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 越中金石:摩崖石刻,禹陵窆石,吉金贞玉

绍兴多山,山中有山,山外有山,绍兴又多文人雅士,故山中摩崖刻石现存较多,且以题名为主。越中人文繁盛,历史上留下了大量摩崖、碑刻、墓志、造像、经幢、兵器、铜镜等,基本上涵盖了金石学范畴内的主要类型,总体以石居多,金为次。本文为越中金石的概述文章。隋大业元年(六〇五)设越州,大业三年,越州复为会稽郡,后屡有改易,区域范围亦多有调整。 ...

• 胡素馨丨敦煌绘画粉本:历史、主题及风格问题

本书的主题是唐代粉本。书中研究中古时期绘画创作,核心材料主要是罕见的一系列未公开绘画和粉本,它们出自中国最大的佛教遗址——敦煌莫高窟。这座石窟寺群位于中国西部多民族聚居的甘肃省境内,南临青海省(历史上曾归属吐蕃),西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文化的中心)。这些粉本存于一批不为人知的文书中,其中记录了丝绸之路上西域诸国的各个民族 ...

• 商汤都城 可能在这里!

  商汤都城究竟在哪里?历代学者持有的观点不下十种。在全国第四届阳城商汤文化学术研讨会上,“商汤都城在阳城王曲一带”的观点,引起了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  阳城的汤庙在全国最多、分布最为密集,在古代阳城境内几乎里里有汤庙,最多时达到380多座,体现了阳城与商汤都城地望的密切关系。那么,究竟有哪些证据呢?  古县志佐证:阳城为商汤 ...

• 陕西寻古 | 老官台揭开原始农业序幕

在距今8000-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渭河两岸和汉水上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大量氏族聚落,目前已发现的聚落遗址有40多处。  它们沿河两岸或是在近水源的阶地平原或是在山脚下集群分布,已经发掘的聚落遗址主要有渭河流域渭南北刘、临潼白家村、宝鸡北首岭、华县(现为华州区)老官台、秦安大地湾以及汉水上游的西乡李家村、南郑龙岗寺、商州紫荆等。  这些 ...

•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先秦时期的甲胄与小田溪墓群出土的铜胄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在描写古代战斗场面的热血诗歌里,诗人们常常提到“甲”。“甲”指的是古代士兵穿着的铠甲,通常和胄配套使用,“胄”即头盔,又称兜鍪、头鍪、盔等,“甲胄”一词是我国古代防护装具的统称。在冷兵器时代,甲胄在战场上扮演着极 ...

• 试论宣汉罗家坝朱砂葬 ——兼论巴人与丹砂的渊源

罗家坝遗址远景罗家坝遗址位于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海拔336米。地形属丘陵山区,三面环水,一面靠山,以河道为天然屏障。遗址保存较好,总面积约103.33公顷。自1999年至今共开展五次考古发掘,出土了一批十分丰富的考古实物材料,集中展示了战国早期至秦汉时期川东地区的考古学文化面貌和发展序列,是西南地区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于2001年公布为第五批全 ...

• 故宫藏画里的开渔:秋浦归渔,丛荻闲钓

今天是处暑,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处暑,即“出暑”,是炎热离开之意。今年的持续高温,对这一节气可谓期盼已久。处暑时节有很多的传统习俗,开渔节就是其中之一,中国沿海地区常会在此节气举行多种形式的活动,欢送渔民出海,期盼渔业丰收。2022年处暑前后,开渔节已经在沿海各地拉开了帷幕:在广东阳江,随着开渔令的发布,三千多艘渔船开启了新一轮耕海 ...

• 陈爱峰:“一叶扁舟”交河故城何以在千年岁月中“摆渡”东西文化?

  交河故城作为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筑遗址,也是中国保存两千多年最完整的都市遗迹。唐西域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最早就设于此。这里曾是西域的文化中心也是东西文化交流的枢纽,多种文化在此交流互鉴并留下深刻印记。  新疆吐鲁番学研究院副院长、武汉大学历史学博士陈爱峰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时表示,形似“一叶扁舟”的 ...

• 从4700年前的豪宅一窥史前人类建筑技艺

作为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澧县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鸡叫城遗址,有一项极为特殊的发现:这是一座建造于4700多年前的屈家岭文化时期、五开间共七室、面积420平方米的大型“豪宅”,加上回廊总面积达630平方米。考古学家认为,这座编号为F63的房子,是中国最早、最完整的木构建筑遗存,其体量、规模和建筑方式都是前所未见。我 ...

• 甘肃出土龙泉窑青釉色瓷匜 | 中国青瓷的一抹绝色

▲龙泉窑青釉色瓷匜龙泉窑瓷匜(yí),高6.3厘米,口径14.2厘米,底径8.4厘米。直口,浅腹,矮圈足,白胎。器身扁圆,在下腹部有一槽形长方流。通体施青釉,造型优美,是元代龙泉窑的珍品,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古瓷尚青,含蓄、典雅的青瓷传承着中国传统美学,龙泉青瓷可谓是中国瓷器史上一颗“瓷国明珠”。16世纪晚期,龙泉青瓷传到欧洲,曾刮起一阵“中 ...

• 寻访密须古城

密须古城位于平凉市灵台县百里镇,百里在史书上曾被称为“密须”“阴密”。“百里”这个名称的由来似乎与百里奚有关,相传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换回百里奚之后,因怜惜其才,就将物产富饶的阴密县作为食邑分给他,后人为了纪念他,遂将阴密改为百里。相传百里镇的白姓人家是秦将白起的后代,白起是秦昭王时一员大将,因为善于用兵,运筹帷幄,被秦昭王重用。后 ...

• 克孜尔石窟壁画漫谈

克孜尔石窟开凿在拜城东南的戈壁悬崖上。这里人迹罕至,与世无争,免遭池鱼之殃;加上气候干燥,壁画不致霉腐,所以,克孜尔石窟历经千年沧桑,仍然保存着上万平方米金壁,得以向我们展示古代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艺术家们的才华。克孜尔壁画分布在75个石窟内。这些石窟按佛教建筑的作用和形式被称为支提窟。它有两种窟形:一种是平面呈方形或长方形的方形 ...

• 文史知识丨晋博:太原崇善寺

太原崇善寺位于上马街南侧,狄梁公巷东侧,文庙(今山西省博物馆)后边。寺前一小巷把文庙与崇善寺隔开。该寺坐北朝南,西为禅院,东为正寺。山门额顶有“宗唐遗址”。山门前两边各有一只古朴典雅明洪武年间铸造的铁狮。步入院内,古木参天,楼燕翻飞,好似欢迎前来参观的游客。大悲殿坐北朝南,巍峨雄壮屹立在宽阔的月台上,大殿面阔七间,进深四间,顶为 ...

• “祁连山”的迷雾——西汉霍去病墓的再思考

陕西兴平汉武帝茂陵以东约一公里处,耸立着一座奇特的土丘,土丘上下散落着许多大石和石雕,很像一座小山。其南侧立有一通石碑,立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题刻“汉骠骑将军大司马冠军侯霍公去病墓”,陕西巡抚毕沅书。这就是当今大家公认的霍去病墓。作者详察历代文献,并观照近年来考古钻探和发掘简报,发现该知识的形成缺乏逻辑关联,迷雾重重。图1 ...

• 再现明代史家之眼,再现“写尽繁华”的王世贞

明代重要的史家与文学家王世贞(1526-1590),著作等身,热爱艺文,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文化领域,对造园、书画、古籍、陶瓷、缂绣到珍玩等,都有深入涉猎。更特别的是,他观察并记录下十六世纪的大明繁华。澎湃新闻获悉,筹备已久的“写尽繁华——晚明文化人王世贞与他的志业”特展将于10月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北部院区对外展出,展览以133件(组)院藏珍品 ...

• 中国考古简史

本文以2021年中国考古学会等单位评选出的“考古百年一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为基础,补充了一点中国考古学发展的关键事件,整理出非常简要的中国现代考古史。受篇幅所限,有大量的考古工作者及重大发现没有提及。“考古”一词在中国始见于北宋元祐七年吕大临的著作《考古图》,该书对一些传世的青铜器和石刻进行了搜集和整理,虽然也是针对“文物”的研究,但 ...

• 陶瓷极简说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重庆考古一大约250万年前,人类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简陋的打制石器,又过了大约100万年后,也就是距今150万年,人类发现并学会利用火。火使人类饮食方式从生食到熟食,推动了人类体质进化,也为陶器的产生提供了基本条件。但是考古学家发现,直到距今100万年前的洞穴遗址中才发现完整的燃烧痕迹,这表明人类从发现火到能够控制火又经 ...

• 旃檀精舍 | 常任侠:麦积山的佛教艺术

自佛教传入中国,佛教艺术也同时传入中国,在中央亚细亚与印度的交通要道上,古来营造了不少石窟,其中优美的造象与壁画,保存至今,放射出灿烂的光彩,例如高昌的壁画,敦煌千佛洞的壁画和塑象,大同云岗和洛阳龙门的雕象等等,这些著名的佛教洞窟艺术,都是世界所熟知的。它和印度的阿旃陀(Ajanta)一样,已经成为世界的宝贵艺术遗产,有不少专著去研究 ...

• 甘肃石窟,为何如此迷人?

说起石窟,大概没有人能抗拒敦煌莫高窟的诱惑。莫高窟是座大漠美术馆,建筑、音乐、绘画,蕴含着的海量信息,给了一代又一代人学者、画家无穷的灵感。也许你并不知道,莫高窟也只是甘肃石窟群的一角。在这个狭长如哑铃的省份里,从东到西延绵1600多公里,麦积山石窟与莫高窟遥相对望,中国四大石窟,甘肃独占其二。两者之间,190多座石窟群散布其中,2处世 ...

• 西周青铜器纹饰的抽象化和序列化

  西周时期青铜器纹饰涌现出多种类型,早期流行的各种凤鸟纹,特别是昭穆时期流行的垂冠大鸟纹,成为此时极具标识性的纹样。但极具特色的凤鸟纹主要集中于昭穆时期,且未能在同时期纹饰中占据主导地位,反倒是此后流行的波带纹、重环纹、窃曲纹(常与瓦纹搭配)成为西周中后期青铜器纹饰的主体,并使西周青铜器纹饰形成一种迥异于商代的自身风格。正是因 ...

• 小双桥商代都邑 如何布局?

内容提要:  郑州商城在商代白家庄期的某个时间失去都邑地位,其西北方向约12.5公里处的小双桥一带成为新的都邑。小双桥都邑所处台地呈西北东南走向,宫城城墙和大型宫殿宗庙建筑的走向,也大多与地形的走向一致,一改郑州商城北偏东为主的取向,同时也朝向郑州商城,说明小双桥都邑的营建既结合了地形又朝向先王都邑。小双桥都邑从内到外依次是“宫城” ...

• 论北部鲜卑的发展及对东北汉文化传播的贡献

来源:“史学集刊”微信公众号原文刊载于《史学集刊》2022年第4期北部鲜卑是鲜卑族的一支,亦称别部鲜卑或拓跋鲜卑,因在鲜卑诸部落中位居北方,故名。北部鲜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北方少数民族之一,自西汉末年开始南迁,至公元4世纪末建立北魏政权,北部鲜卑在中国北方草原上纵横驰骋,改变了当时中国北方草原的政治、经济、文化格局。建立北魏政权后,北部 ...

• 满天神佛——山西长治观音堂500明代彩绘悬塑

  在山西省长治市,有一处不知名的古建筑观音堂,建于明代。就是这样一座小三间的殿堂,里面仅现存的大小塑像就有500尊之多,挂满了三面的墙壁。历经几百年风雨,保留至今,为山西省保存较好的三处明代悬塑之一。(图文@九日图书1976 )观音堂位于长治市区西北郊7.5公里处的小常乡梁家庄村东。创

• 精彩绝伦-阳高云林寺壁画

北墙 观音、文殊、普贤三圣图云林寺坐落在山西大同阳高县城内西门南侧,俗称西寺、西大寺。始建年代不详,据雍正七年(1729)《阳高县志》载,该寺是由皇帝下诏而建,系明代建筑。大雄宝殿三面殿墙满绘壁画,计123组,共120平方米,画面人物众多,形态各异,有的慈眉善目,有的狰狞可怖,有的端庄娴静

• 朱凤瀚:谈商周青铜器的造型特征

  作为中国青铜器的研究者,笔者常常自问,商周青铜器究竟美在哪里呢?如果试着用一句话来概括地回答这一问题,我的感悟是,商周青铜器艺术之美最集中地表现为:在每一件堪称为艺术精品的青铜容器上,都展现了一种从表面上、从概念上看似有矛盾,但又被高度地和谐在一起的两种要素,即在造型基调上呈现的肃穆、庄重的气质与同一器体在设计上洋溢出来的活 ...

• 旃檀精舍 | 李玉珉:恢弘大气的北魏佛教造像

前言佛教何时传入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其中以《高僧传》的记载最广为大众所接受。《高僧传》卷一云:“汉永平中,明皇帝夜梦金人飞空而至,乃大集群臣,以占所梦。通人傅毅奉答:臣闻西域有神,其名曰佛,陛下所梦将必是乎?帝以为然。即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使往天竺,寻访佛法。愔等于彼遇见摩腾,乃要还汉地。”由于迦叶摩腾与竺 ...

• 神兽为何守荒陵?

古罗马帝国后期分裂为东西两个罗马,中国的汉代末叶也陷入军阀混战,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在蛮族的攻击下,西罗马帝国于公元5世纪灭亡,而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的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继续维持了千年之久,在很大程度上保存了古典文化的基因。无独有偶,公元4世纪初中国的西晋王朝也因为“五胡乱华”而亡国,幸存的皇室以及王谢等世家大族将首都迁移到 ...

• 百年来 画像石如何研究?

《中国考古百年视野下的汉代画像石研究》原文载于《南方文物》2022年第2期,28-38页汉代画像石是中国传统金石学著录与研究的内容之一。近代考古学传入中国之后,虽然仍然有人沿着金石学的路在研究汉代画像石,但田野考古的调查、发掘方法,以及不同于金石学的研究理论和方法,给汉代画像石研究创造了活力,带来了新气象。考古学在中国发展了百年,在各个方 ...

• 韦正 | 大同北魏吕续墓石椁壁画的意义——在汉晋北朝墓葬壁画变迁的视野下

韦 正 | 大同北魏吕续墓石椁壁画的意义——在汉晋北朝墓葬壁画变迁的视野下文 ˉ 韦 正【内容摘要】除石椁正面异域特征的武士形象外,吕续墓石椁壁画中的四神、千秋、万岁、羽人等形象皆见于汉晋时期,且富于系统性,集中表达了升仙主题,但有别于汉晋北朝墓葬壁画以现实题材为主流的途径,是理解北魏平城时代文化多样性和汉晋文化在十六国北朝时期走向的 ...

• 40件教科书级的商周青铜器

自打中国古代艺术品进入人类收藏视野以来,三代彝器始终居于金字塔的顶端,是收藏文化之正统。古人所谓收藏,曰彝器、曰碑帖、曰古籍、曰书画,此四者之外,皆不入流。宋人不会收藏宋瓷,即便是官哥汝定,也不过寻常日用,损毁即弃,且当朝所造,难称古玩;明清时期重要藏家或善金石,或好书画,却不会去收藏明清官窑,或是黄紫家具。当今如日中天的官窑瓷 ...

• 范常喜丨汉墓出土丅形木器名“支蹱”考

一、引言山东、湖北、湖南、四川等地汉墓中先后出土了一种形制相同、大小相近的丅形木器。该器整体呈丅形,木质胎体,椭圆形面板,微凹,中间厚而边缘薄,下有一束腰圆柱底座,长 34.6—48,宽 13—20,通高 9.7—15 厘米。由于对其用途不够清楚,发掘报告曾以“小几”“木兀”“不知名器”“丅形器”“䡣椸”等称之。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逐渐 ...

• 杂志精选| 考古学发展的历程及其代表人物

考古学发展的历程及其代表人物文 图/陈 淳本文刊登于《大众考古》2014年01月刊考古学作为一门现代科学的发展已有200年时间了,而作为一门西学东渐的外来科学,它在中国的发展还不到100年。科学考古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变革和进步的历程,被考古学史家大致分为进化考古学、文化历史考古学、过程考古学和后过程考古学几个阶段,体现了研究目的、分析方法 ...

• “以形传意”的金代红绿彩佛造像瓷塑

对后世彩瓷之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的红绿彩瓷,为金代北方地区瓷窑创烧的一种釉上多色彩绘瓷器,并以磁州窑存世的红绿彩瓷为量最多者。根据相关实物资料和研究成果来看,红绿彩瓷在初创期即显现出装饰艺术上的不凡,于金章宗时期(1168—1208)达 ...

• 莫高窟 | 257窟:断欲去爱,沙弥守戒自杀

《四十二章经》中说:出家沙门者断欲去爱。257窟该窟建于北魏统一河西后。原为人字披中心塔柱窟,因东壁塌毁,仅存人字披少部及塔柱。整窟平面呈方形,窟顶前部为汉式人字披顶,西披画供养天人持莲花,脊枋存部分平棋图案;后部为平棋顶,仅东南角存斗四平棋图案两方,其中一方中央表现莲池中裸体童子游泳,外

• 文史知识丨杜文玉:白居易与长安

白居易,字乐天,原籍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临渭北)。白居易在长安生活了十五年,主要政治生涯与文学创作都与长安有着密切的关系,搞清其在长安的活动情况,对研究白居易这位历史人物具有重要的意义。一 在长安的政治生涯白居易少年时曾拜访过诗人顾况,《旧唐书》本传说:“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白氏 ...

• 论北部鲜卑的发展

论北部鲜卑的发展及对东北汉文化传播的贡献作者:李德山来源:“史学集刊”微信公众号原文刊载于《史学集刊》2022年第4期北部鲜卑是鲜卑族的一支,亦称别部鲜卑或拓跋鲜卑,因在鲜卑诸部落中位居北方,故名。北部鲜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北方少数民族之一,自西汉末年开始南迁,至公元4世纪末建立北魏政权,北部鲜卑在中国北方草原上纵横驰骋,改变了当时中国 ...

• 旃檀精舍 | 祝重寿:敦煌唐以前艺术主要受南京影响

众所周知,各国各时代的首都都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中心,自然也是当时的宗教和艺术中心。纵观中国历史,中国古代文化中心,最早主要在河南,两周秦汉在长安、洛阳,六朝在南京,隋唐宋文化中心又回到陕西、河南,元明清在北京(明初曾一度定都南京),民国又定都南京,文化中心又回到江南。可见南京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01就佛教美术而 ...

• 旃檀精舍 | 以龙门石窟为代表的唐代雕塑艺术

一、唐代的雕塑艺术洛阳龙门有唐代造像石窟十余处,经过了约一百年的沉寂时期又重新活跃起来了。自北魏末年(公元460年前后)的造像的热潮过去以后,东、西魏到唐初龙门虽有若干各别的零星的造像,但无大型的开窟。唐代龙门各窟按时间先后是自北而南(贞观年间到武则天时代),然后移往伊水东岸的。最早的是斋祓洞,系魏王泰为他的死去的母亲文德皇后而建 ...

• 万物生灵——甘肃简牍里的猛虎

上下滑动查看图片文物简介木牍一枚(出土编号:M14:9),1986年出土于甘肃省天水市北道区放马滩秦墓。松木,长12.7厘米、宽5.8厘米、厚0.3厘米,基本完整,木质纤维松散,微有裂痕。正背面皆有墨绘图案。其中一面所绘为博局图,该图与其他地区秦汉时期的六博局形制相同。由此可见,至迟在秦时各地域的六博棋局形制、规则已经成型。木牍另一面为猛虎图。整 ...

• 器物精赏| 新石器 · 牙雕凤鸟匕形器

牙雕凤鸟匕形器新石器;河姆渡文化长15.8厘米1977年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这件匕形器用象牙圆雕成鸟形,圆眼勾喙,双翅收拢,腹背部钻一孔,并刻弦纹和斜线纹,尾部延展为扁舌形。质地细密、外表光润、形象生动,制作精巧,是河姆渡文化造型艺术中的精华。 匕是古代的一种取食器具,长柄浅斗,形状像羹匙。牙雕凤鸟匕形器在外观上与匕很相似,却不是匕,扁 ...

• 文明肇始,顺山集讲述“最早的江苏”

一缕曙光,从江苏泗洪县梅花镇大新庄顺山集地平线上缓缓升起。它穿透8000余年时空,从历史深处踏步而来,以其命名的“顺山集文化”在江苏文明史中绽放出耀眼光芒。作为目前江苏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它是江苏文明的肇始,也是江苏被誉为“鱼米之乡”的最早实物见证。淮河下游时代最早、规模最大的环壕泗洪县城向北30里,夏天骄阳下,连片的农田满目葱 ...

• 中国最早的彩塑造像遗存——南禅寺唐塑

南禅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县阳白乡李家庄村西侧岗峦上。寺院坐北朝南,占地面积4158平方米,由东、西两个院落构成。位于西院的大佛殿为唐代建筑,其初创年代已不可确考,从殿内现存大梁墨书题记看,重建于唐建中三年(782),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也是国内唯一尚存的唐武宗“会昌灭法”之前的木构佛教殿宇建筑。南禅寺平面图大佛殿内原有唐建中年间 ...

• 甘肃岩画——黄河文化的历史印记

一般而言,岩画指刻画在岩穴、石崖壁面及独立岩石上的彩画、线刻、浮雕等的总称。据调查,岩画在世界很多地区都有发现。中国境内的岩画分布很广泛,在黑龙江、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江苏、河南、福建等近20个省区都发现有古代岩画。从分布范围看,中原地区较少,边远省区较多。黄河被誉为华夏文明的“母亲河”, ...

• 苏州园林,咫尺乾坤

什么是苏州园林?“咫尺之内再造乾坤”什么可以代表苏州?答案当然是园林。苏州是被园林选中的城市。这里建设私家园林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6世纪。而根据《苏州府志》统计,苏州在周代有园林6处,汉代4处,南北朝14处,唐代7处,宋代118处,元代48处,明代271处,清代130处,巅峰时期曾造就出“城里半圆亭”的盛景。园林也是苏州最不容错过的风景。 ...

• 魏晋风度 | 顾恺之 —— 才绝、画绝、痴绝

在中国绘画史上,也有像王羲之一样的偶像人物,他就是比王羲之年代略晚的顾恺之。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江苏无锡人。他的生卒年代也有两说,主要活动时期是公元 4世纪后期和5世纪初期。在东晋中叶,其政权的组织者司马睿、王导等人都已去世,在他们手中建立起来的政权已经巩固。南朝以王、谢两家为首的士族门阀制度也已经开始形成。他们的子弟如简文 ...

• 从“手铲释天书”到“慧眼览古幽”——科技考古面面观

  一把洛阳铲,纵横考古界的“泰斗级”工具,于泥土之间可打出数米的深孔;一颗遥感卫星,飞行于浩瀚苍穹,可拍摄跨越山川河海的图景。  从“手铲释天书”到“慧眼览古幽”,科技赋予考古的能量越来越大。计算机、生物学、化学、地学等前沿学科的最新技术被引入到遗址发掘、研究分析、文物修复、展示传播等考古“全链条”,发挥着日益显著的支撑推动作 ...

• 晋阳古城发现隋唐瓷窑遗址 延长山西烧瓷历史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5日对外发布考古新发现,当地考古人员在晋阳古城遗址发现隋唐时期瓷窑遗址,系山西地区年代最早。Y3瓷窑遗迹  晋阳古城遗址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源镇,因遗址埋藏厚、保存好,被国家“十一五”至“十四五”规划为重点保护大遗址。2010年10月,列入中国首批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Y1火膛  2012年至2020年,当地考古人员在 ...

• 杂志精选| 唐代“不倒翁”百戏俑

唐代“不倒翁”百戏俑文 图/刘呆运 赵海燕咸阳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中抢救性发掘的唐墓M2,出土了一件陶质“不倒翁”,为关中地区唐代墓葬中首现,应属供人娱乐的百戏俑中的一种——杂技乐舞类随葬俑。红陶“不倒翁”华灯初上,身穿橘红圆领上襦衫、下配红色长裙、手持团扇的“不倒翁”表演者,颦笑间身姿摇曳,眉眼之间尽显妩媚,2019年开始,西安大唐不 ...

• 追寻历史|为秦文化遗址保驾护航

7月初,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了批准秦咸阳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明确秦咸阳城遗址保护纳入西安市及西咸新区国土空间规划。两千多年前的秦文化遗存,在陕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将得以更好地展示和保护,一条结合渭北西汉帝陵群打造的秦汉文化综合展示带已现雏形。  回望  让我们走进历史深处秦咸阳城是一座赫赫有名的中国古代都城, ...

• 陕西寻古|中国早期“智人”的代表

“大荔人”发掘位置 图|考古中国“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大荔人”……这些“人类”的发现在中国乃至世界人类史上都是里程碑式的考古重大发现,其中在陕西发现的“大荔人”头盖骨距今大约20万年,是中国发现的早期“智人”化石。  “大荔人”长什么样?“大荔人”头骨化石“大荔人”长什么样子?为什么说他是中国早期的“智人”代表?时间拉回 ...

• 2-7世纪西北印度佛足迹图像

(一)2-7世纪佛像流行期的佛足迹图像基于印度独立佛足迹图像发展的实际情况,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4世纪),为佛足迹图像最重要发展期。这一阶段,以人物形象表现的佛陀造型流行开来,佛陀象征性表现逐渐衰退。西北印度和东南印度出现并流行佛足迹石,标志着佛足迹图像作为一种独立信仰形式

• 西夏王朝的佛教艺术

  粘土彩塑双头佛,一件绝世孤品。这尊佛像双头神情各异,分别向左右微侧和稍垂,头顶螺髻,鼻梁挺直,双眼俯视,面部丰满慈祥,略带微笑,神情生动、优雅柔和,富有感染力。一体四臂,四只胳膊各作姿态,搭配在同一个躯体上,显得很自然妥贴,没有丝毫累赘和多余。佛像表面镀金并以颜料着色,佛面部表情富有生

• 战略要地 文化阵地——汉、魏晋、北朝时期的凉州

武威,曾一度被称为“凉州”,是今天河西走廊最大的城市,也是“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节点城市。武威在历史时期曾是陇右河西的一大都会,也是中原王朝经略西域的重镇。而古凉州曾经的历史故事、边塞情怀、民族统治、昌盛的文化,又往往使这个曾经胡汉交融的都市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汉、魏晋、北朝时期的武威郡、凉州城的真实面貌究竟如何?凉州 ...

• 梳理历史脉络 探寻文明之源

  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经过几代学者接续努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绩显著,但仍然任重而道远,必须继续推进、不断深化。”  在20多个学科的400多位学者共同努力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围绕浙江余杭良渚、 ...

• 古玉器与玉文化

  玉,石之美者。图①:清太狮少狮玉饰件。图片来自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图②:西周晚期鄂国鄂侯夫人“鄂姜”墓龙形玉佩。图片来自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图③:宋兽面纹玉卣。图片来自安徽博物院图④:湖南澧县孙家岗肖家屋脊文化獠牙神像玉牌饰。图片来自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图⑤:元镂雕大雁穿荷枝纹玉饰件。图片来自长沙市博物馆  国人爱玉,历史悠久 ...

• 杂志精选| 中国古人如何吃烤肉

“民以食为天”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今天我们有蒸、煮、煎、炒、焖、煨等多种烹饪方式,但追溯我国烹饪文化史会发现,烤是最原始的烹饪方法。烤,是将加工处理好或腌渍入味的原料置于烤具内部,用明火、暗火等产生的热辐射进行加热的技法总称。原料经烘烤后,表层水分散发,使原料产生松脆的表面和焦香的滋味,外焦里嫩,香脆可口。今天的人们大 ...

• 西夏控制了河西走廊,对民族交融有何影响?

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宋辽夏金时期,是多民族政权并存的时期。西夏政权控制河西地区之后,发展农牧业、重视文化、积极经营,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是我国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缩影。▲位于甘肃瓜州县的锁阳城是丝绸之路咽喉上的一大古城,在河西走廊发挥着重要作用,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图为锁阳城塔尔寺遗 ...

• 李学勤:简帛书籍的发现及其影响

当面临世纪交替之际,近期我们看到不少学者在论作中引述王国维先生的名文《最近二三十年中中国新发现之学问》(注:《王国维遗书》第五册《静庵文集续编》,第65~69页,上海古籍书店,1983年。)。这篇文章,是王国维1925年到清华研究院任教,暑假应学生会邀请作的讲演,原发表于《清华周刊》上(注:孙敦恒《王国维年谱新编》,第143~144页,中国文史出 ...

• 旃檀精舍 | 孙莹莹:中国的米开朗基罗——唐代塑圣杨惠之考

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1475-1564)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大师,在西方有着崇高的地位,家喻户晓。古代东方并非没有雕塑大师,而是雕塑家往往被视为工匠之流,文人骚客或官修史书皆不屑于提到。在中国雕塑史上,可与米开朗基罗相比肩的艺术大师,不乏其人,首推与“画圣”吴道子齐名的唐代“塑圣”杨惠之。尽管杨惠之号为“塑圣”,但他的境遇比 ...

• 陕西寻古|150万年前人类留下的遗迹

开篇题记:不同于世界其他远古文明,中华文明能延续发展至今的“密码”是什么?陕西作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有着怎样不可替代的地位?本期开始,陕西寻古带你“透物见人”,共同鉴证人类文明起源及其历史演变过程。龙岗寺遗址发掘现场(资料图片翻拍)最早在陕西南部秦巴山区汉水流域活动的人类生活在哪里,又处于哪个时 ...

• 陕西寻古|亚洲北部最早的直立人

蓝田猿人头盖骨(复制)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郑重摄陕西是中国最早的人类起源地和重要的古文明中心,陕西最早的猿人头盖骨化石,被专家认定为亚洲北部已发现最早的“直立人蓝田猿人”。“直立人”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从”直立人“到“智人”又经过了数万年的进化,开启了从“猿”到“人”的重要进程。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蓝田猿人遗址,倾听远古人的 ...

• 三星堆金面具VS荆州玉覆面:有何同异?

近日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重大考古发现之一”的三星堆遗址又有重要收获荆州文保中心作为参与发掘单位之一派遣专家团队赴四川参与现场文物发掘抢救性保护和后期修复工作荆州文保专家在三星堆做什么?三星堆金面具和荆州出土的玉面具有什么同异?一起来看看!荆州文保专家赴三星堆发掘现场历经5个多月的发掘,考古工作者新发现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现已 ...

• 无限佳丽——明清绘画中的侠女

说起侠女你会想起什么?是她们“一舞剑器动四方”的俊逸身姿?或是她们“美人巨眼识穷途”的长远见识?还是她们舍弃“当窗理云鬓”的生活,选择“寒光照铁衣”的忠孝节义?故事中的她们,身怀绝技,仗剑江湖行,勇于抗争,处江湖之远,不惭世上英。这些不让须眉的侠女,在明清绘画中又是什么样的形象呢?图1《儿女英雄传》故事图(其一,第四回)(图1), ...

• 俄罗斯的世界遗产——弗拉基米尔和苏兹达尔的白色历史建筑

1992年,俄罗斯八处古迹以“弗拉基米尔和苏兹达尔的白色历史建筑(White Monuments of Vladimir and Suzdal)”为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让我们有机会由此管中窥豹,看到俄罗斯最古老的形态。▲弗拉基米尔圣母升天大教堂的钟楼弗拉基米尔和苏兹达尔的白色历史建筑(White Monuments of Vladimir and Suzdal)遗产类型:世界文

• 翟翔 朱筱:这枚“比心”金钗,是孙策和大乔的爱情信物

一枚精美的鸟首金钗上,两只鸟儿短喙相衔,张开的羽翼下,翎羽环绕。最为别致的是,这对鸟儿头颈弯曲,组成了心的形状。这枚陈列在苏州博物馆西馆的“比心”金钗长25厘米、重25.5克,2017年出土于江苏苏州虎丘路的大型东吴家族墓。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贺云翱认为,它是目前发现的最为精致的东吴金器,代表着东汉到三国时期金器的精湛制作水平。鸟首金钗曾经 ...

• 黄土高原 何时种粟?

  距今约5500年前,黄土高原西部旱作农业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出现从黍到粟的转换。这说明,当时的史前人类已经开始从事以粟为主的旱作农业。这项新研究由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马敏敏副教授团队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学者合作完成。  马敏敏团队成员在圪垯川遗址采样。受访者供图  马敏敏介绍,粟作农业的起源与发展是支撑我国北方新石器文化发展和早期 ...

• 红山为什么是中华文明之源?

编前的话  西辽河文明是中华文明的三大源头之一,红山文化是西辽河史前文明的辉煌代表,是中华五千年文明连绵不断的实证。  作为“两个打造”的重点项目,“何以红山”红山文化全媒体传播活动历时数月,结出硕果。即日起,草原全媒重磅推出6个整版报道——《何以红山 文明之源》《红山重器 C位之争》《天圆地方 天人合一》《山河辉映 水乳交融》《百年 ...

• 秦代避讳的新材料

  秦代的避讳规定可能并不止于君讳而已。避讳多只分为“君讳”和“家讳”两种,可有简文明确规定:“黔首徒隶”不能名秦,已名秦者必须要更换,否则要处以“赀二甲”的重罚。可见在秦代,国名也是普通百姓必须避讳的内容之一。  有关秦汉的避讳制度,自陈垣先生著述《史讳举例》一书以来,已有很多学者进行过专门讨论,尽管他们的研究都各自有其理据和 ...

• 中国上古历史嬗递 隐秘线索

东西战略格局的演进——关于中国上古历史嬗递的一种蠡测摘 要:在傅斯年“夷夏东西说”认识的基础上,似可认为东西两大区域之间的对峙冲突与文明融合主导了中国上古史的进程:西部的黄帝部落击败东夷蚩尤集团而成为公认的华夏祖先;此后西部领袖尧、禹与东部的舜之间逐渐形成以联盟为主,斗争为辅的政治关系;而夏启即位与太康失国、少康中兴等事件反映了 ...

• 旃檀精舍 | 山西广胜寺元代壁画《药师经变相图》

山西洪洞县广胜寺元代《药师经变相图》高751.8 cm 宽1511.3 cm现藏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广胜寺是佛教东传中国最早的几座寺庙之一,始建于东汉,经历代重修,现基本保持元代建筑风格。分上寺、下寺和水神庙三处。广胜寺的元代壁画共有两处,一处原存下寺大佛殿,另一处现存水神庙明应王殿。明应王殿壁画计5幅,内容表现元代生活民俗。大都会博物馆藏《药师经变 ...

• 旃檀精舍 | 谷响:一文了解佛教造像艺术

一造像是我国佛教文物中主要部分,在我国敦煌、麦积山、炳灵寺、云岗、巩县、龙门、天龙山、南北响堂山、济南、益都、广元、大足、杭州、摄山、云南、新疆各地所谓千佛洞或千佛崖中,现存无数珍贵的石刻造像,也还有一部分庄严的塑像和画像;然而此外历史上所记载的包括金铜像、木雕像、泥石像等各种有名的造像记录,比较现今所传存的尤远占多数。其最盛时 ...

• 敛藏如秘、绽放如花的敦煌藻井

敦煌是一座装饰艺术的宝库,精彩纷呈的图案成为连接建筑、壁画、雕塑的钮带。敦煌石窟中装饰于洞窟顶部的藻井图案十分引人注目,其精心的组合排列和巧妙的构图上色,让幽暗的洞窟散发出迷人而神秘的光彩,也充分显示出装饰艺术之美。北凉 272窟北魏 254窟北魏 251窟藻井最早可追溯到北魏时期的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顶部的石雕莲花。古人穴居时,顶上开洞以纳 ...

• 藏在纸币上中国国宝古塔!

作者 |「穆十里」首圖 |「姑蘇戀旅人」01苏州虎丘塔矗立在阊门外虎丘山上的虎丘塔,又名“云岩寺塔”,因宋代山上原有云岩寺的缘故。清袁景辂诗中“平畴耸孤峰,古木影交翳。山巅塔玲珑,高涌出云际”,写的便是云岩寺胜景,可惜在咸丰年间(1860年),寺院惨遭兵火焚毁,片瓦无存。现存的虎丘塔,是一座七层八角、仿木阁楼式的古老砖塔,始建于五代末后周 ...

• 【考古札记】刘虎 杨霁月:山东滕州岗上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起源的“力证”

在山东省滕州市东沙河街道陈岗村,随着发掘深入,一座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遗址,一点点显露于世。这座遗址中,大汶口文化晚期城址面积超过40万平方米,城市规模、社会分化、权力集中等文明现象,无不向世人昭示,遗址存在于距今5000年前后,处在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形成的关键节点上。遗址的发掘成果,对于古代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华五 ...

• 试论高放射性成因铅——商代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科学实证

2014年陕西宝鸡石鼓山西周墓葬发现青铜器什么是高放射性成因铅1984年金正耀在北京第三届中国科学技术史国际讨论会上发表了《晚商中原青铜的矿料来源》一文,公布了他在殷墟青铜器中发现高放射成因铅的研究成果,引起学界广泛关注,标志着铅同位素考古在我国的诞生1。1985年,《考古》刊载了彭子成等人的一篇综合介绍铅同位素比值法基本原理、实验方法与典 ...

• 中日共同丹丹乌里克遗址学术研究项目概要

  1.前言  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克拉玛干沙漠中,残存着被称为「丹丹乌里克遗址」的古代佛教城市的遗址。它是堪称丝绸之路学原点的重要遗址。「中日共同丹丹乌里克遗址学术研究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佛教大学尼雅遗址学术研究机构主办,中国国家文物局批准,文部科学省公开调查中心整备事业佛教大学亚洲文化情报研究 ...

• 新研究:5500年前,黄土高原西部史前人类开始主要种植粟

距今约5500年前,黄土高原西部旱作农业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出现从黍到粟的转换。这说明,当时的史前人类已经开始从事以粟为主的旱作农业。这项新研究由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马敏敏副教授团队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学者合作完成。马敏敏团队成员在圪垯川遗址采样马敏敏介绍,粟作农业的起源与发展,是支撑我国北方新石器文化发展和早期社会复杂化进程的最重要 ...

• 旃檀精舍 | 敦煌壁画上七月十五:不只是鬼节 还承担更大的意义

农历七月十五是佛教中孝亲报恩的盂兰盆法会又称“佛欢喜日”同时也是设斋供僧的殊胜之日每年的这一天佛教徒们都要用百味五果供养佛陀和僧侣以表达对僧众的恭敬供养之心同时拯救入地狱的苦难众生。來源:敦煌研究院免责声明:公众号部分文章来自网络,转载的文章仅在本号内部做分享使用,如涉及侵权或不实,请及时在公众号留言联系,即刻删除。扫描二维码, ...

• 赵海涛撰文 谈二里头的价值

无可替代的学术价值  二里头遗址,现存面积约300万平方米,是距今3800~3500年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最大的聚落,拥有迄今所知我国最早的城市道路系统、宫室建筑群和宫城、最早的青铜礼器群、以青铜冶铸作坊和绿松石器制造作坊为代表的最早的官营作坊区等诸多重要遗存,为研究中国城市和聚落布局、城市规划与建筑史、礼器及礼仪制度发展史、手工业和科技发展史 ...

• 藏在博物馆里的“鬼”

今天是中元节,民间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五、祭祖节,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习俗。今天,来讲一讲藏在博物馆里的“鬼”画。《骷髅幻戏图》故宫里藏着一副诡异的画。和我们印象中的含蓄、儒雅不同,这幅画的魅力就在于它充满了恐怖与诡异色彩。大家先看图。这幅《骷髅幻戏图》出自于南宋画家李嵩之手。画面中央是 ...

• 隋文帝要把自己塑造成转轮王?

【内容摘要】隋仁寿年间天下百余州分安舍利, 陕西耀州区神德寺即其一。仁寿舍利、舍利容器 、塔下铭等均由官方提供或规定,具有很强的统一性,神德寺舍利埋藏也不例外。仁寿四年京师大德僧晖与侍者静琳护送一颗玉粟状舍利至神德寺, 舍利按照规定被置于盛满香水的玻璃瓶中,玻璃瓶盛于两重铜函中,铜函盛于石函内,石函被埋于塔下。同时埋藏的还有“官样 ...

• 国内木制摇钱树的首次发现地——平安北村汉代墓地

北村汉代墓地位于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古城乡北村西北300米处的缓坡上。1996年10月在改良土地工程中被发现,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即组织专业人员赶赴现场开展抢救性发掘。此次发掘从1996年10月4日持续至11月5日,共清理墓葬5座。此后在1998年9月又清理墓葬2座,前后共清理汉代砖室墓7座,出土各类珍贵文物近200件。墓葬形制方面7座墓葬基本呈东西向,东面 ...

• 敦煌遗书《陆机辩亡论》唐写本精品赏析

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敦煌遗书中,有一件陆机《辩亡论》上篇的写卷,编号为BD15343。这是一卷黄纸墨书、工楷书写、舒朗俊秀的卷轴精品,从它的校勘价值来说堪称现存唐人写本中的精品。今天就请一起来了解中国国家图书馆藏的敦煌遗书中的这件精品--唐写本陆机《辩亡论上篇》。敦煌藏经洞发现之后,其中出土的文献流散到世界各地。经学者比对考证,本件写 ...

• 宝宁寺水陆画,中国水陆画中第一

  明代宝宁寺水陆画据清代康熙、嘉庆两次重裱题记所载,宝宁寺水陆画可知为明代宫廷“敕赐”,有“镇边”政治功用,在明清时代众多的水陆画中相当特别。宝宁寺水陆画现存136轴,题材多样,其中包含佛、菩萨、明王、罗汉、护法神祇、天仙、往古人伦及孤魂等众。除佛、菩萨画像及一幅面燃鬼王外,其余每幅都有题记,写在双栏的长方形框中,题记的位置有左 ...

• ​山东滕州岗上遗址:中华五千年文明起源的“力证”

  在山东省滕州市东沙河街道陈岗村,随着发掘深入,一座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遗址,一点点显露于世。  这座遗址中,大汶口文化晚期城址面积超过40万平方米,城市规模、社会分化、权力集中等文明现象,无不向世人昭示,遗址存在于距今5000年前后,处在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形成的关键节点上。遗址的发掘成果,对于古代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 石钊钊:极乐世界的秘密花园——法海寺明代壁画艺术赏析(北京十处重要古迹秘境深度解读第一讲)

北京西郊翠微山脚下有一座明代建造的寺庙法海寺那里珍藏着十幅完整的明代壁画这些壁画绘制手法高超用料考究代表了现存中国明代壁画的最高水平5月14日本周六晚直播系列沙龙第一讲特邀从事多年古代绘画保护研究的来自中国社科院的石钊钊老师将从专业的角度细致赏析法海寺壁画的艺术水平与历史价值本次沙龙是北京郊野古迹秘境寻踪系列的第一讲此系列沙龙共十 ...

• 西汉移民实边和设置河西五郡

  移民实边和设置河西五郡是西汉帝国为加强与西域的交通,隔断匈奴与羌人联系,进一步根除北方边患,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两次出击河西,迫使匈奴浑邪王率众投降,河西地区正式归入汉朝的版图。此后“河西地空”,匈奴右部势力退居到河西北山以北的蒙古高原戈壁沙漠区。为了牢固控制河西这一战略要地,进一步制止匈奴 ...

• 皇泽寺摩崖造像隐藏武周秘辛

广元市,是四川省北部的一个地级市,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历史。自古为入川的重要通道,是苴国故地,入蜀要塞,三国重镇,一代女皇武则天的故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省旅游热点城市。广元市内就有两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机会来到广元,总得给这两处国保留半天的时间。皇泽寺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祀庙,位于四川省广元城西 ...

• 千古凝眸 佛藏宝地——榆社县博物馆石刻造像

    山西是北魏、东魏和北齐政权的重要根据地,佛教曾盛极一时。除著名的云冈石窟和天龙山石窟外,全省各地尚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小型石窟,尤以晋中和晋东南地区分布最为密集。    榆社县位于晋中南部中段,太行山西麓。春秋时属晋,战国先属韩后属赵,秦属上党郡,汉建县称涅县。晋改名武乡县,魏太和十五

• 古塔寻踪丨三十年代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上个世纪上半叶,日本侵略者为吞并中国,派出情报人员以探险和学者的名义,拍摄大量中国各地的人文地理照片,于1924年至1944年间出版成《亚东印画辑》,总计2000余张,而《亚细亚大观》总计1891张,这些照片的很多景观和人文瞬间早已消失,对我们了解民 国时期的中国,有着很高的史料价值。为让

• 【考古现场】以巨龙为精神标识的“查海遗址”类型文化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对中华文明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等,都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同时,工程取得的成果还是初步的和阶段性的,还有许多历史之谜等待破解,还有许多重大问题需要通过实证和研究达成共识。”深入学习贯 ...

• 【考古现场】三星堆遗址探索未知 八大“祭祀坑”揭示本源

三星堆埋藏坑:新发现与新认识三星堆埋藏坑,又称“器物坑”“祭祀坑”,是中国乃至于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1986年,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南部,当地砖厂取土发现了两个装有象牙、玉石、青铜、黄金等材质器物的埋藏坑(编号为一、二号坑),轰动了海内外的学术界。2018-2019年,在先前发现两个埋藏坑之间的位置,又陆续发现了6个类似的埋藏坑 ...

• 佛宫寺释迦塔造像:世人只知木塔好,不知塔内有珍宝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建于公元1056年(辽清宁二年,即北宋至和三年),是中国硕果仅存的纯木结构古塔,同时也是世界上现存最高大、最古老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应县木塔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为“世界三大奇塔”。  木塔高67.31米,底部直径30.27米。整个建筑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身呈现八角形,外观五 ...

• 三星堆的神秘动植物符号

三星堆是什么时期的历史?它出土的青铜人是外星人吗?为什么青铜人的眼睛那么大?三星堆有哪些神奇的动植物?鸟有何象征?神树有何寓意?三星堆还有哪些未解之谜?1929年,四川广汉市太平镇月亮湾的村民燕道诚在浇灌农田的时候,锄到了一块石板,发现石板下面有大量玉石器,于是偷偷地、陆陆续续地将这些宝物倒卖。这些造型新奇的古玉先是引起一位传教士的 ...

• 茶史之谜团:宋徽宗是怎么样写成《大观茶论》的?

地球人都知道,北宋有位书画诗文俱精,和生活相关的吃喝玩乐无一不晓的艺术家+生活家=宋徽宗。他对茶颇有见解,写下了《茶论》——是继陆羽《茶经》之后,又一部全面论述茶叶制作和品茶之道的专著。其成书时年号为“大观”,后来“说郛”刻本将其改名为《大观茶论》。全书共20篇,2800余字。对北宋时期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斗茶风尚等均有详 ...

• 【鉴赏】镰仓时代佛画:普贤十罗刹女图

普贤十罗刹女镰仓时代 14世纪高度:197.2厘米藤田美术馆藏《法华经》中劝发品中守护《法华经》持经者的普贤菩萨、陀罗尼品中同样守护信徒的十罗刹女和鬼子母神、以及其随侍药王及勇施二菩萨、持国与多闻二天组成一群,驾祥云现身于修行者面前。该图的特色是乘坐六牙白象的大型普贤菩萨像身披袈裟以宋代身姿出现,而十罗刹女和鬼子母神则身着十二单衣和服。 ...

• 【鉴赏】平安时代木雕彩绘:不动明王立像

不动明王立像平安时代 11世纪木造、彩色像高166.1 厘米 背光高236.4厘米 台座高40.6厘米东京国立博物馆藏不动明王,即使在空海法师请来的密教尊像中,也是造像机会极多的法像之一。初期的不动明王像双目圆睁,上面一排獠牙外露,但平安时代后期大量制作不动明王立像则为左眼半睁,嘴唇上下各露獠牙的相貌,此像便是其中一例。此像的卷发亦为平安时代后期以 ...

• 旃檀精舍 | 唐卡——不为人知的高原秘辛

  “唐卡”是藏语。“唐”的含意与空间有关,表示广袤无边。画师茨旦朗杰举例说,就像在一块布上,既可画几百甚至上千尊佛,也可只画一尊佛。“卡”有点像魔术,指的是空白被填补。说白了,唐卡,其实也就是西藏的卷轴绘画。据说西藏第一幅唐卡画的护法女神白拉姆,就是吐蕃王松赞干布用自己的鼻血画就的。西藏每个受过传统训练的画师,都说得出这个传说 ...

• 【人民日报海外版】数字化保存——让莫高窟“青春永驻”

始建于公元366年的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文明艺术的宝库,也是丝绸之路上不同文明交流交融的重要见证。在漫漫黄沙中,这颗世界文明长河中的璀璨明珠,经受着风沙、湿度等多重考验。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数字化探索,为敦煌莫高窟的保护与传承开辟了全新路径。数字技术让敦煌文物走出洞窟,跨出国门,走向“永久保存、永续利用”。游客在莫高窟数字展示中 ...

• 故宫藏画里的嘉禾:谷穗、高粱与稷米……

今天是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古代农业社会对“立秋”的重视程度不亚于过节。在这个季节里,人们盘算最多的就是农事。“秋,禾谷熟也。”2022年立秋前后,黑龙江垦区小麦已陆续颗粒归仓,为秋收奏响序曲;西藏察雅,连片的青稞小麦已经成熟,率先开始收割;安徽芜湖,三万多亩“再生稻”迎来头季收获;重庆忠县,八月高粱陆续进入成熟季节,一串串红高 ...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