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旭光村二号遗址
旭光村二号遗址 : 旭光村 二号遗址位于渭滨区马营镇旭光村 东约300米处,沙河沟水和清水河分别从遗址 西部东部流过,地属两河之间的二级台地。遗 址范围北临西宝公路,南依台塬,东西濒河,东 西700米,南北400米。地势北高南低,坡度平 缓。遗址区断崖上有断断续续的文化层,厚约 1~1.5米,内涵丰富,也有大量灰坑和墓葬。遗 址中出土新石器时代的泥质红陶瓶、钵、 ...
旭光村二号遗址 : 旭光村 二号遗址位于渭滨区马营镇旭光村 东约300米处,沙河沟水和清水河分别从遗址 西部东部流过,地属两河之间的二级台地。遗 址范围北临西宝公路,南依台塬,东西濒河,东 西700米,南北400米。地势北高南低,坡度平 缓。遗址区断崖上有断断续续的文化层,厚约 1~1.5米,内涵丰富,也有大量灰坑和墓葬。遗 址中出土新石器时代的泥质红陶瓶、钵、 ...
高家村遗址 : 高家村位于宝鸡市渭滨区渭河与清姜河的 交汇处,村南靠秦岭,村北多属渭河二级台地。 1989年至1990年,该村砖厂取土时发现了陶器, 文物工作者前往该村进行实地调查,随后宝鸡市 考古工作队进行了清理发掘。发现的墓葬为土圹 竖穴,也有偏洞室,葬式直肢。出土器物几乎全 是陶器,器形分类简单,只有高领袋足鬲和陶罐 两大类。高领袋足鬲又分为双耳鬲 ...
新民遗址位于千阳县城关镇新民村南,千 河北岸二级台地上,南邻千凤公路,北接县面粉 厂、医院,地势平坦,现为耕地。面积约4.5万 平方米,属新石器时代、周、汉居住遗址。文化 层厚1.5米,采集有泥质红、灰陶和夹砂红陶片, 纹饰有线纹、绳纹,可辨器形有盆、罐、尖底瓶 等,同期还发现汉代的泥质灰陶和折腹盆残片以 及绳纹板瓦、筒瓦、云纹瓦当、几何纹砖、陶轮、 ...
毗庐寺村遗址,新石器时代,宝鸡,千阳县城关镇毗寺村,古遗址,第四批 毗庐寺遗址 : 毗庐寺遗址位于千阳县城关镇毗庐寺村内二 级台地上,遗址区南、北、西三面为断崖,东邻 千高公路。为新石器仰韶文化居住遗址。遗址区 内暴露灰层,白灰居住面,出土有泥质红陶和夹 砂灰陶片,纹饰有篮纹、附加堆纹、卷云纹,可 辨器形有钵、尖底瓶,同期出土的还有石斧、石 锛 ...
望鲁台遗址位于千阳县城关镇西关村裴家 台北塬上。望鲁台土冢在遗址中部,西临冯坊 河,东接千河,地势平坦,现为耕地。望鲁台遗 址为新石器仰韶、龙山文化居住遗址,面积约 17.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米。暴露有白灰居住 面及灰坑,采集标本有泥质和夹砂红陶片,其纹 饰有粗绳纹、篮纹、划纹、方格纹、锯齿纹等, 可辨器形有钵、罐、尖底瓶、鬲、壶、环,还发 现石斧 ...
丰头遗址位于千阳县柿沟乡丰头村南,东 南距千阳县城约13公里。遗址分布于千河南岸 二级台地之上。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200 米,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该遗址是1991年调查首次发现的,1992~ 1993年,配合宝(鸡)中(卫)铁路的建设施工, 考古人员曾对该遗址进行过考古发掘。通过考古 调查与发掘获知,该遗址的文化内涵主要属于仰 韶文化,但可区分为三个不同类型 ...
第二坡遗址位于眉县营头镇东北2.5公里的 霸王河西岸的台塬上,是以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 为主体的原始社会聚落遗址。总面积15万平方 米,东至崖边,西至塬顶,南至第二坡村一组北 端,北至第二坡村四组南端。地势西高东低,呈 缓坡状。南北长500米,东西宽300米。遗址文化层厚度1.5~4.5米。以新石器时代 仰韶文化的遗存为主体,同时也有西周时期的遗 存发现。从断层 ...
杨家沟遗址位于宝鸡市陈仓区千河镇千河 的东岸二级台地上,杨家沟村就压在遗址之上。 1988年文物普查发现。遗址为新石器仰韶文化 居住遗址,东到冯家山,西到千河沿岸,南到朱 家崖,北到杨家沟村六组。范围东西250米,南 北450米。地势东高西低。遗址区内到处可见较 多陶片,宝鸡峡引渭渠两岸断崖面上有厚2~4 米的文化层多处,大小灰坑不少,遗物较多。可 辨器形 ...
原子头遗址位于陇县县城西北约1.5公里的 千河与其支流北河交汇地的黄土台塬东端的二级 台地上,台地下为原子头村。遗址三面临河,西 依台塬,处在一个三角地带。台塬蜿蜒,当地人 称为“青龙山”,与陇山一脉相通。遗址整体地 形西高东低,由陡斜转向平缓,从青龙山头的东 端起,下延至整个台地,普遍有新石器时代遗址 和汉唐等时期的墓葬分布。东西约600米,南北 约 ...
仝家沟遗址位于宝鸡市陈仓区千河镇仝家 沟村西50米的千河二级台地上。1988年文物普 查确认仝家沟遗址可分为一号和二号遗址。一号遗址时代为新石器仰韶文化 (庙底沟 和半坡晚期类型)时期的居住遗址。遗址东临仝 家沟,南到谢家崖,西到公路边,北近油库,铁 路从西部纵穿,地势平坦。范围东西1500米,南 北400米。遗址区域广,断层多,有300米左右 的连续文化层和多 ...
塔稍遗址位于宝鸡市渭滨区高家村乡塔稍 村南。这里是秦岭北麓的浅山地带,因而地势多 为坡地,由于人们平整,现呈现多层梯田。遗址 东到断崖,北到壕边,南到部队输油管道,东西 300米,南北100米,面积约3万平方米。遗址中的遗迹主要暴露在村南二级台地的 断崖之上,文化层厚1.5~2.5米,时代为新石 器时代、商、西周。暴露袋状灰坑多处。采集有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 ...
西塬化石出土地 : 西塬化石点位于旬邑县后掌乡西塬村南坡 头组南,面积1750平方米。1975年在距地表25 米的第四纪黄土层中出土象骨架、门齿、臼齿、 髋骨、肩胛骨等化石。其骨架基本齐全,拼对后 长约13米,高约4.3米,被命名为西塬古象。门 齿长3.17米,径0.14米,断面扁圆,平行排列, 弯度很小,该古象与甘肃合水发现的黄河剑齿象 相似,生活在距今约300万年的更新 ...
坎家底遗址(坎子底遗址),新石器时代— 商(先周)代。位于李台乡歇子底村西100米的 渭河北岸二级台地上。地形东、南、西三面低下, 形似半岛,东距李家台村500米,西距杜家坡村 1500米,北距陇海铁路100米,南为渭河滩地。 遗址以新桥路为中心,东西200米,南北150米, 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2米。在遗 址西部断崖上,灰坑、灰层连片暴露,灰层上限 距地表0. ...
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暨八路军总部旧址 : 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暨八路军 总部旧址位于泾阳县云阳镇西街的文家大院。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东北军总司令张学良 和国民党第十七路军司令杨虎城为逼蒋抗日,在 西安发动了震惊中外的 “西安事变”。以何应钦 为首的亲日派利用此机,伺机发动内战,对西安 形成包围之势,内战一触即发,形势十分严峻 ...
马家河石窟寺 : 马家河石窟寺位于旬邑县排厦乡马家河村 西南1500米处,东北距旬邑县城12.5公里。马 家河村位于三水河东岸,村东南有一山峁名菜花 山。菜花山海拔高度为858米,相对高于马家河 村150米,是这一带三水河东岸的制高点。菜花 山平面呈扇面形,其北侧为悬崖绝壁。三水河从 山脚下峡谷北来西折蜿蜒而去,使菜花山北侧绝 壁正对三水河谷,山顶与河床相对 ...
孟店民宅位于三原县鲁桥镇孟店堡村中。 宅主周氏,清中晚叶本地大绅。其宅第始建于清 嘉庆年间(1796~1820年),原规模宏大,计有 17座院落。后屡遭兵火焚毁。现仅有一座,占地 面积约980平方米,坐北朝南,宅院东西宽13. 8米,南北纵深71米。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为门 楼、屏风、前院、二道门、中院、前堂、大厅、 内院和后院。布局严谨、对称,次序井然。建筑 采用 ...
礼泉文庙位于县城内中山街礼泉二中内, 坐北向南。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清康 熙、雍正、嘉庆、咸丰年间均进行过修葺或扩建。 庙址全长128.8米,宽11.1米,面积2717.6平 方米,除棂星门于1975年被拆除外,其他建筑 大都保存完好。文庙大门棂星门为三楼四柱歇山顶木构建 筑。门内有一砖砌半月形泮池,池后有硬山顶出 单昂三间戟门一座,檐高4.23米,面阔11.33米 ...
东里花园(明、清建筑),传为唐大将军、卫 国公李靖故居,位于三原县城北郊3公里的东里 堡村。据园内涵碧池石刻记载,部分园林建于明 弘治辛酉年(1501年),花园原占地48亩,故名 “半顷园”。又因主人希望子孙后代边耕边读,又 名 “半耕园”。据《三原县志》记载,经过三次 整修,清咸丰年间初修,同治年再修,光绪年三 修,在渭北 一带堪称风景胜地。花园原分为内外 ...
泾阳文庙大成殿泾阳文庙位于泾阳县城文庙街南端,坐北 向南,南临环城路,其余三面临“人”字形街道。 文庙始建年代不详。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 年),毁于地震。明代嘉靖、万历、崇祯,清代 乾隆、嘉庆、道光年间文庙均有修葺;清同治元 年(1862年)文庙全部毁于回民起义。清同治四 年(1865年)知县黄傅神等筹修大成殿,光绪十 一年(1885年)安吴堡吴氏捐银四万两 ...
唐家民宅是唐氏家族的庄园,位于旬邑县 城东北7公里处的太村镇唐家村中,清代建筑。 唐氏为清代晚叶当地豪绅,财势大,官爵高,名 扬西垂,时称“三水(旬邑旧称三水县)唐家”。 唐宅原有87座院落,现存5座,占地约4600平 方米。主体建筑均为砖木结构,硬山灰瓦顶。共 分为三组:第一组三院并列为一体,通宽45米, 纵长37米。各院均依中轴线布局,分别建有门 厅、厢房、 ...
太壶寺大殿位于泾阳县城二条街中段,据 《泾阳县志·卷二(建置志·寺观篇)》记载:“太 壶寺”前身乃苻坚行宫(351~396年)。苻坚是 前秦的国王。前秦是氐族苻坚于公元351年在关 中建立的政权,都于长安,历时45年(350~394 年)亡。隋文帝时(581~604年),其母好佛,文 帝改行宫为佛寺,起名 “太壶寺” (一说“中兴 禅寺”)。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改称“中 ...
古龙桥位于三原县南北二城之间的清峪河 上,是关中地区现存最完整的一座明代厚墩三联 拱石桥,又称崇仁桥,俗称三眼桥。古龙桥南北 走向,横跨清河上,全长110米,桥面长54.5米, 宽10.95米。此桥设计独特,采用三孔不等跨拱 桥形式,中间一孔大净跨17.5米,两边两孔小 净跨7.4米。为了美观,桥两边孔采用对称半圆 形式,为了增大强度,中孔采用尖拱顶,也叫二 心圆或两 ...
文庙大成殿 : 文庙大成殿位于兴平县城关镇县门街,是 文庙的主体建筑之一。据碑石资料和民国12年 《兴平县志》记载,文庙大成殿始建于明洪武五 年(1372年),明嘉靖、万历及清代屡有修葺,现 保存完整。大成殿坐北面南,砖木结构,面阔五间,进 深三间,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17.6米,南北宽 14.5米。前檐有回廊,廊深3.4米。柱径0.47米, 柱高3.82米。前后及东西檐均有 ...
千佛铁塔 : 千佛铁塔,亦名福昌寺铁塔,位于渭城区北 杜乡杜镇西村,福昌寺遗址上。“福昌寺”创建 于金大定年间,塔创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 年),竣工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福昌寺的 原有建筑,除千佛塔尚在外,余皆不存。千佛铁塔,九级,铁铸,平面呈八角形,立 面呈楼阁式,层层有窗,中空有梯,角柱铸成金 刚力士像,顶立层楼,十分得体。各层环周铸铁 佛多尊, ...
凤凰台位于渭城区仪凤街,地处旧咸阳城 区的偏北处。属高台庙宇建筑,原为明代咸阳城 的北城楼。台座原系城墙。明咸阳城建于洪武四 年(1372年)。原城面积较小,北墙在今仪凤东 街和仪凤西街略南之处,西墙在今永绥街、清泰 街略东之外,后因商业发展,城址显得狭小,故 又向北、西两方向扩展,另筑城墙。原来的北城 楼因其建筑殊异,另具风格,且为当时全城最高 之处 ...
刘古愚墓位于秦都区马庄乡天阁村西北 1200米处,清光绪三十年 (1904年) 葬。刘古 愚(1843~1903年),名光,字焕堂,号古愚,陕 西咸阳天阁村人,清末著名教育家。曾任陕西味 经书院院长、崇实书院院长、甘肃大学堂总教 习,著有《烟霞草堂文集》等。因属陕西维新派 首领之一,光绪二十九年八月十三日被清廷杀害 于兰州市郊,家人用马车把遗体运回天阁村草 埋。现墓 ...
李仪祉墓 : 李仪祉墓位于泾阳县王桥镇寺背后村南, 1938年建。李仪祉墓李仪祉(1883~1938年)名协,字宜之,后 改为仪祉。陕西蒲城人,同盟会会员,是我国近 代著名水利专家。早年留学德国,习水利工程, 学成回国,悉心研究古代治水经验,创办河海工 程学校、三秦公学、西北农学院。曾在河海、西 大、北大、同济、中山、交大、西农先后担任教 授、教务长或校长以及 ...
冯晖墓 : 冯晖墓位于彬县城西南约21公里处的底店 乡前家嘴村。从村向南1公里处只见一庞大的凹 沟呈现在眼前。此沟就是当地群众常说的冯家 沟。冯家沟四面环山,沟壑纵横。沟内北高南低 为缓坡地形,茂林修竹,景色绮丽,该墓就坐落 在风光宜人的向阳坡地上。两边有潺潺的溪流流 向南边两山垭口处,垭口处有一口泉眼,日夜不 息地奔流,当地人戏称为“二龙戏珠”, ...
王徵墓位于三原县张家坳乡南宋村西100米 处,原墓封土及墓碑于1961年平毁,1990年于 原址重筑墓冢,呈圆丘形,底径5米,高约2.1 米。墓前新立墓碑1通。王徵 (1570~1644年),字良甫,号葵心, 陕西泾阳县人,明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历 官直隶广平府推官,南直隶扬州府推官,山东按 察使司佥事。在扬州时结识德籍传教士邓玉函, 入天主教,译有《远西奇器图说》,著有《 ...
马理墓,明代,位于三原县新庄乡上马村。 《关中胜迹图志》载: 马理墓“在三原县西北五 里”。薛应旗《马理墓志》载: 明“嘉靖三十六 年十月,葬公 (马理) 于丁村茔”。当地群众称 马理墓为马御葬。墓封土在“文革”中被夷为平 地,近年在原址重新起冢。墓前旧有乔蕊宁撰文 的《马理墓碑》 已佚。马理 (1474~1556年),字伯循,号溪田, 陕西三原县人,宏道书院学 ...
胡登洲墓位于咸阳市渭城区窑店镇胡家沟, 地势高亢,视野宽广,南眺渭河,北依五陵塬, 环境优美。该墓高1.5米,墓长3米。整个墓冢 被青藤覆盖,墓前竖有2米高石碑一通,上书“胡 太师登洲墓”。胡登洲,字明善,回族,明代咸阳渭城乡人。 生于明嘉靖元年(1522年),死于明万历二十五 年(1597年),享年76岁。胡登洲一生致力于伊 斯兰教经堂教育事业,中国穆斯林经堂教育的 ...
陶穀墓位于彬县城关镇刘家湾村东边台地 上,呈不规则圆丘形,东西长12米,南宽5米, 北宽6.5米,高5米。墓前有“宋代文人陶穀墓” 碑石一通,为彬县人民委员会1957年12月5日 所立。陶穀(903~970年),北宋嶙州新平(今陕 西彬县)人。仕后晋,为知制诰掌内外制,参与 机要。历仕后汉、后周,为翰林学士、礼部侍郎。 陈桥兵变,赵匡胤禅代,未备禅文,陶氏取出怀 中预拟禅 ...
牛弘墓 : 隋牛弘墓位于长武县相公乡相公村西300米 处,现存夯筑封土呈圆丘形,高4.24米,南北 向底径略长为20米,东西向底径略短为12米, 底周长为53米。在封土东北约100米处有砂岩 质圆雕石人2尊,均为裸体、跪姿,双手合抱于 胸前。东边的石人高1.70米,肩宽0.66米,主 要特征是:两乳高突,面部板平,嘴眼分别用三 个圆孔表示,当为女性。西边的石人残高1.32 米,肩宽 ...
唐杨贵妃墓位于兴平县马嵬镇街西马嵬坡 上。杨贵妃(719~756年),小字玉环,号太真, 祖籍弘农人,后迁蒲州永乐 (今山西芮城)县。 蜀州司户杨玄琰之女。杨玉环父母早丧,从小被 其叔杨玄珪收养。稍长,天生丽质,善歌舞,晓 音律。被宦官高力士推荐为寿王瑁 (唐玄宗子) 妃。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武惠妃死,唐玄宗 思念日甚,而后宫众嫔妃无一人适宠。宦官们趁 机奏请 ...
于志宁墓位于三原县陵前镇兴隆村东200米 处的平坦耕地上,此墓原有封土被削平。墓地附 近尚存墓冢4座,墓主分别为于孝显、于知微、 于遂古、于大猷等。于志宁,字仲谧,京兆高陵 (陕西高陵) 人,为唐太宗十八学士之一。隋大 业末年封为冠氏县长,贞观三年(629年),加授 散骑常侍,行太子左庶子,累封黎阳县公。永徽 元年 (650年) 加光禄大夫,进封燕国公,此后 又先后 ...
安金藏墓位于今永寿县城东南约5公里的永 安(安家空)村中,北面紧靠一村民后院墙,南 面50米有一条东西向山沟。东西两面为平地。现 存封土呈圆丘形,高2.5米,南北径11米,东西 径10米,占地110平方米。墓前有碑一通。碑为 石灰岩质,身首一体,圆首圭额,额内阴刻正楷 “旌表”二字。碑首浮雕二龙戏珠。碑文为阴刻 隶书,下部埋入土中,碑座不详。碑高3.00米, 宽0.76 ...
长孙无忌墓位于永寿县城东北约30公里的 渠子乡永寿坊村东200米处。墓地周围皆为耕 地,视野开阔。墓冢蚕食严重,现存封土呈圆丘 形,直径5米,高仅2米。但墓地原有痕迹清晰 可见,占地面积为1840平方米。据当地群众说, 墓前原有墓碑一通,现已佚失。封土南5米处现 有保护标志碑一通。长孙无忌墓长孙无忌,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其先祖出 自后魏献文帝第三兄。初为拓 ...
隋炀帝陵 : 隋炀帝陵位于武功县武功镇西塬落杨村东 北400米处,南近沣河,北为开阔耕地,东邻罗 家堡,整个地势呈北高南低状。墓封土为圆丘 形,底径约25米,残高5米。另有一说:炀帝卒, 葬扬州雷塘,此墓系衣冠冢。隋炀帝陵隋炀帝,名杨广(569~618年),为隋文帝 杨坚之子,是隋代第二位皇帝,公元604~618年 在位。即位后营建东都洛阳,大兴土木,修建宫 殿和西苑,开掘 ...
孝陵 : 孝陵是北周第三代皇帝宇文邕 (543~578 年) 之陵墓,位于今渭城区底张镇陈马村东南。 这里地势高亢,视野开阔,西距唐顺陵1500米, 南距机场专线约100米,海拔高度470米。1993 年8月被犯罪分子所发现,12月盗出“武德皇后 墓志铭一合”。之后的1994年9月该墓又遭盗掘。 为了确保地下文物的安全,咸阳市考古研究所于 1993年12月至1994年元月对该墓进行了钻 ...
苻坚墓 : 苻坚墓位于彬县城西南15公里,位居南塬 海拔高达1385米的水口镇西边的一处低洼的土 濠内。墓的方位坐南向北,茔域占地面积约140 平方米,因为地面上所存的封土堆,一头高为3 米,东西长7米,另一头高约2米、东西长只3 米,墓的南北宽度为21米,故呈一横宽纵狭的 平面,形状像一个角锥体,当地群众称它为“长 角冢”。这冢名的由来,还有另一说法,称氐族 苻氏 ...
公孙贺墓位于彬县水口乡祁家崖村西南, 北距彬县县城10公里。《直隶邠州志》载: “汉 公孙贺墓在州西南二十里孙村。” 《邠县县志》 载: “汉公孙贺故宅在县西南二十五里,今乎孙 村。” 旧时,公孙贺墓莹域宽阔,时易世移,现 在墓冢仅存一半,残存封土东西长11米,南北 宽7米,残高3米。墓北现有一通石碑,上款写 “陕西省第二批名胜古迹重点保护”,中间大字楷 书 ...
陆贾墓 : 陆贾墓位于今永寿县城西南20公里,店头 镇西塬边村东北方向的一个小山头之上,这里一 面连接耕地,南北两面皆为深沟。其东的崖下就 是好畤河自北向南流去,其西有永店公路南北贯 通。陆贾墓封土为圆丘形,直径约20米,高约5 米。其墓地东西长48米,南北宽36米,绝对保 护范围占地1728平方米。墓前有清乾隆陕西巡 抚毕沅所书墓碑一通。碑身周边素面无饰,高 ...
娄敬墓 : 娄敬墓位于永寿县店头镇明月山上。明月 山是一个不太高的山峁,山峁东北距苏家塬村 2500米,东南距西坡村2000米。永店公路绕山 峁东南两侧蜿蜒而过,把苏家塬和西坡村一线串 连。山峁周围树木丛郁,风景独幽。所谓娄敬墓, 实为娄敬祠庙。这里既没有娄敬的墓穴,也没有 墓冢。据碑石和志书记载;娄敬当时死于陇县龙 门,后迁葬于明月山(俗称娄敬山)石匣内 ...
勾弋夫人墓 : 汉武帝勾弋夫人墓,也称云陵,俗称“大 圪”,位于淳化县铁王乡大圪塔村西北。汉勾弋 夫人赵婕妤,齐河间人。《汉书·外戚传》载:“武 帝巡狩过河间,望气者言此有奇女,天子亟使使 召之,既至,女两手皆拳,上自披之,手即伸出, 由是得幸,号曰: 拳夫人。” 后居勾弋宫,号曰 勾弋夫人。勾弋夫人太始三年 (前94年) 生昭 帝 (刘弗陵),号勾弋子,武帝甚爱之 ...
周陵(秦公陵、秦永陵) : 周陵因传说为周文王、周武王陵而得名,位 于周陵乡周陵村西北侧 (周陵中学北),现存封 土2座,均为夯筑覆斗形,南北相距约150米。两 封土前各有清代陕西巡抚毕沅误立的陵碑1通。 南陵树“周文王陵”碑,北陵树“周武王陵”碑。 今考证,“周文王陵”应为秦惠文王“公陵”,“周 武王陵” 应为秦悼武王“永陵”。此二陵自宋以 降,长期被误 ...
公刘墓位于彬县东40公里,土陵村南,位 居泾河北岸山谷之间。《彬县县志》载: “公刘墓 在县东八十里。”经实测,墓丘长1500米,丘垄 高约50余米,略呈梯形平面,至顶平坦。墓周 占地达500余亩,南有泾水萦回,山谷倒映,草 色浮动; 北为连绵不断起伏隐显的丘陵与村落, 就像是用一条线穿起来的珍珠似的绮丽动人; 东、西两旁是高山峻岭,峰峦层叠,隔离天日, 为天然的 ...
姜嫄墓位于武功县武功镇西南700米处的 小华山之上。姜嫄是上古有邰氏之妇,据毛传载,她是后 稷之母,配高辛氏。《史纪·周本纪》也说: “姜 为帝喾元妃。”又有:“姜嫄出野见巨人迹,心忻 然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周人 始祖后稷,所以人们称其为“圣母”。据说后稷 从小就非常聪明,喜欢种树麻菽,热爱劳动。及 至长大,已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知识,掌握 ...
秦直道遗址(淳化、旬邑段) : 秦直道遗址位于今淳化县铁王乡梁武帝村, 是秦代为巩固政权,抗击匈奴南侵,于公元前 212年至前210年命大将军蒙恬和扶苏率领30万 大军,历时两年半修筑的一条军事要道。南从古 云阳(今淳化县铁王乡梁武帝村)始,北至九原 (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终,全长一千八百里,由 于道路较直,故名直道。秦直道鬼谷口据《史记·秦始皇本纪》: “三 ...
杨赵宫殿遗址 : 杨赵宫殿遗址在泾阳县白王乡杨赵村东南 有一处宫殿遗址。现存建筑遗迹东西800米,南 北约500米,总面积40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 度0.4~0.6米。有一方形夯土台基,边长20米, 残高2米,夯层厚4~6厘米。虽无经考古探测, 但由采集的文物看,绳纹方砖、板瓦、筒瓦、云 纹瓦当、陶水道等都是汉代的典型之物。这处汉代的宫殿,《水经注》在沮水条下有 ...
池阳宫遗址(五帝坛遗址) : 池阳宫遗址(五帝坛遗址)位于嵯峨乡天井 岸村东500米处,北据嵯峨山,南接鲁桥镇,西 临泾阳县龙泉乡,东、南两面有清冶二水处北向 东南环绕而过,地势高亢辽阔,属清峪河西岸的 黄土台塬,当地人称此塬叫七里塬遗址,面积约 30万平方米。遗址内有五座呈覆斗形建筑台基, 东、西、南、北、中十字形正方向等距离排列, 间距550米左右。现存台 ...
口镇宫殿遗址 : 范雎对秦昭王分析秦国的地理形势时说: “北有甘泉、谷口,南带泾、渭,右陇蜀,左关 阪。” (《战国策·秦策三》)。这里固然是从秦国 首府所在地的内御防线说防卫的性质,也同秦始 皇向北推移防地、建立的林光宫一样,具有双重 功能。秦汉时的谷口县辖今礼泉县东北和泾阳县 的西北,北邻云阳县(今淳化县北铁王乡城前头 村),东南接池阳县(今泾阳县 ...
秦望山宫、梁山宫遗址 : 望山宫为秦代宫殿。望山宫遗址位于县城 以北9.5公里处的乾县吴店乡瓦子岗村,因地处 吴店乡与梁山乡交界处,地形为一和缓的龟背形 台地。地面上到处都是秦代的残砖碎瓦,故名瓦 子岗。瓦子岗南北长1800米,东西宽1000米, 在台地中央南北长600米,东西宽400米的范围 内即为秦望山宫遗址所在地,面积24万平方米。 规模宏大,文化遗存非常丰 ...
望夷宫遗址位于泾阳县蒋刘乡余家堡村北 泾河南岸的台地上。秦“望夷宫”的得名,据《史记·秦始皇本 纪·集解》的解释是“临泾水作之,以望北夷(匈 奴)”。秦汉时期的宫殿,一般是提供给皇帝行止 之所。它属于安全保卫的主体,其本身是不具备 攻防性能的。而此宫自名“望夷”旨在为了国都 的安全,用作观察北方少数民族匈奴的动向,以 防侵犯,可见其具备着一套军 ...
郑家坡遗址位于武功县武功镇以东约半公 里的漆水河东岸塬上,1981年2月宝鸡考古队依 据1980年冬此处曾有先周铜器发现为线索,发 现了这处遗址。郑家坡遗址包括郑家坡区、尚家坡区、高家 堡区、梁家堡区(即武功镇砖厂区)。宝鸡市考 古工作队曾于1980~1987年进行了发掘,发掘 区主要位于郑家坡、尚家坡、梁家堡,发掘灰坑 100余座,先周、西周墓葬100余座,发现了 ...
郭村遗址位于乾县新阳乡郭村村北,东临 漠谷河,西迄堰口村,北依善化寺村,东西1000 米,南北1500米,总面积150万平方米。1980 年文物普查时发现。东壕断面上,灰坑多处,深 2~2.5米,直径2~3米,灰层厚1~2.5米。灰 坑、灰层中包含大量残板瓦、筒瓦片、瓦当、方 格纹砖等。文化遗存主要有: 夹砂灰陶、褐陶绳 纹鬲、泥质灰陶、轮制素面宽沿盆、小口罐、云 纹瓦当 ...
西梁家遗址位于淳化县西20公里的润镇乡 西梁村。1981年4月,润镇乡供销社在回收废品 中得到西梁家村村民两件西周銮铃,转交县文化 馆,遗址由此发现。西梁家村东、北为开阔的塬 面,淳(化)旬(邑)公路在村东呈南北向穿过; 村西有南北走向润镇沟,村南临沟畔。遗址西南 两方低于东北两方,遗物分布东至东梁家村西, 西至西梁家村西沟畔,宽1公里,南至西梁家村 南沟畔 ...
岸底遗址,位于武功县游凤乡岸底村的北 部,沿漆水河东岸台地分布,1957年文物普查时 发现。面积约12万平方米。1991年陕西省考古 研究所与北京大学考古系组成的考古队进行发 掘。发掘工作将整个遗址分为四区: 西部的Ⅰ 区、Ⅱ区主要为仰韶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遗 存,东部Ⅲ区、Ⅳ区主要为商周时期的文化遗 存。岸底遗址发掘简报将商代遗址部分初步分为 早、中 ...
朱马嘴遗址位于礼泉县北牌乡朱马嘴村北, 泾河南岸的黄土台塬顶部,东西两侧有红石崖沟 和孙家沟相夹,形成一突出的塬头,地势略呈南 高北低的缓坡状。塬头普遍有遗址的分布,在东 西约600米、南北约500米范围内的地表,均能 采集到商代的陶器残片、石器、骨器及卜骨等, 断崖上可见灰坑、房子、陶窑等遗迹。20世纪70年代,该遗址先后出土过两批商 代青铜器,开始引 ...
将台山遗址位于长武县丁家乡张代河村将 台山上,下有黑河,东去15公里注入泾水。东 北距南?1900米, 西北望车家塬边村, 西距张 家沟村约150米,南为黑河水环绕,东西由两条 深沟相夹,东为兵营沟,西为那坡沟,北靠孟家 嘴,遗址分布在二级台地将台山上,地呈两圆形 高台山坡,高出黑水面约200米,分布面积东西 约200米,南北800米,是1958年8月7日由曹 荣贵、史荣德调 ...
董家坪遗址位于长武县洪家乡公主村董家 坪,地处泾河支流的司家河流域董家河西岸二级 台地上,西距公主村700米,东临董家河约100 米,地势西高东低,呈缓坡台阶地,是1958年8 月由曹荣贵等调查时发现。遗址中心区坐落在董家河西岸董家坡较低 的二级台地上,该处由于村民修庄基,修梯田, 文化堆积多遭严重破坏,加之地势较低,临近河 流水土流失,遗址破坏十分严重。过 ...
樊家河二号遗址,为新石器时代 (龙山文 化)——周代聚落遗址。遗址位于泾阳县嵯峨乡 樊家河村北的塬面上,东西侧为沟涧坡地。地势 为北高南低的台阶地。范围东西300米,南北470 米,面积约15万平方米。遗址内有龙山文化的 泥质和夹砂灰陶片,其纹饰有篮纹、绳纹、附加 堆纹。可辨器形有鬲、盆等。还发现有西周的夹 砂或泥质灰陶片,其纹饰多为绳纹,可辨器形有 鬲 ...
邵家河二号遗址位于三原县洪水乡邵家河 西北约500米处的疙瘩梁上。时代属新石器时代 ——商周。西临三里坡,南临清峪河谷,遗址地 势北高南低,属清峪河二级台地。遗址范围:东 西350米,南北150米。总面积为5.25万平方米。遗址区内耕地表面陶片丰富,梯田畔有塌 陷灰坑多处。内涵物丰富,文化层厚约0.5~2.5 米之间,暴露白灰居住面,灰坑多处。陶窑遗迹 发现一处 ...
香尧遗址位于武功县普集街乡香尧、小湾 两村之间,地处渭河北岸二级台地上,西至小湾 村,东到香尧村砖厂,北连渭惠渠,南界香尧小 学,范围为东西175米,南北350米,总面积18 万平方米,地势呈北高南低慢坡地形。为新石器 时代 (龙山文化)——西周遗址。香尧遗址1975年发现,1980年普查时,予 以确认。1984年,树立了保护标志,聘设了保护 人员,使其得到较好的保护。遗 ...
拜家嘴遗址位于长武县枣园乡张家沟村拜 家嘴坡上。地处黑河支流河西岸二级台地上,与 巨家马成寺东西对峙,北距张家沟村1500米,东 南距南河150米,通往郭村的公路从遗址中横穿 盘绕而过,遗址区内过去也修有梯田,但动土量 不大,所以遗址保存较好。该遗址是1988年12 月在文物普查时由刘双智等发现的。拜家嘴遗址含有多种不同时代遗存。遗址 区中断面可见大量陶 ...
王烧台遗址位于武功县薛固乡上王村南的 渭河北岸二级台地边缘,东距水曲村100米,西 南距永丰村1000米,西距半个城村80米,南紧 临渭河滩地。遗址东西两面地势起伏不平,北为 平坦耕地,小部分为现代坟地。为新石器时代仰 韶文化遗址。从断崖上看,可看到的多处灰坑,文化层厚 1.2~4米。采集有仰韶文化的泥质红陶和夹砂红 陶、灰陶片,其纹饰有绳纹、网纹、弦纹,可 ...
史家遗址位于武功县北营乡史家村的渭河 北岸第二台地上。该遗址北邻陇海铁路,东北距 普集镇约2公里,西至甘皇殿小学,东接史老中 心村、南至史新村北,东西1000米,南北350米, 总面积达35万平方米,为新石器时代——周代遗 址。遗址地势较高,较为平坦,现为耕地,在遗 址上散居少数村民并在其旁建有窑场取土成壕, 尤其是从南、东断崖上看,文化层厚3.5~4米, 灰坑 ...
渭南文庙大成殿位于临渭区中心博物馆院 内。据清焦联甲《新续渭南县志》载,相传为唐 尉迟敬德监修。明嘉靖年间震毁,万历及崇祯三 年 (1630年) 重修。清康熙初和乾隆四十二年 (1777年)又进行修葺。原规模较大,现仅存大 成殿1座,占地面积约370平方米,坐北朝南,面 阔七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覆绿琉璃瓦, 七架梁;檐下施五踩双昂斗拱,平身科明次,稍 间各二攒, ...
东营庙位于韩城市古城区隍庙巷东端南侧, 是主祀关圣帝君的武庙,因庙在城东,故名东营 庙。东营庙创建于明初,其年代不详,据现存《移 建东营殿宇碑记》载,自康熙二十年重修后,洎 乎道光年间颇有倾圮之虑,社众商议重新,移建 寝殿、享殿、戏楼,并修理庙内诸神殿,使庙貌 改观,为之一新。东营庙坐东面西,庙院总面积 2800平方米,现有主体建筑山门、过殿、享殿、 寝 ...
玉泉院又称“希夷祠”,位于西岳华山北麓 进山的峪口,北距华阴市区约5公里,是一处道 观园林建筑群。关于玉泉院的来历,相传这里原来有一股 泉水,晶莹如玉,与华山峰顶的“玉井”相通, 故称“玉泉”,玉泉院也因而得名。该院东南依山,西北邻谷,翠柏泉石,环境 清幽。院内建筑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建造,主要以 “道崇清妙观”居院南部的中央。此观由前后两 进院落组成 ...
福山寺在合阳县城东15公里处黄河西塬畔, 坊镇灵泉村东南的沟壑里。灵泉村三面靠沟,村庄东南、东北、西北各 有一座小土山,分别称为福山、禄山、寿山。福 禄寿三星高照,灵泉村地灵人杰。福山有一条小 径与塬面相接,远望如一只巨蝎翘尾东行,所以 俗称蝎子山。福山为渭北风景胜地,东临大河, 西依莘原,一峰耸翠,万柏环青,前人曾有“秀 夺终南” 之赞语。福山寺 ...
富平铁佛 : 铁佛位于富平县西北20公里的觅子乡南张 村铁佛寺。铁佛属于金代创建的铁佛寺遗物。由于寺 院屡建屡毁,仅留此佛像,基本完好。据《富平 县志》(刘志)载: “铁佛寺在县西三十五里,有 金大定间铸像高二丈余。”1989年陕西省文物局 拨款修建了保护大厅,并征了地,圈了围墙。在 修建大厅时,发现了原来的建筑遗址,在铁佛造 像的保护大厅北边、东边发现 ...
云麾将军碑,唐李思训的墓前神道碑,位于 蒲城县三合乡北刘村刘东组东北200米处。李思训,字建,为唐宗室,开元初被封为右 武卫大将军彭国公,后封为云麾将军、秦川大都 督。李思训文武兼长,又擅金碧山水树石,清秀 洒脱,为人所推崇。开元四年,唐睿宗李旦葬桥 陵,李思训死后陪葬。墓今不存,惟余碑楼高耸。云麾将军碑驰誉海内,为全国百通书法艺 术名碑之一。该碑唐 ...
李元谅碑,位于华县县政府大门内东侧。碑 高4.45米,宽1.57米,厚0.41米,碑头为六螭, 雕刻雄健,碑侧雕刻蔓草花纹。碑文共三十二 行,完整刻六十五字,主要歌颂李元谅的十大功 劳。李彝篆额,上骑都尉张蒙撰文,守卫尉少卿 韩秀弼隶书,篆额书“大唐镇国军陇西节度使右 仆射李公懋功昭德颂”二十字。李元谅是唐德宗 时镇守潼关的一位名将,在平定“朱泚之乱”中 建立 ...
蒙汉合文碑 : 蒙汉合文碑系元代石刻,又名御宝圣旨碑, 原位于合阳县城西街小学内(光国寺旧址),现 位于县城西门外。该碑立于元延祐六年 (1319年)八月。碑 首作圆形,与碑身相连,下为长方形碑座,素面。 通高235厘米、宽100厘米、厚31厘米,座长140 厘米、宽70厘米、高33厘米。碑首上端刻龙纹, 碑身两侧刻以缠枝蔓草纹,皆系阴线刻,碑额篆 刻“御宝圣旨”四字,碑 ...
龙首坝,又名拦河坝,横跨于陕西省澄城县 交道镇樊家川行政村所辖的状头村村西与蒲城县 西头乡交界的洛河下游。据史载,汉武帝时引洛 河水灌溉,由于在修渠中挖出龙骨,故名龙首 渠。龙首坝处于龙首渠的渠首段。龙首坝是一座抛物线型的石拱滚水坝,坝 高16.2米,坝顶长177米,坝顶宽5米,坝基宽 22.5米,体积2.0525万立方米。坝轴为弧形,坝 面为渥奇式。该坝由著名爱 ...
下孟村遗址位于长武县冉店乡下孟村泾河 西岸的二级台地上 (1958年长武县曾合并给彬 县,不久又恢复长武县),1958年陕西省考古研 究所在泾河流域考古调查时发现。遗址东距泾河 1000米,高出泾河水面约20米,北临上孟村,东 南临下孟村,此台地实为西高东低的塬边缓坡地 带。遗址面积15万平方米,遗址中部有一条冲 沟,将整个遗址分为两个部分,沟南为仰韶文化 遗存, ...
洪水村遗址 : 洪水村遗址,又名老猪圈遗址,位于三原县 洪水乡洪水村南河谷的高层台地上。该遗址所处 地势西高东低,东为清峪河,南为南沟,北为小 河沟。遗址东西100米,南北180米,文化性质 属于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为一聚落遗址。遗址 内耕土多为灰褐色,耕土表面遗物随处可见,在 遗址内多处发现有灰坑遗迹,并夹杂有大量陶器 残片。遗址区散布的器物残片以陶质 ...
清真寺是穆斯林群众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绿色的基调象征着圣洁,攒尖圆顶,具有鲜明的阿拉伯风格,“邦克楼”与“望月楼”遥相对应,有非常突出的伊斯兰文化特色。 出银川南门广场西行二里许,一座具有鲜明伊斯兰风格的建筑物——银川南关清真大寺,便矗立在您的眼前。它始建于明代末年。 仰首望去,礼拜大殿上一组浑厚饱满的绿色穹窿圆顶,宛若 ...
略阳城墙遗址,清,汉中,汉中市略阳县兴州街道办东关文家坪,古遗址,第七批 略阳城墙遗址位于汉中市略阳县兴州街道办东关文家坪,时代:清。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为A区:遗址本体四周外扩20米。B区:东、南、北为A区外扩50米,西为A区外扩30米。
饮马池遗址,西汉,汉中,汉中市汉台区南团结街饮马池巷,古遗址,第七批 饮马池遗址位于汉中市汉台区南团结街饮马池巷,时代:西汉。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A区:东至饮马池东围墙,南至丹东丝绸厂北围墙,西至饮马池小学后墙北至环池墙北20米处。B区:东至南团结街,南至将坛东路,西至饮马池小学西围墙,北至饮马池池岸垣墙50米处。
寨则湾古寨遗址,清-民国,榆林,榆林市佳县坑镇寨则湾村,古遗址,第七批 寨则湾古寨遗址位于榆林市佳县坑镇寨则湾村,时代:清-民国。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为A区:东至遗址本体东墙外扩31米,南至遗址本体南墙外扩26米,西至遗址本体西墙外扩40米,北至遗址本体北墙外扩30米。B区:A区四周外扩50米。
康岔遗址,新石器时代,榆林,榆林市定边县张崾先镇铁角城村,古遗址,第七批 康岔遗址位于榆林市定边县张崾先镇铁角城村,时代:新石器时代。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为A区:东至张岔沟西侧,南至阳洼山北侧,西至尚峁沟东侧,北至六上地峁南侧。B区:A区四周外扩50米。
中山堡址,明,延安,延安市宜川县英旺乡观亭村,古遗址,第七批
宜川城墙遗址,宋-民国,延安,延安市宜川县丹州街道办,古遗址,第七批 宜川城墙遗址位于延安市宜川县丹州街道办,时代:宋-民国。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为A区:(1)七郎山段:东至馨园小区西界,南、西、北至城墙墙体外20米处。(2)小北门段:东至环城东路,南至邢赖毛住宅,西、北至宜川县初级中学院墙。B区:(1)七郎山段:东至A区外扩5米,南、西、北至A区外 ...
石堡寨,清,延安,延安市宜川县云岩镇阁楼社区柴村,古遗址,第七批 塬向东南斜伸出一把利刃,刀头朝天,刃上挑着一块骨头。这块硬骨头就是石堡寨。独独天生一方巨大的岩石。一面陡坡,三面绝壁,山脊孤石俨如堡垒。鬼斧神工。依山就势,岩体缺口砌以石块,筑高连成雉堞。看起来较为整齐的寨垣,如骨头粘带的一层肌肉和筋腱,便是山寨的韧劲和弹性。固若 ...
潼关汉城遗址,汉-唐,渭南,渭南市潼关县秦东镇杨家庄村,古遗址,第七批 潼关汉城遗址位于渭南市潼关县秦东镇杨家庄村,时代:汉-唐。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为A区:东至城墙以北100米处的远望沟边,南、北至夯土墙体外扩10米,西至杨家庄村通往港口的公路东界。B区:A区四周外扩50米。
老官台遗址,新石器时代,渭南,渭南市华州区杏林镇老官台村,古遗址,第七批 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陕西省华县城西南,滑河支流西沙河的东岸。1959年试掘。在清理的两个灰坑中,出土的陶器具有显著特征,器形以罐居多,钵、碗、杯和小口鼓腹平底瓮次之,鼎极少。纹饰以划文为主,其次是绳纹,也有少量的线纹、锥刺纹、附加堆文。陶质有夹砂陶和细泥红陶两 ...
北沙遗址,新石器时代,渭南,渭南市华州区瓜坡镇北沙村,古遗址,第七批 北沙遗址位于渭南市华州区瓜坡镇北沙村,时代:新石器时代。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为A区:东至北沙河西岸,南至连霍高速公路北侧,西至北沙村秦友田住宅西生产路东界北至北沙村秦正民住宅南界。B区:A区外扩30米。
瓦渣梁遗址,新石器时代、东周、汉,渭南,渭南市华阴市碨峪乡岳庙街道办,古遗址,第七批 瓦渣梁遗址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碨峪乡岳庙街道办,时代:新石器时代、东周、汉。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为A区:以遗址南端(北纬34°36′09?2″,东经110°09′48?7″)为基点,向东、西延伸250米,向北延伸200米。B区:A区四周外扩50米。
邓家寨寨址,清,渭南,渭南市合阳县金峪镇邓家寨村,古遗址,第七批
富平老城,明,渭南,渭南市城关街道办莲湖村,古遗址,第七批 富平老城位于渭南市城关街道办莲湖村,时代:明 。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为A区:东、南、西至城墙根,北至城墙根外扩5米。 B区:A区四周外扩50米。
紫冯遗址,新石器时代,渭南,渭南市大荔县埝桥镇阿河村,古遗址,第七批 紫冯遗址位于渭南市大荔县埝桥镇阿河村,时代:新石器时代。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为A区:东至紫冯村东水泥路西侧,南、西至边缘第一道冲沟边界,北至阿河村九队生产路南侧。B区:东至紫冯村宅基地西边缘,南、西、北至A区外扩50米。
梁家遗址,新石器时代,渭南,渭南市大荔县梁家村,古遗址,第七批 梁家遗址位于渭南市大荔县梁家村,时代:新石器时代。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为A区:东至洛河西岸,南至水渠,西、北两面至遗址边缘第一道冲沟。东西300米,南北200米。B区:A区外扩50米范围内。
柳家湾南遗址,秦—汉,铜川,铜川市耀州区小丘镇焦子河村,古遗址,第七批
耀州城墙遗址,明,铜川,铜川市耀州区永安路街道办,古遗址,第七批 耀州城墙遗址位于铜川市耀州区永安路街道办,时代:明。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为A区:各段城墙遗址本体四周外扩10米。B区:A区四周外扩20米。
葡萄寺遗址,北朝,铜川,铜川市耀州区瑶曲镇刘村,古遗址,第七批 葡萄寺遗址位于铜川市耀州区瑶曲镇刘村,时代:北朝。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为A区:葡萄寺山顶最高处的两层台地,东西140米,南北140米。B区:A区四周外扩20米。
齐南村遗址,西周、汉、宋,咸阳,咸阳市乾县梁山乡齐南村,古遗址,第七批 位于乾县吴店乡齐南村西的漠谷河东岸台地上。西临漠谷河,北至小河沟,南傍三家沟,东距齐南村约300米。东西长600米,南北宽200米。初步认为可能是《乾县新志》载之后秦姚兴(384-417)“齐南古城”
魏村遗址,新石器时代,咸阳,咸阳市淳化县方里镇魏村,古遗址,第七批 魏村遗址位于咸阳市淳化县方里镇魏村,时代:新石器时代。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为A区:东至魏村东咀东沟,南至魏村南沟,西至魏村东咀西沟,北至遗址本体外扩200米处农田。B区:A区四周外扩100米。
南新庄遗址,新石器时代,咸阳,淳化县卜家便民服务中心南新庄村,古遗址,第七批 南新庄遗址位于陕西省淳化县卜家便民服务中心南新庄村,时代:新石器时代。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为A区:东至卜家公路西侧,南至通深沟北侧,西至通深沟东侧,北至通深沟南侧。B区:A区四周外扩100米。
黑豆咀遗址,新石器时代,咸阳,淳化县方里镇夕阳村,古遗址, 第七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