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显示子项
丝绸之路文化遗产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 丝绸之路:泽拉夫尚-卡拉库姆廊道 丝路预备遗产点 丝路相关世界遗产 丝绸之路:费尔干纳—锡尔河廊道
文物保护单位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 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 土库曼斯坦 塔吉克斯坦
世界遗产 跨国遗产
遗产专题 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点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长城及烽燧 万里茶道
中国历史时代
考古时期 青铜时代 铁器时代

• 开明寺塔

开明寺塔亦称关寺塔,位于陕西省洋县县城开明寺(今开明广场)内,始建于唐开元中(约727),宋庆元元年(1195)重修,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为丛林。 建筑特色开明寺塔高13层,计27.33米,为方形单层多檐式砖塔,塔身北面正中设券门,内辟方形小室,长宽各1.5米,室墙内壁之上于转角处施迭涩砖,将室墙顶部收缩成八边形,其上砌井口枋一层,枋上每边各隐 ...

• 百良寿圣寺塔

百良寿圣寺塔位于合阳县城东北16.8公里处的百良中学校园内,俗称百良塔。塔建于晚唐,为密檐式方型多层砖构实心塔。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百良塔共9级,高31.73米,每级四边出檐,檐仿宫殿结构,古朴典雅。除底层外,每级四角悬有风铃,清风许来,铃声入耳。塔顶方形,呈朝天升天状,取承受上天雨露之意。清康熙二年,在塔基底层加筑护墙,正 ...

• 阿房宫遗址

阿房宫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阿房村,是秦始皇至秦二世时期拟在原战国、秦上林苑中营造的大型宫殿建筑遗址 。考古队员在135平方公里中搜寻,除了阿房宫前殿遗址外,其他地方再没有属于阿房宫的建筑了。 包括传说中的烽火台、上天台、磁石门遗址等,但考古证实,这些遗址均为秦汉上林苑的建筑,与秦始皇修筑的阿房宫毫无关系。前殿遗址便是阿房宫 ...

• 丰镐遗址

丰镐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丰京和镐京一起并称为“丰镐”,是西周王朝的国都,历史上最早称为“京”的城市,也是中国最早期的城市,作为西周首都沿用近三百年,又称宗周,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周文王灭崇(位于陕西关中)后,在沣水西岸营建丰京(今西安西南),将都城从岐周迁至丰京;周武王时在沣水东岸建立了镐京,即《诗经·大雅·文王有 ...

• 西城驿遗址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2013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中,甘肃西城驿遗址榜上有名,这一距今约4000年的古遗址考古发掘,为史前“丝绸之路”文化交流提供了新证。西城驿遗址是一处以从事旱作农业为主、兼有饲养,并进行着冶金等手工业生产的史前聚落址,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的张掖境内,范围为35万平方米,距今约4100年至3500年。从2010年起,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 宋陵

▲ 巩县宋陵北宋皇陵区。位于河南省巩县境内嵩山、洛河间丘陵上。陵区以芝田镇(宋永安县治)为中心,南北约15公里,东西约10公里。宋太祖赵匡胤至宋哲宗赵熙 7代皇帝,以及被追尊为宣祖的赵匡胤之父赵弘殷的陵墓皆在这里。这8座陵墓按地望可分作4区,依次为:一区宣祖永安陵、太祖永昌陵、太宗永熙陵;二区真宗永定陵;三区仁宗永昭陵、英宗永厚陵;四区神宗 ...

• 周原遗址

▲ 周原遗址周人的发祥地和灭商以前的都城遗址。位于陕西省岐山、扶风两县的北部,东西约3公里,南北约5公里。史籍记载,周人的首领古公亶父约于公元前12世纪末或前11世纪初,自邠迁至此地,开始营建城郭,作为都邑。前11世纪后半叶,周文王迁都于丰后,这里仍是周人的重要政治中心。至西周末年,由于西戎入侵而成废墟。▲ 周原遗址 毛公鼎及铭文西汉以来 ...

• 燕下都遗址

战国中、晚期燕国都城遗址。位于河北省易县东南2.5公里处。周武王灭商后,封召公于北燕,成王时召公之子就国,都于蓟,后世称燕上都。后迁于此,称为下都。迁都时间学术界尚有争论,但从历年出土兵器的铭文看,该城的繁荣时间主要是在燕昭王(公元前311~前279)以后。前222年秦灭燕,下都废弃。自19世纪末起,燕下都即引起人们注意。1930年以马衡为首的燕下 ...

• 妇好墓

商代第二十三王武丁的配偶“妇好”之墓。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西北约100米处。1976年春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发掘,发掘工作由郑振香主持。1980年出版了考古学专刊《殷虚妇好墓》。▲ 在挖掘现场的郑振香(左)甲骨卜辞记载,妇好是武丁“诸妇”之一,因此,妇好墓是目前唯一能与甲骨文相印证而确定其年代与墓主身份的商王室墓葬。墓中所出精美的随葬品 ...

• 安阳隋代窑址

▲ 隋代黄釉绿彩四系罐 李云墓出土隋代北方重要青瓷窑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北郊洹河南岸。1974年发现,由河南省博物馆等单位调查与试掘。窑址南北长约350米,东西宽约260米,面积达9万平方米。▲ 隋代安阳窑白釉武士俑发现的窑体略呈圆形,内径约1米左右,窑壁厚0.15米,系用耐火土建造,残迹高1.1米。窑具有支烧具、支棒、器托、垫饼及范模等,其中支烧具 ...

• 扎塘寺

扎塘寺,是在西藏佛教“后宏期”(十世纪后叶,佛教在藏区复兴,是谓“后宏期”佛教)开始不久的1081年创建,位于县政府所在地。寺院简介扎塘寺,其创建人是扎囊十二贤人中的扎巴恩协巴(1012——1090年)。据《青史》记载,扎巴·恩协巴“于王子年(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公年1012年)诞生,他和至尊玛尔巴是同年生人。此师少年时曾为欧区人牧羊五年,生起 ...

• 卡若遗址

卡若遗址位于中国西南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卡若区城东南约12公里的卡若村,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年代为距今4000~5000年,该遗存被命名为卡若文化。卡若遗址发现于1977年,1978年、1979年、2002年分别对遗址进行过三次发掘,发掘面积达3040平方米,是考古界公认的西藏三大原始文化遗址之一。1996年卡若遗址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 ...

• 色拉寺

色拉寺全称“色拉大乘寺”,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主寺之一。与哲蚌寺、甘丹寺合称拉萨三大寺,是三大寺中建成最晚的一座。 色拉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拉萨北郊3千米处的色拉乌孜山麓,周围柳林处处,自古就是高僧活佛讲经说法之地,有许多僧尼小寺环绕其间,寺东和寺南有普布觉寺、米琼热尼库寺、贡巴萨寺、帕奔岗寺、扎西曲林寺、曲桑寺、嘎丽尼姑 ...

• 古格王国遗址

阿里古格王国遗址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古格王国是在公元十世纪前后,由吐蕃王朝末代赞普朗达玛的重孙吉德尼玛衮在王朝崩溃后,率领亲随逃往阿里建立起来的。遗址在阿里扎达县札不让区象泉河畔的一座土山上,占地约18万平方米,共有房屋洞窟300余处、佛塔(高10余米)3座、寺庙4座、殿堂2间及地下暗道2条。外围建有城墙,四角设有碉楼。整 ...

• 药草台寺

药草台寺,藏语称“卓仓大寺。扎西当噶”,坐落在海东市乐都区瞿昙镇药草台村。离省会西宁80多公里,距海东市乐都区西南30公里,距瞿昙镇9公里。寺院来历明万历九年(1581年),三世达赖喇嘛到瞿昙寺释法布经,他看到寺与村庄相邻,不利僧习法,建议另辟习法之所,寺院方面欣然接受,经过三十余年筹备,终于在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建成习修法之地——扎西 ...

• 撒拉族清真寺古建筑群

拉族古清真寺,均为明、清时期所建或重建后的遗存,木砖青瓦混作结构,建筑形制大同小异,各有其特点。均由中国传统建筑殿堂式礼拜殿、牌坊式大门、六角攒尖楼阁式唤礼楼、单面坡南北配房等建筑体座组合而成。它们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历史,迄今,还保留着各自原始的建筑形态,展示着明、清时期的古建筑风格。  这些撒拉族古清真寺建筑群规模宏大,工程浩繁 ...

• 阿河滩清真寺

阿河滩清真寺位于黄河北岸化隆回族自治县甘都镇阿河滩村,始建于元至治三年(1323),明万历年间进行了扩建,至今保留了元明时期的建筑风格。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由礼拜殿、学房楼、宣礼楼、牌坊、照壁组成长方形四合院。历史沿革始建于元至治三年(1323)。撒拉族先民由黄河南岸迁驻于此所建,明万历年间进行了扩建,至今保留了元明时期的建筑风格。规模 ...

• 石藏寺

亦称“藏寺”、“什藏寺”等,藏语称“藏噶尔端珠惹卜丹林”,意为“石藏义成极坚洲”。位于县治南偏东,在今河北乡东12公里的石麻地方。中文名石藏寺又 称藏寺建筑类型古建筑位 置县治南偏东初建时间清乾隆三十年历史沿革由第一世藏班智达初建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一世藏班智达,本名丹巴嘉措(1737一1780),藏阿柔部落人,传为出生于后藏乃亥麻地 ...

• 拉加寺

拉加寺位于青海玛沁县东北部黄河北岸的拉加乡阿尼群贡(意为:大鹏展翅)山下,坐东向西,面临黄河,前有1986年建成的黄河大桥可通彼岸。距州府大武镇76公里。历史拉加寺初名“扎西功德林”(吉祥广安寺),后改名“甘丹扎西炯尼”(具善吉祥源地),又称“嘉样寺”,是我省黄河沿岸最著名的格鲁派寺院。该寺由阿柔格西创建,系色拉寺属寺。 阿柔格西,名 ...

• 珍珠寺

珍珠寺,藏语称。“觉觉拉康”。位于县城东之公里处,在今河东乡政府所在地。《安多政教史》中载,“觉觉”系汉语“珍珠”“ 的变音,萨班蠢噶坚贸应阔端之请来安多;)途经青海,曾去贵德朝拜包纳塔,以阔端所赠珍珠一驮为资建寺,是为珍珠寺。按此,该寺当初建于南宋淳磁年间。历史上,珍珠寺无僧侣、寺主,历来由贡巴寺代管。寺内有正殿(二层6间)、观 ...

• 赛宗寺

赛宗寺,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西偏南,在今桑当乡西18公里的赛宗山下。赛宗山位于兴海县中部,为安多藏区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山势峻美,远远望去,酷似一头饮水巨象,象鼻下垂于寺前切莫沟中。山上沟壑纵横,洞窟遍布,苍松古柏,葱茏秀丽。传说宁玛派祖师莲花生大师、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以及隆务寺高僧第一世夏日仓噶丹嘉措等都先后在此活动,留有遗迹 ...

• 东关清真大寺

东关清真大寺,是西宁古城著名的建筑,位于西宁东关大街路南一侧。寺院占地面积1.194万平方米,大殿本体占地面积1102平方米,南北楼各363平方米。清真大寺历史上曾经多次遭到破坏,又不断修建,现存的建筑是1913年时重建,1946年时改建并扩建,1979年时又重修,是我国西北地区大清真寺之一。东关清真大寺建造雄奇,坐西面东,具有我国古典建筑和民族风格的 ...

• 保安古屯田寨堡古建筑群

2013年3月国务院将保安古屯田寨堡古建筑群(保安古城、年都乎城堡、郭麻日城堡、吾屯城堡)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安古城:保安古城(脱屯)位于同仁县城北13公里的保安镇城内村,隆务河东岸台地上,依山傍水。该城建于明代,明洪武年间建“保安站”,保安操守所,明代万历年间改设“保安堡”,置保安设备署,明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重 ...

• 佑宁寺

佑宁寺位于青海省海东市,是青海较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号称“湟水北岸诸寺之母”。雍正十年(1732年)雍正帝下诏修复,并赐额“佑宁寺”。佑宁寺原有大小20多位活佛,其中土观、章嘉、松布、却藏、王佛等五大囊活佛,清代封为呼图克图,尤其章嘉活佛是青海驻京呼图克图首领,封为大国师,与达赖、班禅和哲布尊丹巴并称为“黄教四圣”。佑宁寺,省级文物保护 ...

• 旦斗寺

丹斗寺亦称“丹笛寺”、“旦斗寺”、“丹豆寺”、“旦兜寺”等、藏语称“丹斗谢吉央贡。位于青海省化隆县巴燕镇东南31.5公里、在今金源乡南18公里处,南距使沟旗村1公里,北距科那卡村2 公里,属于化隆县的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寺院。寺处循化县城黄河北岸10多公里的小积石山中,寺周悬崖陡立,石壁高耸,佛殿或建于峭壁之中,或建于悬崖之下,或依天然岩洞 ...

• 文都寺及班禅大师故居

文都寺亦称“边都寺”、“边垛寺”,藏语称“文都贡钦扎西曲科尔朗”,意为“文都大寺吉祥法轮洲”。文都寺,位于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县城西南17公里处,在今文都乡西南5公里的拉代村之北侧山坳。文都寺的初建年代,最早可追溯到元代以前。历史沿革元初,萨迦人阿什旦(即后来文都千户之第一代)率族迁来循化地区,阿什旦生有二子,一子占据今文都地区 ...

• 夏琼寺

夏琼寺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青海省化隆县查甫乡,距省会西宁95公里,临平公路南侧15公里处,是化隆县风景区中较著名的宗教文化游览胜地,始建于1349年,为青海最古老的藏佛寺之一,历史夏琼寺总面积为27万平方米,始建于元至正九年(1349年),是藏传佛教格鲁创始人宗咯巴的发祥地,历代三世、七世、十三世达赖捐金数千两修饰了该寺殿堂,使该寺更加金 ...

• 贡萨寺旧址与宗喀巴大殿

贡萨寺旧址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城北面闹布旺江,是治多县唯一的藏传佛教寺院,1981年贡萨寺迁至新址。宗喀巴大殿堂高九层。宗喀巴大佛为世界最大的室内铜制镀金佛像,并被授予“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证书。贡萨寺旧址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城北面闹布旺江,是治多县唯一的藏传佛教寺院。1981年贡萨寺迁至新址,并修建了大经堂、弥勒佛殿 ...

• 门源古城

门源古城位于门源县境中部,县城东南,高踞浩门河北岸的一块台地上。隔河与照壁山相望,东、西临古城东路与古城西路,北今为房舍建筑物,距东关街二百米,习称古城。2013年5月国务院公布门源古城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城内无任何建筑物。旧时房舍早已荡然无存,唯破碎瓦片俯拾即是。根据《西宁府新志、地理、山川》及《大通县志、建置沿革》 ...

• 宗日遗址

宗日遗址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巴沟乡团结村,初命名为免儿滩遗址或托勒台,又命名为宗日文化,是新石器时代遗址。宗日遗址由兔儿滩中遗址、林场古文化遗址、兔儿滩东遗址、兔儿滩西遗址四个遗址构成。1983年试探发掘。1994至1996年,共发掘墓葬341座,探方31个,灰坑18个,祭祀坑18个,出土文物23000余件。1986年7月,被列为青海省省级重点文物 ...

• 柳湾遗址

柳湾墓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柳湾,在乐都县城东15公里高庙镇东面的湟水河北岸,距青海省会西宁70多公里,墓地坐落在村庄后面的半山白土坡上,是原始社会晚期的公共墓地葬群,也是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的代表。柳湾墓的随葬品有陶器、装饰品和海贝等。出土人面纹和彩塑人像彩陶壶。后者在陶壶表面贴塑出一个裸体人像,加以绘彩,突出性部特征,是具有 ...

• 藏娘佛塔及桑周寺

臧娘佛塔及桑周寺位于青海玉树州称多县仲达乡,通天河南岸,是一座寺庙。前身是一座苯教古刹,名为“仁真敖赛寺”。现存最早的古建筑为“臧娘佛塔·盛德山”,于北宋天圣七年(公元1030年)建成,藏传佛教界公认臧娘佛塔是藏传佛教佛塔的精华,它与尼泊尔的巴耶塔、西藏的白居塔为世界著名的三座藏传佛教佛塔。明宣宗宣德四年(公元1430年)将臧娘周围的苯教仁 ...

• 塔温搭里哈遗址

塔温搭里哈遗址,位于青海省都兰县巴隆乡,是这一地区青铜时代(约公元前2000年-前256年)典型的文化遗址。塔温搭里哈遗址中心部分开阔,外围环绕大小不等的山包数个,山包边建有房址,平面方形或圆形,土坯墙,存有木质建筑构件。它对研究甘青地区青铜时代的文化、聚落形态以及环境的变迁有重要科学价值。塔温搭里哈遗址,于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以国发 ...

• 马厂塬遗址

马厂塬遗址,是中国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马厂类型 (马厂期)、半山-马厂文化由此得名。在青海省民和县马厂塬乡边墙村。1924年,瑞典学者安特生(1874~1960)在西北进行地质考察时发现。1957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调查,1982、1984和1987年青海省文物管理处、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了复查。该遗址是研究青海东部地区古文化的主要遗 ...

• 石沟驿古城址

石沟驿古城盘踞在灵武市区东南45公里处的荒漠地带,位于石沟驿煤矿西侧,自古就是通往陕甘及京畿要冲之地,曾经名噪一时。来据史书记载,唐至德元年(756年)八月,石沟驿城由灵武节度使郭子仪驻兵于此所筑。当时,由于发生“安史之乱”,唐肃宗在灵武登基,郭子仪大将军率灵武军在此戍守,并且发现了香砟子煤,并用于烧饭、取暖和打造兵器。宋代时石沟驿 ...

• 田州塔

田州塔,亦称田州古塔,俗称姚伏塔,耸立在宁夏平罗县姚伏镇东一公里的柳荫丛中,位于皇祇禅寺院内,距平罗县城20公里。塔高38米,平面呈六角形,为九层阁式砖塔,底层南北各开一门,以供人出入。塔的基座南北长100米,宽80米,高4米。塔的每层开有6门,6个窜角,共48门;每门都镌刻有一佛龛,共48个佛龛;殊每个窜上悬挂铃铎一枚,共计48枚。塔从底到顶层 ...

• 鸣沙洲塔

鸣沙洲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名安庆寺永寿塔,原是一座八角落13级楼阁式砖塔。始建于西夏,塔建在一高出地面1.5米的夯土台上,塔底边长3.14米,六层以上已塌毁,残高约27米,1985年加固,修后高度为42米。塔身底层较高,为6.64米,往上逐层距离渐渐缩短。每级塔身都以叠涩砖作挑檐,檐下每面正中与转角处饰以斗

• 康济寺塔

康济寺塔建筑结构系平地而起密檐式空心砖塔,由塔身、塔座、相轮宝顶三部分组成,位於宁夏同心县韦州镇的古韦州城东南的康济禅寺废址内,塔建於西夏年间,塔高三十九.二米,外形呈八角形,为平地而起的密檐式空心砖塔,时代曾两次增修。康济禅寺逢西夏(一○四八年至一○六八年)初建盛八百多年,後毁於清朝同治年间。康济寺塔始建于西夏,坐落在大罗山东 ...

• 宏佛塔

宏佛塔位于贺兰县金贵镇红星村四组南面的一处废寺内,距银川20余公里。这是一座砖筑的三层八角形楼阁式与覆钵式兼构的复合体建筑,其造型独特,风格古朴,是国内罕见的一座古塔。始建于西夏晚期(1190—1227年)。宏佛塔因年久失修,加之地震、地下水位升高及风雨的破坏和侵蚀,残毁极为严重。宏佛塔,俗称“王澄塔”,坐落在宁夏贺兰县潘昶乡王澄村(今贺 ...

• 兴武营城址

兴武营古城位于盐池县城西北48公里的高沙窝镇二步坑村,坐落在明代两道长城交会处的低洼地上。据《嘉靖宁夏新志》卷三记载:“旧有城,不详其何代何名,惟遗废址一面,俗呼为半个城”。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都御史金濂始筑此城,就其旧基,设都指挥守备。城周回三里八分,高二丈五尺。池深一丈三尺,阔二丈。西、南二门及四角皆有楼。据实地考察古城略为矩 ...

• 大营城址

大营古城即宋夏时期养马城,建立时间不详,坐落在宁夏固原市中河乡庙湾村。距离固原市区不足5公里,该城占地14万多平方米,属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固原地区保护最为完整的古城之一,其规模之大以及保护的完整性在我区尚属罕见。遗憾的是,由于缺乏完整的保护方案,加上村民在古城内垦地播种以及河道取沙、自然侵蚀,这座古城面临着被“蚕食”的危险 ...

• 柳州城址

柳州城址位于海原县海城镇耙子洼自然村东南,距海城镇2.5公里,始筑于宋。西夏取海原地区后称“东牟会”,城内设“天都监军司”,驻重兵。城池为今海城原址,乾隆十四年(1749)为取水方便等诸因素,移地五里重新改堡为城(今海原县城址),柳州城址。 现在的柳州城址形呈长方形,长1300米、宽550米,残高4-7米,基厚7米,顶残宽1-3米,开南、北二门,绕 ...

• 七营北嘴城址

位于固原县七营乡以北5公里的北嘴村。城东西宽600米,南北长650米,有内城,南北宽450米,东西长550米。城内东北角有100米见方的小城堡,外有瓮城,长96米,宽36米。现存城墙高1—5米,顶宽1米,基宽9.5米。据载:此城建于隋,大业初,为他楼县治。唐神龙元年(公元701年)废,改萧关县。大中五年(公元852年)治五州。经宋、元,废于明万历年间,该城系 ...

• 省嵬城址

省嵬城遗址,西夏遗址。地在今宁夏石嘴山市庙台乡省嵬村。西夏太宗李德明于宋天圣二年(1024)始建。城呈方形,边长约600米,城墙黄土夯筑,今墙体颓圮,残存最高处15米左右,墙基厚13米。南墙中部有城门,门前尚留瓮城痕迹。出土有西夏时期的陶瓷器、铜、铁器、建筑材料及唐、宋、西夏、金代货币等。

• 固原古城遗址

固原古城遗址,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2014年7月21日,固原古城遗址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固原市区西边五公里处的原州区中河乡庙湾村,安静的坐落着一座面积达15万平米的巨大古城遗址,这是宁夏目前所见到的最大古城遗址。从城南侧的石碑得知,该城名叫大营城,建于宋代,距今已有一千年多年的历史。 从该城北门走进城中,放眼 ...

• 董府

董府距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1 7千米,在吴青公路北侧500米处,该府西临黄河,北倚秦渠,南与牛首山遥遥相望。董府是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系清末著名将领甘肃提督董福祥的府邸,因董福祥官加太子少保衔,又称“宫保府”。董福祥(1839—1908年)、汉族、固原人。在19世纪60年代因不堪忍受清朝廷腐败统治和压迫而倡集团练起事反清。后兵败投降湘军刘松山。 ...

• 灵武窑址

灵武窑址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南,灵武市城区东30公里磁窑堡。遗址面积32万平方米,遗址内遍布西夏(1038-1227年)和明清时期瓷片,并有窑址遗迹。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灵武窑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灵武县,东距灵武县城35公里,南距瓷窑堡镇4公里。窑址座落在南北长800米,东西宽400米的小山上。文化层厚约2-4米。该窑历史始于西夏, ...

• 水洞沟遗址

水洞沟古人类文化遗址,位于宁夏灵武市临河镇水洞沟村,距银川市19公里,占地7.8平方公里。民国十二年(1923年),由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桑志华在这里发现,通过发掘,出土了大量石器和动物化石。水洞沟因此而成为中国最早发掘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文化遗址,被誉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被国家列为“最具中华文明意 ...

• 刘平国刻石

此刻全称《龟兹左将军刘平国摩崖》,又名《刘平国治路颂》、《刘平国治关亭诵》、《龟兹刻石》等。8行,105字。在新疆拜城县东北150公里黑英山乡博扎克拉格沟沟口一巨型山岩壁间。汉永寿四年八月刻(永寿凡三年,次年六月改元“延熹”),隶书摩崖,记的西域都护府龟兹左将军刘平国带着6名秦人(汉人)和羌人筑关修路后,在旁边的石壁上刻下了一段文字,记叙 ...

• 吉尔赞喀勒墓地

吉尔赞喀勒墓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2019年10月,吉尔赞喀勒墓地被核定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吉尔赞喀勒墓地位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曲什曼村的一个台地上,那些大面积错落有致的黑白石条遗迹,一明一暗的光线中,给人以太阳崇拜的直观印象。2007年,新疆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这处墓地,经初步测定,距今2500年 ...

• 乌什吐尔和夏合吐尔遗址

乌什吐尔位于库车县三道桥乡西北渭干河出龙口处东岸,东南距县城约23公里。地处却勒塔格山南麓山坡上,西临河床断崖。与夏克吐尔隔河相望,南距库木吐拉遗址的1.7公里。乌什吐尔遗址呈南北向坐落,东西长约60~100米,南北长约210米。遗址城墙保存较好,墙基宽约3~6米,高约2.5~7米,顶部宽约0.7~3米。局部墙上有马面,转角处有角楼。夏克吐尔遗址破坏 ...

• 阔纳协海尔古城遗址

阔纳协海尔古城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2019年10月7日,阔纳协海尔古城遗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奎玉克协海尔古城模拟复原图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乌垒城设立西域都护府,以确保政令通行、丝绸之路畅通。20世纪初,海内外考古学者先后来到新疆,对府治遗址展开考察。但由于自然环境变迁、缺乏充足史料记载,西域都护府究竟在 ...

• 吉仁台沟口遗址

吉仁台沟口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尼勒克县,天山伊犁河峡谷中的尼勒克县恰勒格尔村,吉仁台沟口遗址最大的成就是找到了中国最早的用煤遗迹,初步断定其时间约距今3500年前后,相当于青铜时代中晚期到商代,这将人类使用煤炭资源的历史最少上推千年。2019年3月29日,“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北京揭晓,吉仁台沟口遗址入选。 2019年10月7日, ...

• 通天洞遗址

通天洞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乃县,距今有上万年历史。2018年1月23日,吉木乃县文体广新局局长表示通天洞遗址附近还有20多个洞穴,该区域将继续发掘。 2018年4月10日,通天洞遗址入选“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19年10月7日,通天洞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的一次文物普查中,有学 ...

• 伊宁陕西大寺

伊宁市陕西回族大寺另有凤凰寺、金顶寺、陕西大寺、陕甘 大寺等名称。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境内的一座著名大寺。该清真大寺始建于清乾隆计五年(),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增建,完成了大寺建筑。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据传,当初修建大寺时,当地衙门允许乡老到内地写“乜贴”,并从关内延聘建筑师来到祖国边疆的西大门地方修建了这座中国宫殿式的清真寺 ...

• 莎车加满清真寺

莎车加满清真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莎车县莎车镇第八居委会第五居民小组,保护范围:清真寺西边与寺围墙,北侧与水渠,东北角以围墙为界,东边与路边上水渠为界,东南边与果园围墙为界。保护范围面积11760平方米。2012年3月22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网站发布《关于公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的通知》,莎车加 ...

• 库车大寺

库车大寺,是信奉伊斯兰教的人民群众做礼拜的宗教场所,大寺坐落在新疆库车县城黑墩巴扎最高处。库车大寺距库车新城4公里,是新疆境内仅次于喀什艾提尕清真寺的第二大寺。伊斯兰教在库车传播后,约在15世纪营建此宗教建筑,初始为土建寺院,17世纪改作木结构寺院。1923年重修后遇大火焚毁。现存寺院为1931年建成,在80年代曾予个缮。原库车大清真寺于1918 ...

• 惠远钟鼓楼

惠远钟鼓楼位于古城中心,它的四个方向正对四个城门,为四层三檐歇山顶的木结构建筑。是一座体现清代建筑风格的古建筑。惠远钟鼓楼总高23.76米。第一层为基座层,每边长22米,外面用青砖仓砌,台上边缘有青砖花墙。基座四面有拱门,门宽各4.10米,内有十字通道,直通四大街,基座顶棚为方木拼铺,绘有八卦图,内壁也用方木、青砖镶砌而成。十字通道四角各 ...

• 哈纳喀及赛提喀玛勒清真寺宣礼塔

双塔公园(double-tower park)位于新疆塔城,是因园内保留的两座古塔而得名,公园东南角的塔名叫赛依提喀玛勒大毛拉礼拜寺宣礼塔,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是乌孜别克族的赛依提喀玛勒发动各族穆斯林群众募捐修建的,由从哈密请来的维吾尔族建筑师哈米扎设计监造。建筑风格塔座高3米,四方形,每面有6根浮雕圆柱。塔身高20米,为八角形,每面装饰 ...

• 拜吐拉清真寺宣礼塔

拜吐拉清真寺宣礼塔位于伊宁市新华东路,相传建于1773年﹙清乾隆三十八年﹚。是清政府直接拨款在伊犁修建的第一座伊斯兰教寺院。该寺占地面积约为1800平方米,由宣礼塔、礼拜殿、讲经堂组成。目前,除保留宣礼塔外,礼拜殿、讲经堂已被拆除,原址上已建成一座具有浓厚伊斯兰建筑风格的现代化寺院。宣礼塔坐西向东,攒尖顶,占地面积158.5平方米。东西长12. ...

• 巴仑台黄庙古建筑群

巴仑台黄庙位于和静县巴仑台镇老巴仑台沟内,海拔1450米,是一座规模宏伟的喇嘛寺院。素有“小布达拉宫”之称,宗教法名“夏尔布达尔杰楞”,意为“黄教圣地”,为1887年满汗王的父亲布彦蒙库在位时的建筑。始建于乾隆年间,落成于光绪十四年,修庙的能工巧匠远从内蒙、西藏请来,共花费了500两黄金。建成百余年来,一直是土尔扈特、和硕特喇嘛教徒朝觐圣地 ...

• 默拉纳额什丁麻扎

默拉纳额什丁麻扎:亦称默拉纳和卓墓,年代是明代,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库车县。在库车新老城之间。默拉纳是圣人后商的意思。额什丁相传为伊斯兰教之始祖,在宋理宗时来库车传布伊斯兰教,死后葬此。建有祠宇、分祠门、祠堂、墓门和墓室四部门、全部以绿色琉砖装饰,是曲型的伊斯兰教建筑,颇为壮丽。祠西廊下有匾额,上书“天方列圣”四个大字 ...

• 阿敦乔鲁石栅古墓群及岩画群

石栅古墓群及阿敦乔鲁岩画群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温泉县查干屯格乡乡吐日根村,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基点,向东、西、南、北各延伸50米。阿敦乔鲁石栅古墓群及岩画群,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2014年7月21日,阿敦乔鲁石栅古墓群及岩画群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阔纳齐兰遗址

阔纳齐兰遗址位于柯坪县阿恰勒乡。遗址由西北角驿站和南北区住宅建筑组成。驿站分布有西北方向的平台(亦称炮台)、官邸和较完整的城楼城墙。2013年,阔纳齐兰遗址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阔纳齐兰遗址官邸位于城搂之西30米处,残存墙基为青砖砌筑。城墙呈南北向一道,长约80米。北端为一角楼,平面长方形,南端为一平台,夯土筑。城墙上建 ...

• 道尔本厄鲁特森木古城遗址

道尔本厄鲁特森木古城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布克赛尔县莫特格乡奎德格村,又称准葛尔古城,被誉为“准噶尔汗国第一城”、“和布克赛尔第一城”、“江格尔故乡第一城”。道尔本厄鲁特森木古城遗址占地面积16.81万平方米,呈方形,城内有七、八处宫殿、寺庙,塔及房屋等砖瓦建筑物遗迹。为准噶尔汗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是准噶尔汗国时期新疆 ...

• 石城子遗址

石城子遗址位于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半截沟镇麻沟梁村东、河坝沿村南、麻沟河西北侧的山前缓坡丘陵地带。 因遗址东侧山涧边有大量岩石,故被群众称作“石城子”。2013年石城子遗址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4月,入围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项目遗址于1972年被发现。城址北高南低,依地势而建,现存北、西、东三面城墙。墙 ...

• 坎尔井地下水利工程

坎尔井地下水利工程是特有的一种利用地下水通过地下渠道灌溉农田的水利设施,位于新疆吐鲁番、哈密地区,被称为地下大运河。新疆地区共有坎儿井1400多道,总长度达五千多公里。其中吐鲁番市为538道,鄯善418道,托克逊180道,年径达,占吐鲁番总灌溉面积的30%以上。 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 ...

• 哈密回王墓

哈密回王陵位于新疆哈密市区西南1公里,有环城路相通,交通极为便利,地理坐标东经93°29′10“;北纬42 °28 ′47,海拔740米。又称哈密王墓,该陵墓位于哈密市西郊回城沙枣井。陵墓建筑群占地面积约1.3公顷,四周有围墙。建筑群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膸大拱拜(即回王坟),埋葬着七世回王伯锡尔及其大小福晋,八世回王默哈莫德及其王妃、王族40人。该墓 ...

• 叶尔羌汗国王陵

叶尔羌汗国王陵位于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老城和新城之间的阿勒屯德尔瓦兹以北,是叶尔羌汗国时期的王陵,它最早是在1533年为悼念赛义德王朝第一个汗王苏里唐赛义德而修建的。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叶尔羌汗国王陵又称阿勒屯麻扎,“阿勒屯”汉语意为“金子”,“麻扎”则为“坟墓”。整个国王陵面积1050平方米,始建于1533年 ...

• 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墓

喀拉汗王朝时期喀什噶尔人麻赫穆德·喀什噶里,以其语言学巨著《突厥语大词典》闻名于世,11世纪末去世,安葬于他的故乡——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西南48公里的乌帕尔山上。这座小山高出地面70公尺,为了纪念这位不朽的学者,这座小山被人们称为“艾孜热特毛拉木”——“圣人山”。建筑布局及周边环境编辑墓地周围还起建了陵殿与礼拜寺,占地面积达1200 ...

• 五堡墓群

五堡墓群位于哈密市屋堡乡西北约2公里的戈壁深处,距今3200多年,是个面积约5000平方米的原始社会晚期的氏族公社墓群。墓地分布在一土包上,平面呈半圆形,墓葬排列密集,在地表不见封土,出土有木器、陶器、石器、骨器、铜器、毛纺织品、皮革制品、干尸等。墓区于1978年发现,经三次发掘共清理墓葬113座。现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堡古墓 ...

• 通古斯巴西城址

通古斯巴西城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和县排先拜巴扎乡境内,为唐安西都护府下的军事重镇,是古代龟兹较大的古城堡之一。1949年以前发掘,城内有房屋遗址、木器、布巾等,并有唐大历年号的文书残纸。平面轮廓呈方形,边长220米,面积4.9万平方米。城墙高6.2米,地表有夹砂红陶片,器形有钵、大陶缸等。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艾提尕尔清真寺

艾提尕尔清真寺 : 位于喀什市中心的艾提尕尔广场西面,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规模宏大的伊斯兰教寺院建筑。占地约1.68万平方米,由寺门塔楼、庭园、经堂和礼拜殿四大部分组成,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门塔楼正对艾提尕尔广场,天蓝色寺门宽4.3米,高4.7米,门两侧各有短墙相接;外两侧各有一高12.5米的砖砌圆柱,底粗顶细,柱顶各有一塔楼,楼上竖立一 ...

• 察吾乎古墓群

察吾乎古墓群,位于和静县哈尔莫墩乡北部、天山南麓山前地带的察吾乎沟口至觉伦吐尔根村北面的洪积台地上,在方圆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五片较大的墓地,共约两千余座墓葬。察吾乎沟古墓群,是新疆目前发现的最大一处氏族公共墓地。墓葬密集,排列有序,规模宏大,石围墓、屈肢葬和带流彩陶器是其文化的主要特征。除3号墓地为东汉早期外,主要墓葬的年代大概 ...

• 焉不拉克古墓群

焉不拉克古墓群,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新疆境内最重要的一处早期铁器时代遗存 。焉不拉克古墓群,距今2500—3000多年,焉不拉克古墓群范围较大,总面积8000多平方米。焉不拉克古墓群,墓葬排列密集,出土文物中陶器较多,常见有单耳豆、腹耳壶、双耳罐等,彩陶纹饰多S纹,竖线纹,云雷纹,双钩纹这些与甘肃地区辛店文化和四坝文化的同类器型和彩陶纹 ...

• 三海子墓葬及鹿石

三海子墓葬及鹿石,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河县查干郭愣乡三海子夏牧场,为青铜时代的一处墓葬,距今约4000年。三海子墓葬及鹿石,面积约16.25平方公里地域的四个分布区内计有石围石堆墓、石棺墓30余座,鹿石19通。什巴尔库勒石围石堆墓,石堆直径78米,残高25米;石围直径210米,宽3~5米,最大的石堆重约为30万吨。三海子墓葬及鹿石,其年代为青铜时代 ...

• 奴拉赛铜矿遗址

奴拉赛铜矿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尼勒克县城南约3公里的喀什河南岸、阿吾拉勒山北坡的天山奴拉赛沟中,是一处春秋战国时期的遗址,距今约2600至2400年,遗址分采矿和冶炼两部分。采矿遗址,已经发现10余处竖井洞口,冶炼遗址,仅存一段长20米,宽1.5米,厚0.5米的炉渣堆积,堆积层中含矿石、炉渣、兽骨、碎陶片。奴拉赛铜矿遗址,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 ...

• 天祝东大寺

天祝东大寺,藏语称“大通贡钦贴桑达吉琅”(dac-thang-dgon-chen-thos-dar-rgys-gling,意为“大通大寺闻思振兴洲”),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赛什斯镇,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该寺因位于连城妙因寺以东,故名“东大寺”。2019年10月7日,被核定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天水纪信祠

纪信祠又称城隍庙,位于天水市大城北街十字路口。纪信生年不详,从他死难的汉王三年推算,它应该是战国末期到西汉早期的人物。大概由于纪信所有的辉煌都定格在了他舍身取义的一瞬,所以关于他的祖籍,自古也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如四川的西充,山西的洪同,可在陇山之右的甘肃,人们依然相信纪信就是天水人。这样的认识,主要是因为天水城隍庙也就是纪信祠里 ...

• 永昌北海子塔

北海子塔,又名金川寺塔、观河楼塔,位于金昌市永昌县城北一公里武当山南的金川河南岸石台地上(现为北海子公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北海子塔建设年代未详,明清重修。楼阁式实心砖塔,八角七级,通高二十五米。塔角装有琉璃兽头及风铃,层层置单檐,以砖叠涩衬挑出。一至三级交错开门,至顶端寇以圆锥形铁刹。塔基层东、西壁题有“定西戍”、“光东阁” ...

• 张掖东仓

张掖东仓位于张掖甘州区马神庙街东仓巷内。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清代沿用并增建,民国时期屡有修葺。又名永丰仓、甘肃仓。现存9座,仍沿用为粮仓。2019年10月7日,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仓房为土木结构,平面呈长方形,每座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高2.5米,宽3.65米,墙为土坯砌筑,门边用青条砖砌筑。仓房底层为木板,高于地面, ...

• 武山圣寿寺

武山圣寿寺,古建筑,位于甘肃省武山县。武山圣寿寺,又称官寺,原名寿圣院、寿圣寺,位于武山县城南门坡西侧,是城内现存的唯一古代佛教寺院建筑。官寺承载了700多年的历史信息,原建筑规模较大,从北向南,分山门和下、中、上三院,曾有天王殿、三官殿、股肱殿、钟楼、鼓楼、燃灯佛殿、十八罗汉堂等建筑,现仅存中院的燃灯佛殿及其东西两配殿,保存着鲜明 ...

• 福津广严院

福津广严院,位于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县三河乡柏林寺村。今名柏林寺。始建于宋代,清代扩建,占地2000平方米。2019年10月被核定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津广严院现存前殿、山门、两侧僧房。前殿坐北朝南,土木结构,面阔五间(20米),进深四间(16米),单檐桃角灰瓦歇山顶,九脊十兽,正脊两端鸱吻张嘴吞脊,脊面上嵌饰缠枝牡丹花卉砖雕,下嵌棋琴 ...

• 吴挺墓

吴挺墓,位于甘肃省成县。2019年10月,吴挺墓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吴挺墓位于甘肃省陇南市成县城关镇北关村,为南宋王朝利州西路安抚使、武功郡开国公吴挺之陵园,东南距成县县城中心约2公里。庆元四年(1198)春,南宋皇帝宋宁宗为吴挺在成州(今甘肃成县)营建陵园,于嘉泰三年(1203)十月建成,陵园占地约10万平方米。后因吴挺之子吴曦叛 ...

• 小川瓷窑遗址

小川瓷窑遗址,位于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2019年10月,小川瓷窑遗址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小川瓷窑遗址,位于白银市平川区宝积镇小川村北的瓷窑沟内,西距城区15公里。遗址沿瓷窑沟北岸自东向西分布,由依山而建的直烟窑向平地而建的馒头窑过渡,规模渐次宏大,分布面积达60万平方米。窑址主要由黑石岘遗存、大水沟遗存、老瓷窑遗存和靖远 ...

• 石家及遇村遗址

石家及遇村遗址,位于甘肃省宁县。石家墓地和遇村遗址经历了多年的发掘过程,其中克服了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此次入围,首先是因为该遗址的发掘填补了近年来我省陇东地区关于两周考古的空白,弥补了过去文献有关西北地区两周封国部族记载的不足,增强了学术界对两周时期西北地区考古学文化及其所反映的政治格局演变的新认识。其次,从出土文物的等级来看, ...

• 锁阳城古渠道遗址

锁阳城古渠道遗址位于瓜州县锁阳城镇桥子村南坝二队正南8千米处的戈壁荒漠中,分布于锁阳城东南。锁阳城古渠道遗址位于瓜州县锁阳城镇桥子村南坝二队正南8千米处的戈壁荒漠中,分布于锁阳城东南。  1987年当地文物考古工作者对该遗址进行了调查。从航片上看,各种渠迹如干渠、斗渠、支渠、毛渠等俱全,呈树枝状展布,有各种渠迹100余处。在锁阳城遗址南 ...

• 黑山岩画

黑山岩画位于嘉峪关市西北约20公里的黑山峡谷的峭壁陡崖上。2020年4月1日,《嘉峪关市黑山岩画保护条例》经甘肃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审查批准。黑山岩画位于嘉峪关市西北约20公里的黑山峡谷的峭壁陡崖上。战国至明。岩画主要集中在四道鼓形沟、红柳沟、磨子沟、石关峡口等处,计有153幅,延绵约2公里。岩壁黑紫色,刻石较浅,手法 ...

• 大黑沟岩画

大黑沟岩画位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城东约40公里处的大黑沟,绵延3.5公里,分布零乱,位置高低不一,最高处距地面100多米,最低处只有两三米。岩画共有34组,图案190多幅。  画面多采用凹刻和凸刻形式,大部分刻画在避风向阳的山坳陡峭的花岗岩和石灰岩上,大部分内容为射猎、放牧、练武、乘马作战等场面。图中动物有梅花鹿、大角羊、野牛、野骆驼、象、虎 ...

• 金天观

金天观在兰州市七里河西津东路5号,唐代称为云峰寺,宋代改为九阳观。明肃庄王于公元1400年重建道观,因地处城池正西,在五行中西方属金,故名金天观,占地57.9亩。金天观现为兰州市工人文化宫。金天观(兰州市工人文化宫),因观内供有雷祖神像,又名“雷坛”,是早年道教在兰州传经的圣地。昔日金天观殿阁崇巍,回廊幽曲,松柏槐榆错杂遍布。中为雷坛, ...

• 兰州府城隍庙

兰州府城隍庙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城关区张掖路中段。建于宋代,有殿3楹,祀奉汉将军纪信,又名纪信庙。明代重修后改易现名。兰州城隍庙坐北向南,占地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 大门3间,为忠烈侯坊,二门为硬山顶式环廊戏楼,北有卷棚歇山顶式享殿,后为重檐歇山顶式正殿,左右有厢房、钟鼓楼等。回廊下原有壁画,现已不存。 现有建筑 ...

• 酒泉鼓楼

酒泉鼓楼位于中国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酒泉城中央,最早创建于东晋穆帝永和年间(公元346-353年),是前凉政权酒泉郡太守谢艾主持重修的酒泉城(时称福禄县城)东城门。也叫“谯城”,即为守城戎卒打更巡逻、报时、防寇报警的地方。现存的鼓楼,是清朝光绪31年(公元1905)重修的,基座是方形,上小下大,底部周 ...

• 圣容寺

圣容寺,全名御山峡圣容寺,又名感通寺,位于今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始建于公元561年。公元609年,隋炀帝西巡,驾临此寺,改名感通寺。贞观十年,唐玄奘取经回归途中在该寺坐禅诵经,香火鼎盛时,住僧数千之众。圣容寺是我国为数不多保存较为完好的千年古寺之一,有关圣容寺的典籍在敦煌莫高窟231窟存有两幅壁画,详尽描述了一段奇异的传说:圣僧刘萨诃云 ...

• 海藏寺

海藏寺,明朝宪宗皇帝赐名清华禅寺,故又名清华禅寺。位于凉州城西北2.5公里处,占地13460平方米,是西北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之一,被誉为“西北梵宫之冠”。 海藏寺,海藏寺扩建于南宋淳佑九年(公元1247年),是凉州乃至西北最有影响力的佛教活动道场、现存最为完整的千年宝刹圣地。清朝康熙二年(1663年),孙思克被擢升为甘肃总兵,镇守凉州,官至太子 ...

• 五泉山建筑群

五泉山建筑群位于中国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五泉山公园内,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元代,明、清两代及民国年间多次增建重修。五泉山建筑群现有庄严寺古建筑群、浚源寺古建筑群、二郎庙、文昌宫古建筑群、大悲殿、武侯祠、地藏寺、卧佛殿、嘛呢寺古建筑群、酒仙祠古建筑群、千佛阁、三教洞、清虚府古建筑群、万源阁、青云梯、木牌坊、 ...

• 洮州卫城

洮州卫城位于甘肃临潭县城东3 5公里的新城乡新城村。俗称新城,与旧城(旧洮堡址)相对。据《洮州厅志》、《洮州卫城竣工碑》载,为明洪武十二年(1379)西平侯沐英所筑,明、清两代多次重修。1913年后为临潭县城。洮州卫城位于临潭县新城镇。据《卫城竣工碑》记载,卫城筑于明洪武十二年(1397),同时隍庙亦竣。洮州卫城坐北面南,依山而建,平面呈不规 ...

• 崆峒山古建筑群

崆峒山古建筑群位于平凉市崆峒区城西12公里处国家首批5A级风景名胜区崆峒山内,初建于唐宋时期,现存主要建筑为宋代和明代的建筑遗存,清代曾不同程度予以修葺。崆峒山古建筑群由皇城建筑群、雷声峰建筑群和凌空塔组成,现存16处文物点,总建筑面积4636.57平方米,2013年3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崆峒山古建筑群位于平凉市 ...

• 双塔寺造像塔

双塔并列于王台村东侧山腰小台地南端,相距8米。旧有寺院,早圮,现留石雕残佛像三身和寺院遗迹。佛塔通体以红砂岩石料打制、凿磨镶砌而成,体型瘦长,犹如圆锥,雕作华丽,由东向西编号为一、二号。一号塔平面呈八角形,十一层,高约12米。第一层八面,每面宽40厘米。顶有石制刹柱,刹座上置覆钵、相轮、宝珠。各层塔檐凸出塔身,塔身置于圆形仰莲盆中。 ...

• 塔儿湾造像塔

合水县城东北部约70公里的太白乡苗村川塔儿湾村,因一座堪称中国造像塔之最的石造像塔而闻名。塔儿湾石造像塔,始建于宋代,以凿磨的红砂岩石条块叠砌而成,平面呈八角形密檐式建筑,共十三层。《中国名塔》一书认为它是中国最为纤细的古塔,将其列为稀有的古建筑和珍奇的名胜之一。高约12米,经宽一点四米,原无台基及基座,形体清癯纤细,塔身第一层特高 ...

• 肖金塔

肖金塔位于庆阳市西峰区肖金镇街道中心,建于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  肖金塔为八角七级仿木构楼阁式砖塔,原为七层,高30.18米,现存六层,高21.75米。由塔基、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塔身每面有砖制仿木斗栱、上承叠涩出檐,檐口做出飞檐、滴水,无瓦件盖顶,檐上施平座和栏杆。塔身各层有门或雕刻板门与直棂窗。塔体檐角以细白砂石雕成飞天和龙头 ...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