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资讯

丝路现场 | 朱玉麒、姚崇新、荣新江:2008年和田考察行程日志·上篇

摘要: 按语近年来,北大的丝绸之路研究团队采取多学科配合的方法,前往丝路沿线开展实地考察、调研和发掘,取得显著成就,新疆、蒙古,中亚、印度、伊朗……都留下了学人探索的足迹。值此疫情期间,我们设立“丝路现场”这一栏目,推出北大及相关学人在丝绸之路沿线所做考察的纪要、随感、实录,带领读者实地感受欧亚大陆古代文明的厚重与博大。2008年1月23日-2 ...

按语

近年来,北大的丝绸之路研究团队采取多学科配合的方法,前往丝路沿线开展实地考察、调研和发掘,取得显著成就,新疆、蒙古,中亚、印度、伊朗……都留下了学人探索的足迹。值此疫情期间,我们设立“丝路现场”这一栏目,推出北大及相关学人在丝绸之路沿线所做考察的纪要、随感、实录,带领读者实地感受欧亚大陆古代文明的厚重与博大。

2008年1月23日-2月4日,由吐鲁番学研究院发起,北京大学历史系、新疆吐鲁番学研究院、新疆师范大学中文系和历史系等科研单位的研究者和摄影师,共21人,组成 “和田考察队”,赴和田、库车地区进行考察。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荣新江为考察队队长。

本期推送的《2008年和田考察行程日志》为朱玉麒、姚崇新、荣新江三位学者根据考察记录整理的日志,分为上下两篇推送,此为上篇。原文刊载于朱玉麒主编《西域文史》第三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年12月,127-151页。如需引用请参考原刊。

2008年和田考察行程日志·上篇

玉麒 姚崇新 荣新江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连绵起伏的沙丘

2008年1月23日星期三

早晨7点起床。8点,从乌鲁木齐出发的考察队员在新疆师范大学学术交流中心集合,8∶14分乘吐鲁番学研究院派出的一大一小两辆车出发,经河滩公路前往托克逊县。其中荣新江、朱玉麒、尔冬强乘小车先行,和李肖会合做组织工作;大车依维柯绕道到鸿福大酒店接丁和。

车走吐乌大高等级公路,途经乌拉泊故城、风力发电站、柴窝堡。9∶14,车经盐湖,天色微曦,刘刚通知从吐鲁番出发的成员前往托克逊会合。之后,车经达坂城、白杨沟,出天山,改走314国道前往托克逊。

托克逊在唐为西州天山县,交通便捷,是连接南北疆和东疆的交通枢纽,312国道与314国道在此交汇,吐乌大高等级公路、南疆铁路穿境而过。

10∶15,从吐鲁番和乌鲁木齐出发的两队人员在314国道进入托克逊的路口会合,一起到托克逊老公路旁的饭馆稍停休整。乌鲁木齐出发的人员因未吃早饭,在这里吃汆汤肉。

饭后,李肖召集大家一起在饭馆开动员大会,确定和田考察队领导小组:荣新江为考察队队长,李肖、朱玉麒为副队长。宣布考察纪律和注意事项。考察队成员共21人,分乘四车,每车都配备有对讲机联络,具体安排为(行进中不时有所变动):1号车[新k-08860]丰田霸道(司机刘刚),乘员3人:荣新江、李肖、朱玉麒;2号车[新k-16683]华泰(司机刘东),乘员3人:阿不利木·克尤木、丁和、施新荣;3号车[新k-17171]华泰(司机黄彬〈兼〉),乘员3人:丹青、尔冬强、姚崇新;4号车[新k-19228]依维柯(司机谭善洪),乘员8人:张永兵、栾睿、广中智之、阿不都瓦依提、丁兰兰、陈爱峰、裴成国、文欣。

11∶15,继续沿314国道南行,前往南疆。此道入苏贝希沟(苏贝希,突厥语,意为“水之源头”),为唐之银山道[1],沿途有唐、清遗址多处,李肖曾在此道做过调查,能指唐馆驿遗址所在,其中当有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所见之礌石馆[2]。自苏贝希入山,途经阿哈布拉克、桑树园子、库米什出山。1929年黄文弼先生自焉耆返回乌鲁木齐时即走此道,他在所著《塔里木盆地考古记》中有记述:“由吐鲁番至焉耆有二道:一为驿道,即今大道。由吐鲁番西行,经布干台、托克逊,折西南行,至苏巴什入山,经阿哈布拉克、桑树园子、库木什出山,折西行,入焉耆界……我在一九二九年返回乌鲁木齐时曾行此道。”[3]关于此道,周连宽先生和王炳华先生有较详细的考证文章[4]

穿越苏贝希沟、连通南北疆的314国道

12∶30,到达托克逊县之库米什镇,此为吐鲁番地区最后一站,到达时室外气温-13℃,道路两旁有薄雪。此后车队继续沿314国道西行,过榆树沟,进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硕县境。经曲惠(此地有曲惠故城)、和硕县城,折向西南行,入焉耆境,于县城附近过开都河大桥。河水湛蓝,部分封冻。开都河发源于天山南麓,东南流入博斯腾湖,博湖以下称孔雀河。孔雀河向西绕过库尔勒市后,折向东南,一直流向罗布泊。续经塔什店入库尔勒市境,15∶00左右,经库尔勒市北缘,向西10多公里,在道旁加油站前的饭店吃午饭——拉条子。是时气温在零上,屋顶上积雪消融,有水滴下。大车依维柯因此前在库米什附近耽搁,就近于焉耆客运站旁一餐厅用餐。

库尔勒市地处新疆腹心地带,是南北疆交通的枢纽,近年随着塔里木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综合实力迅速增强,当之无愧地成为南疆城市的翘楚。自用餐地点东南眺望库市,高楼鳞次栉比,俨然一座现代化新城,与内地都市无异。市北郊约5公里处有著名的铁门关遗址,考察队因急于赶路而未往观。

15∶50,小车三辆继续西行入轮台县境。右手北边的天山被雪覆盖,又没有全部遮障,山岩的起伏还依稀可见,像是蒙上一层薄薄的白纱,静静地矗立在那里。数日来,南疆地区普降大雪,气温之低,为近年罕见。

16∶05,到西距轮台130公里处,离开314国道,南拐进入前往轮南镇石油公司之专用道。此地亦为农2师30团辖区,道路有限高,大车依维柯无法通过,电话通知后来的依维柯沿314国道前行,直到轮台县城东(距县城约8公里处),再南拐前往轮南镇——此拐点南侧约7公里处有轮台故城遗址,天向晚,急于赶路而未往观。

17∶40,小车三辆抵达轮南镇,天空雪花飞舞,阳光暗淡,寒气袭人。此处过去称轮南小区,一应设施均为油田系统服务。轮南镇是沙漠公路北端起点,由此南行,直达和田之民丰,自1995年开通以来,遂成南疆之通衢。我们在沙漠公路的标志牌前留影,公路上有不少石油职工在扫雪。转了一圈,找到轮南油田宾馆,宾馆很大,但主要是石油职工住,对外90元一宿,不打折,不开发票。20∶00,在宾馆吃自助餐。大车因为车速原因,一度与前面车辆失去联系,同时因为原定路线临时更改,到达轮台时在地名称呼上的不规范,导致与前面队伍沟通出现问题,在原地徘徊了许久,20∶30才到达。

沙漠公路起点的标志牌

今日行程自乌鲁木齐至轮南镇近600公里。

2008年1月24日星期四

早晨7∶30起床,为赶时间,我们没等饭堂开饭,在房间吃方便面为早餐。8∶30出发,经沙漠公路前往民丰。沙漠公路全长522公里,连通塔克拉玛干沙漠南北之314、315国道,修建过程中攻克了多项技术难关,其中沙漠段长466公里。

从轮南镇出发,沿沙漠公路南行,先有胡杨林,灌木稍多。车队不久即到塔里木河大桥,大桥连接塔里木河南北两岸,气势恢宏。塔里木河已为冰雪覆盖,远远望去,犹如一条银色的巨龙自西向东逶迤而去。车队在此稍停片刻,队员们在桥头合影留念。过塔里木河以后,即进入巴州尉犁县境内。塔里木河南岸地带为塔里木胡杨林自然保护区,丛丛胡杨银装素裹,车队在晨雾中穿行其间,宛若漫游仙境。继续向南,渐入纯沙地带,积雪渐厚,胡杨渐少,但公路两侧一直伴有人工培植的用于防风固沙的红柳带,披上银装后也成为一道耀眼的风景线。

11∶30,在沙漠腹地一处有起伏的高大沙丘旁,车队略事停留,众人均前往沙梁一观难得之雪景。几个年轻队员爬上最高的沙丘,眺望四周,沙丘一个接一个,如碧波荡漾,连绵起伏,尽在眼底。沙丘一面覆盖着皑皑白雪,一面裸露着沙子,黄白相间,煞是好景。大家争相拍照,兴趣盎然。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连绵起伏的沙丘

13∶00,车行到达沙漠公路335公里处,有塔中休息站,该站点位于巴州且末县境内,自此东南向行,经塔中1号油田,有一条沙漠公路支线与东西横穿且末的315国道连接,称为且塔沙漠公路,全长约140公里。我们在塔中休息站的沙漠餐厅吃午饭。没想到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腹地,还有城镇,还能吃到热乎乎的拉条子、炒面片。

13∶45,车队沿沙漠公路继续向西南方向前行,不久进入和田地区的民丰县境内。雪较大,遍地皆白,沙山起伏已经看不真切,只能依稀于白茫茫一片中辨其轮廓。在离开沙漠地带前,我们又在一处高大沙丘前停下,望一望塔克拉玛干,触一触白雪覆盖的沙丘。从塔中行驶236公里,到达沙漠公路与315国道的连接处——沙漠公路在民丰县城东北与315国道连接,沙漠公路至此结束。和田地区文物局张化杰局长、和田博物馆/地区文物局卡斯木先生和策勒县文管所所长史燕女士一行已先期在沙漠公路出口处迎候,一起驱车经过尼雅河,进入民丰县城,民丰街头亦有雪,而天色湛蓝。

民丰县城中心的标志建筑语录塔

16∶50-17∶15,考察队在和田地区文物局一行的陪同下,在民丰县博物馆参观。博物馆陈设简陋,陈列也不太丰富,但陈列品中有尼雅出土佉卢文木牍一,有字7行,有木片三,文字各3、3、4行,值得注意。另有戒指二枚、汉镜残片、耳环、茶叶(?)、陶罐(上有刻划符号)等。又有很粗大的雕刻木柱,上有火烧痕迹,据说是安迪尔廷木(方城)东一公里道孜勒克所出土(同时出土两件,另一件在和田地区博物馆)。陈列中还有夏央达克圆形城的照片。这一方、一圆两城,就是1986年荣新江随张广达先生考察时去过的遗址。而方城(廷木)旁佛塔的前面,1998年C. Baumer等人见到的佉卢文碑铭,据当时在场的卡斯木讲,现在已入藏和田地区文管所,与邵瑞琪(Richard Salomon)文章所说正符[5]

民丰县博物馆外景

考察队在民丰县博物馆与当地文物工作者交流,左起:张化杰、史燕、丁兰兰、李肖、广中智之、荣新江、卡斯木

参观结束后,车队继续沿315国道西行,横穿于田、策勒二县,于晚20∶30抵达和田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和田市,下榻和田市广场西侧之玉都大酒店。21∶45,和田地区文物局在酒店二楼宴请考察团。和田地区自18日以来一直有雪,今日气温下降至-18℃,平常则最冷亦仅-14℃。

和田地区是此次考察的重点区域。和田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南部,现辖一市七县:和田市、和田县、墨玉县、皮山县、洛浦县、策勒县、于田县和民丰县,全区总人口约170余万,以维吾尔族为主。地势南高北低:南倚雄伟的昆仑山脉,危峰耸立;北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沙海茫茫。境内水资源丰富,有和田河(其上游一分为二,分别称为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克里雅河、尼雅河、吐兰胡加河、安迪尔河等大小河流36条。所有河流皆源于昆仑山脉,向北流向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正是这大大小小的河流滋养了和田绿洲,同时也造就了和田地区辉煌的古代文明。和田地区是丝路南道古代文化遗存最为丰富的地区,蜚声中外的著名遗址有多处,如安迪尔古城遗址、尼雅遗址、热瓦克佛寺遗址、牛头山佛寺遗址、约特干古城遗址、丹丹乌里克遗址、达玛沟佛寺遗址、麻札塔格戍堡遗址、阿萨城堡遗址、圆沙古城遗址以及山普拉古墓群等。而且由于该地区为古代佛国于阗所在地,丝路南道的古代佛教文化艺术在这里得到充分展示。因此,该地区成为上世纪初期国外西域探险队考察的重点区域之一。先后来到和田地区考古探险的国外探险家有瑞典的斯文·赫定(Sven Hedin),英国的斯坦因(Aurel Stein),日本的堀贤雄、渡边哲信、橘瑞超,德国的弗兰克(A. H. Francke)、特灵克勒(E. Trinkler)等。其中尤以斯坦因收获最大,他先后四次到和田从事考古探险活动,前三次均满载而归。他所编著的考古报告《古代和田》[6]、《西域考古图记》[7]和《亚洲腹地》[8],已成为我们今天了解古代和田的必读文献。解放以后,和田地区的考古工作陆续有一些收获。由于时间有限,未来几天中我们只能有选择地考察部分遗址。

今日车行在700公里以上。

2008年1月25日星期五

晨起,在酒店二楼用早餐。10∶30,车队出发,前往和田地区博物馆参观。

和田地区博物馆外景

和田博物馆于2000年以后新建,外形颇具伊斯兰建筑风格,内部干净整洁。藏品中多为和田地区各县市民丰、于田、策勒、洛浦、和田市、墨玉、皮山等地零散出土文物,以和田地区古代佛寺遗址出土的佛教壁画残片、泥塑佛像居多。其中有喀孜那克出土泥塑佛头两件,墨玉库木拉巴特(Kum Rabat)出土莲花坐佛、石膏像、飞天、供养天人塑像、化佛像等。又有墨玉喀尔赛(Kara Say)出立佛像。贾应逸撰文之小册子《于阗》发表其中精品[9]。又达玛沟发现有梵文题记之铜佛像,最近金申又有文章讨论[10]。我们考察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文字资料,目前博物馆没有收藏唐代汉文或汉文于阗文之双语文献,但陆续入藏的于阗文材料有4件,1件完整,3件残片。承蒙馆方好意,馆藏文物均允许拍照(库房中的资料,请丁和、朱玉麒拍摄)。其中的一件较为完整的于阗语契约,我们后来转交北京大学段晴教授加以解读,现已完稿,即将发表[11]

和田博物馆藏于阗语契约文书

询问馆方邵瑞琪(R. Salomon)《新疆安迪尔发现的一件中亚犍陀罗语石碑铭文》[12]所刊安迪尔出佉卢文碑铭,馆方即从库房取出,并非石碑,实系两块泥板,为河床上长期沉积形成的泥板,其上书写佉卢文数行,与邵瑞琪所刊Baumer所摄照片基本相同,但要清楚许多。据卡斯木说,1998年他陪Baumer一行到安迪尔道孜勒克故城旁佛塔前,发现此二泥板,Baumer偷拍,所以没有照清楚。据邵瑞琪的翻译,内容是鄯善王An(m?)goka王时代之行政诏令,所存文字主要是王的一长串称号。荣新江把带在身边的邵瑞琪论文和施杰我(P. O. Skjærvø)关于于阗语木板文书的论文复印件送给和田博物馆。

和田博物馆藏佉卢文泥板(丁和提供)

还有一件出土于和田县布盖依乌里克的陶片上有文字,似是佉卢文,标签上写“汉代”。此外,博物馆还藏有佉卢文、藏文文献若干件。

离开博物馆时,张局长为吐鲁番新博物馆落成赠送和田石一块。

阔库玛日木石窟遗址-1

12∶10离开博物馆,前往和田市西南26公里处的阔库玛日木石窟遗址考察。遗址在拉依喀乡南部之阔库玛日木山(库玛尔山)上、喀拉喀什河东岸,河东岸为悬崖峭壁,崖面有石龛残迹,据考证为古于阗佛教圣地牛角山寺所在[13]。所谓石窟,其实只是一个石室。据斯坦因的记录,此地名Kohmari,当时据称法国人杜特雷伊·德·兰斯(Dutreuil de Rhins)、费·格瑞纳尔(F. Grenard)在和田地区购买的写在桦树皮上的犍陀罗语《法句经》就出自该石室,但斯坦因的考察结果对此没有给予肯定。荣新江记得1983年来访时,石室前只有一间房子,石室的木梯和斯坦因的照片没有区别,但现在已经大变样了,房屋增加许多,梯子也变成石砌的了,石室内的洞穴只有三五米长。石室分上下两层,下层可容五六人,下层顶部有一暗洞与上层相连,暗洞大小仅可容一人爬入,有人工垒砌的阶梯替代以前的木梯连接暗洞口与下层地面。上层石室更显局促,仅可容二三人。石室壁面及暗洞口均不见明显的人工开凿痕迹,而且石室的形状也不规则,因疑此石室实系天然洞穴,后被佛教徒加以利用,但并没怎么改变形状。因而此石室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佛教石窟。

阔库玛日木石窟遗址-2

13∶30返城途中,路经布扎克村伊玛木·木沙·卡孜木麻扎,此地曾出土彩棺,出土有汉文、于阗文(背)题记之绢布,布上一面用汉文写“夫人信附 男宰相李枉儿”,另一面用草体婆罗迷文字写dī tsai syām hīye“李宰相的东西”[14],据此或许即李枉儿墓,又出土有棕地摩尼宝珠纹锦等。关于此彩棺,李吟屏、小山满、米泽雅美都有文章[15],但角度不同。带于阗文题记的织物不在这里,原在吐鲁番苏公塔展览,但目前陈列品已经全部装箱,不知是否可以拍到。

布扎克村的维吾尔族村民

14∶00-14∶50,在城中楼兰餐厅吃抓饭。这是一间很有风味的维吾尔族餐馆,可惜没有人拍下那位收款的伊朗风的姑娘。

下午16∶40,前往玉石巴扎考察,其地在城东之加买路上,有加满清真寺。巴扎上人山人海,主要都是交易玉石,据说更多的是当地人自己交易,价格不比其他地方便宜。绝大多数为成年男子和年轻的巴郎,他们相互簇拥在一起,手中拿着几块玉石,彼此不停地讨价还价,人声鼎沸。此情此景,不难想见古代丝路集市的贸易场景。

加买路上的玉石巴扎

18∶00,前往城西11公里处的约特干(Yotkan)遗址考察。遗址在巴格其乡艾格拉曼村境内,自1892年法国杜特雷伊·德·兰斯与格瑞纳尔考察以来,就一直为各国学者所关注,普遍认为这里是汉至宋代的于阗国都[16],也有人认为是佛寺遗址[17],或者坟院[18]。因历年的破坏与积雪掩埋,已经难以看到当年的盛况。遗址现在都是农田,还种了许多树木,使得景观已经改变很多。因为有雪,连那条冲文物的掏宝河渠也已经不够清晰了。文物几乎已经被掏净,所以挖宝人已经不来这里,都去和田河挖玉去了。

和田市郊的道路与交通工具

考察队在阿不利木翻译下,和当地人交谈,了解到此地名约特干(Yotkan),约特是“故乡”的意思,“干”即可汗,意谓“皇帝住过的地方”;最早叫“布尔藏”,或作“博拉庄”,后叫约特干,再阿尔顿雅尔,现在叫艾尔纳曼。

约特干遗址

20∶00,回到城郊之玫瑰花烤肉店吃晚饭。下午以后的活动,因为张化杰局长前往洛阳出差,主要由和田地区文物局的卡斯木先生陪同考察(司机白克力)。21∶30,即回到酒店休息。

晚,荣新江和朱玉麒、姚崇新等一起拜访和田地区文物局已经退休的于阗史专家李吟屏先生。他很健谈,说到许多和田文博掌故,但不久即将前往山东定居。

今天上午,接李军短信,告知自治区博物馆资深研究馆员、著名的新疆考古学家吴震先生于昨晚去世。回信敬悼。

2008年1月26日星期六

9∶00早饭。9∶50出发,走315国道前往策勒考察,策勒县文管所的女所长史燕自民丰开始也一直陪同我们考察,今天则主要由她作向导。今天是大晴天,在315国道上,当地的维吾尔族老乡纷纷在铲雪。

达玛沟佛教遗址博物馆外景

11∶55,到达策勒县东的达玛沟乡南部达玛沟佛教遗址博物馆,博物馆建在托普鲁克墩1号遗址上,使小佛寺得以整体保存下来,是自治区第一个遗址博物馆。所谓的小佛寺其实只是一座微型佛殿,佛殿坐北朝南,平面略呈长方形,南北长2米、东西宽1.7米。四壁为木骨泥墙,上部残,残高1.38米,南壁正中开门。环壁彩绘佛像,主尊结跏坐佛位于北壁正中,木胎泥塑,肩以上残,双手亦残。覆莲座下置须弥座。佛衣紧窄贴体,下摆不覆座,有秣菟罗造像的特点。壁画风格则又具犍陀罗式,如东壁北侧立佛。

达玛沟佛教遗址博物馆内小佛殿

展厅中陈列托普鲁克墩1号、2号和喀拉墩1号遗址出土的大量文物[19],以壁画居多,可见典型的于阗画派风格。其中有2号遗址岀土千佛及八骑士图,颇有价值。又岀木板画若干,其中一件展出的一面为千眼,据称背面有文字,因请史燕帮忙取出,发现绘画之底色(白粉)下面,部分地方露出文字残痕。木板大小尺寸与新博新收的木板帐簿文书相似,可能也是一帐簿文书,后废弃不用,涂白粉作底,在上面手绘作画。请尔冬强拍木板及壁画骑马人物图。另外,我们关注点还在壁画残片中的骑马、骑驼人物图,因为在《考古学报》2007年第4期发表的图版上我们已经发现其中一件喀拉墩1号遗址岀壁画上有于阗文题记[20]。另外,文欣发现在一千佛图像下亦有于阗文题记。这三处于阗文资料,考古报告都没有提到。

达玛沟佛教遗址博物馆藏木板画下有于阗语文书

托普鲁克墩2号遗址紧邻博物馆(即1号遗址,两遗址相距直线距离不到80米)。规模较大,还没有经费建博物馆,所以用芦席搭棚如地窝子,大家也进去参观。此寺基址尚存,但壁画已坍塌到地上,八骑士图就出自这里,木版画也来自这里。1、2号遗址可能有相互关系,姚崇新特别注意这个问题。

托普鲁克墩2号遗址外景

托普鲁克墩2号遗址内景

13∶47离开。乘车返回县城附近之固拉哈玛乡乡政府所在之阿克依来克村,在此处之阿不都吉里力烤肉店吃当地特色之肉馕。

14∶40,复东行到达玛沟佛寺遗址博物馆南10公里的喀拉墩1号遗址参观。15∶10到达。此地基址已经严重破坏,所以没有清理出基址,考古所新疆队只是收集了遗落地面的一些壁画残片,现存达玛沟博物馆。考古报告已发表[21]。从这个寺址周围的情况看,这里的佛寺不止一座,应当是一处寺院遗址。

在这里时间不长,即北行经过315国道,到沙漠边缘的喀达里克(Khadalik)遗址考察,路途难行,依维柯多次陷入沙地,最后只好将其留下,大车上的人挤入四辆小车。17∶00方始到达。此地亦为厚厚的白雪所覆盖,根据斯坦因的景观照片[22],可以确定遗址的位置。这里早已经被斯坦因清理干净,但有六棵胡杨树挺立其间,非常明显。卡斯木就是靠这几棵胡杨树来定位的。荣新江记得1983年来时没有找到这个地方,这次终于找到,颇感欣慰。队员们在附近的沙丘侧发现了火烧土的痕迹和清晰可辨的文化堆积层,还在不同地点捡到陶片若干。根据周围的遗迹现象和遗物分布情况看,我们觉得该遗址的范围较大,保守估计有0.5平方公里。

斯坦因探险队所摄一个世纪前的喀达里克遗址,斯坦因探险队旧照片

喀达里克遗址的六棵胡杨树

18∶00离开喀达里克,车行仍不断陷入沙地。19∶30,到达策勒县城南的麻扎托克拉克(Mazar-Toghrak)考察,当地老乡倒过来称呼作“托克拉克麻扎”。这里有简陋的清真寺,倚靠着古老的胡杨树,又有坍塌的土坯墙,围绕着衰败的麻扎,门前也有非常古老的胡杨树,而整个村庄的周围,也都密布着无数的胡杨。麻扎门楼上方的龛形装饰还依稀可见佛龛的影响。不清楚斯坦因发掘的地方具体在哪里,因为所掘汉文木简上有“屋悉贵”这个名字[23],吉田丰认为这里可能就是唐朝的屋悉贵所在地[24],所以值得到这里来看看。天色擦黑,我们离开麻扎。

托克拉克麻扎门楼上方的龛形装饰(丁和提供)

20∶50,回到策勒县城。在这里的星星餐厅,阿不都瓦依提在西北民族大学的同学苏来曼(策勒县组织部干部)宴请大家,请来了策勒县统战部部长莫合答尔·卡得尔助兴。直到23∶40,我们才得离开策勒,半夜1∶30,到达和田玉都大酒店。

(文欣、丁兰兰也分别为本日志提供相关资料;所附照片,除特别注明外,均为朱玉麒拍摄。)

*注释略,详情请参见原文。

未完待续

栏目精选

丝路现场 | 荣新江:沿着马可波罗的足迹走访伊朗——2012年初考察纪要

丝路现场 | 朱玉麒:伊朗——来自民间的视野

丝路现场|刘迎胜:寻访东干人

丝路现场|段晴:陌生的友邻

丝路现场 | 张嘉妹:白沙瓦——文明交汇地的今昔


责任编辑:杨帅琪、胡甲鸣

      

    分类: 中文 资讯 丝路资讯
    关键词:

    最新评论


    作者:朱玉麒

    更多信息...

    作者:姚崇新

    更多信息...

    作者:荣新江

    更多信息...

    热瓦克佛寺遗址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