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书楚辞笺注

书名: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书楚辞笺注【点击购书】作者:曹锦炎 撰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11月定价:98.00内容简介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经过整理,共发现五篇楚辞类作品:《凡物流形》《李颂》《兰赋》《有皇将起》《鹠鷅》,由曹锦炎整理及撰写释文和注释,分别刊载于《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七、八册,出版至今已十余年。期间作 ...

• 中国古玉图鉴(共5册)

于卓思,中国古玉鉴定专家,供职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师从张永昌先生。曾是国家文物局8万件玉器的保管员,参与中国外贸22吨玉器的拣选工作和国家文物局组织的40万件文物的整理保藏工作。2011年始,在扬州培训中心讲授“中国古玉鉴定”课程。秉承张永昌先生从造型与纹饰入手研究玉器的传统,于卓思根据我国丰富翔实出土玉器资料,系统总结各类玉器的时代特征 ...

• 丝路文明(第六辑)

书名:丝路文明(第六辑)【点击购书】作者:刘进宝 主编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11月定价:88.00目 录帕提亚帝国与塞种 余太山(1)从张骞出使看中国文化的“土著性” 孟宪实(13)两汉时期“大夏”(Tochari)名辨 袁炜(31)汉晋丝绸之路上的草书——“丝绸之路也是书法之路”丛谈之一 王素(41)曹操高陵“胡粉”考议 王子今(53 ...

• 我们亚洲:亚细亚古代文明

亚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从两河流域到长江、黄河流域,从德干高原到蒙古草原,这里孕育出了众多古老的文明,它们彼此交相辉映、多元共生,共同谱写了绚丽多彩的亚洲文明发展史诗。2021年7月-10月,“我们亚洲:亚细亚古代文明展”在湖南省博物馆举办。展览汇聚了来自叙利亚、黎巴嫩、巴基斯坦、日本、斯里兰卡和中国等国220多件(套)珍贵文物,以文物 ...

• 曹柯平 周广明 | 茶托、发酵茶和汤剂——以考古发现切入中国早期茶史

茶托、发酵茶和汤剂——以考古发现切入中国早期茶史文 | 曹柯平、周广明【提要】商周时期,巴蜀地区的人们从菜蔬中认识了苦菜,又由苦菜中辨认出了茶。在这个“煮荼”的阶段,中国茶文化获得了其药用的功能,它规定了六朝、隋唐时期,“煎茗”阶段的煎煮方法;亦决定了五代、宋时期,“点茶”阶段的制茶技术;还影响了元和明代以降,“泡茶”阶段的饮用方 ...

• 关于金属文物腐蚀成因及其保护修复技术的理论探索

摘要:我国出土金属文物表面腐蚀层常常会出现疏松、酥解、发泡、裂隙、崩裂、起壳、龟裂及层状剥落等腐蚀病害现象,这些出土金属文物表面腐蚀层的形成原因或机理,国内外从事文物保护修复以及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是对于出土金属文物基体高度矿化的腐蚀成因、出土后金属文物腐蚀层的劣变原因及其保护修复方法的研究,在科研思路 ...

• 新疆阿敦乔鲁遗址人类迁移行为与食物结构的初步研究

摘要:阿敦乔鲁遗址与墓地位于新疆西北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遗存类型包括遗址与墓地,整体年代处于公元前19世纪至公元前17世纪前后。对阿敦乔鲁遗址与墓地的发掘,为研究新疆史前(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的内涵提供了丰富的资料;结合阿敦乔鲁人骨牙齿的锶同位素以及食物结构初步分析的结果,对人群的迁移情况及日常饮食结构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参 ...

• 汉画像中的亭榭建筑研究

汉画像中的亭榭建筑研究李亚利 滕铭予(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关键词:画像石,画像,建筑,亭榭  摘要:本文以汉代画像石上发现的亭榭建筑画像为研究对象,对汉代亭榭建筑进行了识别和命名,梳清了亭榭在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中所处的位置及其发展轨迹,即汉代亭榭是对先秦时期台榭建筑的继承和发展,随着木结构建筑技术的发展和高大夯土台基 ...

• 江苏溧阳蒋笪里墓地汉墓发掘简报

江苏溧阳蒋笪里墓地汉墓发掘简报南京博物院 溧阳市博物馆    内容提要:2018年2—7月,南京博物院和溧阳市博物馆对江苏省溧阳市上兴镇蒋笪里墓地进行考古发掘,共发现汉代墓葬25座,清理发掘23座。墓葬形制分为砖室墓和土坑墓两种,其中带长斜坡墓道竖穴土坑木椁墓有11座。发掘的汉墓均被盗扰,残存铜、铁、石、漆木、釉陶、陶等质地器物121件(组)。 ...

• 石语梵行 |《斯瓦特河谷:斯瓦特佛教艺术与特点》法鲁克·斯瓦蒂

一个半世纪以来,斯瓦特河谷流域的古老佛教艺术一直是学术讨论的焦点,从公元十九 世纪末开始,这经常被称为犍陀罗或犍陀罗艺术,虽然不恰当,但有两个原因:首先,它是在古代称为犍陀罗的领土上发现的;其次,这是由于来自东部印度河(巴基斯坦)到西北部阿克萨斯河(阿富汗北部和中亚部分地区)的广泛地区的艺术作品风格广泛相似。尽管有大量关于更广泛 ...

• 石语梵行 |《斯瓦特河谷:布特卡拉遗址-III 花纲浮雕造像》法鲁克·斯瓦蒂

巴基斯塔,特布特卡拉(Butkara)-III 遗址位于山崖上,掩埋在厚厚的天然沉积物中,是斯瓦特河谷中保存完好的佛教遗址之一。它由 Abdur Rahman 教授探索,随后分别于 1982 年和 1985 年被他挖掘出来。有一座修道院和一座佛塔(挖掘机相应地称为“B 区”和“A 区”),两者都被称为 Narey Khwaṛ 的山洪流隔开。挖掘机根据地层学、砌体结构、钱币证 ...

• 石语梵行 | 《斯瓦特河谷佛迹:马尔贾奈遗址考古发掘简报》沙纳扎尔汗

  The site of Marjanai is situated about 21 km northwest of Mingora city(ancient Mangchali) in Tehsil Kabal, District Swat. It lies at the foot of thehills which separate Parai Shamuzai and Barikot (A

•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侯庄组汉、晚唐至五代墓葬发掘简报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侯庄组汉、晚唐至五代墓葬发掘简报南京博物院 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内容提要:侯庄组墓地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城北乡,是一处沿用时间较长的古代墓地。此次发掘共发现10座汉代墓葬和160座晚唐五代墓葬。其中晚唐五代墓葬排布规律,具有公共墓地性质。这批墓葬的发现为研究古代扬州城市规划、墓葬习俗、社会风貌等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

• 扬州“妾莫书”墓出土漆器制造工艺的研究与思考

扬州“妾莫书”墓出土漆器制造工艺的研究与思考王子尧1,张 杨2,3,靳祎庆1,杨 晖1,吴玥3(1.扬州博物馆,江苏扬州 225125;2.荆州文物保护中心,湖北荆州 434020;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合肥 230000)    摘要:扬州(古称“广陵”)出土汉代木漆器文物数量多、工艺精,是我国汉代漆器重要的收藏、展示与保护、研究地区之一。为了研究扬州甘泉山西 ...

• 水洞沟旧石器考古研究的新进展与新认识

水洞沟旧石器考古研究的新进展与新认识高 星1,2,王惠民3,关 莹1,2(1.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100044;2.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4;3.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银川750001)摘 要:水洞沟遗址在中国旧石器考古学研究中倍受关注的同时也倍受争议。争议的核心是其旧石器遗存的技术特点、文化属性、来龙去脉和与西 ...

• 从六安双墩一号汉墓出土漆器残片看其髹饰技法

从六安双墩一号汉墓出土漆器残片看其髹饰技法宋佳佳 姚政权 徐靖 杨娟 李华清(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徽 合肥 230000)    摘 要:六安双墩一号汉墓出土的漆器多为残片,大都不能通过修复恢复原貌。通过整理这些残漆片,可以看出当时随葬的漆器采用了彩绘、锥画、堆漆、金银贴花、镶嵌等髹饰技法,并且多种技艺综合运用,做工精美。  关键词:双 ...

• 从海日楼旧藏古籍碑帖,看沈曾植藏书与书学

生于道光年间沈曾植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动荡的大变革,在新旧交替之间,他横跨史学、地学、律学、佛学、诗学等各领域,其学术心得,以收藏题跋、随笔签识、逐条批注等方式记录在一册一册的书中。浙江省博物馆收藏沈曾植旧藏书籍、碑帖甚多。这些或朱或墨的蝇头小字看似未成系统,然细细品读,常给人豁然开朗的棒喝之感。日前,《澹宕璨然:海日楼旧藏古籍碑帖 ...

• 中国石窟简史

基本信息:作者:常青出版社: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12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1年12月印次:1ISBN:9787554021361内容简介:  本书从石窟传入中国之始切入,对整个中国石窟寺发展历程进行总体描述,详细梳理了中国石窟寺自西向东、自北向南逐渐推进的历程,细数各朝石窟开凿的由来和过程,石窟与当时政治、经济、人民日常生活的交织关系,以时 ...

• 纠葛与症结:三星堆文化上限问题的学史观察

全文阅读纠葛与症结:三星堆文化上限问题的学史观察(作者:许宏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三代考古》(九),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编,科学出版社,2021年)

• 关于史语所第一次大司空村发掘的史迹

全文阅读关于史语所第一次大司空村发掘的史迹(作者:岳洪彬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三代考古》(九),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编,科学出版社,2021年)

• 汉代粮仓艺术表现研究:回顾与思考

【作者简介】王方晗,美国纽约大学(NewYorkUniversity)古代世界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中国古代美术史与农业史。【摘要】汉代粮仓艺术表现以其材料的丰富性成为学界一直以来的关注要点。各人文学科对这批材料表现形式及背后的社会现象及丧葬礼俗的研究,都推动了对于汉代农耕文明的认识。在新的观点不断出现的同时,学者们也不断反思此前的研究方法 ...

• 从云梦秦简看秦国粮仓的建筑与设置

【作者简介】蔡万进,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简帛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秦国是我国战国时期最为富庶的一个诸侯国家,《史记·高祖本纪》云:“秦富天下十倍”,《战国策》亦称秦国境内“积粟如丘山”、“粟如丘山”。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的出土,又提供了不少这方面的资料。律文记载,秦境内到处都有“万石一积”的粮食仓库,栎阳的 ...

• 李济:黑陶文化在中国上古史中所占的地位

中国考古界开始认识史前时期的黑陶文化,是在1928年。那年春天,吴金鼎先生在山东济南东约二十五英里,属于历城县的龙山镇旁边的城子崖地方,发现了第一个黑陶文化的遗址。龙山镇旁边有一条武原河,城子崖就是武原河河旁的一个台地。当吴金鼎先生向作者报告他的这个发现时,恰逢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的考古组正预备在山东做点田野工作。作者随吴君到他所发现的 ...

• 长江中下游地区六朝墓葬出土石砚及相关问题研究

摘要:长江中下游地区六朝墓葬中常见的石砚多为书写工具,石砚的使用者均具一定的身份地位或经济实力,表明六朝上层社会中有重视文教之风。石砚的性能优于陶瓷砚,但制作更加耗工费时且难以批量生产,可能是使用人群规模较小的原因之一。六朝石砚的形制演变脉络清晰,阶段性特征明显,这与制墨工艺的完善和墨锭质地的提升密切相关,也是对汉代以来砚台功能 ...

• 汉文帝霸陵的文献流传与考古发现的江村大墓

摘要:汉文帝霸陵有别于西汉诸陵的一个重要文献记载,不仅是其选址于白鹿原上,而且还“因山为陵,不封不树”。对于这一文献记载的理解,时人的初心与记叙和后世的流传与解释渐行渐远,最终导致产生文帝霸陵本为“崖墓说”的推测。江村大墓的考古发现,初步揭示了汉文帝霸陵的真实情形,但同时也提出一系列新的问题:究意是历史文献记载有误?还是后人的理 ...

• 唐宋墓葬出土人首鱼身俑研究

唐宋墓葬出土人首鱼身俑研究丁子杰(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内容提要:人首鱼身俑是唐宋墓葬中时有出土的一种镇墓神怪俑,唐代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区,五代两宋时多见于南方,分布和使用有着明显的时代和地域特色。其内涵在唐宋时期亦有不同。在唐和五代,它是镇墓压胜、丧葬礼制的一种表现,而在两宋时,则和道教思想关系密切。  关键词:人首鱼身俑 镇墓 ...

• 山西太原唐代郭行墓发掘简报

山西太原唐代郭行墓发掘简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关键词:太原,唐代,郭行墓,墓志,壁画  摘要:2019年,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太原市万柏林区小井峪小学附近发掘1座唐代壁画墓,出土了陶罐、墓志、木俑、木梳、铜钱、泥俑等遗物及精美壁画。该墓壁画保存完好,内容丰富,是目前太原地区发现规模最大的唐代壁 ...

• 进一步保护好利用好大遗址丨新论

  总书记强调:“要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加强历史研究和传承,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大遗址作为实证中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核心文物资源,是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的重要内容。将大遗址保护好、利用好,有助于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  ...

• 嘉峪关魏晋墓砖壁画所见河西农业生产

文\张晓东嘉峪关长城博物馆馆长【摘要】嘉峪关魏晋墓砖壁画中有许多描绘农业生产场景的画面,真实地再现了河西地区的物质生产民俗。由于史籍记载较少,壁画中农业生产图像的大量发现,为研究魏晋时期河西地区的农业生产提供了详实的资料。【关键词】嘉峪关 魏晋墓砖壁画 农业生产嘉峪关地区地处河西走廊中部,自汉武帝设置酒泉郡后,徙民实边,大力开展 ...

• 杂志精选| 石兴邦与半坡遗址

半坡遗址远景 2021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组织遴选出“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西安半坡遗址位列其中。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大规模发掘的史前遗址,半坡遗址的考古发掘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提起半坡遗址,不得不提到一位著名考古学家—发掘领队石兴邦先生。石兴邦先生1923年出生于陕西耀县( ...

• 段晓莉 | 从文物到史诗的升华——以司马金龙石雕棺床的展示为例

1965年冬,大同市石家寨村发现了北魏琅琊王司马金龙的墓葬,出土大量精美文物,其中石质棺床尤为引人注目。棺床共6块,5块是素面浅石灰细砂岩石板,前立面石板雕刻有精美图案。因其对北魏时期音乐文化、丧葬文化、佛教艺术、雕刻艺术等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自面世以来一直都是展览的重点文物。数十年来,伴随研究的逐渐深入,博物馆展览观念和陈展手 ...

• 金维诺 | 青州佛教造像的艺术成就

佛教艺术传入中国以后随着时代的进程,不断有所变化、有所创新,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北朝时期佛教造像在进一步民族化的过程中,既具有共同的时代特征,又具有不同的地区风格。各地的石窟造像和四川、山东、河北山西等地出土的石刻造像都是如此。而近年山东青州地区不断发现大量石刻造像就是具有地区特色的代表性作品。青州造像既与中原不完全相 ...

• 辽西区青铜时代考古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引言夏家店遗址(由北向南)  1960年赤峰夏家店遗址的发掘,是辽西区里程碑式的考古事项。2021年恰逢夏家下层文化和夏家店上层文化命名60周年,原定于10月在赤峰召开由中国考古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赤峰市人民政府联合发起的“夏家店下层文化与夏家店上层文化命名六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因疫情之故未能如期举行。今 ...

• 高江涛:东西方文明交流为何存在“史前互动圈”?

  距今四五千年前或更早,中国不同区域间已有普遍的文化交流;至迟在距今4000年前,中国史前互动圈也已与北亚、中亚互动圈交汇在一起。“穿越”回史前发现,文化互动是多元文明形成的重要原因,中华文明与中亚、北亚间横跨大陆式的互动使欧亚草原变成一条贯通的交流走廊。这种国家间的“交流互鉴”是中华文明的特质,更是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的源动 ...

• 大河村遗址仰韶文化房基保护修复研究

基本信息:编著: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郑州市大河村考古遗址公园 孙延忠 胡继忠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10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1年10月印次:1ISBN:9787501071883内容简介:  大河村仰韶文化房基的保护是目前国内实施并完成的一项重要的红烧土类遗址的保护修复项目,本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整个保护修复工作中的相关研究与探索、改进与创 ...

• 罗杰·克劳利:诅咒之塔——十字军与穆斯林的阿卡争夺战

1291年的春天,一支浩荡的大军正在向阿卡(Acre)城进发,这是穆斯林势力在圣地(Holy Land)与十字军交手以来所集结起来的最大规模军队。综合所有史料的记载,这支气势如虹、集结起千军万马的雄师,连同他们的帐篷、行李、补给,如一道洪流,冲向基督教势力在圣地最后的立足之处,志在发起全力一击。各路部队从中东各地前来会合,他们分别来自:南面500英 ...

• “寒林钟馗”,从祛疫迎新到诗意文士的转变

“寒林钟馗”是一种民间岁时的文人化转变,这样的创造使文人既能够在岁时的轮转中取得与世界的合宜协调,又能够具有独特的清雅诗思。自古至今,人们对钟馗的期待,由早期的捉鬼除疠的现实需求,发展到了吉祥祈福与超然独立的精神需求。这似乎也预示着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在未知面前的无助和恐慌终会过去,而经由岁时与文化的洗礼,吉祥与诗意的回响将会悠 ...

• 西方美术中的老虎,文化中的“他者”

17世纪初,在佛兰德斯画家鲁本斯《四大洲的寓言》中,老虎作为亚洲的代表,一个文化中的“他者”形象出现在了欧洲美术中。大约200年后,在东方主义的感召下,法国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杰罗姆,浪漫主义雕塑家巴里均塑造过很多以老虎等野兽为题的充满异国情调的浪漫主义作品。然而,无论是“四大洲”的寓言式表达,还是19世纪的东方主义,其本质都是以 ...

• 探访周原西周城址

  调研课题:周原遗址西周城址考古  调研人:周原考古队  农历正月初五,记者走进积雪尚未消融的周原遗址考古工地。在这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组成的周原考古队,一直在周原寻找西周城址和先周时期的大型建筑。近年来,通过多种手段的探测,考古队终于在2021年末确认了西周城址,发掘了城门、先周 ...

• 古运河上探遗址

调研课题:扬州市宝应县射阳湖镇古运河遗址研究调研人:贺云翱(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  1月31日,当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来到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射阳湖镇时,各家各户正在欢欢喜喜地准备年夜饭。  射阳湖镇位于扬州和淮安之间,古时是汉代射阳县的治所,仍保留着古射阳城、古邗沟等遗址。其西南约1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 ...

• 科技考古——助力中国考古学进入黄金时代

------------------------------------------------------------------------全文阅读科技考古——助力中国考古学进入黄金时代(作者:袁靖 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原文刊于《江汉考古》2021年第6期)

• 江津游市峰墓群考古新发现

江津,古巴国地。在夏之《禹贡》中,江津地为梁州域,商因之,周并入雍州。南齐永明五年(公元487年),江州县自郡城江州移治僰溪口,地域县份自此设立。北朝西魏(公元535—556年),改江州县为江阳县,置七门郡,郡治江阳,领江阳一县。北周孝闵帝元年(公元557年),县治迁至今几江。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因县城地处长江之要津而改江阳县为江津 ...

• 北京大兴四合庄唐墓考古发掘简报

北京大兴四合庄唐墓考古发掘简报北京市文物研究所  2018 年11 月,为配合北京大兴四合庄村开发建设,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先期考古调查、勘探的基础上,对该区域占地范围内的古代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地块位于四合庄村东北约1 公里处,西北至博兴六路,东北至泰河二街, 西南至泰河三街, 东南至博兴路。(图1)发掘区域位于地块的西侧,南距新凤河1. ...

• 虎形饰牌的时空分野

〔内容提要〕以虎造型制作的金属饰牌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北方考古学文化集团区别于中原农耕文化集团的重要标志之一。长期以来动物题材的金属装饰风格或因素一直备受研究者的关注,近年来,随着发现的增多和研究的深入,整体造型呈虎全身形态的金属饰牌在时空分布中的变化与规律也越来越清晰。通过各类虎形饰牌的形态特征在不同时空下的分布,可以了解不同考古 ...

• 安徽马鞍山雨山银塘东晋墓发掘简报

安徽马鞍山雨山银塘东晋墓发掘简报马鞍山市博物馆  内容提要:2009年,安徽省马鞍山市博物馆抢救性发掘了马鞍山雨山银塘东晋墓。该墓是一座带甬道的单室砖墓,已严重破坏,但二十多件随葬品时代特征明显。出土的陶俑佐证了六朝时期男女衣著没有严格界限区分的特点,棺床和祭台构筑形式为研究长江下游东晋“凸”字形砖室墓形制演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

• 古蜀文化玉匠墓管窥

摘要:玉匠墓是古蜀文化中特殊人群的丧葬习俗,商代晚期早段即已出现,盛行于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西周中期后消失。玉匠墓以随葬大量形制相近的玉石条为特征,玉石条数量差异体现出墓主身份或地位的差异。玉匠墓特殊的埋葬习俗和社会地位显示古蜀社会基于专业分工而形成的特殊社会结构,凸显以玉匠群体为代表的“技术精英”在古蜀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它是古 ...

• 说弄——殷商玉器名实考之六

摘要:殷墟甲骨文和金文中均有“弄”字,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中有关于“弄器”之记载,殷墟商代墓葬则出土大量玉雕艺术品,其中包含部分用作鉴赏把玩的“弄器”。商代玉弄器和铜弄器,均是非常珍贵的宝物,是赏赐、进献的贵重礼物。殷商时期玉弄器兴盛之历史背景,是经济社会发展、大量玉雕艺术品问世。弄器作为一个新的玉器品类出现,既显示出社会上层人们 ...

• 论西周时期楚国的政治中心——从宜昌万福垴遗址谈起

摘要:2012年宜昌万福垴遗址出土一件鸟纹大圆鼎和12件云纹甬钟,其中一件甬钟上有“楚季”铭文,这是当代在江汉地区首次发现性质明确为西周时期的楚国青铜器,同时也确定了万福垴遗址楚文化遗存的性质。万福垴青铜器和过去所见其他西周时期楚国国君青铜器,都具有西周长江流域青铜器的区域文化特征,由此暗示西周时期楚国政治中心应该在江汉地区的南部。从 ...

• 楚帛书创世章与良渚玉琮蕴含的创世神话比较研究

摘要:通过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墓出土楚帛书创世章主要内容与良渚文化玉琮造型和神徽对比分析,认为良渚文化玉琮所蕴含的良渚文化创世神话是楚帛书创世章神话系统的源头,属于独具特色的“伏羲—女娲—四子”传说体系。关键词:楚帛书创世章;良渚玉琮;创世神话;伏羲四子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墓出土帛书是一块书写在正方形缯上的文书,今藏于美国赛克勒美术馆, ...

• 定名与相知:博物馆参观记·二编

书名:定名与相知:博物馆参观记·二编【点击购书】作者:扬之水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10月定价:132.00内容简介本编的十篇文章为作者各地博物馆观展所得,或家居用器,或文房用具,或金银首饰……七十余家博物馆,四百余幅器物照片,从定名到相知,一步步引领读者走进各馆文物的“繁华”世界。目 录1 风日常新: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

• 科学发现历史——科技考古的故事

  基本信息:  作者:后晓荣 王涛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1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22年1月  印次:1  ISBN:9787302447993    内容简介:    考古学是一门文理交叉的人文科学,有一套完整、严密的方法论,包括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和田野考古学等重要分支,并与自然、技术以及人文、社科等领域有着密切的 ...

• 周原发现西周城址和先周大型建筑

    2020-2021年,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成的周原考古队开展工作,寻找西周城址和先周时期的大型建筑。通过调查、铲刮断面、钻探、试掘、大面积揭露等手段,确认了周原西周城址,发掘城门一座、先周和战国时期大型夯土建筑各一处。     一 西周城址      周原西周城址的探索始于上世纪80年 ...

• 徐龙国:西汉上林三官铭文范模研究

上林三官是汉武帝于西汉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设立的、专门负责全国钱币铸造的官署及工场,其设置是西汉中央统一币制、掌管铸币权的重要举措。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上林三官应为锺官、技巧和六厩,三官各有官署及铸钱工场。从汉武帝设立上林三官至汉成帝建始二年(公元前31年)撤销技巧和六厩两官,三官同时铸钱80余年。两官撤销以后,锺官继续负责铸钱 ...

• 早期秦文化探索

  基本信息:  作者:梁云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12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21年12月  印次:1  ISBN:9787573201874    内容简介:    作为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开创族群,春秋中晚期以及战国时代的秦人与秦文化为后人所熟知,但早期秦人与秦文化(早期秦文化是指西周至春秋早期秦人及其相关人群创造并 ...

• 王巍: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三大体系”刍议

    从1921年10月河南渑池仰韶村等遗址的发掘到2021年10月,中国现代考古学整整走过了百年的历程。在这100年中,中国考古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壮大。  王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      百年的中国考古学,学科体系也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过程。从最初发掘个别史前和历史时期的遗址,到形成旧石器 ...

• 刘建国:考古测绘100年

  摘要:考古测绘是田野考古调查、发掘工作中对遗址地形、水系、地标性建筑和发掘探方以及各类遗迹、遗物的测量与绘图工作。从中国考古学诞生之日起,考古测绘工作历经平板仪、经纬仪、全站仪、RTK、三维激光扫描、多视角三维重建等设备和技术的发展过程,考古现场空间信息的获取方式不断演进,拓展和深化传统考古学的研究领域。考古测绘是指田野考古调 ...

• 浙江宁波北仑凤凰山两晋纪年墓葬发掘简报

浙江宁波北仑凤凰山两晋纪年墓葬发掘简报浙江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宁波市北仑博物馆墓葬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小港街道姚墅村西北侧的凤凰山上,距宁波市区约18公里(图一)。2013年3至5月,为配合宁波枫林绿色能源公司管道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北仑博物馆联合对工程施工范围进行了抢救性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共清理东汉至明 ...

• 淮河文化对中华文明起源的贡献

淮河文化对中华文明起源的贡献 陆勤毅1,2,朱华东2(1.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淮河文化研究中心,安徽 合肥 230053;2.安徽大学 历史系,安徽 合肥 230039)  〔摘 要〕淮河文化的形成源自史前时期,农业、手工业、家畜饲养以及建筑是其物质文化的重要基础,文字、音乐、宗教等则是当地精神方面的典型表现,这些文化因素不仅起源早,且发展程度高,为中华文明 ...

• 山西芮城清凉寺墓地出土玉器分析

摘要:本文在分析观察山西芮城清凉寺墓地出土玉石器的形制、原材料产地、玉环璧断面、环璧佩戴方式等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其文化因素和文化因素形成的背景、意义。关键词:清凉寺墓地;玉石器;文化因素;文化交流位于中条山南麓,黄河岸边的清凉寺墓地,是一处从仰韶文化晚期,经庙底沟二期文化到龙山文化晚期的大型墓地,因随葬大量的玉石器而引起学术界的 ...

•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祀天遗存和敬天观念——以高庙、牛河梁、凌家滩遗址为中心

摘要:中国从大约8000多年前开始,就在高庙、牛河梁和凌家滩等遗址,出现低地“天梯”类和山巅“圜丘”类祀天遗迹及其他祀天遗存,表明在新石器时代长江、黄河和西辽河流域就已经有了比较复杂的宇宙观、明确的敬天观念和祀天行为,并在此后传承、交融和发展,延续至夏商周三代,乃至于秦汉以后的整个古代中国。敬天观念还和古天文学同步发展,对中国古代的 ...

• “后石家河文化”来源的再探讨

摘要:传统上认为“后石家河文化”的形成主要是受到王湾三期文化煤山类型的影响,但系统的梳理和研究发现长江中游的“后石家河文化”整体上与淮系龙山文化的互动更多,并可分为东西两个区域:东部地区更多受到造律台文化的影响,并盛行成人瓮棺葬玉习俗;西部地区在发展的晚期阶段出现大量新砦—二里头文化因素。鉴于此,本文主张以“后石家河时代”替代“ ...

• 从牙璋看夏文化向南方地区的扩散

摘要:牙璋是探索夏史史迹最为重要的信物之一。由新砦期作为直击类兵器的牙璋,演变至二里头文化四期作为仪式活动用具的牙璋,反映了夏王朝兴衰的踪迹。南方地区牙璋的埋藏年代大都是在商周时期。其中二里头文化四期制作的牙璋在南方地区的分布现象,是夏王朝覆灭之后或是在“夏社”被废黜之后夏文化向南方地区扩散的迹象。其途径,一是由中原地区经陇东、 ...

• 夏文化、夏王朝及相关问题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长期争讼不已的夏文化的探索历程和几种主要的观点,然后在当代学术语境下重新检讨了夏文化、夏王朝的特定含义,认为应从族属角度定义夏文化,并在研讨中将两者区别对待。这进一步牵涉到如何将文献史学与考古学相结合来重建、整合夏代历史的发展脉络及社会结构的变化。最后,本文还对夏文化讨论引发出的考古学文化与族属和政体的对 ...

• 王瑞来:韩国王陵出土“建业人”墓砖解读

最近一则关于东亚考古的报道引起了我的注意。据报道,2021年在韩国忠清南道的武宁王陵的入口处,出土了一块墓砖。这块有着莲花纹案的墓砖引人注目的是,在侧面刻有七个汉字:“造此是建业人也。”武宁王陵是百济第25代王武宁王及其妃子的陵墓。在1971年修建古坟群排水设施时偶然发现。陵墓出土的墓志云:“宁东大将军百济斯麻王,年六十二岁,癸卯年五月丙 ...

• 陈胜前:青铜礼制是如何被终结的?

  中国青铜时代的终结,也就是铁器时代的开始,是一个有趣的问题。谁或是哪个阶层首先采用冶铁技术?为什么是春秋晚期到战国时铁器才开始较大规模的适用?青铜礼制是如何被终结的?  就像互联网技术进入中国一般,迅速与中国经济发展、文化变迁以及政治构建等结合起来,尤其是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起来之后,一个庞大的社会新兴阶层有了表达的平台,不仅 ...

• 汉画像石(砖)与汉代河南社会

基本信息:编著:王莉娜 邓攀出版社: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11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1年11月印次:1ISBN:9787564582722内容简介:  本书从汉画像石(砖)产生的背景着手,对河南汉画像石(砖)做系统全面的调查研究,从而阐释画像石(砖)反映的汉代河南地区的社会生活及社会制度和思潮,系统全面地研究河南汉画像石(砖),有助于对学术研究领域的 ...

• 西周甬钟篆带云纹研究

基本信息:作者:王清雷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11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1年11月印次:1ISBN: 9787501067077内容简介:  本书选择了45例纹饰清晰、来源可靠、资料完整的西周甬钟,对其篆带所饰云纹做了深入研究。该书将西周甬钟篆带所饰云纹分为六组。通过梳理文献发现,关于这六组云纹的不同称谓至少有34种之多。该书首先对这些纷繁复杂的 ...

• 夏商时期玉虎研究

全文阅读夏商时期玉虎研究(作者:朱乃诚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玉魂国魄:中国古代玉器与传统文化学术讨论会文集(八)》,浙江古籍出版社,2020年)

• 从皇帝大婚典礼看清朝行政机构之运转

清朝皇帝大婚作为国家大典,需由众多机构承办,首先需调动大多数的中央机构参与其事。而“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所以,个别地方机构由于具有特殊的职能也需竭尽全力地服务这项典礼。从狭义上说,皇帝大婚又是皇帝的家事,因而,为皇家服务的内廷机构——内务府更要事无巨细地全程操办。由于文献遗存有限,顺治、康熙二帝的大婚庆典,其细 ...

• 彩出中原——唐三彩器用

基本信息:编著: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11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1年11月印次:1ISBN: 9787030696441内容简介:  以图录为主要表现形式,结合研究性文章,系统地展示唐三彩艺术。图录部分选取了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馆藏唐三彩器物128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生活用具,主要收录了唐三彩日常生活用具器类88件;第二部分 ...

• 中国学者在楼兰研究上有了发言权——读侯灿《楼兰考古调查与发掘报告》

  楼兰是西域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国,不论从西域与中原王朝的关系史来看,还是从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所处的位置来讲,楼兰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长期以来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同时,楼兰又是西域诸王国中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而彻底消失的一个西域大国。对于今天的学术界,特别是关注生态环境对人类影响问题的考古、地理、环境、历史、气候等多个学科的学 ...

• 周原庄李铸铜遗址西周銮铃的范铸模拟实验研究

全文阅读周原庄李铸铜遗址西周銮铃的范铸模拟实验研究(作者:宋江宁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董子俊 宝鸡市周原博物院范铸工艺研究所;原文刊于:《三代考古》(九),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编,科学出版社,2021年)

• 哈密盆地史前居民食谱

基本信息:作者:董惟妙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9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1年9月印次:1ISBN:9787309158502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依据在哈密盆地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的三个重要遗址开展的同位素食谱分析结果及其反映的先民生计形态差异,结合近些年来在本地区开展的植物考古以及其他生业模式相关研究,总结了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哈密 ...

• 袁东山:大遗址——中国百年考古与保护历程的重庆观察

  2022年1月20日下午,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学术科研周系列专家讲坛的第五讲题为“大遗址——中国百年考古与保护历程的重庆观察”,主讲人是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袁东山研究馆员。  讲座首先从大遗址的基本概念展开。袁东山回顾了大遗址概念的产生和演变,并分析了大遗址保护的时代背景,指出大遗址的概念不是一个学术的概念,而是从遗产保护和 ...

• 汉代居延都尉府边防体系空间布局研究

本文的原文《汉代居延都尉府边防体系空间布局研究》发表于《古建园林技术》2020年3月(148期),经近期再次调研,略有修改。图1 西汉时期历史地图(《中国历史地图集》谭其骧主编) 1 汉置居延都尉府的缘起 西汉时期拓守河西地区而设凉州,按照西汉时期河西地区的边疆范围,凉州北枕阿尔泰山脉、南倚祁连山脉,地处河西走廊-阿拉善内流区。秦 ...

• 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几个问题

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几个问题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孟原召 )  中国同海外地区的海上交通和商贸往来由来已久1。秦汉时期,岭南已与海外地区有一定的贸易往来,《汉书·地理志》记述了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抵达印度、东南亚地区的海上航线,并记载黄门设“译长”,“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璧流离、奇石异物,赍黄金杂缯而往”2 ...

• 吐峪沟石窟佛教遗迹新发现回鹘文题记释读

吐峪沟石窟佛教遗迹新发现回鹘文题记释读  (吐送江·依明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  一、 吐峪沟石窟佛教遗迹新发现的回鹘文题记  吐峪沟石窟位于吐鲁番地区鄯善县境内吐峪沟乡,离吐鲁番有55公里。吐峪沟曾经是佛教圣地,吐峪沟石窟是新疆三大佛教石窟之一。它是高昌地区最早开创的石窟群,西距高昌古城20多公里,东南距柳中古城15公里。吐峪沟石窟在 ...

• 评森安孝夫、敖其尔编著《モンゴル国現存遺跡碑文調査研究報告》

  隋唐元蒙古高原历史研究的珍贵资料——评森安孝夫、敖其尔编著《モンゴル国現存遺跡碑文調査研究報告》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显著提高,“一带一路”倡议获得包括蒙古国在内的众多国家和地区的支持,草原丝绸之路沿线历史文化愈来愈受到国内历史学界的关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代蒙古高原历史地理研究”(14JZDB307)、“元明(北元)时 ...

• 人海之间︱“一心念观世音”——海洋世界的信仰之争

菩萨保佑上次说到,成书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的《西洋记》,是以郑和下西洋的故事为蓝本,讲述了了燃灯佛下凡投胎为碧峰长老辅助郑和顺顺利利抵达西洋的故事。关于《西洋记》,鲁迅曾有评价说:“所述战事,杂窃《西游记》、《封神传》,而文词不工,更增支蔓,特颇有里巷传说,如《五鬼闹判》《五鼠闹东京》的故事,皆于此可考见,则亦其所长矣。”季 ...

• 良渚文化的蜷体鸟纹

-----------------------------------------------------------------------全文阅读良渚文化的蜷体鸟纹(作者:李新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江汉考古》2021年第6期)

• 一体化,还是多样性?——长江中游新石器文化进程反思

摘要:长江中游新石器文化是本土文化吸收融合周边文化而产生的。长江中游新石器文化谱系及其发展进程,总体而言存在以南北二元结构为主的多样性系统。油子岭文化之后,这种结构差异被打破,文化多样性迅速转变为一体性,随之而来的是社会复杂化进程加速,文明霞光绽放。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文化不仅提供了史前人类社会文明化进程的独特例证,还为中华文明多 ...

•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石叶技术——汉水中游仰韶文化石叶石镞

摘要:汉水中游有多个遗址和地点采集到了大量的石叶技术石制品,包括石叶、石叶石核、修理石叶、刮削器、凹缺器、石镞、锯齿刃器、石刀、锥钻、矛头和磨制石叶石刀等多种,这套器物不同于目前已知的旧石器时代石叶技术产品。在淅川下王岗和邓州八里岗遗址发掘的仰韶文化早中期文化层、灰坑和墓葬中出土过百余件石叶石镞,无论从石料、石叶技术、修整和产品 ...

• 长子西南呈西周墓地

  基本信息:  编著: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长子县文物旅游发展中心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1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22年1月  印次:1  ISBN:9787573201515    内容简介:    西南呈村是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西南的一个村庄。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于2012年秋开始到2016年夏对这里发现的西周墓地进行了三次发掘,发 ...

• 中国北方新石器文化的互动与红山文明的形成

摘要:红山文化的形成、发展,直至红山文明的形成,是距今6500至5200年间中国北方分别以筒形罐,陶盂、陶支座组合成器或陶鼎,小口尖底瓶为典型特征的三大族群集团在辽西地区碰撞、互动的结果。其间红山文化范围内族群间不断的文化认同,使基本处于同一生态位的人们从单纯物质层面的认同,上升到精神、信仰上的渐趋一致。表现在物质文化上,从器物群的逐渐 ...

• 唐代景教再研究(增订本)

古代基督教之聂斯脱利派(Nestorianism),由波斯入传唐代中国后,以景教之名而垂青史。其与摩尼教、火祆教一道,被史家并称为三夷教。林悟殊教授所著《唐代景教再研究》初版于2003年,主体部分由“传播篇”、“经文篇”各六篇文章组成,另附一篇相关译文。今次增订,对原书文字内容有所过滤修订,但基本观点和篇章结构则一依其旧。另辟“续篇”,将后来所撰 ...

• 简论大汶口和龙山文化之间的过渡期遗存

摘要:1970年代东海峪和三里河遗址的发掘,初步解决了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之间的传承关系,表明两者系同一族群即东夷族创造的文化。由于东海峪遗址发现的大汶口晚期、过渡期和龙山文化早期的“三叠层”,发表的资料很少,文化内涵并不十分清楚,特别是对中上层遗存的认识存在较大偏差,所以对大汶口末期和龙山初期遗存的文化性质归属,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 ...

• 魏镇 | 汉代墓内设奠现象与祭奠器再研究

西汉中晚期以后,在汉代墓葬的前室或者棺前常发现由案、耳杯等器物呈现的墓内设奠现象,有学者称之为“墓内祭祀”。对于这一现象,此前学界已给予较多关注。在洛阳30.14号汉墓的发掘报告中,发掘者将墓室前堂发现的陶案等器物组合认定为营造宴饮礼仪空间的陶明器。而在洛阳烧沟汉墓的发掘中,对于发现的多座墓室前堂或棺前设置陶案或漆木案等器物组合,发 ...

• 楼劲 | 建康在六朝历史中的地位

建康在六朝历史中的地位我本人对六朝建康缺乏研究,但在平素读史研习时,还是深感六朝建康在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也有一些心得可以借此机会略陈一二。在整部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中,南北关系贯穿于中,一直都是一个极为重要、至今也仍显得有些薄弱的课题或领域。江南地区和江东政权对于北朝各个方面有着广泛、深入的影响,北方地区和北朝政 ...

• 李晓斌 王兴宇 | 东汉王朝对西北边疆治理策略研究

浙江师范大学边疆研究院黑龙江东北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李晓斌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民委首批“民族问题研究优秀中青年专家”。研究方向:近现代西南民族关系、西南边疆与东南亚跨境民族史研究。著有:《历史上云南文化交流现象研究》《百越民族发展演变史:从越、僚到壮侗语族各民族》。王 ...

• 冯培红 马娟┃从杭州到吐鲁番:元代商业广告的南北流传

来源:“杭州文史”微信公众号20世纪,吐鲁番柏孜克里克石窟出土了4件元代杭州商家制佛像金箔的商业广告,前3件现藏于德国国家图书馆,后1件现藏于吐鲁番博物馆,出土时间前后相差七十多年。“徐铺”位于杭州官巷与崔家巷的交又口,“口家”位于杭州泰和楼大街南,它们都经营制售装饰佛像所用的金箔,并将其商业广告散发到万里之遥的吐鲁番,这显然是因为 ...

• 刘永连:从丝绸文化传播看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回流

来源:《西域研究》2008年第2期内容提要:当域外广大地区衍生出各自的丝绸文化后,就有大量的异域丝绸文化流入中国。由于与中国在地理和文化关系上的差异,这些各具特色的外来丝绸及其传说等文化现象汇成色彩纷呈的文化回流,从不同地域、沿不同路线涌回到中国,对中国从生产技术到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而又广泛的影响。这种文化回流构成了中外文化交流的重 ...

• 刘子凡:何以商胡不入蕃? ——从《唐开元户部格残卷》看唐代的商胡贸易法令

  来源:“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微信公众号敦煌S.1344《唐开元户部格残卷》所载垂拱元年八月二十八日敕明确允许诸蕃商胡于内地兴易。然而,这条敕文中关于商胡进入内地后“不得入蕃”的规定,依然是要限制商胡越境。这又与唐代粟特商人频繁往来于中原与西域的实际情况不相符,说明敕文并没有被长期严格执行。这一情况的出现可能是因为垂拱元年敕关于“不得 ...

• 龙州舍巴遗址

基本信息:编著: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 龙州县博物馆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12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1年12月印次:1ISBN:9787501072583内容简介:  本书为龙州舍巴遗址考古发掘报告,发掘一座墓葬,该遗址年代为新石器时代,出土遗物以石制品为主,另有少量骨器、陶器,还有螺、贝、蜗牛等甲壳类动物遗骸,包含有部分龟鳖、鱼等水生 ...

• 中山王壶铭与晚周祭礼考略

全文阅读中山王壶铭与晚周祭礼考略(作者:黄益飞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三代考古》(九),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编,科学出版社,2021年)

• 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沟遗址第三地点夏家店下层文化聚落

------------------------------------------------------------------------全文阅读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沟遗址第三地点夏家店下层文化聚落(上)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沟遗址第三地点夏家店下层文化聚落(中)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沟遗址第三地点夏家店下层文化聚落(下)(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一工作队 敖汉博物馆;原文刊于《考古》2021年第12 ...

• 山西盂县皇后村宋金壁画墓

  山西盂县皇后村宋金壁画墓  《文物世界》2015年01期 赵培青  摘要:宋金时期仿木结构砖室穹隆顶墓葬,历年来在山西东部地区一带多有发现,但有壁画和准确纪年的并不常见。盂县皇后村许平壁画墓,仿木结构部分做造规整,斗栱形制独特,层次分明,体现了早期建筑风格。壁画内容和纪年明确的铭文对研究宋金时期的民俗文化提供了翔实的依据。  2013 ...

• 阳泉市马家坪东汉墓葬群发掘简报

  阳泉市马家坪东汉墓葬群发掘简报  《三晋考古》2006年00期 阳泉市文物管理局  2003年7月底,阳泉市矿务局在马家坪旧区改造时发现一座古墓葬,市文物管理局闻讯后对这个区域进行勘探,共探得墓葬九座,随即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墓群有四座清墓,以下就对其中的五座汉墓作一报吿,编号分别是M5、M6、M7、M8、M9。  一、墓葬形制  此次发现的五座 ...

• 刘文锁 王泽祥 王龙:2021年新疆吐鲁番西旁景教寺院遗址考古发掘的主要收获与初步认识

来源:《西域研究》2022年第1期内容提要西旁景教寺院遗址位于吐鲁番火焰山南麓一处丘岗上,建筑遗存分岗顶和岗坡两部分。2021年的考古发掘基本完成了对岗顶区域建筑的全面揭露,出土了叙利亚文、回鹘文等文书残片、壁画残块及陶、木、铜、铁、织物等重要文物千余件。确认了西旁遗址的景教寺院性质,并初步判断其至少存在三期以上使用过程,可能始建于唐, ...

• 肖小勇 史浩成 曾旭:2019~2021年新疆喀什莫尔寺遗址发掘收获

,时长04:21来源:《西域研究》2022年第1期内容提要莫尔寺遗址是我国最西部的大型佛寺遗址之一,也是佛教传入中国后修建的较早的寺庙。2019~2021年对莫尔寺遗址进行主动考古发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发现了2处僧舍、2个“回”字形佛殿、1处大佛殿等大型建筑基址,清理出2号塔的基座及相关设施,出土了包括1万余件石膏佛像残件在内的珍贵文物,初步确定 ...

• 龙山文化晚期至早商时期中原腹地的生业经济

  龙山文化晚期至二里岗文化的早商时期,中原腹地发生了重大的社会变革:二里头文化在整合本地和周边文化因素的基础上,于洛阳盆地强势崛起,迅速发展成以中原腹地为重心、并强力向外辐射的广域王权国家;二里头文化衰落之后,兴起于郑州地区的二里岗文化迅速取而代之,成为中原腹地的统治者。这一系列变化奠定了郑洛地区作为中华文明核心区域的历史地位 ...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