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孜尔石窟

丁和|《德藏新疆壁画》系列赏析(三):菩萨顶窟——克孜尔石窟第17号窟

摘要: 图文版权属九璞十景所有,转载请标明出处! 本赏析将系列展示流失海外,现藏于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的新疆壁画精品与残件。图片由摄影家丁和先生赴德国柏林,以及新疆各地石窟拍摄整理。邀您穿越时空隔阂,探索西域石窟的精奇与绝美。饶宗颐先生题“德藏新疆壁画”——欲了解“德国皇家吐鲁番探险队”之背景请点击“蓝字”参阅(勒柯克肖像) 木札特(Muzart)河水猛涨,巨大的声音咆哮着。当我幸运


图文版权属九璞十景所有,转载请标明出处!


本赏析将系列展示流失海外,现藏于

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的新疆壁画

精品与残件。图片由摄影家丁和先生赴德

国柏林,以及新疆各地石窟拍摄整理。

邀您穿越时空隔阂,

探索西域石窟的精奇与绝美。


饶宗颐先生题“德藏新疆壁画”



——


欲了解“德国皇家吐鲁番探险队”之背景

请点击“蓝字”参阅




(勒柯克肖像)


木札特(Muzart)河水猛涨,

巨大的声音咆哮着。

当我幸运地踏上“大峡谷”高高的边缘的时候,

我是多么的惊奇!……


——阿尔伯特·冯·勒柯克



克孜尔石窟外景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克孜尔石窟是龟兹国留存下来的规模最大、开凿最早的佛教洞窟群。克孜尔石窟分五层修建,现存洞窟236个,总面积约10000平方米。其中有壁画的洞窟80个,保存壁画总面积约4000平方米。具体断代学术界有多种不同说法,综合多数意见认为是开凿于公元三、四世纪前后,渐废于公元七、八世纪。


德国吐鲁番考察队于1906年、1913年两度来到克孜尔石窟。格伦威德尔曾按自己的方式给克孜尔的60个洞窟命名编号。考察队从这里剥取的壁画是龟兹乃至整个西域范围内数量之最。



3


第17号窟

时代:约公元6世纪

谷西区。窟口方向南偏东。中心柱窟。

因门道上方绘有弥勒菩萨说法图,被格伦威德尔称为“菩萨顶窟”。

17



第17号窟平面、剖面及主室西壁立面图

及德藏壁画归位标示



①《卢舍那佛》

(宽90cm 高170cm)

壁画原出自于西甬道外壁。佛的头光、身光及身体上布满了小佛,手臂上以及腿上绘有形象多样的天人。小腿之间有二个动作夸张的小人物。其中一个高举双手,仿佛在受难挣扎。卢舍那佛的右下角有一个跪地僧人。


归位示意图


西甬道外壁复原



第17号窟洞窟现况


主室




东甬道外壁




东甬道外壁的另一尊卢舍那佛




门道上方的《弥勒菩萨说法图》

格伦威德尔对这幅以弥勒菩萨为中心的说法壁画印象深刻,并由此为此窟命名“菩萨顶窟”。



扩展阅读


龟兹

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之大邦,早在公元前二世纪可能已经存在。其故地主要在今新疆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的阿克苏地区,以库车为中心,包括新和、沙雅、拜城、轮台等地。《晋书》载:“龟兹国,西去洛阳八千二百八十里,俗有城郭,其城三重,中有佛塔庙千所。人以田种畜牧为业,男女皆翦发垂项。王宫壮丽,焕若神居……”龟兹被丝绸之路灌注了生命的血液,从而显现出蓬勃生机。


佛教于公元前后叩开了龟兹国的大门。佛光普照的鼎盛时期,这里塔寺众多、名僧辈出。龟兹成为葱岭以东佛教传播的中心。


龟兹石窟,就是在这一佛教全盛时期遗留下来的文化瑰宝。龟兹有六大主要石窟。分别是克孜尔石窟,库木吐拉石窟,森木塞姆石窟,克孜尔尕哈石窟,玛扎伯哈石窟和托乎拉埃肯石窟。


龟兹石窟分布图





▼丁和在洞窟

▲丁和在亚洲艺术博物馆



佛教美术是和佛教的教义紧密联系结合在一起的。佛教教义的谛,就体现在佛教美术。

——赵朴初


文字来源:

丁和摄著

《德藏新疆壁画》

鸣谢:

新疆龟兹研究院

吐鲁番文物局

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

图片:

丁和



-END-


分类: 中文 遗产点 克孜尔石窟
关键词:

作者:丁和

更多信息...

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

克孜尔石窟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