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于阗—佛国 • 娟都 • 金玉国

摘要: 唐有李白、陆龟蒙-宋有黄庭坚、欧阳修,明有宋濂、徐渭……这—个个名垂青史的文坛巨擘,皆曾为西域古国“于阗”留下诗篇,那里究竟是怎样一方诱人的乐土?和田多古城 和田是吉丝绸之路南道一处重要的居民点。目前在此发现的城址和聚落大多规模不大,主要分布在古河床沿岸的沙漠腹地以及玉龙瞎什河、喀拉喀什河和安迪尔河的两岸。比如图1的阿克色皮力古城(摄影/刘玉生)和图2的喀拉墩遗址(摄影/赵来清)前者为宋代城址,尚有 ...


唐有李白、陆龟蒙-宋有黄庭坚、欧阳修,明有宋濂、徐渭……这—个个名垂青史的文坛巨擘,皆曾为西域古国“于阗”留下诗篇,那里究竟是怎样一方诱人的乐土?

和田多古城

    和田是吉丝绸之路南道一处重要的居民点。目前在此发现的城址和聚落大多规模不大,主要分布在古河床沿岸的沙漠腹地以及玉龙瞎什河、喀拉喀什河和安迪尔河的两岸。比如图1的阿克色皮力古城(摄影/刘玉生)和图2的喀拉墩遗址(摄影/赵来清)前者为宋代城址,尚有土坯砌筑的城墙和若干陶器、青瓷、钱币等遗物。后者年代更早,属汉至南北朝遗迹,城内建筑大多仅剩木质框架。




把佛像全都带走?

它们实在太多、太大了



     190010月,一队旅人出现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绿洲的边缘。


     带队的就是英国人马尔克·奥莱尔·斯坦因,后世称他为考古学家,地理学家、探险家,等等。斯坦因此行目的很明确,他要对亚洲腹地那条连接古代印度,中国和希腊文明的商

路进行探险考察。


    沙漠中的绿洲终于隐隐约约出现在疲惫不堪的旅人面前,所有人情不自禁吁了口长气。斯坦因当时还不知道,眼前的绿洲就是和阗。


     和阗,古名“于阗”,清代改称“和阗”,1959年又变更为“和田”。这里历史悠久。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立都护府,将于阗纳人中国版图。此后,中原历代王朝励精图治,对此地多有管辖。


    1 90 14月,斯坦因一行抵达和阗洛浦县境内的库拉坎斯曼沙漠。渺无人迹,茫茫沙丘之上,耸立着一座土塔,当地人给它送了个名字——“热瓦克”,维吾尔语“楼阁”之意。


    发掘开始了。一连几天,热瓦克周围大风不止,到处黄沙弥漫。因为冷热不均,很多人得了疟疾,可斯坦因仍然坚信此行不虚。看,那土塔清理完毕后竟然有6. 86米高,平面呈十字形,四面各有台阶,周围是一道长50米、宽43米的院墙。


      突然,“哐”的一声,民工的砍土镘碰到了东西。


     “停!”斯坦因大叫,他急忙蹲下来,用手刨了几下沙子,一尊被砍

破的佛像露出地面。


    “有雕塑,小心挖。”斯坦因激动地指着挖开的沙沟说。很快,一排雕塑露了出来,接着,他发现院墙两面全是巨型雕塑,有佛陀,有菩萨。他数了一下,仅东南墙和西南墙下挖出的大型雕塑就有91尊,最高的达到2.5米以上。它们太精美了,艺术价值之高,让这个见多识广的探险家瞠目结舌……


      一百多年后,热瓦克遗址仍然矗立在沙漠里。目之所及,流沙肆虐,滴水全无,一个硕大的“黄土包”,孤零零地从沙子底下钻出来。我站在它前方,若不是有人指点,实在无法相信,眼前这个千疮百孔的家伙,竟然曾经是座佛塔。


       研究表明,热瓦克佛寺始建于汉晋,延至唐代,据说玄奘西行取经回国时,曾在此讲经达一月之久。佛塔基座主体有两层,系犍陀罗风格的覆钵式建筑,寺内佛像上是魏晋时代的彩绘,底座和墙壁缝隙里还发现过近百枚汉代的五铢钱。


名词解释·犍陀罗

古国名,位置相当于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及邻及邻近的富汗东部一带。公元前4世纪,被马顿亚历山大王入侵,希腊艺术随之而来。前2世纪上半叶,佛教传入。100年后,大月氏人又入主犍陀罗、迦湿弥罗等地。简历横跨中亚的贵霜王朝。迦腻色迦王积极弘佛,犍陀螺匠人汲取古代印度、希腊、罗马多种艺术理念,创造出独特的犍陀罗造像,佛陀及菩萨的形象借鉴了阿波罗神像雕塑,姿态生动,衣纹贴体,细密匀致。随着佛教东传,这种艺术风格对中国早期佛教造缘影响极大。


        东西文明的碰撞与交融,一定让当年的斯坦因深深震撼。他在回忆录《沙埋和阗废墟记》中写道:“这个废墟的巨大考古学价值不在于佛塔本身,而在于佛寺院墙上装饰着的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雕塑。"


        他毫不客气地盗掘了这些雕塑,甚至一度想把这座文明“楼阁”里的所有佛像全都带走,无奈它们实在太多、太大了。于是,他打算清理掉周围的黄沙,拍照后,把佛像重新埋进地下,等将来有了条件,再让它们重见天日。然而,巨大的雕塑在地下埋的时间太长,支架腐朽,若挖去沙子,佛像就会倒塌,可是不挖,又无法给它们拍照。




观音手上托着于阗的守护神

    这是喀拉墩遗址出土的壁画残片。观音面如满月,左侧一只手里,举着仅存一半的圆形物体,圆中间是用简笔勾勒的小动物。有人说它是于阗国的守护神—一鼠王。相传,于阗西面有个大沙丘,是鼠王的地盘。有一年匈奴发兵进犯,军队就驻扎在沙丘旁边。于阗王担心力不能及,于是焚香祷告,祈求神鼠相助。结果次日两军对阵,匈奴的弓弦、马具和甲胄的系带都被老鼠咬断了,于阗大获全胜。为表达谢意,此后举国上下敬鼠拜鼠,相沿成习。 摄影/刘玉生。


斯坦因做出决定:挖掉沙子,拍照!

    他让民工在佛像上拴了绳子,四下拉紧,以便拍照时它们能站上几秒钟。只是尽管有绳子拉着,当周围的黄沙一旦清除,惨案就接二连三地发生。这里轰一声,一尊佛像倒了;那里咔嚓一声,佛像的胳膊断了。一尊尊雕塑倒下,就像尸体栽进沙坑。


   《丝绸之路新史》一书的作者、耶鲁大学教授芮乐伟·韩森,这样评价:“热瓦克佛塔比(丝路)南道上的其他所有佛塔,包括中日探险队发现的尼雅方形佛塔,都要宏伟壮观,其规模反映了(和田)绿洲的财富。"

     无独有偶。和田策勒县托普鲁克墩沙丘中的小佛寺,也同样意义非凡。该寺由木骨泥墙构筑而成,南北长2. 25米、东西宽2米,面积只有4.5平方米。从寺内佛像颈部破损处芦苇的碳14检测结果来看,大约建成于公元526年,树轮校正年代为618-65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疆考古队队长巫新华说,它是全世界目前发现的最小的古代佛寺,是迄今为止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保存最完整、佛寺壁画面积最大、壁画及佛像现状最好的古代佛寺,也是该区域惟一一处保存完好的佛堂建筑形式的古代佛寺……


名词解释·木骨泥墙

木骨泥墙建筑法在塔里木盆地南媛广泛流行,具体做法是:先在地下埋置方土,构筑框式基地。再在地基方木上打孔,以榫卯结构法插进排列有序的胡杨立木作为墙的支柱,构筑房屋的主体框架,然后在这些立木柱上编扎树枝和芦苇,最后抹泥层筑成墙面。

资料来源:和田地区文管所编著《于阗》




全世界最小的古代佛像

   达玛沟托普鲁克墩1号佛寺,俗称“小佛寺”,面积只有45平方米。内壁绘有生动的大

   乘佛教壁画。寺中有一尊莲花座佛像,虽然失去了头部、手部,却难掩“既丽且庄”“不即不离”的高贵气质。从制作技法判断,属于南北朝时的遗迹,距今已有1500-1800年。专家分析,佛像湿衣贴身、轮廓分明的线条,与中亚地区的泥塑像存在渊源关系。摄影/刘玉生


    就在该寺西侧约500米处,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冲沟,宽约30米,

水量不大,但常年不竭,当地人称“达玛沟”。其实正确的汉语译名应该是达摩沟”意即_佛法汇集之地”。

       我想起东晋高僧法显曾在<佛国记>中写到,“(于阗)其国丰乐,人民殷盛,尽皆奉法’,“众僧乃数万人”,“彼国人民……家家门前皆起小塔,最小者可高二丈许”。65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热瓦克佛寺遗址

丹丹乌里克遗址

阿克斯皮力古城

喀拉墩古城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