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 贺云翱:分裂到统一 传承和借鉴 共生与融合——新中国70年来三国至隋唐考古成就概述

三国至隋唐时期是体现古代中华文明“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规律的重要历史时期,即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时期再度走向隋唐中央集权统一时期。这个过程是中华民族不断攀登文明高峰走向盛唐的过程,是中华文化不断内生传承创新及不断与世界其他文明互动的过程,也是中国文化不断被各民族认同及中国统一国家的统一深度不断加强的过程。考古学对研究和见证这个 ...

• 镌刻的峡:三峡石刻研究与保护(研究卷)

  基本信息:  编著: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李宏松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12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20年12月  印次:1  ISBN:9787501047925  内容简介:  随着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三峡地区再次成为中国考古界乃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关注的焦点。根据《长江三峡工程淹没及迁建区文物古迹保护规划报告》,经 ...

• 吕鹏|缘起:中国动物考古学的多学科之路

  摘要:经过90年的发展,中国动物考古学业已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与动物考古学研究方法的不断深化和扩展紧密相关。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种自然科学方法不断纳入动物考古学的研究体系,中国动物考古学逐步形成一条多学科合作之路。本文系统回顾了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锶同位素分析、古DNA研究和有机残留物分析等自然科学方法在中国动物考古学研究中应用 ...

• 栾丰实:谈谈对从事山东地区考古研究的认识和体会

作为一个从业40多年的考古工作者,我想侧重于个人经历,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对从事山东地区考古研究的认识和体会。内引外联,成果丰硕,奠定坚实基础研究表明,山东地区是中国万年以来考古学文化“多元一体”结构中五个主要区系之一,并建立起较为完整的考古学文化编年体系,进而从东夷文化和齐鲁文化两个维度,极大地延伸了山东地区的历史轴线,揭示出各时 ...

• 龟兹考古中所见唐代重要驻屯史迹

  在通古孜巴什古城周缘分布着建筑形制和规模相近的戍堡和屯仓遗址张平《新和通古孜巴什古城遗址的调查与研究》, 《吐鲁番学研究》2003年第2期,第37~43页......依次发现的主要有:  (1)博提巴什戍堡  位于古城南约5公里。建筑平面呈方形,东西墙垣75米、南北墙垣76米,墙垣基宽约12米,顶宽2米,残高8~9米。基部夯筑,夯层厚11~15厘米,其上土 ...

• 场景和元素:一切都在神树和神坛中

作者按:2016年,参加三星堆祭祀坑发现三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写了这篇学习心得,后刊发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博物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中国殷商文化学会编:《三星堆研究:三星堆与世界上古文明暨三星堆祭祀坑发现三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五辑(巴蜀书社,2019年12月)。君住长江 ...

• 浅议牙璋的形制和使用

作者按:这是一篇没有发表的旧文。2016年11月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大学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郑州举办“东亚牙璋学术研讨会”,我做了《大刀和牙璋》PPT汇报。那次会议最后出版了邓聪先生主编:《牙璋与国家起源:牙璋图录及论集》(科学出版社,2018年)。2017年写就小文,今天读来,仍有心得:1、牙璋就是孙庆伟教授认为的《史记·夏本纪》“第锡禹玄圭 ...

• 丝路与敦煌文化艺术分享会(第三期)综述:莫高窟第464窟大乘庄严宝王经变考释

5月21日14时30分,由敦煌研究院丝绸之路与敦煌研究中心和佛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丝路与敦煌文化艺术分享会”第三期在敦煌学信息中心研讨室进行。本期分享会的主题是“莫高窟第464窟大乘庄严宝王经变考释”,分享嘉宾是来自敦煌研究院陈列中心的王慧慧副研究员。分享会内容为三部分,王慧慧老师首先回顾了莫高窟第464窟的研究现状,并详细介绍了第464窟的 ...

• 马丘比丘,一步一步重新发现失落之城

【编者按】16世纪中叶,当秘鲁沦为西班牙殖民地后,民间就一直传说:在秘鲁茫茫的安第斯山脉中的崇山峻岭中,埋藏着一座神秘的印加古城。然而,300多年间,探险家们多方寻觅,均无所获,甚至在秘鲁独立后100年里也无人涉足。直到1911年7月24日,来自美国的历史学者、耶鲁大学教授海勒姆·宾厄姆三世(Hiram Bingham III)让西方世界注意到了这座失落的印加 ...

• 于赓哲:针拨白内障——一项传奇手术的历史

1975年7月23日晚上11点半,毛泽东住所书房内,一场众人期待已久的手术开始了。手术目的是治疗毛泽东的左眼白内障,主治大夫是唐由之一位当年49岁的中医,北京广安门医院眼科主治医师。与一般中医不同的是,唐由之主要以手术见长,尤其是针拨白内障术。这场手术无疑是令人紧张的,护士测量发现唐由之的心跳达到了每分钟120下,有的医生失手将水壶打翻在地, ...

• 故宫院刊︱对谈:名画《清夜游西园图》在唐长安的流转

【编者按】本对谈由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主办,以唐张彦远家收藏的《清夜游西园图》的流传为切片,尝试透过时间和空间的维度,解剖分析权力起伏、官僚交往、文化好尚和居住空间等各种因素所带动的事件发展,启发读者从更广阔的视野去寻找接近古人的世界。宁晓萌(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专业的学生一般专注于书画史、书画理论、图像志等方面,而对于 ...

• 18世纪的希腊旅行者与“欧洲欠希腊文化债务”的观念起源

人的活动和思想的活动并不都是单向的。欧洲和奥斯曼帝国之间的贸易有了新的机会,这让西方人来到了地中海东部的城市,也就是当时多数人称之为黎凡特的沿海大城市,比如君士坦丁堡、萨洛尼卡、士麦那、贝鲁特和亚历山大里亚。在这些人中,大多数人只不过是匆匆的过客,但有些人在那里扎下了根,比如来自北欧国家的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他们在这些城市生活了下 ...

• “通人之书”呈现沈曾植遗墨手稿,曾影响了于右任、王蘧常

沈曾植(1850—1922),晚号寐叟,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被誉为“中国大儒”,他的书法,碑、帖并治,熔汉隶、北碑、章草为一炉,其学术及艺术造诣对后世影响深远。近现代如于右任、马一浮、谢无量、吕凤子、王蘧常等皆受沈书的影响。澎湃新闻获悉,5月21日,“通人之书——沈曾植遗墨展”在浙江图书馆开幕。展览以沈曾植手稿为主,展出六十余件作品,内容 ...

• 生物科技助力多学科综合考古

  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当今中国正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进行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创新。我们的实践创新必须建立在历史发展规律之上,必须行进在历史正确方向之上。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 ...

•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韩建业:做好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学理阐释

  韩建业,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主要从事新石器时代考古和中华文明起源研究。近日,韩建业教授的新作《中华文明的起源》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新作收录作者关于中华文明起源方面的研究论文和普及性文章共28篇,从多个方面论述了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早期发展的过程,认为中华文明起源于8000多年以前 ...

• 吕梁考古成果集(1957-2019年)

  基本信息:  编著:吕梁市文物局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2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21年2月  印次:1  ISBN:9787501070749  内容简介:  本书以年代先后为主线,系统收集了上起旧石器,下迄明清时期吕梁考古取得的主要收获。书中所用资料以2019年以前发表于期刊上的考古报告为主,全书共收录文章85篇,可谓集吕梁 ...

• 法律视域下秦汉寡妻之财产权 ——以简牍资料为中心

   随着秦汉简牍资料的出土,有关女性“封爵”“立户”“承产”等材料受到广泛关注,其内容大多从“女性地位”出发,得出的结论是秦汉时期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较高,寡妻亦然。然而我们从国家管理层面进行深层次分析可知,寡妻之所以拥有财产权,是国家为了实现以“户”为单位征收各种赋税和摊派徭役的目的,与寡妻地位无关。秦汉时期,国家要想 ...

• 简牍材料所见两千年前敦煌地区大风与沙尘暴

   传世史籍中有两千多年前我国西北地区出现“黄沙”“雨尘”等的记载,《汉书·五行志》是这样描述沙尘暴席卷西汉都城长安一带的:“大风从西北起,云气赤黄,四塞天下,终日夜,下着地者黄土尘也。”汉成帝建始元年,出现了异常天象,《汉书·成帝纪》记载:“夏四月,黄雾四塞。”现在看来,当时的这场“异象”其实就是强风夹带大量沙尘,造成能 ...

• 贾珺:山西高平开化寺营建历史考略

山西高平开化寺始建于五代后梁时期,历代多次重修,现存遗构包括后唐石塔、北宋大殿、金代观音阁以及元明清各代所建建筑。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本刊副主编贾珺撰写《山西高平开化寺营建历史考略》一文,在现场测绘的基础上,通过辨析、考证寺内碑刻、题记、塔铭以及相关其他文献,对此寺的营建历史做出了详细的论述。山西高平开化寺营建历史考略贾珺一 ...

• 好书推荐||《河洛古国:原初中国的文明图景》

好书推荐《河洛古国:原初中国的文明图景》作者 齐岸青 著出版时间 2021年3月24日装帧 平装、四色彩印 字数 23万图书特色 “202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双槐树遗址首次揭秘,一线考古队长亲述发掘过程,多学科考古集体亮相,发现黄帝时代最辉煌都邑,揭开北斗九星神秘面纱,探寻5300年前中华文明。内容简介 本书以“夏商周断代工程”多位首席科学家 ...

• 杨富学 | 回鹘道教杂考

维吾尔族的祖先回鹘是我国古代北方地区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民族之一,以善于兼容外来文明而著称于世,宗教信仰多种多样,先后信奉过的有萨满教、佛教、摩尼教、景教、祆教、道教和伊斯兰教等多种,差不多涵盖了古代亚欧大陆曾经流行过的所有国际性宗教,成为丝绸之路沿线宗教融合的坩埚。在如此众多的宗教信仰中,惟有萨满教、道教不是西来的,而是我 ...

• 仰韶文化人群最大规模线粒体全基因组研究:揭示母系遗传结构

荥阳青台遗址墓葬区  仰韶文化人群的母系遗传结构如何?其对现代汉族人群的母系遗传多样性有何贡献?为解开这些谜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付巧妹等人组成的研究团队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线粒体全基因组研究。  5月19日,《遗传学报(英文版)(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中科院生物学大类一区)在线发表了由付巧妹研究团队、郑 ...

• 编者说 |《欧洲冯氏藏中国古代版画丛刊》一图载千言

由国家出版基金资助、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欧洲冯氏藏中国古代版画丛刊》一书,自2017年春立项至今,历时四年,现已正式出版。作为一部规模巨大的彩印图籍,本书收录了欧洲著名中国古籍收藏家、研究家,英国伦敦木版教育信托(MET)创始人冯德保(Christer von der Burg)先生近四十多年来苦心营求于世界各地所收藏的中国古籍善本影像。《欧洲冯氏藏中国古代 ...

• 郑君雷:车出中山—燕南赵北太行东 戎车狄马诉峥嵘

河北省行唐县故郡遗址2017年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中国考古新发现”,田野发掘和资料整理、研究工作还在进行中。本着“把先期成果与大家分享,并开启一个新维度,关照历史遗存和考古经历中的共情与感动,把考古实相和雅趣血肉丰满地呈现给公众”的想法,发掘者精心辑成《车出中山》一书,体例结构和内容形式令人耳目一新,考古的迷、惑、释,文 ...

• 董红玲:天山北路城市建设述论——以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矛盾、冲突、交流和融合为视角

  来源:《西域研究》2020年第4期天山北路城市建设述论——以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矛盾、冲突、交流和融合为视角内容提要  历史时期,天山北路主要为游牧地区。汉代,为了适应丝绸之路贸易的需要,开始建城。至清代乾隆年间,一大批城市拔地而起。本文论述了天山北路城市的历史演变过程,认为清代天山北路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长 ...

• 临淄出土战国铅釉陶罍及相关问题研究

临淄出土战国铅釉陶罍及相关问题研究陈彦堂(河南省文物局)中国古代低温铅釉陶器的起始年代一直是一个聚讼纷纭的话题,而以西汉中期说影响最广,战国说则最引人侧目。近年来山东临淄齐故城战国墓葬出土的一对陶罍,则把战国起源说坐实,因此值得特别关注。山东大学的郎剑锋和北京大学的崔剑锋先生为此合作撰写了《临淄战国齐墓出土釉陶罍的风格与产地—— ...

• 王仁湘:石峁石雕——颠覆我们认知的发现

考古上的每一次新发现,不是验证便是颠覆已有的认识。陕西神木石峁古城址新发现的石雕,就属于颠覆性的重要发现(图①)。这一次发现甚至会引发重构区域考古学文化体系,重新书写补写历史迷失的一些片断。本文是基于发掘者已经披露新材料的初步思考,得到一些新认识,对于石雕的特点、性质与文化归属,提出一些初步判断。▲ 图①石峁石雕的艺术传统,在夏 ...

• 江西南昌市梅湖景区花博园六朝家族墓发掘简报

江西南昌市梅湖景区花博园六朝家族墓发掘简报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江西南昌市博物馆  2016年4月30日,南昌市梅湖景区花博园及景区提升改造项目现场施工时,在景区牌头山南侧发现古墓葬(图一)。接到通知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南昌市博物馆专业人员赶赴现场查看,并决定对园区牌头山南侧进行了考古勘探工作,共发现5座墓葬(图二)。  本次考古发 ...

• 夏商周考古

  基本信息:  作者:刘绪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4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21年4月  印次:1  ISBN:9787203116103  内容简介:  2019年山西大学杭侃先生邀请六位考古学者为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开设中国考古学专题系列讲座,本书为“夏商周考古”专题六讲的出版成果。  目录    第一讲 夏与夏文化探讨 ...

• 贺云翱:“考证方法”在考古学中的运用

“考证方法”在考古学中的运用考证,一称考据、考索、考订,一般是指对古代文献中的字音、字义以及古代社会的典章制度等进行考核和辨证。李颖科先生认为,考证的工作范围有广、狭二义:“广义的包括音韵、文字、训诂、版本、校勘诸学;狭义的是专指考订历史事实的然否和书籍记载的真伪和时代”。简单的说,考证的范围与内容一是考订古书,二是考证史事。由 ...

• 刘彬徽/论青铜敦的南北二系及其互动关系

论青铜敦的南北二系及其互动关系 On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Series of Bronze Dui and Their Interaction湖南省博物馆 刘彬徽 Liu Binhui, Hunan Museum内容提要:青铜敦分为盆体敦、圆体敦两大类。本文对圆体敦提出南北二系的新论,列出南北二系分期序列图,论述南北二系圆体敦的主要区别:1.南

• 何毓灵:殷墟近十年发掘的收获与思考

殷墟近十年发掘的收获与思考  何毓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考古学于殷墟摇篮中,在李济、梁思永、石璋如、郭宝钧等第一代殷墟考古人精心呵护下,由嫩芽到小苗,由稚嫩到成熟,砥砺前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在郑振香、杨锡璋、刘一曼、唐际根等又一批考古人的浇灌与培育下,殷墟考古与中国考古一样,已长成参天大树。每隔十年,一代又 ...

• 尚刚 | 中土初起西南风——元代汉地工艺美术中的藏传佛教因素

内容摘要:元代汉地工艺美术受藏传佛教影响很深,本文例举的造型是多穆壶、僧帽壶以及塔式盖钮,例举的装饰题材是鹦鹉、金刚杵、八吉祥、变形莲瓣纹。并且,那时还出现了采用藏传佛教图像的刻丝曼荼罗,而因最早匠师阿尼哥的关系,元代特有的织御容也难排除其影响。由于知识的欠缺和蒙古族的尚薄葬、明初的大破坏,故当年藏传佛教的影响大于今日所见,但考 ...

• 李溪 | 古雅:宋人对古铜器的“文人态度”

  摘要:王国维晚年曾提出,宋代金石学的高度成就不止源于对古代知识的追求,还源于一种鉴赏的兴味。这种兴味类似于他早年曾谈过的由古物自身的遗世之感以及基于修养的审美判断结合而成的“古雅”趣味。在北宋,这种趣味不但体现在铜器铭文对书法艺术产生的影响上,也体现在文人与铜器的“相处”方式上。苏轼所代表的一派文人反思铜器被权力利用之不当, ...

• 六世纪中后期的中国联珠纹织物

  内容提要:联珠纹在中国虽有更早的源头,但它从6世纪中期才开始流行。那时中国的联珠纹虽以粟特地区为中介受到萨珊艺术的影响,但也融入了自身的文化理解和艺术形式,这令联珠纹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原有的萨珊图案寓意、改变了西方原貌。邺城等黄河中下游的丝织重镇,应是联珠纹织物在内地的重要产地。  关键词:联珠纹、文化差异、改造、寓意、产地 ...

• 改装和重饰:18世纪法国对中国外销瓷的金属镶嵌

  摘要:中国外销瓷深受欧洲人喜爱。为将异域的中国瓷器更好地融入欧洲审美风尚和社会生活,部分外销瓷会在当地被重新装饰和改造,尤以法国为盛,类型多样,特色鲜明。这种再加工仿若一场极富创意的视觉改造游戏,将中西方文化完美地结合起来。   明清时期大批中国外销瓷输入欧洲,其中部分瓷器在欧洲会被改造和重新加以装饰,成为一种复合器物。镶嵌 ...

• 馬王堆一號漢墓所謂“妾辛追”印辨正

馬王堆一號漢墓所謂“妾辛追”印辨正 魏宜輝 張傳官 蕭毅 (本文作者,魏宜輝爲南京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張傳官爲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副研究員,蕭毅爲武漢大學文學院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   提要: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印章的文字以往多釋爲“妾辛追”。本文通過對秦漢文字中“追”字和从“辟 ...

• 巫鸿 | 马王堆一号汉墓中的龙、璧图像

  摘要:在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漆棺、屏风和帛画上,有几个璧或璧的图像。通过仔细观察对比,可以发现这些璧与穿过璧好的龙的关系并不完全相同,可以分为“锁定”和“穿过”两种。龙与璧之间不同的关系对应着以璧“安魂”和“引魂升天”的不同功能,透露出墓葬设计者对于宗教和礼制问题的细致思考,也反映了不同信仰在同一座墓葬中的有机结合。   近 ...

• 国家社会象征图形符号系统理论框架——国家社会象征图形符号系统考古研究之一

一、引言  国家社会象征图形符号系统是指国家政府创制与推行的、为国家政治与意识形态服务的特殊图形符号系统。现代国家社会当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国徽与国旗图案。现代国家社会是从古代国家甚至史前时期的早期国家一步步发展来的,那么早期国家同样也应存在相应的象征图形符号系统。以往,学者常常对象征图形符号系统进行宗教崇拜分析,而缺乏象征图形符 ...

• 东亚青铜潮:前甲骨文时代的千年变局

  基本信息:  作者:许宏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21年5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21年5月  印次:1  ISBN:9787108070821  内容简介:  礼乐制度是中国文化的精髓,青铜礼器是中国礼乐文明的载体和标志,承载了丰富的精神内涵。许宏先生在本书中,梳理了中国距今六千多年至三千多年从原始铜合金到红铜、青 ...

• 匈奴龙城考古探索与进展

匈奴龙城考古探索与进展文 图 / 任潇 周立刚 作为北方草原上强大的游牧民族政权,也是与汉王朝有着密切关系的邻居,匈奴的文化遗存尤其都城遗址位置一直为中蒙两国考古学者所关注。《史记·匈奴列传》记载 :“岁正月,诸长小会单于庭,祠。五月,大会茏城,祭其先、天地、鬼神。”一般认为,“茏城”即匈奴之都城,在不同文献中也写为“龙城”或“龙庭 ...

• 石语梵行 |《中国考古的黄金时代:来自中国的著名发现》造像插图欣赏,1999年,电子版免费下载

版权所有:NGA~~ END ~~+如需此插图电子版参学转发微信群后发送“完整截图”至后台申请即可申请下载链接有效期3天随喜分享   石语梵行   --- 塑美梵行,知艺以行,以行证理 ---  致力于分享、介绍、推荐书籍  限定为公共版权领域书籍,并参照《伯尔尼公约》资料仅供个人参学勿商用  点击 ▼「石语梵行公众号」查阅更多信息  

• 石语梵行 |《印度雕塑:公元前3000年至1300年》1985年,电子版免费下载

版权所有:NGA~~ END ~~+如需电子版参学转发微信群后发送“完整截图”至后台申请即可申请下载链接PDF含文字页面有效期3天随喜分享   石语梵行   --- 塑美梵行,知艺以行,以行证理 ---  致力于分享、介绍、推荐书籍  限定为公共版权领域书籍,并参照《伯尔尼公约》资料仅供个人参学勿商用  点击 ▼「石语梵行公众号」查阅更多信息  

• 石语梵行 |《早期的佛教建筑:阿马拉瓦蒂大塔(ca. 300 BCE~300 CE)》插图赏析,2013年

版权所有:Akira Shimada~~ END ~~随喜分享   石语梵行   --- 塑美梵行,知艺以行,以行证理 ---  致力于分享、介绍、推荐书籍  限定为公共版权领域书籍,并参照《伯尔尼公约》资料仅供个人参学勿商用  点击 ▼「石语梵行公众号」查阅更多信息  

• 石语梵行 |《吉美博物馆的印度和西藏雕塑》1931年,约瑟夫·哈金

版权所有:吉美~~ END ~~+如需此插图电子版参学转发微信群后发送“完整截图”至后台申请即可申请下载链接有效期3天随喜分享   石语梵行   --- 塑美梵行,知艺以行,以行证理 ---  致力于分享、介绍、推荐书籍  限定为公共版权领域书籍,并参照《伯尔尼公约》资料仅供个人参学勿商用  点击 ▼「石语梵行公众号」查阅更多信息  

• 石语梵行 |《阿旃陀石窟寺院壁画》1971年

  第1窟为公元7世纪作品,最为辉煌,窟内正方的佛雕像高3米,从左右中三个不同的角度可看到佛快乐、痛苦和冥想的不同神态。另一佳作是4种动物只有一个头,但只要从不同方向看,能分辨出不同的动物。  其中1、2、10、16、17窟为有壁画的石窟,讲述3类故事:佛的诞生、出家、修行、成道、降魔、说法及涅磐,人民生活及帝王宫廷生活等故事。壁画制作过程 ...

• 石语梵行 |《阿旃陀:彩色与单色复制品,基于摄影的阿旃陀壁画》1933年,卷二

版权所有:Central Archaeological Library~~ END ~~如需电子版参学转发分享至微信群后发送截图至后台即可申请下载链接有效期3天随喜分享   石语梵行   --- 塑美梵行,知艺以行,以行证理 ---  致力于分享、介绍、推荐书籍  限定为公共版权领域书籍,并参照《伯尔尼公约》资料仅供个人参学勿商用  点击 ▼「石语梵行公众号」查阅更多信息  ...

• 石语梵行 |《阿旃陀:彩色与单色复制品,基于摄影的阿旃陀壁画》1946年,卷三

版权所有:Central Archaeological Library~~ END ~~如需电子版参学转发分享至微信群后发送截图至后台即可申请下载链接有效期3天随喜分享   石语梵行   --- 塑美梵行,知艺以行,以行证理 ---  致力于分享、介绍、推荐书籍  限定为公共版权领域书籍,并参照《伯尔尼公约》资料仅供个人参学勿商用  点击 ▼「石语梵行公众号」查阅更多信息  ...

• 石语梵行 |《大英博物馆藏阿马拉瓦蒂大塔石雕》1954年

  阿马拉瓦蒂大塔,是南印度最大的佛塔,始建于公元前200年左右,公元2世纪时大规模扩建,塔和周围栏碷上有精美雕刻。大塔形制与我国唐代高僧义净记述的相同。    据考证,阿玛拉瓦蒂大塔始建于公元前2世纪,在公元2世纪曾大规模扩建增修。桑奇大塔是北印度窣堵坡形制的代表,阿马拉瓦蒂大佛塔则是南印度窣堵坡形制的代表。    阿马拉瓦蒂大塔是 ...

• 石语梵行 |《印度佛教石窟寺 Buddhist Cave temples of India》1975年

~~ END ~~但如需电子版参学转发分享至100人以上微信群发送截图至后台,即可申请下载电子版链接如48小时内没有回复,可再留言有效期3天随喜分享   石语梵行   --- 塑美梵行,知艺以行,以行证理 ---  致力于分享、介绍、推荐书籍  限定为公共版权领域书籍,并参照《伯尔尼公约》资料仅供个人参学勿商用  往期更多信息,点击 ▼「石语梵行公众 ...

• 《白沙瓦博物馆雕塑手册》1930年

~~ END ~~但如需电子版参学转发分享至100人以上微信群发送截图至后台,即可申请下载电子版链接如48小时内没有回复,可再留言有效期3天随喜分享   石语梵行   --- 塑美梵行,知艺以行,以行证理 ---  致力于分享、介绍、推荐书籍  限定为公共版权领域书籍,并参照《伯尔尼公约》资料仅供个人参学勿商用  往期更多信息,点击 ▼「石语梵行公众 ...

• ICOMOS China专家谈古迹遗址保护之一——黎冬青:北方地区文物建筑修缮勘察设计特色及要点

2021年4月23日,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举办了2020年度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宣传推荐活动。除了推荐4项优秀项目之外,当天还邀请了黎冬青、卢远征、查群、周琦等4位具有丰富理论研究和一线实践经验的专家,研讨了关于文物保护工程的真知灼见。协会秘书处将专家发言进行了整理,与各位会员以及行业同仁分享。首先分享的是北京市文物建筑保护设计所所长黎冬青 ...

• ICOMOS China专家谈古迹遗址保护之二——卢远征:南方文物建筑设计修缮的特色与要点

2021年4月23日,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举办了2020年度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宣传推荐活动。除了推荐4项优秀项目之外,当天还邀请了黎冬青、卢远征、查群、周琦等4位具有丰富理论研究和一线实践经验的专家,研讨了关于文物保护工程的真知灼见。协会秘书处将专家发言进行了整理,与各位会员以及行业同仁分享。今天分享的是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卢远征的 ...

• 魏坚 冯宝:中国北方农牧交融与畜牧业起源发展进程的思考

  来源:《西域研究》2020年第4期中国北方农牧交融与畜牧业起源发展进程的思考  内容提要  本文选取内蒙古中部、辽西和新疆北部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在归纳考古发掘材料的基础上,利用动、植物考古、环境考古和体质人类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结合碳十四测年和DNA检测数据,以更为广阔的蒙古高原和欧亚草原的视野,探讨了中国北方农牧交融和畜牧业起源,认 ...

• 史金波:刊布海外西夏文献 推进西夏学研究

编者按:  史金波,1940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主要研究西夏学、民族学。曾任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会长、中国民族史学会常务副会长等。1990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代表作有《西夏文化》《类林研究》《西夏天盛律令》《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早期传播——西夏和回鹘活字印刷术研究》《西夏社会》《西夏文教程》《中国民族史学史纲 ...

• 秦汉时内蒙古福路塔已以农耕经济为主

  18日从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侯亮亮团队获悉,由山西大学、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和浙江大学联合组成的考古团队,通过对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福路塔墓地人和动物骨骼C、N稳定同位素分析,证实秦汉时内蒙古福路塔已以农耕经济为主。这不仅揭示了鄂尔多斯高原秦汉先民的食物结构和生业经济,还通过比较内蒙古中南部地区西周至两汉的生业经济,判断粟黍 ...

• 张亚莎 张晓霞|“一条腿背夫”岩画的释读与研究:青藏岩画与北方盐道的历史关系

摘要:1911年发现于藏西阿里塔康巴岩画中的“一条腿背夫”岩画 ,揭示了古代西部女国贩盐业的兴盛;2011年青海玉树通天河流域昂拉岩画同样题材的发现不仅证实青藏高原东部早期部落也在经营盐业,且岩画的古朴样式证明它们尚属于早期类型。藏西与青海西部一西一东两端均发现贩盐岩画,印证史料里“女国……尤多盐,恒将盐向天竺兴贩,其利数倍,亦数与天竺 ...

• 古道西风-考古新发现所见中西文化交流

古道西风作者: 林梅村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副标题: 考古新发现所见中西文化交流出版年: 2000-3页数: 448定价: 27.00元装帧: 平装丛书: 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ISBN: 9787108013637内容简介本书著者以多年的辛勤努力,针对有关古代东西方交流的各门学科的前沿问题,充分运用中外考古学的最新发现,以深厚的语言学功力,把对西域文明的研究提升 ...

• 汉唐西域与中国文明

汉唐西域与中国文明汉唐西域与中国文明作者: 林梅村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出版年: 1998-05-01页数: 448页定价: 70.00装帧: 精装ISBN: 9787501009879内容简介林梅村的论文集《汉唐西域与中国文明》(文物出版社,1998年)是其《西域文明》(东方出版社,1995年) 的姊妹篇,集中反映了作者利用佉卢文献与史籍和考古资料相结合在中亚古代历史文化研究方面所取得 ...

• 中亚文明史(第5卷)16世纪至19世纪中叶

中亚文明史(第5卷)中亚文明史(第5卷)作者: 阿德尔,出版社: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副标题: 16世纪至19世纪中叶译者: 蓝琪出版年: 2006-1页数: 808定价: 110.00元丛书: 中亚文明史ISBN: 9787500114727内容简介六卷本《中亚文明史》是全面描述中亚文明这一重大主题的首次尝试。出版这套史书与教科文组织的宗旨完全吻合,该组织一个著名的国际专家小组多年 ...

• 中亚文明史(第4卷上)辉煌时代:公元750年至15世纪末——历史、社会和经济背景

中亚文明史(第4卷上)作者: 【塔吉克斯坦】M.S.阿西莫夫 / 【英】C.E.博斯沃思出版社: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副标题: 辉煌时代:公元750年至15世纪末——历史、社会和经济背景译者: 华涛出版年: 2010-01页数: 393定价: 68.00元装帧: 平装丛书: 中亚文明史ISBN: 9787500119999内容简介《中亚文明史》第四卷所述年代约八个世纪,在此期间,伊斯兰这一新的信 ...

• 中亚文明史(第3卷)文明的交会:公元250年至750年

中亚文明史(第3卷)中亚文明史(第3卷)作者: 李特文斯基出版社: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副标题: 文明的交会:公元250年至750年译者: 马小鹤出版年: 2003-1页数: 501定价: 68.00元丛书: 中亚文明史ISBN: 9787500110934内容简介六卷本《中亚文明史》是全面描述中亚文明这一重大主题的首次尝次。出版这套史书与教科文组织的宗旨完全吻合,该组织一个著名的国际 ...

• 中亚文明史(第2卷)定居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发展:公元前700年至公元250年

中亚文明史(第2卷)作者: 雅诺什・哈尔马塔 主编出版社: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副标题: 定居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发展:公元前700年至公元250年译者: 徐文堪 / 芮传明出版年: 2002-1页数: 482定价: 60.00元装帧: 平装(无盘)丛书: 中亚文明史ISBN: 9787500108399内容简介多卷本《中亚文明史》是全面描述中亚文明这一重大主题的首次尝次。出版这套史书与 ...

• 中亚文明史(第1卷)文明的曙光:远古时代至公元前700年

中亚文明史(第1卷)中亚文明史(第1卷)作者: A.H.丹尼 / V.M.马松出版社: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副标题: 文明的曙光:远古时代至公元前700年译者: 芮传明 翻译 / 余太山 审订出版年: 2002-1页数: 444定价: 56.00元装帧: 平装(无盘)丛书: 中亚文明史ISBN: 9787500108238内容简介《中亚文明史》第一卷追溯了这一广大地区从旧石器时代开始,直到大约公元前70 ...

• 中亚文明史(第4卷下)公元750年至15世纪末——文明的成就

中亚文明史(第4卷下)中亚文明史(第4卷下)作者: 【英】C.E.博斯沃思 / 【塔】M.S.阿西莫夫出版社: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副标题: 辉煌时代:公元750年至15世纪末——文明的成就译者: 刘迎胜出版年: 2010-01页数: 635定价: 108.00元装帧: 平装16丛书: 中亚文明史ISBN: 9787500123422内容简介《中亚文明史》第四卷所述年代约八个世纪,在此期间,伊斯兰这 ...

• 刘迎胜: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作者: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年: 2014-9-1页数: 609定价: 78.00元装帧: 平装ISBN: 9787214139511内容简介本书是著名学者刘迎胜教授研究和考察丝绸之路而撰写的学术著作,分为两卷,上卷为“草原丝绸之路”,下卷为“海上丝绸之路”。全书以时间为经,以文明交流为纬,全面系统阐述了两条丝绸之路的发端、发展过程,详细介绍了丝绸之路 ...

• 丁君涛《马鸣丝路蹄声远:唐五代马匹贸易研究》出版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出版年:2021-3页数:228定价:58.00元装帧:平装ISBN:9787510894275作者简介: 丁君涛,2005.09-2009.06,就读于山东大学社会工作专业;2009.09-2012.06,硕士就读于东华大学历史学专业;2012.07-2014.07,在武重集团从事党务工作;2014.09-2017.06,博士就读于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史专业;2017.

• 守故立新的《蒙元时期中原北方地区墓葬研究》

着眼于空间和时间维度下历史变化的分区分期研究是中国考古学研究中的经典命题,亦是硕博研究生进行学术训练的常选题目。但在面对具体课题时,究竟如何展开分区分期的探讨,在历史时期考古研究中实为一个值得思索的问题。徐苹芳先生曾指出,“中国历史考古学分区与史前考古学分区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是由于社会结构和政治体制的变化造成的”,“秦汉以后考古 ...

• 徐光冀:《忠县中坝》 勾画渝东和三峡地区历史文化缩影

三峡工程库区忠县中坝遗址发掘报告即将付印之际,孙智彬先生邀我写序,这样重要的发掘报告出版,应当庆贺!中坝遗址位于忠县㽏井沟镇,遗址分布在㽏井河两岸台地上,总面积约50000平方米,由于河水冲刷,遗址主体部分只剩一座名为“中坝”的孤岛,面积约7000平方米,海拔135-148米,属于水库2003年一期蓄水淹没范围。《忠县中坝》编著:重 ...

• 丛德新 贾伟明:欧亚草原史前游牧考古研究述评——以史前生业模式为视角

来源:《西域研究》2020年第4期·农耕·畜牧·游牧·人类社会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多种生业模式并存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常态。包括中国北方地区特别是新疆天山以北地区在内的,广泛分布在欧亚草原的畜牧(游牧)社会,在与农业社会的互动中发展出了独特的经济模式,在东西方文化的早期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专栏以农牧交融与畜牧(游牧)起源研究为主 ...

• 中原核心区文明起源研究

  基本信息:  作者:张海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5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21年5月  印次:1  ISBN:9787532599271  作者简介:  张海,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讲授“田野考古学概论”“ 田野考古技术专题”“ 中华文明起源与初步发展(英文)”“GIS与考古学空 ...

• 北辛文化晚期至大汶口文化早期生业模式初探——山东定陶何楼遗址浮选出土植物遗存分析

  摘要:北辛文化晚期至大汶口文化早期遗址主要分布在鲁中南的汶、泗河流域,并散见于山东其他地区,这一阶段是中国北方地区旱作农业发展,农业社会建立的关键时期。本文通过系统的植物考古浮选法,在山东定陶何楼遗址采集、分析了31份浮选样品,共获得1073粒(颗)炭化植物种子,包括黍、粟、大豆、小麦四种炭化农作物,其他可鉴定的非农作物炭化植物遗 ...

• 〔英〕彼得·斯图尔特著 王坤霞译 张禾审校:从营盘到犍陀罗——丝路希腊化艺术遗产中的“罗马”因素

来源:《西域研究》2019年第3期从营盘到犍陀罗——丝路希腊化艺术遗产中的“罗马”因素  内容提要  1995年发现的营盘男子,其身上罽袍纹样风格过去常被称为“希腊化的”或“希腊的”。本文认为,就纯粹的视觉术语而言,罽袍衣饰采用的图像学语言确实属于希腊化遗产的一部分,但实际上还需考虑罗马艺术的影响。由于现代学术研究中希腊文化的权威性和优 ...

• 资讯 | 考古学家开发新技术 对古代陶器进行快速分类

北亚利桑那大学的考古学家希望他们帮助开创的一项新技术将改变科学家研究古代社会留下的陶器碎片的方式。来自北亚利桑那大学人类学系的团队已经成功地“教会”计算机执行一项许多研究古代社会的科学家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复杂任务:快速和一致地将数以千计的陶器设计分为多种风格的类别。通过使用一种被称为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机器学习形式,考古学家创 ...

• 大仰韶:黄土高原的文化根脉

基本信息:作者:王仁湘出版社:巴蜀书社出版时间:2021年3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1年3月印次:1ISBN:9787553113760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包括六章,涉及仰韶文化的发现、命名、范围,半坡和庙底沟的早晚,仰韶文化的聚落、建筑和埋葬习俗,仰韶居民的性别构成、平均寿命和死亡率、婚姻形式,仰韶时代的农业与手工业、崇拜对象与信仰方式、彩陶文化,仰 ...

• 郑州汪沟遗址仰韶文化居民的创伤研究

-----------------------------------------------------------------------全文阅读郑州汪沟遗址仰韶文化居民的创伤研究(作者:周亚威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闫琪鹏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顾万发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原文刊于《北方文物》2020年第4期)

• 孙国平:井头山遗址与中国海岸带考古

  2021年5月9日下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史前考古室主任孙国平研究馆员应邀莅临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察指导工作,在南汉二陵博物馆多功能报告厅做了题为《井头山遗址与中国海岸带考古》的学术讲座,从河姆渡文化考古、井头山遗址、中国海岸带等六个方面进行解读。这也是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广州·名家讲坛”2021年第3讲。讲座由易西兵院长主 ...

• 李珍:广西秦汉城址研究

  2021年5月10日下午,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李珍研究馆员应邀莅临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南汉二陵博物馆多功能报告厅做了题为《广西秦汉城址研究》的学术讲座。这是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广州·名家讲坛”2021年第4讲。讲座由易西兵院长主持,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部分师生及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业务人员聆听了此次讲座。  本次讲座 ...

• 唐敕使王玄策使印度事迹新探

内容提要:唐代敕使印度的外交家王玄策应为曾出使大夏等中亚古国的王名远,二者为名与字的关系;《大唐天竺使之铭》为王玄策第三次出使印度去程所刻,该序铭对于廓清“吐蕃—泥婆罗道”的南段走向十分重要,并是王玄策途经该道宝贵的标志性遗迹;王玄策数次出使曾先后取道“吐蕃—泥婆罗道”与西域古丝道,历次往返及相关事迹多可进一步考证,其中亚、陇右 ...

• 张十庆:从地栿做法看中国古代木构技术的特色

中国古代木构建筑技术发展进程中,柱脚构造做法始终是一重要节点,而柱脚构造做法中,地栿又是一重要而关键的构件。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教授、《建筑史学刊》编委张十庆撰写《从地栿做法看中国古代木构技术的特色》一文,通过充分的文献考证和中日木结构建筑实物梳理,指出《营造法式》地袱实际上包涵了柱脚构造上——承托的地袱、拉结的地串以及拦挡的门限 ...

• 葬之以礼:魏晋南北朝丧葬礼俗与文化变迁

  基本信息:  作者:李梅田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4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21年4月  印次:1  ISBN:9787532598861  内容简介:  死亡与生命一样,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考古所见的墓葬正是关于死亡的遗存,它不但是人类物质社会的遗存,也是人类精神世界的反映;不但有关死,也关乎生动的人类社会。三至六世纪 ...

• 孙继民/宋坤《新发现古籍纸背明代黄册文献复原与研究》出版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2021-3  页数:810  定价:318.00元  装帧:精装  系列: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ISBN:9787520380522作者简介  孙继民,1955年出生于河北省邯郸市。1982年武汉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1985年武汉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01年获武汉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河北省 ...

• 周代申国考辨及其相关问题

一、问题提出  两周之际的申国因曾参与灭周及拥立平王等重大政治事件而备受史学界关注。但历代文献中关于申国地望所在有着不同记载,这便给学界探讨与申国相关的历史问题造成了极大困扰。少数学者认为周代仅有一个申国,或认为申在南阳,或认为申在信阳。顾铁符为了调和文献记载的矛盾,首先提出了南阳之申是西申,信阳之申是东申的二申说。一些学者赞同 ...

• 杨波:龟兹石窟“如来留钵”“佛陀举山”图像研究

来源:《西域研究》2019年第4期龟兹石窟“如来留钵”“佛陀举山”图像研究  内容提要  “如来留钵”“佛陀举山”是释迦临涅槃时发生的两个故事,常绘于中心柱窟左、右甬道外侧壁,画面以立佛像为中心,构成一组对称的题材,是龟兹中心柱窟“涅槃题材”的重要组成部分。释迦在临灭度时赠钵与举山,前者引出了佛陀走向大般涅槃的故事,后者以佛的“神通 ...

• 林立:古代高昌佛塔及佛寺中心塔柱研究

古代高昌佛塔及佛寺中心塔柱研究  内容提要  通过对古代高昌地区的佛塔和中心塔柱的类型学分析,可以发现高昌最早的佛塔产生于4~5世纪的十六国时期,是受楼兰和龟兹两个地区的佛塔和中心塔柱影响而产生的新样式;高昌地区的佛塔和塔柱有着自身的发展演变轨迹,总的变化规律是不断增加塔基的层数和每层开龛的数目,这种样式是龟兹中心塔柱发展成云冈模 ...

• 甘肃彩陶与史前彩陶之路

甘肃彩陶与史前彩陶之路段小强(西北民族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甘肃地区是彩陶文化的发源地,其史前时期的彩陶文化发展脉络清晰可辨,大致可分为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三个阶段,其中马家窑文化是彩陶文化发展的高峰。在史前时期的文化大碰撞中,于仰韶文化中期开始逐渐形成了一条以彩陶为媒介的交流途径,并且黄河流域的彩陶呈 ...

• 山西昔阳松溪路宋金墓发掘简报

山西昔阳松溪路宋金墓发掘简报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昔阳县文物管理所 昔阳县博物馆  关键词:昔阳松溪路, 金元墓葬, 砖雕, 瓷枕, 茶具  摘要:2013年5月,昔阳县文物管理所和昔阳县博物馆在昔阳松溪路发现了一座砖室墓并对其进行了发掘与异地搬迁保护。该墓为仿木构八边形前后室砖室墓,由墓道、甬道、前室和后室四部分组成。墓葬虽未发现壁画痕迹, ...

• 从唐代京畿区域看中国中古的城乡关系

京畿,即中国历代王朝统治中心所在,首都及其附近区域。自汉代以来,京畿的管理,多由国都所在的州或郡统领,唐代也不例外。唐前期,以雍州/京兆府统京畿,安史之乱后,随着肃宗至德元年(756)置京畿节度使,领京兆、同、岐、金、商五州,京畿道成为事实上的行政机构。京兆府下辖万年、长安两京县(长安及其近郊),以及数量在20上下浮动的畿县。依唐《令 ...

• 隋初皇后礼服“改制”及对唐宋衣冠的影响

在中华历代王朝中,隋代服制建设多有创见,尤以初期皇后礼服“改制”最具特色。隋废止了先秦以来女性礼服上衣下裳相连属的“深衣制”传统,首开效法男性礼服上衣下裳分离的“二部式”之先河。此制度直接影响大唐衣冠,后又波及两宋,这在故宫南薰殿旧藏宋代皇后御容像中皆有所见。这次改制,从制度确立到实施,衔接有序,贯彻始终,其背景及对唐宋诸代产生 ...

• 古代冶金科技彰显中华创造之美

  最近,我陆续看到自己和研究团队付出努力的考古遗址被建成文化景点,有过贡献的博物馆成为重要的学习教育场所,备感欣喜、振奋。20多年来,我有幸参与国内数百处矿冶遗址的调查研究。每当行走在田野寻觅矿冶遗址遗迹遗物之痕时,总会深深震撼于锦绣山河之壮美,激发起对复原历史场景的浓厚兴趣和强烈使命感。当埋头实验室沉浸遗物的检测分析时,我对数 ...

• 澄迈清代福安窑

基本信息:编著:海南省博物馆 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年11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0年11月印次:1ISBN:9787030666215内容简介:  本书对海南省澄迈清代福安窑窑址的资料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总结,主要是对窑址的历史沿革、地理环境、发现经过、文化遗迹和出土遗物等做了全面的介绍,并探讨了窑炉结构特点、出土陶瓷器类 ...

• 豫北冀南地区龙山早期遗存新探

------------------------------------------------------------------------全文阅读豫北冀南地区龙山早期遗存新探(作者:秦存誉 袁广阔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原文刊于《南方文物》2020年第5期)

• 辽金历史与考古(第十一辑)

基本信息:编著:辽宁省博物馆 辽宁省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会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年12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0年12月印次:1ISBN:9787030664877内容简介:  本书涉及考古发现与研究、历史研究、文物研究、碑志研究、书评等5个栏目,刊登辽金史研究原创性学术论文33篇。目录考古发现与研究 辽宁朝阳市水泉辽代M5~M7发掘简报 朝阳市龙城区 ...

• 工布雍仲增刻碑调查

【作者简介】夏格旺堆(1973- ),男,藏族,西藏谢通门人,现为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青藏高原考古。【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吐蕃碑刻题铭考古调查与研究”(项目号:12XKG007)的阶段性成果。【摘要】本文在科学考古记录的基础上,纠正以往认识,提出“雍仲增”的命名,认为其性质是一处刻碑。通过 ...

• 河北阳原西汉墓葬的两个问题

【关键词】河北阳原;西汉墓葬;建筑遗存;木构设施【摘 要】河北阳原地区发现、发掘的西汉墓葬中,北关及三汾沟墓地发现的西汉墓葬具有代表性,能够体现西汉时期这一地区墓葬的风格和特点。这两处西汉墓地发现的墓道上的建筑遗存及墓穴内的木构设施,与墓葬等级及墓主身份地位等较为相符,体现出与墓葬修建、墓主下葬、墓葬祭祀及墓葬保护等有关的诸多 ...

• 傅罗文:这是中国考古的黄金时代,但西方正在忽视

对埃及考古发现铺天盖地的报道与对同样重要的中国考古发现的反应形成巨大反差,暴露出文化偏见。  四月初,有报道称在埃及卢克索发现了距今3000年的“失落的黄金之城”,被认为是自1922年图坦卡蒙墓的发现以来最重要的发现。阿吞神之城,始建于公元前1391至前1353年间,即古埃及第18王朝之际,有可能是当时最大的城市。  多家媒体如美国广播公司、全

• 南京市板桥街道钟家岗南朝墓发掘简报

南京市板桥街道钟家岗南朝墓发掘简报王海 陈大海(南京市考古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00)摘 要:2013年10~12月,为配合板桥市场群的建设,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对该地区的六座南朝砖室墓进行了发掘,六座墓均为竖穴土坑砖室墓,出土器物有青瓷盏、陶果盒、陶俑、陶盘、陶地漏、陶魁、钱币等。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特征判断,本次发掘的这批墓葬年代为南朝早 ...

• 古交市上白泉村元代石室墓发掘简报

古交市上白泉村元代石室墓发掘简报周富年 康秋明摘 要:2015年6月,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古交市上白泉村发掘清理了一座元代石室墓,该墓虽被盗掘,但墓葬形制保存完整,墓室石壁线刻图像内容较丰富。该墓为山西乃至全国元代墓葬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具有重要价值。关键词:古交市 上白泉村 元代 石室墓 线刻图像  2015年6月16日,古交市上白泉村村民 ...

• 中原地区战国时期洞室墓研究丨张亮

通过对中原地区战国时期洞室墓的类型学划分,并结合随葬品、人骨葬式和头向等的特征,梳理出这一地区战国时期洞室墓的发展进程。中原地区洞室墓有中原式和秦式两大系统,前者出现时间较早。但随着秦文化的东进,后者更为流行,尤其是头部朝向墓道的正洞室墓被纳入中原文化体系并被后来的汉文化所继承。

• 冯承钧西北史地论集

冯承钧西北史地论集作者: 冯承钧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年: 2013-5页数: 262定价: 50.00元装帧: 平装丛书: 西北史地丛书ISBN: 9787507836134内容简介本书是冯承钧论证西北古代史地问题的论文合集,包括《鄯善事辑》《高昌事辑》《王玄策事辑》《中亚新发现的五种语言与支白安康尉迟五姓之关系》等,还收录了《元代白话碑》,这是从金石书画以及方 ...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