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2017年最值得期待的丝路展览——《绵亘万里:世界遗产丝绸之路》
2014年以中国、哈萨克、吉尔吉斯三国联合申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引起亚欧各国的巨大反响,“丝绸之路”成为国际间近年最热的名词。
为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进一步加强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之间的文化交流,由国家文物局主办、陕西省文物局、甘肃省文物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河南省洛阳市文物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承办、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省文物交流中心)具体执行的《绵亘万里:世界遗产丝绸之路》展将于2017年11月28日至2018年3月5日在香港历史博物馆举办。IICC-X作为丝绸之路中哈吉三国申遗协调委员会秘书处,为此次展览的文物遴选、协调联络发挥了积极作用。
此次《绵亘万里:世界遗产丝绸之路》展,参展展品共167件(组),包括163件(组)文物展品及4件(组)复制品;其中包含一级品97件(组),占展品总数的58%。展品种类繁多,由陶器、壁画、青铜器、玉器、瓷器、金银器、丝錦帛制品、木质品、纸质文物、玻璃器、石刻、泥塑等;展品跨越时代较长,自早期铁器时代直至唐朝。
该展览将配合于11月27日举办的第十届亚洲文化合作论坛。它创新了“四个第一”——第一次配合国家一带一路的倡议所举办的展览;第一次在中国、哈萨克斯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成功后,以“路”为主线举办的展览,是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做的一次汇报展览;第一次在“世界文化遗产”语境下举办的丝路展览;第一次由中、哈、吉三国联合举办的丝路展览。
数千年来,曾经生活在亚欧大陆上的人们,跨越戈壁、雪山、沙漠层层地理阻隔,在这块地球最大的陆地上演了波澜壮阔的历史活剧。沿着中西古道连续拓展形成的交通网路上,不仅有商团、使团、僧侣、武士、牧民、工匠等等,还有他们携带的贸易商品与运输的货物,以及思想的交流、文化的借鉴、宗教的传播,源源不断在这条东西方要道上被沟通、被交融。直到19世纪末,这个延续了几千年的庞大交通网路,才被一个德国地质学家、东方学者费迪南·冯·李希霍芬第一次冠名为:“丝绸之路”。因为“丝绸”二千年来始终是西方视野中最完美的东方符号。
里程衡量,年月度量。
从路网驿站来看,进入遗产名单的河南新安汉函谷关遗址、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甘肃锁阳城遗址、悬泉置遗址、玉门关遗址、新疆克孜尔尕哈烽燧、哈萨克阿拉木图州卡拉摩尔根遗址等等仅仅是万里丝路遗存的代表而已,从秦汉统一的中华帝国开始,就对道路与关隘进行严格控制,交通管制与防御制度非常完善,古道上的车轮印辙仿佛延长了不尽的远行。公元前2世纪敦煌悬泉置烽燧遗址考古出土的汉代简牍文书,不仅证明了当时的邮驿制度,而且记录了往来各国使团的通过状况。玉门关既是地理区域的东西分界标志,又是祁连山北麓河西廊道上最重要的关隘。沿着天山北麓和南道的驿站一直通往中亚腹地,从七河地区途径东突厥斯坦到达哈萨克斯坦中部和北部地区最捷径的贸易路线途经卡拉摩尔根城,使得它成为丝绸之路巴尔喀什部分的重要中转站,中西古道自此向西穿越外高加索地区到达亚欧的“界点”。一站接着一站的驿站展现了长距离交通条件下古人对荒漠戈壁、绿洲盆地、高原雪山、川道河流等等自然环境的依托、利用和改造。
敦煌悬泉置麻纸文书
麻纸文书残片,出自敦煌悬泉置遗址,长6.5,宽4厘米。纸质用麻织物和很细的丝织物制作,上有墨书文字,字迹清晰。该纸张为研究汉代古纸的制作和用途提供了重要物证。
1990年10月至1992年12月,甘肃敦煌甜水井附近的汉代悬泉置遗址出土了以简帛文书为主的大量文物。其中有简牍、帛书、纸书、墙壁题记等。此外,还获得了家畜骨骼、丝麻织品、纸、文房用品等一大批文物。
悬泉置遗址共出土纸张470余件。写有文字的纸文书残片10件,其中汉纸9件,晋纸1件,为文书残片和药方。麻纸460余件,时代从武、昭帝始,经宣、元、成帝至东汉初及晋。
阳朔二年悬泉置传车亶兴薄
传车亶轝簿,出自敦煌悬泉置遗址,共10枚,前九简为单行书写,或有残缺,末简为双行书写,简形完整。该册书两道编依旧,可见汉代册书之原貌。册书前九简具体记载了六辆传车及三辆亶轝的保存情况,最后一简是总体说明:“阳朔二年闰月壬申朔癸未县泉置啬夫尊敢言之谨移传车亶轝簿一编敢言之。”可见该册书为敦煌悬泉置的传车登记簿,为研究汉代驿置车辆种类和配备情况提供了原始记录。该册书形态完整,字体为汉隶,平和雅致,是汉代册书之精品。
明月照城,星烁边镇
从中心城市来看,从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和汉魏洛阳城遗址为出发点,交河、高昌、北庭故城遗址历历在目,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碎叶城(阿克贝希姆遗址)、巴拉沙衮城(布拉纳遗址)、新城(科拉斯纳亚瑞希卡遗址)和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州开阿利克遗址,都是申遗进入名单上的节点城市,见证了公元前2世纪~公元10世纪丝绸之路繁荣时期所起的重要推动和保障作用。特别是位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碎叶城,中国唐代大诗人李白就出生在这里,它是公元7~10世纪楚河谷的重要中心城镇,曾是唐“安西四镇”之一的边境城市,又是西突厥、突骑施汗国和葛逻禄汗国的首都,在中亚的政治经济历史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伎乐纹八棱金杯
伎乐纹八棱金杯为唐朝的文物,1970年窖藏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高6.4厘米,口径7.2厘米。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主题纹饰为八位手执乐器的乐工,分布于八个棱面。乐工手执竖箜篌、曲项琵琶、排箫等。诸乐器隋唐时期属西凉、龟兹、高丽乐器种类,而乐伎的服饰和发式则具有当时粟特特色。故此,金杯无论造型还是装饰风格都有着浓郁的域外特征,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
鎏金铜蚕
鎏金铜蚕,全身首尾共计九个腹节,胸脚、腹脚、尾脚均完整,体态为仰头或吐丝状,制作精致,造型逼真。据《石泉县志》记载,此地古代养蚕业就很兴盛。由于当时养蚕之风盛行,加之鎏金工艺的发展,因而,有条件以鎏金蚕作纪念品或殉葬品。汉代的养蚕缫丝业达到高峰。大的作坊,均为官府经营,织工多达数千人,丝织品颜色鲜艳,花纹多样,做工极为精致。西汉丝织品不仅畅销国内,而且能途径西亚行销中亚和欧洲,中国通往西域的商路以“丝绸之路”驰名于世界。
胡客东来,移民聚落
从人种民族来看,控制丝绸之路贸易的粟特人今天已经成为一个历史名词,但在公元前2世纪这个在中国古籍被称为昭武九姓的中亚胡人充满了商业的活力,到5~8世纪时几乎垄断了陆上丝绸之路的国际贸易,粟特胡人与波斯商人、阿拉伯商人被认为是欧亚之间的最重要的中间商。生活在索格底亚那(乌兹别克斯坦)绿洲的粟特人先后受到强邻波斯、突厥等统治,作为不断移动的民族铸就了流动移民性格,建立了一个个聚落据点,直到长安洛阳,汉唐古墓中出土了众多的胡人形象俑,有商人、武士、官吏、侍卫、艺人、运夫等诸种造型,他们与面貌不同的黑人俑、蕃人俑共同构成了丝绸之路上人群东移的主流。
黑人舞俑
这是一件侧身正在歌舞的黑人。头发卷曲呈螺旋状,黑肤,赤足。面部宽大,深眼眶,眼球处凸,鼻子高耸,厚唇大嘴,坦胸露腹,颈带项链。黑人俑在唐墓中屡有发现,黑人舞俑却不多见。有学者认为:在唐代长安出现的黑人有两种,一种来自东非的尼格罗人,另一种是来自东南亚。南亚的尼格里托人,又称矮黑人,后者一直到现在仍散居在马来半岛以南的诸海岛上,这些黑人多为奴隶,服务于少数显贵阶层。
唐骑马狩猎俑
女骑俑圆脸、阔眉朱唇、头戴笠帽,乳白色上衣外套带花边的黄色半袖,下着淡黄色条纹长裙,足穿尖头鞋,骑在一匹红斑纹黄马上,勒缰前视,神情悠然,高贵文雅,是初唐时期仕女出行的真实写照。
驼鸣马嘶,古道载物
从商业运输来看,古代商路即使畅通无阻,徒步也非常漫长,驼鸣马嘶,古道载物,充满艰辛,因而运抵货物的工具异常重要,西亚的单峰骆驼和中亚的双峰骆驼成为东西方都认可的最佳运载动物。汉代随着北方草原和西域骆驼源源不断进入中原,其吃苦耐劳的性格的受到运夫的喜爱,从汉至唐出现了以骆驼为题材的造型艺术品,唐代栩栩如生的骆驼运载形象成为丝绸之路忠实记录标志。西域的良马更是秦汉以来讴歌的对象,丝绸之路上绢马贸易一直兴盛不衰,唐代来自西方的骏马被塑造成五彩缤纷陶俑和三彩俑,即使被深埋进墓葬的暗角,至今仍是艺术的精品。
三彩蓝釉白斑马
马呈站立状。颈部自然前伸,目视前方,身施蓝釉加白斑、白鬃、绿鞍,白边鞯。头、颈、背等系黄色革带,上系13枚黄色桃形垂饰。这件蓝釉马身上施用的是当时中原地区很少见的钴料,也是元明清青花瓷所用钴料的前身。这件马在唐代三彩中很罕见,堪称国宝级文物。
骑马女陶俑
中西风物,泽被人类
从贸易物品来看,为了获得巨额利润,香料是商贸路网中极重要的交易对象,经过长达万里的驮队转运后,能卖出上百倍原价的价格,中古时期香料成为东西方都认可的价值高货物,是交换丝绸、黄金和珠宝的硬通货。西方引以为荣的玻璃更是丝路上的传奇,埃及与西亚诞生的玻璃饰珠在公元1世纪经过古罗马吹制技术发展后,大秦(古罗马)从汉代到魏晋南北朝向中国出口了许多玻璃珠饰和玻璃容器,隋唐随着波斯萨珊“五色琉璃器”大量出现,玻璃成为来自西方雕琢奢华的装饰品。中国史书记载来自西方的象牙、玳瑁、犀角、琥珀、珊瑚、金银器、波斯锦等等物品琳琅满目,联珠纹波斯锦与大唐花团纹样互动相传,制造技术和图案风格成为东西方的共享,这次展览陈列的物品就是绝好例证。
唐迦陵频伽纹 金钵盂
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通高3.3、口径9.4厘米。模铸成型,纹饰平錾。通体錾花。内壁装饰三重结构纹饰,口缘饰一周联珠纹,其下为一周二方连续的卷草。腹壁錾四只捧莲迦陵频伽鸟,衬以缠枝蔓草,鱼子纹地。底部以莲蓬及一周莲瓣组成莲台。外壁口缘处饰二方连续的缠枝蔓草,近底处錾一周仰莲瓣。此器造型规整,纹饰精美,为唐代皇家寺院的“行法”之物,无出其右者,迄今罕有,堪称绝品。作为行法之物,它代表了佛教世界最高的等级与威仪,是唐代佛教密宗礼佛仪典的真实反映,唐代佛教与皇权的完整构合可见一斑。
唐盘口细颈淡黄色琉璃瓶
这件玻璃瓶于1987年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细颈鼓腹,体型流畅,下底平,上口为盘式,由上腹部开始至腹下连续装饰五层点线纹饰,这五层饰纹均是在制成瓶体后,再用熔融的玻璃条在体外壁堆塑成点、线形图案,冷却后即粘贴于瓶体上,这一装饰工艺又称贴花,纹饰随意,如信手而就。瓶的整体造型也有别于我国传统器物造型风格。据考证,此物应是唐代时大食国进奉的贡品,其用途应为穆斯林朝拜时净礼的法器。在当时,这样的外来玻璃器一般来说其工艺水平均要高于中原的产品,因此,价格也要高出许多。
唐镶金玉璧环
以金质铰链将三段弧形白玉连接在一起,每段玉的两端均包以金质兽形铰链,内侧用金钉铆接。节与节之间双兽的吻部正好交合于中轴,由三个中空的圆穿扣接,穿内置金轴铆接相连。可以自由曲伸,合之则圆。迄今为止,唐代玉臂环仅见于何家村窖藏,这对玉臂环构思巧妙,制作精湛,它充分利用黄金、白玉不同的质地、色彩、光泽,互相衬托,交相辉映,使玉臂环更显华贵富丽,是唐代遗物中罕见的珍品。
东罗马鎏金银盘
此银盘卷唇、圈足。曾鎏金,现已大部分脱落。盘内满饰浮雕花纹,分三圈置列。外圈饰相互钩联的葡萄卷草纹,其间栖有小鸟。中圈外缘饰联珠纹,中列一圈为十二个神头像,每个神头像左侧各有一动物。盘中的内圈为高浮雕的斜倚雄狮、手执权杖的男神,为银盘的主题花纹。在圈足内底部有点状铭刻一行。这是东罗马银盘在中国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发现。
波斯铭文银碗
敞口,平沿,小方唇。圈足焊接,圈足高2厘米。自唇下至圈足的外壁有60道凸棱。碗经旋车加工修整。碗底及圈足外壁各有一行波斯铭文。据考证,该铭文为一组中古波斯文数字。
包容相存,引领灵魂
从宗教共存来看,中哈吉三国在地理上是亚欧交通的十字口,也是多元文化板块的结合部,自古以来宗教文化交汇并存,被称为“世界宗教文化的大运河”。聚集在这一区域的粟特人、突厥人、波斯人、中国人和其他民族信仰着不同的宗教,祆教、景教、摩尼教、佛教和萨满教等互相渗透并存,教义的差异形成了信仰的独特,但求同存异、平和相处、融合荟萃,从而为后世留下了风格各异的文化宝库。虽然各种宗教有消长起伏,但这里展出的早期希腊化佛教石雕像,佛教舞伎供养壁画,长安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洛阳景教经幢、景教叙利亚文十字墓石,祆教祭祀盘,龟兹摩尼教陶祖、摩尼教绘画文书等等,都是东西方宗教文明格局的标志,也是世界级的经典见证。
如来像壁画
出土于新疆策勒县丹丹乌里克遗址。画面残存一灰兰色弧形条带,上部外缘有一圈白色小联珠纹,下部有红色填色,并有一条白线分割画面,其下即为佛像。距离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达玛沟乡北约90公里的沙漠中,是唐代古城“丹丹乌里克遗址”,此遗址距今约1400多年。据新疆策勒县资料记载,丹丹乌里克遗址主要以房屋建筑遗迹以佛寺最多,平面呈“回”形,在回廊的墙壁上绘有壁画,有菩萨、小千佛等形象以及波罗迷文题记。从佛像和壁画反映的内容来看,当时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信奉的是大乘佛教。这里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有木版画、古钱币、众多的汉文、梵文、于阗文和婆罗迷文文书。
胡人牵马图
2005年在新区翠云路发现,从出土墓志可知墓主人为唐睿宗李旦做安国相王时孺人唐氏。该墓被评为该年度10大重大考古发现,墓中最为精彩的是其中的壁画,展示了大唐盛世人们的精神风貌与时代气息,代表了唐代壁画的较高成就,是研究唐代绘画艺术和社会制度的珍贵资料。该壁画正中一匹高大雄健的骆驼昂首挺胸、阔步前进;前面牵着缰绳的胡人,高鼻梁、深眼窝、络腮胡、唇红齿白,头戴高尖番帽,身穿翻领衣袍,小袖细衫,脚蹬尖勾鞋头,正迈步牵驼前行,画中人物的身高以及马匹的尺寸和真人真物相差无几。
艺术传奇,亚欧传播
从艺术纷呈来看,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起点,文明需要艺术,艺术传播文明,丝绸之路上的艺术丰富多彩,体现了文化精神产品的结晶,传播了民族文化艺术成就,从金怪兽、金虎牌圆饰到玉羽人奔马、草原游牧民族喜闻乐见的壮熊、奔鹿、双驼、鹰鹫、盘羊、翼马、对龙诸种形象一一出现;从乐舞陶扁壶、胡人说唱俑、胡腾舞俑到吹奏胡人俑、胡人头埙、戏弄俑,农业定居民族喜欢的异域艺术风格造型俯拾皆是;既有贵族的高雅艺术,也有民间的习俗传送,不但是选择审美追求的精品力作,而且都是胡汉相融的真实再现。
金怪兽
纯金质,捶揲成型。圆雕立体状,体内中空,表壳较薄。兽形象奇特,为一只长着多分枝卷角的鹿形,但有鹰喙形嘴,每一个分枝卷角的顶端和尾端也生出一个同样的兽头,就像传说中的九头鸟。站立在花朵形圆形底座上,身上布满卷云式条纹。大角、尾和花形圆形底座是另外焊接上去的。在圆顶的花瓣上各有三四个小穿孔,估计是用来钉缀,所以很有可能是匈奴人冠冕上的装饰。这件金怪兽造型奇特,综合运用了多种工艺,制作精湛,全面反映了匈奴金银器制作技术的高度水平,被誉为是最有代表性的匈奴艺术珍品。
胡风汉韵,文化交融
从文化交融来看,文化是东西方往来背景下的民族血脉,是不同民族的精神家园,也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撑。这部分文物既有哈萨克考古出土的马具牌饰,又有吉尔吉斯雪豹带扣;有新疆新出土格里芬噬虎金饰、鹰形金饰,也有源自伊朗的汉代羽人造型;有起源西方怪兽的艺术作品,有西方传来的东罗马酒神银盘;有手持三叉戟胡人银箔饰片,也有胡汉争打马球壁画。多样化的文物反映了丝绸之路活跃的文化互鉴,不仅融化西方文化因素的遗产比比皆是,而且是外来文化与中华文化基因相协调的展示。
伊塞克金人服饰及武器(复制品)
公元前4世纪,哈萨克斯坦斯坦国家博物馆藏
骑士与动物祭台造型灯公元前2至前1世纪,哈萨克斯坦斯坦国家博物馆藏
金箔饰
用金箔片模压、锤揲而成。中间镂空一棵大树,枝叶繁茂,底部呈锯齿状,树两边对称攀援一兽,兽身细长,兽头微曲高昂,前肢向上直立,后肢弯曲,整体呈“S”形,以剪影的形式表现出二兽刚劲有力、跃跃欲上的姿态。器物整体造型生动写实,动感强烈,具有极强的美学欣赏价值。
马人武士壁挂
原为一大型壁挂的局部,后被裁剪成一条裤子,两裤腿已分离。图案为“马人”,在蓝色地上,由四瓣花组成的菱格内,织出人首马身的“马人”。双手持一长管乐器作吹奏状,身披兽皮向后飘扬;下部是在红色地上显出手持长矛的武士形象,武士深目、高鼻、厚唇,黑发曲卷垂肩,身着饰花带的红长衣。这种公元前后由西方传到新疆的缂毛织物所采用的通经断纬的织造技术,对中国唐宋时代缂丝工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虎纹金带饰
用金箔模压捶牒的手法制出两虎相对。虎模压有翼,应该是飞虎。动物纹带饰是北方草原常见的一种纹样风格,分布的相当广泛,当时生活在阿拉沟一带的民族把二虎相争的场面做成带饰,说明他们经常接触虎,对虎的习性特点观察很细致。带饰上有小孔,可能是缀于其他物品上的装饰品。
阿拉沟位于在天山天格尔峰东侧,在古代就是一条历史悠久的古道,从中国内地西行至吐鲁番后,从托克逊县城西行经伊拉湖乡到鱼尔沟镇,进入阿拉沟,翻越奎先达坂,经老巴伦台、尤尔都斯山间盆地北部、艾肯达坂、防雪墙、巩乃斯林场、进入伊犁地区,再经那拉提西行到达伊宁再与丝绸之路北道和新北道相连进入中亚地区。
营盘墓主人服饰
墓主为男性,面蒙麻质面具,头枕“鸡鸣枕”,枕套“绮上加绣”,十分名贵,枕两角红绢下各缀四粒珍珠,熠熠生辉。上身外穿红地对人兽树纹罽袍,织工精巧,纹样奇特,体现出古希腊(罗马)、波斯两种文化互相融合的艺术特征。内穿圆领套头式绢袍,领口、胸前贴有光彩夺目的金饰,下身穿毛锈长裤,足登绢面贴金毡靴。腰间绢带上挂绮面贴金香囊、帛鱼等饰物。左臂系蓝缣地刺绣护膊,腰部放置一绢质冥衣,外形小巧,缝制一丝不苟。该墓主人服饰较为罕见,规格颇高,标明其生前地位显赫或身份特殊。
古代丝绸之路作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融合最为生动的符号化象征,给人们留下了抹不去的记忆。“丝绸之路”作为古代东西方交流的代表符号逐渐传遍世界,成为亚欧大陆之间互相影响的不可替代的概念。
在二千多年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不断发现着世界,世界也逐渐认识了中国。这是我们追忆文明、面向未来的目的,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共同坐标。
时间:2017年11月29日-2018年3月5日
地点:香港历史博物馆
票价:港币20元
团体票价(20人或以上):港币14元
优惠票价:港币10元(适用于全日制学生 / 高龄人士 / 残疾人士及一名同行照料者)
票务处于闭馆前30分钟停止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