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考古 | 在地社区公众考古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随着考古学科的发展,公众考古已经成为整个考古工作的必要内容之一。考古工作需要遗址所在地的支持,同时考古工作者也需要结合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回馈社区群众,在这其中,在遗址现场开展考古教育活动是最有效且可行性高的方法;对在地社区中小学生和群众进行考古普及宣传可以帮助树立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使他们成为基层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 ...
随着考古学科的发展,公众考古已经成为整个考古工作的必要内容之一。考古工作需要遗址所在地的支持,同时考古工作者也需要结合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回馈社区群众,在这其中,在遗址现场开展考古教育活动是最有效且可行性高的方法;对在地社区中小学生和群众进行考古普及宣传可以帮助树立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使他们成为基层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 ...
安家瑶是中国汉唐遗址考古和玻璃考古领域的权威专家,主持并全程参与了包括隋唐圜丘、大明宫含元殿在内的十几项重要遗址的考古发掘,毕生致力于将尘封的文化遗产与文明见证重现于众。她倡导建立是大明宫考古遗址公园和中国考古博物馆,探索适应时代需求的大遗址保护和文物展示新模式。此外,她还是丝绸之路申遗专家考察组组长之一,为“丝绸之路:长安—天 ...
2020年12月27日下午,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长风论坛(鳌山035期)之“白瓷起源综合研究: 公元六世纪中国北方陶瓷生产技术的转变”讲座顺利举办。本次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考古学院黄珊老师担任主讲嘉宾,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王全玉老师主持。 本次讲座,黄老师主要介绍了白瓷出现的意义、研究白瓷起源 ...
她是中国汉唐遗址考古和玻璃考古领域的权威专家,主持并全程参与了包括隋唐圜丘、大明宫含元殿在内的十几项重要遗址的考古发掘,毕生致力于将尘封的文化遗产与文明见证重现于众;她是大明宫考古遗址公园和中国考古博物馆的倡建者,孜孜不倦探索出适应时代需求的大遗址保护和文物展示新模式;她是丝绸之路申遗专家考察组组长之一,为“丝绸之路:长安— ...
颜真卿的《修西亭记》,或许是我们观察自然外力型塑碑刻风格的一个极好样本。当我们在谈论一块碑刻的风格时,我们到底在谈论书家的意图,碑石的意图,匠人的意图,还是大自然的意图?《修西亭记》存世状况的特殊性,将有助于我们对上述问题作更进一步的思考。薛龙春,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2018年秋学期,为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邀访教授。主 ...
宋辽夏金时期,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印刷事业繁荣。隋唐时期发明的雕版印刷,至宋代臻于完美,技术精良,印制了很多文献精品,还发明了活字印刷,使印刷事业达到新的高峰。 西夏(1038—1227)提倡文化,重视教育,善于接受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继承和发展了中原地区的印刷事业,对中国印刷术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多方面的
「核心提示」 本文作者Andrew Dickson既是记者,也是评论家,为《纽约时报》、《卫报》、《金融时报》和《纽约客》等撰稿,主要报道文化方面的相关资讯。Neal Spencer是一位考古学家,也是大英博物馆埃及和苏丹部的管理员。他喜欢轻装上阵,定期前往非洲东北部的苏丹。他目前发掘的遗址是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1070年被埃及法老占领的一座古城镇。在这些 ...
唐朝,往往给人以万邦来朝的盛世大唐景象。但是,为什么当时周边国家对唐朝往往既羡慕又恐惧,认为它是“令人生疑的邻居”。研究唐代外交制度史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王贞平,为我们讲述真实的唐朝及其地缘政治。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朝代之一。每当我们提起唐朝,出现在脑海中或许是那个兼具文化软实力和硬实力君临天下、万国来朝、气 ...
我国在政府层面推进与工业遗产保护相关的工作大概始于2013年。在该年3月,国家发改委下发《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实施方案编制大纲(试行)》通知,要求涉及城区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的18个省区市发改委组织编制《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的主要任务是“重点推进120个‘老工业城市’的老工业区大中型国有企业实现 ...
作者:刘礼堂 陈韬来源:《光明日报》(2021年1月25日 第14版)茶马古道(图源:网络) 西南茶马古道是我国历史上内地同西南边疆地区和周边邻国进行商贸、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也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廊道遗产。就国内部分而言,西南茶马古道分为青藏、川藏、滇藏三条主要线路和数量众多的支线,它们共同组成了一张复杂交错的道路网络。其中,西南茶 ...
今年是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徐苹芳先生逝世十周年。有人说,徐先生是我国考古界的良心。 人们这样称赞他,是基于他见证了新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程,担任过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第五任所长,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的负责人,是我国考古界重要领导者之一;更基于他性格质直,始终在振臂高呼保护古城、保护北京,矢志不渝。他坚持认为:“经济建设要给遗产保护 ...
1月23日,盘龙城遗址考古队正式宣布,发现一处面积约3万平方米的铺石遗存,年代为商代早期,有专家分析认为,或为祭祀遗存。如此大规模遗存的发现,进一步印证了盘龙城作为商王朝南方中心城市的地位。湖北境内曾密集分布着史前城址(图示为不完全统计) 盘龙城遗址考古属于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项目,此前的2020年5月,国家文物局将长江中游文明进 ...
史学大师王国维有《殷周制度论》一篇,认为“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此论很有新意,至今仍有很大影响。 在《殷周制度论》篇中,王国维先生所论从上古以来古帝王所居,渐次延及地理、文化和制度。他认为,周王朝以前的古族古国及其文化制度的变迁明细要小于殷、周之际,举证有以下方面: 1.“都邑,政治与文化之标征也。”“ ...
西凉李暠建初元年(405)迁都酒泉,随后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充实新都,如徙民酒泉、掠地建东、奉表江南等等,并取得显著成效。史称西凉因之“年谷频登,百姓乐业”。酒泉遂成为西凉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建初十三年(417),李暠薨,“国人上谥曰武昭王,墓曰建世陵”。根据近年来考古发现推断,2001年4月发现并清理,位于酒泉市肃州区城西约15里处的 ...
「核心提示」 在考古工作日益受到媒体关注的今天,考古学家们则不约而同地想到考古学的定位,这个问题的复杂性实际上并不亚于“考古学是什么”之类的命题。考古学界内部由于每个人的学术背景不同,训练不一,所持有的观点明显的存在着认识上的不一。仅以学科设置而言,北京大学、吉林大学等的考古专业原设于历史系,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则有与国外同类的 ...
按语近年来,北大的丝绸之路研究团队采取多学科配合的方法,前往丝路沿线开展实地考察、调研和发掘,取得显著成就,新疆、蒙古,中亚、印度、伊朗……都留下了学人探索的足迹。值此疫情期间,我们设立“丝路现场”这一栏目,推出北大及相关学人在丝绸之路沿线所做考察的纪要、随感、实录,带领读者实地感受欧亚大陆古代文明的厚重与博大。2018年4月15日至2 ...
吉尔吉斯斯坦的楚河流域,是中亚文明的摇篮之一,这里的高山河流孕育了光辉灿烂的游牧文明和农业文明。早在距今约30万~14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这一地区就有人类活动。人们成群生活,从事采集和狩猎。在这一时期,人们已学会做家具和缝衣服,同时,开始形成最古老、最原始的宗教信仰体系。在这儿发现的岩画上,刻画着人、牛、羊、蛇的图案,还有永恒的 ...
水是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人类生产、生活必须依赖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社会的诞生和发展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在人类文明的形成、发展、繁荣乃至衰败过程中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水资源往往不是以人类社会所需要的方式存在于自然环境中,有时甚至以洪涝、干旱等灾害的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所以在人类文明诞生之初,人们对自然环境中水资源的认识 ...
考古的魅力是什么?也许就在于科学的发掘与严谨的考证,让一个个湮没在历史烟云中的人物与事件,跨越成百上千甚至上万年,倏地来到你我跟前,似乎触手可及。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考古发掘实物,让我们对人类的历史不再停留于想象。 1990年4月1日,成都街头的一家“苍蝇馆子”门口,我与李永宪点了两份肥美的粉蒸肉,津津有味地吃罢,我对他说了一 ...
中华大地上生息繁衍的人群及其所建政权尤其是历代王朝对“大一统”疆域的持续追求是中国多民族国家得以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从建立者的视角看,传统的历代王朝大致可以分为以秦、汉、隋、唐、宋、明等为主的农耕王朝和源自边疆的北魏、辽、金、元、清等为主的非农耕王朝两大类。两类王朝在继承和发展“大一统”思想方面呈现不同 ...
1942—1944年间,向达先生曾两次赴敦煌考察,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由于战乱以及其它因素的影响,向达的考察成果未能得到及时、完整的刊布,有些现在已经散佚。然而,向达的两次敦煌之行,在敦煌学史上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约十年前,笔者奉周绍良先生之命,整理向达先生当年在敦煌所辑《敦煌余录》,因而涉猎了其四十年 ...
此前数十年的中国敦煌学研究,的确过多地依赖新材料,在追索新材料的同时,忘记了寅恪先生告诉我们的要思考新问题。实际上,敦煌写本大多数是属于写本时代的书籍和未经史家润色的原始文书,有着独特的文本性格,特别是不受“后现代主义”对传统士大夫文献的解构影响,正是今天跨学科研究的新起点。 不负国宝,襄进学术 ——陈寅恪对敦煌文献的 ...
敦煌地处河西走廊的西端,是中西古代交通之重镇。佛教沿着丝绸之路从西域向内地传播,敦煌也就因此成为佛教的重要活动地区。北魏以后,敦煌一直是河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一个重要区域。直至宋初,敦煌战乱较少,社会发展平稳,佛教作为敦煌当地的一种主要文化形态,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自1900年藏经洞被发现至今,九十余年来,在各国 ...
敦煌藏经洞所出文献多达6万余件,其中90%以上属佛教类文献。长久以来,我们对敦煌文献的利用大多集中在数量不足10%的非佛教文献,并通过解读文献,补充传世史书的记载空白。其实,对“遗漏”历史的重视也恰恰成为敦煌学转型的推手,当非佛教文献的补史价值被“榨取”殆尽时,“新材料”也就变成了“旧材料”,而数量巨大、内容庞杂的佛教文献所蕴含的史料 ...
编者:两汉时期的广州,早已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大都会,这个时期,广州汉代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珠饰,材质丰富,形状多样,色彩斑斓,目不暇接。这些珠饰除了本土制造以外,有些是利用本地原料对异域风格的器物进行仿制,有些是进口原料进行加工,也有些直接从域外输入,反映了不同地区之间的贸易以及科技文化相互交流、影响与融合的过程,是中国与东南亚、南亚 ...
敦煌佛教文献,狭义地讲,指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佛教文献;广义地讲,则包括敦煌石窟和敦煌藏经洞文献在内的全部敦煌佛教文化历史的遗迹遗物。但因为人们一般都将敦煌石窟和敦煌文献分别开来,所以我们这里也约定俗成,只限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写本和印本文献,少量涉及石窟中的文献(实际上石窟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文献)。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 ...
早期中国文明在“多元”与“一体”的互动中逐步形成,并有着独特演进路径及文明标志。跳出“早期中国”,走进“早期中国”,才能使我们更好地观察这种文明发生、发展的“多元”与“一体”的互动历程。国家是文明发展的推动力文明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社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通过历史沉淀而形成的物质与精神文化 ...
内容摘要:敦煌古藏文《阿柴纪年》残卷(S.T.vol.69,fol.84),目前学界普遍当作706—715年吐谷浑大事纪年。殊不知,该残卷不仅提到神圣赞普(松赞干布尊号)、入蕃和亲文成公主,还提到下嫁吐谷浑王的弘化公主和吐谷浑王慕容诺曷钵。其年代应在633—642年之间,实乃《松赞干布本纪》抄本。这个发现将有助于进一步揭示青海唐代王侯墓主之谜。 西 ...
原始佛教的特质水野弘元著如实译 五、四谛说 缘起说是以流转缘起为主要重点,四谛说则是说流转、还灭的缘起,尤其详细说明还灭缘起。正如缘起说被称之为自内证法门,是释尊在菩提树下观察缘起,了知其道理,而成为佛陀的,因此被认为这不是为他人说示,而是为自己理解或实证而观察缘起的。 反之,四谛说被认为是为了使人理解缘 ...
时间回溯到距今8个多月以前:2020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当天,依托全国政协委员移动履职平台的“网上政协书院”正式开院。想不到政协委员们也很“潮”,善于以“手指的舞蹈”表达思绪、交流沟通。网上政协书院一开张,就人气爆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乡村振兴、国学、读书漫谈等十多个主题读书群组应运而生。碎片化时间如此宝贵, ...
记得那是2003年4月底的一天,院里派我接待一位来自日本的朋友,他就是净土宗宗教法人光明寺住持大洞龙明长老。敦煌机场第一次见到大洞先生时,他身穿西装,头戴礼帽,很有绅士风度,身后跟随着一位年轻的设计师。抵达敦煌宾馆稍作休息后,我就带他们去了阳关、玉门关等景点。第二天,我带他们观赏了莫高窟和鸣沙山,大洞先生被精美绝伦的壁画深深地吸引,嘴 ...
编者按: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编著的党员干部家风建设读本《清风 ...
古今中外,有国就有都城。都城又称“都邑”,或简称“都”“京”。在当今社会,都城(多称“首都”)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所在地,通常是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在设都制度上,世界各国存在一都制(如法国、俄罗斯)、两都制(如玻利维亚)、三都制(如南非)、四都制(如沙特阿拉伯)之别,不同的都城在功能上有着明显差异。基 ...
2010年9月,为配合当地基本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在殷墟大司空村东北发掘了一座窖穴,窖穴内出土了一版刻辞牛骨。这版牛骨刻字数量多,字体刚劲有力,内容与一般卜辞有别。《考古》2018年第3期发掘简报公布了这版甲骨,下面我们在简报基础上谈一些自己的看法。甲骨反面 发掘者认为:“这片刻辞虽有凿和灼,但未见卜辞常用的干 ...
作者:赵现海来源:《史学集刊》2021年第1期长城(图源:网络)摘要:中国古代中原王朝为加强防御,在北部边疆长期建立了长城防御体系,明代在海洋空间面临实质性挑战后,在东部近海地区也开始构建了长城防御体系。长城一方面起到了有效的防御作用,但另一方面,由于被动特征,无法彻底解决来自北方族群与东部海域的威胁,反而产生“反噬效应”,造成巨大 ...
位于罗布泊孔雀河下游罗布沙漠中的小河墓地处于青铜时代,小河墓地下层距今4000 年,上层距今3500 年,都属同一个文化类型。 小河人来自什么地方?小河墓地的研究聚集了很多专家,有搞语言研究的、有搞环境研究的、有搞人类学研究的,大家群策群力,后来得出一个结论, 这批人有可能来自于今天的俄罗斯高加索地区。 墓地对小河人来说,是死者的神圣殿堂, ...
作者: 酒井规史译:胡佳菁*论文发表于《洞天福地研究》第4期(2013年6月),经清源摘编分享。前几期文章中以对福建宁德霍童山的山水形胜及霍童的山海、渔民、动物和草木植被进行了介绍。接下来我们将北行来到浙江杭州的临安,走近曾在宋代拥有重要地位的大涤玄盖洞天与洞霄宫,了解圣地的历史沿革、文物遗存,回顾文人诗意中所构建的理想桃源,思考在今天 ...
垣曲北白鹅墓地是山西近年来商周考古的又一重要收获,二〇二〇年我院联合地方文物部门抢救性发掘了该墓地。在结束了对被盗墓葬的田野考古发掘清理工作后,我们又对墓地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和勘探,并第一时间展开室内整理和研究工作,现将最新的田野考古发现和室内研究认识做一概述。呵护文物——搭载科技高速路首先,我们整理了北白鹅墓地发掘出土的竹木、漆 ...
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学界振奋之余,也面临一个自己长期争论、公众万分关切、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问题:良渚古城遗址为代表的高级政治—文化体的出现与中国文明的形成是什么关系?甚至发问:良渚文化是不是中国文明? 大一统“怪圈”的错误认识良渚遗址公园一隅 杭庆龙摄 这样的疑惑源于对中国文明形成的错误理解,苏秉琦先生将这 ...
邢松研究员介绍对梅铺古人类牙齿化石进行显微断层扫描(micro-CT)相关情况 中新网北京1月15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古人类学家近期研究成果持续涌现,继30万年前华龙洞人股骨现代人性状、40万年前和县人头盖骨异常痕迹之后,最新对湖北郧县梅铺龙骨洞出土的4颗古人类牙齿化石进行研究发现,该古人类生活年代距今近百万年,演化上位于欧亚大 ...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考古学界聚焦一些重大历史课题,如开展“中国古代文明形成”的讨论、相继启动“夏商周断代工程”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在此基础上,近年来,考古工作者进一步对“中华历史文化基因”展开了探索与研究。 从考古发现与历史研究来看,“中”与“中和”理念应为中华历史文化基因的核心,本文拟对此作以考古学阐释。 ...
摘要:笔者基于认识论,从对象与角度分析了人类知识体系中的的分类与学科。从逻辑上将考古学的内核理解为一个以田野考古为基础的开放的学科系统或知识体系。又基于对当代考古学教育体系和中国传统考古学研究困境的分析,结合风景园林专业重构学科体系的思路与设想,对中国考古学知识体系的重建或调整提出了粗略的建议。 一 缘起:事件、趋势与问题 ...
中国古代史在商代以前有一个夏代,经由学术界对先秦文献和出土文献的研究,可以相信历史上夏代是存在的。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被确认的夏代的文字材料,所以夏代历史还无法成为信史。 自20世纪20年代中国考古学诞生以后,李济1925年至1926年在晋西南考古调查与西阴村发掘,就带有夏文化探索的目的,至今已经走过了90多年的历程。1931年徐中舒提出: ...
值得注意的是,直到明代,中国与东亚以外地区,包括东南亚国家交往时,往往使用波斯语作为媒介。直至西方殖民者到来,波斯语才逐渐被葡萄牙语所取代。中国境内至今仍在使用的,或者说“活”的伊朗语,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族自治县塔吉克族所说的塔吉克语。伊朗语文是说伊朗语的广大地区的文化和文明的载体,这里所指的广大地区,并不局限于 ...
当前学术界关于“海昏”含义的各种解释与争议颇多,但古代汉文典籍中的许多地名、人名不能够从汉语训诂学予以解释,其真实含义需要结合古代历史文化、部族交往和民族语言学等多方面予以考察。“海昏”作为一个地名,从其所处的区域历史文化、齐头式构词特点,并对照侗台语汉字地名意义进行考察,当为在今赣鄱地区的古越族聚落或城邑的遗留。从海昏地区紫金 ...
作者:王潇翔—— 1 ——石窟,又称石窟寺,是指在山崖陡壁上开凿的洞窟形佛教建筑,是最早的佛教建筑形式之一,起源于印度,最初是僧侣为避世在山中开凿用于修行或举行佛教活动的场所,后随着佛教传入中国。▲早期印度佛教石窟——世界遗产阿旃陀石窟群(图片来源于网络)我国石窟开凿兴于魏晋,盛于隋唐,其建筑、形制、雕塑及壁画在印度犍陀罗艺术 ...
时间、地点:2019年7月23日 喀喇昆仑克勒青河边红柳滩营地采访人物:巫新华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 研究员 01 我在考古职业生涯中,对包括东帕米尔高原、叶尔羌河流域、喀喇昆仑区域等有一个终极关注。原因非常简单,我的关注与考察,都与丝绸之路历史人文大背景及我的考古专业研究内容相关。在清代,整个帕米尔地区的八帕全部为我国所有,当时在各帕 ...
“考古中国”不断探索未知——访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人民日报记者 王 瑨▲图为湖南澧县孙家岗遗址出土玉器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实施好“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2020年“考古中国”连续发布了四期共16项重要考古发现,加上2018年和2019年的重要项目,共有31项,内容非常丰富,新发 ...
四川是文物大省,数以万计的石质文物是文物大省这一光荣名号的重要支撑。说到四川的石质文物,可能很多人立即就联想到的是遍布四川的5000多个大大小小的石窟寺文物点,这当然很重要。但是在我国而言,对石窟寺文物的重视,主要还是近代考古进入中国以后的事,此前的上千年时间内,历代学者对石质文物的关注,主要是集中在碑刻题记方面。宋代兴起的金石 ...
总书记指出,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它构建起中华民族历史,展现中华文明瑰宝;它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作者郭伟民肖像画。张武昌绘 大学毕业后开始工作至今,我一直奋战在考古工作第一线。探索湖南的过去,重建远古湖南的历史是我的毕生之愿。在中国古 ...
百年之业敦煌,一个流光溢彩的名字。从汉代经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宋元,多个民族在此生活,多种文化在此汇聚。今天,越来越多的人目光投向了敦煌。敦煌飞天、敦煌壁画、敦煌彩塑、敦煌乐舞……凡是与敦煌相关的名词,渐渐地成为大众所熟知的内容。然而,敦煌艺术走出西北一隅,其实经历了相当漫长的时光。时间回到百廿年前。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 ...
郑岩(蒋立冬绘) 郑岩的研究在学界被称作“美术考古”或“考古美术”,这与他的教育经历直接相关。受家庭影响,郑岩对美术一直有些特别的情结,求学阶段他先后跟刘敦愿先生、杨泓先生学习考古。刘敦愿先生是山东大学考古系的创立者,他既是考古学家也是美术史家,在研究中很注意运用图像材料、神话传说;而杨泓先生则让郑岩见识到主流考古学界的工作和 ...
总书记强调,纵观历史,中华文明具有独特文化基因和自身发展历程,植根于中华大地,同世界其他文明相互交流,与时代共进步,有着旺盛生命力。总书记指出:“考古发现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考古成果还说明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家国一体的形成发展过程,揭示了中国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价值观和中华民族日用而不觉 ...
湖南澧县孙家岗遗址出土玉器 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实施好“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2020年“考古中国”连续发布了四期共16项重要考古发现,加上2018年和2019年的重要项目,共有31项,内容非常丰富,新发现新突破很多,令人振奋。 “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有哪些特点?在“十四 ...
中国佛造像印的发轫与演变文/张学津摘要 中国佛造像印是佛教传入中土之后的产物,历来印谱中鲜有著录。近代考古学的兴起和敦煌文献的发现,为佛造像印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新疆地区出土的佛造像印,可将其产生时间追溯至魏晋时期。敦煌戒牒文献,为佛造像印的使用提供了新的证明。概括而言,佛造像印主要包括早期佛造像印、戒牒文献中的佛造像印、宋元私 ...
汉代的中国人,类似于中国历史上许多其他时期的人,普遍视死为精神离开躯体或生命由世间转到来世。但是在汉代,相信死后存在鬼似乎根深蒂固且流传极广。这一事实或许对于王充严厉批评“死”的迷信观点做了很好的解释。据《论衡》,在王充的时代:世谓人死为鬼,有知,能害人。——《论衡集解》人死世谓鬼,鬼象生人之形,见之与人无异。——《论衡集解》总 ...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工作。这一工作迄今为止有三大里程碑事件:(1)2014年6月,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标志着中国大运河正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2)2017年2月,习总书记在北京通州区调研时指出“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之后,习总书记又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遗产多次作 ...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考古研究机构和管理、保护、展示机构增长迅速,重大考古发现和重要科研成果层出不穷,文物保护作用和社会服务功能成效凸显,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历史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愈发重要。考古取得的成就与贡献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作出了有别于文献史学的特殊贡 ...
中国冶铁技术的起源,是中国考古学研究中极为重要的问题之一。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铁器在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部和小亚细亚地区,时代为公元前2500 年。公元前2500 年左右的赫梯人墓葬中出土铜柄铁刃匕首,经检测为人工冶炼制品,说明安纳托里亚高原居民最早掌握人工制铁术。公元前1500 年以后,除安纳托里亚高原外,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出土的铁制品数量逐 ...
作者:李伯谦 来源:《历史评论》2020年第4期 通过多学科合作尤其是科学测年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确认夏代的相对年代乃至绝对年代,还可确定其大型聚落或城址的性质,甚至可能考察出某位夏王居住的都城。相信通过学科间的融合,将多重研究手段结合起来,夏朝的存在年代、活动地域、重大历史事件,均有可能呈现在公众面前。 1940年前后,我在 ...
现如今的考古学,虽然不似电视剧里的那般神奇魔幻,也是科技感十足的,考古,已经不仅仅是考古了。一个又一个实验室,有的可以研究植物的成分,有的可以研究骨骼的构成,还有的可以通过同位素研究来判断人类的迁徙……似乎只有想不到,没有考古学者们做不到的。相比从前,现在的考古学者更像是一个侦探,通过时光遗失在遗址中的蛛丝马迹,还原古人们生 ...
“房山云居寺塔及石经”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处位于北京市区西南的房山云居寺石刻佛教大藏经(略称房山石经)是我国从隋代绵延至明代千年不断刻造的石刻宝库,也是世界上现存两处著名的佛教刻经之一,庋藏的大乘经典,其数量之多、绵延年代之久,堪称世界之最。1957年,经国务院批准,房山石经启洞捶拓,这一足以载入史册的壮举也 ...
聆听光明 | 理论探索 · 学术前沿 · 人文关怀前苏联时期的考古成果表明,中亚最早的定居聚落遗址出现于土库曼斯坦南部科佩特达格山脉以北的河流三角洲,以灌溉农业为经济基础。其代表性遗址捷詹河下游吉奥克修尔绿洲于公元前四千纪末出现灌溉沟渠,并在灌溉农业基础上发展出独特的聚落形态——联排的多室房屋由街巷分开,形成错落有致的居住区域。中 ...
从以景德镇唐代兰田窑为代表的散落在乡村四野就矿而置的唐代早期历史遗址,到以湖田窑为首呈片状集中分布在南河流域的宋代古窑址群,再到以御窑厂为中心向周边延展开来的明清陶瓷作坊……千年窑火延续至今的景德镇为世人留下了大量的制瓷遗存。在数十年的陶瓷考古研究中,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江建新踏遍了景德镇的山山水水、村庄田野,拍摄了大量 ...
考古是个小行当,从业者并不多,但近些年却越来越受关注,许多本来像隐士的学者开始进入公共视野。考古学家有个特点,他们一般不喜欢书写自己,也不善于表达自我。谈论科学发现可以津津乐道,描述自我内心却不善言谈。2020年12月24日,在圆明园管理处考古工作站,圆明园“修复1860”文物修复项目指导专家王勉展示已修复的琉璃构件。 考古学家面对出土 ...
李真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副教授点击观看完整报告点击观看高端论述点击观看精美课件大家好,今天报告的题目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脉络》。报告将站在中国和欧洲文化互动的角度,从古罗马、古希腊对中国的认识为开端,以文明的交流与互见为切入点,梳理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脉络。了解中国与西方交流的历史,可以进一步提升民族的文化自觉,可 ...
东周时期刻纹铜器,以在锻造成形的薄壁器物表面用坚硬的工具錾刻出大量由人物、神怪、动物、植物、建筑等构成的图像为主要特征,主要有盘、鉴、匜等水器,也有少量匕、奁和箅形器。其图像的制作工艺,与同时期出现的画像铜器中或使用镶嵌技术,或直接铸出减地平雕式图像的方法完全不同,加之图像内容非常丰富,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引起了学界的关注。早期 ...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在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研究上享有盛誉的孙机先生做客海上博雅讲坛,举行了一场简短的读者见面会,内容都涉及中外物质文化交流史。中国古车并非外来中国和西方在古代车制方面有很明显的区别。中国古代不仅有战车,而且有车战,就是车与车之间打仗。西方当然也有战车,但是没有车战。西方的战车主要是运载工具,所以轮子直径一般不超 ...
作者:许宏来源:《历史研究》2020年第5期编者按:二里头遗址和二里头文化在中华文明史和国家形成史上占有重要历史地位,对延伸中国历史轴线、增强中国历史信度、丰富中华文明历史内涵意义重大。为深入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与历史规律,准确阐释中华文明的精髓内涵和基因谱系,充分展现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编辑部邀 ...
2020年12月23日上午,应南京师范大学文博系邀请,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郑建明老师在随园校区逸夫楼一楼报告厅,做了题为“青瓷与青瓷文明”的讲座。此次讲座是南京师范大学考古学系列讲座总第36讲(文博大家讲坛第9讲)。讲座由王志高教授主持,来自昆山市文化遗产系统业务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的42名学员及文博系本科生、研究生等 ...
“巴蜀符号”研究是具有挑战性的学术难题,自巴蜀符号被发现以来一直深受学界关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严志斌长于商周青铜器铭文研究,近年来投身巴蜀符号研究的“学术探险”,广搜博求,整理集成,夯实基础,促进研究。近日围绕巴蜀符号集成工作、下一步研究计划以及如何推进巴蜀文化研究等问题采访了严志斌。 研究范式有待调整 《 ...
关键词:北欧的贡献 三期论 孢粉学 文化功能观 德国的贡献 考古学文化概念 文化与族属 古典考古学 日本的范式 民族主义 文化历史 历史唯物论(四)北欧的贡献 北欧是科学考古学的摇篮,丹麦汤姆森的三期论是科学考古学诞生的标志,其他一些学者的工作为后来考古学的发展做出了榜样。瑞典动物学家和考古学家斯文·尼尔森(S.Nilsson)坚信文 ...
雨抛金锁甲,苔卧绿沉枪 中国的锁子甲 文 图 / 易弘扬《徐显卿宦迹图》第八开《皇极侍班》中疑似穿着锁子甲的殿前侍卫14世纪维斯比古战场出土的遗骸,可以清晰地看见和头骨锈蚀在一起的锁子甲 锁子甲在中国的源流 锁子甲,又称“锁甲”“连环甲”“锁铠”等,关于其起源,观点主要有三 :其一,可能在公元前 7—前 3 世纪间由黑海北岸的斯基泰人发明 ...
关键词:中国的发展 张光直的贡献 原典的翻译 柴尔德 宾福德 特里格 弗兰纳利 希安·琼斯 戈登·威利 塞维斯 人类起源 农业起源 文明起源 进展与成果(一) 张光直的贡献考古学范式的变迁和新考古学理论是在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80年代中叶进入中国。张光直先生在多次回国访问中向高校考古专业师生和研究所同人介绍美国考古学的进展及主要的 ...
作为文化中枢,博物馆不仅是历史文脉的记录者,文物保管、典藏的研究者,为人们创造有意义的文化体验更成为博物馆社会价值的中心。在这一视域下,博物馆资源的进一步开放与创新利用、多元化体系的完善建设、包容共享的思想意识将成为博物馆未来发展的方向,文创在博物馆发展中的作用也将日益凸显。 单从我国博物馆文化创意发展历程来看,其起步较晚 ...
夏鼐著,颜海英、田天、刘子信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10月出版,808页,498.00元夏鼐先生是中国第一位埃及考古学家,也是中国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埃及古珠考》一书是夏鼐先生博士学位论文的中译本,对古埃及串珠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这篇博士学位论文(Ancient Egyptian Beads)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完成,时至今日,经过颜海英教授、田天和刘 ...
关键词:欧美的发展 新考古学 文化生态学 环境考古 聚落考古 生态位 遗址域 社会-经济方法 新马克思主义 后过程考古学 操作链 民族考古学(一)美国的贡献20世纪上半叶,美国的考古学还是以文化历史学范式为主导。但是,与旧大陆国家的考古学不同,美国考古学研究的不是欧洲殖民者的历史而是印第安土著的历史,所以美国考古学与人类学有着密切的 ...
2020年12月20日凌晨,半梦半醒之间收到了来自斯坦福大学刘莉教授、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荆志淳教授发来的消息。美洲考古学会主办的《考古》杂志评选出了过去十年世界十大重大考古发现,石峁古城作为中国唯一的项目,与尼安德特人基因测序、埃及木乃伊作坊等考古发现一同入选。 突如其来的喜讯,让我睡意顿无。十年往事,历历在目。 万里长城穿越吕梁 ...
2020年是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人们平静的生活,武汉1月23日全面封城。处在疫情中心区的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考古所,没有任何征兆,没有任何提前防备,不得不仓促上阵,与新冠肺炎疫情打了一场空前激烈的遭遇战。 1月23日当天,省博物馆闭馆,省考古所的考古基地封闭。因为突然的封城,交通全面停顿,阻隔在不 ...
2019年3月18日下午,西北大学名家讲坛暨文化遗产学院“博望论坛”第七十二期特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李水城教授,在我院博望报告厅举行了“史前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系列讲座第一讲:《世界体系下的边际效应:中国西北与欧亚草原的族群迁徙与文化交互》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钱耀鹏教授主持,全院师生及相关大专院校200余人聆听了本次讲座。李水城教授主 ...
茫茫戈壁、皑皑雪山、楼兰古城,新疆以其独特的异域风情吸引着无数游客。然而对于考古学家王炳华教授来说,新疆的地理位置和环境风貌意味着其在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角色;这里的考古发现告诉世人“异质文明的交流体现人类寻求发展的本性,是驱动社会进步的力量”。2019年4月3日,著名考古学家王炳华教授做客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耦耕读书会,带来题为“从新 ...
王炳华,江苏南通人,1935年11月生,1960年从北京大学考古学专业毕业后即赴新疆,从事新疆考古工作达40年之久。王炳华长期担任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曾两次获新疆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称号,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西域语言研究所特聘教授。 每次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王炳华都特别欣慰,这个博物馆所陈列的很多文物,都能让他想起自 ...
点击上方蓝字↑【北大清华讲座】加关注,知识改变命运!人们相互蔑视,又相互奉承,人们各自希望自己高于别人,又各自匍匐在别人面前。——马克·奥勒留 《沉思录》文研课程 04王炳华:新疆考古与西域文明文研课程是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邀请海内外著名学者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的专题课程。2018秋季学期共四门课程。其中,有与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合作 ...
尚永琪,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历史系教授,研究方向:丝路文明史。 汉唐时期是东西方物质文明交流、物种传播最重要而频繁的时期,是欧亚世界加深认识、不断走向世界一体化的一个历史高峰。因此,在欧亚文明交流的历程中、在中原农业文明与北方草原文明融合的背景下,研究动物物种的传播等问题,是目前拓展古代文明交流研究的独特渠道,也是认识丝绸之 ...
天马:从陆上神骏到有翼神兽李 淑“天马行空”是一个用来形容诗文气势磅礴、思想无拘无束的成语,马是常见的草食性动物,但“天马”到底是陆上的骏马,还是想象呢?炮制一匹“天马”说到骏马,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汗血宝马。有意思的是,人们对汗血马的认知源头,可能是金庸先生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他见小红马这次长途疾驰,肩胛 ...
白瓷起源问题在中国陶瓷史上是一个极为引人注目的课题。关于这个问题曾召开了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一次是2002年10月在上海召开的,一次是2009年10月在郑州召开的。为解决这个问题,已有几代陶瓷考古或陶瓷史专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然而直到目前,仍感觉已有的相关讨论与实际的考古发现之间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有一些考古 ...
新疆史前考古一直是西方学术界关注的重点。与中国和俄罗斯采用的考古学理论不同,现代西方考古学理论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即所谓的“新考古学”,其流行范围包括欧洲、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当前西方学者对中亚、新疆史前考古研究方兴未艾,因此,笔者旨在回顾近25年来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对西方相关领域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介绍,以期促 ...
中国边疆考古研究的地域范围不仅局限于现今版图的边境省份,边疆考古学文化分区以及区域特征和文化发展道路的认识是个渐进的过程,边疆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地带构成了中国历史边疆基础轮廓的内圈骨架,考古学文化与“民族问题”的相关性,成为边疆考古的核心问题。因此边疆考古的学术课题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边疆考古研究是中国考古学的 ...
龙山时代的文化巨变和传说时代的部族战争韩建业摘要:公元前2千纪之末的龙山时代前后期之交,曾经发生过两次大规模的文化巨变,也就是王湾三期文化对石家河文化、老虎山文化对陶寺文化的大规模代替,应该分别和传说中的禹征三苗、稷放丹朱事件相对应。据此就有可能切实建立龙山时代考古学文化和尧舜禹时期一些部族的对应关系框架,走出夏代之前古史探索的 ...
编者按“最早的中国”及由其开启的辉煌的青铜时代,是东亚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此时东亚以西的内陆草原地带也经历着深刻的经济和社会变革。公元前四千纪末至前二千纪末,草原畜牧人群自南乌拉尔向以萨彦—阿尔泰为中心的南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数次迁徙。那么,东亚与草原之间是否存在交流?在哪些方面及何种程度上影响了中国?这是考古学家和历 ...
独孤信家族以军功起家,历仕北魏、西魏、北周三代,封侯拜将,一时荣盛无比,加之三代外戚更是风光无限。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很多、门类也很齐全,在古代印章类文物中,有两件是独一无二、弥足珍贵的,一件是西汉皇后玉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西汉帝后玺印实物,另一件就是造型独特的独孤信多面印。独孤信多面印01独孤信多面印——古代印章之最 ...
不同国家的博物馆由于发展阶段、文化背景、经营理念不同,发展各有特色。不过,在思考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过程中,结合个人有限的国外游历和参观体验,一个比较强烈的感受油然而生。那就是在有幸走访过的一些国外博物馆以及相关文化展示空间中,除了当地丰富的藏品、富有特色的展陈之外,“国际性视野”以及与之相辅相成的 ...
县级博物馆是中国博物馆事业的重要基础,也是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对于博物馆的建设,《文物保护法》《博物馆条例》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并未做出十分明确的规定。从长期以来的相关政策以及博物馆建设的实践来看,普遍是将其作为县级地方政府的事权,列为一般性的基本建设项目,由地方政府作为投资主体和建设主体组织实施。本文通过对 ...
作者:魏青这次分享的话题一方面来自于切身的实践和思考;另一方面来自对国际理念的借鉴,特别是这几年参加世界遗产大会,观察到世界遗产工作体系里可能对我们工作有借鉴意义的一些新变化和发展。很多人认同当代的文化遗产保护发生了保护范式的转变。“清源文化遗产”今年围绕这个主题做了重点介绍(相关链接见文末),这张由ICCROM的专家们总结归纳的图示 ...
2020年12月16日下午,历史地理研究“史地研究云讲堂”第四期在线上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边疆民族与宗教研究室郭物研究员作为第四期主讲人,为我们带来了题为《最早的游牧王国与草原丝路的开启》的精彩讲座,历史地理研究编辑部主任、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杨伟兵教授担任主持。 讲座伊始,杨伟兵教授对郭研究员进行了介 ...
2020年11月29日晚,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长风论坛(鳌山033期)之“‘黑石’沉船所见唐代国际贸易与艺文交流”讲座顺利举办。本次讲座由英国牛津大学考古学院名誉研究员李宝平老师担任主讲嘉宾,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王全玉老师主持。 在讲座开始,李老师对“黑石”号沉船的背景、出土货物,唐代的工艺科技实力和国际贸易等相关问题做了一个简 ...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的几个问题——北京市西城区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2020年年会主旨发言尹占群苏州文物局研究员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发展是一个系统性的课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下面先从两个案例谈起,看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存在哪些问题。两个案例█ 世界文化遗产易北河谷的除名易北河谷位于德国的德累斯顿,200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河谷长18公里 ...
历史文化名城价值体系构建的核心方法——北京市西城区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2020年年会主旨发言吕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历史文化名城的定义历史文化名城是《文物保护法》所确定的重要保护类型,它首先符合《文物保护法》对文物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的评价,同时在《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中也强调了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今天我们所提 ...
清源文化遗产微信号 mobiheritage本文刊载于2020-08《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通讯》,转载自微信公号“中规院名城所”。 相关链接:【文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国家文物局印发《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管理办法(试行)》【文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国家文物局《关于开展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调研评估的通知》解读专家:吕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今年国庆节,孙机先生的《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修定本)》即将由中华书局付梓,我去拜访他。老先生高兴地谈起不久前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发表的关于考古工作的讲话,还拿出不久前的《光明日报》读给我:“我们要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