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 《西域古代佛教遗址:在库车、焉耆和吐鲁番绿洲的考古》1912年,高清版

德国皇家吐鲁番探险队,第三次考察留影(中:格伦威德尔、 右:勒柯克)阿尔伯特·格伦威德尔(Albert Grünwedel)是画家卡尔·格伦威德尔(Carl Grünwedel,1815~1895年)的长子。从1867年开始,他参加了慕尼黑的马克西米利安博物馆。然后,他在慕尼黑与Ernst Kuhn和Ernst Trupp一起学习艺术史和亚洲语言,包括Avestisch。1883年,他从慕尼黑大学

• 《塔里木盆地考古记》1958年,超高清版

黄文弼(1893.4~1966.12),男,字仲良,湖北汉川人,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考古学家,西北史地学家。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19年到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任教,并于1927~1930年参加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的内蒙古、新疆考察活动。1934~1937年任西北科学考察团专任研究员,1935年又以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委员身份派驻西安任办事处主任,进行整 ...

• 石语梵行 |《印度佛教艺术 Buddhistische Kunst in Indien》1920年

阿尔伯特·格伦威德尔(Albert Grünwedel)是画家卡尔·格伦威德尔(Carl Grünwedel,1815~1895年)的长子。从1867年开始,他参加了慕尼黑的马克西米利安博物馆。然后,他在慕尼黑与Ernst Kuhn和Ernst Trupp一起学习艺术史和亚洲语言,包括Avestisch。1883年,他从慕尼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阿尔伯特 · 格伦威德尔,1856年出生在德国的小城米

• 石语梵行 |《阿维斯陀神与中亚佛教画像之间的关系》1924年,超高清版

阿维斯陀(Avesta),祆教圣书。亦称“波斯古经”。阿维斯陀意为“智识”、“经典”、“谕令”。传说为先知琐罗亚斯德的生活及教训记录。产生于中亚细亚南部地区,后遍传伊朗和中亚各地。成书于前 4 世纪阿契美尼德王朝末期,后在希腊亚历山大征战波斯时遭焚毁,残存 1 卷。3—7 世纪萨桑王朝时重新搜集和编纂,用东波斯语的古阿维斯陀文写成,共 21 卷。 ...

• 《敦煌佛教石窟壁画 Buddhist cave paintings at Tun-huang》1959年

部分图选,全188P~~ END ~~为进一步促进知识发展,人们需要接触相关文献,但如果得不到传播,知识将停留在无形之中。开放获取不仅是一种有助于促进科学研究的方法,而且还因其能巩固人们的知识并唤醒创造力而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随喜分享 石语梵行 --- 塑美梵行,知艺以行,以行证理 ---致力于开放式分享、介绍、推荐

• 李炳泉:甘延寿任西域使职年代考——兼及冯嫽在册封乌孙两昆弥事件中的活动

来源:《西域研究》2013年第3期甘延寿任西域使职年代考——兼及冯嫽在册封乌孙两昆弥事件中的活动内容提要本文运用《汉书·西域传》及目前所见悬泉汉简中的有关史料,对《汉书·甘延寿传》进行补充和考证,得出结论:甘延寿曾于汉宣帝甘露二年(前52)以副使的身份,协助使者冯嫽完成了册封乌孙大小昆弥的任务;又于汉元帝建昭三年(前36)夏秋之际至竟宁 ...

• 中国古代漆器百年考古学研究述评

------------------------------------------------------------------------全文阅读中国古代漆器百年考古学研究述评(作者:洪石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南方文物》2021年第4期)

• 荣新江:9、10世纪于阗族属考辨

来源:《新疆社会科学》1987年第4期 (本推文据作者提供的修改稿制作)9、10世纪于阗族属考辨从公元9世纪中叶于阗自吐蕃王国的统治下独立出来,到11世纪初灭于黑韩王朝止,我们可以称之为“晚期于阗佛教王国”。公元791年吐蕃占领塔里木盆地以后,汉文正史中的有关于阗的记载十分稀少。938年于阗与中原王朝重新正式往来以后,汉文文献中又有了许 ...

• 殷小平:唐元景教关系考述

来源:《西域研究》2013年第2期唐元景教关系考述内容提要本文考察中古景教从唐代到元代的历史变化和中间环节。其一,通过对唐代景教和元代也里可温的整体考察,揭示唐代景教群体主要由伊朗语系的波斯人和粟特人组成,元代也里可温则以中亚操突厥语族人和蒙古人为主,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中亚地区的突厥化。其二,通过对元代畏兀儿景教徒、汪古马氏的回鹘 ...

• 漫淡敦煌千佛洞和考古学

漫谈敦煌千佛洞和考古学漫谈敦煌千佛洞和考古学夏鼐敦煌千佛洞是我国中古时代艺术的宝藏,是我国先代人民的辉煌的文化成就。一九四四年春间,我到敦煌去做考古工作,夏季停工时,承常书鸿所长的招待,我曾在千佛洞住了一个多月。每天跟着向觉明、间文儒二先生钻洞子。洞中的壁画和塑像,在我的脑中留下了不能磨灭的印象。这次敦煌文物研究所在北京筹备展览 ...

• 向达:唐代刊书考

  一、引言:  唐人刊书,散见载籍;裒为一帙,以资观览者,尚未之见。兹篇之作,于诸家纪载唐代刊书之文,就耳目所及者为之排比,加以考辨,藉著其概。复次,清季西洋考古学家探险西陲,神州古物席卷而西,其中不乏唐代刊本,用述梗概,以谂国人。而近代诸家著述述及其他现存唐本者,并为汇录,验其然否。至于隋以前及隋代之无刊本,与夫印度像印开印 ...

• 宿白 | 从许昌到白沙

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宿白先生,因病于2018年2月1日6时0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宿白先生是北京大学考古学科的主要创始人,是中国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是杰出的考古学教育家。宿白先生领导创办了北京大学的考古学专业,规划了中国考古学科的教学体系,在北大任教逾七十载,为新中国的文物考古事业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他留下了《白沙宋墓》、 ...

• 《宿白讲稿》考古发现与中西文化交流

  微信ID:sanlianshutong  『生活需要读书和新知』  宿白(1922—2018),中国历史时期考古学的开创者、奠基者和集大成者,不仅在石窟寺、佛教建筑、版本目录等方面专有所长,而且自北大历史系考古专业成立(1952)之初便开始执教并掌管系内工作,桃李天下,奠定了后段考古的整体格局和方法,在专业领域内享有泰斗声望;2016年曾荣获中国考古学会终 ...

• 宿白讲稿(下) | 《中国古建筑考古》序论

  原创 宿白 三联学术通讯  《中国古建筑考古》讲稿,是根据宿白先生1986年修订的《中国古代建筑》讲义手稿整理后改订的名称,三联出版“宿白集”时,收录到《宿白讲稿·下》。宿先生在此书中指出了木结构在我国古建筑中的核心地位,并对其演化阶段进行梳理,引领了中国古建筑研究的新方向。书内收录的手绘插图皆宿先生本人所绘,是为了讲课时在黑板上 ...

• 从“丝绸之路”到“茶叶之路”

    文/(法)阿里·玛扎海里 译/耿昇  在中国广东与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之间的海路(有时被称为“印度之路”)这个竞争对手之外,丝绸之路于13世纪又衍生并发展起来一条叫作“茶叶之路”的大道,这是它的另一个重要的竞争对手,而且同样是一条陆路。同时它还是一个危险的竞争者,因为当丝绸之路经过沙漠或积雪的隘路狭道时,茶叶之路则在稍靠北边的 ...

• 波斯与中国:跨越时空遥相呼应的两大文化

    文/(法)阿里·玛扎海里 译/耿昇  我发现,如果在世界上确实有一个社会可以与波斯相比较的话,那么这个社会就只能是中国。我当然也没有忘记使中国人有别于波斯人的许多差异。这是一个具有独自特点、特殊的心理和特殊景色的国家。在波斯与其他具有远近不同亲缘关系的文化之间,唯有中国文化才会使我联想到今天在伊斯兰文化掩饰下的伊朗文化的实 ...

• 三峡地区二次葬俗的族属与习俗文化探究

三峡地区二次葬俗的族属与习俗文化探究邓 辉(三峡大学 民族学院)  摘 要:三峡地区,自古以来,人类文化均有着突出的地域特征。汉代以后,这里的人文丧葬习俗,似乎又回到了更早时期就存在的集体二次葬的习俗文化中。集体式的二次葬,发现于石家河文化晚期,似乎是廪君巴人族群的社会习俗文化。这种葬俗,在峡江及以南的广大区域曾经广泛的存在过。这种 ...

• 关于石窟寺保护的几点思考

  石窟寺是集建筑、雕塑、绘画、书法等艺术于一体的文化遗产,我国石窟寺分布广泛,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是中华民族审美追求和文化精神的具体体现。因此,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事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事关践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事关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和促进文明交流互鉴。2019年8月和2020年5月,总书记分别考察了甘肃敦煌莫高窟 ...

• 史念海:历史时期黄河中游的森林·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森林

  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森林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平原地区的森林遭受到严重破坏的时期。在这一时期行将结束的时候,平原地区已经基本上没有林区可言了。  (一)  秦汉之时,关中的树木还不断受到称道,可是规模较大的林区却是少见了。长安附近有一个上林苑,跨有今长安、周至、户县、兰田四县境,其中有松柏,也有其他杂树的丛林,是可以 ...

• 西安古墓出土长安、文信钱

  西安同墓出土长安、文信钱  《中国钱币》1994年02期 党顺民  1991年8月,西安北郊汉城砖厂一古墓出土长安、文信钱各一枚。长安钱直径2.3,穿径0.9厘米,重2.5克(图1;中插)。文信钱直径2.3,穿径0.8厘米,重4克(图2;中插)。笔者已将这两枚钱捐献给陕西省钱币学会。  出土这两枚钱的土坑墓是砖厂用土时,推土机推岀的。岀了一件残损鸭蛋壶和一 ...

• 西安土门村唐墓出土的拜占廷式金币

  西安土门村唐墓出土的拜占廷式金币  《考古》1961年08期 夏鼐  我在《咸阳底张湾隋墓出土的东罗马金币》一文中曾提到西安市西郊土门村唐墓中发现过一枚拜占廷式金币。最近承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寄来拓片和照片(图版捌,5一8),嘱代为丽定,这枚金币系1956年在009工地M2中出土,径2.15厘米,重4.1克。正面没有铭文,仅有半身像,图形和拜占廷的希拉 ...

• 西安瓦胡同村明墓出土古钱币

  西安瓦胡同村明墓出土古钱币  《西安金融)2003年第6期  2002年6期《文博》杂志刊文,1997年2月18日至5月18日,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为配合西安财政管理干部培训中心的基本建设,在西安市雁塔区长延堡瓦胡同村清理古墓56座其中,明代墓葬7座,其余均为秦藩郃阳王家族成员墓葬在明墓M2出土随葬品主要有钱币、戒指、墓志。出土钱币4枚开元通宝2枚。皆 ...

• 西安王家坟村第90号唐墓清理简报

  西安王家坟村第90号唐墓清理简报  《文物参考资料》1956年08期 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  1955年3月我会配合工程建设,在西安东郊王家坟村附近淸理了一批唐墓,其中第90号墓未破盗掘,保存的比较完整,出土器物样式也较特别,个别随葬品为罕见之物,因而把他处理报道出来。  墓的结构  90号墓系土洞墓,墓室长2.70米,北宽2.02米,南寛2.92米,略 ...

• 西安王家坟唐代唐安公主墓

  西安王家坟唐代唐安公主墓  《文物》1991年09期 陈安利 马咏钟  1989年7月,在西安东郊王家坟西北电力职工医院院外发现砖室古墓一座,陕西省博物馆闻讯后派人对此墓进行了清理。  一 墓葬概况  墓葬位于西安市长缨路东段,50年代在这一带曾发掘过一批唐墓。  此墓为单室砖墓,南北向,有墓道、甬道及墓室(图一)。  墓道为土洞式,拱形顶 ...

• 陕西西安市长安区茅坡村M21发掘简报

陕西西安市长安区茅坡村M21发掘简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关键词:西安,茅坡村隋墓,骆驼俑  摘要:2011~2014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长安区万科城二期基建项目用地内发掘了273座汉唐墓葬,其中M21是带有长斜坡墓道、3个天井、3个过洞的大型单室土洞墓,虽盗掘严重,仍出土了不少遗物,特别是一件骆驼俑的驮囊上模印了异域风情的人物图像,为研究中 ...

• 西安唐墓出土开元年间银背凸花铜镜

  西安唐墓出土开元年间银背凸花铜镜  《人文杂志》1982年05期  1981年5月,在西安东郊韩森寨唐墓中出土了开元年间的铜镜一面。其镜背面整个构图是用一块白银镶嵌上去的,制做上釆用了平凸和雕浮相间的技巧,构图设计达到很高的艺术造诣。在镜钮的周围,有四个骑马猎士,手持弓箭,弓弦拉满,正在追杀拚命奔逃的兔子、羚羊、梅花鹿、黄狼。四匹马四 ...

• 西安唐墓出土的镇墓兽

  西安唐墓出土的镇墓兽  《收藏》2011年02期 张全民  2006年5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在长安区韦曲科技产业园配合基建工程中清理了一座唐墓,出土文物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该墓是一座长斜坡墓道单室土洞墓,带两个天井,为夫妇合葬墓。虽然历史上曾经被盗扰,但仍出土了30多件器物。墓室入口处的一件人面兽身的陶镇墓兽面朝南,蹲坐于墓口 ...

• 西安唐墓出土阿拉伯金币

  西安唐墓出土阿拉伯金币  《考古》1965年08期  1964年4月,西安西窑头村一座唐墓中出土三枚阿拉伯文金币。承陕西省博物馆将拓片寄来给我,以供考释。现将硏究结果写成此文,提供读者参考。至于这座唐墓的结构和出土物等情况,已由陕西省文管会写成发掘简报发表①,现在不再赘述。  一  这三枚金币,两面都是苦法体(kuficscript)阿拉伯文。铭 ...

• 西安唐金乡县主墓清理简报

  西安唐金乡县主墓清理简报  《文物》1997年01期 韩保全 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金乡县主是唐高祖李渊的孙女,滕王李元晏的第三女,其墓位于西安市东郊海桥区新筑乡于家砖厂内、处于沟河东岸,是金乡县主与其夫于险的合葬墓(图一)。  1991年8月5日,砖厂取土时出土了部分陶俑,驻地的陕西省武警第五支队及时追数了这批陶俑,保护了现场并向文物 ...

• 西安唐殿中侍御医蒋少卿及夫人宝手墓发掘简报

  西安唐殿中侍御医蒋少卿及夫人宝手墓发掘简报  《文物》2012年10期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  唐殿中侍御医蒋少卿及夫人宝手墓,位于西安市南郊长安区韦曲街道办事处东兆余村北500米,东距高望村约1公里(图一)。为配合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项目,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于2010年9月~2011年2月在此清理汉、十六国、唐代墓葬共30座(图二)。 ...

• 西安市北周史君石椁墓

  西安市北周史君石椁墓  考古2004年第7期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2003年6~10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在西安市未央区大明宫乡井上村东距汉长安城遗址5.7公里处发掘了一座墓葬。该墓与北周安伽墓相距约2.2公里(图一)。墓内出土石门、石椁、石榻、金戒指、金币和金饰等珍贵的文物,其中石刻上均采用浮雕彩绘贴金作装饰,经初步观察,图像内容涉及汉 ...

• 西安十里铺东汉墓清理简报

  西安十里铺东汉墓清理简报  《考古通讯》1957年04期 雒忠如  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于1955年三、四月间在西安市东郊十里铺、浐河西岸长乐原,清理了战国及汉唐等时代的古墓葬181座。  337号唐墓已在文参1956年第8期发表简报,现将一座东汉墓(墓162)报导一下(图一)墓162的墓道在墓室西端,长坡形,寛0.9米,长度不明。整个墓用长0.32,宽0.14,厚0 ...

• 西安三国曹魏纪年墓清理简报

  西安三国曹魏纪年墓清理简报  《考古与文物》2007年02期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2005年5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在长安区郭杜镇西安高新区新型工业园区广丰公司基建工地清理了几座古墓。其中M13出土了曹魏元帝景元元年朱书镇墓陶瓶,这是西安地区首次确认的三国曹魏纪年墓。在这座墓东侧偏南不到10米处还有一座墓葬M14,其形制及出土器物都与这座 ...

• 西安唐代曹氏墓及出土的狮形香熏

  西安唐代曹氏墓及出土的狮形香熏  《文物》2002年12期 王自力(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馆员)  1995年12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配合西安东郊纺织城的基建工程,清理了几座唐墓。其中3号墓为僖宗乾符三年(876年)曹氏墓,其墓室结构独特,有11个小龛,岀土了铜镜、双系瓷瓶、石砚等。随葬品中有一件狮形香熏,造型精巧别致。本文在介绍该墓的基础 ...

• 曹元琪 雷宛萤 | 克孜尔石窟艺术的当代角度再现延展与馆藏克孜尔石窟壁画源考

摘要:2018年下半年,新疆龟兹研究院与木木美术馆联袂呈现了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海外克孜尔石窟壁画及洞窟复原影像展”。与此同时,木木美术馆策划并举办了当代性回响的“僧侣与艺术家”展览。展陈了新疆龟兹研究院20多年关于流失海外克孜尔石窟壁画复原研究的成果,以及木木美术馆馆藏的克孜尔石窟回流壁画等文物。此外,创新性地 ...

• 固原隋唐时期文物考古的发现与研究

固原隋唐时期文物考古的发现与研究  摘要: 固原隋唐时期文物考古的发现始于 1982年 10月对南郊乡王涝坝村唐代史道德墓葬的发掘。1995年, 考古工作者陆续在南郊乡羊坊村、小马庄村、王涝坝村先后发掘了隋唐时期的九座墓葬, 即为目前考古界与学术界所称的 固原南郊隋唐墓地。引人注目的是从中出土的墓志铭, 史料价值极高, 记载了墓地的主人为流寓中国境内 ...

• 房德邻:清华简注释之商榷

  笔者研读了清华简《周武王有疾周公所自以代王之志(金縢)》、《耆夜》①的注释,发现有很多错误,这些错误关系到简文的真伪,有深入讨论的必要。  一、《周武王有疾周公所自以代王之志(金縢)》的注释问题  整理者加的篇题是《周武王有疾周公所自以代王之志(金縢)》,但是竹简原来只在背面有篇题《周武王有疾周公所自以代王之志》,并没有“(金縢)” ...

• 甘肃天水中梁师家湾金墓发掘简报

甘肃天水中梁师家湾金墓发掘简报 天水市博物馆 天水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中心 一 概况  墓地位于天水市秦州区中梁镇三湾村师家湾自然村南部,北纬34°36′39″,东经105°39′29″,海拔约1500米(图一)。2013年1月,接到群众举报,天水市秦州区中梁乡师家湾墓葬被盗掘。经批准,天水市博物馆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于2013年1月和5月分两次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

• 伍秋鹏|川渝地区的汉代龙虎衔璧图像初探

川渝地区的汉代龙虎衔璧图像初探伍秋鹏(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龙虎衔璧图是川、渝地区汉代画像石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图像。有的学者又称之为龙虎争璧图、龙虎戏璧图。这类图像的完整形式是在画面的中央雕刻一个玉璧,两侧分别雕刻相向而对的一龙一虎,龙虎口衔玉璧或咬住玉璧上的绶带。目前对这类画像题材进行专门研究的论著较少。本 ...

• 好书推荐 | 《中国出土彩陶全集·山西、宁夏卷》

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承载了一代代先民的生机与奋斗位于黄河流域的山西与宁夏独特的地理风貌加之非凡的创造力诞生了鲜明独特而缤纷神秘的彩陶文化穿过一件件彩陶先民们开启了崭新的文明大门迈向更加成熟的文明之路本期推荐书目《中国出土彩陶全集·山西、宁夏卷》书籍简介编者陈星灿山西·宁夏卷编者郑媛、朱存世出版社科学出版社龙门书局出版时间2021年10月 ...

• 栋梁丨梁思成:说建筑品格精神之所在

《说建筑品格精神之所在》是梁思成的一篇佚文,1943年6月发表于《社会教育季刊》第2期。这篇文章首次较为全面地表述了梁思成的建筑美学思想,即建筑要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以经济的手段达到主观愿望与现实条件、材料的施工与结构的功用、科学与艺术以及物质与精神之间关系的相宜和平衡。这一思想的提出也对尚在抗日战争之中的建设和即将到来的战后重建有 ...

• 栋梁 | 梁思成 林徽因 莫宗江: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

建筑是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它和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制度、思想意识与习俗风尚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经济的繁荣或衰落,对外战争或文化交流,和敌人入侵等都会给当时建筑留下痕迹。因此我们不能脱离这一切,孤立地去研究建筑本身的发展演化;那样我们将无法了解建筑发展的真实内容,不能得出任何正确的结论。     中国建筑也是如此。它 ...

• 学术丨吴焕加:建筑形象那些事

  作为《建筑史学刊》2021年第3期开篇,本文是对建筑形式与内容的深入思考,吴焕加先生结合大量实际案例和中外艺术理论,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对相关理论问题的理解。特别引入梁启超“不中不西,即中即西”的观念,结合中国近现代建筑典范做法,建议用建筑学意义上的“形象与要素”概念取代哲学范畴下的“形式与内容”概念,以利于不同见解之间的沟通。吴先 ...

• 拾珍丨陈志华:乡土建筑廿三年

  这是我们将近三十年乡土建筑调查研究的阶段性小结。 中国有一个非常漫长的自然农业的历史,农民至今还占着中国人口的大多数。传统的中华文明,基本上是农业文明。农业文明的基础是乡村的社会生活。在广阔的乡土社会里,以农民为主,加上小手工业者、小商贩、在乡知识分子和少数退休还乡的官吏,一起创造了像海洋般深厚瑰丽的乡土文化。庙堂文化、士大 ...

• 王希隆:魏、晋、前凉西域屯田述论

来源:《西域研究》2013年第3期魏、晋、前凉西域屯田述论内容提要魏、晋、前凉时期,中原局势动荡,但魏、晋、前凉政权对西域的经营并未中止。承两汉旧制,在楼兰、高昌设置西域长史(西域都护)、西域戊己校尉,驻军屯田。楼兰、高昌屯田制度完备,成效显著,有力地支持了魏、晋、前凉政权对西域的军政管辖,维护了西域的稳定,保障了丝绸之路的通畅。曹 ...

• 青铜时代新疆干尸小河公主来自哪——中外团队基因测序有新发现

新疆塔里木的干尸“小河公主”流传甚广,小河墓地的发掘也曾被评为2004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然而“小河公主”到底是哪里人却一直是考古谜团。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和李文瑛在一篇文章中曾如此描述:从外观看,小河墓地是一座椭圆形的沙山,高出地表7米余,长74、宽35米。沙山表面密密丛丛矗立胡杨木柱百余根,远远望去,犹如沙海中的一区丛 ...

• 史念海:隋唐时期黄河上中游的农牧业地区·吐蕃侵占河陇后所引起的变化

四、吐蕃侵占河陇后所引起的变化  天宝季年所发生的安禄山的叛乱,对于唐代的国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这次叛乱到后来虽告敉平,唐代却难以恢复其以前的盛况。尤其是河陇等处更是如此。  吐蕃于唐初即已为西方劲敌。当时于诸边设立节度使,以伺防守。设在凉州的河西节度使是为了隔断羌胡,设在鄯州的陇右节度使也是以备羌戎。具体说来,主要都是防御吐蕃 ...

• 艺术开卷 | 汉代的艺术纹样与意识形态的建立

战国至汉代的数百年,是中国绘画传统的“轴心时代”。其发生、发展、确立的过程,仍未被充分讲述。近期,浙江大学教授缪哲所著的《从灵光殿到武梁祠——两汉之交帝国艺术的遗影》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该书讲述了绘画传统在两汉之交确立的经过与制度机制。通过辨认、撷取山东平民墓葬画像中的“皇家因素”。本文为该书导言,澎湃新闻授权摘选刊 ...

• 活化百年考古 触摸中华脉动

  5300年前,中华文明的一缕曙光从长江下游一片水乡泽国中缓缓升起。一个临水而居、夹河筑城的神秘古文明开始在东方大地上大放异彩。早在新石器时代,位于现在的浙江杭州余杭良渚古城遗址反山王陵出土的“玉琮王”上就有了1毫米内能雕刻五六条纹路的“微雕技术”,有了8个故宫那么大的古城,有了集防洪、蓄水、调水等功能于一身的水利工程。《中国考古大 ...

• 甲骨上,有广阔的商代文明图景——《殷墟甲骨学大辞典》略谈

  光明悦读: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自“一片甲骨惊天下”以来,120余年间,学界对甲骨的发掘与研究薪火相传、不绝如缕。作为《殷墟甲骨学大辞典》的审订人,您是这本书的第一读者。能否向读者介绍,这是一部怎样的书?《殷墟甲骨学大辞典》 郭旭东等 主编 王宇信 审订 中国社会科 ...

• “青铜催生中国”——《东亚青铜潮》解读

  光明悦读:您能否简要介绍《东亚青铜潮》是一本怎样的书?它如何以青铜冶铸技术的源流为主线,勾勒出东亚大陆千年变局的经纬?《东亚青铜潮》 许宏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许宏:《东亚青铜潮》是一本梳理龙山时代晚期到商代前期的考古材料,为读者讲述青铜如何在中国被发现,并对后世礼乐中国产生影响的书籍。青铜神树 三星堆出土  提起 ...

• 中国彩陶:多点起源 汇就长河——《中国出土彩陶全集》编后

  光明悦读:能否向读者简要介绍,由您担任主编的《中国出土彩陶全集》,主要内容是什么,收录了哪些器物?《中国出土彩陶全集》陈星灿 主编 科学出版社  陈星灿:《中国出土彩陶全集》共十卷,收录了新石器时代早期晚段到青铜时代晚期(新疆晚至汉代)的彩陶2460多件。  所谓全集,只能是相对而言的。出土彩陶数以万计,不可能把所有出土的彩陶都 ...

• 岭南地区出土汉代铜器的考古学探索

基本信息:作者:吴小平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9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1年9月印次:1ISBN:9787308215480内容简介:  本书在全面收集铜器资料的基础上(限于一般的日用器皿),对岭南地区所出铜器进行了系统考察。对岭南地区所出铜器的分布、器类、装饰、题铭、构成来源等方面进行研究,全面分析其文化面貌和文化属性;提出了岭南系铜 ...

• 探索考古:作为人文的考古学

基本信息:作者:陈胜前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时间:2021年8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1年8月印次:1ISBN:9787108071798内容简介:  本书是《思考考古》的续集,立足于“考古”本位,向内观看,看到了考古本身存在问题,对其进行了揭示和剖析。作者受哲学和理论训练多年,对一些问题的提出十分大胆,看法也存在独到之处。例如对于苏秉琦及 ...

• 渑池丁村遗址仰韶文化的曲酒和谷芽酒

-------------------------------------------------------------------------全文阅读渑池丁村遗址仰韶文化的曲酒和谷芽酒(作者:刘莉 美国斯坦福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系,李永强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侯建星 渑池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原文刊于《中原文物》2021年第5期)

• 中国中古时期佛像埋藏的考古学研究

------------------------------------------------------------------------全文阅读中国中古时期佛像埋藏的考古学研究(作者:黄盼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华夏考古》2021年第5期)

• 刘建国 | 石窟遗址的多视角三维重建

摘要:石窟是依山势从山崖壁面向内部纵深开凿的古代寺庙建筑,规模大小不等,有的内部结构复杂,使用传统测量技术很难准确把握这类文化遗产的空间特征信息,测量与绘图工作难度巨大。而运用多视角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全方位地快速获取各种石窟遗址的数字影像,制作成具有真实纹理的数字三维模型,导出不同平面、立面、剖面的正射影像图、数字表面模型等数字 ...

• 吐鲁番市鄯善县东湖烽火台发掘简报

吐鲁番市鄯善县东湖烽火台发掘简报吐鲁番学研究院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    摘 要:2015年8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吐鲁番学研究院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鄯善县发掘和清理了东湖烽火台的坍塌土。初步了解了东湖烽火台的形制和补筑情况,以及烽火台废弃后的利用状况。根据出土器物判断,东湖烽火台主要使用于清代。  关键词:东湖烽火台 吐鲁番鄯 ...

• 李宗俊:论柔然与北朝诸政权的“和亲”外交——以柔然、吐谷浑公主墓志为中心

论柔然与北朝诸政权的“和亲”外交——以柔然、吐谷浑公主墓志为中心李宗俊作者简介李宗俊( 1970-),男,甘肃武威人,历史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北朝史、隋唐史。摘要政治联姻的动机是为政权之间结成联盟。东、西魏竞相结好柔然,而柔然因畏惧新兴的突厥亦迫不及待 ...

• 焦杰《身份与权利:唐代士族家庭妇女研究》 出版

书名《身份与权利:唐代士族家庭妇女研究》 作者焦杰内容简介本书以墓志资料为主,辅之以传世文献,探讨唐代士族妇女生命历程中“为人女”“为人妻”“为人媳”“为人母”几种身份的权利与责任,分析她们在家庭关系中的权利等级。重点考察在室女出家现象及原配妻子与继室妻子、生母(嫡母、庶母)与继母的礼法地位、丧葬、封爵权利差异,探究主中馈的嫡室 ...

• 西岳史学 || 北朝至隋唐汉文民族石刻文献著录概述

北朝至隋唐汉文民族石刻文献著录概述梁雨昕 陈飞飞 李宗俊金石碑志是史学界重要的宝藏,而不同类别的碑志文辞难于集中,掩映在数量众多的金石文字中,不能有效集中利用,是学界十分遗憾的事。岑仲勉先生五十年前就十分遗憾的喟叹:“近世隋唐石刻,发现极多,唯其多故难于集中不克大量利用以补充史传之弗足,又是别一可惜之事也。” 北朝隋唐时期是中国 ...

• 李庆新:海洋贸易、货币流通与经济社会变迁——东亚海域沉船发现古代货币及相关问题思考

海洋贸易、货币流通与经济社会变迁——东亚海域沉船发现古代货币及相关问题思考一、贸易之海:东亚海域交流与古代沉船考古发现显示,东亚地区海洋文明历史可以追溯到7,000年。史前人类利用海洋、改造自然的能力虽然非常有限,海洋是不易逾越的障碍,然而智慧的人类不断发明创造,航海活动的能力逐步提高,经验也逐渐增加,掌握航海技术,从制造船只,到利 ...

• 《近代国宝海外流失录》: 揭秘近代中国国宝流失海外之谜

《近代国宝海外流失录》 富田升 著 定 价:88.00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11目 录主编序中文版序前言 一切始于义和团事件第一节 乾隆皇帝与清朝国宝——如梦亦幻第二节 何为义和团事件第三节 本书的宗旨第一章 掠夺的深渊——追踪义和团事件第一节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第二节 无尽的掠夺第三节 紫禁城的命运第四节 祭坛、宗庙的悲 ...

• 长路|探索早期中国的“历史主义”研究——赵辉教授访谈录

学问生涯是一条不断追索的长路。本栏目聚焦于“学术史”,一方面是学理层面的梳理、回顾,另一方面则是对学人往事的追索。古人言“知人论世”,了解学者的学问生涯,有助于明辨相关学理的来龙去脉。赵辉老师现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文研院学术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新石器、商周时代考古,曾主持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本篇访谈,赵辉老师对自己的求学经 ...

• 郑炳林 朱建军 | 海外藏对鹿纹挂锦所见丝绸之路多元文化交融

浙江师范大学边疆研究院黑龙江东北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联合主办郑炳林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兰州大学萃英学者一级教授,兰州大学敦煌西域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敦煌学与西北史地研究。承担国家项目20余项,出版专著10余部。朱建军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丝路文博与宗教艺术。本 ...

• 张广达:向达先生文史研究的贡献

今天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向达先生逝世55周年的日子。向达先生(1900-1966)1924年毕业于东南大学,30年代受北平图书馆之委托赴欧洲,在英、德等国图书馆广泛搜求、抄录敦煌写卷、《永乐大典》等重要汉籍文献,40年代又两度代表北京大学赴敦煌考察石窟、壁画等历史遗迹,建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图书馆馆长。向达先生一生致力于中西交通史、敦煌学等领域的研 ...

• 李健超:且说唐长安城考古笔记

  唐朝的历史记忆与文化遗产时常会让千年之后的我们惊叹和激动不已,特别是民族融合、万邦来朝的盛唐气象,对外来文明的开放、包容和吸纳,对外部世界多元交流的自信与主动,无不展现出中国古代文明的厚重与引领时代发展的实力。唐都长安,作为唐王朝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这个当时世界上最为繁华、富庶和文明的国际大都会,以其文化博大精深和辉煌, ...

• 隋唐长安城的历史环境-空间逻辑初探

本文来源:城市规划导读长期以来,关于隋唐长安城的研究汗牛充栋。本文试图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对隋唐长安城的历史环境进行重新思考,深入剖析这座伟大都城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空间逻辑。隋唐以前,关中已经拥有了西周丰镐二京、秦栎阳与咸阳、西汉长安等一系列原创性都城案例,这些都城及其离宫别馆的覆盖范围达到4000km2以上,形成了关中核心区巨大而长时 ...

• 李伯重: “丝绸之路”的“正名” ——全球史与区域史视野中的 “丝绸之路”

世界是多元的,文明在交流中相互融合、再造。这一过程不仅发生在日益全球化的当下,也存在于人类历史长河的各个阶段。了解、学习其他文明世界的成果,才能更好地审视自身。“世界”栏目,希望为读者呈现关于世界各个文明区域的完整图景,丰满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在今天,“丝绸之路”成为了一个国际学界的热点话题。在这个热潮中,“丝绸之路”概念被泛化, ...

• 尚民杰| 西安南郊新发现!——唐长安 新昌坊遗址出土“ 盈”字款瓷器

The Peach Garden | 桃花源艺术空间尚民杰 程林泉 /文2002年3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在西安南郊刘家庄村东西安铁路分局新南花园征地范围内进行考古勘探时,发现古井30余口,随后进行了清理发掘。在位于新南花园西部的一口古井(编号2002XNJ1)内出土了一批带"盈"字款的瓷器及其他器物,现介绍如下。出土器物该井开口于2米深的现代垃圾层下,直径1.深7.8 ...

• 姜捷| 从西安醴泉坊窑出土淄素瓷考证唐开元天宝年间长安茶具

摘要: 本文基于对唐长安醴泉坊三彩窑址考古发掘资料的梳理,结合其它考古资料和文献资料的比对,钩沉抉隐,发现并确认: 在盛唐时期的开元至天宝年间,京都长安出现了若干造型新颖、制作精良的成组、成套专用茶具。以此为契机,追寻其背后蛛丝马迹的联系,有可能揭示出中国茶具发展史上尘封了1250 余年的一段历史梗概。一上个世纪末1999年的5月,在西安市西 ...

• 杨维娟|“最重要的早期白瓷发现”——唐段伯阳墓相关问题探讨

摘要:  上世纪50年代, 在西安市东郊大规模的基本建设中, 发现了大量的唐代墓葬, 其中不少是出土文物羊富的纪年墓, 段伯阳墓即是一例。但因考古简报一直未发表, 对其葬地、形制以及出土文物, 欠缺准确的介绍, 有些甚至以讹传讹, 给展览和研究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本文依据笔者对上世纪50年代西安地区唐代纪年墓众多资料的整理、分析, 对段伯阳墓葬地、形制 ...

• 隋唐长安城遗址考古资料编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西安市隋唐长安城遗址保护中心 西安市世界遗产监测管理中心 编出版时间: 2017年10月公元582年,隋文帝诏令在汉长安城东南二十里的龙首原之南营建新都,命名为“大兴城”。唐取代隋之后,将该城改名为“长安城”,仍沿用为都,并有多次增修。这个城市自隋开皇二年兴建,经过了322年,到唐天祐元年(904年)正月,朱全忠挟唐 ...

• 西安出土的唐代邢窑“盈”字款白瓷

2002年3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在西安南郊刘家庄村东西安铁路分局新南花园征地范围内进行考古勘探时,发现古井30余口,随后进行了清理发掘,在位于新南花园西部的一口古井(编号2002XNJ1)内出土了一批带“盈”字款的邢窑白瓷。 此次发现的“盈”字款邢窑瓷器,均为白釉瓷,器形有执壶、五曲花口盘两类(见下图)。其中执壶及盖为分别成批制作,这种情况较 ...

• 西安火烧壁窖藏“ 官” 字款唐代白瓷赏析

  西安博物馆收藏了一批西安北郊出土的窑藏白瓷50余件,其中带有“官”字款白瓷30件,这批瓷器制作规整,胎体轻薄细腻,釉色白中闪青,其精美程度堪比中国古代白瓷的翘楚之作。窑藏发现鉴宝天下  这批瓷器出土于西安市火烧壁东村南部。1985年3月的一天,西安华光劳动服务公司的建筑队在西安火车西站北部施工时,在距地表0.6米处发现一灰色陶罐,内装瓷 ...

• 唐两京都城遗址出土越窑瓷器及相关问题探讨

摘要:本文梳理了唐代两京都城长安城和洛阳城遗址范围内出土的若干越窑青瓷,并结合最近上林湖后司岙窑址发掘情况对其进行重新审视,从而研究探讨越窑瓷器的贡瓷年代,产品面貌以及运输路径等方面的问题。认为早在唐代早期,越窑瓷器就已经纳入皇家宫廷用瓷的名单之内,至唐代中期持续,唐代晚期作为贡窑继续输入宫廷。至于其输送路径,从目前来看,在很大 ...

• 西安郭家滩隋墓清理简报

  西安郭家滩隋墓清理简报  《文物参考资料》1957年08期 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合  本会前西北文物淸理队于1954年在郭家滩曾淸理了一座保存完好的隋墓,出土器物比较丰富。  郭家滩位于西安东郊,距城约十里浐河东白鹿原之西麓。从出土的墓志文看,此地为隋代的大兴县址。  墓室略呈方形,室南有甬道相通墓道。墓道因工程紧急,来及挖掘,但据探墓 ...

• 西安郭家滩唐墓清理简报

  西安郭家滩唐墓清理简报  《考古通讯》 1956年06期 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  1954年7月,前西北工程地区文物淸理委员会——文物淸理工作组在郭家滩淸理了大批古墓,现先将其中一座唐墓(第395号)的材料发表出来。  这座唐墓是一座长方形的单室土洞券形墓。方向正南北。墓道在墓室南端,长方形斜坡式。墓道坑内用五花土铺填(墓道未作,根据探墓 ...

• 西安南郊元代王世英墓清理简报

  西安南郊元代王世英墓清理简报  《文物》2008年06期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2005年元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为配合曲江溪水园住宅小区的工程建设,在西安南郊雁塔南路东侧清理发掘了一批古墓,其中有元代王世英墓(M11)一座,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一 墓葬形制  M11开口位于距现地表0.4米的耕土层下,为长斜坡墓道土洞式双室墓。由墓道、 ...

• 西安秦川机械厂唐墓清理简报

  西安秦川机械厂唐墓清理简报  《考古与文物》1994年04期  西安秦川机械厂位于西安市东郊韩森寨地区,1991年4月在厂门北侧进行基础建设工程中发现唐墓四座,西安市文物处立即派员前往,发掘清理"现将清理情况简介如下:  因基础施工,挖掘机已挖至距地面3,50米处,所以墓葬开口的层位,以及地层情况均无法可知,仅以现场生土为基准,  M1  . ...

• 西安曲江池西村元墓清理简报

  西安曲江池西村元墓清理简报  《文物参考资料》1958年06期 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  曲江池西村位于西安东南离城约十里东西向的芙蓉原上。1956年10月初,前进农业社在村东南约六十米的土崖下挖修猪圈的土洞时发现了古墓,听说洞口恰好挖到墓室门的中间,为给牲畜筑槽,拆除了墓的封门砖,但在墓的甬道口发现陶俑后,再未继续动工,由农业社报吿曲江 ...

• 西安曲江翠竹园西汉壁画墓霉菌分析研究

  西安曲江翠竹园西汉壁画墓霉菌分析研究  《文博》2010年05期  摘要:本文对西安翠竹园西汉壁画墓中的霉菌进行样品采集,采用微生物学实验技术方法进行霉菌鉴定,结果表明该壁画墓存在的霉菌为园孤青霉、淡紫青霉、桔青霉、内果青霉、新月弯抱菌、茄丝核菌等6种霉菌类种。另外,根据霉菌鉴定结果和该壁画墓的具体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杀菌、防霉剂筛 ...

• 西安曲江翠竹园西汉壁画墓发掘简报

  西安曲江翠竹园西汉壁画墓发掘简报  《文物》2010年01期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2008年11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在配合西安南郊曲江新区翠竹园小区综合楼的  基建工程中,发掘西汉时期墓葬4座(图一),其中一号墓(M1)规模较大,墓室内壁彩绘壁画,内容丰富,色彩艳丽,是研究汉代社会生活及绘画艺术的重要资料。现将此墓的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

• 西安曲江雁南二路西晋墓发掘简报

  西安曲江雁南二路西晋墓发掘简报  《文物》2010年09期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2007年6月建设单位在西安南郊曲江大雁塔南的雁南二路开挖道路管道沟时发现一  座古墓(编号M1)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派人前往发掘清理。M1所在雁南二路北临庙坡头村南临雁鸣小区和唐长安城外郭城南城墙(图一)。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一墓葬形制  M1开口于扰 ...

• 西安曲江遗址公园游客满意度调查分析

  西安曲江遗址公园游客满意度调查分析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仇立慧,徐徐,李楠  摘要:通过对曲江池遗址公园游客的抽样调查,从园区规划建设、旅游纪念品、娱乐活动、餐饮、服务等角度来分析游客对曲江池遗址公园的满意度,从而揭示影响游客满意度的因素及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  游客满意度是指游客对于目的地的期望与游 ...

• 西安曲江元李新昭墓

  西安曲江元李新昭墓  《文博》1988年02期 马志祥 张孝绒  一九八七年九月八日,西安市第一住宅建筑公司农机站的同志在雁塔区曲江乡岳家寨土壕挖土时,发现了一批文物,遂送交陕西省博物馆。我们到现场进行了调査。从残留墓形来看,该处可能为一洞室墓,大致呈东西向,由于墓葬原状已被破坏,所以无法确定其准确尺寸、型制。现场残存一些朽木、锈铁 ...

• 西安任家口M229号北魏墓清理简报

  西安任家口M229号北魏墓清理简报  《文物参考资料》1955年12期  (一)  一九五五年二月,前西北工程地区文物淸理委员会派出了一个由雒忠如、冉宪复两同志组成的文物工作小组,前往西郊基建工地,进行古墓葬的发掘,发掘工作由二十五日开始到三月三日止,共淸理了五个古墓,其中M229号是一座未经盗掘过的北魏正光元年的砖室墓,这一段时期的墓在西 ...

• 李新伟:“西阴纹”的解读

摘要:1926年,李济先生发掘西阴村遗址,将一种有弯角状空白的彩陶纹饰称为“西阴纹”。此类纹饰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的典型纹饰,学者对其起源和内涵多有讨论。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弯角状空白表现的是鱼体和鱼头内的空间,其中的弧边三角+圆点、弧线+圆点和弧形+圆点有都是鸟纹的图案化表现。因此,“西阴纹”表现的是同为卵生的鸟在鱼体内 ...

• 严志斌:遣器与遣策源起

内容提要:两周铜器铭文中有遣器、赴器和行器,据铭文内容可以推知这些器铭都与丧葬活动有关,进而可以推知铭文所载铜器是为随葬而作,属于葬器。文章对两周铜器中所有遣器进行梳理,认为西周早期的否叔七器可视为遣策的源头,春秋早期的仲考父盘应该是战国之后流行的遣策之雏形。  2006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山西黎城西关墓地进行发掘,其中春秋早 ...

• 浅谈古代墓葬壁画保护的几种方式\n——以山西地区四座北朝墓葬壁画的保护为例

古代壁画反应了各历史时期民众的生活习俗、宗教哲学、美学思想等,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从早期新石器时代辽宁牛河梁遗址女神庙内墙壁上朱、白两色勾连的回字纹装饰壁画,到明清时期寺庙殿堂建筑中的各种壁画,承载了深厚的中华文化。除了建筑壁画,墓葬壁画作为中国丧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汉以来, ...

• 《西域高昌故城及其周边地区考古报告》1906年

  阿尔伯特·格伦威德尔(Albert Grünwedel)是画家卡尔·格伦威德尔(Carl Grünwedel,1815~1895年)的长子。从1867年开始,他参加了慕尼黑的马克西米利安博物馆。然后,他在慕尼黑与Ernst Kuhn和Ernst Trupp一起学习艺术史和亚洲语言,包括Avestisch。1883年,他从慕尼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阿尔伯特 · 格伦威德尔,1856年出生在

• 关陇文化与嬴秦文明

关陇文化与嬴秦文明关陇文化与嬴秦文明作者: 陈平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副标题: 早期中国文明出版年: 2005页数: 798定价: 89.80装帧: 精装丛书: 早期中国文明ISBN: 9787534339127内容简介本书以陕西、甘肃(即所谓关、陇)地区为主,旁及宁夏、表海、新疆五省区;以商代、西周、春秋、战国与秦代的赢秦文明为主,旁及五省区的旧石器、新石器诸文化和商周时期 ...

• 英藏黑水城文献

巨型民族历史文献《英藏黑水城文献》,经研究人员对流失海外近百年的英藏黑水城文献历时3年多的整理研究,并经英国国家图书馆授权出版,于11月5日正式发行。同时发行的另一巨型图片文献《大麦地岩画》,是研究人员多次深入人迹罕至的宁夏卫宁山腹地方圆15公里大麦地岩画进行实地调查,现场拍摄、汇总整理编辑以后出版的。承担两项巨型历史文献出版发行的是 ...

• 丰都大湾墓群

基本信息:编著:重庆市文物局 重庆市移民局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3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8年3月印次:1ISBN:9787030552471内容简介:  2001-2005年,受重庆市三峡文物保护办公室委托对三峡库区丰都大湾墓群进行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墓葬88座,其中东汉至南朝墓87座,清墓1座。本报告以各时期墓葬为单位,全面、详细介绍了大湾墓群的形 ...

• 洛阳西小屯春秋墓发掘报告

基本信息:主编:程永建 史家珍编著: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12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7年12月印次:1ISBN:9787534870842内容简介:  本书对洛阳西小屯五座墓进行全部描述的方式编写,结合八十三幅(组)绘图、16幅(组)拓片,对五座墓葬的形制、规格、葬具、葬式、143件(组)随葬品、时代等进行了详细描述,力 ...

• 生命的本源与再生:从石家河到盘龙城丧葬礼仪中的祖先牌位、明器与陶缸

摘要从石家河文化到盘龙城文化的丧葬礼仪建构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一礼仪的核心在于对生命本源和再生升天能力的崇拜。生命本源崇拜在礼器上的表现是祖形器和立鹰礼器。文章指出,祖先牌位的传统肇始于后石家河文化的玉祖形器,及至盘龙城商文化时,玉鹰像成为高级贵族崇拜始祖的礼器;同时,这一社会传统还将融铸创生与再生升天相关连,将爵斝等明器打 ...

• 丛德新 等:西天山地区青铜时代遗存新类型

来源:《西域研究》2017年第4期阿敦乔鲁:西天山地区青铜时代遗存新类型内容提要  欧亚草原青铜时代的社会和文化联系是近年来欧亚考古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关于安德罗诺沃文化或安德罗诺沃文化共同体的讨论是其中主要议题。新疆阿敦乔鲁等遗存的发掘证实,中国在西天山地区存在一个与欧亚草原安德罗诺沃文化共同体相关联的文化类型的集中区域。该遗址保存 ...

• 《庙堂仪范: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 第一期》图录

《庙堂仪范: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 第一期》故宫博物院 编ISBN:978-7-5134-1427-2定价:320.00元出版社:故宫出版社中国画画科中,人物画因独特的“成教化、助人伦”的政治功能,特别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它的产生和成熟要早于山水画和花鸟画。无论是东晋顾恺之,还是盛唐吴道子,这些中古时期最具创造力的大家,均以擅长人物画知名。五代两宋是 ...

• 马孟龙 | 西汉初年陇西、北地、上郡治所考 ——以张家山汉简《秩律》所见各县等第为中心

期刊索引 《历史地理研究》2021年第2期,第16—30页马孟龙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上海 200433摘要汉代郡治之县,在同郡属县中秩级最高。由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秩律》载录的各郡辖县秩级,可探知西汉初年某些郡的治所: 陇西郡治所为上邽县;上郡治所为高奴县;北地郡治所为彭阳县。此外,西汉初年汉中、河东、河内三郡治所也可以凭借《秩律》得到进一步限定 ...

• 推荐丨《西北大学藏民国时期教育部艺术文物考察团西北摄影集选》

1940年,由当时教育部组织、王子云领队的“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先后对陕、甘、青、豫、川五省进行了艺术文物考察工作,历时四年,并将本次考察的成果记录成册(包括大量图片和文字),并形成“教育部艺术文物考察团西北摄影集选”(共两函十辑),主要内容为西北的史迹名胜、文物古迹、佛雕艺术、建筑、工艺美术及社会风俗,再现了民国时期西北文化艺术的 ...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