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 石窟中的佛国妙境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常青是我的师兄,我们同是中国佛教考古和新中国考古教育的开创者宿白先生的学生。常青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佛教艺术,从事石窟艺术研究三十余年,已出版14种专著、100余篇中英文研究论文。辽宁义县万佛堂石窟(北魏) 资料图片  近日我收到了他的新书——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石窟简史》,翻阅之后,感觉这确实是一部用心 ...

• 百年考古成就斐然 中华文明辉煌灿烂——“中国考古学百年史(1921-2021)”项目介绍

  中华文明5000多年绵延不断、经久不衰,在数千年的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征,也铸就了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在增强文化自信方面,考古学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中国现代考古学自1921年诞生,至今已走过百年历程。在这一百年中,一代又 ...

• 2021年考古学研究发展报告

  对于中国考古学而言,2021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也是总书记视察敦煌研究院发表关于敦煌学研究重要讲话两周年,还是总书记发表关于中国考古学重要成绩及其意义重要讲话一周年。2021年10月17日,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举行。大会宣读了中共中央总书记、 ...

• 王希隆 夏晔勇 | 杨建新的丝绸之路研究

【作者简介】王希隆(1950—),男,甘肃兰州人,民族学博士,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学、民族史等。夏晔勇(1982—),男,湖南攸县人,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西北少数民族史等。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既是以同志 ...

• 陈建平 | 龙门石窟预防性保护的探讨

预防性保护概念的最早提出主要是针对博物馆文物环境的控制,其后扩展至博物馆文物的宏观决策、场馆建设、展厅与库房设置,以及对文物采取的整体环境、保存展示小环境的控制,甚至到文物提取、包装、安全保卫措施等。概括地讲是指通过评估博物馆和档案馆藏品的风险,采取必要的风险管理措施和方法,从而避免或减少藏品未来的受损或退变。随着文物保护理念的 ...

• 理论视角下百年中国考古学的回顾与展望

摘要:百年中国考古学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继往开来,有必要进行总结,思考与分析还需要完成的任务,展望未来可能取得的突破。从理论的视角的考察更可能把握学科发展的要旨。总结百年中国考古学的成就,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科学考古学的学科体系的形成、中国史前史时空框架的建立、史前史上若干重大问题的解释、考古学应用体系的发展。反思当前中国考古学 ...

• 从东北出发:百年中国考古学的起步与进步

摘要:安特生1921年发掘仰韶村遗址,是中国考古学诞生的标志性事件。梁思永1931年主持发掘后冈遗址,第一次实现了中国考古学的科学化。苏秉琦1981年发表的“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理论”和1985年提出的“古文化、古城、古国理论”,改变了中国考古学的研究取向,开创了中国考古学繁荣发展的新局面。这些直接影响中国考古学发展和进步的主流事件,都是从东北开 ...

• 浙江余姚田螺山新石器时代遗址2004年发掘简报(中)

浙江余姚田螺山新石器时代遗址2004年发掘简报(中)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余姚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河姆渡遗址博物馆链接:浙江余姚田螺山新石器时代遗址2004年发掘简报(上)四、第二期遗存1.遗迹(1)木构建筑第⑤、⑥层的堆积由于受地下水浸润,木质遗物的保存状况较好,为我们判断木构建筑遗迹提供了条件。在 T203东部和T303西部的第④层下、第⑤层表

• 唐李倕墓发掘简报(下)

唐李倕墓发掘简报(下)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链接:唐李倕墓发掘简报(上)唐李倕墓发掘简报(中)痕迹。截面径0.005~0.01厘米。10.漆器 共发现13个个体的残件,由于墓室早期进水,所以大多已飘离原位。其木胎腐朽严重,可看出大致形状的器形有奁、盒、碗、案等。11.墓志 1合,方砖磨制。志盖边长31~31.5、厚5厘米。盖面磨光,四边角磨出斜

• 大同市南关唐墓

大同市南关唐墓大同市考古研究所  2000年3月,大同市电力公司在市区南关建职工住宅楼时,于10号楼基内发现古墓葬。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得知情况后速派员前往,对施工所占地段(8、9、10号楼基)进行全面钻探,并对所勘探出的15座古墓葬(编号Ml-M15)进行抢救性清理发掘。现将情况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  这批墓葬位于市区南关迎宾西路南端,市中行办公楼 ...

• 浙江余姚田螺山新石器时代遗址2004年发掘简报(下)

浙江余姚田螺山新石器时代遗址2004年发掘简报(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余姚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河姆渡遗址博物馆链接:浙江余姚田螺山新石器时代遗址2004年发掘简报(上)浙江余姚田螺山新石器时代遗址2004年发掘简报(中)六、结语近年来,在宁绍地区西部、南部和金衢盆地边缘的浦江小盆地,相继发现和发掘了跨湖桥2上山以小黄山l等重要遗址,出土了约距今

• 付马:《蒙古山水地图》中的“洗儿乞”、“脱谷思”与回鹘时代的伊西路

来源:“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微信公众号近年刊布的《蒙古山水地图》提供了明代自嘉峪关向西直到小亚细亚的道路地理信息。该图显示,吐鲁番盆地中出现了几座新的城市,不见于汉文文献记载。洗儿乞即今赛尔克甫,脱谷思地在今七克台镇境内,羊黑即今洋海。这些城市均兴起在连接哈密与吐鲁番两地的干道上,即唐代之伊西路。在回鹘时代,经伊西路展开的东西交通 ...

• 肖小勇:关于新疆史前研究的讨论

来源:《西域研究》2004年第2期内容提要本文将从新疆史前时期的界定、史前文化发展阶段的划分和史前文化归类三个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评述与讨论。这三个方面基本上代表了新疆史前研究的基本现状。本文首先试图对相关基本概念做出必要的澄清,在此基础上,对有关的重要观点进行概括与评论,认为应对新疆史前时期这个概念做出新的界定、重点用文化而不是用 ...

• 石器绘图

石制品是我们认识史前人类及其行为模式,复原远古历史最为丰富的信息载体,在大多数旧石器时代遗址中,石制品是我们了解历史的唯一遗存。对石制品开展实际测量则是了解石质工具的有效方法之一。《石器绘图》一书主要介绍了东亚地区特别是日本石器绘图的发展简史,阐释了打制石器的基本原理,书中有相当篇幅展开讲述了不同石器打制技术及修理技术在绘图上的 ...

• 浙江余姚田螺山新石器时代遗址2004年发掘简报(上)

浙江余姚田螺山新石器时代遗址2004年发掘简报(上)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余姚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在中国众多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河姆渡遗址“对诸多学科领域和研究方向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同时它在文化源头、稻作农业、干栏式木构建筑、聚落形态和环境变迁等方面却留下了函待解答的疑问。浙江余姚田螺山遗址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 ...

• 唐李倕墓发掘简报(中)

唐李倕墓发掘简报(中)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链接:  唐李倕墓发掘简报(上)四、随葬器物  该墓没有被盗迹象,随葬器物组合基本完整,主要有陶器、瓷器、金银器、铜器、玉器、漆器以及少量残铁器,铅器等。由于该墓早期进水,漆器大多漂离原位,原位置多不明,有的甚至出土于距底面约2米的淤土中,个别置于漆器中的小件铜器、银器、铁器等也随之漂起 ...

• 魏国历史文化的考古学研究

基本信息:作者:袁俊杰 葛奇峰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12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1年12月印次:1ISBN:9787520182485内容简介:  本书以考古资料为依据,结合传世文献与地方史志,深入系统地研究了魏国城址的类型与规划布局,首次厘清了大梁城的平面布局和宫城区的现今位置,进一步分析了大梁城的军事防御体系、运河水系以及魏国都 ...

• “无终”别解

全文阅读“无终”别解(作者:严志斌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三代考古》(九),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编,科学出版社,2021年)

• 酒务头M1初论

全文阅读酒务头M1初论(作者:李宏飞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三代考古》(九),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编,科学出版社,2021年)

• 科学考古揭秘史前人类食物加工方式演变

  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了解到,该校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杨玉璋教授团队与合作者合作,对安徽蚌埠双墩遗址出土部分石制工具表面提取到的残留古代淀粉粒进行了植物种属来源和损伤特征分析,首次获取到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人类植物性食物加工工具磨盘磨棒向杵臼组合工具转变的直接证据。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在《考古断代学》上。  史前人类食物加工方式演变是 ...

• 中国考古百年|磁州窑考古与研究的百年历程(下)

【关键词】磁州窑;考古工作;研究成果;百年历程【摘要】磁州窑是宋元时期最具代表性、影响巨大的窑场之一,其生产的瓷器是宋代庶民艺术的典型代表。对磁州窑从古代文献记载的发展、变化,到近代考古工作的肇兴和多年来开展的考古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梳理可知,磁州窑在古代文献中的记载较少,且多有失公允,但其却是近代以来陶瓷考古开展较早、考古发掘 ...

• 中国考古百年|磁州窑考古与研究的百年历程(上)

【关键词】磁州窑;考古工作;研究成果;百年历程【摘要】磁州窑是宋元时期最具代表性、影响巨大的窑场之一,其生产的瓷器是宋代庶民艺术的典型代表。对磁州窑从古代文献记载的发展、变化,到近代考古工作的肇兴和多年来开展的考古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梳理可知,磁州窑在古代文献中的记载较少,且多有失公允,但其却是近代以来陶瓷考古开展较早、考古发掘 ...

• 溯本求源——广东重要考古发现概览

  基本信息:  编著:广东省文物局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12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21年12月  印次:1  ISBN:9787030710918    内容简介:    本书从1949年以来广东省内的重大考古发现项目中,遴选出近百项,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对广东省70余年文物考古工作成果进行了概括总结。时代从 ...

• 贺云翱:考古学其实是一个学科群

考古学其实是一个学科群贺云翱 考古学是一门现代科学。 科学是什么?学术界认为,“科学”是一个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的知识系统。是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其对象是客观现象,内容是形式化的科学理论,形式是语言,包括自然语言和数学语言。考古学作为一种知识系统,当然符合这个关于“科学”的定义。 ...

• 王学理:寻觅汉文帝霸陵路漫漫

作者简介王学理 1960年西北大学考古专业毕业,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主持秦都咸阳、秦始皇陵园兵马俑、汉阳陵考古发掘。出版学术著作30多部计2100万字、论文200余篇。一、踏上寻觅霸陵之路1966年1月,我们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对西安东郊白鹿原上姜(江)村一组汉代从葬坑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有长方形的37个椁坑,在陶棺或砖栏藏具中分别放置着陶俑、陶罐 ...

• 乐山大佛文物保护专家观点摘要

黄克忠: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乐山大佛病害的根本和首要任务是治理水的问题,包括雨水和大佛背后的渗水,这是大佛病害的万恶之源,否则始终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水害治理的难点在头部,因为它的病害严重,又是众人关注的一个重点。水害的治理涉及众多专业:考古、美术、历史学科以及自然科学里的地质、地理、建筑材料、探测技术、生物气象学 ...

• 从古国到王国:中国早期文明历程散论

书名:从古国到王国:中国早期文明历程散论【点击购书】作者:李伯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12月定价:88.00内容简介本书分为古国初现、王国曙光、华夏之源、礼仪之邦四部分,收录相关论文26篇。目 录古国初现回望东山村——崧泽文化最早进入“古国”阶段的代表性遗址 /3红山文化为神权古国的再次证明——从辽宁朝阳半拉山遗址考古发掘分 ...

• 洛阳孟津新庄晚唐五代墓壁画人物图再解析

洛阳孟津新庄晚唐五代墓壁画人物图再解析商春芳    【摘 要】2011年,洛阳市考古研究院在孟津新庄发掘了一座晚唐五代时期的壁画墓,其中东、西甬道壁画各出现三个人物。笔者经过比对,认为这三个人的组成表现的是礼仪出行的内容,是唐代门庭仪卫制度的孑遗。  【关键词】孟津新庄 壁画墓 门庭仪卫    2011年,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孟津新庄发 ...

• 王巍:百年心语 续写华章——在《中国考古学百年史》首发式上的致辞

  非常感谢各位在百忙之中前来参加《中国考古学百年史》的首发式。经过为期三年的努力,《中国考古学百年史》终于出版了。此时此刻,作为这部书稿的组织者、主编,我的心情非常激动。我们终于完成了这部在中国考古学百年史上文字体量最大,内容最丰富,参加撰写的学者最多的集体项目!回顾三年多来的艰辛历程,我感慨万千,心中充满感激之情。  我们于 ...

• 唐李倕墓发掘简报(上)

唐李倕墓发掘简报(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关键词:唐代,墓葬,李倕,考古发掘  摘要:2001年,西安南郊西安理工大新校区发掘唐代墓葬一百余座,其中Ⅱ区M2为唐王朝宗室后裔李倕之墓。墓葬未经盗掘,形制较完整,出土文物丰富。随葬品有陶、瓷、漆木、铜、铁、金、银、玉等各种质地,其中金冠、金佩饰结构复杂,工艺精湛,为前所未见。  2001年11

• 褒斜道石门十三品摩崖

褒斜道石门十三品摩崖  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是陕、甘、川三省交界,“褒斜道石门及其石刻”是1962年公布的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穿越秦川的褒斜栈道,把八百里秦川与汉中盆地连接在一起。早在东汉时期,人们就用火焚水激法开凿了世界上最早的穿山交通隧道——石门。历经两千年的古道和石门,留下了数以百计的摩崖石刻。后因修筑水坝,其原址大部 ...

• 五凉考古资料汇编

图书信息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编 陈国科 主编 张奋强 副主编出版社:甘肃教育出版社ISBN 978-7-5423-5214-9定价:380.00元目 录左右滑动查看目录内容简介作为十六国时期重要的组成部分,五凉历史和五凉文化历来受到古今学者的重视。但是史料的遗失和记载的不足,严重阻碍了五凉历史和五凉文化的研究进程。多年的考古工作,为五凉历史和文化的研究开辟 ...

• 黄永美 | 汉代军事防御中的加密思想和行为初探——以烽燧信息传递为中心

汉代军事防御中的加密思想和行为初探——以烽燧信息传递为中心黄永美作 者黄永美,1983年生,历史学博士,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讲师。地址:江苏省徐州市铜山新区上海路101号,邮编221116。汉代烽燧戍卒利用烽燧谨候望并将军事情报隐藏在烽火信号中传递。用烽火信号传递的方法保证了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不被泄露,正是汉代加密思想的体现。汉代烽 ...

• 谭宇辰 李延祥 丛德新 贾伟明┃新疆温泉县阿敦乔鲁遗址出土早期铜器的初步科学分析

来源:《西域研究》2021年第3期内容提要新疆温泉县阿敦乔鲁遗址是西天山地区发现年代较早的一处青铜时代遗存,出土青铜器数量也为该地区同时期发现中最多的,对于研究公元前2千纪上半叶西天山地区早期铜器的传播和冶金技术的区域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阿敦乔鲁遗址出土的铜器进行了49件无损检测,并对其中6件做有损检测,显示其材质均为锡青铜,成型 ...

• 化德县陈武沟鲜卑墓地发掘简报(上)

化德县陈武沟鲜卑墓地发掘简报(上)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乌兰察布市博物馆化德县文物管理所  化德县位于乌兰察布市的东北部。地处阴山北麓东端,内蒙古高原中部南缘,属阴山山地与乌兰察布高原的过渡带。整个地形西高东低,由西北向东南缓缓倾斜。山地、丘陵、川地相间,它的东北部与锡林郭勒盟交界,东南部与河北省张家口市毗邻。系北温带,干 ...

• 化德县陈武沟鲜卑墓地发掘简报(下)

化德县陈武沟鲜卑墓地发掘简报(下)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乌兰察布市博物馆化德县文物管理所  【接 化德县陈武沟鲜卑墓地发掘简报(上)】  M11 位于墓葬区中南部,墓口上部有长方形石堆墓标。长 220、宽120、高45厘米。该墓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长230、宽80、深240厘米。方向250度。葬具有木棺,保存较好。木棺前端宽且高,后

• 大唐气象:唐代审美意识研究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强盛的时期之一。唐帝国的欣欣向荣、文明昌盛,在它的文学艺术中得到了极其鲜明、生动和极具身心冲击力的形象展现。《大唐气象:唐代审美意识研究》一书以唐人的审美意识为研究对象,从文学、书画、乐舞、雕塑、建筑、城市建设、建筑营造、哲学思想等各个维度深入,品味唐人的审美情趣、探讨唐人的审美观念。书名:大唐气象:唐代审美意识 ...

• 极简中国雕塑史:中国古代雕塑叙要

书名:极简中国雕塑史:中国古代雕塑叙要【点击购书】作者:黄文昆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12月定价:88.00内容简介本书是作者据其在“匠心匠艺——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人才研修班”授课稿重写。作者将中国雕塑史发展历程归纳为:史前、先秦、盛世(秦汉)、程式(南北朝至隋唐)、净土、乐园,六个章节;择其要点,化繁为简,配以大量的插图,供 ...

• 双璧同辉:红山·良渚文化展

红山文化是距今约6500年~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广泛分布于西辽河流域。良渚文化是距今约5300~4300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主要分布于环太湖地区。两种文化一南一北,都有着发达的祭祀系统和精美的玉器,红山文化的坛庙冢与玉龙,良渚文化的祭坛与琮璧钺,各有特色而殊途同归。 2021年1月,“双璧同辉——红山·良渚文化展”在赤峰博物馆开幕。展览展出红山 ...

• 青州龙兴寺遗址窖藏佛教造像:圆雕佛像·卷一

  基本信息:  编著:青州市博物馆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10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21年10月  印次:1  ISBN:9787501072095  内容简介:    1996年10月6~15日,山东省青州龙兴寺遗址佛教造像窖藏被发现、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此后造像整理小组,对出土造像等遗物进行整理、研究。本书收录窖藏出土圆雕佛像50件 ...

• 科研速报 | 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在史前人类食物加工方式演变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杨玉璋教授团队在史前人类食物加工方式演变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杨玉璋教授团队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对安徽蚌埠双墩遗址(7.3-6.8ka BP)出土部分石制工具表面提取到的残留古代淀粉粒进行了植物种属来源和损伤特征分析,首次获取到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人类植物性食物加工工具磨盘磨棒向杵臼组合工具转变的直接证据。相关 ...

• 良渚文化钺杖的复原

良渚文化钺杖的复原文 图 / 夏勇三星村遗址出土石钺,左 M531、右 M38 斧钺分化,可视为礼制先声。钺在环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社会复杂化进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马家浜文化时期斧、钺开始分化;凌家滩—崧泽文化时期,石钺升级为玉钺;良渚文化时期,以钺和瑁、镦等玉质部件为主构成的成套钺杖,与琮一样作为玉礼重器,是早期国家社会在权力上的极致 ...

• 固原墓葬考古中的孝子故事

  摘要:孝子故事在我国源远流长,最早见于战国,全国各地历代墓葬中都有发现。固原地区墓葬考古中发现最早的是北魏漆棺画墓漆棺两侧绘画的孝子故事,有《舜》、《郭巨埋儿》、《尹吉甫》,后来在西吉黑虎沟宋墓里发现精美的砖雕孝子故事,有《孟宗泣竹》、《王祥卧冰》、《王褒闻雷泣墓》、《曹娥投江寻父》、《姜诗涌泉跃鲤》、《蔡顺伏棺哭尸》。   ...

• 梁带村芮国墓地——2005、2006年度发掘报告

基本信息:编著: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渭南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 韩城市文物旅游局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11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1年11月印次:1ISBN:9787501062560内容简介: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陕西韩城梁带村芮国贵族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这是一片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芮国贵族的墓地,其中埋葬有数位芮国国君和夫人。近三十年来,陕 ...

• 河济地区先秦时期植物考古初探

全文阅读河济地区先秦时期植物考古初探(作者:钟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科技考古》第六辑,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中心编,科学出版社,2021年)

• 粟和黍:北方祖先的社稷江山

中华大地上农业的萌芽,时段可以追溯到新仙女木期及其之后的回暖期。降温事件对于中国北方古人的冲击要远大于南方古人,因此我们就先来了解北方古人面对降温事件所开展的“生产自救”活动。本文作者:波音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毕业,中国文物学会会员,曾任《世界遗产》、《大科技》、天和网等媒体主编,出版十多部历史类、科普类著作。在农业产生之前,古人获 ...

• 无悔青春,感恩殷墟——大邑商游学记

 大邑商,是商王朝对自己都城的称呼,寥寥三个字中无不流露着商代先民对这片土地的自豪与挚爱;也充分表达了自称“小邦周”的周王朝能够以小博大的自豪与敬畏,著名的何尊铭文就曾记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三千余年后,作为一个数年游学于殷墟的考古专业学生,我也深深地热爱这片土地。回想以往在殷墟的实习生活,一切犹如昨日,殷墟学问“ ...

• 我与殷墟的“三生三世”

  “一世”缘起  我出生在殷墟遗址核心区的一个小村庄里,“殷墟”陪伴了我整个童年。人们常使用“一片甲骨惊天下”来形容这个村庄,但她也有自己的名字--小屯。常年参与殷墟遗址发掘的技工人数,通常可达数百人,而我的父辈们便是这些技工中的普通一员。小时候印象最深的便是爷爷带我到考古工地上玩耍,还有那座神秘的“城堡”--安阳工作站。(中国社 ...

• 问学甲骨四十载 丹心风骨著春秋——访郑州大学甲骨学学科首席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宋镇豪

 《中国社会科学报》:总书记曾在讲话中指出,中国字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标志,这种传承是真正的中华基因;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惜,更好传承发展。请您谈谈对总书记相关讲话的理解和认识。  宋镇豪:2014年5月30日,总书记在北京视察工作中指出:“中国字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标志,殷墟甲骨文距离现在3 ...

• 考宅惟型:美术史视野下的战国中山王墓

基本信息:作者:莫阳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11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1年11月印次:1ISBN:9787301326718内容简介:  本书以战国中山国国王的墓葬为研究对象,从美术史的视角切入,将墓葬视为一件“作品”,围绕出土器物的制作、墓葬的设计以及整个陵园的营建展开讨论。国君的墓葬不仅能反映特定的时代、地域特点和政治、文化传统,更 ...

• 有关人类骨骼考古学研究的几点思考

全文阅读有关人类骨骼考古学研究的几点思考(作者:张雅军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科技考古》第六辑,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中心编,科学出版社,2021年)

• 卖书去敦煌买房?中日佛教学者接力

      日本筑波大学教授八木春生博士的新书论文集出版了。八木老师很期待,觉得又会是新研究的开始。因为过去我们常常一起考察石窟,八木老师也会指导我学习,偶尔在闲暇时也和我开玩笑。这次,他半开玩笑、想着自己的著作是否可以“大卖”,有了稿费可以去敦煌买套房子。   他问我可不可以、房价贵不贵?   大概是觉得敦煌适合科研吧。可 ...

• 周伟洲:唐“安西四镇”最早设置时间辨

唐“安西四镇”最早设置时间辨周伟洲作 者作者周伟洲,1940年生,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梳理唐宋史籍有关贞观二十二年破龟兹后移西州安西都护府于龟兹,始置安西四镇等记载的基础上,分析了1980年前后学界不同认识,最后认为上述唐宋史籍,应源于宋以后散佚的唐代诏敕,基本可信,但因太宗去世及高宗即立,四镇的设置 ...

• 《丝绸之路考古》第五辑

丝绸之路考古(第5辑)主编:罗丰  编著:中国考古学会丝绸之路考古专业委员会、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12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21年12月  ISBN:978-7-03-071086-4  页数:255  内容简介本书是由中国考古学会丝绸之路考古专业委员会、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出版 ...

• 试论唐西州高昌县的等级

试论唐西州高昌县的等级发布日期:2013-03-20作者:李方来源:《西域研究》2006年第3期摘要:史籍中唯有《新唐书·地理志四》和《元和郡县图志》记载了唐西州各县的等级,但二书所载不同,前者记高昌县为下县,后者载为上县。本文分析出土文书,结合史籍有关记载,从乡里数及户口数、官吏人员的配置(县尉和县佐史的人数,是否有录事史和仓督)、官吏的散 ...

• 也谈吐鲁番晋——唐古墓随葬衣物疏

也谈吐鲁番晋——唐古墓随葬衣物疏发布日期:2013-03-05作者:钟国发来源:《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5年第3期一吐鲁番县高昌故城附近,有大量古墓,埋葬着从东晋至唐朝初期,即公元4至8世纪,在当地(先后建制为高昌郡、高昌国、西州)生活过的人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考古工作者们,从这些古墓中发掘出了不少用纸书写的汉文资料。其中有一类文书, ...

• 论隋文帝的西北对策

论隋文帝的西北对策发布日期:2013-01-09作者:(韩国)丁载勋来源:《晋阳学刊》2002年第1期摘要:旧说隋文帝轻取天下是不对的。其实他在掌握政权以后,克服了王朝交替过程中的内外危机,为一统天下作出了积极的努力。西北的突厥族从北周末形成对中原的强大威胁,这是隋文帝实现统一所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为此隋文帝推行了有力的西北对策,从而推动了自 ...

• 西北边疆史地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西北边疆史地研究的回顾与反思发布日期:2013-01-17作者:田 澍 何玉红来源:《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1年第1期摘要:西北边疆史地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要领域。长期以来,学界在西北边疆史地文献整理、西北边疆经略与边疆管理、西北边疆民族史等方面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改变传统的研究路径,全面、系统、综合地研究西北边疆财政、边 ...

• 回纥(鹘)西迁

回纥(鹘)西迁发布日期:2013-02-22作者:李方来源:中国边疆网公元840年,蒙古草原上的回纥(鹘)人西迁到西域,对西域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回纥(鹘)人在当地建立了高昌回鹘王国和喀喇汗王国,并从此与当地土著居民逐渐融合成维吾尔族。一,回纥的历史及其西迁回纥源于北狄。北狄是我国最古老的几个古代民族之一,属于蒙古利亚人种。早在公元前两千年, ...

• 伯希和西域探险与中国文物的外流

伯希和西域探险与中国文物的外流发布日期:2013-01-24作者:耿昇来源:《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4期摘要:20世纪初,以法国超级东方学家伯希和为首的西域考古探险团深入我国新疆和甘肃敦煌,发掘到许多珍贵历史文献文物,从敦煌藏经洞中劫掠走大批文化瑰宝。伯希和劫掠的文物和文献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它主宰了法国几代汉学家们的研究方向 ...

• 唐六道北伐东突厥

唐六道北伐东突厥发布日期:2013-03-04作者:李方来源:中国边疆网隋末天下大乱,各种反隋势力纷纷起兵,北方起兵者大都结援于东突厥,东突厥成为北方反隋势力的后盾,并由此成为北亚、东亚的霸主。以李渊为首的唐集团起兵之初亦结缘于东突厥,一方面借此消除威胁自身的力量,另一方面以之作为扩张的依靠力量。但是,当唐朝势力逐渐强大,渐次消灭了薛举、 ...

• 西域敦煌回鹘佛教文献研究百年回顾

西域敦煌回鹘佛教文献研究百年回顾发布日期:2013-03-12作者:杨富学来源:《敦煌研究》2001年第3期摘要:西域、敦煌出土的为数相当丰富的古代回鹘语佛教文献,是古代回鹘佛教研究的第一手也是最为重要的资料,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重视,涌现出大量的研究成果,填补了西域佛教史研究的许多空白,可以说,回鹘佛教文献的研究,是20世纪西域佛教史研究中 ...

• 石赵政权与西域文化

石赵政权与西域文化发布日期:2013-03-21作者:王青来源:《西域研究》2002年第3期摘要:羯胡是一个以西域胡人为首的族群,它在中原建立政权以后,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重视西域文化的政策,提倡并弘扬西域文化,这使得西域文化的各个层面都能较快地在中原流播。本主要从宗教习俗、服饰工艺、农作物引种诸方面对石赵政权在弘扬西域文化方面所起的作用加以探 ...

• 吐蕃经略西北的历史作用

吐蕃经略西北的历史作用发布日期:2013-03-27作者:杨铭来源:《民族研究》1997年第1期摘要:本文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对唐代吐蕃经略西北地区的历史过程及其作用作出了全面的考证和客观评价。作者指出:吐蕃经略西北地区的政治作用在于:它维系了唐朝退却后西北地区的地域完整性;客观上起到了抵御大食东进的作用;密切了同西北 ...

• 成吉思汗在西域的统治

成吉思汗在西域的统治发布日期:2013-04-10作者:吐娜来源:《喀什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94年第4期十三世纪初,成吉思汗崛起。他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速统一了蒙古高原,建立了蒙古汗国,开始经营西域。公元1209年,高昌回鹘王巴而术阿而忒的斤脱离西辽,投归成吉思汗。公元1211年,海押立(故址在巴尔喀什湖南)的葛逻禄首领阿思兰汗,阿力麻里(今新疆 ...

• 《明史·西域传》黑娄考

《明史·西域传》黑娄考发布日期:2013-04-11作者:张文德来源:《西域研究》2001年第1期摘要:本文对《明史·西域传》中的黑娄传的史料来源以及“黑娄”译法的产生、修改、沿袭作了细致的分析,认为:《明史·黑娄传》主要来源于郑晓《皇明四夷考》中的黑娄传和《明实录》中有关黑娄(楼)的记载;黑娄即哈烈,黑娄和哈烈的译法可能分别来自于高昌馆和回 ...

• 芬兰探险家马达汉访察卫拉特蒙古述略

芬兰探险家马达汉访察卫拉特蒙古述略发布日期:2013-04-15作者:马大正来源:《西部蒙古论坛》2008年第1期摘要:本文对芬兰探险家马达汉的新疆考察进行了具体分析和评价,指出马达汉20世纪初受俄军参谋部派遣到中国,特别在新疆进行间谍考察,充当了沙皇俄国侵略中国的马前卒。但是,马达汉在为时两年的考察中,又有效地进行了历史学、人类学、民族学、社 ...

• 《新唐书·西域传》所记“曹国”考

《新唐书·西域传》所记“曹国”考发布日期:2013-04-25作者:许序雅来源:《《浙江师大学报》:社科版》2000年第3期摘要:在唐代,中亚有“曹国”、“西曹”、“东曹”国之分,而唐代文献混淆了这三者之间的区别,并把相关史实混淆了。本文结合阿拉伯—伊斯兰舆地文献和中亚考古资料,认定劫布呾那国不是东曹,而是西曹,其国治在撒马尔罕西北的伊什特汗 ...

• 仆固部的兴起及其与突厥、回鹘的关系

楼兰国都与古代罗布泊的历史地位发布日期:2013-05-06作者:王守春来源:《西域研究》1996年第4期楼兰古城由于在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它的诸多历史地理问题,包括它的历史地位和兴衰变迁,一直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国内外学者论述颇多。近年来,新疆考古界对楼兰古城为中心的罗布泊西北侧地区诸多地点的考古发掘和研究,特别是侯灿先生和孟凡人 ...

• 读蒋其祥著《新疆黑汗朝钱币》

读蒋其祥著《新疆黑汗朝钱币》发布日期:2013-06-18作者:冯继钦来源:《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3年第2期1990年11月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蒋其祥著《新疆黑汗朝钱币》(以下简称《钱币》)一书。这是一部研究黑汗朝钱币的专著。黑汗朝是公元10至13世纪在我国新疆南部以喀什噶尔为中心和中亚一带建立的王朝。黑汗朝中外学术界流行用喀喇汗王朝,但作者结合《宋 ...

• 唐置安西都护府

唐置安西都护府发布日期:2013-04-16作者:李方来源:中国边疆网贞观十四年(640),唐在西域设立安西都护府,开始了唐朝正式统治西域的历程。唐朝之前统治西域的是西突厥。西突厥本是突厥汗国的组成部分,公元552年突厥汗国建立后,以木杆可汗(室点密)为首的突厥部分势力向西发展,控制了西域。公元583年突厥汗国分裂后,西突厥成为独立的汗国。西突厥 ...

• 温世霖与《昆仑旅行日记》

温世霖与《昆仑旅行日记》发布日期:2013-04-22作者:周轩来源:《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9年第1期摘要:清末宣统年间,因救国请愿而被流放新疆的天津绅士温世霖,在赴戍途中对各地进行考察,成《昆仑旅行日记》一书。该日记内容十分丰富又少为人知。本文按日记中有关河北、河南、陕西、甘肃、新疆5 省的社会政治经济、名胜古迹与风土民情、教育状况3 项内 ...

• 回纥汗国的创建及其盛世的形成——兼论回纥对唐关系的历史推移

回纥汗国的创建及其盛世的形成——兼论回纥对唐关系的历史推移发布日期:2013-04-18作者:来源:《新疆大学学报:哲社版》1995年第2期摘要:回纥汗国狂飙式的崛兴乃是8世纪中叶漠北、中原政治形势大变动的历史产物。骨力裴罗称汗建国乃乘后东突厥汗国的覆亡,葛勒可汗武功盛世的形成则恰值唐朝内乱,国势中衰。回纥三次遣兵助唐平叛,并与唐朝建立了马绢互 ...

• 清代西北舆地学

清代西北舆地学发布日期:2013-04-28作者:周丕显来源:中华文史网清代西北舆地学,是十八世纪期间,研究新疆地理的一个学派,随着国内政治形势和学术导向的发展,研究的范围逐渐扩大到青海、西藏和蒙古,最后与蒙元史研究合流,蒙元史研究成为这一研究的主流,形成清代后期一大学术潮流。我国地志之学,肇始甚早,先秦时期已有《尚书·禹贡》、《周礼·职 ...

• 汉代轮台屯田的上限问题

汉代轮台屯田的上限问题发布日期:2013-05-10作者:施丁来源:《中国史研究》1994年第4期我国学者近几十年来对于汉代西域轮台屯田的上限问题,存在分歧意见,主要是两说:一说以为始于汉武帝伐大宛之后①,一说以为始于汉昭帝始元年间②。意见纷歧的缘由,主要是对《史记·大宛传》和《汉书·西域传》有关记载的理解不一而引起的。因此,探索这个问题,还 ...

• 董琬使西域

董琬使西域发布日期:2013-07-01作者:李方来源:中国边疆网西晋永嘉丧乱后,西域一直与中原王朝隔绝。太延二年(435),北魏派董琬等人出使西域,标志着中原王朝重新开通西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值得重视。一,董琬出使西域的背景北魏是公元386年鲜卑族拓拔氏建立的政权。其政权建立之初,正值中原分裂动荡的十六国时期。其第一代君主太祖道武帝拓拔珪和 ...

• 古代西北疆域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

古代西北疆域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发布日期:2013-05-28作者:田澍 杨军辉来源:《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年第3期摘要:古代西北疆域是我国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古代西北疆域的研究也是边疆史地研究中的重点之一。本文分析了西北疆域研究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认为以动态的标准确定我国不同时期的历史疆域是研究西北疆域的基本前提;西北疆域地位不断演变 ...

• 前秦与西域东部关系考

前秦与西域东部关系考发布日期:2014-04-26作者:李方来源:《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摘要:前秦统治者本姓蒲,后应图谶改姓苻,建立国家。前秦与西域东部的关系可分作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前秦通过前凉间接统治西域,历时大约二十年(356-376);第二阶段前秦直接统治西域,历时大约十年(376-386)。前秦设置郡县、任命官吏、行 ...

• 《唐西州行政体制考论》评略

《唐西州行政体制考论》评略发布日期:2013-07-23作者:孟宪实来源:《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3年第4期唐代的西州,从贞观十四年(640)设立,到贞元十一年(795)被吐蕃占领,存在了150多年时间。虽然西州存在的时间不太长,没有与唐朝共始终,但西州存在的一百多年时间里所提供的历史资料,比唐朝其他任何地方所提供的历史资料都丰富得多。这些资料,目前统称 ...

• 两汉时期新疆的经济开发

两汉时期新疆的经济开发发布日期:2014-03-01作者:周伟洲来源:《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年第1期摘要:本文依据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对两汉时期西域诸城郭国人口、城镇和经济状况的发展变化,以及两汉政权一系列开发西域具体措施的论述,揭示这一时期新疆经济开发的概貌和成就,并认为这是新疆历史上第一次开发高潮。关键词:两汉;西域;开发一公元前2世 ...

• 在古道上发现历史:拉铁摩尔的新疆史观述评

在古道上发现历史:拉铁摩尔的新疆史观述评发布日期:2013-12-05作者:黄达远来源:《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摘要:拉铁摩尔通过对中国内陆边疆腹地的商路考察,以“长城—天山”过渡地带为背景,以商路变迁的动力为切入点,在农业区、草原、绿洲多元化的互动关系中观察新疆历史在中国历史及内陆边疆中的重要性,并以新的地缘政治视角,将“边缘史 ...

• 再论抗战时期的西北科学考察团

再论抗战时期的西北科学考察团发布日期:2014-04-02作者:李怀顺来源:《敦煌研究》2013年第6期摘要:文章依据新资料深入、多方面地论述了考察团的筹划、考察日程和主要收获,探讨了考察团成员对西北的认识和开发西北的看法,对于夏鼐的贡献予以更全面的分析。考察工作是有基础、有计划的,既受到了开发西北热潮的影响,也是我国学术研究的自然延续。考察 ...

• 唐代西域告身研究

唐代西域告身研究发布日期:2015-10-08作者:李 方来源: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摘要:该文在简要梳理唐代告身学术研究史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唐代西域告身,指出目前仅知八件出土唐代西域告身。日本学者从公文类别出发,分之为制授、奏授、令书样、版授四种类型。该文从内容出发,分之为官告、勋告和命妇告三种类型。另外,根据现有的资料 ...

• 丁零—铁勒的西迁及其所建西域政权

丁零—铁勒的西迁及其所建西域政权发布日期:2015-10-20作者:薛宗正来源:《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第3期丁零、铁勒乃同族异译,其中丁零译名在先,通用于汉魏时期,至北朝、隋唐时期已改译为铁勒,所指民族则一。丁零——铁勒的西迁及其所建的两个政权——高车汗国与铁勒汗国应在古代西域多民族历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一、丁零——铁勒族的西迁经近世 ...

• 大石、黑衣大石、喀喇汗王朝考实

发布日期:2014-11-24作者:钱伯泉来源:《民族研究》1995年第1期十世纪后期,在西域出现了一个新的国家,宋朝的史籍多数称之为“大石”,有时也称之为“大食”。这个国家位于中西交通的枢纽,“丝绸之路”的中段,在我国和中亚的历史上占据过重要的地位,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它虽然与西亚的大食(阿拉伯伊斯兰教帝国)同名,但是,二者的地理位置和政治状 ...

• 北魏对西北边疆的经营

发布日期:2015-10-26作者:王明前来源:史学界对北魏经济史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尤其对北魏前期的社会性质以及迁都前后实施的均田制、三长制对经济转型的影响等问题的探讨颇多,也对北魏各经济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做过一定的研究。然而,学术界对北魏的边疆问题尚缺乏必要的关注。笔者认为,北魏虽然统一了北方,但其北面和南面分别面临游牧民族柔然 ...

• 清代侍卫新疆史迹考———以《清实录》为中心

发布日期:2016-06-24作者:鲁靖康来源:《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摘要:清代往新疆派遣侍卫始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此后历朝相继,延至清末。遣新的侍卫担负着不同的使命和职责,差遣的性质有临时差遣和定期驻守两种。清朝给予遣新侍卫一定的优待,并根据其表现进行奖惩和抚恤。乾隆中期以后,清廷大量使用侍卫充任新疆各地驻防大臣,此举具有一 ...

• 新疆早期丧葬中的用火现象

发布日期:2017-03-01作者:肖小勇来源:《西域研究》2016年第1期摘要:丧葬观念和丧葬礼俗有着重要的社会和文化意义,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新疆史前和汉魏晋时期考古中,发现广泛存在着墓葬用火现象,这种丧葬用火现象一般被解释为火葬习俗。本文对新疆早期丧葬用火的考古材料进行了全面收集和整理,对各种用火痕迹和现象进行了具体分析和总结,发现 ...

• 从考古资料看汉唐两朝对古代新疆的管辖经营

发布日期:2012-11-18作者:周泓来源:《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4期摘要:汉、唐两朝均对西域进行了有效的管辖,其间有继承更有发展。西汉始建军政主权;唐时则趋于系统和完善,这不仅为大量文献资料所记载,而且通过新疆地区的大量历史文物得到了充分证实。关键词:西域;管辖;经营一、两汉对西域的管辖和治理西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 ...

• 巫鸿丨青铜时代的“权”与“礼”

何为“权力”?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哲学中,权力存在的理由和最基本的决定因素存在于经济中:权力被认为是对生产(工具和劳动)手段和力量进行控制的结果,因此最终表现为“一种具体的占有,就像一种商品那样可以被支配、转移、掌握或转让”。在对这一理论的许多批评者中,福柯(Michel Foucault)最有力地反驳了权力在本质上是被动的和受压抑的观念:“权 ...

• [日] 八木春生《纹样与图像:中国南北朝时期的石窟艺术》出版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年:2021-11页数:316定价:145.00元装帧:精装ISBN:9787573200464作者简介八木春生(男,1961-),日本筑波大学艺术系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佛教艺术史。著作有《中国仏教美術の変容》、《北斉の石仏》、《中国仏教美術と漢民族化》、《雲岡石窟文様論》等。译者姚瑶(女,1987-),东南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 ...

• 林昌丈《汉魏六朝墓砖铭文辑录校释》(一)出版(附:弁言)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年:2021-12页数:317定价:113.00元装帧:平装系列:厦门大学南强丛书ISBN:9787561578070作者简介:林昌丈,1985年生,浙江苍南人,现为厦门大学历史系副教授。2013年7月,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学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13年9月至2015年11月,在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三至九世纪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古史和区域 ...

• 任萌 马健 等:新疆巴里坤海子沿遗址考古发掘收获与思考

新疆巴里坤海子沿遗址是东天山地区山间盆地河湖沿岸史前聚落的典型代表。遗址中心是一座青铜时代晚期的大型套间房址,房址至少历经了三次建造—使用—废弃的过程。在前两个时期,房屋墙体高大,由土石木混筑,房屋内由十余个结构各异、功能不同的房间或空间组成,储粮罐、动物骨骼等遗存的发现揭示了聚落人群定居和农牧兼营的生活方式。在第三个使用时期, ...

• 敦煌佛爷庙湾—新店台墓群2015年度发掘报告

河西走廊南倚青藏高原,北接蒙古高原,东连黄土高原,西通塔里木盆地及天山山脉,将我国典型的几大地理板块连接在一起,成为连接不同地理单元的狭长出口。走廊自东向西,依次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内陆河,贯穿走廊南北。敦煌位于河西走廊西端,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其南枕祁连、西接西域,鸣沙为环,党河为带,南踞阳关,北扼玉关,临制伊西, ...

• 展现楚国考古最新成果和研究

  湖北省博物馆三期新馆的展览“楚国八百年”再现了楚文化的辉煌灿烂、浪漫瑰丽,2021年12月开展以来,吸引了大批观众。此次展出文物500余件(组),包括湖北九连墩、望山、包山、熊家冢等楚墓和宜昌万福垴、荆州纪南城等遗址的器物,辅之以模型、动画、影片、电子地图等多媒体手段,是对楚国考古最新成果和研究的系统梳理,反映了楚文化研究的新高度。 ...

• 赤峰地区的聚落形态研究

基本信息:编著:赤峰国际联合考古研究项目组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11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1年11月印次:1ISBN:9787501065905内容简介:  本书是即是基于1999年到2007年进行的赤峰国际联合考古研究项目的工作所完成的区域性聚落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 绪言 /1/ 林嘉琳(Katheryn M Linduff) 塔拉第二章 试掘、陶片与年代序列 /9 第一节 ...

• 也谈自然科学、现代科技手段与考古学的关系

全文阅读也谈自然科学、现代科技手段与考古学的关系(作者:徐良高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科技考古》第六辑,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中心编,科学出版社,2021年)

• 文化遗产管理规划:场所及其意义

  作为日趋复杂的城市转型的要素,关于遗产的思维不断变化。为改变对遗产规划过程的传统认知,本书对文化遗产保护不断拓宽的领域进行了全面分析。书中考察了40年来国际实践的巨大变化,以及进行变革的必要性,并提出以物质和非物质价值的认识作为重要手段。作者 Taylor和 Verdini强调了遗产规划和管理在引导变革中的关键作用,并指出遗产不仅是一个技术 ...

• 金石著作 ·《西清古鉴》

▲ 《西清古鉴》清代金石学著作。一部著录清代宫廷所藏古代青铜器的大型谱录。梁诗正等奉敕编纂。乾隆十四年(1749)始编,十六年编定,并被收入《四库全书》之中。乾隆二十年内府刻本,楷书精印极佳。后来坊间通行的一些本子,均据此本缩印。▲ 《西清古鉴》内页全书共四十卷,收商周至唐代铜器1529件(包括铜镜),而以商周彝器为多。另附有钱录十六卷。内容 ...

• 金石著作 ·《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

▲ 《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清代金石学著作。阮元编录。书成于嘉庆初年。在清代著录、考释传世铜器铭文的诸书中,它是成书较早、内容较好的一部。书前有阮元自序和朱为弼后叙。▲ 《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朱氏曾充阮氏幕友,此书之编定审释实出朱手,经阮改订而成。书共十卷,所收铜器铭文,计有商器173件、周器273件、秦器5件、汉晋器99件,共550件(阮元自 ...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