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孜尔石窟

丁和|《德藏新疆壁画》系列赏析(二十八):后山南区摩耶窟——克孜尔第205号窟

摘要: 图文版权属九璞十景所有,转载请标明出处!编 者 按本赏析将系列展示流失海外,现藏于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的新疆壁画精品与残件。图片由摄影家丁和先生赴德国柏林,以及新疆各地石窟拍摄整理。邀您穿越时空隔阂,探索西域石窟的精奇与绝美。龟 兹 龟兹,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之大邦,早在公元前二世纪可能已经存在。其故地主要在今新疆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的阿克苏地区,以库车为中心,包括新和、沙雅、拜城


图文版权属九璞十景所有,转载请标明出处!


编 者 按

本赏析将系列展示流失海外,现

藏于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的新疆壁画

精品与残件。图片由摄影家丁和先生赴德

国柏林,以及新疆各地石窟拍摄整理。

邀您穿越时空隔阂,

探索西域石窟的精奇与绝美。



龟 兹


龟兹,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之大邦,早在公元前二世纪可能已经存在。其故地主要在今新疆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的阿克苏地区,以库车为中心,包括新和、沙雅、拜城、轮台等地。《晋书》载:“龟兹国,西去洛阳八千二百八十里,俗有城郭,其城三重,中有佛塔庙千所。人以田种畜牧为业,男女皆翦发垂项。王宫壮丽,焕若神居……”龟兹被丝绸之路灌注了生命的血液,从而显现出蓬勃生机。


库车大峡谷


克孜尔尕哈烽燧


昭怙釐佛寺东大寺遗址


佛教于公元前后叩开了龟兹国的大门。佛光普照的鼎盛时期,这里塔寺众多、名僧辈出。龟兹成为葱岭以东佛教传播的中心。

龟兹石窟,就是在这一佛教全盛时期遗留下来的文化瑰宝。龟兹有六大主要石窟。分别是克孜尔石窟,库木吐拉石窟,森木塞姆石窟,克孜尔尕哈石窟,玛扎伯哈石窟和托乎拉埃肯石窟。


昭怙釐佛寺遗址


龟兹石窟分布图




克孜尔石窟


克孜尔石窟地处拜城县克孜尔乡东南7公里处,分布于明屋塔格山南麓,渭干河自西向东从崖下流过,隔河可远眺却勒塔格山。克孜尔石窟分五层修建,现存洞窟236个,总面积约10000平方米。其中有壁画的洞窟80个,保存壁画总面积约4000平方米。1954年,当地文物保管部门将洞窟编号,并按地形位置分归四大区,即谷西区、谷内区、谷东区和后山区。


明屋塔格山下的木札特河河谷


克孜尔石窟谷西区


克孜尔石窟后山区地貌


克孜尔石窟是龟兹国留存下来的规模最大、开凿最早的佛教洞窟群。具体断代学术界有多种不同说法,综合多数意见认为是开凿于公元三、四世纪前后,渐废于公元七、八世纪。克孜尔的早期洞窟以融合了印度、希腊艺术的犍陀罗风格为主,其后洞窟在犍陀罗艺术的基础上结合本土文化,发展出了独一无二的龟兹风。其特点是人物形象更本土化、内容结合世俗生活,更丰富,色彩则大量运用青金石和绿铜矿,如龟兹孔雀般明媚华丽。它更独创了大型菱形格绘画形式,纵横交错间铺陈出难记其数的本生故事和因缘故事。克孜尔石窟引领了龟兹石窟艺术发展的方向,奠定了龟兹佛教在西域佛教中的崇高地位。


克孜尔石窟壁画


克孜尔石窟壁画


德国吐鲁番考察队于1906年、1913年两度来到克孜尔石窟。格伦威德尔曾按自己的方式给克孜尔的60个洞窟命名编号。关于他们在克孜尔石窟中割取的壁画数量,博物馆官方曾给过一份统计数字显示这些壁画出自于37个洞窟,总面积约328.07平方米。然而根据龟兹石窟研究所的统计,实际遭割洞窟为60个,损失壁画总面积约为500平方米。


德国皇家吐鲁番考察队


遭受大面积挖凿揭取壁画的洞窟甬道及后室




欲了解“德国皇家吐鲁番探险队”之背景

请点击“蓝字”参阅





28


第205号窟

约公元7世纪。位于后山区。中心柱窟。前室平顶塌毁,主室平面方形,主室及甬道为券顶。德称“后山南区摩耶窟”。




克孜尔第205号窟和第224号窟均被德国探险队称为“摩耶窟”(摩耶夫人是乔达摩·悉达多的生母)。由于在这两个洞窟有以摩耶为主要形象的佛陀诞生的佛传故事画面,故如此命名。第三支探险队于1906年进入此窟,揭取了南甬道内壁著名的“阿阇世王灵梦沐浴图”(见下图)。此幅壁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轰炸柏林的炮火付之一炬。“在第四次探险期间,巴图斯在1913年9月5日或6日只是短暂地探访了这个洞窟,并从墙上取下了一块很小的壁画。”(《新疆佛教艺术》,第570页)这里提到的“很小的壁画”就是本期图一“乘着飞龙的僧侣”。


阿阇世王灵梦沐浴图


大臣雨行准备向病中的阿阇世王报告佛陀涅槃的消息,惟恐噩耗令王难以承受,故将佛陀一生形迹绘于图纸之上,其中包含佛陀涅槃之景象。同时他在花园里布置了用于治疗疾病的药坛子。国王从图画中得知佛陀涅槃的消息,在坛中作悲痛欲绝状。


雨行在国王面前展开绘有佛陀生平事迹的画卷




第205号窟平面、剖面及主室西壁立面图

德藏壁画洞窟内归位标示



▼ ① 乘着飞龙的僧侣

(宽25cm 高32cm)

原位于主室券顶中脊,为因缘故事“须摩提女请佛”的其中一个人物。“这一故事表现了崇信外道的满财长者,见其信仰佛教的儿媳须摩提女请到的佛及诸弟子,各有神通,于是皈依佛教,详细内容参见《增一阿含经》卷二十二须陀品。”(《中国石窟 克孜尔石窟(三)》,第223-224页)画面以幽深的青金蓝涂抹出天空。上图应为伏毗迦叶,他趺跏乘坐在飞龙环绕的空间里,降临人间。而由二条蛇身生长出来的十七个蛇头白、棕、绿相间,似一圈美丽的身光环绕。

在现今的券顶中还保存着须摩提女和佛弟子乾荼的形象。须摩提女盛装跪在屋顶一手托钵,一手持着香炉向前伸,做出招唤之势。乾荼携白色旗帜与身前的鼎领头而来。


▼ 局部



▼ 壁画在洞窟中归位示意图



▼ 格伦维德尔手绘券顶因缘故事图




第205号窟




主室现状




后山区地貌景色




后山区入口




文字来源:

丁和摄著《德藏新疆壁画》


鸣谢:

新疆龟兹研究院 吐鲁番文物局

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


图片:丁和

(上海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新疆龟兹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丁和在亚洲艺术博物馆




分类: 中文 遗产点 克孜尔石窟
关键词:

作者:丁和

更多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