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寺墩遗址
8-0038-1-038.寺墩遗址.新石器时代.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古遗址..第八批中国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的遗址。位于江苏省武进县三皇庙村。面积约6万平方米。1978、1979、1982年南京博物院发掘。发现了随葬玉制璧、琮较多的良渚文化墓葬。良渚文化层的年代,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为公元前2790年左右。▲ 寺墩遗址三号墓遗址下层为崧泽文化 ...
8-0038-1-038.寺墩遗址.新石器时代.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古遗址..第八批中国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的遗址。位于江苏省武进县三皇庙村。面积约6万平方米。1978、1979、1982年南京博物院发掘。发现了随葬玉制璧、琮较多的良渚文化墓葬。良渚文化层的年代,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为公元前2790年左右。▲ 寺墩遗址三号墓遗址下层为崧泽文化 ...
蒋庄遗址.新石器时代.河南省泌阳县.古遗址..
8-0035-1-035.顺山集遗址.新石器时代.江苏省泗洪县.古遗址..第八批 顺山集遗址,位于江苏省泗洪县梅花镇大新庄西南,地处重岗山北麓,西临赵庄水库,东距宁徐公路约2公里。为丘陵墩形遗址。南北长约250米,东西宽约200米,面积约50000平方米。地表为黄灰土,并杂以红烧土块,遗物分布普遍。遗址东部因村采沙,暴露了长约100余米的文化层,其厚度约1.5米左 ...
8-0031-1-031.新开流遗址.新石器时代.黑龙江省密山市.古遗址..第八批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位于黑龙江省密山县兴凯湖畔。面积约2.4万平方米。1972年黑龙江省博物馆调查并发掘。文化层堆积分上、下两层,性质相同,有人主张命名为新开流文化。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上层的年代为公元前4100年左右。▲ 新开流遗址 平面图在遗址中发现鱼窖10座,有 ...
8-0014-1-014.汾阳宫遗址.隋.山西省宁武县.古遗址..第八批 汾阳宫遗址(第四批省保) 时代:隋 地址:宁武县余庄乡天池 汾阳宫筑于隋大业三年(607年),分外城、内城,环天池的建筑有亭、台、楼、阁等,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隋炀帝曾四度来此避暑游览。隋末,刘武周造反起兵,袭破楼烦郡,进取汾阳宫,将宫城焚毁,后再未修复。遗址主殿坐落在天池之南 ...
8-0013-1-013.蒙山开化寺遗址.北齐.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古遗址..第八批 开化寺旧址及连理塔 (第四批省保) 时代:唐、宋 地址:太原市晋源区罗城街道办寺底村 开化寺旧址位于蒙山北峰,始建年代不详,因寺后有岩石,故称大岩寺。北齐天保二年(551年)凿寺后岩石为佛像,在寺南约800米处建寺,赐额开化,后大岩寺改为开化寺后寺,新建寺为开化寺前 ...
8-0012-1-012.童子寺遗址.北齐至唐.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古遗址..第八批 童子寺遗址(第五批省保) 时代:北齐 地址:太原市西南约25公里晋源区西镇村西北处龙山上 童子寺是北朝至唐代著名的佛教寺院,创建于北齐天保七年(556年)。金天辅元年(1117年)毁于兵火,明正德初年(1506年)重建,清嘉庆以后废弃。童子寺初创时期,寺院与供禅修的石窟构 ...
8-0010-1-010.苇沟—北寿城遗址.周.山西省翼城县.古遗址..第八批 苇沟——北寿城遗址 (第三批省保) 时代:商、汉 地址:翼城县西北 包括南寿城、北寿城、东寿城、苇沟、老君沟、后苇沟、营里、曹家坡、凤架坡之间的一大片古代遗址,以苇沟——北寿城晋文化城址为代表。遗址地形大体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指后苇沟村与苇沟村之间,包括凤架坡村在 ...
8-0008-1-008.大河口遗址.西周至春秋.山西省翼城县.古遗址..第八批 大河口遗址(第五批省保) 时代:新石器、西周、东周、汉代 地址:临汾市翼城县隆化镇大河口村东北 大河口遗址位于翼城县隆化镇大河口村东北,面积约80万平方米。 大河口遗址位于翼城县隆化镇大河口村东北,距县城约6公里,分布面积约80万平方米,该遗址经考古调查、勘探 ...
8-0002-1-002.郛堤城遗址.战国、秦、汉.河北省黄骅市.古遗址..第八批
8-0001-1-001.上宅遗址.新石器时代.北京市平谷区.古遗址..第八批
明清故宫是世界上最庞大的皇家宫殿群,原名为“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后将北京的明清皇宫称为“故宫”,后更名为“故宫博物馆”,位于北京市城区中心,沈阳清朝故宫建于1625-1626年至1783年间,后来成为北京故宫的附属皇宫建筑。从建成到封建帝制结束的近500年间,共有明清两代24位皇帝在明清故宫登基即位。故宫是世界上规模 ...
136 8-0136-1-136 朱提故城遗址 汉晋 云南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 第八批 朱提故城遗址 位于昭阳区太平街道永乐社区,是汉晋时期朱提县(郡)治所在地。遗址分为上诸葛营、下诸葛营,面积约50万平方米。城址勘探曾出土铜洗、铜鼓、摇钱树残片、瓦当、几何纹砖、炼渣等遗物。城址是云南地区目前发现面积最大、年代最早的汉晋城址。城址布局完整,城墙、壕沟等 ...
130 8-0130-1-130 绵竹故城遗址 汉晋 四川 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 第八批
464 8-0464-3-267 合阳千金塔 明 陕西省合阳县 第八批
463 8-0463-3-266 户县化羊庙东岳献殿 元至清 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 第八批化羊庙,位于西安市鄠邑区(原户县),又称东岳庙、泰岳行祠,因位于化羊峪口而得名。化羊庙始建于宋代,历经沧桑,屡毁屡修,元代重建,明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至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曾先后七次修葺。解放后,原建筑大部尚存,至“文革”中几被毁尽,仅存古建19间,其中东岳 ...
514 8-0514-4-037 大麦地岩画 新石器时代至西夏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 第八批大麦地岩画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岩画带面积约450平方公里,遗存有史前岩画1万幅以上。在方圆6平方公里的原始环境中遗存岩画个体图像达8532个,平均每平方公里有个体图像1422个,超出了国际公认的世界岩画“主要地区”规定标准的140多倍,堪称世界之最。根据国际上 ...
508 8-0508-4-031 林恩摩崖石刻 明 西藏自治区昂仁县 第八批
506 8-0506-4-029 囊巴朗则石雕 唐 西藏自治区芒康县 第八批囊巴朗则石刻群内的圆雕石刻群诞生于唐代,该石刻群内有一寺庙建筑,叫囊巴朗则拉康。囊巴朗则石刻群距芒康县城70公里。创建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
查拉路甫石窟,中国藏传佛教石窟。位于西藏拉萨药王山东面半山腰。据当地传说,此石窟约在公元7世纪40年代由尼泊尔工匠始凿。1564年成书的《贤者喜宴》记载,松赞干布的一位王妃茹雍妃在查拉路甫雕刻大梵天等像。可知此石窟非一时雕凿而成。窟中有七十一尊造像。题材有两类:一类为释迦牟尼佛、三世佛、释迦牟尼弟子、菩萨和金刚力士等;另一类为西藏历史 ...
503 8-0503-4-026 温泉摩崖石刻群 明至民国 云南省安宁市 第八批温泉摩崖石刻群 安宁市温泉街道,螳螂川右岸的环云崖上,为云南省保存较为完整且数量最多的摩崖石刻群,镌刻有明清、民国时期的墨客骚人、书画家、爱国将领、名流雅士吟咏温泉的题词、诗歌、碑铭、壁画160余幅,而以明代正德十六年(1521年)以右副都御史身份巡抚云南的何孟春所题“听泉” ...
502 8-0502-4-025 宜宾流杯池石刻 宋至民国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 第八批宜宾市郊之北,有崔科山(也名天柱山)横亘之际。山下,一巨石中开,形成天然峡谷,谷深20余米,谷底有清泉缓缓流出,绕谷底没入石中,为一天然奇观。公元1098年,大诗人黄庭坚,因获罪朝廷被贬为培州别架,安置在今天重庆市的黔江地区。黄庭坚到宜宾后常到天柱山下游乐,留连这里的山 ...
501 8-0501-4-024 重龙山摩崖造像 唐至民国 四川省资中县 第八批重龙山摩崖造像保护标志重龙山摩崖造像全景重龙山摩崖造像局部(晚唐)维摩诘经(中唐)阿弥陀佛(中唐)毗沙门天王(北宋)观音(中唐)一佛二菩萨二力士(中唐)天王(晚唐)毗沙门天王(中唐)华严三圣(中唐)千手观音重龙山摩崖造像局部古北岩重龙山摩崖造像位于资中城东北隅山麓,又称 ...
500 8-0500-4-023 石门寺摩崖造像 唐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 第八批
498 8-0498-4-021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 金 河南省荥阳市 第八批
484 8-0484-4-007 静居寺石窟 唐 山西省静乐县 第八批 静居寺石窟(第二批省保) 时代:唐 地址:静乐县南7公里丰润村南山崖下 据窟崖间凿刻的石碑字迹“……岁次丁丑七月辛酉朔十五日乙亥建立”可知,该窟雕造于唐仪风二年(677年)。窟因寺而得名,惜寺已不存。 窟坐东朝西,凿于离地面25米的半山崖上。共有石窟九座,总体特征皆平面方形,每窟 ...
483 8-0483-4-006 竖石佛摩崖造像 北齐至唐 山西省交城县 第八批
482 8-0482-4-005 营里千佛洞石窟 北齐至唐 山西省乡宁县 第八批
481 8-0481-4-004 挂甲山摩崖造像 北朝至明 山西省吉县 第八批地址:吉县城南0.5公里挂甲山 摩崖造像始凿于隋开皇二年(582年),唐、宋、金时期多有补刻。现存摩崖石刻隋、唐风格尤甚,个别龛为金代风格,宋代摩崖造像无实物保存,唯有石刻题记存留于此。 造像凿刻于坐南朝北的山崖下端,由西至东共有造像5区,每区2一3龛,多为火焰式或尖拱形。雕饰 ...
480 8-0480-4-003 山神峪千佛洞石窟 元、清 山西省交口县 第八批
栎阳城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武屯镇关庄村一带,是秦代早期都城遗址。 栎阳城在秦献公孝公时期、秦末楚汉相争之际塞王司马歇、汉初刘邦都曾以之为都城,是西安附近秦咸阳、汉长安外的第三座秦汉都城。 栎阳城遗址是历史文化遗产财富的宝库,对秦汉历史、秦汉文化及文化遗产都提供了新的物化载体。栎阳城遗址,2001年栎阳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 ...
老牛坡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燎原村北、西,为新石器时代至商时期(约公元前4000年-前1100年)遗址。老牛坡遗址商代遗存包括房址、灰坑、墓葬与车马坑、陶窑等,出土各类铜、陶、玉、石、角器。老牛坡遗址,发现有一座东西长37.5、南北宽约15米的大型宫殿建筑基址。遗址中发现青铜冶铸残渣,出土有陶范、草拌泥墙皮残块等。
康家遗址,新石器时代(龙山),西安,临潼县相桥镇康家村,古遗址 康家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相桥镇康家村北,为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4000年至前2000年)遗址。1973年发现,1981至1984年西安半坡博物馆和临潼县文化馆试掘,1985年起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正式发掘。康家遗址,遗存有房址多座及灰窖、陶窑、石抹子、陶器等。康家遗址是当前陕西境内规模 ...
花石浪遗址,是距洛南县城北3公里之县河、石门河、洛河三段交汇的尖角村东坪组花石浪。在花石浪东面的山坡上,有一个高约4米、宽约2米,洞深8.8米,面积约20平方米,洞内堆积有3层古人类居住面的石灰岩裂隙。地理位置花石浪遗址位于陕西省洛南县城关镇东河村后花石浪山上,是两个相距约30米的旧石器时代洞穴,时代距今约50万年;这里发现早期人类牙齿化石 ...
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延安城南富县北道德乡东村西侧,也称东村塔。宋代建筑,平面呈八角八边形,系楼阁式砖塔,共13级,高30.2米,直径6米,每边长2.6米。塔体中空,原有木楼板和木扶梯,现已无存。塔每层四面设券门,内辟方形小室。塔身各层以砖叠涩出檐,檐下砖雕斗拱,各层均饰假窗。塔顶叠涩收分,七层以下收分较小。1982年人民政府曾拨专款对 ...
开元寺塔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富县城西的西山半山坡上,建于唐开元年间,原建十三层,现存十一层。为陕西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塔概况开元寺塔,也名西山塔,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富县城西500米左右的龟山半坡上。开元寺和塔建于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至二十九年,寺院早已被毁,现仅存塔。塔为楼阁式砖塔,面向正东,平面呈四边四角形,空心,底 ...
其多山洞穴岩画,位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班戈县,是新石器时代至唐的洞穴岩画。其多山洞穴岩画位于纳木错的西岸。是D型赭色涂绘风格岩画中最为重要的岩画点之一。岩画分布在其多山上的两个天然洞穴中。全部岩画均用红色颜料绘制。其一号洞穴共计绘有动物、人物、符号等图像200余个,为多次绘成。 其多山洞穴岩画有许多已成经典的图像,其中一幅狩猎野牦 ...
上党西岩寺塔,位于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2019年10月,上党西岩寺塔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曲踏墓地位置2015年5—8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合作对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曲踏墓地进行了考古调查和发掘,并对噶尔县加嘎子墓地等遗址进行了调查。本年度的发掘主要集中于曲踏墓地的I区和II区。I区位于札达县城西侧1.5公里处,共发现和清理墓葬7座、房址1处。墓葬都为小型墓,比此前该区发现的两座洞室墓规模要小。形制分 ...
阿卜杜拉提夫苏丹的伊斯兰学校和清真寺(AbdulatifSultanMosque)(公元15-19世纪)
HAZRATI BOBO ARCHITECTURAL COMPLEXThree unique type and different time line monuments: a mausoleum, a mosque and an old tree (as a natural monument) are interconnected and represent a single historical and architectural monument of Hazrati Bobo. Unfortuna
谢赫·穆斯利赫丁陵墓是一座宏伟的纪念建筑群,坐落于塔吉克斯坦苦盏的历史中心地带。它建在穆斯利赫丁·胡季安迪的墓地上,胡季安迪是这座城市备受尊敬的统治者,也是一位生活在12世纪的诗人。据当地传说,谢赫·穆斯利赫丁是一位拥有神奇能力的圣人。起初,他被安葬在苦盏附近的温吉村,但他的信徒后来将他的遗体迁至苦盏,并于12世纪在此地为他建造了一 ...
锡林古代聚居地(Shirin) (公元前5-公元10-12世纪) 及科尔凯特地穴(Dahmaki Kurkata)
ame of individual Silk Roads component part: Ancient Town Bunjikat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object-component:Bunjikat City (remains of the ancient town Kalai Kahkaha I, II, III), the capital of Ustrushana existed in the VII - X cc. AD. It consisted of an a
苦盏要塞(Khujand fortress) (公元8-19世纪)KHUJAND FORTRESSKhujand fortress is an outstanding example of a structure whose military engineering feature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Russian specialists of the late 19th and early 20th centuries. Formation of a large u
唐万斛寺塔位于陕西省富平县峪岭乡漫町村东北2.5公里,贺家山村正西约1.5公里处万斛寺故址。唐万斛寺塔系何年修建,尚无发现文字记载,寺碑毁失。塔为砖土结构,呈正方形,七级四角空心式,塔底四壁青砖均有脱落,风化成黑色碎块,急待修葺。位于五峪源头的万斛山尖巅,更显岿然险峻,数十里远,可望见塔身雄姿。造型庄重,工艺精巧,气势雄伟,千余年来, ...
河泊所遗址位于昆明市晋宁区上蒜镇河泊所村,北距出土“滇王之印”的石寨山墓地仅700余米。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考古人员对遗址1800平方米区域展开考古发掘,共揭露出22块田块、24条道路(田埂)、4座水井、1座窑址、84条沟、228座灰坑、12座土坑竖穴墓、19座房屋以及200余座婴幼儿瓮棺葬。2019年10月7日,河泊所遗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太子城遗址,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四台嘴乡张家口奥运村内,占地面积约14万平方米 。太子城遗址为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400米、东西宽350米,主体建筑呈轴线分布、前朝后寝的布局方式。太子城遗址出土遗物以各类泥质灰陶胎的筒板瓦、龙凤形脊饰、迦棱频伽等建筑构件为主,另有部分绿釉筒板瓦、脊饰等 。太子城遗址是金代(1115年—1234年)行宫性质城 ...
窦皇后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白鹿原。窦皇后即汉文帝刘恒之妻,景帝刘启之母。公元前156年,景帝刘启即位,她被尊为皇太后,身居尊位达四五十年。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窦皇后卒,葬于白鹿原南,与文帝霸陵分居原之两端,属合葬。因其位置在霸陵南,故称南园。陵园概况窦皇后陵平地起冢,形如覆斗,封土顶部和底部平面均近方形,陵园的西墙和南墙部 ...
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的陵墓。李虎曾助北周伐东魏有功,封为柱国,死后追封为唐国公。李渊建立唐王朝后,于武德元年 (618) 追尊李虎为太祖景皇帝,增修陵园,称永康陵。陵墓高7米,底部周长430米。墓南尚存刻字华表、石狮、石人、石天鹿等具有初唐风格的石刻。简介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的陵墓,位于咸阳 ...
位于成县西10公里处鱼窍峡中天井山下,俗称黄龙碑。刻于东汉建宁四年(171年),是汉代书法三颂之一。“惠安西表”篆额,全是汉隶真迹,记载武都太守李翕率众开天井道政迹。是古代摩崖石刻碑之珍品,字体清晰,笔触遒劲,结构美观,刀法有力,为书法之瑰宝,在国内外书法界和史学界享有盛誉。碑下有一潭,水呈黄色,相传有黄龙自潭底飞出,因名黄龙潭。这 ...
《元世祖平云南碑》是中国元朝文臣程钜夫(程文海)奉元成宗敕所撰写的碑文。碑文歌颂了元世祖忽必烈的赫赫功勋,对他平定大理国采取的许多政策、策略多有表述。此碑以正楷大字书丹,劲瘦工严,有欧、柳遗风。想此为颂主丰碑,记经国大事,非海内高手不可落笔。而《书史会要》一书也称其“矩夫字体纯正,下笔暗合书法,亦工大字”。此碑是云南元碑中的精品 ...
白塔寺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甘肃省武威市东南20公里白塔村,海拔1500米。白塔寺为元代忽必烈(1260年-1295年)时期藏传佛教萨迦派法王赴凉州会谈西藏统一、并达成协议的居所。白塔寺遗址,于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以国发〔2001〕25号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白塔寺遗址,位于武威市武南镇白塔村刘家台庄, 始建于西夏以 ...
金界壕又称金长城、兀术长城,在《金史》中,对金长城这项工程记载有界壕、壕堑、濠堑、壕垒、垣垒、垒堑、壕障、濠墙、界墙、边堡等十余种称谓。始建于金太宗天会年间,从公元1123年开始修建,直到1198年前后才最终成形,是规模宏大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金界壕构筑别具一格,由外壕、主墙、内壕、副墙组成,主墙墙高5米—6米,界壕宽30米—60米,主墙每60 ...
黑山头城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额尔古纳市黑山头镇正北5公里,是金、元时期的遗址,距今已经有700多年,该古城为成吉思汗大弟拙赤哈萨尔及其家族居住的主要居住城池之一。由内城和外城组成,城墙土筑。黑山头城址整个建筑呈“干”字状,遗址内有许多琉璃瓦、青砖、龙纹瓦当和绿釉覆盆残片,该遗迹对研究蒙古族的起源、发展及蒙古汗国时期直至元朝 ...
和林格尔土城子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城北12公里,是汉至唐代的故城遗址。城址呈不规则多边形,东西1550米,南北长2250米,总面积约349万平方米。城门、瓮城、角楼以及建筑基址保存基本完好,城内街道依稀可辨。和林格尔土城子遗址,平面分三区。南区现存东墙南段和南墙;北区现存东墙、西墙、北墙和西南墙;中区现存东墙和北墙,可能是辽金元 ...
金中都水关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迄今所发现的唯一一处完整的金中都建筑遗址,建造年代约在1151—1153年间。金中都水关遗址,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右安门外玉林小区,今凉水河以北50米处。水关遗址全长43.4米。主要结构金中都水关遗址跨城墙而建,木石结构,水流经水涵洞由北向南穿城而出,流入护城河。现存的遗址主要有水涵洞地面铺石、两侧的残余 ...
元上都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草原,曾是世界历史上最大帝国元王朝的首都,始建于公元1256年;它是中国大元王朝及蒙元文化的发祥地,忽必烈在此登基建立了元朝。元上都南临上都河,北依龙岗山,周围是广阔的金莲川草原,形成了以宫殿遗址为中心,分层、放射状分布,即有土木为主 的宫殿、庙宇建筑群,又有游牧民族传统的蒙古包式建筑的总体 ...
平城遗址,是北魏前期(398年—494年)都城,分宫城、外城和郭城三部分 ,分布于山西省大同市区北部的火车站一带,其中宫城位于大同市区北部的操场城街 。北魏天兴元年(398年)—太和十八年(494年),鲜卑拓跋氏在平城(平城遗址)建都96年,历经六帝七世,人口达百万 。平城遗址北依方山,外靠长城,城,郭城周16千米,宫城内外建有天文殿、天华殿、 ...
金上京会宁府遗址,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阿什河街道南城村、白城村和新城村辖区内,是上京城是金朝修建的第一座都城 ,是满族的先世女真族所建金朝(1115年—1234年)的早期都城。金上京会宁府遗址由南北相邻的两个长方形城池组成,平面呈曲尺形,全城外城垣周长约11076米,含腰垣城垣全长约12708米。金上京会宁府遗址是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处金代都城 ...
考古笔记 土门遗址位于河南伊川县白元乡土门村东的高台地上,南侧为永定河,向西汇入伊河。遗址东高西低,海拔 232米左右。从初步调查勘探的情况看,该台地西临伊河,南部、北部均为断崖,东部是高台地,现存总面积达 4 万多平方米。 土门遗址主要包含仰韶、龙山及周代三个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以仰韶文化时期遗存最为丰富。 2016 年 9 月 ...
中渭桥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窑店镇南东龙村以东150米处。中渭桥桥广6丈,南北380米,68间,750柱,122梁,柱南北有堤激(泊岸),桥之北端垒石。西安北郊高庙村北2里贵家花园发现有南北方向的古桥遗址,宽度,可通马车,遗址北对窑店。2019年10月7日,中渭桥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渭桥,本名“横 ...
金川湾石窟位于淳化县石桥镇金川湾村西侧,是唐代初期建造的三阶教刻经石窟,石窟为单窟,石窟内壁有半圆雕坐佛像一尊,为陕西境内第二大佛。 2019年10月7日,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建筑格局石窟为单窟,石窟内壁有半圆雕坐佛像一尊,为陕西境内第二大佛。南壁正中设主佛龛,龛内雕有连山石的释迦佛像,通高4.66米,宽2.1米。窟内刻经为存 ...
骡帮会馆,又称马王庙。位于陕西省山阳县漫川关镇街道,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修建,为四水归堂式清代砖木建筑,结构紧密,砖雕、木雕和墙绘都精致美丽,建筑工艺别具一格。 与双戏楼隔广场相对,分上殿和下殿,东西侧各建厢房3间。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会馆建筑骡帮会馆位于陕西省山阳县漫川关上街,俗称“马王庙”。始建年代不详,光绪十三年 ...
西安市大学习巷清真寺位于西安市西大街大学习巷内北侧,与化觉巷清真寺东西遥遥相对。该寺建筑规模较大,仅次于东侧的化觉巷清真大寺,故又称西大寺 。是西安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历史沿革西安市大学习巷清真寺位于西安市西大街大学习巷内北侧,与化觉巷清真寺东西遥遥相对。该寺建筑规模较大,仅次于东侧的化觉巷清真大寺,故又称西大寺 。 据寺内现存石 ...
千佛铁塔,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之北杜镇。塔身有铭文:“大明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南书房行走太监杜茂铸造”。千佛铁塔,由纯铁铸成、平面方形,十层,高33米,边宽3米,层层有窗,门南向,中空有梯可攀登。四角柱铸成金刚力士像,顶立层楼,各层环周铸铁佛多尊,故名“千佛塔”,佛像间还夹杂奇花异草、珍禽怪兽,更显得工艺超群,精巧绝伦。千佛铁塔, ...
慧照寺塔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北三十公里的下邽【guī】镇。慧照寺塔底基呈正方形,面积约三平方丈。共九层,高约36米,层间有砖砌出檐,四面均有假券门。据说此塔系唐代建筑,宋、元、明各代均有修葺,现在保存完好。慧照寺塔前有大雄宝殿,殿内有高七尺多的大铜佛五尊,盘膝静坐,闭目养神。佛像下是铜铸莲花底座,座周的每个莲花瓣上各铸有一尊小佛像,共约 ...
鸿门寺塔位于陕西省横山县塔湾镇西南的鸿门寺(红门寺)遗址,又称“响铃塔”,1992年被列为第三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鸿门寺早已被毁,现仅存塔。塔建于元泰定年间(1324-1328年),塔为密檐式砖塔,空心,平面呈八角形,共十一层,高27米。塔檐每角原悬有风铃,故名“响铃塔”。
净明寺塔,在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东关净明寺内,是一座十一级,高五丈余,方形、实心的砖塔,亦称“汉中东塔”。它是汉中市名胜古迹之一,也是汉台区最早的古建筑。据《汉中府志》记载:“净明寺建于明代洪武八年(公元1360年),建寺时塔已存在,相传三国时西凉庞德曾在塔下养病”。1953年修复时,在塔顶发现压角铁狮子一对,上携“庆元四年(南宋宁宗四年 ...
延昌寺塔为宋建古塔,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西南7-8公里处的延昌寺遗址内。延昌寺得名于北魏孝文帝的女儿延昌公主,因其在该寺院修行并在此手塑万佛而得名。延昌寺曾存多间佛殿,但如今遗址仅存宋建古塔一座,因该塔建于延昌寺内,故名延昌寺塔。 2013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序列。古寺历史延昌寺是古耀州三大名刹之一:一是崇庆寺、二是龙华寺、 ...
万凤塔位于洛川县土基乡富城村南二里左右。富城村是古鄜州城所在地,后普查地名为了简化,更名富城,所以又称万凤塔为富城古塔。发展历史万凤塔系唐代建成,宋、明两代均有重修,因而留下各时代特点。 万凤塔东五里处有富台一座。在此眺望,更觉万凤塔壮观。相传富台为宋代县令本纯右建造。有《富台》诗赞道:“两载低眉着小冠,一台高筑地平宽,向阳花木 ...
敬德塔位于陕西省户县东南25公里紫阁岭沟内的宝林寺遗址,又称宝林寺塔,始建于唐贞观年间,毁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陕甘回乱,现仅存塔。塔为楼阁式砖塔,实心,平面呈方形,底边长2.8米,共七层,高17米。1988年在塔身第五层发现一石刻塔铭,证实现存塔为北宋元祐七年(1092年)所建。1957年被列为第二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 ...
大象寺塔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城东南杨家洼村,又称龙王庙塔、安阳塔,2003年被列为第四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象寺毁于抗日战争期间,现仅存塔。大象寺塔建于宋代,为密檐式砖塔,实心,平面呈方形,底边长4.6米,共十三层,残高28米。塔身向东北方向倾斜已超过5度。
重兴寺塔,又名宋塔、铜川塔,位于印台区北关重兴寺遗址,今印台区文化馆处。重兴寺塔建于北宋年间,为多层密檐式建筑,青砖仿木结构,平面六边形。塔高七层,高约16米。塔身雕刻富丽,塔顶有铁刹,由仰覆莲座、覆钵、相轮和宝珠组成。【现状】:重兴寺塔坐落于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原同官县城)北街山坡,西靠虎头山,东临漆水河,海拔882.4m。始建于北宋 ...
位置: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城北街崇寿寺遗址内年代:宋造型:方形十三级蜜檐式砖塔级别: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崇寿寺塔,全名崇寿寺诸佛舍利宝塔,俗称北塔、北寺宋塔。原崇寿寺寺内建筑,现寺毁塔存。据《崇寿禅院修十二劫塔记》载,始建于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年),由当时蒲城县延兴村商人王信捐资创修。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地震,损伤塔顶, ...
柏山寺塔位于陕西省富县城西直罗镇柏山上柏山寺内。塔始建于唐代,宋、明两代重修。砖结构,平面八角形,十一层,高43.3米,每边长3.7米,直径9.1米。塔内第一、第二层,均有边长为2.3米见方的小室。塔身外面每层均有唐宋门窗、斗栱。有的门又作小龛,内置各种人物石雕。石雕多为唐代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作品。此塔由于宋、明两次重修,故留下的时代特征,较 ...
报本寺塔坐落在陕西省武功老城(今武功镇)北廓,建于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六月前。东临漆水,西辅香山,依寺建塔,风景秀丽,为陕西名塔之一,于1957 年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于2013年5月被评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代学士宋敏求编《长安志》卷十四载:报本寺原为唐高祖李渊别宅,唐太宗李世民于隋开皇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公元 ...
陕西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咸阳城西25公里处兴平市东城街道办事处北寺巷。原为清梵寺内建筑,塔建于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塔随寺名,初称清梵寺塔。梵清寺宋代改称保宁寺,塔亦遂称保宁寺塔。北塔为七层八棱砖塔,底部每边长4.35米,高38.6米。各层每角都有砖柱,第二、三层还有砖砌转角和斗拱,每层南北两面有门。北塔曾多次修葺,现塔身略 ...
罗山寺塔又名岱堡塔,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和家庄镇东马村南(南塔巷)。此塔建于唐宣宗大中元年至十二年(847~858),据现在已有一千多年,2013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对象,渭南市10大最佳旅游景点之一。2015年投资合阳罗山寺开发建设项目,预计2017年前建成投入使用。唐时有“东有罗山寺,西有法门寺”之说,寺庙毁于文革时期,现残存主塔一座,土塔两 ...
净光寺塔位于眉县县政府大院内,建于唐代晚期。该塔高22米,为楼阁式7层砖塔。据传,原塔初建为木塔,后改为砖塔,塔身为十三级,在古建筑中如鹤立鸡群,高耸入云,故名“凌云塔”。由于年代久远,历史上经多次地震和长期风雨侵蚀,塔的上部坍塌,塔身始向北倾斜。在明万历年间修复时,降为七级(即现状),此后又遭几次大地震的破坏,塔身更加倾斜。近年来 ...
慧彻寺南塔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蒲城中学内,又称南寺塔,1957年被列为第二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慧彻寺早已被毁,仅存唐塔一座。塔建于唐贞观元年(627年),原为十一层,明嘉靖三十四年大地震时塔身顶二层崩毁,1953年在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任习仲勋指示下拨专款维修,但仅修复一层,现为十层。塔为密檐式砖 ...
法源寺塔,位于陕西省富平县东北33公里处的美原镇西寺小学内(法源寺旧址),塔的东、西、北为居民。据《富平县志》樊志卷二载:“法源寺在美原镇,创建未祥,内有塔数级”。寺貌既不复见,当年规模无从考证,据传塔为唐高宗咸亨二年(671)建美原县后所建,高近20米, 外周周长29米,壁厚1.75米。楼阁式七级八角中空花塔,青砖仿木结构,塔顶造形别致,有 ...
西汉中期家族墓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2010年发掘。有壕沟围成的墓园,东西长约195米,南北宽约159米。墓园内8号墓为大型“甲”字形墓,25号墓为中型墓,另有祠堂遗址。8号墓原有封土,墓道向北,墓道两侧设有3个耳室,椁室被烧毁。墓的东西两侧各有3座陪葬坑。随葬品有金饼、铜器、陶俑、玉器等。8号墓墓主可能是富平侯张安世 ...
代来城城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2014年7月21日,代来城城址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号7-0457-1-457。
铁边城遗址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延安城西北吴旗县城西北45公里处,地处陕、甘、宁三省交界处。铁边城为西夏毅宗奢单都二年(1058)所建,初名定边城,明英宗正统二年(1437)改名铁边城。背靠东山,西、东、南三面临川,开有三门,周长2500米。古城内的文物古迹有城墙、水牢、刑场、营盘、校场滩、月城、点将台、团湾子驻军处、女王坟、砚瓦台、驿站 ...
隋唐朝代沿用三百多年的皇帝祭天处,也称隋唐天坛。其象征意义和历史地位非同一般。今天,翻阅《新、旧唐书》及其它一些文献资料时,关于皇帝南郊祭天的相关记载非常之多。由于封建王朝祭祀昊天上帝的行为属于最高规格的礼仪活动,因此天坛在皇家礼制建筑中的地位相应也极其重要。也是北京明清天坛以前中国唯一遗存的天坛。 比北京明清天坛早1000多年,北 ...
建章宫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三桥街道办北部,是汉武帝刘彻于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建造的建章宫历经两千年风雨剥蚀保留下的建筑遗存。是西汉长安城的重要建筑遗存,2013年5月3日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历史沿革建章宫始建于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是汉武帝时期活动的主要宫殿。汉武帝因嫌弃未央宫太过狭小,便于公元前10 ...
沙河桥遗址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钓台镇资村西南的沙河枯河河道中,一号桥现暴露出木桥桩16排,112根,每排间距3—6米,已经露出的木桩高2米左右,直径为40厘米。桥桩上端残缺不全,有火烧痕迹,桥面已不复存在。二号桥在一号桥东300米处,已发现5排41根木桩,排距8米左右,露出的木桩高2-3米,还发现9.54米方形大桥梁一根、卯俱在。两座桥均宽16米,据文 ...
成山宫遗址位于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是秦汉宫殿遗址,对研究秦汉时期关中西部宫殿分布状况及其特征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成山宫遗址于1981年被发现。2000年,宝鸡市考古队和眉县文化馆对遗址进行抢救性清理试掘,出土文物砖、瓦、瓦当、陶水管等建筑材料和铁器。2013年,成山宫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理环境遗址西临斜水,与岐山 ...
永垣陵,即刘曜父墓。刘曜字永明,匈奴首领刘渊的族子。前赵皇帝,定都长安,葬其父于白水县林皋镇赵尧村东。墓封土高40米,南北长340米。东西宽96米,占地32640平方米。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永垣陵北依雁门,有方山森林公园之天然氧吧;南邻白水河,有林皋湖景区之绮丽风光,规模宏大,历史悠久,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理位置白水县处于关 ...
杨桥畔汉代城址与墓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桥畔汉代城址与墓地 据靖边县考证,宥洲古城位于靖边县杨桥畔杨二村,为汉代蒙田在些驻守,宋代重建并有碑文记载。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日对陕西省靖边县老坟梁墓地进行考古发掘,获得重大收获。其成果对于研究汉代北方边疆地区的墓葬分期、文化面貌、丧葬制度、民族关系、郡县地望、环境变迁等具 ...
云陵:西汉汉昭帝刘弗陵之生母钩弋夫人赵婕妤葬于云阳,被追封为皇太后,发卒二万人建起一座陵,邑三千户守护。云陵又被称为 “阳陵”、“思合墓” 或 “女陵”。关于云陵和钩弋夫人的故事,史书上有很多详细记载。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外戚世家》记载道: “钩弋夫人姓赵氏,河间人也。得幸于武帝,生子一人,昭帝是也。”唐初《括地志》中记述云陵:“陵 ...
来化古塔即庆安寺塔,位于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来化镇东,渭南大荔公路以南。该塔修建时间不详,重修于宋,明嘉靖34年,华州大地震时塌毁,嘉靖37年,即公元1558年重建。来化塔又名庆安寺塔,位于渭南市临渭区交斜镇东堡村南,渭南—大荔(108国道)公路南侧,2006年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来化塔所在来化地区,是古莲勺县所在地。自南北朝以来,关 ...
神德寺塔建于宋代,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城北步寿原下的半坡上,为砖塔仿木楼阁式结构,通高35米,底围25.04米,内径2.9米,八面八棱九级,斗拱挑角,密檐环围,凋刻精美,建筑风格雄浑庄严,观赏价值极高。2004年9月24日维修塔身时发现很多手抄佛经,最早的可追溯到唐代。2006年5月25日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筑概况【名称】:神德寺塔【 ...
武陵寺塔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咸阳城西北90公里处永寿县旧址原武陵寺内。初建于北魏天兴年间(398~404)。现塔为宋代建筑。塔为八棱七层砖塔,高21.7米,由于塔身倾斜,底部砖块严重脱落。1985年进行了修葺,发现宋代钱币和宋大观年间的砖刻。2006年05月25日,武陵寺塔作为宋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太平寺塔位于陕西省岐山县县城太平路岐山县实验小学院内(原太平寺旧址),因建于太平寺内而得名,宋代元祐三年(1088)修建,为八角九层仿木楼阁砖结构。历代虽然屡有修葺,但原貌并未改变。二〇〇六年五月二十五日,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文名称太平寺塔地理位置陕西省岐山县气候类型大陆性季风半湿润气候修建时间1088建筑结构太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