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前沿

• 引领炎黄学高质量发展

  从炎黄文化到“炎黄学”,其学科发展的标志是炎黄学研究对象与研究领域的确认、研究理论体系与研究方法的提出。人民出版社2021年11月出版的《炎黄学概论》就是上述“学科标志”的文字版,亦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落实之作。  该书由李俊和王震中共同主编,内容分为序、绪论、上中下三编十五章与后记。其中,由王震中先生 ...

• 《冲击与调适》:考古学视角下的长江中游商代区域文明研究

  长江流域区域文明研究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演进格局研究的重要组成。早在史前时期,长江中下游就先后出现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等多个区域中心文明;至商时期,长江中上游的广汉三星堆、新干大洋洲、洞庭湖周边等多个地点或地区都发现有地方青铜文明。长江流域的文化背景、社会形态、文明化进程、动力机制、互动交往,以及此区域文明如何参与中华文明“一 ...

• 河南南阳黄山遗址或为区域性“古国”

 从2022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会上获悉,发现“一眼史前三千年”考古奇观的河南南阳黄山遗址可能是区域性“古国”。资料图为地图显示河南南阳黄山遗址与独山相距很近。 中新社发 图片来自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黄山遗址位于河南南阳市黄山村,距中国产玉名山——独山约3公里,是一处年代跨越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层层叠叠 ...

• 2022河南考古新发现:郑州商城发掘最大玉戈

  从2022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会获悉,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配合郑州商都历史文化区两院二期项目建设过程中发掘出各类丰富的遗迹、遗物,时代涵盖商代、战国秦汉、唐宋金元、明清等时期,重大考古收获是发现郑州商都遗址书院街墓地,这是郑州商城目前出土随葬品最多、种类最丰富、等级最高的贵族墓葬。考古发现的玉戈。( ...

• 仰韶村遗址考古新发现:先民多因缺肉类蛋白贫血

  5日在河南郑州举行的2022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会通报了仰韶村遗址考古最新发现,考古研究人员通过对在仰韶村遗址收集的11例墓葬和灰坑人骨研究表明,仰韶、龙山时代先民多因缺乏肉类蛋白导致贫血。  考古研究人员从性别与年龄分布、口腔健康、身高等方面对仰韶村遗址史前人群的人种与健康初步考察表明,仰韶人群平均死亡年龄为37.5岁,仰韶男、 ...

• 咸阳成任墓地出土金铜佛像风格研究

2021年5月,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北杜街道成任村东南发掘了一处东汉晚期墓内出土两件金铜佛像,发掘者认为这两件金铜佛像是目前国内考古发掘出土的时代最早的可独立供养的金铜佛像。本文对金铜佛像的衣纹、手印、背光等艺术特征进行研究分析,认定其具有犍陀罗、秣菟罗和笈多三种外来风格。从体现出最晚的风格看,年代可断为4世纪左右,属于十六国时期。2021 ...

• 有机残留物分析在考古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及展望

  有机残留物分析是国际科技考古领域的热点研究,近年来亦逐渐成为我国科技考古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顾名思义,有机残留物指:古代先民在加工利用生物资源的过程中,沉积或残留于相关器物、土壤或其他遗迹与遗物中,历经长期埋藏保留下来的有机物统称为有机残留物,主要由有机分子,如DNA、蛋白质、糖类、脂类以及一些有机小分子组成。一般分为可见残留 ...

• 黑水城唐卡与敦煌晚期壁画年代考证之谜

  黑水城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额济纳河流域,是丝绸之路上现存最完整的城址之一。自1909年始,这里出土了大量的佛教绘画,其中有藏传风格的唐卡五百余件。这些唐卡保存完整,制作精美,色彩光鲜,是研究西夏、元时期藏传佛教艺术的珍贵资料。而且,由于这批唐卡的风格与一些敦煌晚期壁画接近,所以又可以为那些无法判断年代的敦煌壁画提供断代标 ...

• 国际最新研究:陶器揭示欧洲古代狩猎采集者群体之间关系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人类行为》最新发表一篇考古学论文指出,在欧洲不同的狩猎采集者群体之间,关于如何制作和使用陶器的知识,是在农业扩张前通过亲缘关系驱动的区域性通讯网络进行传播的。这一研究结果基于对陶器残片的分析,表明了陶器传统起源于中亚或西西伯利亚,而后被欧洲的狩猎采集者社群习得。  该论文称,此前研究分析 ...

• 这一抹青花大有讲究!考古新成果揭秘近600年前青花料配方

  青花瓷是中阿文明互相碰撞融合的产物,尤以元明清时期的景德镇青花瓷工艺最为精湛。江西景德镇御窑博物院21日发布的一项研究成果首次证实,至迟在近600年前的明宣德时期,景德镇陶工大胆创新,搭配使用进口、国产两种青花料以求更佳的艺术效果。  与绝大部分古代手工业就地取材的生产方式不同,早期青花一般被认为使用了进口“苏麻离青”料。北京大 ...

• 百万年前古人类生活湖滨环境有何特点?泥河湾地质考古研究有新发现

  被誉为“东方人类故乡”的中国泥河湾盆地拥有众多百万年前人类活动的经典遗址,遗址在湖滨环境的形成过程中会受到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扰动,制约了对早期人类石器技术、生存行为的客观解读,因而备受学界关注。岑家湾遗址位置图。 图片来自中科院古脊椎所  记者16日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获悉,该所裴树文研究团队和 ...

• 再议毗伽可汗王冠图像内涵

  默棘连是突厥第二汗国的一位重要可汗,史称毗伽可汗。2001年八九月间,土耳其和蒙古国联合考察队在鄂尔浑河畔突厥可汗陵园发现了一处中世纪宝藏,毗伽可汗王冠是出土文物之一。该王冠上的基本纹样是锤揲出的忍冬花草纹,王冠有五个立板,正中板上有一只神鸟展翅翘尾,仿佛正与另一只鸟倾力相斗,鸟尾上方呈葵花状日轮。在毗伽可汗王冠之前发现的阙特勤 ...

• 世界体系理论对考古学的启示

  世界体系理论(World-Systems Theory,简称WST)最早由美国社会学家伊曼纽尔·沃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提出。1974年,沃氏关于现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系列论著的第一本专著《现代世界体系:第一卷——资本主义农业与十六世纪欧洲世界经济的起源》出版,标志着该理论的诞生。乌尔王军旗饰板 图片来自作者  沃勒斯坦创立世界体系概念的初衷是为 ...

• 雍正粉彩蝠桃纹橄榄瓶的归国之路

20年前以4150万港元创下中国瓷器拍卖纪录的清雍正粉彩蝠桃纹橄榄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这一珍贵的瓷器是如何入藏上博的呢?近日,新书《归来:中国海外文物回归纪实》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该书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流失海外文物进行系统的梳理与解读,披露流失海外文物惊心动魄的回归历程。澎湃新闻特选摘其中《雍正粉彩蝠桃纹橄榄瓶:当作灯座的绝世孤 ...

• 以科技创新赋能水下考古

 今年11月21日,经过70余天的海上施工奋战,长江口二号古船成功整体打捞出水。长江口二号古船是目前国内乃至世界上发现的体量最大、保存最为完整、船载文物丰富的古代木质沉船之一。根据古船年代和长宽比例推测,长江口二号古船可能为沙船,这是我国沿海海域水下考古首次发现此类船型。长江口二号古船填补了我国清代晚期大型木帆船研究空白,是我国水下考 ...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