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丁和|《德藏新疆壁画》系列赏析(三十五):库木吐喇石窟窟群区第10号窟

摘要: 图文版权所有,转载请标明出处!格伦维德尔: 只有记录库木吐喇石窟,才能叙述整个龟兹石窟的结构变化与风格分类;克孜尔石窟的结构以及壁画的组成因素在库木吐喇差不多都能见到,而在克孜尔几乎看不到的汉地和回鹘风格的绘画在库木吐喇却屡见不鲜。 编 者 按 本赏析将系列展示流失海外,现藏于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的新疆壁画精品与残件。图片由摄影家丁和先生赴德国柏林,以及新疆各地石窟拍摄整



格伦维德尔:

只有记录库木吐喇石窟,才能叙述整个龟兹石窟的结构变化与风格分类;克孜尔石窟的结构以及壁画的组成因素在库木吐喇差不多都能见到,而在克孜尔几乎看不到的汉地和回鹘风格的绘画在库木吐喇却屡见不鲜。



编 者 按


本赏析将系列展示流失海外,现

藏于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的新疆壁画

精品与残件。图片由摄影家丁和先生赴德

国柏林,以及新疆各地石窟拍摄整理。

邀您穿越时空隔阂,

探索西域石窟的精奇与绝美。



壁画在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馆藏陈列现状:



35



库木吐喇石窟窟群区第10号窟



时代:为回鹘时期洞窟,具有明显回鹘艺术风格,断代约为公元9世纪中叶之后。

位置:窟群区。坐东面西。

形制:中心柱窟。前室基本塌毁,主室平面方形、纵券顶。



窟群区第10号窟平面、剖面图

及德藏壁画归位复原标识



01

(横屏欣赏)

降魔成道

(435×283cm)


壁画出自主室东壁,画幅中心的立佛像已荡然无存,佛身光与头光尚在。“这幅大壁画和正壁前的塑像结合在一起,组成降魔成道图。将降魔成道画于正壁,并占满整个壁面的,在龟兹石窟中仅有此例。天魔军众形象如此多样化,在龟兹石窟中也是少见的,与此可以比拟的有克孜尔第110号窟。此画绘制方法与他窟有所区别,不是用墨笔勾线然后填色,而是用色笔涂画,很少用墨笔勾线。”身光左右下方是甬道口。这幅巨型壁画从东壁向南北侧壁延伸,一直到窟顶的券腹部。

库木吐喇窟群区第10号窟为回鹘统治龟兹时期的洞窟。回鹘时期的佛教艺术基本属于中原汉地的佛教文化系统。回鹘时期的壁画属于大乘佛教和密教的题材内容。从其规模巨大、内容丰富看,是降魔成道进一步通俗化、故事画的艺术品。(《考证与辨析——西域佛教文化论稿》,第93页,霍旭初)

格伦威德尔错误地将这幅壁画记录为第38号窟主室正壁壁画,并配合绘制出了第38号窟的窟型图。另一方面,他说这个窟的后室有一幅宽1.9米,高1米的涅槃图,由此而命名这一窟为“涅槃窟”。然而据考证,这一幅涅槃图实则出自于第45号窟。因此,将这幅降魔成道归为第38号窟并称之为“涅槃窟”是格伦威德尔一系列记忆混淆的错误结论。











02

魔军人物之一


原位于主室北壁右端,为正壁降魔成道内容的延续。这个形象鼻长如野猪,长着浓密的黑色胡须。



03

魔军人物之二


原位于主室北壁右端,为正壁降魔成道内容的延续。这个形象位于上图长鼻魔鬼之下,他托起一座大山,正要向佛陀掷去。




库木吐喇石窟











点击图片了解

德国皇家吐鲁番探险队






文字来源:

丁和摄著《德藏新疆壁画》


鸣谢:

新疆龟兹研究院 吐鲁番文物局

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


图片:丁和

(上海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新疆龟兹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丁和在库木吐喇拍摄




- End -



分类: 中文 图片
关键词:

最新评论


作者:丁和

更多信息...

库木吐喇石窟

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