个译本:(晋)竺法护译《正法华经》10卷27品,(后秦)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7卷28品,(隋)阇那崛多和达摩笈多译《添品妙法莲华经》7 卷27品,鸠摩罗什译本最为流行。《法华经》以《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和《见宝塔品》最著名,法华造像是佛教造像中最著名的题材之一。《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主要讲观音的救苦救难。观音菩萨是佛教中最重要的一位菩萨,在不同的经典中 ...

• 敦煌药师图像研究论著目录

《药师经》为释迦牟尼在广严城乐音树(音乐树)下应文殊请问而说。汉译本《药师经》,一般认为前后五译,四存一佚,即:(东晋)帛尸梨蜜多罗译《佛说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一卷,这实是现行十二卷本《灌顶经》之第十二卷,无单行本。(刘宋)慧简译《佛说药师琉璃光经》一卷(457年),佚(有学者认为即是帛尸梨蜜多罗译本)。(隋)达摩笈多译《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一卷(615年)。(唐)玄奘译《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

• 知识贴 | 5分钟搞清欧洲建筑类型

中国的传统建筑让我们引以自豪,但欧洲的建筑也经常让人叹为观止。到欧洲旅行,一定得对欧洲建筑有一定的了解。但一座又一座不同时期的教堂和古堡,不仅让人看的眼花缭乱,真的要说也说不出个所以然。特别整理一期欧洲建筑,让大家可以轻松成为欧洲建筑达人。看到这些图,朋友们反应一定是欧洲的,有去过可以指出,这是索菲亚大教堂,这是伦敦桥等等。哪我们经常听到所谓的罗马式、希腊式、哥特式、文艺复兴,是如何来分别的?所以 ...

• 向达先生论著目录

主要著作:1、拳术/向达著.—上海:中华书局,1929.4;2、世界史纲2册韦尔斯著 向达/梁思成等译商务印书馆1927,1933;3、圆明园遗物与文献 向达著 中国营造学社1931;4、史学 班兹著 向达译 商务印书馆1930;5、中西交通史 向达著 中华书局1930,1941;6、关于龟兹白姓之讨论 冯承钧、向觉明著 商务印书馆1931;7、唐代俗讲考 向达 抽印本 出版者出版日期不详;8、东方艺术与西方艺术 向达/婴行著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12;9、唐代 ...

• 高句丽瓦当研究

中文摘要 瓦当是古代社会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不但拥有特定的实用功能,而且还具有一定的装饰作用。高句丽作为一个拥有705年历史的国家,其留下的遗物中也包括大量的高句丽瓦当。本文研究的对象即是高句丽瓦当,在全面系统搜集现有高句丽瓦当材料的基础上对高句丽瓦当的研究史、地域分布、制作技法、形式分类和编年等进行一次综合性的研究。 高句丽瓦当的研究史根据其时代特征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1阶段从1870年代好太王碑的发 ...

• 新疆东黑沟遗址出土动物骨骼研究

内容摘要 本文是对新疆东黑沟遗址出土动物骨骼进行的一项动物考古学研究,在鉴定骨骼的基础上,复原古代人类利用动物资源的行为,判断当时的经济形态。主要内容如下:(1)文章介绍了东黑沟遗址和目前新疆动物考古学研究的概况以及本文使用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分为鉴定方法和分析方法。在鉴定方法中,本文专门介绍了判断羊、马盆骨性别的特征点;在分析方 ...

• 天山西段璀璨的青铜文化 ——探访阿敦乔鲁遗址与墓地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记者 张春海 打开门锁,推开铁门,把车子开进一片布满巨石的草场……对于每天在此进行发掘工作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博尔塔拉项目组领队丛德新来说,这些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而此刻,记者内心激动难耐,只因为即将跨进的是阿敦乔鲁遗址与墓地。从记者得知它的名字到走近它,中间跨越了5年时光。也是在这5年,这处偏居西天山地区的早期青铜时代遗存,经过持续考古发掘工作,终于 ...

• 感受阿敦乔鲁的深邃与丰厚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张春海 本报记者 张春海  2012年,一篇报道让记者与阿敦乔鲁“结缘”,但那时的阿敦乔鲁在记者眼中既特殊又陌生。2013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古迹保护中心研究员张平在提到阿敦乔鲁遗址与墓地的发掘工作时,评价道:“这一刀开得好。”这么说,是因为阿敦乔鲁独特的地理位置——它是当时欧亚大陆文化交流大通道上的重要节点之一。  几年以来,记者见证了阿敦乔鲁知名度的不断 ...

• 胡玉春《大夏国史研究》出版(附:张久和/序、作者/后记)

书名:大夏国史研究著者:胡玉春出版社: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年:2016年本信息轉載自:【学人新著】胡玉春《大夏国史研究》出版

• 魏道儒《唐宋佛学》出版

作者:魏道儒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年: 2017-5页数: 298定价: 88.00装帧:平装ISBN:9787520301152作者简介:魏道儒,1955年10月出生,河北景县人,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主任,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术专长为佛教史、佛教思想史,着有《中国华严宗通史》、《中华佛教史·宋元明清史卷》、《华严学与禅学》、《宋代禅宗文化》、《禅宗无门关》、《佛教史话》、《坛经 ...

• 唐宋词与域外文化关系研究

作者:彭国忠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年: 2017-1定价: 55.00元装帧:平装ISBN:9787566412911内容简介:本书主要研究域外文化对唐宋词的影响及其在唐宋词中的表现形态,唐宋词人对待域外文化的心态,以及宋与周边政权对立时期词所发生的新变。作者简介:彭国忠,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攻专业唐宋文学、词学。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秘书长、 ...

• 浙江大学东亚宗教文化研究中心等编《佛教史研究》第一卷出版

《佛教史研究》宗旨和体例《佛教史研究》半年刊由孙英刚担任主编,冯国栋教授、池丽梅教授担任副主编。本刊致力于以佛教史研究为纽带,推动历史、文学、艺术史、东亚交流、丝绸文明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发表跟佛教史有关的论文、综述、书评等原创作品。1)优先发表“学术新人”的优秀作品;2)不限篇幅;3)酌付稿酬。本刊采用约稿和投稿相结合的方式,请严 ...

• 《丝绸之路研究》第一辑

内容简介 · · · · · ·丝绸之路是一条交通贸易之路,与中国关系密切,也与欧亚大陆上的其他国家相关,丝路贸易的兴盛是各国共同经营的结果。欧亚大陆上的丝绸之路,地理和政治环境并不甚佳,但从来也没有完全断绝。《丝绸之路研究》是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研究主题的首部综合性学术刊物,由中国人民大学“一带一路”经济研究院、经济学院、国学院 ...

• 陈恳《突厥铁勒史探微》出版

2017-11-14 00:00(感謝陳懇先生提供信息!)

• 从大都到上都:在古道上重新发现中国

作者:罗新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副标题:在古道上重新发现中国 出版年: 2017-10 页数: 356 定价: 45.00元 装帧:平装 ISBN:9787513328999 内容简介: 生动还原八百年前元朝两都间辇路的真实面貌,一本多角度的历史大散文。 一座历史名城大都(今北京)和一颗草原明珠上都(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上蓝旗),由这条路相连。 这条路尘封了八百年,当年皇帝仪仗浩浩荡 ...

• 梁琳琳 杨亦鸣:充分掌握沿线国家语言国情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梁琳琳 杨亦鸣 “一带一路”建设目标是借用“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建立一个当代中国与当代“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间的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愿景与规划的实现需要以语言为基础。语言相通,才可能谈及经贸往来、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民心相通。因此,建设“一带一路”,必须语言先行。  据 ...

• 邢欣:重视发挥跨境民族的语言优势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邢欣 跨境民族就是同一民族跨国而居,虽然处于不同的国情中,受当地的主体民族或其他民族的不同影响,在不少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但语言相同或相近,民族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基本保持共同的民族特色,有着同一民族认同感的民族。中国有不少跨境民族,在西部地区,新疆的一些少数民族就与中亚五国的民族构成了跨境民族关系。从跨境民族在中亚的地位来看,分为主体民族和非主体民族两 ...

• 赵明鸣:中亚五国语言及其使用情况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赵明鸣1991年,苏联解体后,中亚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获得独立,成为主权国家。  语言和文字。根据语言谱系分类法,除塔吉克斯坦的塔吉克语属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伊朗语支外,其余四个国家主体民族的语言均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在与我国相关语言的关系方面,塔吉克斯坦的塔吉克语尽管与我国塔吉克语(根据民族自称,亦称“萨里库尔 ...

• 李蓝: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甘肃方言调查研究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李蓝 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研究室提出的创新工程为“中国重点方言区域示范性调查研究”项目。这个项目计划在中国南方和北方各选一个学术价值比较高、调查难度比较大,在方言调查研究领域有一定示范效应的方言区域。经过讨论,最后确定在北方以甘肃全省的汉语方言作为调查对象;在南方,以湘、粤、桂三省交界地带的平话土话作为调查对象。“甘肃汉语方言调查研究”即“ ...

• 丁杰:中国文化与中亚文化包容并蓄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丁杰新疆伊犁河谷位于天山山脉新疆段的西部,是西北—东南走向的北天山山脉和西南—东北走向的南天山山脉夹峙而成的扇形盆地。伊犁河及其支流特克斯河、巩乃斯河和喀什河横贯其中。伊犁河谷降水充沛,水草丰茂,被誉为“塞外江南”,十分宜居。从青铜时代开始,就有人类在伊犁河谷的山间谷地和河流两侧的台地上生活繁衍。  迄今为止,伊犁河谷考古发掘的墓葬已逾千座,遗址近十处。中 ...

• 赵明鸣赵明鸣:汉唐以来新疆的语言和文字体系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赵明鸣新疆地处丝绸之路交通要道,自有文献记载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区域。古代各族群的相互交往和融合、不同语言间的相互接触和影响,形成了独特且相互关联的多元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延续至今。  据考古学、语言学和体质人类学的研究,新疆最早的原住民为操印欧语的古代族群,他们于公元前2000年初就活动于新疆。从文献记载和出土资料看,尽管各 ...

• “天山路通向亚洲所有地方” ——访新疆师范大学副校长牛汝极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杨阳 天山有着全世界最为典型的山地—绿洲—荒漠生态系统,其显著的“湿岛”效应保障了区域内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这一独特的生态资源不但使其成为东西方交通的枢纽,而且东亚、北亚、西亚、南亚的古代文明也都与之息息相关。近日,记者就天山的历史文化等相关问题采访了新疆师范大学副校长牛汝极教授。  丝绸之路存续的命脉  《中国社会科学报》:天山作为世界著名山系之 ...

• 巫新华:从天山看古代东西方文明互动交流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巫新华 天山,是亚欧大陆中部这个人类古代文明交流通道区域中最主要的干线通道,也是亚欧大陆中部这个广阔无垠、极度干旱和荒漠化大地表面地壳隆起的一个“大褶皱”。天山的存在以及它涵养的水源、滋养的植被是亚欧大陆东西方古代交通得以大规模进行的基本保证。  交通与天山  天山虽然是中亚跨境山系,但其主体位于我国新疆境内。天山与中亚其他两个通道型山系阿尔泰山、昆仑山最 ...

• 天山峡谷古道:古代中国走向世界的陆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王炳华  天山峡谷古道,名不见于中外古籍,但却是历史上真实的存在。它开拓得很早,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青铜时代,欧亚大陆上的早期居民就已经发现、利用了天山峡谷的天然形势,开始西走东行。这一古老的民间交通,虽不过是驼与马的来去,却“运送”了古老的文明,推进了社会的发展。自远古迄明清,人们一直在天山峡谷中行走,未稍停息,但种种因素使然,这一自然、朴素的古道未能唤起 ...

• 泉州湾宋代海船发掘与研究(修订版)

基本信息:编著: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出版社:海洋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9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7年9月印次:1ISBN:9787502799328内容简介:  全书上下两篇,上篇“泉州湾宋代海船发掘报告”,对泉州湾沉船的地理地貌、历史背景、沉船发掘情况、出土文物状况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描述。本次修订为这篇内容增加了英文翻译;下篇是“泉州湾宋代海 ...

• 埃及考古专题十三讲

基本信息:编著: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10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7年10月印次:1ISBN:9787520309370内容简介:  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项目“赴埃及考古和研究”成功立项。作为重大项目的一个环节,考古所科研处组织和聘请国外和国内六位埃及学家做了十三场学术报告,对埃及学和埃及考古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讲解。讲座主题包括埃及学和埃及考古的历史与现状,古埃及 ...

• 从波斯波利斯到长安西市

基本信息:作者:乐仲迪编著:敦煌研究院  译者:毛铭出版社:漓江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10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7年10月印次:1ISBN:9787540782474内容简介: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现存有三件珍贵的波斯石刻,这些曾被误认为是赝品的珍贵文物,是因为乐仲迪的研究考证和极力挽救而免遭厄运;作为国际学界最早指出北朝文物上有拜火教葬仪的学者,乐仲迪 ...

• 鉴若长河:中国古代铜镜的微观世界

基本信息:作者:霍宏伟 著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时间:2017年10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7年10月印次:1ISBN:9787108059161内容简介:  《鉴若长河:中国古代铜镜的微观世界》选取十四个关于古代铜镜的话题,从不同角度,对铜镜进行了研究。内容涉及举世瞩目的金村大墓出土铜镜,铜镜上的铭文诗词、图画,铸镜工艺,关乎铜镜使用方法的镜 ...

• 武当山遇真宫遗址

基本信息:编著:湖北省文物局 湖北省移民局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9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7年9月印次:1ISBN:9787030545695内容简介:  《武当山遇真宫遗址》是介绍湖北省武当山遇真宫遗址的考古发掘报告,主要描述了遇真宫遗址的单体建筑形制和整体建筑布局,并对遗址内出土的大量明清时期文物进行描述和分类;最后根据相关资料对遇真宫的整体建筑布局、历史功能进行总结和分析 ...

• 张骞探险之地

基本信息:编著: 瑞德维拉扎 著;敦煌研究院 编;高原 译;毛铭 校;出版社:漓江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10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7年10月印次:1ISBN:9787540781200内容简介:  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一条商路,更是欧亚文明交往中一个综合的现象,它的存在对各个方面的影响都是极其巨大的。《张骞探险之地》一书原书名即为“伟大的丝路”,为东西文明交流研究专家、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科学院院士瑞德维拉扎的代表作。跨欧亚大陆的丝 ...

• 西部考古(第14辑)

基本信息:编者: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北大学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考古学研究中心 边疆考古与中国文化认同协同创新中心 西北大学唐仲英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实验室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10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7年10月印次:1ISBN:9787030537874内容简介:  《西部考古》是在西北大学“双一流”建设项目、考古学陕西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考古学与文化遗产学学科建设陕西省特色学科 ...

• 艺术、神话与祭祀

基本信息:编著:张光直 著;刘静 乌鲁木加甫 译出版社:北京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9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7年9月印次:1ISBN:9787200128697内容简介:  《艺术、神话与祭祀》是张光直先生诸多学术著作中的一本,也是作者自己很为喜爱的一本。该书以他1981至1982年在哈佛大学为非专业本科生所开设的一门课程的讲稿为基础,选编而成。该书写作目的:“其一,中国古代文明的性质和构成具有很强的政治倾向,本书将以此开辟出一个 ...

• 丝路之魂——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

基本信息:编著:《丝路之魂——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编辑委员会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4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7年4月印次:1ISBN:9787220100413内容简介: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商贸及文化交流的大通道。群山环绕的天府之国,通过蜀道陆路和长江水路,沟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与广世界紧密相连,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壮丽篇章。 此次展览展出来自28省72家文博单位的206件珍贵文物。目录丝路锦城第壹章 天府 ...

• 大英博物馆的全球典藏

  作为英国国王乔治二世的私人医生,汉斯·斯隆爵士的医术无疑是高明的,不过其医术普通人无从分享。然而,在斯隆爵士1753年去世后,无数民众却享受到了斯隆爵士留下来的文化财富——由他慷慨遗赠的七万余件收藏品奠定了大英博物馆的最初家底。  从1805年开始,大英博物馆对公众完全免费开放。迄今为止,藏品已达七百多万件,超过当时斯隆藏品数目的100倍,拥有古埃及文物馆、希腊罗马文物馆、东方艺术文物馆等十几个分馆。如 ...

• 古代中国人眼中的域外世界

罗山著、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职贡图:古代中国人眼中的域外世界》一书,以《皇清职贡图》画卷为主轴 ,以清王朝与周边各国及西方国家关系的历史事件为线索,展示了古代中国的天下观,体现了清王朝对周边及西方世界的认知变化,将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故事呈现给读者,显示了当时中国人对域外世界的认识水平。该书从“职贡图”看传统中国之“外”与“内”,描绘各国之男女状貌、服饰和民族风俗,记述与清王朝之政治、文化往来,解读 ...

• 宋朝海盗:连横行海上 的阿拉伯人也敢打劫

 说起中国古代的海盗,可能最先跃入人们脑海的是明代的倭寇。其实不惟明代,各朝各代都存在程度不同的海盗问题。由于明代关于倭寇的材料存世相对较多,另外又和敏感的东邻问题扯上关系,于是倭寇的研究也就相对起步较早,这一时期的历史在大众中也就相对普及。倭寇就其人员来源来说,既有来自日本列岛的人,也有来自西方的葡萄牙人,更多的则是中国人,在嘉靖时期的倭寇大爆发中,后者的比例是远远超过前两者的。这种国际化的人员 ...

• 稳定碳氮同位素分析打开考古新视野——史前河南人平常都吃啥

  龙山时代是我国史前社会复杂化进程和古国文明形成的关键阶段。作为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核心区域,河南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最近,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等单位在河南龙山文化考古中获得了一批新颖、系统的墓葬资料。11月20日,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的专家学者。  “大分散、小聚拢”,基本是“家族墓地”  “龙山时代包括庙底沟二期文化和王湾三期文化两个时期。”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魏兴涛说,目前河 ...

• 克拉克的“技术模式”与中国旧石器技术演化研究

————————————————————————————————————————全文阅读克拉克的“技术模式”与中国旧石器技术演化研究(作者:李锋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原文刊于:《考古》2017年第9期)

• 公元前2千纪中后叶亚洲中部地区的圜底陶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文阅读公元前2千纪中后叶亚洲中部地区的圜底陶罐(作者:韩建业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原文刊于:《考古》2017年第9期)

• 苏杨:文化遗产保护要兼顾城镇化效益

作者:王煜来源:中青在线  “文化遗产保护要考虑城镇化效益。如果觉得文化遗产是宝贵资源,一定要转化为城镇化特色发展,让大家明白保护好了有效益,参与保护的人有获得感,这样的文化遗产才是让全民共抓大保护的文化遗产。”11月18日,在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发起的文化遗产主题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苏杨提出了以上观点。  在真实、完整保存文化遗产的同时,能否有效提升社会认同与民众福祉;文化遗产在作 ...

• “西玉东输”使敦煌开发早于汉代

来源:文汇报 作者:李晨琰文汇报讯 (见习记者李晨琰)“丝绸之路”一直被视为古代中国与中亚、西方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代名词。但是在青铜时代到来之前,玉石是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昨天,“玉帛之路文化考察丛书暨十三次考察成果发布”新闻发布会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发布会上,玉帛之路考察团展示了第十三次考察的新成果———三危山古代玉矿的发现将华夏民族对敦煌开发的历史大大提前。  始于2005年的玉帛之路考察团是由上 ...

• 张剑:从文明隔阂到文明交流互鉴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吉卜林 【深度解读】  在十九世纪末,英国诗人吉卜林(Rudyard Kipling)曾经在《东西方歌谣》(Ballad of East and West,1890)中写道,“啊,东方是东方,西方是西方,两者永远不会相遇,/ 直到天和地跪在上帝面前,接受审判”。这看上去仅仅是两句诗而已,但它们对后世的影响很大。我们今天讲“当东方碰到西方”“哈里碰到萨利”“北京碰到西雅图”,可能都是从这里来的。这两行诗暗示东方和西方如此 ...

• 从唐代胡俑形象看东西方交通网络 ——以营州、庆州为例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孙泓胡人是中国古代汉人对北方和西方地区其他族群的统称,泛指生活方式和身体外部特征有别于汉人的外族及外国人。胡俑就是以胡人形象为参照,用陶或土烧制而成的偶人。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考古学家在中国营州(今辽宁朝阳)、韩国庆州地区7—9世纪的墓葬中陆续发现了大量胡俑。他们的服饰反映了其来源和族属关系,展现了当时东西方交往的某些片段。  营州胡俑:族属广泛、职业多样  ...

• 法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与策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李建波 法国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众多的文物古迹。其中,被列为国家文化遗产名单的历史古迹多达4.4万处,还有104个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区域”和678个建筑及景观领域的国家级“保护区域”。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从世界各地慕名而来,徜徉其中,流连忘返。  在法国,保护文化遗产已经成为全民共识,历史文化遗产的评价标准和管理办法也日趋成熟。政府通过法律、行政、经济、舆 ...

• 河西四郡及其战略地位论要

作者:雍际春  摘 要:西汉王朝为了反击匈奴,沟通和经营西域,汉武帝时破匈奴右地占据河西地区,并先后设置酒泉、张掖、敦煌、武威四郡。在此后百余年的经营中,西汉王朝通过布防军队、移民屯田、设立属国、修筑长城和设置障塞亭燧等经营开发,使河西地区不仅成为重要的绿洲农垦区,而且在“断匈奴右臂”和连接西域与开辟丝路交通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如果从中国古代历史的整体时空视野下透视这一举措的战略意义,河西四郡常常成 ...

• 历史类--陇蜀古道考略

文章来源:陇南市政协    作者:高天佑陇南市政协 高天佑  在蜀道研究中, 陕西境内有著名的子午道、褒斜道、傥骆道、故道等北段蜀道。这四条古道, 姑名之曰“秦蜀古道” 。“秦蜀古道” 北接北方丝绸之路, 悉归汉中后, 向南与蜀道( 中段)、川滇、滇桂、滇缅印等古道相贯通, 可谓是连接南北丝绸之路的四座桥梁。对此, 研者如云, 论者如沸, 毋庸赘言。那么, 作为中国大陆腹地且自古为陕、甘、川、青四省交汇之地的陇南( 广义概念 ...

• 从陇西古城墙的兴衰看其在甘肃丝绸之路中段的地位

文章来源:陇西县博物馆   作者:张红霞​ 陇西县博物馆 张红霞  历史文化名城陇西有着两千多年悠久的筑城史,唐贞观始修,后为元、明所扩建。金、元、明、清中叶,陇西均为封建王朝在甘肃境内设置较高的行政建置地区。陇西城现残存的明代城墙建筑,见证了陇西古城昔日辉煌的历史。  陇西 古城城墙 文化遗产  古城陇西地处黄河最大支流渭河上游,是华夏民族远古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秦文化、唐文化的发源地,承载 ...

• 历史篇--祁山古道:沟通南北丝路之陇蜀要津

文章来源: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作者:蒲向明——以陇南祁山古道的文献和文学考察为视角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蒲向明  摘要:祁山古道形成于新石器时代,至春秋战国演变成陇蜀贸易通道;秦汉以降,它成为沟通南北丝路之陇蜀要津。从文献和文学视角考察,该古道广泛的历史文化显于三段:以长道——天水为主的北段,附着有早秦文化发展的痕迹,至明清一直为军商要地;长道——汉武都(今成县)为主的中段呈主辅分布,文化遗存 ...

• 历史篇--隋唐时期的“丝绸之路”与姑臧的民族贸易

(武威市雷台汉文化博物馆 刘茂德)  隋唐最兴盛时,其西北之疆域,已向西拓展到了西域。特别是唐太宗及高宗在位期间,唐朝多次对西突厥和吐谷浑用兵,控制了整个新疆的天山南北,并置安西与北庭两个都护府,以管辖天山南北和葱岭的广阔地区,确保了中西贸易的畅通。这种大好的局面,也为姑臧经济的发展和民族间的贸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隋文帝时,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恢复和封建政权的统一,西域商胡经河西的张掖 ...

• 历史篇--丝绸之路兴衰与武威城市发展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作者:王乃昂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王乃昂  武威一名姑臧,又称凉州,位于祁连山北麓、河西走廊东端,国家旅游标志“铜奔马”即出土于此。1986年,武威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今天的武威虽是一座普通的城市,但它在两千年来的中华民族关系、行政建置、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和城市建设等方面,无不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汉唐之际,武威曾是我国西北地区仅次于长安的最大古城,东晋 ...

• 张全新:对西垂秦史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政协陇南市委 张全新  二十世纪末,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墓地的发现,在国内外史学界引起极大反响,多年来的一些历史谜团得到破解,秦史研究中,关于秦国初创、秦人东扩、秦国故都、秦国西垂陵园及西畤等重要问题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然而,从现有的一些著作和文章当中发现,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在此,笔者不顾浅陋,就几个问题的一些思考整理出来,求教于专家。  一、“秦附庸”附于谁  秦国初创于周孝王时期,嬴非子 ...

• 郭旃:活态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保护

中华网文化农业文化和创造沟通了全人类,对人类文明史起到了最基本的保障和推动作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签署《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农业文化遗产也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遗产的申报过程本身就是、并且也能带来进步与成果。遗产保护帮助传播遗产通识,提升拓展、深化了的环保理念,而这是人类可持续发展、公众生活质素的保障和基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莲娜·布科娃亦曾说:“世界遗产是一个和平与可持续发 ...

• 苏州园林保护实践:世界遗产保护与传承要从娃娃抓起

来源:国际在线现存的苏州古典园林群体不仅是我国和世界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珍品,更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保护文化遗产不仅是各级政府和专家学者的责任,更是每一个公民应该担负起来的责任。教育与培训是遗产保护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长期以来,苏州一直高度重视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特别是2008年10月,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苏州)正式成立后,更是严格按照教科文组织的理念和世界遗产保护“5C战略”,通过不断 ...

• 吕舟:世界遗产保护机制的发展与成长

图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光明图片/视觉中国图为可可西里的藏羚羊。光明图片/视觉中国【环球科技】今年是《世界遗产公约》诞生45周年,而中国的可可西里和鼓浪屿也在今年的世界遗产大会上申遗成功,这无疑进一步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国家荣誉感。1972年11月16日,在为期超过一个月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6届大会上,与会国家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表达了各国对于把具有世界性价值的文化财产和自然资源作为 ...

• 丁杰:伊犁河谷——中国文化与中亚文化包容并蓄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丁杰新疆伊犁河谷位于天山山脉新疆段的西部,是西北—东南走向的北天山山脉和西南—东北走向的南天山山脉夹峙而成的扇形盆地。伊犁河及其支流特克斯河、巩乃斯河和喀什河横贯其中。伊犁河谷降水充沛,水草丰茂,被誉为“塞外江南”,十分宜居。从青铜时代开始,就有人类在伊犁河谷的山间谷地和河流两侧的台地上生活繁衍。  迄今为止,伊犁河谷考古发掘的墓葬已逾千座,遗址近十处。中 ...

• 李鸿宾 | 有关唐朝疆域问题的若干思考

李鸿宾1960年生于吉林长春。先后在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读书并获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为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唐史学会、中国民族史学会、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等理事,中国长城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等。主要从事隋唐五代史、中古民族关系史(含长城学)等领域的研究。摘要:论文对唐朝疆域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框架性思索。在对相关史料进行分析和吸纳中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

• 朱永彪 魏丽珺:阿富汗安全形势及其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影响

学人简介作者分系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阿富汗研究中心主任;硕士研究生【关 键 词】阿富汗 塔利班 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 美国增兵内容提要美国增兵、政局隐患、经济困难、塔利班等因素将继续影响阿富汗的安全形势,使其短期内难以取得根本性的好转,但也不大可能出现安全形势的急剧恶化。稳定的阿富汗有利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但即使是安全形势相对恶化,阿富汗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影响也是有限的,不应夸大这种影响。因为阿富汗不 ...

• 加强线性文化遗产保护呼声高企

作者:肖玮 王莹莹来源:北京商报 在11月11日举办的第七届首都旅游发展论坛上,多位业界学者表示,长城、丝绸之路以及大运河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线性遗产,应加强保护力度。据了解,线性文化遗产是具有高度历史文化价值,且距离较长的共同体组合,加强长城文化带建设以及做好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对推进旅游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有数据显示,北京段长城长度有629公里,每年接待游客超过2000万人次,但目前完好的长 ...

• 《丝绸之路研究》首发式暨出版座谈会举行

11月16日,《丝绸之路研究》首发式暨出版座谈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中国网记者 张艳玲 摄中国网新闻11月16日讯(记者 张艳玲)《丝绸之路研究》首发式暨出版座谈会今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该座谈会是由中国人民大学“一带一路”经济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主办,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国学院承办的。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贺耀敏在致辞中指出,“一带一路”对中国的发展意 ...

• 考古新文献材料带动秦汉文学研究

  在文学研究中,不论是历史阶段性的研究还是所谓历时性的考察,文学生态都会以前提和基础的形式存在并制约着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关于“秦文学”研究零碎而模糊 不可否认,“公元前3世纪20年代前后秦文学”研究在深度和广度方面无法走向深入和扩展,原因除文学文献的极度贫乏之外,更为困难的还有对上述历史时期文学生态的零碎而模糊的了解和认识。藏秦简《公子从军》的出现能够对这种缺憾有所弥补。它最有可能是一封“私记” ...

•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2014年3月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讲演,指出:“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这一讲话涉及到了一个文化遗产保护的根本问题:文化遗产保护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主席的回答是“为人类提 ...

• 丝路新雨:两代敦煌人的文化遗产保护

央广网敦煌1月27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敦煌,处于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这里拥有着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遗址莫高窟。在洞窟里驻足,仿佛能听到岁月累计起来的那叮叮当当的敲凿声。然而1000多年后的今天,洞窟的保护仍然是个“世界难题”。连呼吸都会破坏壁画的莫高窟,如何应对成倍增长的国内外游客?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旅游资源的开发,究竟孰重孰轻?一代代“敦煌儿女”为何放弃大城市的繁华而执着于 ...

• 丝绸之路文明的历史思考

丝绸之路是一条连接亚欧大陆的文明之路。这条道路在空间上的地理坐标是复杂的、游移的,可以是陆地、海洋,也可以是大漠、草原;关于起始端点的表述也存在着不确定性,可以是两个不同的大陆,也可以是同一个大陆的东亚、南亚、中亚或西亚,或是具体的国家。从时间上看,在张骞开通西域这一标志性的节点之前,丝绸之路上的欧亚文明交汇已然存在,而且这种不同种族、地域之间的文明对话,似乎是一条永恒的时光之河,历经数千年延续至 ...

• 丝绸之路:一条信仰之路及多民族文化融合之路

当今世界纷争不断,究其实质,很多都与宗教冲突息息相关。唯有东方丝绸之路沿线存在着一个宗教融洽、文化交流的历史大舞台。来自印度的佛教、印度教,来自中东的伊斯兰教,来自西亚的拜火教、景教、摩尼教,来自中原的道教和儒家哲学和各地存在的萨满教,在这里和平相处,共同发展,构成了世界宗教发展史上绝无仅有的独特风景线。这种景象的形成当与中华文化及其影响下的文化圈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所周知,古代的丝绸之路是东 ...

• 东天山早期聚落形态初探

 东天山地区位于天山廊道东端,东接河西走廊,西北通阿尔泰山,既是古代丝绸之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也是农牧文化互动与交融的重要区域。  东天山自然地理环境自南向北可以分为三个区域,南面是以白杨河、泉水河流域为代表的哈密绿洲盆地,平均海拔在500米上下,地势低洼、日照充足,适宜农业发展。北面莫钦乌拉山以北是伊吾河下游的淖毛湖盆地,环境与南部的哈密绿洲接近。中部是巴里坤山、喀尔里克山、莫钦乌拉山南北 ...

• 王贞平:实像与虚像之间——唐代的宾礼与国际秩序

马云超2017-11-01 13:50来源:澎湃新闻2017年10月27日,王贞平教授访问南京大学高研院,在仙林校区面向全校学生举行了一场题为“隋唐时代亚洲视域中的外交信息”的讲座。王贞平教授是文史大家王利器先生的公子,曾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剑桥中国史隋唐卷》的主编杜希德(一译崔瑞德)先生,曾任教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育学院,专攻中国古代外交、中日关系史等。王教授著述颇丰,代表作品有《汉唐中日关系论》( ...

• 路上的美国史︱西进运动的主干线:俄勒冈小径

叶山2017-11-07 14:15来源:澎湃新闻自从坎伯兰隘口这扇通往西部的大门被打开后,美国便开始了从一个大西洋走向太平洋的西进运动。和东部那些已经被英国人经营了两百年的地区不同,在茫茫的西部,充满了野性。在望不到尽头的大平原上、终年积雪的洛基山上、炎热无水的沙漠里,除了稀稀拉拉的西班牙或法国人留下的据点以外,就只剩下骁勇善战的印第安游牧部落。道路?根本没有,或者说,到处都是,只是需要你去发现。于是,鲁迅的一 ...

• 古丝绸之路上,中国与波斯的文明交往

公元前1000年左右,中国与古代波斯已有间接交往。中国的丝绸通过北方草原或经由印度传入波斯。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与中国的交往加强。中国曾多次发现刻有“居鲁士圆柱”铭文的马骨,说明两国在居鲁士时期或已有直接联系。张骞“凿空”西域,开辟了横贯亚洲大陆的“丝绸之路”。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中国与波斯首次建立直接联系。《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安息王密特里达提二世令两万骑迎汉使于波斯东界,随后遣使中国 ...

• 孟宪实:中国何时进入世界文明版图?丝绸之路意义不止互通有无

汉代以前,中国文明本来是一个孤独的存在,是丝绸之路把中国与世界连结在一起,从此中国成为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开始有机会贡献于整个人类。 中国何时进入世界文明版图 在汉代以前,中国文明本来是一个孤独的存在,是丝绸之路把中国与世界连结在一起,从此中国成为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开始有机会贡献于整个人类。有贡献,也有吸纳,一方面分享世界各地的文明成果,一方面向世界输出文化结晶。 中国是第一批世界一体 ...

• 张云:吐蕃丝绸之路与文化交流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张云 物质交流是丝绸之路的外在形式,精神和思想文化交流则是丝绸之路的本质内涵  丝绸之路的交流是双向的,唐朝通过丝绸之路从吐蕃获得的珍贵物品主要是金银器皿和土产方物。松赞干布曾向唐太宗灵座献金银珠宝十五种。而赞普赤德祖赞则向唐玄宗进献金胡瓶、金盘、金碗、马脑杯等作为珍贵礼物。金城公主还另外进献金鸭、盘盏、杂器物等。“二十四年正月,吐蕃遣使贡方物金银器玩数百事,皆形制奇异。上令 ...

• 肖小勇:穿过天山的丝绸之路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肖小勇 丝绸之路概念自19世纪末提出之后,就成为东西交通的代名称。特别是20世纪后期以来,不仅学术研究方兴未艾,也吸引了社会公众和大众传媒的广泛关注。21世纪的今天又注入新的内涵,“一带一路”倡议获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和欢迎,成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共同理念。  丝绸之路最初主要指汉通西域以后至2世纪中期,中国内地与中亚、印度之间以丝绸贸易为特点的交 ...

• 张建林: 唐代帝陵陵园形制的发展与演变

唐代帝陵陵园形制的发展与演变 2017-11-03 张建林 昭陵博物馆 【内容提要】 2006年开展的“唐陵大遗址保护”考古调查项目历经7年,先后对10座唐代帝陵进行了地面调查、考古钻探、局部发掘和全面测绘,有了不少新的发现。唐代帝陵不同时期的陵园布局和结构逐渐清晰,为进一步了解唐代帝陵陵园形制的发展演变以及陵园设计理念提供了重要资料。唐代帝陵陵园形制的演变可分为四个阶段:献陵、昭陵为第一阶段;乾陵、定陵、桥陵为第 ...

• 全景式展现殷墟文化——《殷墟文化大典》总序

  “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商王朝晚期都城遗址的殷墟文化,是商朝社会生产最高水平的代表和国家文明的集中体现。殷墟遗址以其出土的甲骨文、青铜器和玉器等大批珍贵文物为中国早期文字史、古代信仰、社会制度和重大历史事件提供了确切的物证。而殷墟遗址发现的大型宗庙宫殿基址、王陵大墓和祭祀场等罕见的文化遗存,为已消逝的社会文化传统复原提供佐证,并对华夏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殷墟文化不仅以 ...

• 《奔向千佛洞》出版

李昌玉著《奔向千佛洞》于2013年8月由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本书主要介绍了敦煌早期艺术家邵芳在莫高窟的活动及对她以后的影响,是一部关于邵芳人生的传记。邵芳是一位早期到敦煌的画家。1944年至1945年,邵芳跟随丈夫工作调动,来到大西北,她深深地被伟大的莫高窟艺术所吸引,在敦煌莫高窟临摹壁画一年。在她到敦煌一年的时间里,她不畏危险的环境和艰苦的条件,每天钻进洞窟十来个小时,辛苦工作,临摹壁画,为敦煌画界作出了贡 ...

• 敦煌壁画中的城市、住宅及卫生设施

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即公元366年),讫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绵历近1600年。在现存492个洞窟里,保存着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鹘、西夏、元、清、民国等十多个时期的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3000余身。其中,敦煌壁画内容丰富多彩,不仅是研究我国古代美术史的重要图像资料,同时也是研究我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以及民族关系、中外交通等的重要图像资料。敦煌壁画是佛教艺术,既 ...

• 敦煌文献中的《金藏论》写本

佛经浩繁,为减少翻检之劳,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一批佛经摘抄,如梁宝唱《经律异相》50卷、唐道世《诸经要集》(一名《善恶业报论》)20卷、唐道世《法苑珠林》100卷等,由于经抄将佛经断章取义,遭到佛教徒的摒弃而大多失传,如齐萧子良《三宝记》10卷、梁僧旻《众经要钞》88卷、梁萧纲《法宝联璧》200卷、梁虞孝敬《内典博要》30卷等,本文所讨论的北齐沙门道纪著《金藏论》即失传的一部经抄。关于《金藏论》,陈士强撰《佛典精解 ...

• 敦煌藏经洞相关论著目录

专 著沙武田著,《藏经洞史话》,民族出版社,2004年5月;王冀青著,《国宝流散—藏经洞纪事》,甘肃教育出版社,2007年12月;斯坦因著,姜波、秦立彦译,《发现藏经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刘进宝著,《藏经洞之谜—敦煌文物流散记》,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论 文石璋如,《关于藏经洞的几个问题》,《大陆杂志》特刊第二辑,1962年;马世长,《关于敦煌藏经洞的几个问题》,《文物》1978年第12期;殷 晴,《敦煌藏 ...

• 法国敦煌学史

一、法国敦煌学溯源敦煌学的产生和法国的敦煌学发展与当时的世界政治形式密切相关。早在敦煌学产生以前的十八世纪中晚期,在西方学界就有着一门被称为“东方学”的学科,敦煌学可以说是这门学科在远东的继续和延伸。自十九世纪早期至二战结束,法国是唯一能与英国相抗衡的主导东方和东方学的国家,这里我们不妨参照东方学的一些特点来谈法国敦煌学的产生。东方学和敦煌学的产生都与西方列强的殖民活动分不开。法国东方学的开端源于 ...

• 敦煌版画的研究现状与前景

敦煌版画作为敦煌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学术、艺术价值。很早就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为版本学、印刷史、美术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实物资料。向达先生写于1928年的《唐代刊书考》,即引用国内现存最早的印本S.P.2《祗树给孤独园图》,日本松本荣一出版于1937年的《敦煌画研究》用到多幅敦煌版画。国内出版的论及版画史、印刷史、艺术史、科技史的论著间有涉及。而对敦煌版画较全面进行研究的是日本学者菊竹淳一,菊竹氏1975 ...

• 德国敦煌学史

1930年,著名学者陈寅恪在为陈垣先生的著作《敦煌劫余录》所作序文中说:“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新材料,以研究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敦煌学者,今日世界学术之新潮流也。”其实,从陈寅恪先生《敦煌劫余录序》的全文文意领会,他所说的“敦煌学”,主要是指对从敦煌藏经洞出土文书的研究。从今天敦煌学的发展来看,敦煌学所涉及的范围已远远超出了敦煌藏经洞所出土文书的研究范围。后来,姜亮 ...

• 15张看一眼就动心的世界遗产

图片来源:Moment RF普利特维采湖,克罗地亚/PLITVICE LAKES, CROATIA来到这里仿佛步入了童话故事,这个国家公园中有16个充盈着绿松石色湖水的美丽湖泊,更不用说令人惊叹的瀑布了,一起来吧。图片来源:Moment RF大峡谷,美国亚利桑那州/THE GRAND CANYON, ARIZONA相信它已经在很多人的心愿清单上了,红色的岩石和广阔的峡谷让它成为了一生必去的地方。图片来源:Lonely Planet Images冰川国家公园,阿根廷/LOS GLACIARES NATI .

• 建筑师之魂高迪,巴塞罗那只因为你而叫“高迪之城”!

巴塞罗那 | 圣家族大教堂撰文、摄影:晆时Micheal  在去世近半个世纪后,他终于以雕塑的形态永远地伫立在了圣家族大教堂的圣母身后。这座城市的天才层出不穷,但古往今来,高迪只有一个。奎尔公园Park Guell「自然」与「拼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与前卫的设计理念在此碰撞交错奎尔公园 | 别墅群  奎尔公园是高迪建筑成熟期所建造的高山别墅群,在当时商业惨淡大环境下,高迪对于艺术与社区的宏大设想未能实现,然而其在建筑中所 ...

• 我们在英国长城上点烽火|张依萌

啊,秋风送爽,阳光灿烂!长城战队的号角吹响在不列颠!先隆重考察一个哈德良长城(The Hadrian’s Wall),再顺便参加一个“世界遗产年会”(World Heritage Conference)△英国世界遗产大会主题:“Communicating World Heritage”(世界遗产沟通。张依萌 拍摄)△ 英国哈德良长城(张依萌,拍摄)(一)哈德良长城,由古罗马的哈德良皇帝修建于公元122 ...

• 荣新江 李肖 孟宪实: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概说

自1997年以来,特别是2004~2005年,埋藏着丰富文化宝藏的新疆吐鲁番地区,又陆续出土了一批属于高昌郡到唐西州时期的文书,同时也征集到一些新出土的文书,两者相加,约有三四百件。目前,由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学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三个单位合作,组成“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整理小组”①,正在整理这批新出吐鲁番文献。有图一 令狐阿婢《随葬衣物疏》(2004TAM408:17)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 ...

• 鲁大维:大元帝国的影子和明初边疆政策

明代边疆政策这一研究课题涉及范围比较广泛,内容多样,相关研究成果极为丰富。可以从中央政府的立场和利益出发,也可以从边疆的视角谈起。同样,分析明朝边疆政策时,不可偏重汉族而偏废少数民族所扮演的角色。下面笔者简单谈三个问题,即明初疆域概念和边疆政策,中央与地方关系,以及明代边疆政策的全球化。一、明初疆域概念和边疆政策。明代初期,国家封疆所在变化多端。1368年正月初四,当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的时候,他所控制 ...

• 新疆“三史”知多少——新疆历史

52个知识点,看看你知道多少吧?1.据考古学考证,新疆地区有人类活动的迹象距今1万年以前,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2.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乌垒城(今轮台县策大雅南)设置了西域都护府,正式将西域纳入版图。3.中外考古学家迄今在新疆发现的最古老的一处人类活动遗迹是和布克赛尔县和什托洛盖骆驼石高台。4.汉武帝派李广利远征大宛城,当今大概位置在中亚的费尔干纳盆地。5.秦汉之际,生活在天山北部的主要是塞人、羌人、大月 ...

• 穆宏燕:苏非主义促进波斯细密画艺术繁荣鼎盛

本文原载于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回族研究》,2017年第2期作者|穆宏燕(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地区研究教研室教授)输入苏非主义促进波斯细密画艺术繁荣鼎盛【摘要】细密画艺术在波斯的兴盛是多种外因与内因交互作用的结果,苏非主义在波斯的兴盛是其主要内因。11世纪后期开始,苏非思想在波斯率先与文学结合,产生了一大批苏非叙事文学杰作,为细密画插图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14世纪后期,随着苏非教团的发展和对画院的渗透, ...

• 大英博物馆修复敦煌巨作之二:到底是灵鹫山说法还是凉州瑞像

澎湃新闻记者陆林汉 实习生孟悦 报道2017-07-30 17:30来源:澎湃新闻字号“修复‘灵鹫山’”,第二集。 视频来源 大英博物馆 翻译 孟悦 编辑 陆林汉(04:39)来自敦煌的巨幅刺绣如何进行修复?大英博物馆“斯坦因密室”内藏有一件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巨幅刺绣——被大英博物馆认为是《释迦牟尼灵鹫山说法图》。由于此藏品将于明年在日本奈良国家博物馆展出,近期大英博物馆正在重新评估它目前的状况,做一些必要的修复,并将修复过程制 ...

• 巫新华:新疆天山康家石门子岩画与早期西王母

巫新华2017-08-05 09:04来源:澎湃新闻字号位于新疆呼图壁县的天山康家石门子岩画规模弘大,人体造型优美,是亚欧草原独一无二的青铜时代大规模摩崖石刻岩画,此一岩画经过近年来学者的研究,被认为或与西王母信仰的起源有着一定的关系。8月5日,由中国宗教学会、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所等主办,新疆呼图壁县岩画保护与研究中心承办的“天山康家石门子岩画与西王母起源”实地考察与学术研讨活动将进行大会发言与研讨,来自各学科的专 ...

• 陕西凤翔唐墓出土陀罗尼经咒的图像解读

全文阅读陕西凤翔唐墓出土陀罗尼经咒的图像解读(作者:郭晓涛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原文刊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7年第8期)

• 路上的美国史︱美利坚的黑历史、原住民的悲歌:眼泪之路

叶山 来源:澎湃新闻【编者按】如果要评选美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那么1830年代的安德鲁·杰克逊总统执政时期肯定能排得上号。杰克逊出身贫寒,早年从军,在1812年美英战争中一举成名,并于1829年当选为美国第七任总统。在他当政期间,虽然有维护联邦统一、提高总统职权等政绩,但也有许多被后世所诟病的恶政,比如让政府内贪污横行,拉帮结派,腐朽不堪的分赃制度;又比如他对银行的抵制,最终让第二银行(基本相当于后来的美联 ...

• 访谈︱沈卫荣:从蒙元史到藏学研究

澎湃新闻特约记者 任柏宗2017-10-12 14:35来源:澎湃新闻【编者按】2017年9月4日,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教授、长江学者沈卫荣先生在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作题为“我看新清史的热闹和门道”的讲座。借此机会,澎湃新闻特约四川大学鸣沙丝路学社任柏宗对沈卫荣教授进行了采访,谈谈他的治学经历。(访谈经沈 ...

• 海上丝绸之路精要外文文献汇刊

周宁 来源:澎湃新闻【编者按】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开放的海上通途。厦门大学人文学院联合国内外高校与科研机构的诸多研究专家,共同组成一个跨国跨校研究团队,开展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精要外文文献汇刊》(厦门大学出版社2017年9月)就是这项共同研究的一个初步成果。这套书是对既有历史资源的整理与研究,内容主要为两部分:一是“文献”, ...

• 傅柒生:让文化遗产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飞得更高

蔡丽洁来源:东南网福建省文化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局长傅柒生福建省文化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局长傅柒生、福建省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常浩做客东南网演播厅东南网9月25日讯(本网记者 蔡丽洁)9月20日上午,福建省文化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局长傅柒生,福建省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常浩做客东南网演播厅,以“福建文物与世界文化遗产”为主题,交流探讨了“福建文物和福建世界文化遗产现状”、“福建文物如何更好地走向世界”、“如何 ...

• 非洲2017年新增世界遗产我们去看一看

    南非,蔻玛尼(Kohmani)文化景观 视觉中国    厄立特里亚首都阿斯马拉 视觉中国  文/羊城晚报记者 黎存根  相对于亚洲和欧美,非洲无疑让我们感到更陌生。非洲的世界遗产数量相比亚洲和欧美也是有一定差距,其实非洲的遗产数量也在不断增长之中,今年非洲就新增了多处世界遗产地。虽然中国来往非洲大陆并不十分便利,一般中国游客可能对非洲的世界遗产地很陌生,甚至连听都还没听说过,但这并不影响大家对世界遗 ...

• 世界文化遗产:闻名世界的利物浦海上商城

位于英格兰西北部的利物浦,成长于18-19世纪工业革命鼎盛时期的英国,是这一时期世界最主要贸易中心之一,也是大英帝国境内人口流动最繁忙的港口。在此期间,利物浦的城市财富实现了短期内的几何倍数增长,今天我们所熟知的部分雄伟建筑,如圣乔治大厅、菩提树大街车站都是在这一时期落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利物浦海上商城(Liverpool ...

• 以须弥山为中心的世界观

莫高窟第303、304、305窟这几个洞窟相邻,并且都开凿于隋代初年,然而洞窟的建筑形制却颇不一样,各具特色,从中可以看到隋初那种竭力追求变革、刻意创新的探索精神。当观众从北朝洞窟走进隋代洞窟,特别是进入宽3.6米、深4米的第303窟中,看到那造型奇特的须弥山形中心柱,立刻会有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这里的中心柱,虽然仍位于主室正中稍偏后处,虽然其下半部仍保留方形四面龛的北朝模样,虽然其柱顶也连通窟顶,但中心柱的上半 ...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