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 瀚海析微:新疆山普拉墓地出土纺织品保护研究

  基本信息:  主编:万洁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7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21年7月  印次:1  ISBN:9787501066360  内容简介:  1982年起山普拉墓地经过多次考古发掘,出土了带、帽、靴、覆面、手套、袜子、护颌罩、衣、裤、裙、绢鸟、绢裤、坠饰、毡袜、毡筒、鞋、裤、梳镜袋、香囊、栽绒毯、化妆袋、枕、绢扇、 ...

• 李新伟:陶寺墓地彩绘陶器上的鸟纹

摘要:彩绘陶为陶寺文化等级身份的重要标志。陶寺遗址墓地中蟠龙纹盘仅见于一类墓,有较复杂图案的彩绘陶仅见于一类墓和二类墓的甲型和乙型墓。但目前对于陶寺墓地出土壶、瓶、折腹盆等器物上的复杂图像尚无深入研究。本文提出,这些图像的主题均为各种形式的鸟纹,其形态可以追溯到红山文化、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和崧泽文化。陶寺鸟纹继承了庙底沟类型的传 ...

• [匈牙利]马尔丁奈兹(A. P. Martinez)著\n杨富学、凯旋译 | 迦尔迪齐论突厥

1968年,迦尔迪齐(Abū Sa’id ‘Abd-al-Haiy ibn DahhākibnMahmūd Gardīzī)著《纪闻花絮(Zainu ’l-axbār)》之新版本作为《伊朗地理与历史资料(Sources for the Geography andHistory of Iran)》丛书之一种由伊朗文化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Iranian Culture)刊行。校

• 固原北朝隋唐文物考古述略

固原北朝隋唐文物考古述略冯国富, 程云霞(固原博物馆)  摘 要:北朝至隋唐时期,是丝绸之路繁荣昌盛的重要时期。固原北朝隋唐文物考古中带有或受中亚与波斯风格影响的北魏漆棺画、波斯银币、连珠纹银耳杯、胡旋舞绿釉扁壶;北周波斯鎏金银瓶、凸钉装饰玻璃碗、嵌宝石金戒指、银装环首铁刀、彩绘吹奏骑俑、东罗马金币;隋唐波斯银币、东罗马金币、萨珊金币 ...

• 曹芳芳:中原地区史前用玉特征与进程

中原地区史前用玉特征与进程曹芳芳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摘要:本文拟通过梳理中原地区史前不同阶段的考古发掘所见玉器资料,考察其地域分布、器类构成、使用状况,从而探讨中原地区的用玉特征、用玉观念和用玉进程。中原地区史前用玉文化从裴李岗时期至龙山时期,明显表现出从无到有的过程。中原地区并非玉文化的原生地,更多是接受外来影响而继发出用玉文 ...

• 张超华:礼出东方——从大汶口文化看礼制起源

礼制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之一,是其区别于世界其他古老文明的一项重要因素。关于礼制的起源,多数学者认为,龙山文化时期礼制已经初步形成。但早在大汶口文化时期,从制度和器物层面已能见到礼制因素,中华礼制可能在大汶口文化时期已经萌生。棺椁制度初步形成棺椁制度是丧葬礼制的载体之一。棺大约出现于新石器时代中期,最早出现的棺为陶棺和石棺。大汶 ...

• CSIC:墓里石器是5000年前欧洲性别分工的证据

对坟墓中埋藏的石器进行的一项新的调查提供了证据,表明在新石器时代开始时,男性和女性之间存在着不同类型的劳动分工。西班牙高等科研理事会(CSIC)的Alba Masclans及其同事在开放性期刊《PLOS ONE》上发表了这些发现。以前的研究表明,在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期间,欧洲存在着性别分工,当时耕作方式遍及整个欧洲大陆。然而,许多问题仍然存在,即不同的任 ...

• 大汶口遗址与大汶口文化再认识——基于当代世界考古学视野

大汶口遗址与大汶口文化再认识——基于当代世界考古学视野赵兴彬(泰山学院 历史学院 区域社会与文化研究中心)  摘要:以“文化——历史考古学”为范式的中国传统考古学,跟世界先进考古学相比,具有很多局限和缺陷,这在整体上主要表现为观念的陈腐、理论的匮乏和方法的落后。如果摆脱中国传统考古学的羁绊,用世界先进考古学的视野和理念,重新审视、 ...

• 关中地区古代陵墓的类型、地理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关中地区古代陵墓的类型、地理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李世忠,杜忠潮(咸阳师范学院关中古代陵寝文化研究中心)  摘 要:关中地区古代墓葬数量众多,依据葬者的身份,可分为帝王陵与陪葬墓,历代将相名人墓葬等类型。关中古代帝王陵的营造形式有“封土为陵”和“因山为陵”两种,按建陵时间跨度分为华夏始祖陵寝、先秦王公陵、统一王朝帝陵和分裂割据政权王 ...

• 全洪:岭南砖室墓穹隆顶的技术渊源试析

西汉中后期关中和中原地区出现砖室墓,新莽时期河南洛阳一带开始出现小砖穹隆顶墓,到东汉时期砖室墓已在全国范围内流行。岭南地区在新莽时期出现砖木合构墓,广州、合浦等地都有发现,东汉中期普及砖室墓,并开始出现穹隆顶墓。这种圆锥形穹隆顶砖室墓起于东汉中叶的建初、永元间,往下延续到东汉末年。岭南地区东汉砖室墓与洛阳、关中地区为代表的砖室墓 ...

• 山西沁源县正中村金代砖室墓壁画摹本考

1958年,山西省沁源县修建“七一渠”时发现一座金代砖室壁画墓,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派员清理,并由杨柏公、海振崇两位先生临摹了壁画。摹本现藏于山西博物院。清理结束后,由杨柏公撰写《沁源县交口乡正中村金代砖室壁画墓葬考察记录》(以下简称《考察记录》),收录于《沁源文物资料》第三辑。该文公布了此墓的造墓题记,因为是内部资料,所以能见到此 ...

• 中华文明早期历史研究 | 海纳百川: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的一种特质

  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虽然不是最古老也并非唯一最辉煌的文明,却在世界文明之林中独树一帜,更为重要的是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延绵不断、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这是区别于其他古文明的最大特点。那么她延绵不断的深层原因或言内在特质才是最需要研究的问题。这一点恰恰也是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和从中汲取复兴力量与自信 ...

• 大足石刻宋代两组取经图简说

大足石刻宋代两组取经图简说李小强 姚淇琳(重庆市大足石刻研究院)  内容摘要:大足石刻有两组宋代取经图,分别位于北山石窟和妙高山石窟。从两组造像题材和毫光来看,与多数取经图在图像表现上具有相似性,同时又具有自身特点。两组造像表现唐代高僧玄奘取经的场景,对于了解取经图在石窟中的流变、《西游记》成书之前的情况都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 ...

• 凤翔南指挥西村商周墓地再析

凤翔南指挥西村商周墓地再析罗汝鹏(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关键词:畿内分封 陶器编年 墓地形成过程 族群结构  摘要:本文利用近年来陕西大周原地区商周时期陶器分期编年的新认识,重新讨论凤翔县南指挥西村商周墓葬的时代与墓葬内涵的差别,进而探索西村墓地的形成过程,并观察“新族群”融合的历史经过,透过小型聚落的族群重组以研究周人分封制度 ...

• 观迹定书:考古学视野下夏商文字的传承与发展

转自《光明日报》2021年05月12日 11版  从殷墟考古发现可知,商代晚期的文字已是一种经历了较长时间发展、较为成熟的文字符号体系;按照载体不同,可分为铸于青铜器上的金文、刻于龟甲上的甲骨文、刻画或书写在陶器上的陶文、刻写在玉石上的文字以及用毛笔书写在简牍上的墨书等。其中,金文字数较少,多为图形组合文,笔画浑厚;甲骨文数量最多,字体已 ...

• 戴向明:晋南盐业资源与中原早期文明的生长:问题与假说

摘要:本文以倒叙方式追溯了运城盐池开发、利用的早期历史,以及与中原文明化进程的关系。从有文字可考的商周时期往前追溯,分别讨论了夏商和龙山时期运城池盐开发和外输的间接证据,仰韶时期陕晋豫邻境地区聚落兴衰、社会复杂化发展与晋南盐业资源利用之间可能存在的密切联系。一  盐被称为“百味之王”。盐不光是最基础的调味品,而且是人体维持生存之 ...

• 雍城十四号秦公陵园钻探简报

雍城十四号秦公陵园钻探简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凤翔县博物馆  关键词:凤翔,雍城,秦公陵园,考古调查  摘要:位于雍城南郊三畤塬上的秦公陵园系目前所知最大的秦国国君陵寝之地,与其它先秦诸陵园相比,雍城秦公陵不仅具有规模宏大,布局规整,它与之前和后来的秦陵园形成了具有持久性、继承性、完整性、独特性的秦国陵园体系,其表现整个秦陵园从集 ...

• 尚朴堂文存

  基本信息:  作者:冯时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8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21年8月  印次:1  ISBN:9787520387156  内容简介:  本文集所收的文章,是在作者已经发表的两百多篇论文中选出的,涉及古文字学、天文考古学民族古文字学、先秦史、天文年代学、历史文献学和先秦思想史等不同领域。有的文章因发 ...

• 辽宁建昌县东大杖子墓地 M11 出土铜器的科学分析

摘要:东大杖子墓地是辽西地区战国时期的一处重要遗址。本研究对东大杖子M11出土的15件铜器进行了金相分析、扫描电镜与能谱分析以及铅同位素比值分析。分析结果显示,M11出土铜器的制作工艺以铸造为主,另外还有热锻及热锻后冷加工;合金成分以铅锡青铜为主,仅有一件铜斧是铜锡合金。铜器的合金成分和器物类型之间的关系明显,表明制作者已经能根据青铜器 ...

• 遗产观察 | 浅议文物古迹的活化利用

   近年来,全国各地从政府到民众开展了广泛的文物古迹活化利用的实践活动。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和黄河文化遗产廊道的建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项目。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集中成片的历史村落、重要工业遗产,以及革命文物的保护与活化利用等,代表了国 ...

• 秦雍城遗址的历史学考察与现状调研

秦雍城遗址的历史学考察与现状调研卢碧雯 薛莱 井艺寰(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摘 要:雍城是指秦国在春秋时期至战国早期约300年间的一座都城,位于今陕西省凤翔县城南。考古学界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对其进行考古勘察与发掘。本文从历史学的视角对雍城遗址进行考察和梳理,并结合雍城遗址的保护和凤翔县经济发展的现状,对其进行多维透视,从而对雍城遗址的开发 ...

• 朱乃诚:福建光泽走马岭玉器的形制特征、文化属性、年代及相关问题

摘要:本文分析近年在福建省光泽县走马岭遗址出土的牙璋等8件玉器,指出它们分属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晚期后段、齐家文化、二里头文化,制作年代在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1530年之间,是中原地区及甘青地区与辽西地区的作品。其中牙璋的制作年代最晚,在公元前1560~前1530年。它们可能是从以牙璋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分布区的中原核心地区传播出来的,在走马 ...

• 关于吐鲁番石窟保护与利用工作的几点思考

吐鲁番是丝绸之路的重镇,“四大文明”的交汇地。吐鲁番古代称为高昌,在吐鲁番有吐峪沟石窟、雅尔湖石窟、伯西哈尔石窟、胜金口石窟、七康湖石窟等石窟群,统称为高昌石窟。据初步调查,吐鲁番现存洞窟有300多个,其中有编号窟多达170余个。近年来主要开展的石窟保护工作柏孜克里克千佛洞2012年以来,基于文物保护工作的需要,在国家文物局和自治区文物局 ...

• 人神沟通的桥梁与使者——从神兽攀树纹金箔饰谈起

新疆早期考古遗存中保存了不少表现萨满通天题材的遗物,乌苏四棵树墓群出土的神兽攀树纹金箔饰和阿勒泰地区分布的典型鹿石便是其中的代表,二者均将萨满仪式中重要的角色—“通天媒介”与“灵魂使者”进行了艺术化呈现,是研究古代先民宇宙观、生命观的珍贵史料。 四棵树墓群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乌苏市四棵树镇查干苏木村西南,是一处战国至西汉 ...

• 三星伴月 其源可溯 四川盆地史前文化发展格局

三星伴月 其源可溯 四川盆地史前文化发展格局文 图 / 郭传敏 2021年3月开始,三星堆遗址新一轮的考古发掘连续多日占据网络热搜头条,成为大众热议的话题。三星堆遗址祭祀坑出土的那些造型夸张、神秘诡谲的青铜人像,让大家心中不禁发问:它们从何而来?这个问题从30多年前青铜人像发现后即已“出圈”,除了考古学家,还有很多人对三星堆青铜文明的来源 ...

• 荣新江:加强西域地区的丝绸之路研究

《西域研究》已经走过百期的历程,不仅仅对西域研究贡献至巨,而且对于我这里所谈的丝绸之路的研究,也发表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可以当之无愧地说是国内丝绸之路研究的一个重镇。 2007年,我曾应邀给祁小山、王博编《丝绸之路·新疆古代文化》(新疆人民岀版社2008年版)写了一篇《丝绸之路与古代新疆》,从四个方面论述古代新疆(西域)在丝绸之路上的 ...

• 鸵鸟蛋、黑陶与铜肝:神秘的伊特鲁里亚人

声名显赫的伊特鲁里亚人曾经在古意大利建立了颇具影响力的强大文明,然而他们却常常遭到误解,被当作一个陌生而未知的民族,其语言和文化也已基本消失。露西·希普利撰写的全新伊特鲁里亚史——《鸵鸟蛋、黑陶与铜肝:神秘的伊特鲁里亚人》,为读者呈现了另一番景象:这个民族与希腊保持着贸易往来,促进了罗马文明的发展,启发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和浪 ...

• 丝绸之路秦陇南道历史地理考察

丝绸之路秦陇南道指由历史上的秦地(关中)西行,翻越陇山南段,经陇右地区南部(陇西黄土高原南缘、河湟地区)至河西走廊东部与域外沟通的国际交通线路。《丝绸之路秦陇南道历史地理考察》一书综合运用历史文献学、考古学、实地调查等传统方法及卫星影像调查与分析、谷歌地球路径模拟测量等新手段,考察了丝绸之路秦陇南道形成的自然地理基础、演变的时间 ...

• 中国王朝の粋

书名:中国王朝の粋【点击购书】作者:难波纯子编集发行:大阪美术馆俱乐部发行日:2004年6月售价:360.00目 录(根据图书整理)御挨拶 市田芳一御挨拶 龙川明行商(殷)周青銅彝器の世界1. 饕餮纹兕觥 商(殷)時代……40. 鍍金人物形鎮(下) 前漢期镜の上の天界41. 透彫蟠螭紋鏡 春秋末期~戰国初期……59. 重列神獣鏡 後漢期~三国期 隋唐代のエキゾ ...

• 齐国文字文物品读

书名:齐国文字文物品读【点击购书】作者:刘悦 马国庆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7月定价:86.00内容简介本书为齐国铭文青铜器、铭文兵器、货币、玺印、陶文陶器、封泥等文字文物品读,所收录基本为齐国文字文物,个别辅以其他国的文字文物。收录的齐国文字文物,以时代演进为脉络,同类器物按照西周、春秋、战国时代顺序排序。介绍的内容包括器 ...

• 建水苏家坡墓地

建水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岸边,其县名始于唐天宝末年。苏家坡墓地位于建水县城东北部糖厂东面的缓坡地带。1998年12月至1999年1月,联合考古队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揭露面积510平米,清理墓葬226座,其中火葬墓225座,土葬墓1座。225座火葬墓,均有葬具,共出土陶质和瓷质葬具501件,葬具上常见朱书梵文经咒。出土有陶器、铜器、铁器、玛瑙、料珠、松 ...

• 从三星堆到金沙:中华文明的惊世发现

远古时期,长江上游的成都平原和四川盆地就已经是古蜀先民的栖息之地了。后来传说蚕丛建国,柏濩(灌)即位,鱼凫兴邦,杜宇积极发展农耕,开明王朝治理水患拓展疆域,使古蜀国成了西南地区的富庶之国,并形成了相对独立而又特色鲜明的经济文化。但由于缺少文字记载,古蜀历史一直云遮雾罩,给人以扑朔迷离之感。三星堆、金沙遗址是我国西南地区两处具有区 ...

• 隋唐辽宋金元史论丛(第十一辑)

书名:隋唐辽宋金元史论丛(第十一辑)【点击购书】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隋唐五代十国史研究室,宋辽西夏金史研究室,元史研究室 编雷闻 康鹏 张国旺 主编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7月定价:98.00目 录東向西向的困惑:從祭祀的站位看禮秩的尊卑(續)——《大唐開元禮》劄記之五 吳麗娛唐代制敕文書起草者署名等問題溛

• 新时代文物保护与旅游融合发展研讨文集

书名:新时代文物保护与旅游融合发展研讨文集【点击购书】作者: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世界研学旅游组织 编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年12月定价:105.00目 录序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动文物保护与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 谭平综论篇缔造新时期文物与人的新型关系——兼谈“让文物活起来”的有关观念认识与体制机制题 曹兵武浅谈“让文物活起来”的三个关键环 ...

• 石家河发现与研究

石家河遗址位于长江中游腹地、江汉平原北缘与大洪山南麓相结合的山前地带。其总面积约8平方千米,核心区域分布有40余处遗址点,年代跨度距今5900~3800年,是长江中游地区迄今发现面积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等级最高的新石器时代大型聚落群,也是探讨中华文明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50年代首次开展调查发掘工作的六十多年以来,随着一系列田野工作的 ...

• 热水考古四十年

热水墓群的考古发现是一次偶然。1982年,青海省文物考古队许新国和同事到都兰调查岩画,夜宿在露斯沟藏民达洛家中,从达洛口中得知察汗乌苏河的对岸有许多古墓葬。许新国和同事便决定过河进行调查。开启了包括被称为“九层妖楼”的热水一号大墓在内的热水墓群的考古调查发掘。截至目前,近40年来热水墓群考古发掘的墓葬至少在150座以上,但发掘资料只是零 ...

• 魏晋南北朝时期前后部鼓吹初探 ——以考古材料为中心

魏晋南北朝时期前后部鼓吹初探——以考古材料为中心张 驰前后部鼓吹,也称前后部羽葆鼓吹,是古代一种乐队形式,大概从汉代开始就已出现。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发,政权更迭频繁,前后部鼓吹在考古材料和历史文献中说法不一,出入较大。杨泓、梁满仓、孙晓辉等学者,在研究鼓吹问题的同时,或多或少地涉及到了前后部鼓吹。但碍于条件限制,过去学者 ...

• 中国考古百年 | 考古的历史情怀——中国考古学诞生百年感想

  进入2021年,考古学在中国诞生整整100年了。考古,对中国这样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的国家而言,起步并不早,说是舶来品,或应不为过。但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后,厚重的文化滋养,再加一代代诸如李济、董作宾、裴文中、梁思永、吴金鼎、苏秉琦、夏鼐等考古人的筚路蓝缕、殚精竭虑,使其在当下根深蒂固、茁壮成长、枝繁叶茂,越来越具有中国特色 ...

• 陈克伦谈陶瓷研究和鉴定:先锻炼眼力,再辅以科技

《瓷器中国》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原上海博物馆副馆长陈克伦最新著作,通篇用权威而通俗的语言讲述了中国瓷器三千年的发展历程,是一部写给大家的中国瓷器简史。该书虽不追求体例上的面面俱到,但是囊括了陶瓷界长期以来富有争议的学术问题, 比如五大名窑中哥窑的产地和钧窑的年代问题等,作者对这些争议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此外,书中也融入 ...

• 从榆林地区考古管窥牧业发展——基于榆林地区5000—4000年动物考古与最新测年数据

  在人类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生产、生活方式不同程度地受到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影响。特别是在人类历史的早期,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几乎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起决定性的作用。环境的变化不仅会导致所在地区自然条件发生改变,同时也会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变化会促使人们从一种生业模式转向另一种生业模式。  独特的 ...

• 海昏侯墓园考古与西汉史的新知

  秦汉时期,中国文化进程发生显著的转变。对于由秦而汉的历史演进,清人赵翼有“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的说法。他说,“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积弊日盛”,“七国”“战争”已显现“其势不得不变”。“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后来“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之徒”。“天之变局,至是始定”。秦汉 ...

• 战国秦汉髹漆妆奁研究

基本信息:作者:刘芳芳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5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1年5月印次:1ISBN:9787501066070内容简介:  本书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出土的战国秦汉时期的妆奁进行综合研究。以漆器中的髹漆妆作为研究对象,将漆工艺在中国古代的第一个繁荣期——战国秦汉时期作为考察阶段,利用考古发掘资料,力图对妆奁的形制、纹样、装饰 ...

• 东周秦汉时期齐都临淄的环境、农业与工匠生活——以阚家寨遗址动植物遗存为核心

------------------------------------------------------------------------全文阅读东周秦汉时期齐都临淄的环境、农业与工匠生活——以阚家寨遗址动植物遗存为核心(作者:陈雪香 郭林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郝颖 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南方文物》2021年第2期)

• 我在考古现场:丝绸之路考古十讲

  基本信息:  作者:齐东方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21年8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21年8月  印次:1  ISBN:9787101152609  内容简介:  丝绸之路,是商业贸易之路,也是东西对话之路,是友好往来之路,更是文化交流融合之路。西安、碎叶、撒马尔罕、布哈拉、伊斯坦布尔……作者带领大家重走丝绸之路,感受古代文明现场; ...

• 曹芳芳:殷墟戚家庄东墓地墓主身份辨识

在殷墟九十余年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数量非常丰富的玉石器,尤其是妇好墓、花园庄五十四号墓等保存较好的高等级贵族墓葬出土的组合完整的批量玉器,其纹饰与造型之美、制作与工艺之精湛,也促使学界思考其背后商代制玉手工业的发展情况。然而截至目前,有关殷墟时期制玉手工业遗存发现寥寥。虽然殷墟至今发掘了数量庞大的墓葬,但是制玉工匠墓葬的确认较少 ...

• 韩建业:早期东西文化交流的三个阶段

吉仁台沟口遗址全景(图源:澎湃新闻·私家历史)一 引言如果以陶容器为主要依据,结合其他遗存的空间分布和起源传播,可将丝绸之路前全新世大部时段的亚欧大陆大致划分为三大文化圈,即以中国黄河、长江流域为中心,包括东亚、东南亚及太平洋诸岛屿在内的“早期东方文化圈”;以两河流域为中心,包括西亚、北非、中亚南部、南亚和欧洲南部在内的“早期西 ...

• 发现|从黄河流域龙山时代鳄鱼骨板管窥中华文明演进历程

众所周知,扬子鳄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一般生活在今天长江中下游的湖泊、沼泽等亚热带温暖湿润的地区。然而,在龙山文化时期甚至更早的裴李岗-仰韶文化时期北方的黄河流域却发现不少的鳄鱼遗存,尤其是常见鳄鱼骨板出土。龙山文化时期或言龙山时代是黄河流域乃至长江流域文化格局重大变动和社会发展重大变革的时代,是中国早期文明与国家形成的关键期, ...

• 王丁《语藏集》:从语言入手探寻历史

  谢正光《清初之遗民与贰臣》:艰难时代,知识人如何自处 艾柯:中世纪之美,无以形容 (特装本 预订倒计时) 作者: 王丁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年: 2021-9页数: 224定价: 48.00装帧: 平装丛书: 六合丛书ISBN: 9787532180462内容简介 · · · · · ·本书是中外关系史学者王丁的学术随笔集。内容涉及较广,概括而言,是从一些具体而微的 ...

• 福柯《知识考古学》全新译本 上市了

知识考古学 米歇尔·福柯 著董树宝 译学术前沿平装,280页,52元ISBN:9787108071873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1年9月内容简介不要问我是谁,也别要求我一成不变:这是一种身份的伦理;它决定着我们的身份证件。但愿它让我们在写作时获得自由。——福柯《知识考古学》犹如思想的空中楼阁,以非连续性、断裂、差异的考古学反对连续性、起源、总体化的观 ...

• 甘肃武威出土铜奔马铸造工艺初探

摘要: 甘肃武威出土的东汉铜奔马和铜车马仪仗队是我国古代青铜艺术品中罕见的杰作,是中国众多文物中的代表和古老中华文明的一种象征。甘肃省博物馆通过现代科学仪器检测及综合分析发现: 铜奔马和铜车马仪仗队都是陶范铸造法铸造而成,而不是失蜡法铸造的; 铜奔马铸造时在铜质马腿内夹铸了卯榫状铁芯骨,以增强马腿的强度和支撑力; 铜车马仪仗队中甲型马和 ...

• 陈淳:考古学认识论的思考

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提出,科学认识的目的是发现自然界的真理。他为人类科学认识世界提出了经验主义的归纳方法来探索自然规律。他指出,人们之所以不能进步,是因为崇拜古人和所谓的伟大权威,相信普遍的共识。早在现代科学出现之前,古希腊哲学家就将科学与见解区分开来,认为科学知识是有别于个人意见的真知。所以,科学研究应该超越 ...

• 贺云翱:文化比较视野下的古埃及和古中国

文化比较视野下的古埃及和古中国贺云翱 古埃及文明和古中国文明都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一在北非,一在东亚,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文化上的直接联系,但是这并不妨碍对她们做一比较。 第一,她们都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与两河文明、古印度文明并列为世界四大原生文明。 第二,她们都拥有世界级天然大河。不同的是,古中国文明比古埃 ...

• 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综合考察泉州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作者: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综合考察泉州国际学术讨论会组织委员会出版社: 福建人民出版社副标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综合考察泉州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出版年: 1991-1页数: 496定价: 65ISBN: 9787211015863

• 李默然:具有相似性的中国文明与玛雅文明为何走向不同?

  大约从公元前300年开始,古印第安玛雅人创造了世界上唯一诞生于热带丛林而不是大河流域的古代文明——玛雅文明。中国一些历史研究者和爱好者对于玛雅文明的关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在多方面表现出来的与中国文明的相似性。在审慎的考古情境和文化背景分析下,这些相似性可能根植于一些深层次的宗教仪式观念。  中国文明与玛雅文明的相似性  中国 ...

• 中国细金工艺与文物

基本信息:作者:杨小林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4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1年4月印次:1ISBN:9787030225764内容简介:  本书以现代金银细金工艺技术为基础,对国内考古出土的文物进行分析,是将工艺与文物相结合论述的一部著作。全书在概述了中国金银器的发展史和金银开采提取的历史之后,分别论述了现代金银开采与提纯,贵金属及合金物化性 ...

• 盛乐遗珍——内蒙古和林格尔土城子古城遗址出土文物精品

基本信息:编著: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 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博物院 盛乐博物馆 和林格尔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7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1年7月印次:1ISBN:9787501068975内容简介:  内蒙古和林格尔土城子古城遗址经过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出土了陶瓷器、铜器、铁器、玉器、石器、骨器、铜钱等各类器物。 ...

• 河南荥阳官庄遗址铸铜技术与金属资源变迁初步研究

------------------------------------------------------------------------全文阅读河南荥阳官庄遗址铸铜技术与金属资源变迁初步研究(作者:张吉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郜向平 丁思聪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赵昊 陈建立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原文刊于《南方文物》2021年第3期)

• 西藏的黄金与银币-历史、传说与演变

西藏的黄金与银币作者: 布尔努瓦出版社: 中国藏学出版社副标题: 历史、传说与演变译者: 耿升出版年: 1999-09页数: 397定价: 21.50元装帧: 平装ISBN: 9787800573903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有关亚洲、特别是西藏贵金属的专著。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它都是在该学科中的一部很稀见的著作。此书是以对西文、俄文和汉文文献的研究为基础,全面地研究了西世故的金银、 ...

• 西域文明史

西域文明史作者: (法)鲁保罗著 / 耿昇 译出版社: 中国藏学出版社译者: 耿昇出版年: 2014-12页数: 631定价: CNY 86.00装帧: 平装丛书: 发现西藏书系ISBN: 9787802535817内容简介西域始终上个令人感兴趣的地区。无论从战略、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方面来看,它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东西方之间,亚、非、拉三大洲之间,从未停止以那里为走廊而从事丰富多 ...

• 黄金草原

黄金草原黄金草原作者: (古阿拉伯)马苏第出版社: 青海人民出版社译者: 耿升出版年: 1998-11页数: 937定价: 36.00元装帧: 平装ISBN: 9787225015828内容简介《黄金草原》用纪传体形式写成,与中国各王朝断代史的体例颇为相似。从地域方面来说,《黄金草原》涉及到了从苏门答腊到中亚、欧洲和非洲的大部分地区,如中国、印度、波斯、阿拉伯半岛、巴比伦、神 ...

• 黄文弼画传

黄文弼画传作者: 周珊 吴华峰 编著出版社: 中西书局出版年: 2019-10页数: 270定价: 218装帧: 精装ISBN: 9787547516225内容简介黄文弼先生被誉为中国西北考古第一人,他在1928—1930年作为唯一的一位中国的考古学家参加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时期,一方面痛心于斯坦因等人当年劫掠的中国西北文书,用自己的能力尽可能阻扰中国的文书继续被国外考古探险家带出国 ...

• 黄文弼研究论集

黄文弼研究论集作者: 朱玉麒 王新春 编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出版年: 2013-10页数: 288定价: 158.0装帧: 精装丛书: 新疆师范大学黄文弼中心丛刊ISBN: 9787030386984目录前 言 …………………………………………………………………………… 朱玉麒1. 为黄仲良题西域照片………………………………………………………… 半 农2. 奉慰黄文弼先生…………………… ...

• 中国早期考古调查报告(第二辑)

中国早期考古调查报告(第二辑)作者: 黄文弼著出版社: 线装书局出版年: 2009-05定价: 5500.00装帧: 精装ISBN: 9787801069481内容简介本辑包括了《高昌陶集》《高昌砖集》《罗布淖尔考古记》《吐鲁番考古记》《塔里木盆地考古记》5种,图文结合,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目录 · · · · · ·高昌陶集高昌砖集羅布淖爾考古濟吐魯番考古記塔里木盆 ...

• 西域考古·史地·语言研究新视野-黄文弼与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西域考古·史地·语言研究新视野作者: 荣新江 / 朱玉麒 主编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副标题: 黄文弼与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出版年: 2015-6页数: 668定价: 208.00元装帧: 精装丛书: 新疆师范大学黄文弼中心丛刊ISBN: 9787030446022目录卷首语荣新江(i)筚路蓝缕,拓出考古新境界——黄文弼与新疆考古王炳华(1)从斯坦因到黄文弼——新疆早期 ...

• 黄文弼蒙新考察日记

黄文弼蒙新考察日记作者: 黄烈 整理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副标题: 1927──1930出版年: 1990-9页数: 577定价: 13.00元装帧: 平装ISBN: 9787501004027

• 黄文弼所获西域文献论集

黄文弼所获西域文献论集作者: 荣新江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出版年: 2013-10页数: 332定价: 168.00装帧: 精装丛书: 新疆师范大学黄文弼中心丛刊ISBN: 9787030387424内容简介黄文弼是20世纪西域考古探险时代中唯一的中国考古学家。他从1928年以来,前后四次进入新疆,在艰苦年代里公布的西北文献资料,在典籍传播、回鹘历史、西域社会、摩尼教流传、中古经济制 ...

• 新疆考古发掘报告1957-1958

作者: 黄文弼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副标题: 1957-1958出版年: 1983页数: 224定价: 4.5装帧: 平装统一书号: 11068-1101本书内容包括在哈密,伊利,焉耆,库车地区发掘和调查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金史并用时期的墓葬,魏晋至元代的城址和佛教寺庙遗址,石窟寺,以及乌孙和突厥族的墓葬等.

• 西北史地论丛

作者: 黄文弼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年: 1981页数: 354定价: 1.85装帧: 平装32

• 西域史地考古论集

作者: 黄文弼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出版年: 2015-12页数: 550定价: 55.00装帧: 平装丛书: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ISBN: 9787100117258内容简介本书以《黄文弼历史考古论集》和《西北史地论丛》两部名著为底本,从黄文弼先生的全部历史研究和考古著作中选择最重要的论述部分,摒除图版、说明以及一些次要繁琐的部分,编选而成。作者在进行历史论述时往往包含着他 ...

• 敦煌佛教石窟艺术图像解析

敦煌佛教石窟艺术图像解析作者: 胡同庆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出版年: 2019-9定价: 118.00元装帧: 平装ISBN: 9787501061556内容简介敦煌石窟艺术是由洞窟建筑、彩塑、壁画共同组成的一种综合艺术,是反映人类思想和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化载体。这些壁画、彩塑以及藏经洞出土文书中蕴含有丰富的内容,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可以说是中国 ...

• 汉唐美术考古和佛教艺术

汉唐美术考古和佛教艺术作者: 杨泓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出版年: 2000-7页数: 386定价: 78.0装帧: 精装ISBN: 9787030086471目录谈中国汉唐之间葬俗的演变西汉俑的造型特征汉代的壁画墓三国考古的新发现——读朱然墓简报札记三国、两晋、南北朝雕塑东晋、南朝拼镶砖画的源流及演变南北朝墓的壁画和拼镶砖画邓县画像砖墓的时代和研究北朝文化源流探讨之一——司 ...

• 丝路梵相新疆和田达玛沟佛教遗址出土壁画艺术

作者: 上海博物馆出版社: 上海书画出版社副标题: 新疆和田达玛沟佛教遗址出土壁画艺术出版年: 2014-11-1页数: 153定价: CNY 180.00装帧: 平装ISBN: 9787547909157内容简介佛教于公元纪年前后从印度、犍陀罗等地首先传入新疆和田地区,此后沿着新疆境内的丝绸之路传播,并成为了新疆历史上流传时间最长、信用人数最多、文化遗存最为丰富的宗教之一。2002年 ...

• 印度到中国新疆的佛教艺术

作者: 贾应逸出版社: 甘肃教育出版社出版年: 2002-9-1页数: 515定价: 42.00元装帧: 平装丛书: 敦煌学研究丛书ISBN: 9787542310248内容简介佛教艺术,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在印度形成的佛教艺术,沿丝绸之路传播到各地后的情况是错综复杂的,本书仅叙述陆地丝绸之路的部分地区,西至阿姆河以南的梅尔夫,北到锡尔河流域的比什凯克附近,东达中国新疆哈密地区 ...

• 丝绸之路:新疆佛教艺术

作者: 霍旭初 / 祁小山出版社: 新疆大学出版社出版年: 2006页数: 175定价: 200.00装帧: 平装ISBN: 9787553120256内容简介目前,研究新疆佛教艺术的论文和书籍很多,但都是专题或分类内容,涉及的范围有限。由霍旭初和祁小山编著的此书,收录了新疆佛教遗址照片60多张、壁画和雕塑的彩色图片及黑白线描近500幅,分丝绸之路北道佛教艺术揽胜、丝绸之路 ...

• 浙江永康庙山遗址试掘简报

浙江永康庙山遗址试掘简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永康博物馆  内容提要:浙江永康庙山遗址经过试掘,发现5座灰坑以及部分陶器、石器等遗物。陶器主要有大口盆、罐;石器有磨石、石斧、石凿、石饼、砺石、石球等,兼具打制和磨制两种工艺。年代距今约11000年,为上山文化早期遗存。庙山遗址作为单纯的上山文化早期遗址,为深入进行上山文化的分期研究提供 ...

• 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黄泥塘墓群发现汉至唐代墓葬

黄泥塘墓群位于郴州市北湖区槐树下黄泥村,在第二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中发现,年代为汉代,是北湖区重要的地下文物埋藏区之一。2021年3月~4月,为配合北湖区社会福利中心(郴江敬老院)项目建设,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郴州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郴州市博物馆等单位对项目红线范围内开展了文物调查勘探工作。6月~7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考执字20 ...

• 中原制造与草原风格——浅谈中原制造铜牌饰的特点

从春秋战国至东汉时期,青铜牌饰曾广泛流行于北方草原地区。在中国北方草原地带、俄罗斯外贝加尔地区和南西伯利亚均有发现。其分布范围与东汉以前匈奴的势力范围相重合,故又称之为"匈奴牌饰"。匈奴牌饰多以青铜铸造,少量鎏金或以金银为材质,主要是作为腰带佩饰或马具装饰。题材包括几何图案、动物和人物纹饰,动物常呈现出后蹄翻转的典型斯基泰风格。 ...

• 史前白灰面初步研究

史前白灰面初步研究裴学松(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关键词】史前;白灰面;化学成分;涂抹位置;底部处理方式;功能  【摘要】自仰韶时代开始,遗址中的房址、窖穴等遗迹上常见涂抹一层白色石灰状物质,梁思永先生称之为“白灰面”。根据考古资料,将史前白灰面房址从仰韶早期至二里头时期的发展历程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白灰面的诞生期,第二 ...

• 石峁玉器的年代及相关问题

石峁玉器的年代及相关问题王炜林 孙周勇(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陕西 西安市 710054)  关键词:石峁遗址 新华遗址 玉器 夏代  随着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神木石峁遗址调查资料的相继刊布,人们逐渐开始重新检视海外各学术机构和博物馆收藏的中国古玉,将许多重要藏品特别是风格独特的墨绿色牙璋类器物的产地追溯到了石峁遗址。据称大英博物馆、科隆远东博 ...

• 鹤壁刘庄墓地二里头文化时期石棺墓研究

鹤壁刘庄墓地二里头文化时期石棺墓研究张新华  摘 要:河南鹤壁刘庄墓地共发现11座石棺墓。本文对其形态、葬俗、来源等方面做了考察。依据墓主头脚立石的数量,将简化石棺分为A、B两型,年代大约在二里头文化三期至二里头文化四期。石棺墓随葬猪头骨以及肢骨的习俗在其他文化未曾发现,来源还有待研究。石棺的来源不一定有北方文化的因素,岳石文化也有 ...

• 南京江宁湖熟东汉墓M1清理简报

南京江宁湖熟东汉墓M1清理简报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江宁区博物馆  内容提要:2013年4月,江宁区博物馆工作人员对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的两座古墓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其中M1为一座前后双室的砖室墓,墓内出土各类随葬品共33件,均为铜质,其中一枚印有“都乡”字样的铜印尤其值得注意。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遗物分析,可以判断该墓年代为东汉中晚期。  关键词 ...

• 贺云翱:​考古学与中华航海精神

考古学与中华航海精神贺云翱 中国既是大陆文明国家,也是海洋文明国家。她拥有五大海域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6500多个海岛,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14个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区等。考古学证明,中国有着长达万年的海洋文化和近万年的航海活动,是享誉世界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创国。随着中国海洋文化考古及航海史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华航海 ...

• “秦东陵”相关问题初探

------------------------------------------------------------------------全文阅读“秦东陵”相关问题初探(作者:焦南峰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李岗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原文刊于《考古与文物》2021年第1期)

• 银坑坞:景德镇南河流域窑址考古调查报告之一

基本信息:编著: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年12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0年12月印次:1ISBN:9787501069019内容简介:  2015~2019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合作对景德镇南河流域古代窑址展开了区域性考古调查。调查范围覆盖湘湖、寿安、 ...

• 从穹庐到殿堂——漫谈云冈石窟洞窟形制变迁和有关问题

------------------------------------------------------------------------全文阅读从穹庐到殿堂——漫谈云冈石窟洞窟形制变迁和有关问题(作者:杨泓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文物》2021年第8期)

• 中国考古百年 | 巴蜀考古百年回顾与前瞻——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为中心

| 根据2018年10月24日在成都召开的中国考古大会开幕式上的发言录音整理成稿。历史的车轮走到今天,很快将迎来近代考古在中国诞生100年的纪念时刻。在此谨以100年为时间轴,简略回顾我们的奋斗历程,分享我们憧憬的考古梦。百年考古历程回顾四川虽地处内陆省份,但是却因机缘巧合,成为国内有图像记录资料的考古发掘的最早省份。这是指1914年法国著名学者谢 ...

• 中华文明早期历史研究 | 何驽:洪洞万安陶寺文化遗址与舜的起家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经历了四十三年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已经初步建立了一条考古、文献、人类学三股证据链绳,证明距今4300~4100年间,陶寺早期都城可能为尧王族都城;距今4100~4000年中期都城可能为舜王族都城,陶寺很可能为尧舜之都,也是陶寺邦国的都城。然而,不论是《尚书·尧典》还是《史记·五帝本纪》,均明确表明舜原本为尧的乡野臣民,由尧的重臣四岳 ...

• 中亚、内亚及昆巴博尼发现的类似器物:关于早期阿瓦尔人头饰的一些思考

编者按:北朝考古9月1日刊发的《刘斌 | 再谈罗马尼亚发现柔然人墓地》一文,引起了不少读者的关注,后台留言甚多。文中有一篇参考文献为《Central and Inner Asian Parallels to a Find from Kunszentmiklós-Bábony (Kunbábony): Some Thoughts on the Early Avar Headdress》,该文作者史书

• 袁胜文:唐代石葬具研究

唐代石葬具研究袁胜文(南开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摘 要:石葬具是唐代棺椁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唐代石葬具以石椁和石棺床为主,二者都在北朝开始出现,经隋代的发展,唐初开始成为皇亲贵胄的重要葬具。房形石椁使用者等级高于仅使用石棺床者,不同形制、尺寸、纹饰和精美程度的房形石椁也体现墓主的身份差异。房形石椁在安史之乱后消亡,仅石棺床依然 ...

• 高建国、齐木德道尔吉:汉代燕然山的位置

燕然山是蒙古国一座山名的古称,是窦宪北征匈奴时登临、刻石之处。由于史籍对燕然山记载不详,后世注疏学者竟无从探究其位置。自《嘉庆重修一统志》始、经丁谦阐发,学界普遍认为杭爱山就是燕然山。其实该说仅为推测,并无文献佐证。中蒙联合调查发现的汉文摩崖,证实燕然山即今德勒格尔杭爱山南麓摩崖所在山地。这一位置紧部戈壁地区,与窦宪“出塞三千余 ...

• 五方隋唐乌兰墓志考释

五方隋唐乌兰墓志考释张启芮 张启荣内容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甘肃省靖远县双龙乡北城村北城滩古墓群先后出土了五方隋唐墓志,都记载了乌兰城和乌兰县,为研究中古时期的乌兰建制提供了宝贵的文物资料。这五方墓志中,有两方是块砖,现藏于靖远县博物馆;有两方原石已佚,但《定西文物概况》中抄录了部分文字;有一方藏于私人之手,经过笔者辗转寻访, ...

• 段晴:萨迦牟云的家园——以尼雅29号遗址出土佉卢文书观鄯善王国的家族与社会

来源:《西域研究》2016年第3期萨迦牟云的家园——以尼雅29号遗址出土佉卢文书观鄯善王国的家族与社会内容提要  本文是以尼雅出土的佉卢文书为依据对古代鄯善王国社会进行的个案研究。斯坦因在尼雅第29号遗址找到16件文书已经入藏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田地区博物馆的佉卢文书中,至少有6件亦应出自这同一遗址。本文的重点在于解读这批新文书,同时以萨迦牟 ...

• 〔哥伦比亚〕王臣邑:和田博物馆藏源于龟兹国的一件佉卢文木牍

来源:《西域研究》2016年第3期和田博物馆藏源于龟兹国的一件佉卢文木牍内容提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博物馆所藏的一件佉卢文/犍陀罗语的木牍来自龟兹古国。木牍由三块木板组成。核心木牍部分未开封,文中所提供的转写、译文、注释以及词汇表,仅仅涉及外部可视文字。此木牍产生于公元3世纪的最后二十年。木牍的持有者是尼雅出土佉卢文书中多次见到的 ...

• 吴贇培:和田博物馆藏佉卢文尺牍放妻书再释译

来源:《西域研究》2016年第3期和田博物馆藏佉卢文尺牍放妻书再释译内容提要  和田博物馆收藏的一件佉卢文尺牍是古代的离婚协议书,发生在尼雅王国晚期疏梨阇(Sulica)治时,其时缺水和沙漠化已严重影响文明存亡,此木牍即家庭分崩离析的例证之一。本文主旨,即提供新的原文转写以及汉译,希求在既往工作的基础上,有所补遗和进益。和田博物馆藏HTB0004 ...

• 关迪:古鄯善国佉卢文简牍的形制、功用与辨伪

来源:《西域研究》2016年第3期古鄯善国佉卢文简牍的形制、功用与辨伪内容提要  本文考察了新疆古代鄯善国使用的佉卢文简牍的形制与功用,提出其形制深受汉地影响,有楔形检(kila-mutra)、矩形检(hasta-lekha)与不规则形简牍(ganana-pravaṃnaǵa)三种类型;就功用而言,楔形检用于国王颁布诏令,矩形检用于官员颁发法律文书与私信往 ...

• 钱中窥天机:“永通万国”中的古人宇宙观

“永通万国”为北周静帝期间所铸货币。钱文“永通”意为永远通行,“万国”寓示天下万国可用。永通万国钱币文字精美,字廓深峻,工艺精湛,形体厚重,钱文和铸工均臻妙境,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堪称魏晋以来“钱中之冠”。“永通万国”各品在“永通万国”中,还有一类相当特别,钱币背面有北斗、宝剑和龟蛇的图案,道教色彩浓厚。这是当时民间一种用作吉利 ...

• 从三星堆到金沙:展现中国上古精神世界的知识图景

  四川广汉三星堆新发现祭祀坑的考古发掘,让世人再次感受到中国考古学在新时代的巨大成就和感染力。与举世闻名的三星堆遗址共享盛名的,还有坐落在今成都市城西的金沙遗址。金沙遗址是三星堆文明的延续与发展,具有许多和三星堆文明相同的文化因素,共同形成了中国西南早期青铜文化的基本风貌。三星堆以其谲诡奇异的青铜面具与人像,高大的青铜神树以及 ...

• 从四大板块看史前中国文明的演进与互动

  在早期中国文明研究中,曾长期存在“中原中心论”的观点,研究者把关注的重心完全放在中原地区,似乎只有中原才有文明。这也是考古学家苏秉琦所批评的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两个“怪圈”之一,因为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显示,中国文明起源的模式更像是“满天星斗”“群星璀璨”。过去二十多年来,有关中国文明起源的考古发现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高潮,良渚、陶 ...

• 京津冀汉墓研究

基本信息:编著:刘尊志 董雪迎 周欣 蒋赴美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7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1年7月印次:1ISBN:9787030691729内容简介:  本书以发现、发掘的京津冀地区汉代墓葬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考古学的理论与方法,结合文献等资料,对京津冀地区汉代墓葬进行了较为系统翔实的考古学研究,在此基础上,以墓葬物质内容为主要参考, ...

• 敦煌文书所记丝绸之路的新篇章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第8期P118—P127责任编辑:张云华1900年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典籍和文书,年代从公元5世纪初到11世纪初,为20世纪中国新史学的进步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由于敦煌文书是陆续发表出来的,因此学界对敦煌文书的利用也是渐进式的。如今,几乎所有藏经洞文献已经用各种形式出版,我们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敦煌文书的内涵,从而比 ...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