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显示子项
丝绸之路文化遗产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 丝绸之路:泽拉夫尚-卡拉库姆廊道 丝路预备遗产点 丝路相关世界遗产 丝绸之路:费尔干纳—锡尔河廊道
文物保护单位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 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 土库曼斯坦 塔吉克斯坦
世界遗产 跨国遗产
遗产专题 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点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长城及烽燧 万里茶道
中国历史时代
考古时期 青铜时代 铁器时代

• 兰城遗址

该遗址位于民丰县安迪尔牧场西南25公里的沙漠深处。城呈圆形,直径约200余小业主。残垣高3-4米。城虽已被流沙淹埋,但大部分建筑又复露出地而。成排成行的鱼脊形顶和平顶的房舍,错落有致的街巷,围墙砌成的院落,皆历历右辨。最引人注目的是开向东南方的唯一的一扇城门,两扇木制大门至今仍严紧厚实,完好无损。遗址中出土文物丰富。 ...

• 洋海墓群

洋海古墓群位于新疆吐鲁番地区鄯善县吐峪沟乡洋海夏买里村北约1.5公里,火焰山南坡的戈壁地带上。墓地主要分布在相对独立的三块略高出周围地面的台地上,台地呈现长条形,南北走向,南高北低,微有缓坡。总面积5.4万平方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群概述洋海古墓群位于新疆吐鲁番地区鄯善县吐峪沟乡洋海夏买里村北约1.5公里,火焰山南坡的戈壁地带上。墓 ...

• 伯西哈石窟

伯西哈石窟 吐鲁番市 国家第七批(唐至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斯塔那古墓群

阿斯塔那古墓群,以葬汉人为主,同时葬有车师、突厥、匈奴、高车以及昭武九姓等少数民族居民,这说明当时高昌王国的主体民族是汉族,各民族之间是平等的。是当年高昌故城居民寻求死后安乐的幽静之地,在方圆10多公里的戈壁沙丘之中,堆积着密密麻麻的古冢。既有达官贵族、威武将军,也有平民百姓、下层兵士。因而又被当今学者称为“高昌的历史活档案,是吐 ...

• 台藏塔遗址

台藏塔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三堡乡,在高昌故城北1.5公里处,为新疆境内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处唐宋佛塔遗迹。佛塔夯筑而成,基部平面呈正方形,边长20米,塔身平面也为正方形,高约20米。佛塔四面有排列整齐的佛龛,佛龛内有泥塑佛像和壁画。塔体内还凿有一条长方形纵券顶式洞窟及两个耳室。台藏塔位于新疆吐鲁番市,该塔是高昌三国时期的佛教建 ...

• 白杨沟佛寺遗址

白杨沟佛寺遗址,位于哈密市柳树泉农场白杨沟村东1公里处的白杨河上游。白杨河水自中部流过,将其分成东西两部分,当地维吾尔族人称为"台藏"。此系唐代佛教兴盛时期的大型佛教遗址,是哈密地区年代较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寺院。根据史籍记载,白杨沟佛寺在魏晋时期就有了。唐朝时,玄奘路过哈密,在此讲经说法,弘扬佛法。2001年定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 ...

• 托库孜萨来遗址

托库孜萨来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楚县托库孜萨来村。遗址包括托库孜萨来古城、托库孜萨来佛寺和图木休克佛寺等。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处于汉唐西域的南、北道间,内涵丰富,是该地区晋唐佛教文化繁荣的证明,也是古丝绸之路上极具历史、考古价值的文化遗址。 在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中发挥过重要作用。2001年6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 ...

• 莫尔寺遗址

莫尔寺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疏附县伯什克然木乡,距今已有1800年历史。遗址包括寺院和佛塔遗迹,是中国最西部佛教遗址之一,是罕诺依古城 标志性建筑物,是丝绸之路留存至今的年代较早的一处佛教遗迹,也是佛教文化在喀什一带盛行的有力见证,对研究佛教初传新疆及唐代喀什地区佛教流行问题均具有重要意义。2001年6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 ...

• 可渡关驿道

可渡关驿道,位于宣威市杨柳乡可渡河南北两岸,全长五千米,宽约二米,全部用青石铺成。该驿道始由秦始皇兴建,汉朝王莽加宽,明朝朱元璋扩修,有“秦道明关”、“通京大道”之说。作为“滇黔锁钥”、“入滇第一关”的可渡,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弹丸岩邑,南通六诏,北达三巴,东连金筑,行旅冠囊,络绎辐辏,孔道也”,描绘了驿道曾经的繁荣辉煌;驿 ...

• 王仁求碑

王仁求碑系王善宝立于唐武周圣历元年(公元698年)十月十日。碑名“大周故河东州剌使之碑”,成都闾丘均撰文,王善宝书丹。碑纱石质,通高4.01米,碑身高2.03米,宽1.17米,厚0.36米,屃屭座,长2.6米,高0.89米。上镌碑名10字,并浮雕双龙及佛像一龛,碑文正书34行,行17—51字不等,计1628字,加碑名10字,合计1638字。碑文赞述王仁求任河东州刺史期间,一面建议 ...

• 山龙山于图山城址

山龙 山于图山城址位于巍山县城西北十五公里,在今大仓镇甸中村委会,团山村西面山龙 山于图山山顶的一块大平地上。遗址后依大黑山,前临阳瓜江,山环水抱,易守难攻,地势险要,站在山顶眺望,整个巍山坝子尽收眼底。遗址面积约五千平方米。据元代至清代的正史和云南的各种地方志记载,细奴逻建立大蒙国后,于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在山龙 山于图山上 ...

• 佛图寺塔

位于大理市下关镇阳平村北侧的佛图寺前,地处大理苍山斜阳峰麓,北邻阳南溪,南距下关三公里,东距214国道约500米。佛图寺塔,现当地俗称蛇骨塔,名由白族民间流传的“白族英雄段赤城舍身斩螨”的故事而来。塔高30.7米,为十三级密檐式方形砖塔,塔基为二层台方形基座,下层台边长19.7米,高1.2米,用毛石垒砌,条石压沿。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 ...

• 弘圣寺塔

弘圣寺塔位于大理中和镇弘圣寺旧址,寺毁于明初。塔通高43.87米,16级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塔身下部为块石砌成。全塔分为基座、塔身、塔刹3部分,塔身各层之间用砖砌出叠涩檐,其上逐层收分。

• 大姚白塔

大姚白塔位于云南省大姚县西城门外的宝顶山顶,始建于746年(唐代天宝年间),云南仅此1座,是云南早期舍利塔的实物例证,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入列全国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塔高18.4米,顶部为圆椎形,腰部收缩,上大下小似磬锤,又名磬锤塔。塔分为3层,露出地面的基座是八角形的须弥座,此塔塔身全用石灰抹白,故名白塔。白塔建于746年,为我国唐代建筑之一,相传为唐天宝年间吐蕃所建。白塔历史上 ...

• 什邡堂邛窑遗址

什邡堂邛窑遗址为隋至宋代民间瓷窑遗址。在四川省邛崃市南河乡什邡堂村。邛崃,唐至明清均属邛州,故名邛窑。创烧于隋,盛于唐而终于宋。该窑古无文献记载,20 世纪30年代始被发现,引起考古界、古陶瓷界重视...

• 蒲江石窟

蒲江石窟位于四川省蒲江县西南10公里处的朝阳湖山崖上和鹤山镇蒲砚村。该石窟包括唐代68龛、五代1龛、宋代7龛、明代1龛、清代10龛。飞仙阁摩崖造像位于蒲江县西南朝阳湖镇二郎潭两岸山崖上,共92龛,造像777尊。其中北岸87龛,南岸5龛。最早造像为唐永昌元年(公元689年),唐代造像64龛491尊,主要有唐永昌元年(689年)所造瑞像龛、释迦、三世佛、华严三圣、弥勒、观音、千手观音、如意轮观音、地藏、天龙八部、胡人天王

• 半月山摩崖造像

半月山大佛属摩崖造像,即在山崖石壁上雕造的佛像。其为弥勒佛倚坐像,属净土宗造像。

• 通江千佛岩石窟

通江千佛岩石窟位于四川省通江县诺江镇千佛村,石窟雕凿于唐龙朔三年至开元七年,前后历时56年。共有造像54龛,造像3000余身,分布在高10米、宽53米的白砂岩石正面和左侧。正面28龛,盛唐雕造;左侧26龛,初唐雕造。整个造像群由净土变、天龙八部、说法图、七级佛塔、千佛屏等龛组成。主要有释迦牟尼、观世音、大势至、四佛、三世佛、药师佛、护法力士、供 ...

• 荣县大佛石窟

四川省荣县东郊宋家冲村真如岩。石窟寺大佛寺占地2.3万平方米。有摩崖造像龛窟多处,主像为释迦如来大佛,故名大佛寺。始建于唐代,初名开化寺大佛殿,宋代称真如观,清嘉庆年间重建,寺依山势而建,高踞山腰。以弥勒殿、如来殿为中轴,左右有方丈室、藏经楼、达摩殿、法门等。石窟寺内刻有达摩像,并多历代名人题刻诗碑。大佛寺坐落在四川省荣县城郊大佛山山麓,山高海拔414米。半山之上,有一尊 .. ...

• 禹迹山摩崖造像

禹迹山摩崖造像,又名禹迹山大佛,位于县城东16公里的碑院镇大佛村,是四川省最高的石刻立佛。大佛刻凿在海拔667米的禹迹山腰,背岩而立,面南稍偏西。佛高18米,腰宽6.1米,下肢宽5.2米,脚掌长宽均1.3米。面颊丰腴,两耳齐肩,面容端庄,双目微启平视,表情于静穆威肃中寓慈祥。头饰螺髻,袒胸束腰,左手平举与胸齐,掌心向上,右手施“说法印”状。内着僧衣,薄而贴体,外为袈裟罩体,僧衣末端略显飘逸,袖长过膝。大佛头部与下 ...

• 碧水寺摩崖造像

碧水寺又名滴水寺,位于绵阳市区涪江北岸的碧水崖边,背依龟山,俯临涪江,风景秀丽。寺依崖而建,崖上有唐佛教摩崖造像和金刚经。2014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已是第二次到访了,2011年初来的时候,还没有进入国宝的序列,草草而过,巴蜀多石窟,这种保存不算很好的唐龛可以说多如牛毛,2014年得知入选国宝后,暗暗记下,终于于20 ...

• 郑山、刘嘴摩崖造像

郑山、刘嘴摩崖造像  在郑山和刘嘴之上,各有几块形态各异的大石包,就在这10几块大石包之上,雕刻着一龛龛精美的唐代佛像,密如蜂房,当地人习惯称之为大石包造像。1984年,丹棱县文物工作者在全县的文物普查中,发现了这两处规模较大的摩崖造像群,由于郑山、刘嘴相距不过里许,因此,将这两处造像统称为丹棱郑山——刘嘴摩崖造像。  1.郑山摩崖造像  保护范围:东以第23龛造像外延80米,西以第39龛造像外延20米,南以第37 ...

• 玉台山石塔

玉台山石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阆中市保宁镇北的玉台山山腰,为覆钵式喇嘛塔。塔高8.6米,分为塔基、塔身和塔刹三个部分。塔基为四方形,刻四瓣梅花形须弥座。塔身为上大下小长圆柱体,内刻一佛跏趺坐于莲台。上装塔刹,有石雕八力士举刹身。刹身为六方柱,各方有佛一座。塔顶为一焰纹状圆石。石塔雕刻精美,除局部风化外,基本保存完整。玉台山 ...

• 夹江千佛岩石窟

千佛岩,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城西3公里处。夹江,于隋朝开皇年间(公元593年)建县,因城西北有两山对峙,一水中流的自然形胜而得名,而夹江千佛岩景区正是位于夹江县城西3公里两山对峙,一水中流的地方。2006年,夹江千佛岩石窟作为唐代文物,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所谓千佛岩的千佛,就密集分布在铁石关下栈道右边临江陡峭的崖壁上。据了解,这里的162窟石刻造像共2470多尊,所以 ...

• 白乳溪石窟

白乳溪石窟刊凿于唐代,现存龛窟23个,造像151尊,碑刻3通,线刻经幢1个,题记4幅,分布在四块锥形白砂岩石上,龛窟形式有单层圆形龛、双层方形龛、外方内屋形龛等。石窟装饰华丽,雕刻艺术精湛,是融宗教、彩绘、建筑、雕刻、音乐、服饰为一体的盛唐时期石窟佳作,对研究唐代政治、经济和文化提供了实物依据,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保护范围:石窟A、B、C区以A区为中心,西临通河,东外延30米,北外延100米,南外延130米, ...

• 八角城城址

八角城城址,位于甘肃省夏河县驻地拉卜楞镇东北24公里白石崖南麓、央曲北岸。海拔2100米。汉代曾在此设白石县,古为军事交通要地。古八角城为一空心十字形城。在十字城各角上设城墩八个,形成八角,故名。古城占地20万平方米,城墙周长2193米,墙高达10米。东西瓮城有s形通道。城外有护城河。北城依山、无门,从西城经南门至东城筑有外廓,南门外筑有外城 ...

• 木梯寺石窟

木梯寺石窟位于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马力乡杨家坪,在榜沙河边依山建造,相传入寺无路可走,在山门口绝壁之上,安置一木梯,人们攀梯入寺,故名“木梯寺”。木梯寺北魏始建,唐、宋增建。仅有北端一门入寺,传早年架一数丈木梯于绝壁处以便登梯入寺。寺西有大石佛一尊。寺内现存窟龛18个,有造像78尊、壁画234幅,绘画面积2100平方米。木梯寺内容广,碉饰多变,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尤以五、七、十六窟规模最大,保持原作风貌。造 ...

• 吉堆吐蕃墓群

吉堆吐蕃墓群位于西藏洛扎县,分布于西藏山南地区洛扎县吉堆乡政府所在地南侧的山腰上,面积约50万平方米,为吐蕃时期古墓,大约建于唐朝(公元618年-907年)。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烈山墓地

烈山墓地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藏自治区朗县金东乡列村之东的山坡上,为唐代(公元618年-907年)墓葬。墓地范围约50万平方米。共发现封土墓184座,墓葬分布密集,主要集中在东、西两个区。东区有墓162座,西区有墓22座。封土占地7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墓有23座;700平方米之下的中型墓有74座;90平方米之下的小型墓有56座。墓葬封土最大者,其边长达66米,封土最高达14米。墓葬封土平面形状主要有,梯形、方形、圆形、亚字 ...

• 松卡石塔

松卡石塔位于西藏山南地区扎囊县桑耶寺以西15公里的雅隆藏布江边一座岩石山脚下,海拔3650米。这里共有大小不同五座石塔雕刻而成,通体白色,均为整块巨石雕刻而成,高度均为2米左右,建筑年代不详。据说这五座石塔是藏传佛教最早的教派宁玛派祖师莲花生大师设计主持雕造的。――是莲花生大师为证明自己的法力,从虚空中变换出来的,充满神话色彩的传说,为几座佛塔增添了神秘色彩。另外,在五座石塔附近有许多摩崖造像,其中以无 ...

• 杂涅墓群

杂涅墓群 玉树藏族自治州 国家第七批(唐) 青海省

• 玉树古墓群

玉树古墓群唐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玉树县、称多县

• 灵岩寺摩崖

灵岩寺摩崖位于陕西省略阳县城南3.5公里嘉陵江畔。  灵岩寺又名灵崖院、白鹿洞。唐开元年间(713-741年)建,分前、后两洞由奈何桥连接。现存石碑、摩崖题刻约一百二十方有小碑林之称。以东汉建宁五年(172年)刻“郙阁颂”,宋绍定三年(1230年)重刻“郙阁颂”,宋嘉定十一年(1218年)刻“灵崖叙别记”,唐开成二年(837年)刻“开成题记”唐权德舆撰 ...

• 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

在四川广元市北4 公里嘉陵江东岸。是四川境内规模最宏伟的石窟群,绵亘长达半里以上。造像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据清咸丰四年(1854 年)石刻题记,全崖佛像为数一万七千余躯。1935 年修川陕公路,毁造像二分之一以上。现有石刻南北长20D 余米,最高处约40 余米。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共有龛窟四百余个,造像七千余尊。龛窟重叠密布,多者十三层。1961年4月被 ...

• 北石窟寺

  北石窟寺开凿于公元509年,距今1509年。    222号窟开凿于盛唐,是典型的“贞观样式”,塑像轩昂大气。    165号窟中的乘象普贤菩萨和阿修罗天单体造像是国内最大的单体造像。    222号窟中的阿修罗三头四臂托住日月造像,在石窟中极为罕见。    窟内分层密集的小佛龛,每个龛内造像为一佛二菩萨或一佛二弟子二菩萨,是典型的“贞观样 ...

• 夏塔古城遗址

夏塔古城遗址位于昭苏县夏塔乡,地处南天山北麓、特克斯河南岸的昭苏盆地的平原区,北临特克斯河,东为夏塔河支流。1957年,夏塔古城遗址被公布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城址平面略呈正方形,不很规整。北墙长390米、南墙长212米、西墙长480米,东面靠夏塔河。城墙夯筑而成,墙基皆存,顶宽3~5米、底宽11~12米、残高3.9米。城内建筑均无存,城外有护城壕 ...

• 柳中古城遗址

全景柳中古城遗址位于鄯善县鲁克沁镇西约0.5千米,地处火焰山南麓,西连高昌故城,东通鄯善(唐蒲昌所在地),北有连木沁沟谷通往火焰山北,东南翻过库鲁克塔格,穿越哈顺沙漠可直抵敦煌。1930年,黄文弼先生曾考察该遗址,1988年正式调查并记录。古城遗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400米、东西长约1000米,周长约3000米,面积约62万平方米。现城墙仅存古城西南 ...

• 邛崃石窟

  邛崃汉时称临邛,卓文君的家就在这里。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此。那首动人的凤求凰:“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至今读来依然令人无限动容。当然,更令我一日不见,思之如狂的却是邛崃石窟。邛崃石窟共分三个部分:花置寺、盘陀寺和石笋山。皆是蜀中石窟造像的佼佼者。  花置寺位于邛崃南河竹溪沟中。后来,人们 ...

• 皇泽寺摩崖造像

皇泽寺摩崖造像:崖壁上的佛教艺术  皇泽寺位于四川省广元市西嘉陵江的西岸、乌龙山的东麓,原名“乌奴寺”,一名“川主庙”,相传是为了纪念李冰与二郎的。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武则天的父亲武士鹱任利州都督时,武后就出生于此,后取“皇恩浩荡,泽及故里”之意,改名“皇泽寺”。现存的皇泽寺是清代修复的,依山取势,参差错落,古朴典雅, ...

• 台台尔石窟

台台尔石窟位于拜城县克孜尔乡东南约6公里处的额特尔山南麓余脉的戈壁丘陵上,与克孜尔乡东南7公里的克孜尔石窟恰好处于南北一条线上。现已编号洞窟18个,其中有壁画遗存的洞窟4个。洞窟形制有中心柱窟、僧房窟和方形窟。 台台尔石窟的时代相当于龟兹石窟的中晚期,即公元6~8世纪。壁画题材内容与龟兹其他石窟相同,但在布局上有所变化。第16窟中心 ...

• 牛角寨石窟

·新朋友,请点击关注爱上仁寿.厉害了仁寿的牛角寨大佛,这次竟然把乐山大佛给碾压了,一说到乐山大佛,内心当中肯定会想到那高大、巍峨的形象。但是你知道它最初的原型是谁吗?走,小编今天带你去揭开这沉浮于千年的谜底。四川眉山 仁寿牛角寨大佛确证为乐山大佛原型近看牛角寨大佛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高家镇,有一座大佛,它不但是全国最大且是唯一一尊半身胸佛,过去传言是乐山大佛的蓝本,如今被专家确认。因为该大佛地处鹰

• 卧龙山千佛岩石窟

在绵阳,有一座石窟,隐藏在梓潼的大山之中。《蜀中名胜记》曾记载:“梓潼西南三十里葛山,又名卧龙,相传武侯伐魏,驻兵于此。”这里说的就是梓潼卧龙山千佛岩。从梓潼县城向西15公里,就来到了卧龙镇卧龙山。一处朱红色庙宇在松柏掩映中,显得格外庄严肃穆。这里,就是神秘的千佛岩。1939年底,中国营造学社的梁思成和刘敦桢等人曾到访过梓潼卧龙山千佛 ...

• 响堂山石窟

  响堂山石窟位于邯郸市峰峰矿区,分南北两处,相距约15公里。由于石窟群在山腰,人们谈笑、拂袖、走动均能发出铿锵的回声,因之得名。  现存石窟16座,摩崖造像450余龛,大小造像5000余尊,还有大量刻经、题记等。它是河北省现已发现的最大的石窟,也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AAAA级景区,四星级森林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 ...

• 文殊山石窟

  文殊山石窟群位于酒泉市西南约15公里的祁连山北麓,洞窟依山势开凿于文殊山前山和后山的崖壁上,分布于南北1.5公里、东西2.5公里的范围内。现存窟龛100多个,其中有早期中心柱窟8座,禅窟1座,窟前寺院遗址28处。明、清两代喇嘛教盛行,同时还有道教也以文殊山为圣地,以致多数的洞窟都加建窟廊或殿堂。据调查,文殊山共有大小寺观三十多所:属于道教 ...

• 七里脚千佛洞石窟

7-1509-4-012.七里脚千佛洞石窟.南北朝至唐.山西省临汾市隰县.石窟寺及石刻..第七批千 佛 洞(第二批省保)  时代:明  地址:隰县城北7公里七里脚村的城川河东岸  洞窟开凿于南北走向的山坡崖壁下部,石窟共有两个洞窟,南北并列,窟口均西向,窟内存雕像约70余尊。第一窟位于崖下南侧,平面呈马蹄形,穹窿顶,面宽2.72米,进深2.35米,高8米。内雕一 ...

• 南涅水石刻

  南涅水,晋东南一条河边村子的村名,河水的名字就是涅水。  南涅水村属于沁县牛寺乡,南涅水往北不过一二里地,涅水河北岸的村子叫北涅水,就属于武乡县故城镇了。  这一带地方古迹众多,石窟、城垣、碑石、木构……可以说是星罗棋布。故城,可以推想,这里曾经是有一座城池存在的,而且这座城池的佛事活动是极其繁盛的,不然不会有大云院、洪教院 ...

• 宜君石窟群

宜君县毗邻唐玉华宫、轩辕黄帝陵,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蕴育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其中尤以石刻艺术最为突出。宜君石刻分布范围广,遍布宜君县内,石刻造型各异,体态丰富。石窟雕刻内容除佛教、道教外,还涉及音乐、体育、游乐、服饰等内容,人物造型严谨形象秀美,对研究我国佛教、道教的发展演变,以及南北朝时期民族音乐的发展、体育竞技项目和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对艺术史、体育史的研究同样有 ...

• 玛扎伯哈石窟

玛扎伯哈石窟位于库车县东约20余公里的玛扎伯哈村西。编号洞窟44个,分布在七个单元组合内。 石窟大约开凿于公元7世纪。大部分洞窟已塌毁。洞窟形制以方形窟为主,主室顶部形制多样,有纵券和穹窿式。进深达10余米的长条形讲经堂在龟兹地区亦属少见。洞窟破坏严重,壁画保存不多。第1窟穹窿顶下沿的“鹿野苑初转法轮”和两侧的飞天为龟兹壁画的上乘 ...

• 克孜尔尕哈石窟

克孜尔尕哈石窟位于库车县西北12公里的盐水沟旁的却勒塔格山脉的丘陵地带。在距离洞窟约1公里的沟口,耸立着高达40多米的克孜尔尕哈烽燧遗址,与石窟群隔道相望。克孜尔尕哈石窟是距离龟兹都城伊罗卢城最近的一处石窟群。 克孜尔尕哈编号洞窟66个,分布在五个单元组合内。这些洞窟开凿的年代比较集中,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为公元6~7世纪,后期为公元8世纪以后。第13窟和第14窟

• 大河古城

新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大河古城 2017-11-28 新疆文物局 大河古城城墙局部大河古城位于巴里坤县大河乡东头渠村东南。是哈密地区规模较大的一处唐代城址。大河古城全景城址平面呈正方形,有主附两城,建在缓坡平原上,两城东西并列,仅一墙之隔,隔墙中有门道相通。主城居西,南北长210米、东西长180米,城墙高近10米、宽12米。附城居东,南北长240 ...

• 袁滋题记摩崖石刻

袁滋题记摩崖位于云南省盐津县城西南20公里的豆沙关崖壁上。  摩崖石刻地处左下绝壁,山路陡峭,隔河对岸崖石壁立,像两扇巨大石门,扼锁咽喉,俨如一石门,唐代称“石门关”,是四川进入云南的交通要道,秦汉“五尺道”的要隘。唐贞元九年(793年)背逆唐朝四十多年的南诏王,遣使请求归唐。贞元十年(794年),唐朝派御史中丞袁滋奉使持节赴南诏,册封异牟寻为南诏归义王,他经由戎州(今宜宾)入滇,经石门(今豆沙关)时,为 ...

• 乌什喀特古城遗址

乌什喀特古城 地址及位置 沙雅县英买力镇央力克村东约5千米 简介 乌什卡特古城,意为“三重城”。据考古调查表明,遗址规模宏大,由宫城、内城及外城组成,面积约54800平方米。现外城城墙无存,仅见内城和宫城部分城墙。内城平面呈不规则形,东墙约760米,墙基宽约17-30米,顶宽约5-25米,高约2-6米;北墙约720米,北墙西部有一缺口,宽约3米。西墙约540 ...

• 唐朝墩古城遗址

新疆文物局唐朝墩古城遗址位于奇台县城东北角,与县城紧紧相连,东临水磨河,西南方紧连居民区,北靠菜园子村。全景1916年沙皇俄国地理考察团到古城考察,对唐朝墩古城进行测量。新中国成立后又对该遗址进行过多次调查。古城遗址形状略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南北长约490米,东西宽约315米,面积约154350平方米。城墙夯筑,现最高残存8米,宽4米,夯层厚7~12 ...

• 查木钦墓群

  查木钦墓群位于西藏拉孜县曲玛乡查木钦村附近,海拔4000米左右。  藏语里面“查木钦”意为集贸市场、交易市场,可想而知,早在吐蕃时候,在这个地方,一是比较繁华,二是生产和各个方面比较发达。该古墓群距今有1200多年的历史,是吐蕃王朝时期藏王墓葬群,一共有130多座,大、中型墓葬封土为梯形,亦有塔形及长条形殉葬坑,墓地最大墓处封土边长78米,高达17米。现存墓堆为土成的台式平顶墓,墓堆切面可以看到明显的夯土层 ...

• 仁达摩崖造像

察雅仁达摩崖造像刻于公元804年有可靠年代记载,它与文成、金城两公主入藏无关。但是,它所反映的几点史实值得注意:其一,这些佛像石刻就手法与风格而言是相当古老的,大多与唐代有关。其二,它充分体现了唐代时期昌都地区与祖国内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密切联系。其三,它具体反映了藏族人民对文成、金城两位公主的热爱与敬仰之情,表达了藏汉两 ...

• 伏俟城遗址

伏俟"为鲜卑语,汉意"王者之城"。伏俟城遗址位于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石乃亥乡菜济河南的铁卜加村,是古代连接东西交通的重镇,东距青海湖约15里,是最有名的古城遗址之一。“伏俟”为鲜卑语,汉意“王者之城”。伏俟城遗址位于共和县石乃亥乡政府所在地北部,是青海湖边一座规模较大的古城遗址。遗址略呈正方形。从西宁长途汽车站每天9:45有一班直达 ... ...

• 日月山(赤岭遗址)

早在赤岭(今日月山),唐蕃设茶马互市之前唐就与吐谷浑开始了以茶易马的商贸活动。据《青海风物志•联姻通好》中记载:“唐朝初年,在平定了盘踞金城的薛举后,以送回被隋留作人质的伏允长子慕容顺为条件,遣使约吐谷浑夹击盘踞凉州的大凉王李轨。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伏允出兵助唐灭李轨,唐送慕容顺回青海地区,双方建立了和好关系”。  作为 ...

• 麻扎塔格戍堡址

麻扎塔格古城堡位于和田河下游西侧麻扎塔格红山嘴上。麻扎塔格当地人亦称红白山,《宋史·于阗传》称“通圣山”。汉唐时是南北东西交通枢纽。该山从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部迤逦而来,至新疆和田河处戛然而止,翘然挺立,北有白山嘴,南有红山嘴,自然景观苍茫独特。城堡南距新疆和田市180公里,在和田墨玉县境内,初步断定为唐代遗址。城堡保存完整,城 ...

• 公主堡古城遗址

公主堡位于塔士库尔干县城以南约70公里,古丝绸之路咽喉地段卡拉其峡谷的一座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上,是我国目前所知的最高的古代城堡之一。公主堡位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县城以南约70公里的明铁盖(现在为卡拉其峡谷),当地塔吉克人称它为“克孜库尔干”。意为“公主堡”。古丝绸之路咽喉地段卡拉其峡谷的一座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上,是中国目前所知的最 ...

• 水帘洞石窟-拉梢寺

武山水帘洞石窟位于甘肃天水武山县城东北25公里处的钟楼山峡谷中,现有水帘洞、拉稍寺、千佛洞、显圣池四个单元,为丝绸之路东线上一处重要的石窟寺院。始建于十六国时期的后秦,经北魏、北周、隋、唐、五代至元,历代屡有修建。其中以拉稍寺、千佛洞的摩崖题记、雕塑作品、壁画及木构遮檐最为珍贵。现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石窟内有享有亚洲之最的露天 ...

• 崇圣寺三塔

崇圣寺三塔  崇圣寺三塔位于云南省大理市中和镇西北1公里处,是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的古佛塔建筑。  崇圣寺始建于南诏国劝丰祐时期(824-859年)。寺院毁于清末民初,只有寺内三塔屹立于苍山洱海之间。  三塔按品字形排列,主塔称为千寻塔,居中而立;南、北小塔分立两侧。  南、北小塔建于大理国时期,具有宋代风格。双塔各距主塔70米,是八角形楼阁式空心砖塔。通高均为42.19米,均为10层。第二层八方有佛龛,内供佛像; ...

• 佛光寺

佛光寺  佛光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山东北25公里的佛光新村,因为历史悠久而且寺内佛教文物珍贵,所以佛光寺又有“亚洲佛光”之称。(上图:林徽因考察佛光寺经幢) (上图:林徽因与宁公寓塑像)  佛光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公元471一499年),至隋唐时期寺院十分兴盛,闻名于长安、敦煌甚至日本等地,因此当时有“走马观山门”之说。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大举灭佛,寺宇被毁,到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由京都女弟子 ...

• 南禅寺大殿

南禅寺大殿  南禅寺大殿坐落在山西五台县城西南22公里的李家庄,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唐代木构建筑。  该寺始建年代不详,依据寺内大殿保存的题记“因旧名大唐建中三年岁次壬戌月居戊申丙寅朔庚午癸未时重修法显等谨志”,可以推断出曾经于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重建。此后,宋、元、明、清历代都曾进行修葺。除大殿为唐代原来的遗构外,现存建筑均为后世所建。  (上图:邮票上的南禅寺大殿)  南禅寺坐北向南, ...

• 天台庵

天台庵  天台庵位于山西省平顺县城北25公里实会乡王曲村,是中国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庵院,在中国古代佛教建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上图:庵前唐碑)  天台庵建筑在村中坛孤山上,规模不大,现仅存正殿以及院中唐碑一座。其创建年代及其沿革不详,唐碑上的字迹也已漫漶不清。但天台庵正殿因其完整地保留了唐代建筑的风格和特征,被国内外古建筑专 ...

• 桥陵

桥陵  桥陵位于陕西省蒲城县西北金炽山坡头镇安王村一带,是唐睿宗李旦的陵墓。  唐睿宗李旦(662-716年)是武则天最小的儿子。他一生两度登基,两让天下,在位时间共8年。公元712年禅位于儿子李隆基(唐玄宗)。唐开元四年(716年)崩,享年55岁,葬于桥陵。陵内合葬的有肃明刘皇后、昭成窦皇后,陪葬的有惠庄太子、惠文太子、惠宣太子、凉国公主、金 ...

• 顺陵

顺陵  顺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东北18公里的陈家村南,是唐女皇武则天之母杨氏的陵墓。  咸亨元年(670年),杨氏卒,以王礼葬。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追封其母为孝明高皇后,将墓改称顺陵。开元元年(713年),唐玄宗废陵号,但后人仍惯称顺陵,至今不变。  陵园有内、外二城。内城即皇城,方形,四周夯筑墙垣。南门正中辟门,门外筑双阙,两阙间距为20米。外城占地面积1l0多万平方米,长方形,四面开辟 ...

• 昭陵

昭陵  昭陵位于陕西省礼泉县东北23公里的九峻峰上,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  (上图: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599~649年),是唐朝第二代皇帝。他文韬武略,平定天下,任贤纳谏、宽厚爱民,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根据《旧唐书·太宗本纪》的记载,昭陵始建于贞观十年(636年),为埋葬长孙皇后而开凿,至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民入葬时 ...

• 热水墓群

热水墓群(热水墓群)  热水墓群位于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热水沟察汉乌苏河两岸,是吐蕃统治下的吐谷浑邦国的古墓葬群,属唐代早期吐蕃大型墓葬群。(热水墓群远景)  热水墓群集中分布在热水、扎玛日、沙尔塘、斜歪四个村境内长约7千米的区域内,包含各种类型的墓葬500余座。自1982年以来,已累计发掘墓葬80余座。(热水墓群)  墓葬大多“依山面河” ...

• 唐恭陵

唐恭陵(唐恭陵)  恭陵位于河南省偃师市缑氏镇东北2.5公里的滹沱岭上,为唐高宗时皇太子李弘的陵墓,是洛阳唐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李弘像)  李弘,为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子,生于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字宣慈。显庆元年(656年),被立为皇太子。(唐恭陵正门)  李弘秉性仁孝,深得高宗喜爱,然与其母则天皇后多有不合。上元二年(675年),李弘薨于东都合璧宫,疑被其母所鸩。  李弘死后,唐高宗追谥其为“孝敬皇 ...

•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位于新疆自治区吐鲁番市东北约50余公里处,是古代高昌地区保存较好、内容较为丰富的一处佛教石窟。  柏孜克里克是维吾尔语“美丽的装饰之所”的意思。一个个石窟就开凿在扇面的岩壁上,蜿蜒排开。石窟的时代跨度非常大,最早的为九世纪以后回鹘高昌时期的遗迹,最晚的则可能到了十三世纪。公元13世纪末,高昌王室东 ...

• 克孜尔千佛洞

克孜尔千佛洞  克孜尔千佛洞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东南约60公里处,属于古龟兹国境内,是新疆地区影响最大的佛教石窟之一。  克孜尔是维吾尔语“红色”的意思。洞窟开凿在札提河北岸明屋达格山的峭壁之间。现存编号洞窟有236窟。其中的洞窟形制较为完整、壁画遗存较多的约占三分之一。  根据洞窟的形制特点、壁画的题材和艺术风格等方面的原因 ...

•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13公里的伊水两岸,它同甘肃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石窟所在地两山相峙,伊水向北流经此地,远望石窟如阙,故而古名“伊阙”,隋唐以后始称“龙门”。  (上左图:龙门石窟分布图)  石窟分布于伊水两岸的崖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始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 ...

• 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泯江东岸凌云寺侧,雄踞泯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合之处,是中国最大的一尊石刻坐佛。  (上图:海通和尚塑像)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年),竣工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前后历时90年。佛像建造的发起者是海通和尚。海通和尚见三江汇合处水流湍急,很多船只常常在此倾覆,于是决心开凿佛 ...

• 南石窟寺

南石窟寺  南石窟寺位于甘肃省泾川县城东7.5公里的泾河北岸,是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石窟寺。  (上图:北石窟寺)  南石窟寺,与北去45公里的庆阳北石窟寺合称为“陇东石窟双明珠”,都是北魏泾州刺史奚康生所建造的。石窟于北魏永平三年(510年)开始开凿,一直延续到唐代。现存5座洞窟,大部分已经塌毁破损,只有一号窟还保存较为完整。国内以表现七佛为主的佛窟,最早出现在南石窟寺。  一号洞窟为主窟,高11米、宽18米 ...

• 须弥山石窟

须弥山石窟  须弥山石窟位于宁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西北55公里处的须弥山东麓,是宁夏地区境内最大的石窟群,也是我国现存规模较大的佛教石窟群之一。  须弥山一词为梵文音译,意为“宝山”,是丝绸之路东段的必经之地。大大小小的石窟依山附势,错落有致的分布在间隔的崖面上,绵延近两公里,场面壮观。根据石窟的形制和造像的风格来判断,须弥山石窟 ...

• 西安碑林

西安碑林  西安碑林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三学街,是全国规模最大、年代最早的碑林。  (上右图:唐玄宗李隆基写的《石台孝经》)  碑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末五代。唐代长安城务本坊的国子监内原来立有《石台孝经》和《开成石经》,前者由唐玄宗亲自注释、作序,以隶书书写《孝经》全文,刊刻在石上;后者是唐开成二年(837年)所刻的《周易》、《尚书》 ...

• 榆林窟

榆林窟  榆林窟位于甘肃省安西县城西南76公里处,与敦煌莫高窟有着密切的关系,被称为“丝绸之路”上的“姊妹窟”。  石窟开凿在榆林河峡谷东西两岸的砾岩层断崖上,东崖30窟,西崖11窟,东西相距100多米。从洞窟的形制和壁画推断,现存洞窟最早开凿于初唐(618~704年),历经唐、五代、北宋、回鹘、西夏陆续建造,终于元代。现存壁画一千多平方米, ...

• 马蹄寺石窟群

马蹄寺石窟群  马蹄寺石窟群位于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区的临松山中,地处祁连山北麓,是一处重要的十六国时期开凿的早期石窟群。(马蹄寺石窟群)  马蹄寺石窟群为东晋敦煌名士郭瑀隐居讲学时开创。十六国时期,北凉王沮渠蒙逊“素奉大法,志在弘通”,大力发展佛教,开凿了马蹄寺千佛洞部分洞窟及金塔寺石窟。(马蹄寺石窟群近景)  北魏晚期 ...

• 森木塞姆千佛洞

森木塞姆千佛洞(森木塞姆千佛洞)  森木塞姆千佛洞位于新疆库车县东北的牙哈乡克日什村,距库车县城约40千米,是晋代至宋代时期当地古龟兹王国重要的佛教石窟群遗址。  森木塞姆千佛洞是古龟兹东部最大的一处佛教石窟群,其开凿年代可上溯到魏晋时期,下限则为唐代的回鹘时期。(森木塞姆千佛洞远景)  洞窟散布在森木塞姆沟谷高耸的山崖上,现已编 ...

• 骆驼城遗址

骆驼城遗址(骆驼城遗址)  骆驼城遗址位于甘肃省高台县骆驼城乡永胜村西,距高台县城约22千米,为甘肃省最大的汉唐古城遗址。(北门瓮城遗址)  骆驼城在西汉时为乐涫县,东汉至西晋置表是县,前凉置建康郡,唐时设建康军,之后废弃。(城垣残址)  骆驼城遗址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704米,东西宽425米,面积达29.92万平方米。城垣为夯土 ...

• 隋仁寿宫唐九成宫遗址

隋仁寿宫唐九成宫遗址(隋仁寿宫唐九成宫遗址)  隋仁寿宫唐九成宫遗址位于陕西省麟游县新城区,为一处隋唐时期的皇家宫苑遗址。(隋文帝像)  仁寿宫始建于隋开皇十三年(593年),隋文帝曾六次来此避暑。历史上轰动一时的杨广弑父篡位一案就发生在此,隋文帝在仁寿四年(604年)于该宫死去。隋亡后,此宫被闲置。(唐太宗像)  唐代初年,唐太宗对 ...

• 天梯山石窟

天梯山石窟位于现今甘肃省武威市境内祁连山中,由于登山如同爬天梯,故名天梯山,开凿于十六国时期,是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源头,在中国石窟发展史乃至整个佛教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由于丝绸之路的地缘影响,天梯山石窟是文化交流与碰撞的产物,并以其独特的方式全方位的反映了该地区社会历史形态,文化意识样态,审美情趣 ...

• 丹丹乌里克遗址

丹丹乌里克故城遗址 : 位于策勒县城以北大约90公里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占地面积大约三四平方公里,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汉唐时代的佛教城遗址。在玉龙喀什河和克里雅河的尾闾之间,该故城的建筑物隐现在沙堆之中,一处处断垣残壁仍能显示出它当年的气势和格局。遍地有被打碎的或大致完好的佛像,在一些基本成形的墙壁上,画着精美的壁画。 这里出土了大量珍贵的 ...

• 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

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是7-10世纪丝绸之路东方起点都城的宫城遗址,位于亚洲东部关中盆地、唐长安城遗址北部,是丝绸之路鼎盛时期东方起点城市唐长安城的代表性遗存,见证了东方农耕文明发展鼎盛时期帝国的文明水平及其礼制文化特征,见证了唐帝国对丝绸之路鼎盛的重要推动。

• 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

中国唐代都城入口及街区遗址隋唐洛阳城的代表性遗存。公元7~10世纪丝绸之路鼎盛时期东方起点城市之一的城区主入口,见证了东方农耕文明发展鼎盛时期帝国的文明水平,展现了唐代都城城市文化的礼制特征及其影响力,并与丝绸之路上繁盛的商贸往来具有密切关联。

• 北庭故城遗址

北庭故城是古代西域的著名城池之一,位于现在吉木萨尔县城北12公里处。远在两汉时期,这建有金满城,是当时西域的车师后国王庭所在地。唐代发展成为天山北麓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设置北庭都护府,以此地为治所,统辖北疆广大地区,所以称作北庭。

• 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

汉唐时期是沟通长安、洛阳两大都城交通要道的组成部分,是丝绸之路沿线长期沿用的珍稀道路遗存。

• 锁阳城遗址

古代丝绸之路上连接中原与西域地区的交通枢纽,是河西走廊上人类土地利用的杰出范例,展现了长距离交通条件下人类对荒漠戈壁自然环境的依托、利用和改造。

• 苏巴什佛寺遗址

苏巴什佛寺是西域地区保留至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佛教建筑群遗址。展现了丝绸之路上古龟兹地区长期作为西域佛教传播中心的历史。佐证了丝绸之路古龟兹地区发生的多种文化和商贸交流。

• 炳灵寺石窟

炳灵寺石窟位于东西南北交通的要冲附近的位置致其佛教艺术受到了同时代西方、南方和中原的多重影响,保存迄今在中国佛教石窟寺内发现的最早的纪年题记。炳灵寺石窟是佛教初传入汉地时中国早期石窟面貌的特殊证据。

• 彬县大佛寺石窟

彬县大佛寺石窟建于7~10世纪,是中原文化鼎盛时期唐代都城长安附近的重要佛教石窟寺。其唐代泥塑大佛为长安及周边地区规模最大,体现了石刻大佛艺术自西域的东传及在关中地区的流行。

• 大雁塔

大雁塔是8世纪为保存玄奘法师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而建。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一印度佛教的建筑形式随着佛教传播而东传入中原地区并中国化的典型物证。

• 小雁塔

小雁塔所在的荐福寺是唐代长安三大译经场之一,佐证了佛教自印度东传的历史,也见证了佛教在唐代长安的流行。小雁塔始建于8 世纪初并完好保存至今,其密檐砖塔的建筑形式是佛塔这一佛教建筑传入中原地区早期的珍贵例证。

• 兴教寺塔

兴教寺塔是佛教传播史上最著名的人物、唐代高僧玄奘法师及其弟子窥基、新罗弟子圆测的舍利墓塔,展现了佛教沿丝绸之路传至长安后的发展及其对朝鲜半岛的影响。其所在的兴教寺为佛教唯识宗重镇,在佛教传播史和中印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 固原北朝隋唐墓地

固原北朝、隋唐墓地位于宁夏固原市原州区西、南郊(现开城镇)的小马庄、羊坊、深沟、大堡、王涝坝五个自然村和南塬一带,是丝绸之路上的著名墓葬群。 固原北朝、隋唐墓地的建造时间为公元6~7世纪,历经北周、隋、 ...

• 乾陵

乾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县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建成于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龙二年(706年)加盖,采用“因山为陵”的建造方式,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还有 ...

• 鸠摩罗什舍利塔

鸠摩罗什舍利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南三十余公里户县的草堂寺内,是后秦高僧鸠摩罗什的舍利塔。 该塔建于唐代(公元618—907年),此塔的造型、雕刻均极雄健精美。体形虽然不大,却是一件极为精美的唐代建筑雕刻品。

• 巩义石窟

巩义石窟寺位于南河渡镇寺湾村,距市区10公里,1982年被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巩义石窟是北魏皇室开凿的一座石窟,孝文帝创建了寺院,宣武帝时开始凿石为窟,刻佛千万像,后来的东西魏、唐、宋时以陆续在这里刻 ...

热门信息

123456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