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孜尔石窟

丁和|《德藏新疆壁画》系列赏析(八):红色穹窿顶窟A——克孜尔第67号窟

摘要: 图文版权属九璞十景所有,转载请标明出处!编者按本赏析将系列展示流失海外,现藏于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的新疆壁画精品与残件。图片由摄影家丁和先生赴德国柏林,以及新疆各地石窟拍摄整理。邀您穿越时空隔阂,探索西域石窟的精奇与绝美。欲了解“德国皇家吐鲁番探险队”之背景请点击“红字”参阅克孜尔石窟 克孜尔石窟是龟兹国留存下来的规模最大、开凿最早的佛教洞窟群。克孜尔石窟分五层修建,现存洞窟236个


图文版权属九璞十景所有,转载请标明出处!




编者按


本赏析将系列展示流失海外,现

藏于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的新疆壁画

精品与残件。图片由摄影家丁和先生赴德

国柏林,以及新疆各地石窟拍摄整理。

邀您穿越时空隔阂,

探索西域石窟的精奇与绝美。


欲了解“德国皇家吐鲁番探险队”之背景

请点击“红字”参阅




克孜尔石窟



克孜尔石窟是龟兹国留存下来的规模最大、开凿最早的佛教洞窟群。克孜尔石窟分五层修建,现存洞窟236个,总面积约10000平方米。其中有壁画的洞窟80个,保存壁画总面积约4000平方米。具体断代学术界有多种不同说法,综合多数意见认为是开凿于公元三、四世纪前后,渐废于公元七、八世纪。


德国吐鲁番考察队于1906年、1913年两度来到克孜尔石窟。格伦威德尔曾按自己的方式给克孜尔的60个洞窟命名编号。考察队从这里剥取的壁画是龟兹乃至整个西域范围内数量之最。



8



第67号窟

时代:约公元6世纪

谷西区。平面方形,穹窿顶。因此红色穹窿顶,被德称“红色穹窿顶窟A”。

67


第67号窟平面、剖面图

及德藏壁画归位标示





▼ ①《墙面纹饰》

(长91cm 高60cm)



壁画是西壁大型佛传故事的装饰边框的局部。现状为博物馆修复人员将画面左右下角所分别割取下的两部分相拼合成为了一幅。

1906年勒柯克考察这个洞窟的时候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的梵文和婆罗迷文手稿。它们多为书写在贝叶、桦木片、纸张和木片上的,时代为公元二世纪至七世纪之间。通过其中的一份手稿,勒柯克还推测出了六位古代库车国王的名字。



归位示意图



馆藏陈列现状




▼ ②③《龟兹供养人、比丘、因缘佛传图》

(宽402cm 高118cm)



(上:图②; 下:图③)


图②:原出自主室北壁上部。以左端身着红色袈裟的比丘为首,其后紧跟一个男性孩童和成年的二男二女供养人,这四人均带有头光,故推测极可能是王室成员。在他们的衣角可以清晰地看到有婆罗迷文字的标记。画幅的右半部份描绘了另一个场面:有一比丘树下说法,他的头面部已残损难辨,左胸部分的袈裟边沿有婆罗迷文字。正在听他说法的有四个俗众和一个风姿妖娆的裸女,在他们身后有一具骷髅,似乎也忘我地沉浸在佛法之中。


图③:原出自主室北壁上部,与图二相接。一比丘站立在树下说法,他的身后似乎是五头大象,但是由于画面漫漶,难以确知这是否是个多头的象怪。画面右部的听法人物有跪地比丘和几个贵族,贵族们都带有头光。最右端又出现一个比丘树下说法的形象,他身穿红色袈裟。这可能是另一幅因缘佛传图的开始。这两幅壁画在1913年由第四支探险队剥离下来带回德国。



归位示意图



局部



局部




馆藏陈列现状





龟兹


龟兹故城遗址



龟兹,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之大邦,早在公元前二世纪可能已经存在。其故地主要在今新疆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的阿克苏地区,以库车为中心,包括新和、沙雅、拜城、轮台等地。《晋书》载:“龟兹国,西去洛阳八千二百八十里,俗有城郭,其城三重,中有佛塔庙千所。人以田种畜牧为业,男女皆翦发垂项。王宫壮丽,焕若神居……”龟兹被丝绸之路灌注了生命的血液,从而显现出蓬勃生机。



库车大峡谷雪景


佛教于公元前后叩开了龟兹国的大门。佛光普照的鼎盛时期,这里塔寺众多、名僧辈出。龟兹成为葱岭以东佛教传播的中心。


龟兹石窟,就是在这一佛教全盛时期遗留下来的文化瑰宝。龟兹有六大主要石窟。分别是克孜尔石窟,库木吐拉石窟,森木塞姆石窟,克孜尔尕哈石窟,玛扎伯哈石窟和托乎拉埃肯石窟。


龟兹石窟分布图




文字来源:

丁和摄著《德藏新疆壁画》

鸣谢:

新疆龟兹研究院

吐鲁番文物局

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

图片:

丁和



丁和工作照



END



分类: 中文 遗产点 克孜尔石窟
关键词:

作者:丁和

更多信息...

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

克孜尔石窟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