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 西域史研究年度发展报告课题组 | 2023年度西域史研究述评

来源:《西域研究》2024年第2期2023年度西域史研究述评西域史研究年度发展报告课题组2023年,我国西域史领域全年公开发表论文5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70余部,现从政治史、经济社会史、文化史、考古四个方面择其要者评述如下。政治史自汉代起经营治理西域是王朝、政权的大事,本年度西域政治史研究高度集中于此。汉代 王炳华先生认为西汉王朝与匈奴在西域的 ...

• 巴黎圣母院的涅槃重生:修复技术和理念的挑战

2024年5月20-21日,由同济大学主办,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上海)、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法国建筑与遗产之城承办的“超越界限的遗产: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法遗产保护与文化旅游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来自中法两国的专家作了精彩发言,探讨中法在城市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区域 ...

• 罗丰丨丝绸之路考古在青藏高原

编者按:本文经原作者授权审核后发布。原文引自罗丰:《丝绸之路考古在青藏高原》,《中华读书报》,2024年7月10日第15版。罗丰,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中国考古学会丝绸之路考古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 师宗大园子墓地

大园子墓地位于云南省师宗县漾月街道新村社区,是滇东高原上一处规模较大的青铜文化遗存。墓地属于聚族而葬的部落公共墓地,其所属人群推测为漏卧族群中势力较大的一支。作为“秦汉时期西南夷地区考古发掘与研究”的具体实施内容之一,对大园子墓地的发掘取得重要收获,清理西南夷墓葬400余座,出土铜器、玉石器、陶器等各类随葬品600余件(组)。此项发掘 ...

• 新发现 | 山东青州发现唐宋砖室墓——山东青州玺园墓地2023年考古发掘收获

青州市玺园墓地位于青州市云门山街道丰收路以南,云门山南路以西,西南靠云门山,东距弥河约9公里。为配合基本建设,经考古调查勘探发现墓葬5座。2023年9月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对该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本次发掘最重要的发现是清理3座唐代砖室墓及1座宋代砖雕墓。唐代砖室墓本次发掘M2、M3、M5共3座唐代砖室墓,其形制一致,均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 ...

• 陕西西安西咸新区三桥新街东段小学唐代及清代墓葬发掘收获

2023年7月至8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丰镐队在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三桥街道三桥新街东段小学建设区域东北部进行了考古勘探与发掘工作。项目地块位于西安高架快速干道以南,三桥新街以北,西三环以东,阿房路以西,地处唐长安城外西北方。发掘区域内共清理21座墓葬,其中唐墓16座,清墓5座。发掘前建设项目的基坑已开挖至1米深度,地层已达生土,墓葬 ...

• 孙华: 遗产价值的若干问题——遗产价值的本质、属性、结构、类型和评价

全文刊登于《中国文化遗产》2019年第1期 P4-16向上滑动阅览遗产价值的若干问题——遗产价值的本质、属性、结构、类型和评价孙华摘要:遗产价值问题是遗产保护学的重要内容,但目前遗产保护界在遗产价值的基本概念、本质属性、要素结构和评价作用等方面,都还存在着认识的分歧,需要进行研讨。遗产价值与价值哲学的价值一样,是人这个主体与遗产这个客体发 ...

• 考古技术丨基于ArcMap建立遗址勘探地理信息系统平台,适配大遗址长期持续的考古勘探工作新方法

勘探是田野考古工作的重要一环。随着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计算机软硬件性能的持续提升,勘探人员在传统洛阳铲的基础上,可以更准确、高效地完成勘探任务,并且能够将所得探孔数据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从而达到了解遗址地下埋藏情况的目的。我们在对夏县东下冯、翼城北撖遗址的考古勘探工作中,从工作实际出发,结合相关软硬件技术,按照《田野考古勘探工作 ...

• 郭旃:杂谈文化遗产的阐释与展示——文物“活起来”的重要门径

全文刊登于《中国文化遗产》2023年第3期 笔谈“阐释与展示——文化遗产多重价值的时代建构与表达” P9-14。如何使文物/文化遗产“活起来”,既流传千古,又服务当代,这是国内业界当下的热点话题;在国际上,也有着广泛的关注和丰富的实践。其核心要务,离不开对文化遗产的阐释和展示。阐释和展示文化遗产对于国内受众会起到激励和凝聚人心,认识历史,创 ...

• 海外考古大家访谈|安特生:对中国史前考古作出重要贡献的西方学者

文丨李水城安特生的全部学术活动我们似乎可归纳为一点,即试图以仰韶文化遗存为中心,探索中国文化起源问题,对中国学术界影响很大。安特生几乎跑遍了仰韶文化影响所及的边缘地区,他没有找到仰韶文化的真根源,他也没能给仰韶文化的范围加以界定。但他认识到仰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源头,这就无异于说,他或许已经意识到它是产生中国文明的一种“基因” ...

• 考古2023|旧石器考古:循百年探起源历程,证百万年演化历史

2023年是水洞沟遗址和“河套人”化石发现100周年,近年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层出迭现,持续丰富我们对人类演化最早阶段的历史认知;持续开展的新研究则不断深化我们对早期人类特质特征、行为模式、生计模式的了解,为探索人类演化规律提供新的注解。▲水洞沟遗址考古新发现东北地区是我国近年来旧石器发现最持续、丰富的地区之一,尤其是大量旧石器时代晚 ...

• 考古2023|新石器考古:史前治水首“屈”一指,海洋文明破“壳”而出

2023年,新石器考古人扎根田野,立足大地,开启时光之旅。我们站立在巍峨的院落高台,震撼于史前中国的建筑之雄伟;穿行在静谧的古城村落,沉醉于“隔水风来知有意,为吹十里稻花香”的田间风光;来到谨严的史前“工场”,目睹烧土为陶、敲石为器的神奇;走近高耸挺拔的土堆高坝,遥想史前治水的规模之大;掀开潮起潮落尘封的故迹,感受华夏先民的远洋气质 ...

• 考古2023|夏商考古:弼成五服,从之与之?小大百邦,臣哉邻哉?

2023年夏商纪年范围内的考古工作成果斐然。中原大地围绕早期夏文化和夏商王朝都邑的综合研究稳步推进。中原地区外围新发现了若干同时期王朝“边地”或者王朝地方基层经略管控体系中的中心聚落,突破甚至是颠覆了既往对夏商王朝地方青铜文明的呆板认知。在更遥远的“半月形地带”之外,从西北到西南的广袤大地上,夏商纪年范围内的一系列发现也可圈可点,不 ...

• 考古2023|两周考古:明昭有周,日靖四方;楚地千里,逍遥来东

2023年是田野考古工作全面恢复、多点开花的一年。就两周时期本年度的工作而言,强调延续性的主动发掘项目坚持问题导向,工作稳步推进,认识持续深入;配合基本建设和抢救性发掘项目虽面临时间紧、任务重、保护压力大等诸多困难,但仍取得了可喜成果,其中不乏具有填补空白性质的重大突破。总体上可分为西周时期、东周时期和边疆地区三个部分加以简要梳理。 ...

• 考古2023|秦汉考古:祀天理水,天下郡县都一统;整刊著述,四方薪火共传承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统一六国的伟大事业,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从此,“统一是历史大势,是正道”。深刻阐释中华文明的“统一性”,揭示我国长期而连续的统一政治格局的定型和发展,揭示统一国家内各区域间不断加深的交往交流交融,理所当然的成为了秦汉考古责无旁贷的重要任务。与往年相仿,由于考古工作以配合基本建设为主的 ...

• 考古2023|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北城华西有温度,渡头莫尔显融合

2023年,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总体而言收获颇丰,虽然在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评选中,初评入围仅江苏溧阳古县遗址、新疆喀什莫尔寺遗址,终评入围也仅莫尔寺遗址一项,但未入选十大或六大并不意味着学术价值的逊色,江苏、浙江、山西等地不再使用“十大”、“六大”类字眼,而是用“重要发现”来形容年度一些颇具学术价值的考古收获,这是一种学科进步的表现 ...

• 考古2023|隋唐考古:昆明池旁漕运船,宫人斜里红妆墓

隋唐时期以长安、洛阳为核心形成的圈层式的地理格局、胡汉融合的华夏一统形势、丝路活跃的中西交融等种种样相,给以考古学探索隋唐时期帝国政治架构、民族政策、社会生活等提供张力,也给以考古学角度解读隋唐国家、社会、族群、文化等提供可能。2023年,隋唐时期的考古发现与研究取得新进展和新突破,以城址为对象的大遗址考古,基本是2022年工作的延续, ...

• 考古2023|宋辽金元明清考古:河畔窑火生琼玉,深海重器探遗珍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宋辽金元明清考古作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的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的一项项考古成果,再次见证了时代的繁荣、文化的交流、族群的融合。本年度的考古工作,城址考古精细,墓葬考古有序,手工业考古渐趋系统,宗教考古硕果累累,水下考古勇于创新。不忘来时路,方 ...

• 考古2023|科技考古:科技赋能,考古新知

考古学有两把手铲,一把是实际使用的手铲,一把是象征意义的手铲。前者是田野考古发掘的必备工具,后者是分析检测考古遗存潜信息的科技手段。科学技术提供的新手段、新工具应用于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和研究,提高了考古工作发现和分析能力,提升了考古学研究的精度,拓宽了考古学研究的领域。如今,在中国的考古学学科分类体系中,科技考古已列为考古学的 ...

• 此间鸟兽:文物里的中华文明

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灿烂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古人在动物身上寄托了丰富的情感;这些带有特殊寓意的动物意象融入了古代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通过一件件历史文物保留了下来,以一种特殊的视角,向我们展现了古老悠久的中华文明的精彩瞬间。在《此间鸟兽:文物里的中华文明》一书中,一共呈现了16种鸟兽,借助历史文献的解读,讲述了 ...

• 安吉考古亲历记

程亦胜先生对安吉历史与安吉考古孜孜不倦的探赜与追求,读后大有身临其境之感。《安吉考古亲历记》展现了一位基层文物工作者热爱文博事业、热爱考古工作的磊落情怀。《安吉考古亲历记》不仅可以弥补考古发掘报告之阙,而且是安吉人熟悉了解安吉古代历史不可多得的安吉文史资料。 ... ...

• 李桂芳:南方丝绸之路是文明交流互鉴之路

来源:《历史评论》2024年第3期南方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西南地区对外交流互动的重要通道。无论是中国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科学技术对外传播,还是南亚、中亚、西亚等外域文化因素的传入,都足以说明南方丝绸之路促进了沿线地区各类文化的交流融合。南方丝绸之路上的经济文化交流,始于古道上人群的迁徙。李绍明认为,西南丝绸之路是所谓藏彝走廊中的一条 ...

• 楼兰六百年:楼兰古国及西域与中原的博弈史

“本书是知名历史博主、西域史研究学者雍州节度使的首部楼兰古国历史的通俗史学著作。本书从楼兰初次出现于汉文帝时期匈奴写给汉朝的书信着笔,以时间为序,结合古今中外历史文献及各类出土文物,讲述楼兰在不同朝代的生存情况,全景展现楼兰从初次出现于西汉视野到消失于魏晋南北朝的漫长历程,力图解决关于楼兰的诸多疑问并全面深入地介绍楼兰古国。本书 ...

• 韩建业: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及其长存之道

中华文明以其伟大、古老和延续至今而著名于世。人们自然会追问,如此伟大的中华文明,到底源于何时何地?其实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答案。女娲造人,伏羲画卦,神农教民稼穑,黄帝一统天下,大禹划分九州,历代中华先祖的伟大功绩彪炳史册,见诸传说,绵延不绝。中华文明当然就是源自“三皇五帝”,基于中华大地。但近几百年以来,情势大变,先是西方人杜撰出 ...

• 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

古埃及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优秀的文明之一。其经久不衰的文明遗产,以丰富珍贵的诸多文物作为标志。2024年7月19日 “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 在上海博物馆开展,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规模、亚洲最高等级古埃及文物出境展。上下滑动阅读 ... ...

• 中国考古学:九十年代的思考(修订版)后记

《中国考古学:九十年代的思考》作者:张忠培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年6月我曾经在张忠培先生所著《中国考古学:永远在路上》的后记中写道:“父亲的学术思想还需要在之后和以后的出书中逐步体现。”之后,我参与了张先生所著《中国考古学:走近历史真实之道》一书的再版工作,期间我一直在思考自己还能为张先生学术思想的传承再做点什么?我想 ...

• 中国考古学:九十年代的思考(修订版)

中国考古学:九十年代的思考(修订版)著者:张忠培书号:ISBN 978-7-5010-8246-9出版日期:2024年6月责任编辑:黄曲 蔡睿恺文物出版社于近期出版的《中国考古学:九十年代的思考》(修订版)汇集了著名考古学家张忠培先生于20世纪90年代陆续发表的重要考古学著述。该书初版于2004年,这次修订出版是在保持原著内容的基础上对部分章节进行文字和插图修订( ...

• 砖画印像: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藏洛阳出土西汉画像空心砖

书名:砖画印像: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藏洛阳出土西汉画像空心砖作者:沈辰 徐婵菲 编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年月:2024-4定价:380元内容简介:画像砖是中国古代在建造砖室墓葬中用来装饰墓室的泥制砖块,砖块表面通过不同的制作方式,如印、刻、画等,呈现不同的人物动物植物的画像,故称“画像砖”。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收藏有一百多件汉代 ...

• 北京内城寺庙碑刻志(第六卷)

书名:北京内城寺庙碑刻志(第六卷)作者:吕敏 鞠熙 主编 谢玲琼 著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年月:2024-4定价:350元内容简介:本书是法国远东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合作研究项目“北京内城寺庙碑刻与社会史”的延续成果,接续前五卷,以乾隆《京城全图》为坐标和基本线索,调查研究北京内城的寺庙,实地访谈、拍摄照片、撰写庙志、释录碑文,并附有碑 ...

• 李征对昌吉古城的调查与研究

摘要:昌吉古城是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是丝路新北道上重要的文物遗址点。李征在1960、1970年代曾经两度为保护该城遗址而亲临调研、采集文物、测绘地图、上呈报告,是新中国对于昌吉古城最早的考古研究者。本文根据黄文弼中心珍藏的李征和黄文弼的通信,李征搜集的“昌吉县古城遗址保护问题”材料,复原了当时的保护工作,揭示了李征调研工作成果对于将来昌 ...

• 汉代天下:徐州楚韵

本书挑选了徐州博物馆藏的二十件文物,划为五个主题,内容涉及古人的日常生活、艺术美学、丧葬文化以及地域交流等。世界之大 四方交融 “跨越千里”的指路明灯——“赵姬家”铜行灯 楚王的生活小用具——石豹镇 汉代配饰中的点睛之物——焊珠金花 ... ...

• 遗产大会观察|在走出“濒危”的路上继续前行——维也纳历史中心

团队简介清源将持续分享以上各篇文章,点击题目可查看已发布文章相关链接:清源第4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扩大会议现场观察合集世界遗产大会文章合集清源观察|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看点遗产大会观察|从遗产保护状况看影响评估的趋势*本期编辑:胡玥,排版:杨星月,审核:吕舟、魏青、尚晋、孙燕、李建芸版权声明:如需转载,请留言联系清源或邮件bjchcc@126.co ...

• 胡子华:伯希和与被考古的亚洲

1735年,林奈出版了《自然系统》,其展示的分类系统很快演变成一个全球分类计划。林奈自居伊甸园里的亚当,替上帝管理花园。他的门徒们则出现在世界各地收集植物和昆虫,以使花园变得完整。与“上帝的花园”几乎同步,这些冒险先锋同时也致力于完善“人间的博物馆”。到19世纪末,亚洲已成为这幅拼图里迫不及待需要补全的部分。▲ 斯坦因进入尼雅遗址1906 ...

• 于建军 | 新疆史前考古中发现的粟类作物

来源:《西域研究》2012年第3期新疆史前考古中发现的粟类作物于建军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新疆史前考古中发现的粟类作物进行的梳理和对比尝试,说明新疆粟类作物的来源以及传播过程中对文化形成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对于农作物传播对人类文明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以期有更多的学者关注这类问题,作出更深入全面的研究。一新疆目前发现的最早以 ...

• 天马彩缯 光华博望——丝绸之路与汉代文明略谈

  【著书者说】  天马彩缯 光华博望  ——丝绸之路与汉代文明略谈  作者:王子今(西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教授,“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  后世称作“丝绸之路”的东西文化交流通道,其实早在张骞诞生之前的年代,就已发挥便利文化交往的历史作用了。在汉武帝执政时期,司 ...

• 博达纳特大佛塔的传说

Book name:The Legend of the Great Stupa of Boudhanath简介:本书是莲花生大师的珍宝文本,由Lhatsun Ngomo揭示,然后再次隐藏,由Ngakchang Sakya Zangpo在16世纪重新发现。加德满都谷地的博达纳特大佛塔是一座巨大的圆顶形纪念碑,代表佛陀的思想,是喜马拉雅山密宗佛教徒的主要朝圣目的地,也是来自世界各地的藏传佛教徒的主要景点。这本小书几乎汇集 ...

• 盐和米:尼泊尔西部偏远地区博特康巴人的生活和贸易

Author:Hanna RauberPublication date: 2022‍Press:Völkerkundemuseum der Universität Zürich简介:博特康巴人是一个讲藏语的佛教民族,世世代代以贩卖盐和大米为生。他们用绵羊和山羊作为驮畜,每年从中国西藏自治区的普兰(藏盐的主要市场)出发,穿过喜马拉雅山口,向南到达尼泊尔-印度边境的小集市,然后再返回。在穿越山丘的途中,他们用印度和 ...

• 甘肃武周时期吐谷浑喜王慕容智墓发掘简报

关键词 :唐代,吐谷浑,慕容智,墓葬 摘要 :2019年9~12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对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岔山村浩门组山顶上的1座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此墓保存完整,出土了数量较多的陶、漆木、金属、石器、革制品、丝织品及殉牲、粮食作物等。根据墓志可知,墓主系吐谷浑王族成员喜王慕容智,葬于唐天授二年(691 年)。墓葬建造精美且未被盗扰,出土 ...

• 圆通山石牌坊

位于五华区华山街道圆通东路社区青年路92号昆明动物园,石牌坊是1936年修建的,三座石牌建制相同,均为青石质地,四柱三门,平顶,方柱,长方形额枋,须弥座夹杆石。通高6.5米,宽约9米,中间间距2.47米,边间间距1.68米,中间两柱须弥座上为圆雕狮象,边柱则有抱鼓石。东面的是表彰节与孝方面代表人物昭通龙志祯的“贞孝慈祥”牌坊,南面的是表彰忠方面代 ...

• 北极考古与宇宙观

北极考古与宇宙观北冰洋译丛维萨-佩卡·赫瓦、安蒂·拉赫玛 著 曲枫、刘岩、刘玮 译2024年5月出版 这是一部有关欧洲北极地区考古学与历史学的著作。本书以欧洲北极地区新石器时代至当代社会的灵性论-萨满教宇宙观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主要内 容。北极作为一个拥有自然与超自然奇观的奇幻世界,一直让欧洲人心驰神往:这是一片充满光明与黑暗的世界,会 ...

• 无声胜有声:中古中国墓葬音乐文物与礼乐文化

无声胜有声:中古中国墓葬音乐文物与礼乐文化周杨著2024年5月出版 本书以中古中国墓葬所见音乐文物为研究对象,在礼乐制度与礼乐文化的视野下,从墓葬与现实礼俗的互动、中外文化的交流、时代风尚与观念的形成等不同视角,全景式地呈现了中国中古时期音乐的发展与变迁。通过考古学方法综合梳理,本书将这些音乐文物归纳为鼓吹乐、燕乐、百戏—散乐、高士雅 ...

• 良渚:撞击与熔合的文明结晶

良渚:撞击与熔合的文明结晶中国早期文明丛书李新伟著2024年5月出版 良渚文化(约距今5300~4300年)是中国最重要的史前文化之一,率先完成早期国家构建,成为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重要实证。本书综述最新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在中华文明起源的大背景下,讲述了良渚文化的形成、发展和衰落,强调了其榜样作用。书中提出,前良渚时代各地区的灿烂发展和相互撞 ...

• 龟兹早期寺院中的说一切有部探迹

龟兹早期寺院中的说一切有部探迹亚欧丛书魏正中等著,王倩译2024年4月出版 基于龟兹王国境内分布的石窟寺院的考古资料,本书尝试探讨并揭示龟兹早期佛教的发展历程。本书由多国学者合著,采用新的方法和视角重新审视龟兹地区的佛教遗存,目的是根据石窟寺院和地面寺院遗留的迹象进一步厘清龟兹地区僧众曾践行的佛教类型。通过系统而细致地解析“A 传统”, ...

• 枣庄徐楼青铜器科技研究

枣庄徐楼青铜器科技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胡钢著2024年3月出版 本书运用多种科技方法,对山东枣庄徐楼出土青铜器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器物材质成分、制作工艺、腐蚀行为、保护对策等进行了深入探讨,重点解析了红铜铸镶工艺、錾刻工艺、垫片使用、纹饰特征等内容,阐释了徐楼青铜器的文物价值。本书的研究成果,可为山东枣庄地区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 ...

• 图像与装饰:北朝墓葬的生死表象

图像与装饰:北朝墓葬的生死表象北魏作为北朝的开端,对于当今如何深化北朝,乃至中古时期墓葬图像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正如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郑岩教授所说:“林圣智先生的这部著作充分利用考古材料,从图像制作、墓葬空间、丧葬礼仪和政治社会脉络等层面入手,由表及里,抽丝剥茧,详细勾画出北朝墓葬图像演化的轨迹,以此观察拓跋鲜卑如何利用图像形塑部 ...

• 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文集-1972~2002

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文集-1972~2002 作者:蒋赞初主编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副标题: 1972~2002出版年: 2002页数: 490页定价: ??80ISBN: 9787201040646

• 南京大学文物珍品图录

南京大学文物珍品图录 作者:洪银兴, 蒋赞初主编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年: 2002-4页数: 152定价: 480.00元ISBN: 9787030102140内容简介《南京大学文物珍品图录》主要收入了兼具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的文物,同时亦有一定数量的南京大学所藏的传世古代工艺品,如龙泉窑、德化窑、耀州窑和景德镇窑的瓷器,玉雕、漆雕、木雕、竹雕的器物或人物,以及古砚、古墨 ...

• 长江中下游历史考古论文集

长江中下游历史考古论文集 作者:蒋赞初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年: 2001-01-01页数: 313定价: 80.00元装帧: 精裝本ISBN: 9787030095107内容简介《长江中下游历史考古论文集》收集了作者1957~1998年间的主要论文和发掘报告40篇,所涉及的地区为长江中下游流域,以六朝考古、陶瓷考古、南京地方史研究三个方面为重点。文集分别就长江中下游六朝墓葬的分期和断 ...

• 南京史话

南京史话 作者:蒋赞初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年: 1980页数: 236定价: 0.69元装帧: 平装统一书号: 15205-113

• 辽金历史与考古(第十四辑)

《辽金历史与考古(第十四辑)》涉及考古发现与研究、历史研究、文物研究、碑志研究、辽海文博等栏目,刊登以辽金史研究为主的原创性学术论文42篇,总字数65万字。其中,考古发现与研究论文3篇,包括宋、辽、金、西夏嫔伽脊饰的考古学研究等;历史研究17篇,多结合传世文献史料和考古资料对辽金史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文物研究5篇,对近年出土的辽金 ...

• 忻州文物 长城卷

忻州文物 长城卷作 者 :忻州市文物局编出版发行 : 山西出版传媒集团;三晋出版社 , 2022.01页 数 : 496目录:内容提要:忻州市,位于山西省北中部,自古以来便是军事战略要地,其长城的修筑历程更是一段辉煌而独特的史诗。在《忻州文物 长城卷》这本书中,作者以严谨而细致的笔触,描绘了忻州长城的修筑历史、地理分布、构造特点等,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完整 ...

• 赣南围屋

版权信息编著 江西省文物局本册主编 肖发标出版发行 红星电子音像出版社历史上中原汉人南迁,到了某地定居,当地登记户籍,以其是外来客户,便记为客籍、客户、客家,通称“客家人”。客家人来到一个全然陌生的环境,靠血缘维系,同宗家族聚居在一座围屋里,凝聚族人,抵御外侵。他们共同生活,发展生产,供奉同一个祖宗,延续香火。一座围屋背后就藏着一 ...

• 从中亚古道到新大陆:哈佛汉学史话

后 记如要描画二十世纪前期中西学者间的学术碰撞和交流,我们可以找出十至十五位学者来介绍。这些学者历来都非独善其身而闭门造车,从他们的学思历程中,我们不仅能了解那时的中国学界,更会知晓汉学领域中外学者密切交往和合作的一段重要的学术史。过去几年里,从研读原始资料开始,我陆陆续续写了十几篇随笔,讲述这些学者交往的逸闻和趣事,捕捉他们学 ...

• 江海共潮生:长江与海洋文明考古文物精品展

长江是泱泱中华的文明之源,蜿蜒6300多千米的悠悠江水,滋养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为流域人民带来了灌溉之利、舟楫之便、鱼米之裕。先民更依托这条黄金水道,通达海域,与海洋文明共同奏响互动交融的文明华章。2023年,“江海共潮生——长江与海洋文明·考古文物精品展”在中国航海博物馆展出,联合13省、直辖市41家文博单位,以长江相关文物 ...

• 唐长安城坊古今注

里坊是中国古代封闭式城市中独有的长方格形城市结构,相当于现代城市中的街区。里坊的四周围以夯土围墙,围墙中间开有坊门,坊内分布居民宅第、道观佛寺等房屋建筑,坊内道路有十字街和更小的曲巷。里坊的外面是城市街道。里坊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方便城市管理。有关唐长安城坊,可追溯到隋人宇文恺设计建造国都大兴城,唐立国后更名为长安城,并在其基础上多 ...

• 中国历史地理·第一辑

作者简介主编辛德勇,1959年生,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古地理与古文献研究中心主任,历史地理研究会会长。主要从事中国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研究,兼事地理学史研究,代表作有《旧史舆地文录》《秦汉政区与边界地理研究》《建元与改元》《海昏侯刘贺》《中国印刷史研究》《史记新本校勘》《学人书影(初集、二集、三集、四集)》等。内容简介历史地理学是 ...

• 中国西部科学院雅安考察记

内容简介雅安地理位置很特殊,有“川西咽喉”“西藏门户”“民族走廊”之称,为联结康藏地区的政治中心、经济重镇、文化走廊,在安康稳藏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刘文辉主政雅安时,视雅安为“边地”,有化“边地”为“腹地”的构想。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西南边疆地区由于交通闭塞、民族成分复杂、中央统治力量薄弱,民国初年外人很少进入该地,特别是康藏 ...

• 对敦煌汉代南塞的再认识

张俊民,1965年出生,河南兰考县人。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图书资料室主任、研究馆员。1986年兰州大学历史学本科毕业至今,一直在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简牍研究室工作,主要从事秦汉简牍尤其是甘肃简牍的整理与研究。参加悬泉汉简的发掘、释文与整理、金关汉简释文校订、花海毕家滩《晋律注》整理。2009年至今,主要负责完成的考古发掘项目有兰渝铁路“梁家 ...

• 明代河西走廊与丝绸之路研究

目 录绪论:概念史视野下的河西走廊与丝绸之路第一章 河西走廊:明朝成功管控陆路丝绸之路与西北边疆的锁钥一、明代在河西走廊统治地位的确立二、陕西行都指挥使司及其所属卫所三、河西走廊军政体制的发展与演变第二章 陆路丝绸之路上的明朝角色一、丝绸之路的主导角色二、交往规则的制定角色三、丝绸之路的稳定角色第三章 通贡和好:明朝重构陆路丝绸之路 ...

• 金代佛教史

内容简介本书在充分发掘辽金元史料,尽力吸收、借鉴学术界已有成果基础上,从历史学、宗教学、考古学视角出发,着重研究了金代佛教发展的历史基础与发展历程、佛教制度与仪轨、佛教信众与寺院、佛教宗派与佛学思想、佛教文学与艺术等问题,勾勒了金代佛教发展的整体面貌,构建了金代佛教研究的学术框架。本书在注重金代寺院功能、僧团管理、信众组成等微观 ...

• 通州将军坟村—通州文化旅游区C3、C4、D1地块考古发掘报告

近日,由北京市考古研究院编著的《通州将军坟村—通州文化旅游区C3、C4、D1地块考古发掘报告》在上海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为我院田野考古报告第56号,报告共分四章,包括线图119张,彩版60幅,共计38.5万字。该报告是全院众多同志集体劳动的成果,也是全院考古资料积压项目整理工作取得的又一丰硕成果。2013年,为配合通州文化旅游区的土地一级开发项 ...

• 陕西历史博物馆壁画大型展柜柜内微环境场分布研究——以白虎图为例

本研究将在陕西历史博物馆近几年壁画展柜内气体环境(大气温湿度、有害气体、VOC、光照、降尘等)、馆内柜外环境的实时监测数据及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以“唐代壁画珍品馆”大型展柜柜内微环境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陕西历史博物馆大型展柜柜内微环境场分布研究”,选取壁画馆具有代表性的三幅壁画(白虎图、宫女图、仪卫图),对展柜柜内温湿度进行立体监 ...

• 西安米家崖:2010~2011年Ⅰ区考古发掘报告

本书是西安米家崖遗址2010~2011年Ⅰ区考古发掘资料和初步研究成果。上册是对发掘所获新石器时代仰韶晚期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和客省庄文化三个阶段的遗迹、遗物资料的全面和系统公布。下册是对遗址文化性质和出土陶器、石器、骨器等遗物制作工艺,石器与陶器残留物以及人骨材料等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 ...

• 湖北襄阳王寨墓地M299发掘简报

摘要:2023年6~9月,为配合襄阳市基建项目,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襄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襄阳王寨墓地进行了第三次发掘,共清理墓葬52座,发现一处集中使用画像砖且年代跨越南北朝多个政权的家族墓地。其中M299画像砖数量较多,内容丰富,出土墓志显示墓主葬于南朝梁大同九年(543年)。该墓为研究襄阳乃至汉水中游地区南朝画像砖墓及丧葬礼俗等提供 ...

• 专题|世界遗产地管理者在《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实施体系中的参与度及发展趋势

世界遗产地管理者在《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实施体系中的参与度及发展趋势魏青(清源视野(北京)文化咨询有限公司,北京 100192)摘要:文章探讨了世界遗产地管理者在《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实施中的关键作用及其在世界遗产大会中的低参与度问题。基于对相关数据的分析,文章指出:尽管遗产地管理者在保护全球遗产资 ...

• 张国刚:古代中华文明与西方交往历程

作者:张国刚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5月20日 第5版)西安出土的具有典型粟特风格的鎏金伎乐纹八棱银杯古人类学家根据考古化石资料告诉我们,人类祖先来自非洲。他们说,现代人类的先祖在能人和匠人阶段,分别在200万—180万年前、84万—42万年前、8万—7万年前走出非洲(考古纪年相差颇大),进入亚欧陆地。中国古人类学者提出了“连续进化兼及 ...

• 吉林地区长白山周边考古资料汇编

吉林地区长白山周边考古资料汇编 安文荣 编 吉林文史 2024-01 ¥280.0

• 2023中国重要考古发现

本书是我国文物考古工作的年度快报,收入2023年全国较为重要的考古发现30项,时代上起旧石器时代,下至明清,地域遍布大江南北。

• 辽宁阜新藏传摩崖造像调查报告

内容简介2020年国家文物局开展全国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共有石窑寺2155处,摩崖造像3831处,其中辽宁省共发现13处藏传佛教摩崖造像,均位于阜新地区。除彰武县千佛山摩崖造像外,其余都在医巫闾山东北麓的海棠山及周边地区,是国内除西藏及四省涉藏州县外,分布最为集中、造像种类最为齐全的藏传佛教摩崖造像群,该地如此众多的藏传佛教摩 ...

• 大兴魏善庄:永定河流域古代墓葬考古发掘报告

大兴魏善庄:永定河流域古代墓葬考古发掘报告 北京市考古研究院 编著 上海古籍 2024-05 ¥168.0 大兴魏善庄墓地位于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镇的北部,西邻南中轴路,南邻魏永路,东、北部正在规划道路。2015年 10月 21日 ~ 12月 7日,为配合2016年世界月季洲际大会周边配套(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AB组团)项目建设,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原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前 ...

• 杨润泽 魏文斌 | 基于“崖面使用”的北石窟寺空间格局演进初探

石窟寺的修建是一项长时间、多工种共同参与的大型营造工程。石窟在开凿和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在崖面上遗留较多遗迹,如斩山、窟檐、栈道、排水等。通过研究这些遗迹,有助于判定洞窟的组合关系和年代分期,揭示石窟寺的历史面貌和营建者的规划理念等。宿白、李裕群、魏正中根据崖面建筑遗迹,分别对云冈、麦积山和龟兹石窟的洞窟组合及年代分期进行研究。夏 ...

• 中国考古学百年历程:从荒野求索到满天星斗

《文汇报》2023年1月1日(星期日)第八版“读书”中国考古学百年历程:从荒野求索到满天星斗——如果说100年前,中国的考古事业是一片荒野,那么今天,已然是璀璨的满天星斗了。回望这百余年历程,先贤们正是从荒野出发,筚路蓝缕,融贯东西,不仅在“术”(如考古技术)的方面日益精进,更在“道”(如历史观念)的层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从而走出了一条中 ...

• 敦煌壁画中的儿童生活

著者:杨秀清出版社:未来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年2月ISBN:9787541775628定价:88元内容简介:本书是“插图中国古代儿童史”系列丛书中的一种。该系列丛书通过对不同时期儿童生活的考察,全面、真切地认识历代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更加清晰地看出历史的总貌。丛书采用文化史、社会史的方法,结合人类学、考古学的理念,通过文化生活史的视角及讲述方式,深 ...

• 北方青铜器时代特征及欧亚草原文化的交流和联系

欧亚草原是世界上最广阔的草原地带,几千年来都是物品、技术、宗教信仰和艺术的集散地,同时,它也是世界文明的“传送带”,促进了欧亚地区文化成果的散布。草原文化源源不断地向古代中国输入新鲜血液,广泛而深远地影响了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欧亚草原和中国北方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创造了不同于南部农业文明的牧业文明,延绵不绝的草原地带也成为文化交 ...

• 蒙古国哈拉巴勒嘎斯遗址出土唐代玉册考

图一雲(KB001)图三備物图五寶層元年图七終图图九哈拉巴勒嘎斯HB2宫城遗址以上为已经公开发表的全部玉册信息。从书法上看,虽然白居易撰写了其中两篇册文,但两篇册文书写风格不同,属《册新回鹘可汗文》的玉册上的文字形体更为方正,笔画平直;而属《册回鹘可汗加号文》的文字书写则更为流畅。从玉册的出土地点来看,玉册均出土于哈拉巴勒嘎斯HB2宫城东南角 ...

• 陈胜前:考古学是什么

不一样的考古学不止于探寻的激情北京大学出版社“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丛书新品种一部优秀的考古学学科普及读物《考古学是什么》作者:陈胜前 出版日期:2024年5月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装帧:精装定价:78元开本:32开印张:12页码:380作者简介陈胜前,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考古学理论、史前考古、石器分析等。著有《史 ...

• 西夏监军司遗址及军事布局

作者简介‍‍张多勇,1966年生,甘肃华池人,历史学博士。现为北方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方民族大学鄂尔多斯盆地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考古学、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荒漠化防治等学科教学与研究,著有《西夏监军司遗址与边防体系》(中华书局2020年版)等专著5部,在《人类学学报》《历史地理》《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100 ...

• 东汉时期罗马和贵霜对西域归属汉朝的认知

关键词:东汉;西域;罗马;贵霜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西域自此被正式纳入汉朝版图,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汉朝以后,历代中原王朝时强时弱,与西域的关系有疏有密,中央政权对西域的管治时紧时松,但任何一个王朝均将其视为故土,行使着对该地区的管辖权。在这一历程中,西域各民族与中国其他各民族交流互补、迁徙汇聚、冲突融合, ...

• 赫连夏国史

目 录绪 论第一章 铁弗匈奴的形成及早期活动第一节 铁弗匈奴的形成 一 东汉以后南匈奴的内迁 二 铁弗匈奴的形成第二节 铁弗匈奴的早期活动 一 西迁朔方 二 助秦灭代 三 代来失守第二章 夏国的建立及其发展第一节 铁弗匈奴的再度兴起 一 再度兴起的背景 二 勃勃崛起于朔方第二节 夏国的建立和发展 一 夏国的建立及立国方针的制定 二 蚕食 ...

• 粟特人与敦煌莫高窟营建

沙武田,1973年生,甘肃会宁人,历史学博士(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导,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丝绸之路研究集刊》主编,主要从事敦煌学、佛教石窟考古、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研究。著者:沙武田出版社: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年文章来源根据书籍信息编辑,特此备注!往期回顾(点击题目)新书推介丨陈爱峰《高昌石窟壁画研究》新书推介 ...

• 江西红色遗址遗迹

版权信息编著 江西省文物局本册主编 叶蓉出版发行 红星电子音像出版社红色遗址遗迹作为革命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革命历史和革命文化的物质载体。其中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重要机构旧址,重要党史人物的故居、旧居、活动地,重要事件、重大战役战斗遗址,具有重要影响的革命烈士事迹发生地或墓地等;也包括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和 ...

• 何志国 | 咸阳出土“东汉青铜佛像”献疑

关键词:咸阳成任东汉晚期墓,青铜佛像,十六国时期,年代分析为何对咸阳出土两尊青铜佛像的年代存在严重分歧?笔者仔细考察各家讨论后,发现现有研究主要存在三个问题:其一、对其年代判断缺少可靠的时代特征依据;其二、对其细节分析和对比不够;其三、对于金铜佛从被盗墓中出土原因存在截然不同的主观推断。一、咸阳青铜立佛年代特征分析咸阳立佛的造型 ...

• 杜晓帆 张煦:从价值认知到整体性保护:中国乡村遗产保护理念与方法的若干思考

本文原刊载于《文物天地》2024年6月从价值认知到整体性保护:中国乡村遗产保护理念与方法的若干思考杜晓帆、张煦*乡村遗产是当代中国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乡村振兴中重要的遗产类型。为推动乡村遗产的整体性保护,各类保护主体通过多元协作的保护管理方式,不断延续乡村遗产的生命力。在当前城乡遗产保护的视野中,亟需突破“见物不见人”的原有保护观念 ...

• 哈沙·约什|商旅客栈:丝绸之路上的多元文化遗产

本文发表于《丝路文化研究》第五辑,第186-200页。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商旅客栈:丝绸之路上的多元文化遗产*——空间、设计与公共功能的完美结合暨古印度商旅客栈的叙事哈沙·约什(印度国家博物馆)【摘 要】 连接中亚的丝绸之路是文化和贸易的融汇点。在这条路线上,许多商旅客栈都是为艰苦而辛劳的旅行者提供的大型宾馆建筑群。商旅客栈的诞生归因于中东 ...

• 昆明池考古发现与研究

《昆明池考古发现与研究》基本信息:编著: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年6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4年6月印次:1ISBN: 9787030777089内容简介:本书集中收集迄今为止最主要的关于汉唐昆明池遗址的考古资料和学者研究成果。通过整理,将之前多年来不同作者零散发表在各种期刊、杂志的考古简报、简 ...

• 江西古代摩崖石刻

版权信息编著 江西省文物局本册主编 周广明出版发行 红星电子音像出版社江西登记在册的石窟寺及石刻文物共计 358 处,其中摩崖石刻类文物占到近半数,部分摩崖石刻以石刻群的形式存在。为了逻辑清晰、层次分明地呈现这些石刻内容,本书将摩崖石刻群按石刻文学体裁分为题识、题诗(含联句)、题记(含记叙)三类,每类又以时代为序予以介绍。对于石刻群体裁较为 ...

• 西藏史前考古

西藏的“史前史”是指以藏、汉文文字记述之前的高原古代史,它既不同于阐述人类早期社会发展阶段的“原始社会史”,也有别于单一民族历史研究的“族别史”,在很大程度上它是以地域性的史前遗物、遗迹、遗址和考古学文化作为基本概念来进行阐释和论述的西藏早期历史。西藏高原的史前史,既是人类征服高原、适应高原的生存史和开发史,更是西藏高原史前人群 ...

• 陕西西安唐戴至德夫妇墓发掘简报

来源:图像与历史研究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甬道位于第五过洞和墓室之间。平面呈长方形,洞顶已塌,两壁原为双排条砖砌成,基本被破坏,仅余底部。长 7.5、内宽 1.5 米。墓室位于墓葬北端。竖穴土圹式砖砌墓室,平面呈方形。墓室地面为双层条砖纵横相间对缝平铺。四壁先用平砖一顺三层,砌成方形,之上用平砖一顺一丁两层砌成圆弧方形,再用侧砖多顺多 ...

• 蒙新考察日记

《蒙新考察日记》黄文弼著黄烈 整理张 菁 责任编辑ISBN 978-7-226-06014-8 定价:116.00《蒙新考察日记》是著名考古学家、西北史地学家黄文弼先生1927年5月至1930年9月随“西北科学考查团”到内蒙古、新疆考察期间的日记,具有原创性、连贯性、直观性、通俗性等特点。作者学识渊博、治学严谨、考据精准,日记涉及考古、地理、社会、民俗、艺术、物产、商业 ...

• 徐旭生西游日记

《徐旭生西游日记》徐炳昶著马元晖 责任编辑ISBN 978-7-226-06005-6 定价:78.00《徐旭生西游日记》是著名史学家、考古学家徐炳昶先生以中方团长身份参加“西北科学考查团”的随行日记,起于1927年5月,止于1929年1月。作者详细记述了考察过程和沿途的民俗风情,内容真实生动,记录了考查团在气象、地理、地质、古生物及考古学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具有 ...

• 瓜沙谈往

《瓜沙谈往》向 达 著李依璇 责任编辑ISBN 978-7-226-06006-3 定价:48.00《瓜沙谈往》是1942年-1944年,向达先生先后赴敦煌考察,对敦煌石窟大部分洞窟记录内容,抄录碑文、题记,考证洞窟年代,以及对敦煌周边古遗址所做的详细调查。他以《瓜沙谈往》为题发表了《西征小记》《两关杂考》《莫高、榆林二窟杂考》等多篇文章,成为许多学术论著的“元数据 ...

• 朱光亚:挖掘价值是文物保护传承工作的基础和抓手

全文刊登于《中国文化遗产》2023年第2期 笔谈“求真·识史·互鉴——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多重价值的理论基础与方法路径”P4-6。2022年酝酿的文物工作方针增加“挖掘价值”和“让文物活起来”的陈述,既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文物工作指示批示精神的落实,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三十年来,文物工作引入并不断总结的价值评估方法水到渠成的提炼。它既凸显 ...

• 文化遗产保护以人为本:意涵、目的及路径——遗产多重价值的实现与转化

全文刊登于《中国文化遗产》2023年 第2期 P25-35向上滑动阅览文化遗产保护以人为本:意涵、目的及路径——遗产多重价值的实现与转化李颖科摘要:文化遗产保护以人为本在意涵上要从两个方面深化思想认识,丰富人与遗产关系的内涵。一是从主体(人)到客体(文化遗产),做到人正确对待遗产,包括理性认识接受遗产、积极保护传承遗产、努力发展创造遗产三个 ...

• 杜晓帆 王一飞:为谁保护?——文化遗产价值的核心议题

全文刊登于《中国文化遗产》2023年第2期 笔谈“求真·识史·互鉴——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多重价值的理论基础与方法路径”P10-12。价值议题是当代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并贯穿于整个保护实践之中。我们选择保护何种事物代表我们的过去,并传承给未来,都是基于对价值的判断来决定的。同时,价值判断也决定了我们保护实践的方法和路径。在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实 ...

• 璧山区白家院墓地考古发掘收获

一、前言白家院墓地位于重庆市璧山区大兴镇(图一)。2022年3月至5月,为配合璧山高新区黛山大道以西拓展区项目(一期)建设工程的开展,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前期调查、勘探发现的白家院墓地进行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墓葬4 座,其中石室墓3座、砖室墓1座,发掘面积144平方米,现简报如下。图一 白家院墓地位置图二、墓葬概况本次发掘共清理墓葬4座,编号 ...

• 河南三门峡后川村M425发掘简报

河南三门峡后川村M425发掘简报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原载《黄河·黄土·黄种人(华夏文明)2022年第10期》2019年9—12 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安阳师范学院考古与文博系,对三门峡市后川村棚改拆迁项目黄河嘉园工地二期进行了配合性考古发掘,该工地位于三门峡市湖滨区向川路东约100 米, 南邻舒馨苑小区,北距黄河约600 ...

• 万里向安西:出土文献与唐代西北经略研究(附:荣新江序)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明交融与疆域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唐朝倾国力以西顾,重视西北的开拓与经营。这不仅是形塑唐代国家强盛、文明绚烂的历史形象的重要因素,也对中国古代乃至中亚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敦煌吐鲁番文书与各地所出石刻碑志等出土文献,为钩沉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提供了更多鲜活的史料。本书聚焦于出土文献考释与唐代西北经略史的考证,同 ...

• 长沙文物保护单位概览(国家级、省级)

长沙文物保护单位概览(国家级、省级)作 者 :《长沙文物保护单位概览(国家级、省级)》编委会编出版发行 :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2019页 数 : 291目录:内容提要:《长沙文物保护单位概览(国家级、省级)》是一本严谨、系统地介绍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概况的书籍。本书详尽地列举了长沙市内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对其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及在现代社会中 ...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